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王孺童居士:《優婆塞戒經》與《梵網經》簡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優婆塞戒經》與《梵網經》簡介

王孺童

《優婆塞戒經》和《梵網經》為在家佛教徒學習大乘佛教行為規范所必讀的兩部重要經典。

《優婆塞戒經》:七卷,為北涼昙無谶譯,亦名《優婆塞戒本》。該經是佛陀為善生長者所說大乘優婆塞戒的經典。全經內容分為集會、發菩提心、悲、解脫等二十八品,說明菩薩之發心、立願、修學、持戒、精進、禅定、智慧等。其中,《優婆塞戒經·受戒品》為本經的重心。在該品中,除了提出在家菩薩應受的五戒外,更提出六重、二十八失意等大乘獨有的戒條。所謂“六重法”,即不殺生、不偷盜、不虛說、不邪YIN、不說四眾過、不酤酒;“二十八失意”,即包括不供養師長、飲酒、不照顧病人等條文。此外,亦涉及“八齋戒”與“十善戒”。《優婆塞戒經》是以《中阿含經》卷三三〈善生經〉為基礎所發展而成的。經中所引用的經典,有《法華經》、《大城經》、《智印經》、《鹿子經》等。〈悲品〉中並提及與北本《涅槃經》有關的生因了因說,〈業品〉又舉出昙無德部、彌沙塞部、薩婆多部有關五逆罪的異說。因此,《優婆塞戒經》在經典成立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梵網經》:分上下兩卷,全稱《梵網經盧捨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第十》,為後秦鸠摩羅什所譯。上卷主要講述了釋迦牟尼佛從第四禅擎接大眾到蓮華台藏世界見盧捨那佛,問一切眾生以何種因緣得成菩薩十地之道,所獲得的果位是何等相狀,以及盧捨那佛為說菩薩修道階位四十法門。下卷主要講述了釋迦牟尼佛受教以後,示現、降生、出家、成道、十處說法,並於摩醯首羅天王宮,觀諸大梵天王網羅幢,因此而說無量世界猶如網孔,一一世界各各不同,佛教門亦復如是;後來釋迦牟尼佛從天宮下至閻浮提洲菩提樹下,復述盧捨那佛初發心時所誦的一切大乘戒,即“殺”等十重戒和“不敬師友”等四十八輕戒。最後以“明人忍慧強”等十四頌顯示受持此法能獲五種利,以勸說流通。下卷說菩薩戒相部分歷來為中國佛教徒所重視誦習,又稱作《梵網菩薩戒本》或《梵網菩薩戒經》。“梵網戒”的特點是,並不強調出家與在家的區別,而是以開發個人佛性為目的。因此,“梵網戒”又可稱為“佛性戒”。

《梵網經》除了提到十重、四十八輕戒的大乘戒戒相之外,也論及受戒的作法、大乘布薩集會作法等,為一完整的戒經。所謂“十重”,就是指十波羅夷罪,即:殺生、劫盜、無慈行欲、妄語、酤酒、談他過失、自贊毀他、悭生毀辱、瞋不受謝、毀謗三寶等。“四十八輕戒”,即:輕師友、飲酒、食肉、食五辛、不教悔罪、不供給請法、懈怠不聽法界、背大向小、不看病、畜殺眾生具、國使、販賣、謗毀、放火焚燒、僻教戒、為利倒說、恃勢乞求、無解作師、兩舌戒、不行放救、瞋打報仇、憍慢不請法、憍慢僻說、不習學佛、不善知眾、獨受利養、受別請、別請僧、邪命自活、不敬好時、不行救贖、損害眾生、邪業覺觀、暫念小乘、不發願、不發誓、冒難游行、乖尊卑次序、不修福慧、揀擇授戒、為利作師、為惡人說戒、無慚受施、不供養經典、不化眾生、說法不如法、非法制限、破法等戒。此外,經中還另有禁止食肉、食五辛、名利私欲,以及勸放生、追善供養等日常行儀的規定。

《梵網經》為盧捨那佛本說、釋迦牟尼佛於菩提樹下重說,經中所記為大乘獨有的戒法,因此對後世的影響很大。

 

上一篇:大安法師·開示問答:為什麼佛不經常示現讓人增強信心?
下一篇:肖永明居士:佛教書籍內部流通研究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