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佛光法師:解讀《金剛經》第九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光禅師解讀《金剛經》第九講

佛祖從理性、真實的法性角度跟你說,我們對事物認識的形象概念呢,不等於概念所指的實質,就是說概念是概念,實質是實質。

我們看經文:“當何名此經?我等雲何奉持?”這裡總結一個所謂的法門,給我們一個概念性的抓頭,因為你對什麼東西都得有一個抓頭。而這本經它解說空性的那種本質,我們生命本質那種空性,生命的實質體,而這實質體呢沒有一個抓頭,對我們凡夫眾生來說,它是虛無缥缈的,但是通過佛陀開示,須菩提他弄明白了,以及當時參加這個金剛法會這一些聖者菩薩們,他們弄明白了,以須菩提為首嘛,他們搞明白了。

現在我們如何能夠叫將來這些人有個提綱性的東西,其實這句總結是什麼意思?這句總結是對能受持、接受金剛般若思想實際那種意義的那些聖者們,給它一個具體系統的東西,前面已經把系統路子思維觀念都已經解釋清楚,它後面告訴你一個認識過程,“我等雲何奉持?”什麼叫奉持?我們怎麼樣去按照一個路徑,就是說這個路徑總的來說是個什麼?所以說他就講“當何名此經?我等雲何奉持?”

佛呢就告訴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你從這句話你就能夠分析到一個現象,什麼現象呢?佛所說的法門,並非書本上寫來的,為什麼呢?你看“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是經”是指的什麼?我所告訴、指示給你的這個方法,叫“金剛般若波羅蜜。”金剛是個比喻,比喻它那個般若之性,般若是什麼呢?是我們的空性。

金剛比喻它那個特性,象金剛那樣堅固,它從來不被任何所壞,但是它是壞一切。它不單是我們所見的那個生命現象,它是我們理解“後面”的東西。就是說,我們理解了吧?我們理解,好比說,這是一本書,誰在理解這本書?是那個東西,那個叫般若實體。而那個般若實體它有個特性,它特別堅固,就象金剛一樣。

金剛是什麼?金中之剛啊,是最硬的一種金屬,它能壞一切而不被一切所壞。那天我給你們解釋過,別管你好的心情,壞的心情,過去現在未來這三世心嘛,但是你這裡頭所有這些現象全部,不管你是要它消融還是不要它消融,別管你是放得下還是放不下,它到最後都會順應般若空性,全部不起作用。

別管你是得道的聖者,還是六道輪回當中的凡夫,凡夫為什麼有時有種感歎“春花秋月……”,對不對?為啥他會發出這種感歎,“人間好時節……”,這種感歎從哪來?他發現這個現象它不斷的在生生滅滅、生生滅滅,他希望什麼?他希望一個恆常的狀態。其實想想,他被現象所迷,失去了那種恆常的功德,有一種恆常的功德,他不去返觀,他認為什麼?他認為外面見到的東西是真的,視六塵緣影為實有嘛。

六塵,色聲香味觸法本來是緣影,啥叫緣呢?因為眾緣和合而現出的影像,這叫六塵哪,我們所見的色聲香味觸法。眾緣和合呀,就說那個眼見色吧,眼見色得有眼根作用,眼根,還有眼識,對吧?才能去見所謂的色。沒有眼根也不存在呀,所以說叫眾緣和合而現出的一種影像。

所以說《心經》告訴你“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我們所見的色是什麼?有嘛,有和無中間它是沒有分界線的,它其性平等的,其性是一,所以說《心經》告訴你“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兩個東西你不要給他劃分一個……,它沒有臨界點,它沒有一個具體的所謂分界線,什麼叫具體的絕對的有,什麼叫具體絕對的沒有,所謂的頑空,沒有。

它是一種眾緣和合而生,所謂的那種緣影。因為這個緣和合,現的影像。而這個東西呢,又是我們應該理解的什麼呢?是般若空性它所具有的那種特性,它不同於這種色聲香味觸法的東西,它是能了知色聲香味觸法,單獨存在的一個東西,它是絕對的。而且,亘古以來,無始無終啊,那就是絕對的所謂法身哪。佛祖講了很多的名詞啊,什麼法身、如來藏、本覺……就那些東西。

波羅蜜是什麼呢?波羅蜜是它所具有的作用,金剛是它的特性。波羅蜜簡單的翻譯意思說是“到彼岸”,什麼叫到彼岸,它有這種功效,有這種功德。你放下也好,放不下也好,它統統幫你解決。這個東西你看,你受得了,你也得受,一件事情出來,你受不了,你還得受。

你受不了的時候,你就會產生極端的那種行為,什麼行為呢?你說:“我這個時候,我受不了,我自殺。”自殺也是受啊,你還是受啊,對不對?就是說你那個東西在平衡你呀,你那個法性在平衡你,平衡你的生命現象。你這個平衡你一旦統一了,差別相到平衡相以後,這就是所謂的到彼岸,由執著的此岸,到放下的彼岸嘛。

你放下了嗎?我因為我執著,這叫此岸,我放不下呀,我今天捨不去這個呀,明天捨不去那個呀,我都捨不下,你捨不下的同時,就預示你必須得放下。為啥?你跟那個法性不合。就是你現在這個六塵意識啊,你跟法性不合。跟法性不合,你必然要被法性消滅掉。

當時我師父給我講了個詞叫“兼容並收”四個字,你去看吧,每一個人的經歷它都是在體現這四個字:兼容並收。為什麼?你的法性是絕對作用,它不管你三七二十一呀。今天有人給你說好話,你得聽著,明天有人罵你,你也得聽著,對不對?你不會說他罵你你就不聽了,不行,還得聽。這就是那個法性。心有不平,你也得受著,知道嗎?所以說呢,干脆,與其那樣,我們不如直接平了算了。

你去想吧,最後還得放下,你好和壞都得放下吧。你與其到那時候被迫放下,還不如我直接少痛點放下算了。你依這個絕對的理,你去思維空性的時候,你想嘛,它沒有放不下,你生死你更放得下呀,反正早晚你得死,對不對?我干脆念佛吧,我念佛積善積德,我就落個心安理得,對不對。我給自己生死作個准備呀,對吧?你知道什麼?你名氣再大你有皇帝大呀?皇帝不照樣該倒霉還倒霉。

你去想,為啥,這個法性啊,記住了,法性在眾生界所體現的什麼?空苦無常。你記住喽,在眾生界所體現的就是空苦無常!在解脫界所體現的就是什麼?常樂我淨!這就是法性的兩個不同的層面。它在眾生界就叫空苦無常。為啥佛陀示現到娑婆世界,跟你不講別的,就告訴你空苦無常。為啥?你這個空苦無常恰恰就是你法性的那個軌跡,它運行的那個軌跡,你承認它也得承認,不承認它也在那。

中國古人有句話,順天道者昌,逆者則亡。何為天道?就是這個萬事萬物運行的法則,你抗不過,你只有老老實實,認清形勢,老實念佛呀。啥叫老實念佛?你就不要打歪心眼,沒用。踏踏實實念佛,我們要認清楚這個,覺悟這道理,我們要看清楚我們周圍的一切境界都如夢如幻。

這就叫什麼?你真正的找到認識到《金剛經》,真正的意識到《金剛經》的功德利益,你也就真的會受持《金剛經》了。啥叫受持呢?受就是我們主觀意識接受了,持就是把它奉持在行為准則當中去,那叫受持,那樣的話你才有功德。你光說:“啊,我也認識啦,我也念經啦。”那個不叫受持,那叫讀誦,受持跟讀誦,兩回事。

所以說為啥佛祖宣說受持意,受持意那個功德是非常非常大的,哪怕一句偈四句偈,人家講的話,一句話你解意了,你去如教修行,依教奉行——你解脫了。當然你是無漏功德一下子顯現了,對不對?當然比弄這個弄那個實在了,那是實際的東西,對吧?就是你不受持,你光去念,充其量只叫種善根。就是叫種善根哪,你這個善根什麼時候發芽,那是未知數啊,不知道呀,遇緣則生啊,遇緣啥時候到?不知道啊。但是這裡告訴你一句話,緣何從生?由念想就生。人家是一念想,緣即感召。

所以說跟你說這話:“啊,隨緣吧!”他不知道為啥,那個緣從哪兒來,緣是怎麼來的,他不知道。這就是他不了解萬法根本。我就告訴你一句訣竅,記住了:緣,由念想生,你正念,就生正緣,你歪念,一定是歪緣。演那個封神榜不正是這個嗎,對吧,纣王他一開始人壞嗎?他不壞,他一念歪念,他那個緣全變成逆緣了吧。事事都是佛法,我告訴你,沒有一樣不是佛法。所以說你記住那個念是很厲害,能認識一念這種功德力,這種作用,那你就是賢達之士。

我們要知道這個“金剛般若波羅蜜”這本經是什麼意思呢?是揭示我們真實生命現象的特性和作用的一個方法,這是我們這個《金剛經》的真實意義。你依這個義,你去開解心地。

心的這個概念你弄不清楚呢,很麻煩。心是什麼?心是你的信念和行為的統一體,那叫心。佛家所說的心,有幾種說法,一個叫信念,一個叫觀念,還有一個叫行持力,這三種東西統一體,加上行為呀,規范力嘛,統一起來,這叫心。這叫三會並心哪,三會取一覺嘛。

這樣這個心的實質本體就是空性,佛性就是法性般若空性呢,般若空性它在眾生界也好,解脫界聖賢菩薩界也好,它所顯現的作用,包括十方法界,它顯現的具體作用就是心,它具體顯現的就是心。而那個心性,性是什麼?性就是佛性,而那個心是它的作用現象。這個作用現象它是千差萬別的,但是它那個本體是一,本體不會差。為啥?有解脫心,有煩惱心,解脫心你就成佛,成菩薩,對吧,煩惱心你就成眾生嘛,顛倒輪回,但你那個心體作用絕對是一,你去看一看,看佛講的那些境界裡頭你就可以看得到。

成佛以後,十方世界變化清淨,也是那個受用法身報身無量功德,那個無間地獄你要去看,你這個人不敢這樣想,無間地獄那個身體很大,你想那個耕犁地獄,那個舌頭上都好多牛在犁,你說他舌頭大不大?從另一個角度講,那也叫廣長舌相哎。它那體是一,心相不同,心那個具體的相有差別,所以說佛告訴你,離一切相,就是佛呀。啥叫離?你依體而別去看相,就成佛了嘛。

人家“金剛般若波羅蜜”這個名字是什麼?告訴你,這是發現你真實的自我,去啟迪你真實的生命,這個方法呢,就這麼干法,就這麼個方兒。“以是名字,汝當奉持。”因為這個真實的名字,名字是什麼?這個概念告訴你,你這樣認識就好,你有這樣的認識就行了。

後面又講一句:“所以者何?”為什麼這麼說呢?只是跟你說你這樣認識就好。後面還有一句“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它這話又暈菜了!越聰明的人,越讀這越暈菜,哈哈。它怎麼就“佛說這個,即非這個”呢?

佛給你講得很清楚嘛,他給你講的概念性的東西你認識了,你千萬不要把這概念當成真的,你要通過這個概念理解啊去發揮作用,那個才是真的。知道嗎?行持力啊,透過他告訴你這個東西,然後你去思維呀,變成自己的感覺,這叫真的,真實受用啊。

那釋迦牟尼佛成佛了關咱啥事兒?在人家眼裡咱們都是佛,所以這就應了那句話“佛說是啥,即非是啥”嘛,什麼叫即非?它並非真實的那個,法性本來是沒有名相的,這只是給你解釋一下方便你理解,順著他給你說的那個思路,你去理解,理解了對你的生命機制起了一個變化,順應他那種思維進去,那就是所謂的道理嘛。

即非般若波羅蜜,這個即是什麼?你要覺悟它,覺悟它什麼?它並不是實質的本體、實質的空性,那個般若波羅蜜就是說,你認識到空性了,它還有一層意思是說,覺念哪,你能覺的那個心,叫佛說般若波羅蜜,能覺悟的那個心,是不是跟那個本體能夠相契應呢?

這個佛說般若波羅蜜還有一層深意,你那個能覺悟的心,佛是能覺嘛,能覺悟的心是不是跟那個本體是一體的?跟絕對的那種有是不是一體的?為啥叫佛說呢?因為能覺悟的心它那種軌跡是不是跟它相應呢?它有這麼一個深意在裡頭。即非般若波羅蜜,是什麼意思呢?你能覺悟的心,當下離念,就是般若波羅蜜。

這句它有個拐彎在這兒呢,這個拐彎你聽不到的。它即非是什麼意思呢?你能覺的心當下覺悟一切並非實有,那就入空性。聽懂意思嗎?能覺的心,普覺一切並非實有——入空性。懂了吧,那個“佛說般若波羅蜜”,就是說我能覺的心跟本體是不是統一的?是不是就能相應?佛自問自答的嘛。能覺悟的心,當下覺悟一切即非實有,那就是——空性。明白嗎?那就入空性啦。用能覺的心直入空性,直接進入徹證的空性,這句話就在這個竅訣嘛。

“須菩提,於意雲何?”佛祖又問:“須菩提呀,你能理解了嗎?”哦夠嗆!估計。他怕他又不理解,他又給他從另一個角度,他這是從能覺的心去理解的,告訴他那個本體實質的東西,那個本體空性,般若空性跟你現象界的生命現象有什麼內在的契入點?

他怕他不理解,又跟著講:“如來有所說法不?”這個字面意思很簡單:“你認為佛有說法嗎?”都這麼解釋,其實是錯誤的,大錯特錯。如來是什麼?如來是我們真心運行的軌跡。我們真正的生命那個軌跡,有沒有從現象界可以找尋得到呢?就是說,我們解脫的生命在煩惱界當中是不是找得到解脫的跡象?這個聽得懂了嗎,這個叫“如來有所說法否。”

你看,我跟你分析一下,如來是指的什麼?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不生不滅的境界,不生不滅的境界它怎麼能有所來呢?是不是?有所,就有所對境界嘛,說法,什麼叫說法?就是來龍去脈的解釋。不可能的嘛。它理解不到文字這個……明明告訴你那個般若實質的思想,它是離文字相的,你去把那個文字相搞進去了,你就死定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他理解空性的實質啊。如來無所說,就是你一進入法身真實彼岸你還有什麼所對境界嗎?你已經契入真理的時候你就不會有所對。對不對?人家很肯定的回答。

這叫得道者的對奕,你照現代人理解,他就認為如來無所說,“哦,佛你沒說啥。”他這樣一解釋這部《金剛經》不就亂了套了嘛。這個語言架構的東西,你要解讀它當時這個意義,這個意義呀,是人家一個一個一個傳下來的,這個並不是說你去靠你的文學功底、古文基礎啊那個能搞得通的。搞不通。

如來無所說,如來他已進入真如法界、真實本體,真實本體還有所對境嗎?它是絕對有啊,它有所對境嗎?所以說是無所說的,它沒有什麼緣起。“說”是緣起,“無所”是所對境嘛。它是入空無性了,入空無相,就那樣子。所以說這個道理很簡單,你解讀不出來,你聽得懂嗎?聽不懂的。

“須菩提,於意雲何?”為啥這個於意雲何,這個東西很麻煩,他總問“於意雲何、於意雲何?”你能不能理解,佛怕他不理解,反復問他你能不能理解。就象我成天問你:“你懂了沒有?”空性的這個妙理呀,你會的話,你一聽就明白,不會的話,真是聽得雲裡霧裡一大堆。於意雲何,你能不能理解?你在你那個意識裡頭有沒有感受?

“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又問他,世界磨成微塵,他從微觀又解釋。你看,他從幾個方面解釋。他從概念形象上給你總結個概念出來,“金剛般若波羅蜜”,然後從一個實質本體上,“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又從行持相,行持相是如來嘛,給你解釋這個生命的真實現象嘛。又從所依世界呀,因為我們對所對的境界還迷惑呀,對吧?他破你法執。

我們所對的境界不是世界嗎,你看,佛就告訴你,“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把這世界磨成微塵,你說多不多?你想佛祖那個心量有多大吧,誰敢想把這個世界磨為微塵哪,就這一句話就不是一般所謂的聖賢所能說得出來的。你看中國傳統的道家哲學充其量講個天人合一,這是他的所謂最高境界啦,那佛祖告訴你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這已經是不同的角度了。是絕對的兩個角度了,不一樣。所以佛就告訴你,這個世界我都給你碎為微塵,你說這個微塵多不多?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當然多啰。又給你說了,“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你別看他們念得歡著呢,他不知道啥意思。人家給你講那三千大千世界是什麼意思?就是我們生存的時間和空間,從空性的角度講,依絕對本體、絕對有的狀態裡你看所有的世界空間全部是重新組合的,全部可以拿來應用的。

為什麼?它可以碎為微塵。如來從絕對有的真理的角度,這世界空間全部是如夢如幻的微塵,這個微塵,多和少,是我們加進去的,其實沒有多少觀念。我們一想就想得到啊,我們過去世界,你能有多少概念嗎?沒有多少概念,對不對?那只是在你那個身心世界裡頭有一點感覺,好象過去多少多少時間,對吧?——時間和空間是我們給分出來的,並不是實質有的東西。

所以說佛祖給你講得很明白,三千大千世界,就是我們的身心世界全部如夢如幻,本非實有。所以說你看他告訴你,這個世界多嗎,這個身心世界感受多嗎?我們不要去看那個世界宇宙空間,我們就感覺我們自己身心世界的變化,一天何止三千大千世界,一天下來你經歷的境界那個不計其數,你一個心念出來,那就是一個感受一個時間空間就出來,對不對?瞬間就滅呀。所以說這個世界會生會滅,它就是這樣的。

你一個好的心情也來,哦世界很美,一個不好的心情出來,哦世界很討厭。其實呢都是你自己變化。“是為多不?”,肯定多啊。因為你不從法身本體的角度看,那個世界萬物肯定是無量無邊。因為你有無量無邊的煩惱心性,它就有有無量無邊的煩惱感應現象,所謂感應,是你心中所現的東西。

“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為什麼叫諸微塵?它是我們所有心念當中所存在的任何的感受。我們心念當中,這句話很巧妙,這就能對付你修行當中所有的境界。記住啊,這句話你要明白,你修行當中所有的境界,你全部就擺平了。就是你煩惱當中的所有境界,你生活當中的所有境界,全部就擺平了。

諸微塵,我們一般從字義上理解,哦,這個世界微塵啊,不是這個,是你那個塵念,是你的念。而這個念是什麼呢?念就是我們的感受,就是塵念,這個念就是一切世界的緣起。應該這樣去念啊:“一切世界一切法的緣起,在本有境界當中,並不是實在的東西,它如幻而有的。”

如來說非微塵嘛,在真實有的狀態裡頭,它是如幻的,並不是真實存在的。你去想想就知道了,剛才我不是跟你講了,我們的心情好也好,不好也好,但是你總有個覺性在那,對不對?你總有個覺性,“唉,我今天怎麼這麼高興,今天怎麼不高興。”我們一般都去注意那個高興和不高興變化,對吧?我們不會注意那個“能覺的”,我們怎麼能感覺出來呢?我們不注意那個東西,那是實質的東西。

所以說這就告訴你,在本有的生命境界裡頭,它不是實際的,所以說非微塵嘛。是名微塵,只是個名相而已。你看,我們高興,也是個名字,我們不高興,也是個名字,你到最後了,你還是歸於零嘛。對不對?“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你看,微塵是世界的緣起,我剛才不跟你說嗎,這裡講的微塵是指的一念嘛,你有念,就有世界嘛,有正報,有依報,緣起建立了,所依境界就出來了,所以說“是名世界”嘛,也並非實有的東西,你這所依的境界你所對的世界,並非實有。

你包括所謂的地獄天堂也並非實有,它只是個名字而已啦。“須菩提,於意雲何?”又問他一句:能理解嗎?這是從那個所依世界、我們生存的世界空間裡頭,這個角度又給你分析絕對空性的道理。

其實在《心經》裡講得很明白,“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這就是這個般若空性的原理嘛。

“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我們可能看到好多廟裡頭不都寫著“諸相非相見如來。”三十二相是福德相,我們這個世界的佛祖相化為三十二相福德莊嚴,有這種福相的人一定是佛?一定具有覺悟的真理嗎?換句話說,有福的人他就一定明白道理嗎?你這樣去理解你就明白。

三十二相是指的福,如來是真理,你能夠有福報的人不一定明白道理。見是什麼?認識嘛。有福的人不一定認識到道理。“不也,世尊”,人家須菩提還明白道理。“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你不能認為有福的人就一定明白道理,這非常辯證的看這些東西。

“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你本來這個真如法性空性裡頭,它是不存在所謂福和禍的,因為它一切具足,你不能說有福的人就一定明白道理,說不定人家倒霉到點兒了一下覺悟了,人家也行。

你進入絕對真理的時候是沒有什麼規定的途徑,沒有什麼具體要怎麼樣怎麼樣。“如來說”就是你從那個絕對正理的角度去看,所謂的福報啊什麼的,它沒有一定具體的限制,它是無量,並不是有限的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所謂的福報相,在那個佛性裡頭,就是在我們本性裡頭,它也是非實有的。

我下午還給他講過嘛,在如幻的緣起法世界裡頭,什麼是最好玩的?福報最好玩。如幻的緣起法,因為你的福報也是如幻的,因為《金剛經》前面說嘛,“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因為那個福德性它並不是真實的無漏的功德福報,它是如幻的福報,它不是福德,並不是對你真實生命有增上意義的東西,而是對你如幻的生命有增上意義。

我們人間所說的福報對你這個如幻的生命有增上意義,那叫報福,因為這叫業報。因為我們不是發明的真實法身的功德,你要真的證到法身的功德,那你所顯現的叫福德圓滿,人家那個佛祖叫福德圓滿,人家不是福報圓滿,差一個字意義不同的呀。因為福報是屬於“業”,業力感召,這個業力感召是作不了主的,那個福德是自在。

這個娑婆世界的人求長壽,長壽來了以後他想死都死不了,他不求長壽來長壽,求長壽沒長壽,求財富不得財富,求官位不得官位,所以叫福報,不是福德。那些菩薩們人家是福德呀,人家隨緣應化,統統都是圓滿的,這就是福德,跟福報不一樣。所以這三十二相屬於福報相,它修福報就來這三十二相,它並不是福德相,福德相是不需要修的,福德相那不是修來的,所以說你本性當中是不存在福報那種如幻的相。你真實顯現那個如幻的福報,那也是依那個菩提自性的東西。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佛又漏了一句他的底,須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真正發心解脫的人,真的想得到真實快樂智慧的人,用恆河沙等生命布施,你要知道那個恆河沙很多很多,你象我們這個同志是已經不能生命布施了,一樣迷糊,人家為了求法,生命可以布施。

我們肯定過去有這樣的因緣,所以今天才能聽到這法,恆河沙等生命布施,布施無量無邊,你才能夠去聽到這個法,但是我們這個生命是什麼?生命是最尊貴的,對不對?身家性命最尊貴,但是比起你的法身來說,那個沒法比,你的法身慧命比你的身家性命要珍貴得多。

人家告訴你怎麼去得到法身慧命呢?能夠在教典之中呢,“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你想去修福報啊,你想得到真實的受用啊,你首先你要受持出來功德啊。人家告訴你,你先得受持哪怕四句偈等,哪怕你把四句偈開解了,你也厲害啦,受持一句四句都可以啊,因為你受持了,你才能為人演說。

現在的人不一樣啊,現在的人他不受持,他就為別人說。什麼叫受持?首先我認同了,而且我也行持了,我從主觀跟這個絕對的認識、絕對有的這個真理的概念,然後我從行為規范上我絕對統一起來了,這叫受持。絕對是對真理是不二想的,你才有資格為他人說,其福甚多。而並不是念兩句《金剛經》的經文啰,我跟你講《金剛經》喲,我還沒有受持過哦。哈哈。那樣沒有福報,他不會得福報。

因為啥?人家佛祖告訴你,你得先受持,包括《法華經》等很多大乘了義經典,你為他人說可以,但有個前提條件,你受持了沒有?包括《楞嚴經》、《法華經》、《華嚴經》、《藥師經》都講得很明白,你受持了沒有?受持是什麼意思?你有沒有認同它的觀念,照著他的行為規范統一起來,絕對不二想。

啥叫絕對不二想?佛告訴你布施行六波羅蜜,你行了沒有?你行過了六波羅蜜,你行了有結果了沒有?有結果了,你再告訴人家。人家是這個意思,人家並不是說你去念幾句經文,你就可以講經說法了!那個要老命哦。所以我們要清楚,先得受持,然後才能為人演說,才能得福。你不受持,你為人演說,你得無量功德,啥功德?往下墜的功德。真是那樣啊。

法師們影響力太大了,一句話說錯了你說多少人種錯因果呀,那真的很麻煩,所以說這個弘法呀……啥叫弘法?你沒有證入法性的時候,千萬記住:別弘法。那不能弘法呀,弘法弘進去了,麻煩啦。所以說佛祖的教典明文說得很清楚,你自己沒有真修實證的東西,你不要弘法,沒有力量。

所以說我們要清楚,弘法呀,講經呀,那個不是說你看過兩本書就會的,必須你得咋樣?就是心開意解,解第一義,深信因果,入真實谛,於第一義而堅固不動,這才行,最起碼你得達到《觀經》的上品上生的因緣。這裡編外話跟你提到那個《觀經》,不是十六觀因緣嗎,十六觀因緣是給你說什麼?是你具足的十六種因緣,你才能起觀,無量壽佛的觀至。

這十六種因緣是什麼呢?包括上三品往生、下三品往生,上中下九品,九品往生的因緣你具足了。為啥叫九品往生的因緣呢?你具足了這九品因緣,你才能夠跟無量壽佛就是阿彌陀佛相應,包括下品下生,下品下生他臨死前的一念是最執著的,最熾熱,所以說那種因緣那時候你抱住了佛號也行。

但是你要發菩提心啊?人家那沒有說持名不亂吧?你去看那個《觀無量壽經》講的,並不是說我“念名不亂”,人家那個叫什麼,發菩提心,一心不亂,乃至十念,人家不是說“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種十念,你那叫十聲。念是連續不斷的十個念頭,你連續不斷的十個念頭閃出來,那你絕對往生啦。

你“阿彌陀佛”一句佛號裡頭得有四個八個念頭,那就根本不行的。真的念佛是什麼?念佛是你用你那個能覺性去普覺一切,念覺無相,這是為念佛真體呀。你去念佛,念覺無相念覺無相,你去做這些佛告訴你的一切增上的福德因緣事。

啥叫增上的福德因緣?你包括造佛像啊,印佛經啊,做些善事啊,這都是增上你的什麼?增上你解脫因的因緣,解脫種性的因緣。這些因緣叫福德因緣,明白意思嗎?這些因緣叫福德力,你仗著這些福德力,就能發現你心靈深處的菩提種性,覺悟真理。這叫善根福德因緣具足,否則的話你根本是不可能有什麼利益可得的。

所以我們修學佛法的人呢,你要透過現象正被認識到它本質的東西,這樣才能真正的做到“離相寂滅”。何為離相寂滅?你離開對相的執著,自然體證到空性寂滅場的東西了。你對相的執著你放不下,你沒有辦法入寂滅境。你對相的執著你一旦放下了,什麼叫放下?你先覺放下,而不是被動覺。

啥叫先覺?你認識到這個東西是不可得的,你就先覺悟它,知道嗎?你放下,放下你就入寂滅場嘛。你偏要入被動所覺,那你放不下你還得輪回。所以斷輪回並不難,只要你能夠入寂滅場,輪回剎那滅。什麼叫入寂滅場?離相就入寂滅。

你要離什麼相,咱就說吧,你離過去相,就生現在,對不對?最簡單了。你離開過去相,你那個現在不就生起來了嗎?你要是成天沉醉在過去中,那你死得很快喲。是不是?因為你“過去心不可得”,過去心已經死掉了,你天天念那個死相,你念念念,那就快跟林黛玉差不多了,是不是?那林黛玉先生不就成天念念念,念死過去了。

人的念力很深啊,你要是一旦一小心眼想不開,那很快你就會死掉了。所以說我們要明白這個“離相寂滅”,你得離妄相而入真實,而不是說離開這個進那個去。為啥眾生都是煩惱無盡呢?他離開財,進入色,離開色,進入睡……,呵呵,很多都是啊。很多所謂的高雅之士,咱就說那個唐伯虎,風流才子,他是不羨名利,但是他好色呀,他還是在這個輪回裡頭,你離開了並沒有真正的離開,他只是換了一個形式罷了。

再說一個明顯的東西,我一說你們都樂死了。什麼事呢?咱就說供佛,我也見過很多有錢的人,去請佛像啦,也很花錢哦。某居士都花了十萬塊錢弄了個壇城,給誰弄的呀?我告訴你,變相存款,給他自己的嘛,那還是在他家的嘛,而且還升值了。你說你捨去什麼了?美其名曰:“我供佛了嘛。”其實那都在他家擺著的,還是他的。是不是?但是這一點已經很不容易了。

現代人為什麼說供佛沒有感應力呢?他沒有真正的去“入心”,認識並沒有改變,行為更加貪婪,“哦!我的佛咋咋咋了。”誰也不准弄,你看,行為更加貪念了吧?現代的人為什麼念佛、修行沒有感應?因為他根本不入佛心哪,根本不去覺悟這道理。為啥過去的人修行一下人家就有感應?人家去請個佛像,人家真的是積攢了多少時間的錢哪,去請,傾家蕩產,甚至幾年,多少年的積蓄,人家請來做一個佛像來供,所以說人家有感應啊,那是人家全部的。

我們現在不一樣啊,我們現在福報大,花個幾百上千的無所謂呀,所以說這一點就已經跟過去就不一樣了。而且人家是努力在做,人家三身不存在任何取利心,在依教奉行。就說那個居士,做壇城啊,真的也挺依教奉行啊,但是沒辦法,咱只能給他那個教。他那個心量達不到啊,他花十萬塊錢給他自己做一個壇城,他願意呀,那是他自己的,人家還奢望:我這樣的話,我還會有福報呢。真的,是有福嘛,那個東西放在那增值不就是福報嘛,本來就是現世福報就來了,對不對?要是你的十萬塊錢放銀行裡,沒幾年就貶沒啦。是不是?一漲工資,又貶低一大半,我趕快把這倆錢兒花完算了。

所以說人哪,他想像不到這道理,思維不到這深度,你包括我們S居士那同學“上天入地”,他請佛很恭敬啊,請這麼多,干啥呀?都擺著玩。擺著,看著不錯。他一點不入佛理,對不對?他去供佛,供那佛那個假象,他不去尊重三寶,他不去尊重僧人哪。你去跟那個銅疙瘩、木雕,你去問它佛法,它跟你講個什麼呀,對不對?你要知道那活氣的才能給你講,那個活氣的,我告訴你,跟某某一樣,很執著,她非常執著,很好,這種念力很好啊,就你要知道,那個(佛像)它不會跟你講,還貼金的,它不會跟你講的,這活著的高興了會給你講。

人家講叫受持佛法,才有功德。我們不受持呀,“師父,咋不受持?我也天天念經。”你念的是經,沒受持,一句話你都沒受持。這六波羅蜜第一句話就叫你布施呀,你布施到哪去了?你根本不布施啊。啥叫布施,我頭一天我就講過嘛,你真的不住色聲香味觸法布施,你不應該被那個環境所約束,你把那個被環境約束住的心去放下,那叫布施。被現象所約束住的心放下,那個就叫布施。

我多少年的經驗,我就這麼干,一旦有了麻煩,趕快種福田。這就是你要懂得那個絕對的真理是真的,其實這些佛像啊……三寶的事業啊,它都是絕對真理的附載體。我們就是用我們現有的所謂福報也好,怎麼樣也好……就是我們所執著的境界吧,所依境界,來干嘛?去接觸它,用我們的心光啊,我們所依的境界是我們的心光所現,用我們的心光去接觸絕對真理的附載體,那你的這個心就變成絕對的真實有,所以說業障會消除,福報就會現前。

你千萬記住,這個是絕對的道理。那你說:“師父,你怎麼還弄這一堆呀(佛像)?”是哪,我是弄完了沒地方放啊,這都是有事才整的呀,有點事就整一點,有點事就整一點,越整越多。整得沒地方放了,所以說一邊整,一邊送人,你說咱有執著嗎?我告訴你,咱什麼不送人?咱都送給人家,昨天還送人家一個塔了嘛。

所以說你要做這些增上的因緣、緣起,這樣對你的生命才是一個真實的改觀,一個過程,而並不是說去念念經啊,怎麼樣啊怎麼樣啊,念經也是一個方法,念經抄經都是個方法。只要是跟這個絕對真理附載體,你去跟它接觸,你就有福報。

為啥稱為福田呢?福田就是增上的因緣所匯集處,只要有這個觀念,真的你太容易做事了,你在這世間你就是自在的。一旦碰見什麼逆緣哪,什麼不順……你不要認為:“我學佛了修行了,就沒有逆緣事了。”不會的。我告訴你,只要業報身還在,你就會有所謂的不如意的事出現,但是你懂得真理了,你就有辦法去解決,對不對?事來了我不怕,我有辦法解決,而且我能解決得到。

那你說你還會煩惱嗎?根本就不會煩惱了。為啥人家會煩惱呢?因為人家解決不了,所以他就會煩惱。

我們現在為什麼要學佛?學佛,一要務實,二要認清真理,你要約束自我身心,進行行為規范的統一,這樣你就真正學會了。你不這樣的話,那個等於零蛋,就是零蛋嘛。你看他以前學的經歷,你不能說他沒有費勁吧,她夠精進的吧,你說她有什麼意義呀,現在還不是過得就那樣。

跟你們說個實際話,你真正學佛學到好處了,你學了就變,學了就變,只要你一修行就變,一動念就變,而並不是說他們所想:“哎呀,我要修什麼什麼。”你修得來才怪呢。這是真實的。所以說我們修學佛法不要迷信,對任何東西不要迷信,你迷信了你絕對是錯誤的,一定要清楚的認識這道理。


 

 

上一篇:佛光法師:解讀《金剛經》第八講
下一篇:佛光法師:解讀《金剛經》第十講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鐢变簬xuefo.tw鍩熷悕鍥犲妗堥渶瑕佹殏鍋滀娇鐢紙鏈€鐭�15澶╋級锛岃嚜鍗虫棩璧疯鐢╤ttp://big5.xuefo.tw璁块棶缃戠珯锛岀壒姝ら€氱煡!

29243751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