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佛光法師:解讀《金剛經》第三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光禅師解讀《金剛經》第三講

《華嚴經》一開始就說,如來在菩提樹下始成正覺,成佛的同時,具有那樣的一種廣博無限量的境界出來。種種菩提道場莊嚴啦,遍觀有情世界和無情世界的圓滿解脫。

《華嚴經》是圓頓大教具體的形象果報闡述。是般若空性本體生命現象的一種明了的解釋概況。它不存在著什麼次第的問題,他始成正覺就已經OK了, “三世所有一切劫,為一念際我皆入”,已經很明確的告訴你般若空性本體生命的那種燦爛。所以說你要從這些了義的大乘經典當中,能夠窺視到那種生命層次的壯麗,絢爛多姿。

《華嚴經》那個文字,你想都想不出來,它怎麼就那麼好聽,那種氣勢磅礴,沒有任何一部世間的學問,任何一種典籍能夠跟它一樣,就單單從文字那種修辭,你根本比不了,你就形容不出來有那樣的境界,就憑你那個腦子,想破天,也想像不出來。所以有句俗話說什麼:“不讀《華嚴》,不知法王家富貴。”

其實我們本性之中,也是如此的莊嚴,為什麼我們看不到?我們看到的就是如此惡劣低劣的一種業相呢,我們所受用的就是如此低劣的業相呢?熱了還得拿個破扇,這樣去扇一扇,熱嗎?熱。會熱嗎?會熱。會冷嗎?會冷。你看,冷熱都有。冷熱寒暑,我們所受用的那個報身呢,一切報身,如此下劣。這從何而起呢?這統統都是依心所造,依止心的那種作用而造。

心能造萬物,這個東西讓人不可理解。我們學修般若思想的目的,就要明白,它是真實的,心是造萬物的。我那天解釋過“心”的一種概念,我們常人認為的心呢,就是你的“意識念頭”。

佛祖說的心是什麼?是你的信念加行為的綜合作用力。為啥叫“一切唯心造”呢,你觀念樹立的時候,得有行為的增上,這就是緣嘛。因緣的聚合才能產生結果嘛,對不對?因、緣本身是沒有分開的,因為它都是你心的一體兩面性。我們本體的那個作用呢,是有能覺性,有所照性,它是同時存在的。能覺是什麼?能覺是我們能夠生種種想,種種心。所照性是什麼呢?你種種心種種想,自然就產生種種所謂的相,就是所依境,這是絕對的。

你去慢慢體驗,體驗什麼?不要認為你自己周圍的命運是某一種外緣給你的,錯了,完全是你信念力加行為力的作用體。你的人生信念建立在什麼層面,你自然有與之相應的行為的時候,這個與之相應的行為,是沒有二念的狀態,你對你的信念絕對的相信,沒有二念地去執行,那是你人生得道的一剎那,所謂人生圓滿境界。

別管你從事任何的行業,只要你的信念力跟你的行為力完全統一起來,你已經就得到你想得到的所有的一切,這是絕對的。所以說你看,這一點就可以解釋一個現象,不是說這個人好,他就事事如意,也不是說這個人壞,他就不如意。

法性沒有善惡之分,換句話說,你的空性裡頭,不存在善惡的那種觀念。善惡是什麼?善惡是我們人性當中,六道眾生當中,有分別有執著的觀念。何為善,順應者為善。咱就講一個最淺顯的道理。我們看這個廁所裡的蛆,我們覺得那個挺不好的,你好心,你把它弄上來,它還得回去,它就覺得你不是善的,對不對?是這道理嗎?它覺得你在害它。

所以說善惡的觀念,是眾生性當中所產生的一種相。在你這個佛性當中,是決定不存在這個問題,絕對沒有這樣的事,它只是隨緣應化圓滿的一種相而已。

什麼叫隨緣?在眾生界當中,要隨緣。我前兩天解釋過什麼叫眾生界。在眾生界當中的隨緣現象,它隨緣顯現,相對圓滿的狀態,它叫相對圓滿。

什麼叫相對圓滿呢?是相對於它那個能覺心和所覺境,它是圓滿的,這兩個東西相對說,好象是圓滿,心滿意足嘛,老百姓講話叫心滿意足。這個詞兒你聽聽,什麼叫心滿呢?認識啊,你的目標就達到了。心是什麼?信念和行為統一起來的那個東西。心滿意就足啊。啥叫心滿?我就這麼大認識,就這麼大心量,心滿意就足了,所以說這就是在眾生界當中的分別的概念。

因為你有這樣的分別概念,所以對你自己人生的那種指導性就產生了作用了,就產生了絕對的作用。你別管是有漏的概念,有漏的信念和無漏的清淨覺性,全部對你這種行為是絕對的指導,全部是絕對的指導作用。

什麼叫絕對的指導作用呢?你別管存在任何一個層面當中,意識層面當中的人,或者是某一界的眾生,他們意識觀念絕對要對他的行為,那就是絕對的一種指導作用。再反過來就說,他那個行為又能增加他那個意識觀念的執著,所以這就產生了什麼?——眾生界的輪回,堅固而不可壞。這也是我們被這個現象約束本來正確的生命的一種根本的應用。

我們之所以在那個有限的生活空間層面裡頭不得解脫,就是因為我們那個信念產生力了,你為什麼產生力了?因為行為。行為的增上,你被那個東西約束住了。佛祖簡單給你概括什麼“財色名食睡”,你就被這五個東西給約束住了。

怎麼叫約束住了呢?你說:“哎呀,這個人,困了,哎呀,困得不行了,不休息不行了。”是不行了嗎?那你要說笑話呢,那人要打起麻將來,三天三夜不睡覺,我看他也精神著呢。……這個東西不是絕對的,它都是一個相。你別管在哪個層面,你都要把握住一個清醒的認識,知道嗎?你去看這個清醒的認識,不要看這些相上的變化。你要注意這些相的變化,你上了老當了,那就慘了,那也就叫生死輪回開始了。

生死跟輪回,解脫跟涅槃,我告訴你,它兩個不差樣,它兩個就好象中間錯開一線兒,其實沒錯開,還在一塊粘著,你認識到了以後就過去了。這兩個東西就象什麼?最形象的就象那個如意,你看,如意一個大頭,一個小頭,就好象佛菩薩那個心量大一點,那小頭的就心量小一點。但我告訴你,它是一體無二的相,沒有煩惱眾生,就沒有覺悟的佛陀嘛,一切都是空性的嘛,這個空性它並不是什麼都沒有,而是絕對的有。

什麼叫絕對的有?《金剛經》說的那句話就叫絕對的有,就是說:“所有一切眾生之類……我皆令入無馀涅槃而滅度之”,這叫絕對的有。你看,昨天過去了,今天一天又過來了,是吧?你們應該作如是的觀念:“昨天的一切眾生,統統的讓他們成佛去吧。”

為什麼?因為那些眾生都存在於你的心體之中,知道嗎?所以說我們每天念經回向的時候,願一切眾生,立即成佛,對不對?回向的是什麼?我告訴你,你回向的不是這現象的東西,你回向的本體性的東西,你總念得的是那個本體性。

你說:“那樣回向,他們成佛了嗎?”我告訴你,還真是成佛了。你念念這樣回向,我告訴你,你這個業報身捨報的時候,你就會看見十方諸佛國土。為什麼?你天天念著這個東西,而不是你要再輪回的境界。要是你這個心性更利的話,你今生就能,不捨這個報身的時候,就已能心住極樂世界了,就是說你那個生命就已經完全化現到極樂世界,只是你還有這業報身,但你的生命完全跟佛菩薩無二無別,這就是所謂即身成就之法。

什麼叫即身成就?依這個業報身直接就進入法身絕對有的狀態。那是直截了當的,沒有二話的,就象《華嚴經》開篇說的,始成正覺就已經證法身了。

什麼叫正覺呢?《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就講什麼叫正覺。我們無始劫以來,善根、福德和因緣具足了,你才能聽到如此的微妙法音。

為什麼稱微妙法音呢?這個聲音並不好聽,但是它能解一切眾生的疑惑,能夠讓你從那個紛亂的現象生命世界當中,解脫出來,這就是法的奧妙,法的功德。

聞的是什麼?聞的是解脫見。這個解脫見也只是幫你把你那個錯誤的東西拿掉,它也沒用,你那個錯誤的東西一旦沒有,這也沒用了。知道了嗎?你以這種觀念去修行,你就證入了。這也就是《金剛經》說的:“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三四兩品呢,第四品對我們來說是個行法的觀念,就是一個行持的觀念。第三品是信念的建立,有個正確的信念建立。你看佛經說,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诃薩,應如是降伏其心”,這就告訴你,怎麼樣去建立信念的開始。

“應如是”,什麼叫“應如是”呢?以直觀的態度,應,只能說告訴你“直觀”的意思,以直觀直截了當的態度,來面對一切法的真實狀態,知道嗎?這叫應如是。以這種真理絕對的法性思維來看待一切問題,這叫“應如是降伏其心。”所以說我們就要絕對的依止真理,那種法性,一切法的本來,就是真如自性。

“如是”是什麼呢?由真如自性來顯發的觀念。真如自性是什麼呢?一切法畢竟空不可得。知道吧,你從這個角度去觀察一切問題的開始,這就是所謂的“應如是降伏其心”,而且是不加二念的,你加二念就已經落入相對法當中,所以說你會產生眾生界。

什麼叫不加二念?我看見這個東西,它就是這個東西,你不要再想再延續下去你第二個念頭,第二個念頭你再生起來的時候,就已經落入相對觀念、相對境界裡頭去了。相對境一產生呢,你又是熏染又是回歸到根本無明煩惱現象當中去了,你自然見一切心哪,一切相它就產生了。你不生二念的時候,一切相不可得嘛,對不對?這個怎麼說呢,咱就跟你形容一下,我們去吃飯,吃飯為了什麼?吃飯是為了解決餓,對不對,就這麼一個關系嘛,現在就不一樣啦,現在吃飯的名堂很多啊,那就是生二念想哪。你一生二念想,你這個吃飯就達不到吃飯的效果,你吃完了你不但沒有感覺,你還會很難受。你去請客吃飯,到飯店吃完了你回來還餓,因為你不是吃的飯,你在飯桌間談論別的,對不對?你回來還餓。尤其你們參加婚宴的時候,你更不是在吃飯,那個都為了什麼?為了很多很多理由啦。所以說這就是二念分別,知道嗎?二念一分別,自然煩惱無量。你不加二念的時候,吃飯就是吃飯,吃完就拉倒。這就是“如是”之見,聽懂這意思嗎?

但是你並不是糊裡糊塗的,你要清楚的知道你自己在干什麼。這是個行持的方法,就是讓你的心呢,不要亂動。你如是這樣去行持,那你就漸漸的離煩惱了,就你這個所謂的無明煩惱全部就離開,因為跟你沒關系了嘛,你沒有相對了嘛,只有絕對。只有絕對,你還有煩惱嗎?一切法如是的話,你還會有煩惱嗎,不會煩惱。所以這裡就告訴你說,你要依絕對的那種觀念,去建立,“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全部讓它們入涅槃了。

什麼叫涅槃?全部寂滅了。什麼叫全部寂滅?我吃飯,吃完飯不餓了就寂滅了嘛。解脫嘛,簡單,我吃完飯,圓滿了嘛,對吧,我吃完飯,全部圓滿了,我的想法圓滿了,我不餓嘛,不餓了不就是圓滿了嘛,因為把你那個願望實現了,是這道理吧。那你說是不是解脫了?他就解脫了嘛,他就遠離餓苦了嘛。

所以說人家為啥叫“知足常樂”呢?也是這道理。平常的時候你不一定要吃就能解決飽,對不對,甚至來說一個別的事一填就把你的心填飽了,這就是心體的微妙。所以說我們要學會完全圓滿的完美的一種思維方式:依絕對的真理。

啥叫絕對的真理?就是我們真實有的生命狀態,依那個去建立你的思維、意識、觀念、行為,那就產生了什麼呢?叫無住相布施了,你自然就會產生這種行為。你沒有依止你那個絕對的生命本有一切真實有的狀態的時候,你就不能產生如是解脫的行為。

為什麼?因為你在相對法裡頭,你不可能無住相布施呀,你在相對法裡頭,你怎麼能無住相布施呢?首先你“布施”的時候你必然產生二念,產生二念你就不是無住相,你不產生二念的時候,那你就叫無住相布施,因為你對那個東西不生念了,對吧,你對那個色聲香味觸法你不生念,不生念那就叫無住相嘛。怎麼就能不生想呢?就是不生二念想。一切法如是。

啥叫如是?就認認真真的過每一天就好了。認認真真的過每一天,順也好,逆也好,全部就認真的去過。“認真”的去過,而不是說那種“較真”的去過。“認真”兩字又有解釋,認識真實的東西,認清楚真如自性、真實的真理,那樣去過,而不是說你較真呀,“哎呀!我今天非得咋咋咋……”那叫較真。較真就錯啦,比較真實,還不是真實,知道嗎?

所以說佛給你講了,你能無住相布施,你的福德自然不可思量。為什麼呢?福德是什麼呢?你能無住相布施,你的一切觀念都沒有約束你,那你的一切行為自然是最好的,對不對?所以說你的福德有量嗎?就簡單說一個道理,你沒有住相,你不住相布施,觀念、現象那種對你的制約力,對你來說完全是零啊,行啊,那我告訴你,你就厲害啦,你什麼都會呀,你說是不是福德無量?你的行為處處能增上一切,而一切恰恰又能增進你的行為力,這就叫解脫法門。所以說真正要覺悟的人,應該這樣去,依這種教言去安住——但應如所教住。

◎如理實見分第五

“須菩提,於意雲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我們這裡頭有個問題:什麼叫如來?那天你們都沒有記住什麼叫如來,我解釋過,你們講那個都是學來的話,不是真實的道理。什麼叫如來,我再說一遍:是你真實生命那種本體運行的軌跡,那就叫如來。換句話說,是你的真心運行的軌跡,那就叫如來。因為你的真心運行的軌跡是什麼?無所從來無所去,明白嗎?《金剛經》告訴你什麼叫如來,“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它沒有來處,沒有去處,那是什麼?那不是你的真心運行軌跡嗎?對不對,你這樣去理解。就是你的心的形象,就是行持相吧,叫行持之相,這是所謂的如來。

第二個要明白:什麼叫身相?它這裡講的身相是什麼?是指的身見。你對你那個生命體的認識,對我們所擁有的生命體的認識,每一個層面的眾生對他的生命體呀作用體認識不同,所以他身見不同。換句話說,身相不同,身相不同自然他感受不同,身相是接受一切感受的東西。你的身相不光是這個身體呀,懂嗎?你的身相包括你的所有的一切,一直到這十方虛空都是你的身相,咱就不要說別的了,突然一下鬧地震了,你也慌得很,對不對?因為這是你的身相,你執著它嘛,往小的來說的,你這個身體,再往小的來說,你這個頭發,這都是你的身相,是不是?哎呀,頭發掉啦,會怎麼樣?憂愁啊,頭發白啦,憂愁啊。為什麼會有煩惱呢?因為你有執著嘛。這是你的身相,你就會產生種種感受。所以說我們要理解它這個名詞的意思呢,我們就知道它這裡講的啥意思了。你不能解讀它這個名詞義,你根本弄不清它講的啥,雲裡霧裡一堆。

我們前面講到了非常關鍵的問題,一個行法,一個信念,一個理性的建立,一個行持方法。講到這裡了,佛就繼續問須菩提:“於意雲何?”這是當時那種文體,什麼意思呢,你能不能理解?就是,我所講的東西你能不能理解?於意雲何,在你的意識層面裡是不是能接受?你這樣去解讀你就明白他的意思了。“於意雲何”,這句話是總結上面的意思:我前面講的理性觀念的建立和行持方法的具體的辦法,在你的意識心裡是不是有一個感受了?下面有一個新的問題就說:“可以身相見如來否?”這個問題就非常關鍵了。這就是解決了你看你一開始那種觀念,就是說總認為一個明心見性一開悟了以後,就會有一個……那個感覺,這就是告訴你那個問題的症結所在。

可以身相見如來不?這是佛祖反問的,佛祖問須菩提:“你是否認為可以以你生命現象當中的任何一種形式,去體悟真實解脫的那種感受呢?去證明你已經得到解脫?”聽懂意思啊,佛祖是這樣問,再解釋一遍:“你是否認為,可以以你生命現象當中的任何形式去實現證明你已經進入絕對生命的狀態?”換句話說:“以現象界當中的任何一種形式決定不能證明你這種現象就是絕對解脫的生命狀態。”翻過來說你就清楚,

佛祖這樣問他。可以身相,身相相是什麼?身相是我們現象界當中的一切感受,現象界不離身見,身見包括能覺和所對嘛。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什麼叫見呢,就是說證實到絕對有的狀態,不可能。就是你以任何一種形式,包括你一開始思維那個:哎呀……一開悟以後,就會有那種……那種感覺。那也是身相,因為你在法界裡頭,色聲香味觸法嘛,對不對?

你看他們那些學密宗的人,認為那種成就什麼虹光身,那更是錯謬之說。由此再推論一步,現在世界上的“佛法”就站不住腳了:“哎呀!阿彌陀佛來接你來了!”你說是不是成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真正最上圓滿的成就我告訴你,是不可以任何所謂的形式認為你已經見到真如法身了。

但是有一句話得告訴你,真如法身包括著一切相,但是它是離一切相的。就象虛空一樣,虛空當中春夏秋冬的變化跟虛空沒有關系吧,對不對?“不也,世尊”,不能不能,“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絕對不能說你生命當中任何一種形式就是你成就真如法身的標志。這句話這樣去理解:你絕對不能講你生命現象當中任何一種形式就是你成就法身的標志。換句話說,這就破除一切迷信觀念了,不要認為,哪哪哪哪這個佛菩薩可靈啦!哪哪哪哪,我告訴你,都是迷信。聽懂了嗎,以後可千萬不要再找“靈驗”了啊。明白意思了?這是佛講的真理。

“何以故?”為什麼這麼說呢?佛就問他。“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在你那個真如法身當中,那種真實的體現並非你現象界當中的一切。

如來所說,什麼意思呢?真如法身所體現出來的具體的生命現象,那是真實的有,絕對有的生命現象,並非你這個現象界中生命層次裡的東西,換句話說,你感受到的,就不是法身的東西。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凡所有相是什麼意思呢?煩惱眾生界當中的一切現象,全部是虛假和妄想。這句詞你聽得懂嗎?煩惱眾生界當中的所有一切現象,全部是虛假和妄想,人家佛是這樣講的。你偏偏要以為:“啊,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哎呀,一切都是假的!”完了,把佛法也弄成假的了吧。你按他們那個解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連佛法也是假的了,對不對?那根本就是錯誤了嘛,你一下子就解冤了。

告訴你了,凡夫界當中都是虛妄,那什麼是真的呢?“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什麼叫諸相非相呢?諸相,我們要透過現象界當中的一切有,透過它,去看到真實有。

怎麼透過它去看到真實有呢?這個方法很簡單,你看待一切的時候,你那個覺性、智慧啊,要明白,這都是不可得的。你天天這樣去念,天天這樣念,你那個真實有就出來了。

這就叫什麼?“即見如來”嘛。你這樣的話你就見到什麼呢,這樣一來你就見到你那個心運行的軌跡,真理顯現的地方,佛祖就在哪兒呢,即見如來,你就見著佛了嘛。再理解,見緣起則見法,見法則見佛,對不對?怎麼見緣起?我們認識到緣起性空,認識到緣起,你就認識到性空了嘛,見到性空,你自然見法,就見佛了嘛。

◎正信希有分第六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這段經文主要講的什麼意思呢?什麼叫“正信希有”呢,就是我們真正的正覺的信念建立是非常難得的。因為你正覺的信念建立的時候,就是你成佛的開始啊,這種建立的過程開始是非常難得的,所以稱為正信希有。須菩提說:“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能不能有哪個眾生聽到這樣的言說和章句,他真的相信嗎?生實信否,是不是真能相信呢?因為須菩提當時智慧深廣,他也只是能解,能理解佛所說的意思,理解還未必真的信呢,你理解是理解,但還沒有生這種信念力,他只是解佛所說意,所以他就產生一種觀念,認為將來的眾生是不是能生信心呢?

信心是什麼呢?是指導你行為的觀念。所以說他問一句話:“生實信否呢?”他就有點那個,他信心不足嘛。“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千萬不要這樣講,你這樣講的話,你那個疑惑在起作用,你這樣講的話,首先從你這裡已經就障礙一切眾生的法眼智慧了,因為你這樣一想,一切眾生會因為你而產生疑惑,所以說你就成為人家智慧的障礙點了,所以佛就直接告訴他,“莫作是說”,千萬不要生出如是之見。

他站在哪兒講的?站在絕對心體上去講的。我們在他那個心體裡,得到他的加持,要是他的信念力不堅固的話,同樣也會懷疑。這個一體同觀哪,就是我們的心體跟他是相通的,所以說佛祖直接告訴他莫作是說。

從這一點呢我們更應該吸取一個最大的經驗,什行經驗呢?從我們自身的開始,不要讓別人因為你而對佛法產生疑惑,那樣你的過失就太大了,誤人法身慧命,知道嗎?只能從你這裡給人作一個增上道的因緣,因為你而去產生信念,堅固信念,這是無量的功德,知道嗎?所以說這是我們自身眼裡的東西。莫作是說,千萬不要這樣認為,也不要這樣樹起一種知見來。

佛祖就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在佛祖那個時代,真理形象消失的時候,後五百歲,哪怕再往後延伸若干年,它不一定是指五百年。它這裡有個理性的觀念,一會跟你說。

“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什麼叫持戒修福?就是在佛祖涅槃以後,這是從形象上說,佛祖是當時真理的形象代表,那個真理形象沒有的時候,他的行為規范如果跟佛祖的教言能相應,他也能生真實信念,就是你不要被這個形象所拘泥住,你不要認為佛祖在,能生信心。當時須菩提認為,佛祖您在能給他解釋,那您要不在呢?佛告訴他,不要那麼認為,你那樣認為是誤眾生慧命。在佛滅以後,只要有持戒修福,啥叫持戒?持戒就是行為的規范,你行為規范在哪?規范到解脫正念當中去,就是說你用你的正確的行為來增上你的解脫正信,這種人能“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對於佛所講的般若思想真實解脫道,他能生信心,絕對相信這是真實的。

就這麼個道理,以此為實嘛。“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你們幾個可不是在一個佛那兒種的善根,你們過去見過無量諸佛啊,你們見過無量諸佛,在那供養佛啊怎麼樣以後,今天才能聽到這個道理。聽到了嗎?所以你們的福報很大很大。

但是為什麼你顯現不出來呢?因為你迷惑啦。你要是清楚的時候,你那個福報全部都顯現出來了,知道嗎?人家佛祖講:“種善根”,種善根是什麼意思呢?光去給他行為規范一下,不去明白道理,所以說你們天天種了多少善根,咱不要說過去生了,你就今生你種的善根已經很多很多啦。啥叫種善根呢?今天給佛祖添個這樣,明天給師父買個那個呀,這都叫種善根。

種善根的目的是要干什麼?我跟你說,你一定要去求得到法的解脫,種善根是為求法得解脫呀,求法來解脫你,對不對?你一味的去光種善根,我告訴你,到最後,業報,那就成為業報力,你的善根會產生業報——福報啊,你很有福報啊。福報報完拉倒。但是你一旦成為菩提種性呢,那你就厲害啦,你有永恆的享樂,那個就不一樣啦。這個就象人同樣的資本,他投資在那個東西上就產生無量的效益,他這個人呢只是坐吃山空,懂得把那個錢用活,人家用活了那一分能變無量,你坐吃山空的,一分它就是一分,甚至來說現在錢貶得,一百塊錢還不及過去十塊錢。

“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能夠聽到這個章句,哪怕能夠一念生出很清淨很虔誠的心,相信:“師父講得沒錯,佛祖的道理真好”,就這一念啊,就夠了。“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什麼叫如來悉知悉見?你就已經跟真理就分不開了,你就跟真理法身分不開了。哪怕有一念契入,你就已經開始跟它有聯絡了。聽懂意思了?

就這麼個道理,以此為實嘛。“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你們幾個可不是在一個佛那兒種的善根,你們過去見過無量諸佛啊,你們見過無量諸佛,在那供養佛啊怎麼樣以後,今天才能聽到這個道理。聽到了嗎?所以你們的福報很大很大。

但是為什麼你顯現不出來呢?因為你迷惑啦。你要是清楚的時候,你那個福報全部都顯現出來了,知道嗎?人家佛祖講:“種善根”,種善根是什麼意思呢?光去給他行為規范一下,不去明白道理,所以說你們天天種了多少善根,咱不要說過去生了,你就今生你種的善根已經很多很多啦。啥叫種善根呢?今天給佛祖添個這樣,明天給師父買個那個呀,這都叫種善根。

種善根的目的是要干什麼?我跟你說,你一定要去求得到法的解脫,種善根是為求法得解脫呀,求法來解脫你,對不對?你一味的去光種善根,我告訴你,到最後,業報,那就成為業報力,你的善根會產生業報——福報啊,你很有福報啊。福報報完拉倒。但是你一旦成為菩提種性呢,那你就厲害啦,你有永恆的享樂,那個就不一樣啦。這個就象人同樣的資本,他投資在那個東西上就產生無量的效益,他這個人呢只是坐吃山空,懂得把那個錢用活,人家用活了那一分能變無量,你坐吃山空的,一分它就是一分,甚至來說現在錢貶得,一百塊錢還不及過去十塊錢。

“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能夠聽到這個章句,哪怕能夠一念生出很清淨很虔誠的心,相信:“師父講得沒錯,佛祖的道理真好”,就這一念啊,就夠了。“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什麼叫如來悉知悉見?你就已經跟真理就分不開了,你就跟真理法身分不開了。哪怕有一念契入,你就已經開始跟它有聯絡了。

“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你能夠聽到這樣一句話,你能夠一念隨喜贊歎,很歡喜的坐在這聽完了,這叫一念清淨。但一念清淨並沒有生信,你這個善根就已經很大了,這個福報就很多很多了,能得如是無量福德。

什麼叫得如是無量福德呢?你能夠真正去開啟你生命本有的東西,本來具足的一切善緣。如果你能夠生出一念正信之念了,真正的正覺心念的時候,你周圍所有的因緣,換句話說,法界所有的因緣會以你為核心而重新組合,你就成了生命的主人了,你會發現:“哎,你家老頭原來不聽你話,一下子變得聽話了……”,那些人呢都會圍著你轉,那特別有意思的。

“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為什麼你能跟真理相契應的時候,就能得無量福德呢?因為你把所有的障礙消除了,什麼叫所有的障礙?不帶有人我觀念地去做事,對不對?那你自然跟一切眾生結的都是最好的緣,對不對?你要帶有自己的觀念的話,你首先你會考慮很多問題。你記住啊,你一想,你心裡頭一動想法,就有一種氣出來。聽武俠小說,他那個要殺人的時候,你就能夠感覺到殺氣森森,殺氣,還沒開始殺人的時候他殺氣就出來了,他動心了就有氣呀,對不對。平常別人要生氣的時候,你也能感覺到,是不是?所以不要亂動心。你只要加有任何觀念,有任何觀念你就要動心,動心就有氣生,有氣自然心不相和,所以感應不到福報。

所以為啥說清淨莊嚴就是福呢,啥叫清淨?心如大地虛空一樣,你含容一切的時候,一切就歸復於你啦。你能夠去包容一切的時候,一切自然圍繞你轉。這個道理很簡單,因為你能包容你的孩子,所以你孩子必須得圍著你轉。你試試包容別人呢,你就包容不了,對嗎?你一個念頭就生出來:“我管他干啥呀。”所以說人家看你也不好。為啥你孩子看你就好呢?因為你天天包容他,你那個心量包容他,你這個念頭在動,你念頭動,就有那種氣生,你那個氣就能包容他。

別管好人壞人見著佛,都特別乖,為啥呢?佛祖那個心量就包容你,對不對?所以說我們不要被那個主觀意識所障礙,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叫主觀意識。

“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什麼意思?也不要被那個外境界所障礙,法相,非法相,就是六塵意識嘛。

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你心取任何一種相作為你行為的准則,你就已經落入煩惱眾生當中去了。你只要心存觀念,做任何事,“哎呀,我們為了成佛,去修一切善”,我告訴你,你那叫煩惱,你修不成佛,你放心吧。聽懂了嗎?因為你有“我”的想法,你就不叫修一切“善”。人家告訴你,離一切相,修一切善,才能成佛。離一切相的同時,就是在修一切善,你不離一切相,如何修一切善呢?天天帶有我執觀念,你去做任何事,你都不是一切善,那叫“自私善”,自私的善業嘛。

你看,若心取相,就是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心取相”,你認識當中有執著觀念,作為行為准則的時候,那你已經就是煩惱眾生了。“若取法相”,你也是這樣的。啥叫法相?你如果對外境界所產生的,外緣境界對你的那種障礙你去除不了的話,你一樣還是煩惱眾生,你就落入到煩惱眾生裡頭去了嘛。

何以故,為什麼呢?“若取非法相”,也是這樣的。別管法和非法,你是和非,統統都是,你只要有是非觀,你就不是真如自性,你就不是解脫道。“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統統不要有是非觀念在裡頭摻雜。你沒有是非觀念摻雜,你就是一切如是,一切真實了。

“以是義故”,因為這個意思呢,“如來常說”,因為這個真正的教義,佛祖當年就經常教育他的弟子,換句話說,就是你那個真理法身,經常會惠顧於你。惠顧於你什麼?一切道理,都是比喻,比喻什麼呢?比喻讓你解脫你的煩惱觀念。你煩惱觀念解脫完了,這個也就不存在了。病好了,你還要藥干嘛呀?病好了就不吃藥了嘛。

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你心取任何一種相作為你行為的准則,你就已經落入煩惱眾生當中去了。你只要心存觀念,做任何事,“哎呀,我們為了成佛,去修一切善”,我告訴你,你那叫煩惱,你修不成佛,你放心吧。聽懂了嗎?因為你有“我”的想法,你就不叫修一切“善”。人家告訴你,離一切相,修一切善,才能成佛。離一切相的同時,就是在修一切善,你不離一切相,如何修一切善呢?天天帶有我執觀念,你去做任何事,你都不是一切善,那叫“自私善”,自私的善業嘛。

你看,若心取相,就是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心取相”,你認識當中有執著觀念,作為行為准則的時候,那你已經就是煩惱眾生了。“若取法相”,你也是這樣的。啥叫法相?你如果對外境界所產生的,外緣境界對你的那種障礙你去除不了的話,你一樣還是煩惱眾生,你就落入到煩惱眾生裡頭去了嘛。

何以故,為什麼呢?“若取非法相”,也是這樣的。別管法和非法,你是和非,統統都是,你只要有是非觀,你就不是真如自性,你就不是解脫道。“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統統不要有是非觀念在裡頭摻雜。你沒有是非觀念摻雜,你就是一切如是,一切真實了。

“以是義故”,因為這個意思呢,“如來常說”,因為這個真正的教義,佛祖當年就經常教育他的弟子,換句話說,就是你那個真理法身,經常會惠顧於你。惠顧於你什麼?一切道理,都是比喻,比喻什麼呢?比喻讓你解脫你的煩惱觀念。你煩惱觀念解脫完了,這個也就不存在了。病好了,你還要藥干嘛呀?病好了就不吃藥了嘛。

 

上一篇:佛光法師:解讀《金剛經》第二講
下一篇:佛光法師:解讀《金剛經》第四講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