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詩賞析
韓廷傑
一、寒山的影響
寒山是一位影響深遠的奇人,影響范圍包括儒、釋、道三家,影響地域遠達國內外。引人注目的蘇州寒山寺,即以“寒山”命名,因為寒山曾於此寺住過,清代葉昌熾著《寒山寺志》記載說:“寒山寺,創建於梁天監時,舊名妙利普名塔院,以寒山子曾居此寺,故即以為名。”又記載說:“唐元和中有寒山子,掣瘋掣顛,來此縛茅以居,尋游天台寒巖,與拾得、豐干為友,終隱而去。”《蘇州府志》又記載說:“相傳寒山、拾得嘗止此,故名。然不可考。”這說明《寒山寺志》的記載,只是一種傳說,並非史實。
又有唐代詩人張繼的詩《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使寒山寺家喻戶曉,亦使寒山名聞天下。因為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日本人伊籐博文贈給寒山寺巨鐘,所以寒山寺吸引很多日本人前來觀賞,張繼的這首《楓橋夜泊》亦風靡日本。日本島田翰還刻有《寒山詩集》,並為之作序,向日本人介紹寒山及其詩作。
最早關注寒山的是杜光庭(850——933),他曾著《仙傳拾遺》,記載寒山事跡,可惜已佚,《太平廣記》引述如下:“寒山子者,不知其姓氏,大歷中隱居天台翠屏山。其山深邃,當暑有雪,亦名寒巖,因自號寒山子。好為詩,每得一篇一句辄題目樹間石山。有好事者隨而錄之,凡三百余首,多述山林幽隱之興,或譏諷時態,能警勵流俗,桐柏征君徐靈府序而集之,分為三卷,行於人間。十余年忽不復見。”
《太平廣記》說寒山的詩有三百余首,與現存者基本一致,《全唐詩》收有311首。闾丘胤的《寒山子詩集序》、志南和尚的《三隱集記》所載與此相同,但寒山自己卻說他的詩有600首,其詩稱:
五言五百篇,七字七十九。
三字二十一,都來六百首。
一例書巖石,自誇雲好手。
若能會我詩,真是如來母。
寒山的詩都寫在巖石上,被僧人道翹抄錄記載下來。寫詩處所不定,很容易丟失。寒山自己記得他寫的五言詩有500首,七言詩79首,三言詩21首,總共正好是600首。但現存只有300多首,佚失近半。“若能會我詩,真是如來母”。看來寒山詩以佛教題材為主,他把自己的詩視為文字般若,成佛之母。寒山詩語言通俗易懂,清奇雅致,不愧為中國文壇的奇花。
寒山詩的流行本是道翹輯本,另有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志南輯本和明代計益軒刻本。
寒山與天台山國清寺豐干、拾得的友誼被佛教徒傳為佳話。寒山的詩富有禅味,很受禅宗推崇,《景德傳燈錄》卷三十七分別為寒山、豐干、拾得立傳,元代釋覺岸的《釋氏稽古略》卷三引國清寺碑銘詳細記載寒山、拾得、豐干的公案。據《祖堂集》卷十六、《宋高僧偉》卷十一,沩山靈佑曾在天台山見過寒山,據《古尊宿語錄》卷十四,趙州從谂曾與寒山問答。
更有甚者,佛教界根據傳說視寒山為文殊菩薩的化身,視豐干為阿彌陀佛的化身,視拾得為普賢菩薩的化身,三人號稱“三聖”或“三隱”。因為這三人都隱棲於天台山國清寺,所以又稱為“國清三隱”。寒山詩集附有拾得詩48首,豐干詩2首。
這種傳說始自《釋氏稽古略》卷三所引國清寺碑銘:“豐干,垂跡天台山國清寺,庵於藏殿西北隅,來一虎,游松徑,見一子,可年十歲,扣之無家無姓,師引之歸寺,養於廚所號曰拾得,有一貧氏,從寒巖來,曰寒山子。三人相得甚歡,是年豐干雲游,適闾丘胤來守台州,俄患頭風,豐干至其家,自謂善療其疾,闾丘見之,師持淨水灑之即愈。問所從來,曰:天台國清。曰:彼有賢達否?干曰:寒山文殊,拾得普賢,宜就見之。闾丘識之,三日到寺,訪豐干遺跡,谒二大士,闾丘拜之,二士走曰:豐干饒舌,彌陀不識,禮我何為?進入巖穴,其穴自合,寒拾有詩散題山林間,詩僧集之,成卷版行於世。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封寒山為“和聖”,封拾得為“合聖”,二人合稱“和合二聖”或“和合二仙”。象征家庭和睦幸福,受到新婚夫婦的特別崇拜。據台灣陳慧劍居士著《寒山子研究》一書考證,這種傳說始自“萬回”。《西湖游覽志》記載:“宋時杭城以臘日萬回哥哥其像蓬頭笑面,身著綠衣,左手擎鼓,右手執棒,雲是和合之神,祀之可使人在萬裡之外亦能回家,故曰萬回,今其祀已絕。”看來宋代杭州市有祀萬回的習俗,天台山離杭州很近,受其影響是很自然的。萬回“蓬頭笑面”的形相很像寒山、拾得。於是把一神萬回變為二神:寒山、拾得。
寒山的影響不僅在宗教界,俗人也受其影響,如王安石就很崇拜寒山,曾寫《擬寒山詩》20首。
寒山的影響力還越出國界,到達朝鮮、日本及西方,寒山詩被華特生譯為英語,在西方國家流傳。
寒山的影響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美國極端消極的嬉皮派很崇拜寒山的詩,把寒山奉為嬉皮派的祖師爺。
二、寒山的身世
寒山影響如此深遠,他是怎樣一個人?至今說不清。一般人談寒山,皆據闾丘胤的《寒山子詩集序》:“詳夫寒山子者,不知何許人也。自古老見之,皆謂貧人、瘋狂之士,隱居天台唐興縣西七十裡,號為寒巖。每於茲地時還國清寺。寺有拾得,知食堂,尋常收貯余殘飯滓於竹筒內。寒山若來,即負而去。或長廊徐行,叫喚快活,獨言獨笑。時僧遂捉罵打趁,乃駐立,呵呵大笑。良久而去。且狀如貧子,形貌枯啐。一言一氣,理合其意,沉而思之,隱況道情。凡所啟言,洞該玄默。乃桦皮為冠,布裘破蔽,木屐履地。是故至人遁跡,同燈頭化物。或長廊唱詠,唯言:咄哉!咄哉!三界輪回。或於村墅與牧牛子而歌笑,或逆或順,自樂其性,非哲者安可識之矣。
胤頃受丹丘薄宦,臨途之日,乃萦頭痛。遂召日者,醫治轉重。乃迂一禅師豐干,言從天台山國清寺來,特此相訪,乃命救疾。師乃舒容而笑曰:身居四大,疾從幻生,若欲除之,應須淨水。時乃持淨水上師,師乃噀之,須臾祛殄。乃謂胤曰:台州海島岚毒,到日必須保護。胤乃問曰:未審彼地當有何賢堪為師仰?師曰:見之不識,識之不見。若欲見之,不得取相,乃可見之。寒山文殊,遁跡國清;拾得普賢,狀如貧子,又似瘋狂,或來或去,在國清寺庫院走使,廚中著火。言訖而去。”……
這闾丘胤何許人也?據出版於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的《台州府志》記載,第七任台州刺史是闾丘蔭,並注明有《寒山子詩序》,見藝文。闾丘胤很可能就是這位為寒山詩作序的闾丘蔭。據此推算,寒山的生活年代可能是580——680之間。關於寒山的生活年代,學術界說法不一,胡適根據《仙傳拾遺》的記載,寒山於大歷中在天台山隱居,據此推算,寒山的生活年代大約在700——780年之間。台灣趙宗蕃先生曾發表《寒山子其人其詩》一文,認為寒山的生活年代應在642——742之間。陳慧劍先生的《寒山子研究》一書,認為寒山的生活年代應在700——820之間。由此年代推知,闾丘胤為寒山詩作序一事難以成立,很可能是後人的偽托。
根據各種記載以及寒山詩,可知寒山原為陝西鹹陽人,因為他有這樣一首詩:
去年春鳥鳴,此時思弟兄。
今年秋菊爛,此時思發生。
渌水千場咽,黃雲四面平。
哀哉百年內,腸斷憶鹹親。
這是寒山隱居天台山時思念家鄉的一首詩。“腸斷憶鹹親”。瘋瘋顛顛的寒山,實際上是一個富有感情的人,他思念家人使之“斷腸”。寒山出身於官僚家庭,他有這樣一首詩:
弟兄同五郡,父子本三州。
欲驗飛凫集,須征白兔游。
靈瓜夢裡受,神橘座中皎。
鄉國何迢遞,同魚寄水流。
在這種優越的家庭環境裡,寒山從小受過儒家的傳統教育,與兄共居,學文學武,但他很不得志,多次參加科考,名落孫山,想當官也當不成。請看如下詩:
雍容美少年,博覽諸經史。
盡考曰先生,皆稱為學士。
未能得官職,不解秉耒耜。
冬被破布衫,蓋是書誤已。
少小帶經鋤,本將史共居。
緣遭他輩責,剩被自妻疏。
拋絕紅塵境,常游好閱書。
誰能借斗水,活取轍中魚。
個是何指大,時來省南院。
年可三十余,曾經四五選。
中裡無青蚨,箧中有黃絹。
行以食店前,不敢暫回面。
一為書劍客,二迂聖明君。東宋文不嘗,西征武不勲。
學文兼學武,學武兼學文。今日既老矣,余何不足雲。
寒山三十多歲,參加過四五次考試都失敗了,父兄妻子對他都很冷淡。在此情況下,他決意背井離鄉,拋妻別子,到處流浪,到過湖北,還在山東當過小官。寒山對此都不滿意,最後決定去天台山隱居。請看如下詩:
少年學書劍,叱馭到荊州。
聞代匈奴盡,婆娑無處游。
歸來翠巖下,席草玩清流。
壯士未志聘,彌猴騎土牛。
無非隱逸士,自號山林人。
仕魯蒙帻帛,且受裹疏巾。
道有巢許操,恥為堯舜臣。
彌猴罩帽子,學人避風塵。
剛到天台縣,很不習慣,十分掛念自己的愛妻和兒子,請看如下詩:
垂柳暗如煙,飛花飄似霞。
夫居離婦州,婦住思夫縣。
各在天一涯,何時得相見?
寄語明月樓,莫貯雙飛燕。
昨夜夢還家,見婦機中織。
駐梭如有思,擎梭似無力。
呼之回面視,況復不相識。
應是別多年,鬓毛非舊色。
之子何惶惶,卜居須自審。
南方瘴疠多,北地風霜甚。
荒陬不可居,毒川難可飲。
魂兮歸去來,食我家園箕。
寒山在天台縣,又娶了一房老婆,又有了兒子,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有時還彈琴寫字喝點酒,帶著兒子摘野果,生活得很愉快。也有人認為寒山把他在鹹陽的妻兒接來了。從“巾車有孝兒”、“兒弄口喎喎”來看,這是很小的小孩,不像是從鹹陽接來的。在唐代一夫多妻制的環境下,寒山有兩房妻子不足為奇。請看如下詩:
琴書須自隨,祿位用何為?
披辇從賢婦,巾車有孝兒。
風吹曝麥地,水溢沃魚池。
常住鹪鹩鳥,安身在一枝。
茅棟野人居,門前車馬疏。
林幽偏聚鳥,溪闊本藏魚。
山果攜兒摘,皋田共婦鋤。
家中何所有,唯有一床書。
父母續經多,田園不義他。
婦搖機軋軋,兒弄口喎喎。
拍手摧花午,搘頤聽鳥歌。
誰當來歎賀,樵客屢經過。
田家避暑月,斗酒共誰歌。
雜雜排山果,疏疏圍酒罇。
蘆箫將代席,蕉葉且充盤。
醉後搘頤坐,須彌小彈丸。
偃息深林下,從生是農夫。
立身既質直,出語無谄谀。
保我不鑒壁,信君方得珠。
焉能同泛滟,極目波上凫。
老年時期的寒山,曾經學習道教,有詩為證:
家住綠巖下,庭無更不芟。
新籐垂缭繞,古石豎巉巗。
山果彌猴摘,池魚白鹭衘。
仙書一兩卷,樹下讀喃喃。
欲得安身處,寒山可長保。
微風吹幽松,近聽聲逾好。
下有斑白人,喃喃讀黃老。
十年歸不得,忘卻來時道。
“欲得安身處,寒山可長保”,說明寒山學習道教的目的,著眼於“長生不老”。經過實踐,感到此路不通。請看以下二詩:
出生三十年,當游千萬裡。
行江青草合,入塞紅塵起。
練藥空求仙,讀書兼詠史。
今日歸寒山,枕流謙洗耳。
常聞漢武帝,爰及秦始皇。
俱好神仙術,延年竟不長。
金台既摧折,沙丘遂滅亡。
茂陵與骊獄,今日草茫茫。
人生在塵蒙,恰似盆中蟲。
終日行繞繞,不離其盆中。
神仙不可得,煩惱計無窮。
歲月如流水,須臾作老翁。
三、寒山的最後歸宿——佛教
寒山對道教失去信心後,轉入佛教,與拾得、豐干結為摯友。寒山不僅是信仰佛教,而且是真的出家當了和尚。有詩為證:
自從出家後,漸得養生趣。
伸縮四肢全,勤聽六根俱。
褐衣隨春冬,粝食共朝暮。
今日懇懇修,願與佛相遇。
寒山出家後,穿著僧服,勤懇修行,很希望見到佛。寒山出家後,住於天台山國清寺,與拾得、豐干為友。有詩為證:
慣居幽隱處,乍向國清眾。
時訪豐干道,仍來看拾公。
獨回上寒巖,無人話合同。
尋究無源水,源窮水不窮。
最後一句“尋究無源水,源窮水不窮”,很富禅味。看來,寒山傾向於禅宗。“合同”二字來源於雪窦禅師的“無影樹下合同船”。“合同”即萬法皆空的不二法門。《景德傳燈錄》卷三十七記載有關寒山、豐干、拾得的公案。南宋志南集《天台山國清寺三隱集》記載四則公案,關於拾得的公案一則,關於寒山的公案三則如下:
一、
寒因僧灸茄,以茄串打僧背一下,僧回首,寒持串,雲:“是什麼?”
僧雲:“這瘋顛漢!”
寒示傍僧雲:“你道這師僧,費卻多少鹽醬?”
二、
趙州到天台,行見牛跡,寒曰:“上座還識牛麼?此是五百羅漢游山。”州曰:“既是羅漢,為什麼作牛去?”寒曰:“蒼天!蒼天!”州呵呵大笑。寒曰:“笑作什麼?”州曰:“蒼天!蒼天!”寒曰:“這小厮兒,卻有大人之作。”
三、
沩山來寺受戒,寒與拾往松門夾道,作虎吼三聲,沩無對。寒曰:“自從靈山一別,迄至於今,還相記麼?”沩亦無對。拾拈柱杖曰:“老兄喚這個作什麼?”沩又無對。寒曰:“休!休!不用問它,自從別後,已三生作國王來,總忘卻也。”
此中“沩山”,即沩山靈佑(771-852),沩仰宗創始人。
寒山還寫過一些禅詩,如
身著空花衣,足蹑龜毛履。
手把兔角弓,擬射無明鬼。
這明顯是禅詩。衣為“空花”,鞋為“龜毛”,弓為“兔角”,這些都是根本不存在的東西,即空。能認識“空”,就能消除無明,達到解脫。
寒山身居天台宗發源地天台山,他所處的唐代,天台宗盛行於天台山。寒山對天台宗的態度如何呢?詩中沒有直接表露,從其詩作來看,他很重視修禅,也許他學習過天台宗的止觀學說,也很重視天台宗所依據的《妙法蓮花經》,受其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如下詩:
重巖中,足清風。
扇不搖,涼冷通。
明月罩,白雲籠。
獨自坐,一老翁。
世事繞悠悠,貪生早晚休。
所盡大地石,何時得歇頭?
四時周變易,八節急如流。
為報火宅主,露地騎白牛。
此中“八節”即一年的八個節氣,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此中“火宅”出自《妙法蓮花經》第三品《譬喻品》:“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白牛”亦出自此品所說的三車:羊車、鹿車、牛車,喻指三乘。又有一詩,與此相似。
摧殘荒草廬,其中煙火蔚。
借問群小兒,生來凡幾日?
門外有三車,迎之不肯出。
飯食腹膨脝,個是癡頑物。
寒山住於天台寒巖,吃的是別人剩下的殘渣剩飯,生活條件異常艱苦。但他淡泊名利,注重修禅,注重養生,於一百多歲高齡辭別人世。有詩為證:
老病殘年百有余,面黃頭白好山居。
布裘護質隨緣過,豈羨人間巧樣模?
心神用盡為名利,百種貪焚進己軀。
浮生幻化如燈盡,塚內埋身是有無。
寒山是個奇人,怪人,他不為名,不為利,終生隱居於天台山寒巖,連自己的真實姓名都沒留下,只留下一個綽號“寒山子”。歷史卻和這個貌似顛狂的瘋老頭開了個玩笑,使他名揚天下,至今人們還在研究他,解析他,因為他集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於一身,要研究中國文學,研究中國傳統文化,不可忘卻這位寒山子。
參考書目:
一、陳慧劍:《寒山子研究》
二、郭鵬:《寒山詩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