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仁煥法師:念佛是生命的關鍵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二00六年五月一日至七日靈陽寺念佛七法會開示

念佛是生命的關鍵

我們雖然發心來到這裡,但是有些人是慕名而來,有些人是好奇而來。我對佛教的理解,佛教沒有什麼奧妙,佛教的最高理念是道破生命、環境、宇宙的微妙,道破出來了就是大徹大悟,破不出來,就是一般凡夫。我原來學過密宗,以為是通過神通廣大去理解一切,應該是通過內在的悟道去理解和道破一切。特別是淨土法門,它的最高理念就是:阿彌陀佛是一所大學校,所有生命乃至一只昆蟲,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以後,都能得到阿彌陀佛的慈悲法化,他的靈魂就跟佛一樣,沒有一點差別。

我原來修密宗多少有一點靈感,對漢傳佛教我始終不相信,特別是念佛法門我更不相信。人到生命關鍵的時候,也就是說當人死以後,用密宗的念咒方法,沒有看到多少個得到安詳。得到安詳的人,除非功夫很高、非常有修行的人。而我原來在家的時候曾經見過,連一般普通的老太婆給死亡的人助念,都得到安詳往生。通過這點,我認可阿彌陀佛是他力,密宗還是有自力的成分。我今天這樣講並不是排斥其它教和其它法。

在念佛方法上,也有自力和他力。自力者就是不相信有他力,認為自己念多了,才得到好處。當然念多肯定得到好處,但你沒有相信他力,你是靠自己念多了才起作用,就變成自力了。

為什麼這樣說呢?你如果認為念多了才能得到好處,說明你沒有認可阿彌陀佛的慈悲了。我們過去講“請阿彌陀佛慈悲”這句話,我們說錯了,我們沒有理由請佛慈悲,佛本來就慈悲了。所以我提倡“乘佛慈願”,佛本來慈悲圓滿,我們乘佛慈願就是接受他的慈悲,直接用他的慈悲。我們用法不對,就不會產生作用。

佛教就是教我們做人要守好本分,從少年到老年每個階段該怎麼做。把自已的本分做好了,你的人格就高尚;本分沒有做到位,人格就降低了。完善自己的本分以後,第二步就是普利十方,這就是佛教自利利他的觀念。自利是守本分,利他就是讓位 。

而我們要完善自己,就應該好好念佛。為什麼念佛能得到健康呢?因為健康是來自快樂的,念佛人首先能完善自己做到知足常樂。我自己得了多年的病,我就有體會了,自己痛苦是小事,麻煩周圍的人是非常的大過。我們有病了,給一家人都帶來煩惱和痛苦,所以自己要把握好自己,才能不麻煩別人,不麻煩別人就是利他了!

我們常常為一點事情生煩惱,自己跟自己作對。生一分鐘的煩惱,要得三天的病;如果生一天的煩惱,要得到四年的病。念阿彌陀佛就是念做健康人,念做快樂的人。有了健康快樂,才得到長壽。所以我們的生命應該跟太陽一樣,不管烏雲密布還是晴空萬裡,太陽自己永遠保持光輝,也就是說它永遠快樂。如果不管環境怎麼變化,條件怎麼變化,我們始終是快樂人,這樣身體就沒事了;如果我們隨著環境的變化而喜怒哀樂,身體就有變化了。

為什麼我說“天有定數”?我們要活在世間多少天,是有定數的;我們有多少富貴,天也有定數的;我們家屬有多少個人,天也有定數的;包含農民有多少分地,天也有定數的。如果不相信的話,你們念佛也沒有用,念什麼都沒有用。不是你相信它才存在,你不相信它照樣存在!也不是你相信它才產生作用,不相信就不產生作用。

古今一些大德說到,助念時需要病人配合。我原來也很相信這個道理,後來我想:既然天有定數、地有定理、人有定量,你生命到盡頭了,你不想走時間也到了。我知道這個道理以後,去年我就打破慣例,成功實踐了很多案例。

有一次我從廣東小榄回廣西,在路上有一位居士給我打電話說:“現在我們有一個病人,病得很嚴重。”我就問病人的年齡,他們說六十一歲,我問:“你們打算麼樣。”他們說:“我們不知道,反正病比較重。”我說:“我認為他時間到的話,該走就走,如果你們要挽留他,說不定他還會有痛苦。讓他念佛,決定他走還是不走那是阿彌陀佛的事情,我們不要願望他怎麼樣,把他的生命交給佛,一切由佛成全。”他們明白了就照著去做,三個小時以後,又給我打電話說病人走了,我問:“安詳嗎?”他們說:“非常安詳。”

所以說,如果我們有心去挽留他,他絕對不得安詳,因為我們有一種心力的磁場干擾他,他就很煩惱,即使你沒有說出來一樣影響到他。我們要做到隨喜功德,也叫做隨緣。隨緣就是不要用我們的意念去強迫一切,這樣才圓滿到位。

 

上一篇:仁煥法師:念佛的心態——感恩心、快樂心與信心
下一篇:呂有祥教授:佛教使命與人間佛教的傑出踐行者——真禅大師圓寂十周年紀念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