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講 有無俱遣 淨覺隨順
“有無俱遣”是針對於我們自心的感受。學佛修行的人往往有種錯覺,尤其對佛法有一定的認識和知見的時候就更麻煩了。比如某些人強調解脫的是阿賴耶識。其實這八識都要認得清楚才行,而並不是說某一個。只有認識它,才能夠知道它所謂的形象軌跡。
通過我們自身的力量只能認知到前六識,甚至一般的心態連第六識都不能感受到。很多人相信自己有第六感,那就是第六識。多數人第六識都感受不到,只認識到前五識的作用,何況第七識、第八識更不得而知。我們看到的經典以及祖師的傳承,告訴我們怎麼去認識這八識狀態。《八識規矩誦》裡講得很清楚,把五八六七顛倒過來用,這是能夠讓我們進入的方便。
我們不要以自己的知見進行揣測,比如學唯識的人一定跟學中觀的干不來,唯識講有,中觀講空。在玄奘大師譯經最輝煌的時候,從印度來了一個梵僧,帶了很多梵本經典,弘揚中觀思想。這個梵僧拿了梵文譯本給他,希望他去跟皇帝匯報。玄奘大師當時就給扣了,而且命令他的弟子極力地去追他,把他所有的經本全部沒收掉,驅逐出漢地。
因為這件事,就認為玄奘大師所奉持的觀點不對嗎?我們要知道,解脫道所持的知見(尤其辯論)是很厲害的。我們能去否定玄奘大師一生的功德嗎?我們不能依此而去否定任何東西。眾生的法緣如此,法而如是生成。我們不能說孰是孰非,誰長誰短,不要以自我的知見意識去評判一些問題。
我們之所以能夠出現於這個世間,證明眾生就有這個緣。不是誰能滅得了我們的,我們也不去滅人家,一切都是因緣法。在這個世界就是因緣組合,我們要認識到這是空花相,但是也不能否定它的可知覺性(可以了知的作用)。雖說知道一切法如空花相,緣起緣滅,幻生幻滅,但是我們又不去否定一些問題。
就主觀因素否定一些事不是佛法的觀點,佛法告訴我們一切法皆是佛法。能夠規導人安心的,對於他來說都是解脫道。我說一個最簡單的道理,你們去評判。咱們都知道毒品不是好東西,癌症晚期的病人在擴散的時候渾身劇痛難忍,那時候要給他打一針杜冷丁或嗎啡,馬上就會不疼。對將死的生命,哪怕給他暫時的緩解痛苦用來教他念佛,讓他生起正念來。那你說毒品到底是好的壞的?這裡沒有好壞是非,視緣而定。
我們看到一些問題,不要去否定人家,有人需要這樣。有這種現象發生,正是因為有人有這樣的疑慮和想法。並且我們也否定不了,緣起法是不可滅的。它本來是不生不滅的,但是有可知性。我們認識這些問題以後,要知道順著這種認識去觀察一切,這叫“淨覺隨順”。
何謂“有無俱遣”?在現象分析過程裡不要留掛礙,有掛礙就是識心分別。
要解脫的是什麼?佛在《楞伽經》裡開示得很明白。我們要解脫的是心、意、意識(離心、意、意識),才能產生正覺。這是真實的!不離心、意、意識,沒有辦法生成正覺。我們要看得很清楚,我們修行,一定要去體驗這些,真真實實地進入其中,就是這裡講的“淨覺隨順”。
“淨覺隨順”,必須得去體驗它,感受覺性。覺性是源自於對現象的觀察(客觀的認識),不是主觀的分別和判斷。夾雜自己的認識進去就已經成了識心分別了。不能否定我們身心世界的能覺性(能感受),它是真實存在的。我們所說的解脫,是解脫心、意、意識的錯覺(錯綜復雜的作用不是淨覺)。
“何以故”為什麼這麼說?“虛空性故 常不動故 如來藏中 無起滅故 無知見故 如法界性 究竟圓滿 遍十方故 是則名為因地法行”了解這樣的過程,很清晰地認識。為什麼去清晰地認識,運行整個事態的發展(身心世界的感受)呢?因為是“虛空性故”。 “虛空性”是包容(圓滿)、無障礙(沒有掛礙)。我們的心性類似虛空性,“虛”是明了的意思,“空”是圓融無礙的意思,心的作用正是這樣子。
“常不動故”本質是“常不動”,不生不滅的,但也不能否認存在,只強調幻緣幻生幻滅的作用。我們看到的為什麼是幻緣生滅?幻緣生滅只是通過自己所謂的認識在事情變化過程中看到的,自己以一種認識又發生一種認識。以虛幻的因緣所產生的感受,又以這種感受而生起的知見,這就叫幻緣生滅相。
我們不清楚這個道理,就會以幻為真。產生所謂的心相和身相分別,相對法生成(我們不認識的時候是這樣子)。我們認識到就知道了,如來(一切現象展現的本質就是虛空性,是常不動的)在真正的生命實體當中是沒有起滅的(起滅就是緣起性)。緣起性是空,空是如幻(如幻意)的存在。如幻就是夢時有,醒時沒有,這叫如幻意存在。不能說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沒有也不對,是如幻意的存在。
“無起滅故 無知見故”,知見和起滅正是我們平常所認識的,有知見、有起滅是眾生界,緣起法生成。無知見無起滅,正是我們所說的“諸法空相”,“不生不滅”。“諸法空相”是告訴你一切法(在一切現象)中無掛礙,掛礙是指識心的作用消失。“掛礙是指什麼?”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我們不理解掛礙,總以為掛礙是外面的執著。不是,是識心的作用,意識有黏連性。心——意——意識,最後發展變化的是意識作用,有掛礙“心”、“意”這倆就錯亂,不能發揮本來的作用。我們的心是遍滿一切處的,意根也是遍滿一切處的。為什麼不能展現圓滿的功德?因為意識所局限,這個局限性源自於掛礙。因為有掛礙,識心在,不得解脫。
我們說的明心見性就是了結識心的分別作用,了解它,了結它,見本質(了識而去見性)。本質是心、意,意識如幻。我們無論是從心去觀照,從意去觀照,兩個都是圓滿的。唯獨意識分別的時候,這倆就不圓滿了。
無知見無起滅就是遠離分別意識,“如法界性”,就能展現真實的生活境界。法界性就產生出來了,緣起法發生的界限會很清楚。“如”是一體性,所有的生活境界跟你的心是一體性的。是一,非二,這叫“如法界性”,我們心的變化和世界的變化就聯系起來了。
我們清楚這個過程,遠離意識分別這種錯誤的局限,整個的身(心跟意)就完全地協調了。換句話說,心想事就成。這個成是成就一切事,不是有的事成,有的事不成。為啥有的事成有的事不成?因為還在意識當中分別,所以有的成有的不成。
雖說大自在天主也能心想事成,但是他還有個自在的概念在裡頭,還有個我,就有個得,有個自在的心,所以稱為大自在天。佛告訴我們這一切都不可得。一切不可得,一切就解脫!哪怕有一念掛礙,一樣不能見本質。
一念掛礙,諸法不得空。一念不掛礙的話,萬法皆空。萬法皆空的時候,萬法緣起自在。萬法自在,就順應絕對的理體本質,我們就可以把它搞定。好像聽著很神奇,實際上這是一種力量在組合,不是識心分別的認識(識心分別是不自在的、是局限的)。
打個比方,通常人的意識當中認為眼只能看,從來不認為眼會有別的作用。實際上眼也能吃,飯不是嘴先吃到的,是眼先看到的。是我們的分別,有一個觀點,給它一個局限性。我們現在不用這個分別的時候,眼就不只是看這一點點作用了,那叫心眼。
人的心眼,過去現在未來,天地六道十方,哪兒看不著?真的心眼打開的時候都看得到。如果沒有分別的時候,一定要用眼睛看嗎?就像自己說服不了自己的時候會說“哎呀,我們誰也沒見過佛”,這句話已經是很有分別心了。他說的見佛,從潛意識裡頭肯定認為是眼睛看到才算見到,對不對?但是“佛”並不是那個意思。
佛說得很明白:“諸佛如來是法性身,隨想而生成,流入眾生心”。什麼叫“法性身”?一切緣起法發生的作用就是佛的生命,怎麼說沒有見到呢?所以我們的見是很有局限性的見,認為眼睛看到才是見到。鼻子聞到就不算了?偶爾有居士家裡突然異香撲鼻,學得不錯的就認為那是天人在供養啊怎麼的。那就是你的心光啊,是你生命本來的東西。但是一旦告訴你那是真實,就會等著下一個再出現,就相信那個就是佛,錯了。
什麼是佛?“離一切相即名諸佛”,但另一個角度還有一句話你能理解嗎?“一切相即是如來”。《金剛經》裡佛說“離一切相即名諸佛”,《華嚴經》給你說了下半句,要頂禮三世如來,“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師子。”普賢菩薩要頂禮三世諸佛,想成佛首先得行普賢十大願。普賢十大願第一願:禮敬諸佛。你不明白,永遠不得正覺性“淨覺隨順”;明白這個道理就知道什麼叫“如法界性 究竟圓滿 遍十方故”。
一切法界、一切緣起作用通通都是一體的,這叫“如法界性”。不能否認它,也不能去肯定它。否認、肯定都是局限,都是分別。存在就是存在,它就是現實。存在也會滅,生滅都是它的,跟你沒有關系。你不去理它你也不生不滅;你理它你就叫生滅。同樣這個身體也是一樣。身體變化嗎?你去理它,它就是生滅;你不理它,它就叫不生不滅。
你想想,從小到大,能覺察一切的那個曾經老過嗎?小過沒有,大過沒有,臭過沒有,病過沒有?因為它不理一切,自然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實際上是很簡單,而我們卻成天掛礙這個掛礙那個,庸人自擾之。
怎麼能遍滿十方?“如法界性”的作用是心,心的力量就是究竟圓滿,是遍十方的。“如法界性”是說如來藏無起滅(心是不生不滅的)。說白了就是心是沒有起滅的,沒有知見的。萬法一體,皆唯此心。
“是則名為因地法行”理解這樣的現行了,理解這樣的行相了,叫成就解脫的開始。給你確定很清楚的定義,怎麼就叫“如來因地法行”?如來(心的實相)知道了,這麼去觀行(現行)了,叫“因地法行”開始。從這個角度去認識世界、認識身心,認識一切了,所產生的一切覺是正覺。因為這個覺是離一切相的,一切造作、一切行為都叫無量功德。
“菩薩因此於大乘中發清淨心”這裡講的菩薩有個究竟的說法:以這種認識而安住的人(對這個理性認識非常清楚的人)稱為菩薩。“於大乘中發清淨心”這個 “大”是指法身真理(究竟的道理)。在這個道理當中“發清淨心”,發起的認識和覺受,不受干擾。
很多行者們往往一點點認識和覺受生起的時候馬上就受干擾了,就不叫清淨心。比如有人做很多善事,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馬上就會有變化。他心清淨嗎?這個心就不叫清淨。這是外界的干擾,內心深處的干擾呢?比如那些比較聰明的人,聽一聽師父的開示,然後翻翻經文,經典上是不是這麼說的?然後就開始發生干擾,這也叫不清淨心。人家所奉持的道理錯與對,去看人家的感受。人家什麼心態什麼感覺,你自己去觀察嘛。
“末世眾生 依此修行 不墮邪見”依這樣的道理修行,認識方向不會發生錯誤。首先要“不墮邪見”,知見並不是用意識理解的感覺,是真正的信仰。沒有信仰的感覺叫認識,認識會改變,知見不會改變。能為你的知見豁出命去,有這種力量,這叫知見。就我們常人認識的知見來說,“我跟某位朋友關系很好”,那是有限度的,會改變;我們有一個“知見”是不會改變的,為了自己能豁出一切,不會改變。
能為了佛法的知見,豁出一切,這種“知見”不錯。學佛還沒三天兩天,先去看看別人是不是魔障,保證成不了佛。因為你見的是魔。為什麼你怕是魔障?因為害怕自己倒霉。還是在“我”的執著心中去追求,怎麼能成就?首先夾雜的是自我小心眼,充其量種點善根。這個善根是不穩固的,可有可無的,忽生忽滅的。善根力強的時候,感動得痛哭流涕,磕頭如搗蒜。不感動的時候恨死他了,這就是沒有善根,你的“善根”會生會滅。
這個道理我們認識不清楚,還以為自己很不錯。不務實好好去弄弄明白,人就是這樣顛三倒四的。沒辦法,落入自我意識的邪見裡頭。又想這樣又想那樣,熊掌和魚餌能兼得才好。太聰明就墮入邪見了,五十陰魔裡講特別聰明的人容易墮入精靈,這就叫偷心(偷心就是機巧心)。機巧心不除的人,命終要墮入精靈、邪靈,就是我們說的妖精(山精鬼怪)。我們要明白,不要墮邪見,否則很難拔出來。
我們看偈頌,偈頌是總結。“文殊汝當知 一切諸如來 從於本因地 皆以智慧覺”這段話佛開示得很清楚。文殊菩薩是諸菩薩之首,七佛之師。他是三世諸佛以究竟成就的圓滿菩提的本體性權巧示現為菩薩,輔助釋迦去教化眾生。他對佛的境界是了如指掌的,因為他自身已經證量的。
“一切諸如來”,一切真實理體的現行(一切諸法的實相地),從哪來?“從於本因地”就是“本起因地”,本覺性(本質)。要從本質開始觀察,發生現行。“本起因地”怎麼去發生?是以智慧覺,智慧是絕對客觀(客塵觀)。客觀源自於佛教化五比丘所說的客塵觀想,一切生滅的皆是客塵,不生滅的是本起(本體)。
我們觀察心體就要以客塵觀,觀察一切都是變化的,都是不可得的,就像客人一樣。這一切變化的(包括身心)都是不可得的,不要去追求它。這種理性認識越清楚,塵相對你的干擾就沒有了,淨覺性就產生。淨覺性產生叫智慧,“智”是我們要知道的,“慧”是要發起的作用。我們通過這樣的知道而去發生這樣的作用,這叫智慧力。我們光知道,不去起作用,充其量稱為知見力。
知而不行的人叫知見力,而且知見越判斷越清楚,都判斷別人去了:這個人不對了,那個人錯了;這個人執著了,那個人分別了。看嘛,都很清楚,自己什麼樣呢?自己真不清楚!坐到那兒想起別人來的時候門門是道,實際也挺恐慌的。那些判別是非的人,他自己心裡的是非是最多的,自己心裡的是是非非理不清的,坐到那兒最恐怖。為啥?心不得安!世人不就這樣嗎?你去觀察就知道了。
要以智慧覺,覺是發現。用一切從本質出發這種態度發現本起因地這種現行(去觀察這種力量),這叫“從於本因地,皆以智慧覺”。
“了達於無明 知彼如空花 即能免流轉 又如夢中人”。無明是什麼?無明就是我們的錯誤認識,錯在不客觀(不從客塵去觀)。帶有追逐的思想(逐境之想)追逐任何的境界,這種念起叫無明。為啥?你的念一追逐境界就生知見(知見立知),無明的根本就發生了。這就是“了達於無明”,我們要去徹底地了知而且通達,通達無明生起的這個作用,清楚怎麼無明就生起來了。
剎那間的無明怎麼生起來?要很清楚。只有清楚的時候,才知道無明可破。如空中之花,破它什麼?!不是拿錘子去敲它,去觀察它,是不可得的,不可得就已經破了。我們天天說要破無明破無明,不是拿錘子趕著砸它,越砸越多。念頭壓念頭,越壓越多,越壓越強烈,最後壓得洪水泛濫。
是順導,往理性智慧這個力量去順導它,自然就破了。水泡泡順著河流,不用理它,它自己就破掉了。我們的念頭也是這樣,我們破破破,越破越多。去靜下心來觀察它,從客觀認識它不可得;然後觀察本心,也是了無所得。本心了無所得,現象了無可得,行了,看它還有嗎?一會兒就沒了。
開始這種力量差的時候,以方便法去念佛。念佛磕頭,轉境界,境界轉了心就轉了。力量有的時候用心境自然就轉了它了。力量差的時候怎麼用境界轉呢?心煩的時候趕快換個境界就不煩了,但是要知覺(認識)這個問題,不能事事都光靠換環境,不換人,那樣不行的。一旦什麼沒干好都是別人的事,都不是自己的事。自己不修行成就不了都怨別人,怨師父沒教好,不怨自己。清楚的時候怨自己了,清楚的時候忏悔,實際上光忏沒悔。
“了達於無明”,我很清楚,所以不會受迷糊,想干啥就干去了;你不清楚,到裡頭出不來,覺得那是真的。關鍵我能裝,是真的裝;你真的叫假裝。真明白的人,真“裝”,真的去莊嚴一下。
“知彼如空花”。已經知道像空花一樣,空花出來很好看,看一會兒就算了,不要在意它。所以事情出現的時候我們也挺高興,玩一玩就算了,我們很快就蹦出來了。
“即能免流轉”我就不受它的障礙了。“流轉”是隨著它去。你說我好也無所謂,你說我壞也無所謂。為啥?好壞都是你說的。你說好我也不多塊肉,你說我壞我也不少塊肉,關我啥事?
但是我做的事已經把你影響了。就比如咱們這段時間努力的事效果很好。我們跟成千上萬的人結了緣,咱對他們有利益。這個效果不是平常能達到的,真的是佛祖的威神力量加持,三寶力量加持。要明白“了達於無明 知彼如空花 即能免流轉 又如夢中人”就像夢中人一樣。既然是夢中人,很簡單,就讓他做個美夢。喜歡罵就讓他罵去,喜歡贊就讓他贊去好了。
“又如夢中人 醒時不可得 覺者如虛空”醒了的時候有啥可得的?明白了就像虛空一樣,要有包容的心,沒有所謂情緒的執著了。既然人家玩得都挺高興,何苦說人家不圓滿吶。別管願意上天堂還是地獄,干嘛說在地獄裡很苦啊,他自己不覺時就不覺苦。他自己覺得時,有覺悟了,能生二心了,那就有苦了。有苦了,才滅了他的二心,才能進入不二心。關鍵他現在不苦,還挺自在的,何苦理他呢?!不用理他,理他也不聽你的。
所以說學佛的人,我們就是去給人家做個因緣。怎麼把人度脫了?就給人做個得度的因緣。你做的只是個緣,因你改變不了,因是人家的事。
有人學佛學得稀裡糊塗的,不知道怎麼去成辦想辦的事。要以願啊。什麼叫“願”?把想法理想化,這叫願。把你的想法用理智去安排,順應道理,這樣事才能辦成。我們的事沒道理的時候辦不成的,事事要講個道理。
什麼叫道理?做什麼事都要符合它的方法和原則,違背了事情就做不成,沒辦法去做,而且絕對做不好。把事情合乎道理(認真地認清楚了)以後,才能把事做好。
“覺者如虛空”。虛空是包容,雖說是不可得,但是你現在還可得。真的了達空性的時候,無所謂得與失的時候叫不可得。我們現在不了達,還特別在乎得失的時候,一定要去圓滿它,用虛空的本質作用去把事做好。
“平等不動轉 覺遍十方界”這是我們的心體。“平等不動轉”我們的心體是平等的,正覺,而且是不動轉。啥叫“不動轉”?我們的心是不生不滅,不隨境界而轉。別管什麼境界心體不會轉變。“覺遍十方界”,這種力量遍滿一切生活世界。“十方界”,所有的生活空間它都存在。
由此可以獲得啟示:怎麼通過掌握現在的生活境界把將來的生活世界營造出來?這是一個很積極主動的關鍵的方面。我們只有掌握現在的生活境界、身心狀況,將來的生活世界才會非常自在。怎麼掌握?現在先認識它,感受它。就像學開車一樣,得先認識它,先感受它,然後才能駕馭它,駕馭它以後才會方便(才會得到利益)。我們不去認識它不去駕馭它,永遠得不到利益,指望別人給你施捨,那是不可能的。
指望老天爺對你好,老天爺也找不著自己在哪兒呢,要知道命運是自己的。因為我們的心是平等正覺遍十方的。而正是因為我們所有的生活空間充滿我們的心能之力,所以說你成佛的時候也沒有多過,你不成佛的時候也沒有減過,心作用力從來不增不減。
“即得成佛道 眾幻滅無處”明白這個道理,真地證驗它,就是成佛道,承辦圓滿的作用,這叫成佛道。“眾幻滅無處”,一切幻象實際上不需要找個地方去滅。我們成天說的滅幻證真是錯。沒有滅,不需要去滅。
“菩薩於此中 能發菩提心”有這種認識的人,在這種道理當中能真正地覺悟它的作用,這叫發菩提心。“末世諸眾生 修此免邪見”文殊菩薩請問的這一段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