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周叔迦居士:唯識研究 第十六章 煩惱障同所知障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唯識研究

周叔迦

第十六章 煩惱障同所知障

唯識家修學的目的;便是:

①斷除一切有漏。

②成就究竟無漏的果。

這就是大乘。若是只注意斷除一切有漏,這便是小乘。何以人的漏紛紛的流注靡有休息呢?這便是由於煩惱。何以人的無漏佛性不能顯現呢?這便是由於不能覺悟(領會真理)。所以唯識哲學說:人所以不能成佛,由於兩種障:

①煩惱障:煩惱障是從人我見產生的。

②所知障:所知障是從法我見產生的。

 這兩種障各有一百二十八種,總說只有十類:

①「薩迦耶見」:即「有身見」,便是「人我見」。

②「邊執見」:是對於事理上執著一偏的見解。

③「邪見」:是事理上錯誤的見解。

④「見取」:是執著一己的見解而不肯捨。

⑤「戒禁取」:是由於不正的見解不應當作的認為要去作,應當作的反認為不可作。

⑥「貪」

⑦「瞋」

⑧「無明」

⑨「慢」

⑩「疑」

這前五個便是由百法內煩惱法的「不正見」分開的:其余五個的解釋便同百法中一樣。十類中又有二種不同:

①「見所斷」:是由研究正當理論,實際推測而得斷除的惑。

②「修所斷」:是用種種對治的行為而得斷除的惑。

人的修道當然先斷「見所斷」的煩惱;然後方能斷「修所斷」的煩惱。

復次,研究甚麼理論可以斷惑呢?只有「苦、集、滅、道」四谛的道理。「谛」便是真理,這四谛是二層因果的真理。要知宇宙間的一切事物無非是苦;這苦的由來,是由一切行為所集成;這是世間因果的真理。要求脫苦,唯有證寂滅:要證寂滅,須修「三十七菩提分法」的道;這是出世間因果的真理。但是宇宙間的情狀不過欲界、色界、無色界。要斷煩惱也是要先斷欲界惑,次斷色界惑,最後斷無色界惑。這三界中欲界具足十種煩惱;色界、無色界只有九種,因為這二界是沒有瞋的。欲界十種煩惱各有「見苦所斷」、「見集所斷」、「見滅所斷」、「見道所斷」的不同,便是四十種「見所斷」惑;色界九種煩惱也有如此差別,便是三十六種。無色界九種煩惱也有如此差別,便是三十六種;共合「見所斷」的煩惱是一百一十二種。

這「修所斷」的煩惱是不分四谛的,只是按修行的淺深分的。欲界的「修所斷」煩惱有六種,即薩迦耶見、邊見、貪、瞋、無明、慢、色界、無色界,只有五種,因為沒有瞋。共合三界中「修所斷」的煩惱是十六種,但是就淺深上分卻有八十一品的不同。三界中欲界是一地;色界分四禅,便是四地:無色界分四空處,便是四地;這共總九地。每地各有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共九品的不同,便是八十一品「修所斷」惑。

所以就行位說,這阿賴耶識的差別有五種不同。凡夫的阿賴耶識是「具足相」。世間離欲的人——其他宗教或學派修行人的阿賴耶識是「不具足相」。菩薩和有學的聲聞——「須陀洹果」、「斯陀合果」、「阿那含果」的阿賴耶識是「一分滅離相」,因為菩薩是斷二種障未盡的;有學聲聞是斷煩惱障未盡的。阿羅漢和緣覺的阿賴耶識是「煩惱障滅離相」;佛的阿賴耶識是「煩惱障和所知障滅離相」。

 

上一篇:其它法師:龍女成佛座談紀要(果清)
下一篇:其它法師:一地所生一雨潤 三草二木各得所(本願)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