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慧宗杲禅法心要
三、用功原則
修行的下手處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但是,有一些原則卻是共通的。不管是修禅、修淨還是修密,若想修行順利,少一些障礙,就必須遵循這些原則。
縱觀宗杲禅師的整個書信集,我們可以從中概括出如下六個用功原則:
1、在念頭上用功夫
佛教講,善惡皆從心起。無論是修什麼法門,最後都必須落實到現前一念心性上來。因此,觀心始終是第一位的。離開了觀心,一切修行都是沒有根的,不究竟的。
由於心無形無相,不可取不可捨,因此,所謂的觀心,實際上就是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在在處處,照顧好當下的念頭。宗門中把它比之為“牧牛”。
既學此道,十二時中,遇物應緣處,不得令惡念相續。或照顧不著,起一惡念,當急著精彩,拽轉頭來。若一向隨他去,相續不斷,非獨障道,亦謂之無智慧人。昔沩山問懶安:“汝十二時中,當何所務?”安雲:“牧牛。”山雲:“汝作麼生牧?”安雲:“一回入草去,蓦鼻拽將回。”山雲:“子真牧牛也!”學道人制惡念,當如懶安之牧牛,則久久自純熟矣。(《示清淨居士(李提舉獻臣)》)
“牧牛”之關鍵有二:一是覺,二是斷相續心。斷相續心並不是通過壓制念頭來斷——事實上也壓不住,宗門中把這種落在二邊的對治性的用功夫方法,比作“以石壓草”,終究是勞而無功的。正確的用功方法是,面對每一個念頭,不管是善念還是惡念,只需看住它就行了,不必起心對治。只要覺悟了,惡念自然不得相續。先聖雲:“瞥起是病,不續是藥。不怕念起,唯恐覺遲。”
“覺”和“斷相續心”的過程,實際上也就是佛陀所說的“刳其正性,除其助因,違其現業”。這十二個字可以說是我們在念頭上做功夫的無上秘訣。
日用之間,當依黃面老子所言:“刳其正性,除其助因,違其現業。”此乃了事漢無方便中真方便,無修證中真修證,無取捨中真取捨也。古德雲:“皮膚脫落盡,唯一真實在。”又如栴檀,繁柯脫落盡,唯真栴檀在。斯違現業、除助因、刳正性之極致也。公試思之。(《答李參政(漢老)》)
所謂刳其正性,意思是說,面對每一個念頭,要從自性上起觀,也就是說,要借助空觀、平等觀,從根本上來參破念頭。
關於如何在念頭上“刳其正性”,宗杲禅師講得非常清楚——
善惡皆從自心起。且道:離卻舉足動步、思量分別外,喚甚麼作自心?自心卻從甚麼處起?若識得自心起處,無邊業障一時清淨,種種殊勝不求而自至矣。生從何處來?死向何處去?知得來去處,方名學佛人。知生死底是阿誰?受生死底復是阿誰?不知來去處底又是阿誰?忽然知得來去處底又是阿誰?看此話,眼眨眨地理會不得,肚裡七上八下,方寸中如頓卻一團火相似底,又是阿誰?若要識,但向理會不得處識取。若便識得,方知生死決定不相干涉。學道人,逐日但將檢點他人底工夫,常自檢點,道業無有不辦。或喜或怒,或靜或鬧,皆是檢點時節。(《示清淨居士(李提舉獻臣)》)
宗杲禅師的這段開示,非常精到,具有可操作性,堪當我們在念頭上做功夫的絕佳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