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能弘法師:正道光輝 甘露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甘露

雖然我們似乎生活在一個有序的世界,但每天卻只是成為凡情俗見的奴隸而不自知,完全地活在一個沒有生命自由的時空中,只是在似乎具體的人、事、物的假相中來回地沖突和應付。它是如此的疲累和可憐,生命就在這種似乎應該中流失了所有自由。

自救者得救。人先自侮而後人侮之。自度者度人,度人者自度,自他圓滿。

人往往莫須有地苦惱,患得患失於已經飛逝的過去和沒有來到的未來,其間的苦樂哭笑往往只是因為一件小事、一個表情、一句話……而生命的自由卻在不知不覺間被束縛住了。誰能觀照到緣起無常而跳出這樣的似乎習慣了、必須了的怪圈呢?可憐!人為什麼這樣沒有智慧地生活呢?

自以為是的觀念有時是非常害人的,它有時是在有意無意中傷害周遭,讓自私有一個似乎合理的借口,但不知它可能是束縛自由的繩索。實在應該反省,小心謹慎地面對假相,不要大意,當下真的是純潔無偽的嗎?

情感往往是自私的,它往往很難真正地無私純淨。沒有觀照到它的復雜時,人往往會活在自欺欺人的困擾間,但它卻是沒有離開因緣生滅、無常苦空的本質的。

理智是不是一定正確的呢?假如它是建立在不正見的上面的話,卻是理障的,往往會生出空洞不實的問題。

唯有看破貪嗔癡慢疑乃至種種不正見的幻化,才能真正自由無礙地受用真如本性的妙用,如此則舉手投足也不離三昧正受矣!

當人沒有看破六識的分別造作和七識的謬執時,往往不知不覺地成為假相的奴隸,活在貪嗔癡慢疑和種種不正見中而不自知。而且在自欺欺人似乎以為應該這樣地活著,真是可怕!

身體得了癌症,但心裡不要得了癌症。

“藥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不論是中藥、西藥、心藥,只有對症下藥,才能治病。若不對症下藥,也是不適合的藥,故此盡人事以隨緣份,不留遺憾,是比較合情合理的。有生就有死,沒有一種藥讓人永遠不死,除非沒有生才會沒有死,故此惜福、培福,看破放下、寡欲知足、安樂自在、珍惜生命,生而無憂,死而無憾,順其自然,才是智慧的人生;浪費無常寶貴的生命,到時再怨歎哭悲是非常愚蠢的。“佛度有緣人”,緣者時機因緣,也即條件。佛是無條件地度人的,慈悲愛護所有眾生,即“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佛陀無有條件地給予一切眾生以安樂的引導、教導,廣大地布施一切歡喜、慈善、仁愛,廣大無礙救度一切眾生。佛陀因緣具足,大徹大悟自他皆妙明真心中物,緣起性空,故此能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那這裡為什麼說“佛度有緣人”呢?因為佛無條件地引導、教導眾生,給予眾生一切歡喜、慈善、仁愛,無條件地引導、教導眾生要改惡遷善、看破放下、解脫自在,但若眾生死不改過、造諸惡業、自甘墮落、執著分別不休,不聽勸導、引導,那縱然佛費盡口水,種種方便,不辭辛苦,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一個不自救、自度的人,又如何得救、得度呢?此即時機因緣不到,無法得救、得度的。那如何得度、得救呢?即已經明白要改惡遷善,希望解脫自在的人只要尋找大善知識聞諸正法,好好實踐,即能得度矣!

多知為敗:世間聰明誤眾生,巧言詭辯亂人心,於眾生的德行解脫唯有禍害,令人失卻清淨素樸之本性,毫無好處。言論若不能建立在德行真理上,往往泛濫成災!真理無言。不證真理,夫復何言?

不反躬自省,不返觀自見,每每論人之得失是非者,真乃愚癡。攀緣諸境,心外求法,不見自性真心,皆魔業也。此皆生死苦惱、輪回不息之事!豈可不警惕耶?仁者思之,莫錯用心自救不得,後悔莫及,慎之慎之!

一味地在意凡情俗見的眼光和嘴巴,而忘失了自性真心,最終就迷失在茫茫苦海中而找不到覺悟解脫的路了,也就喪失了生命的智慧和自由。豈可不反省警惕?

世界上沒有不會死的人。學佛並不是讓人不會死(有生則有死,無生才無死),而是讓人沒有煩惱痛苦地活著,讓人在解脫自在中活著,讓人遠離生老病死的困擾,活在光輝、光明、安樂自在、無煩無惱、充滿著神聖智慧的過程中;讓人超越欲望、物質、精神的束縛而達到大智大慧、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大雄大力,心如虛空、包容宇宙的大自由間;讓人在圓滿光明、大徹大悟中了解生命的真正意義和目的,在無常生命的當下活著,無限的莊嚴清淨,如此則生老病死都不重要了,因為生而無憾、死而無愧,自如自在超越必然的生死苦惱的凡夫輪回之路,現證大解脫、不再煩惱痛苦、不為生老病死所困擾的大涅槃、大自由了。如此實是人世間再沒有的殊勝不可思議的教導了。它適合所有的人乃至所有的眾生,因眾生皆有煩惱痛苦,故此佛陀教導“普度眾生”!

高低貴賤乃世俗間之迷惑顛倒,說到底只不過是貪嗔癡罷了。以無常、無我、緣起性空的真相觀之,則爭名奪利、勾心斗角只不過是迷昧本心的可笑可憐表演罷了。此皆無明愚癡,不能現證真理的過患,若以真理觀之,一切皆平等性空,毫無什麼可執著分別、貪嗔癡煩惱痛苦的。不要自欺欺人了,跳出這個輪回的陷阱吧!

古人說:“三天不讀書,則語言無味,面目可憎!”誠哉斯言!不單如此,若一天不修行,則語言無味、粗俗不堪;一生不修行,膚淺濁惡,俗不可耐,業障重重,沉淪苦海,難以救藥!

印贈刻錄佛法經書光盤的福報來自於由此聽經聞法的功德所促成,有正因則有正果矣!聽經聞法的福報利益舉例如下:

一、聽經聞法,無殺生害命之惡業,則身心和暢、安詳、慈藹仁愛。

二、聽經聞法,明因識果不偷盜,知足常樂,富貴也難比,心安理得,自在寧靜。

三、聽經聞法,心平氣和,神清氣閒,相貌氣質煥然清麗,內秀外明,端莊恭謹,富親和力。

四、聽經聞法,具足信仰,確立大志、大願,從而有抱負、有理想,目標明確、人生光明,不會無所適從,不漫無目的,不庸碌蹉跎。

五、聽經聞法,若具備正覺、正法、正解脫之自作皈依,信心堅定,淨戒正見正念具足,道德人格修養提升,則於人間尊貴無比。

六、聽經聞法開拓智慧,若能由此真修實證,則加深定力,清明自心,不隨俗染,聰慧進步,領悟甚深法理,增長淨戒、定力、慧力,難能可貴,世間希有。

七、聽經聞法明白真理。受持觀照,善根增長,業障漸消,淨業增上,遠離貪嗔、不正見,斷除無明諸習氣,得大成就,證大涅槃,究竟覺悟,斷除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清涼不可思議。

八、聽經聞法,神清氣和,太平安樂,明白法理,斷殺、盜、邪YIN、妄語諸惡業,不食麻醉毒品,所在安寧清醒自在,自利利他,轉不清淨為清淨,轉唳氣為祥和之氣,功德無量,利國利民利眾生。

九、聽經聞法,看破放下,慈悲喜捨,改惡向善,淨化身心,斷是非爭斗。真明白者順逆無畏、生死自在、來去自如。

十、聽經聞法,明真理者受持正法,遠離邪妄,眷屬獲益,利樂有情,莊嚴國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如此人生,真大稀有,夫復何言?

……

如此利益福德說之不盡。故此,若能印贈刻錄佛法經書光盤流通者,其布施成就十方眾生,實是善心難得,明智之舉!其間好處自不用說,非明白人不會作此舉!人若追逐於欲望、物質、精神的貪嗔癡不得安樂,就是在忘失了自性真心的涅槃解脫、清涼自在,乃是非常顛倒、愚癡的。

所謂閉關者不是單指處靜室、關門不接觸外境,更指關閉六根攀緣之門,不染色聲香味觸法諸塵,清淨自心,參究本來面目,直至三慧弘開,證大涅槃,徹悟宇宙人生真相,得大解脫,所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是也。當然若能無所住而生其心,則六根門頭皆是妙用;但若關起門來,卻於靜室中,攀緣諸境,妄想紛飛,執著分別不息,不明真理,不具正見,失卻正念,那卻是非常危險的邪精進了。若能都攝六根、淨心正覺觀照,不染六塵,六識不緣法塵,七識不執著“我、我所”,看破放下,那麼處於靜室,關門靜修,精進不息,那卻是非常殊勝的助緣。正念分明,“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初修行人一定要在真正大善知識指導下修行到徹底具足正見、明白真理、不失正念、沒有偏差的情況下才可以自修,切莫輕易言閉關,若沒善知識指導,腳跟未穩、正見正念不足,那與坐牢沒有分別,是非常危險的,很容易出偏的。修行貴在腳踏實地,應從聞思修證中循序漸進,切莫急功近利,欲升反墮!

有“我”即有貪嗔癡,有貪嗔癡則煩惱痛苦、生死輪回。

“無我”即無貪嗔癡,無貪嗔癡則無煩惱痛苦,無生死輪回即涅槃寂靜、大解脫、大智慧、大圓滿、大自在,所謂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來不去,不增不減,究竟涅槃,無上正覺也!

如此可見,我執乃生死輪回痛苦之根本!若能明白世間沒有永恆不變的事物,一切皆是無常變化,因緣生滅,無實體“我”的存在,當下畢竟幻化,不可執,不可住。住著即生死煩惱痛苦輪回,貪嗔癡、執著分別不息,無有安寧。若當下無所住,則分明清楚、涅槃寂靜安樂,離諸憂患。著我相即著人相(分別對立相)、眾生相(煩惱困擾世俗相、因果業力相)、壽者相(生死相、時間相)。若能明證無我法之緣起空性,則可破我相、人相、眾生相;若能明證因緣生滅無常變化之本質則能破壽者相。如此四相皆破,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畢竟涅槃寂靜,本來圓滿究竟,本大解脫、大智慧、大覺悟,清淨不可思議。生滅無住即不生滅,若起心動念又無明忘失真理,於無常無我涅槃,實相無相無不相,失去正念的觀照,則當下又落入貪嗔癡,煩惱、痛苦、生死流轉!切須提起正見、正念,莫迷惑顛倒,時刻觀照,精進不息,待得功夫純熟,自然而然的正念不失,淨戒具足,正見無差。到爐火純青時,自然再無退轉,畢竟證道,究竟解脫自在,來去自如,無諸苦惱,清涼不可思議。若初修行人切莫大意空談妄想,浮泛急躁,昏沉懈怠,否則苦海茫茫,生死路遠,實是可怖!諸君努力。現代人自以為是、貢高我慢、自我中心、自私自利者多,缺少謙虛、謹慎、誠實、正直、尊師重道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負面殘害性靈的貪嗔癡的傳媒誤導和環境薰染充斥著各個角落,而這恰恰是障蔽妙明真心現前的。許多人完全沒有覺醒到其害處之深,還慣性地以為必然,乃至麻木不仁,非常可憐!

神奇怪異渾如夢,光怪陸離亦枉然,莫要心外求法。以聖潔的文字來追尋忘失了的正念,事實、真理又何曾遮蔽呢?只不過是無明迷惑了眼睛罷了。

當執著分別開始的時候,聖潔已經消失。此是把握聖潔靈感的當下如實的描述,讀者的心態應該在當下遠離凡情俗見的污染,才能與本質相見,否則只是亵渎。請不要污染……

自己生死自己了,個人業障個人消。

人人本有無盡藏,何須數他家中寶?

面對瘋子,我們不應該是嘲笑和厭惡,應該有更多智慧性的觀照和同情,乃至於由此產生人道主義的深刻憐憫。病態的心理讓人難以解脫,當沒有佛陀的智慧時,是難以深刻地看破假相的。一切世間皆是染著的,不論如何偽裝,總是很難跳出假相的執著分別的。必須勇敢地面對生命的缺失,才能更好地去完善它。佛性是聖潔的,但人性是復雜的。看破人性的假相,才能徹悟佛性的清淨。

貪愛生時嗔恨潛在,愛之深恨之切皆因無明故。

患得患失的苦惱實在是一種身心的困擾,它來自於當下忘失了無常無我的正念,故此涅槃解脫似乎非常遙遠。當人沒法透破假相的虛幻時,總是活在貪嗔苦惱間的。它是難以真正自由無礙地展現生命的本質的。

欲望是無常生滅的,不論它是如何地以借口來美化或者是赤裸地展現本質的丑陋,它都是無常生滅、緣起無實的。只要具足正念的觀照清楚,不要追隨放縱,也不要自虐恐懼,更無須於此間徘徊,平靜地如實地注視其生滅即可以了。生起的終究會消失,生滅無定,緣起性空,不執不著無住地面對,自是清涼自在的。當下無須恐慌(嗔恨)也不要迷失放縱(貪愛),這皆是無明忘失了正念的原故。

沒有明白無常苦空、緣起無我時,醒夢之間又何曾不是總在夢中呢?大覺世尊徹悟真理時,才是真正地從夢中醒來矣!

執著他人的是非就是我們自由的地獄。這裡的自由超越了表象的善惡的有限分別,它是生命的真實本質。莫名的恐慌來自於忽然之間沒法抓著。當沒有看破放下的時候,人總是害怕失去什麼,但誰又何曾擁有過什麼呢?不要站在人的角度來評論宇宙,宇宙不需要語言,語言只能是蒼白無力的徒然,因為宇宙本身就是如此的宇宙無言,但無言的宇宙超越了有無的言,一切言皆是多余,因為本來如此……

唯有真正的超越凡情俗見的局限,才能真正深刻地體會佛法。以凡情俗見來看待佛法,那只能是污染,永遠都是膚淺的、可笑的、顛倒的。

生死只是人的一種概念……

企圖以粗俗淺薄的凡情俗見的慣性來探討真理,那永遠是徒勞的。

當沒有了恐慌時,黑暗又何曾不是光明呢?

當有所掛礙時,光明又何曾不是黑暗呢?

不懂佛法、凡情俗見嚴重的人說佛法怎麼怎麼是,怎麼怎麼非,那只不過是膚淺、庸俗、低級、顛倒、可笑、可憐的而已!佛法的不可思議豈是陋劣的心所可想象的?

其實我們所謂的面貌只不過是一層微薄的皮膚,它同時盛產著污垢、汗水和油脂乃至於酸臭,所謂的美丑的執著和分別你不覺是非常膚淺和可笑嗎?這一層微薄的皮啊!它讓多少人顛倒苦惱……多少爭斗、多少哭笑啊!

活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怕活著;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怕死去。生死因為害怕,所以無法真正地去面對和了解,故此也就難以把握和圓滿,最後也就只能放縱、自虐或麻木不仁乃至於總是生活於患得患失中……“我懂什麼”的意思即是我不懂什麼,有懂即有所不懂。

楞嚴經曰:“知見立知,斯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

人貴自知之明。明白、勇於認識自己的缺失,乃是走向圓滿的開始,不自卑無傲慢、謙虛、誠實、謹慎、自信地探討真理,乃是一種平靜良好的心態。

盡人事以順緣份,所謂隨緣自在也。

隨緣不是不努力,而是觀機緣而行事,帶有洞察入微的智慧。

所謂無為而無不為,故此自在。無所住行一切善事,是以一種建立在如實觀照宇宙人生真理(緣起因果和空性本質即緣起性空)的態度來面對社會人生的行為方式,它遠離消極悲觀、不做事等死、無可奈何的態度和盲目樂觀、不切實際、幻想空想的行為方式。正因如此才能從容自在、揮灑自如了。

執著於平靜並不是究竟的解脫。若能以平靜的心來觀照真理(所謂定慧等持),從而達到究竟堅固的徹悟五蘊皆空時,才能真正的度一切苦厄。

善知識雖然是指路者,但如果只見有相的善知識,那依然會痛苦,甚至於被“善知識”的名相所束縛。必須見到無相的善知識,如此才是解脫的。善知識的五蘊之身終是生滅無常、不離苦空緣起的,但善知識的智慧、慈悲心地、法身慧命卻是不可思議的。你見到的是什麼呢?若然明白,則地、水、火、風、空、識皆妙用無方矣。吽!

清心寡欲,道風純樸。好大喜功,虛偽百出。

清心寡欲,民風儉樸;好大喜功,狡詐百出。

追求五欲,貪戀塵境,不明無常,自尋困擾。若能端正淨眼、觀見本性,則天下太平!

自作聰明,我執嚴重者,往往多造口業,刻薄寡德矣!自信謙虛,默修功德,不務虛名;無諸戲論,斷諸習氣。乃真明白人!

當我們遇到苦難者時,要力所能及地去救助,踐行無我大悲的智慧布施,即使是沒法在當時的情況下援手,也要虔誠地祈禱諸佛菩薩的加持,讓苦難遠離眾生、讓眾生釋怨往生極樂淨土,持咒、念佛等回向。總之要具足出離心和慈悲善念,明白真理聖谛之重要。回向:從自身親友乃至整個宇宙、無量眾生,當下都充滿我們無盡的祝福和回向。

看過太多的生離死別,看過太多的悲歡離合,即使是世間曾經說著海枯石爛,到頭來又有多少患難與共呢?一切都如此的脆弱不堪,但永遠不變的是阿彌陀佛大悲大願的救度。

知足寡欲無所求莫妄求,有助德行之提高。修行《佛說八大人覺經》有助道業之增長。

經常反省問自身:道德、才識、智慧,氣節、人格、精神,思想、學識、慈悲,究竟有何進步?

虔誠得加持,忏悔得清淨。出離得解脫,正念消業障。

若能到無是非地,自是安好。然何處是無是非地呢?出門即皆是非地。未出門又何曾不是是非地?心有是非,山林荒嶺、鬧市、靜室又如何安好呢?

謙虛清淨,誠敬至極。

傲慢無知,終歸淺薄。

身心清淨,誠敬至極。

感應遂通,本來如此。

凡情俗見死絕,智慧慈悲具足。

看破放下,大死大活。

一切皆是無常的,發生什麼事情皆是因緣,只要明白因果業力的不虛就可以了。

至誠懇切,持好戒律。

謙虛恭敬,禮讓本分。

莫貪瞋癡,注意口業。

信願具足,老實念佛。

出離心切,真菩提行。

如此這般,真大智慧。

持好戒律,不違因果。起心動念常觀照,貪瞋無住遠愚癡,不近外道諸邪見。正信、正見、正念、正精進。守好本分,盡好責任。孝養父母,尊敬師長。修好口德行慈悲,功德回向諸眾生,離苦得樂共往生。

 

上一篇:於凌波居士:如何使佛法生活化、家庭化
下一篇:於凌波居士:夏威夷佛教的傳入經過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