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林克智居士:祥和灑脫之路 回顧篇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回顧篇

 《台州佛教》辦刊七年之回顧

1988年1月份台州地區佛教協會籌備組在國清寺成立。根據籌備組的任務,我們辦公室有許多具體工作要做,像宣傳黨和政府的宗教政策,協調各縣市佛協的工作,交流學修經驗與工作經驗等等。為便於各理事間的信息交流,及時通報情況,我們於3月10日出了第一期《工作簡訊》。當時一無資金,二無專人辦公,更無會址,在這種情況下,要辦刊物,困難很大,一位會長說:“人家都無刊物,我們地區級佛協辦什麼刊?”宗教處領導也不放心(何況對我們情況還不十分了解),於是我向地區宗教處提出辦《工作簡訊》的請求,這樣領導上才同意辦。第一期一共只有5版、3千多字,是我自己出資打字、油印和寄發的,印好後只發到籌備組成員、各縣(市)宗教科、省佛協和省宗教局及有關大和尚與熟稔的佛友,總發行量不到60份。寄發時沒有信封,還是借用“臨海市佛教研究組”(即臨海市佛教文化研究中心的前身)的。

第二期是4月10日出版,共11版,作為一個佛協籌備組,不能沒有一分經費。因此,我本人拿出100元,另外吳美嬌等三居士共拿出45元,這樣就有了第一次145元“經費”了。不久又有一居士來此幫助工作,其後刊物即每月按期出版、寄發。有許多師友也逐漸對我們的工作有了好感,於是開始寄助刊經費來,逐漸經濟基本能平衡。從第五期開始刊物改名為《台州佛教通訊》,在8月份請明旸法師題寫刊名,後來通訊內容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信眾的要求也逐漸增加。當時的欄目有:佛教消息、初機教理、友好往來、好人好事等。同年11月份台州地區第一屆佛教代表會議在天台山高明寺召開,台州地區佛教協會正式成立。為了解決協會經費,在全體理事的共同努力下,在國清寺和高明寺分別舉行了一次水陸法會,法會收入除去費用,舉辦寺院和地區佛協平分,這樣佛協共得4萬元多一點,有了這項基金,我們的工作也就比較容易開展了。

至1989年2月份,《通訊》篇幅有了進一步擴展,協會的工作量也在不斷地增加,這樣單靠業余編刊辦公已不能勝任,但佛協沒有正式的編制指標,不好調入,這工作又不能停下來,當時領導上希望我能離職來佛協,於是我征求家人的同意,從原工作單位退下來到地區佛協任專職工作,就這樣我退了職,丟掉了幾十年的工齡和正式工作。退了原來的公職之後,心總可專一用了,從這開始《通訊》又有了一些變化,在封面上特別貼了一張彩色照片,篇幅也有所增加,此時每期打字油印200多份,計每期28頁。

後來讀者人數逐漸增多,到每期發行量超過700份後,油印不很方便,因此報宗教處同意,從1990年1月份開始改鉛印,每期1000份,至1992年3月已發展到每期3500份,但還滿足不了讀者的需要,當時平均每天都有十五、六位讀者來信索刊。

幾個具體問題

一、稿源問題。開始時我們主要是摘編和自撰,請各縣(市)理事寫報道稿;後來還專門寫信約稿,明旸法師、茗山法師及鄭頌英、申寶林、聞妙、蔡惠明、宋智明居士等都經常給我們來稿。2年之後,稿件就更多了,我們可以從中選出質量較高的來刊登,刊物的質量亦相應地提高。但我們從未發過稿酬,這說明佛教徒寫稿不是為金錢而是為弘法。有好幾位我們看了來稿和附信之後,復信說明我們是贈送的刊物,是沒有稿酬的,他們很快就復信了,並說我是為弘揚佛法寫稿的,沒有稿費我們同樣要寫。非但教徒給我們寫稿,就是學術界的朋友明知無稿酬,也仍堅持給我們寫稿。當然,並非全部如此,例如,南京有位作者。他未寄稿,先寄一信來說明想投稿,問我稿酬如何。我回答說,敝刊是贈送的,資金又短缺無法致酬,以後他就一直沒有來信了,但僅此一位而已。辦刊初期有好心人來信向我提出,希望我多少發些稿費,否則稿源會成問題。後來的事實證明我們的師友為的是弘法,不是錢。這幾位好心的朋友也多心了。當然為尊重作者的勞動,在條件許可情況下付些酬金也是必要的,但限於條件我們只能這樣做,廣大作者也樂意給以協助。

二、經費問題。我們的辦刊支出今年初是每期13000多元,要支付這麼多錢在當時是想也不敢想的,刊物從一分錢也沒有開始到現在每期要支出13000多元錢,是靠大法師、大寺院和廣大四眾師友的支持,發行量大了,助刊者的比例亦會隨著增加,這是不用愁的。我們佛教也常說:只要你一心為佛教事業,沒有私心,是會得到護法神來護法的,實踐證明確實如此。當然,其中編輯人員花了精力,盡量使刊物辦得“有用”也是原因之一,如果大家都不想看,即使寄到了也丟在一旁的話,是絕不會寄錢贊助的。

三、團結一心是辦好刊物的前提。我們編輯部(也是佛協辦公室)三個人都是在佛教原則、在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法律的雙重認可條件下互相尊重,兢兢業業地工作的。人手不夠,夜裡加班,結果各人把自己寶貴的晚課修持時間都擠掉了,我本人不用說,從早飯後(早飯前是早課,每日修持只此一次了,絕不能再擠掉)上班,直到夜裡10點半或11點才休息,中間只吃二餐飯時間,接下去又做;其余二位居士也同樣,常有十多個小時的工作量,如不是佛教徒,不把這當作佛子的責任,是難以完成的。

四、場地問題。干任何工作都必須有工作場所,我們編輯部不能放到離領導單位和家(因是居士,總多少還負有家務責任)過遠的大寺院去;也不能放在臨海城山上的寺院,因流通工作要上下山搬移總不便,在沒法的情況下,就由我將家中房子整理一下,放上幾只櫥、幾張辦公桌,一個地區級佛協的辦公室,一個月刊的編輯部就在這十余平方米的房子裡干了起來。

五、刊物發行情況。開始不到60份,現在已是5500份了,還在不斷增加。讀者對象原來以佛協理事人員為主,後來逐漸發展到宗教領導干部、佛協辦公室、各大寺院、居士團體和佛教四眾師友、初機學佛者,現在更有社科院宗教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各大專院校的圖書館及教授、學者,佛教院校就更不必說了。就省份來說從省內到全國各省、市、自治區都有了讀者的分布,還有遠從美國、馬來西亞、香港寫信來要的,也有一些省、市、縣的圖書館、方志辦、博物館等單位來信、來人要刊的。刊物份數發展的原因:①兄弟刊物的介紹;②大德師友的介紹;③讀者在佛教寺院方丈室、佛協辦公室等看到後來信索取;④一些寺院或居士林等佛教單位用來宣讀學習後受啟發而來信要的;⑤由於我們辦刊兼顧學術性、實用性,本著通俗易懂原則,堅持“教宗天台,行歸淨土”和各宗兼弘,還及時宣傳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消息報道快,特色基本形成,讀者愛看。

經驗與教訓

我編《台佛》7年,只是憑著一顆佛子的誠心,在黨和政府的宗教政策重新得到貫徹、落實的大好形勢下,為弘揚佛法盡了本份,談不上什麼經驗,下文只是隨便談談一些心得和體會。

一、編宗教刊物與編其他刊物一樣,應遵循我們國家新聞工作的各項規制,因為是宗教刊物故還應遵循宗教的固有義理,即是辦佛教刊物應在黨和國家的政策、方針和法規與佛教的教義、教規雙重認可下辦事。對於教理方面,還應注意“在教言教”的原則,不能牽強附會地用一些新的東西去解釋,應十分嚴慎地審稿。

二、辦綜合性刊物與專門性刊物不同,因綜合性刊物讀者面寬廣,文化素質、信仰程度及愛好各不相同。我們的刊物要想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在選材方面就必須注意,既要有理論性較強的學術性文章,也要有講述基礎知識和指導修持的文字,這樣法師、學者愛讀,一般信徒也喜歡看。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就會使我們的刊物在部分讀者中失去“可讀性”,因為這個關系,故編輯的組稿與選材就要更加注意。

三、辦刊物的目的之一,是指導工作,指導教友的學習和修持,使我們的佛教團體與信眾更好地做好“愛國愛教”。因此佛教刊物不能諱疾忌醫,要敢於放言評論教內一些不合理現象,以求進步和發展。

四、作為地方性的刊物,不可能面面俱到,雖不是專門性的刊物,但必須有地方的特色。在這個方面,我注意到台州是佛教天台宗的發祥地,同時有較多的淨土宗信仰者,因此在刊物上辟了“天台宗教理講座”;在“修持漫談”欄目中,也較多地介紹淨土宗的修持方法與經驗,使刊物有了一定的地方特色。

五、辦刊形式要多樣活潑,是使刊物生命力增長的另一個方面,亦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台佛》早在辦刊初期,就印發了讀者意見調查表,從回收的情況看,廣大讀者都是十分關心、愛護刊物的。從大法師、大居士、宗教領導到一般信徒,均給我們刊物的發展提了中肯的改進意見,給以後《台佛》的成長提供了寶貴的意見。隨後,又舉辦過佛學知識大賽、征文比賽、攝影及佛教音樂演唱大賽。後因故“佛教‘影’、‘聲’之光大賽”未圓滿,引以為憾。總的說,運用活潑的辦刊形式,對辦刊效果來說,是有一定作用的。此外,開辟刊授專欄,舉辦各種形式的短訓班,都有成功的經驗可供借鑒,如能適當安排,當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各刊物之間也應多作交流,取人之長,克己所短辦好刊物。

六、主編不但在辦刊方向、文章內容等方面要掌握好,而且要善於發現問題,解決矛盾。人際關系處理不好,也不能算是一個好的主編,小問題不解決好,待出現了大矛盾,就會使刊物受到挫折和影響,這點也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佛學是一門十分深邃的學問,要當一名合格的主編,必須有好的佛教修養。社會上講理論聯系實際,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學佛者——特別是佛刊的主編,單有理論知識,缺乏實修與實證是難以弘揚正法的。主編《台佛》7年,雖做了些弘法工作,也收到一定的效果,但由於事務性工作一多,個人修持時間必然受到制約,經長期考慮,毅然決定從年初起辭去本人在台州佛協及其所屬組織機構的一切職務,以此來進行淨土專宗研習和修持。幾個月來我均保持有1/2時間進行修持,其余l/2時間則用來看經論、寫文章和做其他事務,還負責甘肅敦煌佛學書局《淨業》叢刊的編務。每天仍從早上5時起床到夜裡10點半至11點鐘睡覺,一切正常。願三寶加被,使我與一切眾生廣發菩提心,精進學佛、弘法、利生,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上一篇:仁煥法師:做好一年的定位
下一篇:林克智居士:祥和灑脫之路 名勝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