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靈陽寺2009年農歷五月念佛七法會
(五月初五上午) 用功與修行
今天講一講在家人如何建立家庭。因為很多同修都在問,到底我如何修行好?那麼表示大家對用功和修行這兩個層次弄不清楚。
不管你在家也好在寺院也好,念經、念咒、念佛、閉關,應該算是用功。什麼叫做修行呢?修行是在生活當中,在日常中,對照自己,改變自己。就如小孩去念書就叫做用功,小孩畢業了到社會發揮學到的知識文化,那是修行。用功是目的是加深自己的學問,修行是實踐學問。
你們在家人,如何算是修行呢?漢傳佛教有五大菩薩,其中僅僅有一位菩薩是以出家身代表,就是地藏王菩薩。其他四位菩薩,文殊、普賢,觀世音到彌勒菩薩,是在家身。地藏王菩薩超渡他父母,那表示生命解脫於出家,生活實踐於在家。出家叫做出世法,在家叫做入世法。
大家應該懂得,佛法沒有遠離生命,佛法沒有遠離家庭,佛法沒有遠離生活,佛法沒有遠離事業。很多人都認為學佛以後不要家庭,不要生活,不要事業,這種學佛人完全沒有理解。當然在用功的過程中,應該暫時有一段專門的時間來修養。比如小孩讀書,從小學到大學的這個階段應該是以學習為主。如果我們修養都不要家庭,都不要生活,都不要事業,那想問大家,我們修養這些東西干什麼呢?
佛法本身的作用是什麼?佛法本身是智慧的教育,佛法本身是覺悟的教育,佛法本身是慈悲的教育。如果人缺少了智慧就叫做糊塗人,做什麼都不行;人如果缺少了覺悟,是非常小氣的人。覺悟的人就是大大方方,大方緣分就大,小氣就沒有緣分。
有了智慧,有了覺悟,才能很好地發揮慈悲作用。如果人沒有智慧,沒有覺悟,所講的慈悲是假慈悲的,同時容易變成好心辦壞事。因為智慧的人首先明白因果,明白自己的能力,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覺悟的人有能力完善因果,然後轉變因果。如果缺少這兩個方面,本來你是一片好心想幫助別人,就容易變成好心辦壞事了。比如人參是一種補品,你認為人有病了就給他吃人參,本來是一種好心。如果得的是瘟疫病,你給他吃人參,人參一進口,病人馬上去“報到”了。給人參的人有惡意嗎?沒有,但是病人死了。
智慧是明白自己,覺悟是理解周圍。我們經常說“貧窮”,沒有智慧就貧,沒有覺悟就窮。因為沒有智慧的人根本不懂得把握自己,沒有覺悟的人始終沒有緣分,所以就窮了。
看一個人有沒有智慧,就看他的事業、家庭生活,因為智慧是人的福德;看一個人有沒有覺悟,就看他是否懂得照顧周圍。智慧和聰明不一樣,智慧人他做什麼事都懂得因果,聰明人就不怕因果,最後就被因果淘汰了。覺悟的人就懂得,自己有條件生存,就必定給周圍共同享受,這就是覺悟的人。
建立家庭不是單方面為了生活。家庭也好,社會也好,世界也好,應該以人為本。人應該以生命為本,人有命了才擁有一切。命沒有的話,所有東西自然就變成身外物。比如身體不健康,你有山珍海味也吃不進去啊,也用不上啊。假如身體好,不需要山珍海味,天天吃野菜也非常有意思。
所以,修養並不是出家人的專利。用佛的觀念來講,應該是全人類普及修養。現在人沒有明白到修養對世界和平很重要。修養是提高人類文明,是提高人類各個方面的進化,特別提高整個人類和大自然同步保護。
佛認為,生命靈性是平等的,但是果報有差別。果報有差別是他自作自受的過程。有智慧的人有覺悟的人,要把那些沒有能力的人扶助起來,讓他們和有能力的人一樣得到平等、快樂、自在每一天。所以佛教以慈悲為懷,以智慧來法化人。
智慧是基礎教育,覺悟是高等教育。什麼叫做基本智慧呢?一切以人為本,人以命為本,命以健康快樂為本。人有健康和快樂以後就得到自在,所以《心經》裡面叫做觀自在菩薩。
得到健康有什麼好處呢?自己首先不麻煩別人,自己得到自在以後就不去麻煩周圍。自己有痛苦,一人有難合家不安。合家不安了,就自然影響到全家的事業、生活,因為生活的好壞和事業直接有關。所以事業是生活的前提,健康是事業的前提。
我以前有病了才體會到健康很珍貴。自己痛苦是非常小的事,麻煩周圍,給很多同修、也給家族帶來很多的麻煩,那是大事。有健康多麼自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