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鎌田茂雄:華嚴經講話 十六、無量數與壽命——心王菩薩問阿僧只品、壽命品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十六、無量數與壽命——心王菩薩問阿僧只品、壽命品

太白山之華嚴行者——法藏

自陝西省西安寺出發,經過鹹陽市,車行約三小時余,即抵達扶風縣。於扶風縣西面有寺院名法門寺。西約六十裡即夙翔,南約二十五公裡可抵渭河(黃河之支流),北有美山,東有美水,向南遙望,即秦嶺山脈。秦嶺山脈之主峰,即太白山,高約三七六七公尺,突兀高峭,聳入長空。

法門寺最近之所以倍受矚目,乃因自倒壞之真身寶塔之地下宮殿,發現釋迦佛之捨利指骨及多數唐代寶物。作者於公元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九日法門寺紀念館落成時,曾至法門寺參拜真身捨利。法門之捨利塔前,於唐時,有一少年發心燒指供養。此少年即華嚴宗這大成者賢首大師法藏(公元六四三——七一二年)是也。

時十六歲之法藏,尚未出家,不一普通之貴族少年。此少年為何於釋迦佛之真身捨利塔前塔前燃指供養?其祖先出身於中央亞細亞,其身中流有西域人之血,當他自長安抵法門寺時,於釋迦佛之真身捨利前,燃指供養,或曾許下誓願,或許其時法藏即發願研讀《華嚴經》之真義。

翌年,十七歲之法藏,於都城之諸大德處受教,但卻未能滿足其求知之願望。於是,決然離別父母,深入太白山。聳立於法門寺前之太白山,為一深山。法藏於此山中,日食草根及果實,刻苦地度過數年。於太白山中可能有仙人或隱遁僧居住。於道教,太白山被譽為第十一洞天之聖域。山頂終年積雪,其至「疾風呼雨」。法藏於是後,曾顯現各種神異,其神異之力或許即隱居太白山數年中所養成。

因親人羅疾,法藏乃下太白山返歸長安;聞雲華寺有智俨開講《華嚴經》,遂師事智俨。而法藏「多不由他悟,不如自知」,決以自身之力去體悟《華嚴經》奧義。

於《華嚴經》之深旨有所體悟後,法藏前後開講三十余遍。特別於天冊萬藏元年(公元六九五年),法藏講新譯之《新華嚴經》,講至〈華藏世界品〉華嚴海震動之一段時,突然,講堂、寺院震動不已,聽者皆異口同聲歎未曾有。

法藏曾多次因久旱不雨祈雨得雨。於神功元年(公元六九七年)契丹叛變時,奉勅命建立十一面之道場,供奉觀音像,行道數日後,契丹軍曾見征討軍中,顯現無數神王像及觀音像,眾皆驚駭,遂降伏之。

法藏曾奉武後之命,至法門寺迎請捨利,於捨利塔前行道本晝夜,於開啟捨利盒時,但見捨利神輝燦然,大放光明。時法藏為大崇福寺住持。

如此,常有瑞象顯現之法藏,實不僅為一有學者,可謂亦為一有神通力之行者。

《華嚴經》之經義雖甚深奧,但法藏卻能契應聽眾之根機,說無盡之妙法;且能善於利用各種巧喻,簡明幽玄之義理。

法藏又曾為理解力遲鈍者,取十面鏡子,分列於八方,上下亦各置一面,各面鏡子皆面面相對;再於中央置一佛像,於其後燃一炬照之。於是,光影互相映現,重重無盡。如此,眾人皆能理解華嚴無盡之深理。

無限之數——心王菩薩問阿僧只品

於此有限之世界、有限之壽命中生存之人類,對於無限之數、無限之生命,於觀念上,多少或能理解,但於實感上,卻無法知悉。

說此無限之數者,即〈心王菩薩問阿僧只品〉第二十五,而說無限之壽命者,即〈壽命品〉第二十六。

心王菩薩請問佛陀道:世尊!所謂阿僧只、不可量、無分齊、無周遍、不可數、不可稱量、不可思議、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世尊!雲何阿只,乃至不可說不可說耶?

於是,佛為之說無限之大數。首先,先說百千,即十萬之十萬,名一拘梨(Koti);拘梨之拘梨,名為不變;不變之不變,名為那由他(Nayuta);其次,又依其倍數求無限。即使最初之「拘梨」,亦為巨大之數。拘梨,又作俱胝,即數目之單位十乘七,或作一億、一京。俱胝劫者,即為不可數知之長時間,問謂百億劫。更甚者,「那由他」則為千億,即無限之數。如此無限大之數,依序相乘,至第百二一之數,為最終之數,於此稱為「一不可說轉轉」。經雲:「無數無數名一無數轉,無數轉無數轉名一不可稱,不可稱不可抵稱轉,不可稱不可稱名一不可思議,不可思議不可思議名一不可思議轉,不可思議轉不可思議不可思議轉名一不可量,不可量不可量名一不可量轉,不可量轉不可量轉名一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名不可說轉,不可說轉不可說轉名一不可說轉轉。」

人們之頭腦所不能數、不能思者,故為不可說;然此所說者,為更超越於此之無限數、極大數。

於自然數中,若加「一」則可成為無限大之數,此乃為眾所周知之事。而說明於一微塵中足無限數者,即為〈阿僧只品〉之特徵。如:

悉能善於一念中,說不可說諸世界;

不可稱說諸劫中,念念次第而演說。

於一念之中,說無限之世界;於無限之時間中,一念一念次第演說。即說「一瞬即無限、無限即一瞬」之時間論。亦即於「一瞬」中見「無限」,於「無限」中見「一瞬」。則有關時間性之「一則多」即告成立。又於有關空間性中,如「不可言說微塵中。悉有不可說眾生」,即說明於一微塵中,有無數眾生存在。其實,並不僅無數之眾生,於微細之毛孔中,有無量諸佛國土存在。經文中對此更有具體之描述。如從一身放出無數光明,自一光明出無數寶蓮華,自一寶蓮華出無數華葉,自一月中出無數月等。其中尤以光明特別受矚目,經雲:

 揶取不可言說轉,出生光明不可說;

 於彼一一興明中,出生諸佛不可說。

無數光明燦然輝耀,其一一光明中出生無數諸佛。於法門寺捨利塔前燃指供養之利塔行道七日,得見光明燦然,即為「放出無數光明」之佐證。經文又雲:

 一毛端處無量剎,而於其中不迫迮;

 微小毛端亦不大,悉容彌廣諸佛剎;

 不令佛剎不雜亂,形相如本而無異。

一毛端中有無量國土,互相鄭接不了擠迫。如此,於一微小之毛端,容有廣大之佛國土;佛國地整然配置於其中,絲毫不紊亂,且其形相亦不受損。於一般人之常識中,此實為不可能之事。然而,據現今分子生物學等之說明,人體構成之主要成分——細胞與分子,其存在情況,恰如上述之狀態。

於《華嚴經》中,佛之光明遍照一切,而自佛眼視之,此處所描述之狀況亦映現於佛眼中。自佛眼所見,不論供養之道具,或信心、施心、精進、智慧、神通力等等,皆為不可說之無限大。

華嚴之數據論

不厭其詳地解說無限數量之〈阿僧只品〉,其所說之「阿僧只」(asssmkya),為無數,即數之極致。法藏於《探玄記》卷十五中(大正三十五·面三八九中),列述五種數法,即:

第一、人類之數法,為最低下之數。此乃人類所能計算之數。

第二、諸天之數法,較人類之數法殊勝。譬如自在天王能知一念中大千之雨滴數。

第三、捨利弗能知越人天之數法。

第四、菩薩之數法,依各菩薩位之不同,於所知數法亦有異。如〈入法界品〉所說之善知識釋天主童子,能數沙數;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則能知剎塵,即無數國土之數。如此菩薩之數法。實非居下位之人天所能理解。

第五、佛之數法,佛所知為最極自在,因佛能知無極之數,故佛能說無限之數。為說明佛能知恆河之沙數,法藏引用《大智度論》卷七(大正二十五·頁一一四中)之文:「一切算數所不能知,唯佛及法身菩薩能知其數。如此,以此文為前置。然後繼續說法。」

一時,佛於只洹精捨外之園林下靜坐,有一婆羅門來質問佛陀,道:「此林中計有多少樹葉?」

佛陀即時便答有若干葉。

婆羅門頗懷疑佛陀之回答。於是,密藏數片樹葉,又至佛所尋問林中之樹葉有多少?

佛陀答道:「今已較前少了數片樹葉。」即婆羅門所藏之數葉。婆羅門驚異佛陀之悉知一切,由是生起恭敬,而隨佛出家。

上述乃說明佛能確知無數之數之譬喻。

依法藏之說明,得以理解佛與菩薩能知無限大之數,此能力實非人之所能及。即「無限數」唯佛智方能知曉

。而〈阿僧只品〉中所說之無限數,乃唯佛與菩薩方能確知之數。

法藏於《華嚴五教章》中,於「數論」亦有所敷演。為說明「法界緣起」,特別用一至千錢之譬喻,以敘述「相入」與「相即」。所謂「相入」,即說「一中有多」、「多中有一」;一加一等於二;其實,此乃錯誤之想法,為一不可能之事。因一加一,僅為兩個「一」之集合,即多出一個「一」而已,並不成為「二」之自然數。新自然數可因加「一」而成立,但卻不僅為加「一」,乃於加「一」後之全體所同時產生之直感,而有「二」之自然數產生。

如此,其直感又如何能形成?此乃因「一」中具有「二乃至十」之意義,故「一」能成就「二乃至十」。即「一」中具足「二、三、四、五」。因此,若僅此舉其「一」,並非將「二」以下割離而單獨存在,乃其與「二」以下相對,故有「一」成立。法藏認為此乃「因緣所成故一」。為成產「一」之自然數、於其他自然數相關之同時成立。甚且,於說「一」之當時,「一」中即包含其他全體自然數,此即所謂這「相入」。

其次,任舉一自然數,其任舉之自然數即表示全體之自然數,由此,任意之一自然數與自然全體「相印」之道理即可明了。如舉「一」,「一」為絕對之主體,「二」以下則為依存從屬之關系。此時,「一」為有力,「地」以下為無力。因此,「即二、一即三……」即無限數則能成立。

設若以「二」為主體,則「一」及「三」以下,與「二」則為從屬之關系。「二」為有力時,則「一」及「三」以下為無力,即為「二」所吸收。因此,二即一、二即三……二即無限數亦能成立。

依此關系,則一即十、十即一之顯示,即所謂之「相同」。「華嚴」以「十」為圓滿完全之當選,而以十錢之喻說明無限數。

法藏所唱議之華嚴數論,若非具足高度之知性,則無創造之可能。類似此處所說之數論,於中國幾乎未曾有。法藏之祖先,出身於中央亞細亞,法藏又曾協助實叉難陀從事翻譯,通曉梵文。如此,具有語言能力,又有卓越之思考力,更能展現不可思議之神通力者,即華嚴宗之大成者賢首大師法藏是也。

壽命無盡——壽命品

其次,〈壽命品〉為一極簡短之經文,敘說佛陀壽命長命短自在。敘說者仍為心王菩薩。

佛子!如此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剎一劫,於安樂世界阿彌陀佛剎為一日一夜;安樂世界一劫,於聖服幢世界金剛佛剎為一日一夜。

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國土之一劫(無限之時間),相當於安樂世界阿彌陀佛國土之一日一夜。以下,依順序,善樂光明清淨天敷佛、法幢佛、師子佛、盧捨那藏佛、法光明淨開敷蓮華佛、一切光明佛、覺月佛、賢首佛等國土,其前一佛之國土之一劫,皆相當於其後之一日一夜。

最後世界一劫,於勝蓮華世界賢首佛剎為一日一夜,普賢菩薩等諸大菩薩充滿其中。

於勝蓮華世界賢首佛之國王,無限之時間,縮短為一日一夜。於其短暫之時間中,有普賢菩薩等諸大菩薩棄滿於其中。

如此,若無相當之思考力,將無法作此無限長時間之思考。最高之勝蓮華世界賢首佛之國土,具有無限長之時間,但卻僅止於一日一夜。娑婆世界之一劫,於最高之勝蓮華世界,實不值一瞬。

壽命者,究為何物?《中阿含經》卷四十四〈鹦鹉經〉,對男女壽命之長短有詳細敘述:若男女殺害有生之物,並飲其血,或以害行惡事;即謂由人乃於昆蟲,凡一切有生命者,不能以慈心待之,且累積惡業,如此,必遭受短命報。反之,不殺生,捨刀杖,懷慚愧心,以慈悲心待一切生物,則能長壽,且得以生天。即說明積善根者壽命長,惡業重者壽命短。

人,若欲長壽,唯有積聚善根;佛,亦以善根而敘其壽命長遠。此間,不僅肉體生命之長而已,更須知上戒命與慧命,戒命者,為保淨戒,而無限延椟淨命;慧命者,守持正法精進不懈,得以令正慧延續不斷。依清淨之戒行與正慧,能得永久之壽命。人類亦然,戒命,即規律之生活;慧命,即朝著一定目標精進不懈之生活。若能守持此二者,則能令肉體之生命延長。長壽之秘訣,於此亦不難得知。即使肉體死亡。精神亦能不滅。如光明燦爛,照耀眾生與世界。於勝蓮華世界賢首佛之國土,能享受壽命無限之樂,因此,有普賢菩薩等諸大菩薩充滿其中。

安樂之世界,欲令其持續不斷,用人類之願望。娑婆世界,無安樂可言,且有眾多痛苦。於此痛苦眾多之世界生存,唯有忍耐,除此之外,並無他法。「忍耐」之時間,會覺得特別長,暗夜亦不易開朗。且在忍苦之世界中,若不能確信光明、安樂世界之存在,則將更以忍受。自長夜受苦之娑婆世界,轉入安樂世界阿彌陀佛之國土,實則僅在一瞬之間。若能慎思此理,則能自苦難之中脫出。

擁有與賢首佛、賢首菩薩同燕保啧之賢首大師法藏,晚年曾受命至扶風法門寺迎請捨利至洛陽。法藏十六歲時於此燃指供養,於華嚴之旨特別囑意,晚年時,重至法門寺迎請捨利,其心中之無限感慨,不難測知。

法門寺之捨利,據傳為佛陀之真身捨利,為佛陀長遠壽命之表徵。能禮拜陀之真身捨利,其感激之情難以言喻。數十年始奉迎一次之捨利,能呈現於眼前,實為難遭遇,一生之中,若能值遇一次,亦足為慶幸。

《華嚴經》之〈壽命品〉,玄壯三藏譯為《顯無邊佛功德經》,收於《大正藏》第十卷。法藏閱過玄壯所譯之經,曾謂:「玄壯法師別翻一卷,名《顯無邊佛土經》,是此品也。」(〈探玄記〉卷十五)

 

上一篇:鎌田茂雄:華嚴經講話 十五、華嚴力之發揚——十明品、十忍品
下一篇:鎌田茂雄:華嚴經講話 十七、文殊菩薩之聖地——菩薩住處品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