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極樂之路
序
昌臻法師
佛所開示的一切法門,均為使眾生破迷開悟,了生脫死,圓證菩提。法法平等,本無高下,不過,由於時節因緣不同,眾生根機各異;如同治等,必須對症用藥,方能獲致良效。時際末法,一般眾生善根淺,福根薄,業障重,退緣多,縱然修行,亦難證道。所以《大寶積經》謂:“末法淨土成就。”又謂:“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法,得度生死。”可知淨土法門為末法眾生之對症良藥,實千古不刊之論。
明清以來,淨宗發展日益殊勝。即他宗大德。亦以此法門契時契機,而廣勸學修。如天台宗谛閒法師謂:“……欲求一徹底解決之法,則淨土尚矣。只因其他法門,實非今世鈍根可辦。如阿羅漢最利三生,最鈍六十劫,辟支佛最利四生,最鈍一百劫,始證豎出三界,如此之難。試問此種法門,豈我輩能力之所及乎?是故,欲求最穩當、最直捷之出生死法門,捨橫超三界之淨土法門而外莫由也。”(引自《世界佛教居士林成績報告書》第124頁)天台宗倓虛大師亦謂:“念佛之法,比參禅,比修止觀,比修密宗,實在是超出超近得多了。念佛法門,人人都能行,也不用把教理弄明白,只要肯念,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准能往生佛國”(倓虛大師:《念佛論》)。禅宗大德圓瑛法師,中年夢彌陀而弘揚淨土,並命其丈室曰:“求三堂”。即求福、求慧、求生淨土是也。先師上離下欲上人,宗門耆舊,上世紀四十年代在成都建“離欲念佛堂”,普勸念佛,廣度有緣。常謂:“有人說”動念即妄;念佛未離念,不及禅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高超。殊不知淨念與妄念大不相同。妄念愈念則愈起;淨念則可以念念而至無念,念佛念到無念而念,則達到一心不亂,便是禅門徹見本性,即能上品上生”(離欲上人:《斷除妄想亦能健康長壽)。
時至今日,伴隨著現代傳播媒介的發展,淨土宗的弘揚更加廣泛,書籍、音像光碟的出版發行日益增多;各地舉辦的“念佛七”長年不斷;念佛小組隨處可見。進一步顯示出淨土法門契時契機的生命力。
大德居士林克智先生,畢生修持念佛法門,主編佛教刊物,撰寫佛學論著,弘揚佛教文化,尤於淨土法門更為致力倡導,所著《一生解脫之路》一書,對淨業行人鼓舞大,影響深。現更發弘願,積數載之功,編撰《通向極樂之路》,此書對淨土宗之弘揚發展,當有深遠影響。故樂為之序。
釋昌臻於四川樂至報國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