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佛法所說的「世間」
劉嘉誠
佛法所說的世間,從最廣義而言,可以涵蓋欲界、色界、無色界以及依此三界而存在的眾生,而本文所要談論的世間,主要指我們所生活的這個經驗世界,亦即吾人感官所能認知的人畜共處之世界,它相當於佛經所載須彌山之南閻浮提洲。本文試圖從此一吾人所生活的經驗世界,來體認佛法所說的世間義。
「世間」一詞,有變壞的意思,意指「流動變遷」及「危脆敗壞」,這不論從器世間或有情世間來看,都包含有這兩層意思。「流動變遷」是從時間的遷流而言,我們所賴以生存的器世間(經驗世界)──晝夜更迭、物換星移,沒有一物可以脫離時間遷流變化的軌跡;另方面由五蘊和合組成的有情世間──諸根轉熟、念念生滅,也無一有情可以不落於時間流變的軌跡中。
其次,「危脆敗壞」是指存在物的不堅固、敗壞而有從空間上消滅的意思。在我們的經驗世界,任何存在物都會毀壞,如《阿含經》說色可變可分,色是磨滅法,因此凡有色法構成之物必趣向老法,必歸於壞滅,如器世間的成住壞空、生住異滅,有情世間的生老病死,在時間的遷流中,最後都必歸於毀壞而從空間上消散。
在佛法中,「世間」的另一同義詞是「世俗」,世俗與世間所包含的共同意義是日常生活、習慣與名言,它所表示的意涵是人們從名相語言中所產生的戲論與分別。此外,世俗的梵語語根是「覆蓋」的意思,意指世間眾生被無明所覆蓋,因此看不到真理。換言之,世俗意謂著由於眾生的無明或煩惱之障蔽而使真理不能開顯。其次,世俗的梵語也有共同轉起的意思,月稱稱之為「互為依事」,也就是緣起的意思。因此,佛法稱緣起為世俗有,稱世間為緣起世間,即是取世俗的緣起義。
綜觀世間或世俗的字義,世間不外乎意味著有情的生死流轉。從流轉中的依正二報而言,無論是有情所依止的器世間或是業報所感的五蘊世間,兩者都是流動變遷及危脆敗壞的,一切眾生在可變可壞的世間中展轉流離,不得安穩。如進一步探究有情生死流轉的原因,正是世俗所包含的字義,亦即有情的流轉源於戲論,由戲論而產生分別,由分別而產生煩惱,因為煩惱的障蔽而使智慧不能彰顯,由此而造業受苦,流轉於純大苦聚的世間。
世間意味著有情的生死流轉,因而世間也意味著無常、苦聚、有為、生滅、虛妄、雜染……。在佛教的教理中,它約相當於四聖谛的苦、苦集(苦滅道)谛,二谛中的世俗谛,四法印中的諸行無常與諸受皆苦,俱捨五位中的有為法(色、心、心所、不相應行),中觀的緣起幻有、假名與相待,唯識五法中的相、名與分別,一切種子識的取性賴耶,諸轉識,依他起性的雜染分,真常者的在纏如來藏。
在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吾人憑借感官經驗可以現見一切事物的遷流、變壞、無常、苦聚……等現象,無生命者如是,有生命者(有情或無情)亦如是,過去如是,現在(未來)亦如是,此土如是,彼地亦如是,人人不分種姓、貧富、貴賤亦皆如是。同時,經驗告訴我們,世人的無明與惱熱總是伴隨著世間的因緣共生共轉,諸如怨會則憎,愛離則悲,見異則诤,對境則取……,幾無一事不符合「世俗」所意味的無明障覆與戲論分別。換言之,佛法所說的世間意義與吾人的生活經驗相符合,根據現量及經驗法則,吾人可相信佛所教說的世間義是正確而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