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悟光法師:真言密教探源 1.2 真言密教演進史〈佛陀前後的咒術〉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真言密教探》1.2《真言密教演進史〈佛陀前後的咒術〉》

佛陀出世弘道時,禁止咒術和波羅門的宗教儀禮,這是原始佛教的基本性格。初期佛教團體極力改革舊有的宗教信仰,也是基於佛陀的主張,以徹底的自悟為依止,又當時社會上民族的交流頻繁,社會發達,波羅門教的傳統拘束力漸漸崩潰,階級制度瓦解,加以佛教和六師外道的影響,可以說咒術的宗教儀禮被一般予以否拒。但是在佛陀的教說中,所謂“明者”意則究極之智慧,或用學問、科學的智慧為“明”。後來大乘佛教中,則有“菩薩在五明學處”的論調和主張。惟在密教裡,所謂明咒,卻有咒術的生產智識,或原始科學的意義,然咒術的樣式,其根底是具有佛陀的自內證,而不失其所謂確實有志向於究極之“明”的立場,故密教的咒則深關乎佛陀智慧的基本性格。

佛陀時代,都市部分雖然排斥咒術儀禮,但是農村部分對於咒術的信仰卻不能免,遂而使教團方面軟化其禁止念誦咒術的立場。但雜咒依然禁止,然一方面卻對於護身的咒頌則默然認許,這在巴利語佛典中可以窺見一斑。現今南方佛教圈裡,其有二十九種的除災明咒,諸如除蛇害的鍵度咒,護身孔雀咒、帝釋之戰阿修羅幢首咒、寶經等等,在其律藏小品、鍵度本生經、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第二十六、四分律第四十二、摩诃僧祗律第二十、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第六、雜阿含第九、墮勇尊者經和僧伽婆羅譯、義淨譯、不空譯之三種孔雀經及大吉祥義神咒經,均可看到。

西歷紀元後,歐洲文明進入印度,佛教遂也演化而具大乘思想,對於天文醫學、理論之學說大為興隆。此外,由於受到美術文明的輸入所影響,而開始雕刻純印度式的佛像。後漢之支婁迦讖翻譯的《般舟三昧經》中有欲得菩薩三昧第一課要塑像的說法。歷史發展的結果,卻使佛菩薩像的塑造與禮拜儀禮,密不可分。二世紀前後,大概都在佛像前供以香花燈灼,並舉行陀羅尼念誦儀禮,其禮是攝取波羅門儀式而規定了佛教精致莊嚴的禮拜法。在中國從事佛典漢譯的安世高、支婁迦讖、支謙、康僧铠、竺法護和帛屍梨密多羅等,都是出生於中央亞細亞,所以大乘佛典的在中國的翻譯也有受其中亞游牧民族的咒術影響,具有咒術傾向的大乘佛典在中國翻譯流傳的卻是不少。一方面南印度在西歷前二世紀有安多羅王朝,大為保護波羅門教,確立了純印度文化,佛教中大眾部系統也極繁榮,遂成大乘佛教境地。初期大乘經典之一的般若經也在這時成立,龍樹也出生於南印度,後成為大乘八大宗王,又是真言密集的開祖(東密)。西歷前二世紀,波羅門勢力大張,對於社會文化宗教大力強調其教禮,亞利安文化自此包攝部族信仰與民間信仰而燦爛一時,而在都市民眾心底之土著思想也漸而露出表面,遂使原亞利安民族的文化與非亞利安的原土著文化,自然混融而成為印度教。大乘佛教也因此受波羅門教儀禮和印度教的民間信仰所影響,也出現了儀禮和咒術濃厚的神秘主義色彩。原來的佛教經典中是沒有宗教儀禮、神話和咒術的神秘思想,所以,這些只能視為後世的附加物。在佛教史中,視為密教的產品而除外者居多。可是大乘佛教成立的當時就已經擁有上述的要素。今舉出一二之列,作為參考。先從大乘經典所述的陀羅尼來看,諸如古代印度人所謂天災地變、饑馑、疾病、橫死的不測危難,或國王的壓迫苛政、盜賊的攘奪、政治的社會的災難、鬼神和惡靈的危害,都視為外來的咒詛所為,所以便采取波羅門祭祀者的咒術來除害避凶,轉禍為福。咒文的除厄,自古佛教教團就有。初期佛教教團的咒文除災的依靠對象,多尊崇過去七佛與四大天王,但是大乘佛教的思想興起後,由於隆盛的大乘佛教所擁有的多彩神格所壓制,七佛信仰漸次薄弱,但於密教鼎盛期間民眾依然有著根深蒂固的信仰。南傳系之巴利多同時,北傳系於佛滅後三百年頃,上座部系之化他部分派之法藏部中,都已有咒藏集成。法藏部立經律論而加咒藏與菩薩藏,所以可以看出法藏部與大乘佛教是有密切關系的,大概它是與西歷一世紀的般若經同時成立的。以後大乘經典中之除厄咒文非常多,雲無讖翻譯的《大般涅磐經》第一卷,法顯翻譯的《大般泥恆經》第一卷中所說之守護咒也是其中一例。又最後連沒有咒文的經典也漸次加了咒文。如三世紀初竺律炎和支謙共同翻譯的《摩登迦經》都加上了咒文,二世紀安世高翻譯的《摩登迦經》中沒有咒文,求那跋陀羅翻譯的《楞伽啊跋多羅寶經》中也都沒有咒,直至七十年後菩提流支翻譯的《入楞伽經》就有多羅尼品並有保護持者二咒。又大乘經典極力推薦經之書寫、聽聞和讀誦功德可以除厄增福的說法。大乘經典初期的《法華經》、《般若經》也並提及。大約於四世紀頃,成立的《金剛明經》,其除去經典讀誦的功德外,大半都失去制作經典的意義,民眾對於大乘經典的高深哲理以為解脫目的的信仰卻反不如經典書寫、讀誦、除災為重了。本來陀羅尼在印度老早就是瑜伽修法之一的執持為其起源,用以統一精神和集中意志為目的。佛教是取之用於總持妄動之精神,以進入三昧的手段,般若經小品類之古譯《道行經》第八品有“持”的名詞,又《賢愚經》第十四卷,阿難總持品,《華積陀羅尼神咒經》中也言及要憶持釋尊之說教或憶持經文而說陀羅尼。本來用於精神統一為目的的咒文,卻又變成憶持經文所必要之物了。又陀羅尼可以看成經典內容之結晶,經與大乘經典之讀誦信仰互為交錯,即轉成為贊頌讀誦陀羅尼的功德,且多引入於大乘經典中。唯有這些功能都不離古咒文之除災解厄的實質信仰。佛教之明咒有咒文與智慧二義,大乘興起的同時,陀羅尼與明咒都視同一物。如般若經中大膽的說,般若波羅蜜的智慧即是大神咒,即是大明咒、無上咒、無等等咒。龍樹《大智度論》第五十八卷中有:外道為滿足眾生欲望而人人尊重咒術之語。但般若波羅蜜的咒是頗諸多執著而得佛智,所以同是咒,佛教的咒是無上、無等等的咒雲雲。又同第八十五卷中,有陀羅尼有聞持陀羅尼與諸法實相陀羅尼二種。住於兩陀羅尼者得無礙智雲雲。又《生經》第三卷中的總持第二十二,也有人請佛總持之法,成廣大聖覺雲。咒或陀羅尼不外是究極智慧的般若波羅蜜。由此可以看出三秦時代失譯的《大乘悲分陀利經》之四念處、七支覺、十二因緣等之初期佛教的基本教說,都取用陀羅尼來提示。雲無讖翻譯的《大集經》第一卷舉了四種璎珞莊嚴之外,也說陀羅尼與戒定慧並為大乘菩薩十地修習的陀羅尼,以陀羅尼來提示十地的內容,建立了陀羅尼在大乘佛教乃至菩薩道中一個不可或缺的要素。六世紀初,曼荼羅仙與僧伽婆羅共同翻譯的《大乘寶雲經》第四卷陀羅尼品中雲,說此經典或聞此經典得“辯才明了無盡”。並可獲得諸天保護免除災厄以及最後成佛的咒。但如此之類陀羅尼,其內容與分類於四世紀中就已經具備。《瑜伽師地論》之菩薩地中,分陀羅尼為法、義、咒、得菩薩忍四種。《大乘莊嚴論》中陀羅尼配十地分三種,此除菩薩地四種中的咒陀羅尼外,其他三種意義相同,此中法陀羅尼是陀羅尼憶持,義陀羅尼是陀羅尼之意義,咒陀羅尼是除厄,得菩薩忍是指智慧,由此可以了知陀羅尼的各項機能於其中都已經明確的整理和調配了。

陀羅尼是構成密教的基本要素之一,也在大乘佛教中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密教的陀羅尼的特色是具有並包容大乘佛教的本質,而融匯於密教的儀禮之中。
 

 

上一篇:洪修平教授:什麼是頓悟成佛?
下一篇:洪修平教授:什麼是識心見性?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