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其它法師:晚明“四大高僧”禅淨關系比較(陳堅)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晚明“四大高僧”禅淨關系比較
陳堅
閩南佛學

  晚明“四大高僧”分別是雲棲袾宏(1535—1615),紫柏真可(1543--1603)、憨山德清(1546—1623)以及藕益智旭(1599—1655),他們是中國近代佛教的源頭,因而在中國佛教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他們最重要的佛學思想就是調和禅淨關系。但是,他們對禅淨關系的看法又是各不相同的。本文試著比較了“四大高僧”在禅淨關系問題上的不同觀點。
  一、雲棲袾宏的禅淨關系論
  袾宏主張淨以助禅。他認為參禅得悟,或者說“禅悟”,並不就等於成佛,禅悟僅僅只是使參禅者成就了佛的“法報化”三身中的報身,因而離成佛還差十萬八千裡。參禅者若想最終成佛,那就必須以此報身專心稱名念佛,祈願往生淨土,只要“盡此報身,必有生處”①。也就是說,參禅者只要竭盡報身之所能,不懈念佛,定會被阿彌陀佛接引到西方淨土而成佛。可見,眾生若想成佛,光有禅悟是不夠的,還必須要有阿彌陀佛的接引,這就好比一個人,光有智力是不可能成為科學家的,還必須要有老師或書本等的正確引導。袾宏還進—步指出,他所處的時代正是佛教的“末法”的時代,世風凋零,妖魔障眼,眾生辯不清方向,在這樣的情景下,眾生的成佛更要靠阿彌陀佛的接引,因此,他把淨土法門稱為“末法之要津”②,意即末法時代的眾生只有通過淨土法門才能渡到淨土彼岸,才能成佛。總之,在袾宏看來,禅悟需要淨土念佛的幫助引導才能成佛,正因如此,所以筆者把袾宏的禅淨關系概括為“淨以助禅”。同時,我們還不難發現,袾宏禅悟並不等於成佛的主張徹底否定了傳統禅宗“悟即是佛”這條總綱領,從而把禅宗的“悟”從天上拉到了地上。
  二、紫柏真可的禅淨關系論
  真可主張禅以助淨,他在對禅淨作了比較後指出,淨比禅重要,“到家果能打屏人事,專力淨業,乃第一義。”③但同時,他又認為淨比禅難,也就是往生淨土比參禅得悟難。他極力批評那種“以為念佛求生淨土易而不難,比之參禅看教,唯此著子最為穩當”④的流行看法。他分析道,時值“末法”,人心陵遲,人們如果把念佛往生看成是簡便易行,穩當保險的成佛之道,那麼必定會對念佛心生不敬,且會因急於求成而草率從事,這與佛的精神是格格不入的,其結果必將是“貪進者必取辱,過侈者必招非”,⑤事與願違,佛將不佛。那麼如何修習才能成佛呢?因為禅比淨易,所以真可提供先禅後淨,先通過禅悟淨心,再以淨心去念佛,唯其如此才能湊效。他堅信,思若不淨,佛是白念;沒有淨心,入不廠淨土成不廠佛。這就說明廠念佛往生只有以參禅為基礎,得到參禅的幫助才能成功,所以筆者把真可的禅淨關系論概括為“禅以助淨”,比較袾宏和真可的禅淨關系論,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兩人雖然都主張禅淨共修,淨為歸宿,但具體思路卻正好相反。袾宏講“淨以助禅”,通過淨土念佛把禅悟提拉到佛的地位;而真可則講,“禅以助淨”,通過參禅淨心推動念佛往生。一個“拉”,一個“推”,方向正好相反。其次,在真可這裡,禅淨之間還存在著重要性和難易程度的差別,而在袾宏那裡卻不存在這種差別。
  三、憨山德清的禅淨關系論
  德清主張禅淨合一,不過,他的“禅”是特指看話禅(“四大高僧”中其他三人的禅均屬泛指)。那麼德清為什麼特別青睐看話禅呢?這可從他對看話禅產生原因的分析中獲得理解。德清認為,禅宗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衰落,而衰落的表現則是本為活潑潑的“逗人開悟”的棒喝機鋒變成廠死板板的“阻人開悟”的“參禅例事”或參禅規則。人們把棒喝機鋒當成是模式化的參禅規則來機械地套用。棒喝機鋒失卻廠往日“驟釋冰心”的威猛,淪落為“鈍刀銹斧”,已無法使學人開悟了。“禅道既久,學人不能頓悟,故有參禅提話頭之說。”⑥在德清看來,看話禅正是在棒喝機鋒流變為僵化的參禅規則而不能使學人開悟的時候產生的。因為規則化的棒喝機鋒阻礙廠學人開悟,德清遂由此因噎廢食地倡導廢除一切參禅規則以及一切象棒喝機鋒那樣存在著規則化隱患的參禅方式,並選擇一種永不可能被規則化的參禅方式。他所選中的永不可能被規則化的參禅方式便是看話禅中的參話頭。
  德清確實是選中了。因此,話頭就是從古人公案中挑出的孤伶伶的一句話或—個字。人們在參某話頭時心中必生“疑情”,而且千人千種疑,不可能干篇一律而使該話頭規則化,再說,公案如此之多,任何一個公案中的任何一句話任何一個字都可被用作話頭,根本不用擔心會因避免不了對某活頭的重復而使之規則化。
  德清不是看話禅的始作俑者。“黃檗始教人看話頭,直到大慧禅師,方才極力主張教人參一則古人公案以為巴鼻,謂之話頭,要人切切提撕。”⑦但是他卻當之無愧是那萌於黃檗成於大慧的看話禅的光大者。他的做法就是將淨土和看話禅等同合一,從而借淨土的東風推廣看話禅,復興禅宗基業。德清把淨土所念的“南無阿彌陀佛”視為話頭,“念佛審實公案者單提一聲阿彌陀佛作話頭。”⑧認為念佛就是參話頭,淨即是禅。“若念佛念到一心不亂,煩惱消除,廠明白心,即名為悟。如此念佛,即是參禅。”⑨可見,德清的禅淨是合而為一的,或者說,禅淨是一個東西,而在“四大高僧”的其他三人那裡,禅淨卻是兩個東西。其次,德清的禅淨合一以禅為歸宿,其最終日標是要通過念佛參佛號獲得淨心即禅悟,“初參禅未悟之時,非念佛無以淨白心,然心淨即悟心也。”(10)而“四大高僧”其他三人的禅淨共修則都以淨為歸。宿,其最終日標不是禅悟,不是淨心,而是要往生淨土。簡言之即,德清的最終目標是淨心,而其他三人的最終目標則是淨土。
  四、藕益智旭的禅淨關系論
  智旭主張禅歸於淨,禅淨之間有“回向”關系。“回向”是佛教的一個基本概念。“回,回轉也;向,趣向也。回己所修之功德,有所趣向,曰“回向”。⑾智旭認為禅、教、律都是“回向”於淨的;“若律,若教,若禅,無不從淨土法門流出,無不歸還於淨土法門”。⑿參禅,看教、學律中所修的功德都匯集到念佛功德之中,從而增大念佛功德,助成往生淨土。這就好比一個家庭,父母掙錢,孩子們電掙錢;孩子們把所掙的錢都交到父母手中,於是父母就有了更多的錢,並靠這些錢辦成了某個大事。如果沒有孩子們的錢,父母將大事難成。
  同時,智旭還進一步指出,禅、教、律朝淨“回向”就是淨統攝禅、教、律,使得禅、教、律免於走上邪道歧途,他說:“普使法界有情,從此谛信念佛法門,至圓至頓,高超一切禅、教、律,統攝—切禅、教、律,不復有泣歧之歎也。”⒀可以看出,智旭並沒有象“四大高僧”的其他三人那樣單獨地談,論禅淨關系。在他看來,相對於淨來說,禅、教、律三者作用相同,地位平等,只是形式不同而已,所以他把三者合作一個整體來談論它們的關系。其次,智旭所講的念佛是用心觀想念佛,“四大高僧”其他三人所講的念佛則是用嘴稱名念佛,兩者是不同的。那麼,智旭為什麼要提倡觀想念佛呢?智旭是一位熱衷於天台理論的禅師,他的觀想念佛完全是受天台“一念三千”理論影響的結果。智旭認為,天台“—念三千”中的“—念”就是觀想念佛,禅、教、律實際上都是“回向”到這“—念”中,“參禅、看教、學律,皆與大事、大心、正法眼藏相應於一念間。”⒁
  結語
  綜上所述,“四大高僧”對禅淨關系的理解是各不相同的,但他們都致力於把禅淨連成一氣。他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想通過禅淨的互聯互濟來挽救當時已衰落不堪的佛教。實際上,他們的努力確實也使得佛教呈現出了回光返照之氣象,並直接開啟了以淨土為趣向的中國近代佛教。不過,關於“四大高僧”與近代佛教的詳細關系,不屬本文討論范圍,擬另文再談。

  注釋:   
  ①株宏《竹窗隨筆·念佛不礙參禅》
  ②株宏《答淨土四十八問·序》
  ③真可《紫柏尊者全集》卷二四
  ④真可《紫柏尊者全集》卷三
  ⑤《永覺元賢禅師廣錄》卷三○
  ⑥德清《憨山老人夢游全集》卷
  ⑦德清《憨山老人夢游全集》卷
  ⑧⑨⑩德清《憨山老人夢游全集》卷九
  ⑾《佛學小辭典》第—四七頁,長春古籍書店1984年根據1938年醫學書局石印本影印
  ⑿⒀《靈峰宗論》卷六
  ⒁《靈峰宗論》卷二


 

 

上一篇:周叔迦居士:捨利弗問經略注
下一篇:周叔迦居士:十二游經略注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