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當代禅之開展
呂建福
一、禅與禅宗
禅者佛心,禅是全部佛法的心髓。禅之見即佛之見。禅之 修即入佛知見之修。禅之行乃安住佛知見之無量行。
禅宗是漢傳大乘佛教八宗中弘傳禅之專宗。由於其直指人 心、見性成佛的宗旨和直截了當、大機大用的宗風、別立於通 途佛教而謂之“宗下”,也稱“宗門”。由於其直探心源的宗 旨正乃整體佛教之核心,也稱“佛心宗”。
二、當代之禅
當代乃現時代之謂,當代禅泛指今日之禅,並不專指今日 之禅宗。也就是說,本文略論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之終極教義 “禅”在今日時代之開展,而非傳統禅宗及其今日弘揚。若唯 以明心見性為禅宗本質而非以門風、參禅方法、接引手段等來 看禅宗,則現時代導入佛之知見的種種禅之開展也無異今日之 禅宗也。古時以“教是有聲之禅,禅是無聲之教”來統合禅教 ;今可謂一大藏教即是禅,教即禅之教,禅即教之禅,以悟佛 知見之根本與方便來統合禅教,可以給禅與佛教一個綜觀。
三、當代禅概觀
近幾十年來,明確以禅之名義開展的“當代禅”較著名的 有大陸淨慧法師倡導的“生活禅”;及十幾年前台灣耕耘先生 之“安祥禅”、李元松先生之“現代禅”;法國及國內有較大 影響的一行禅師的禅法,可謂之“正念禅”;近年在國內
影響漸增的緬甸禅師葛印卡之“內觀禅”;另外,較少為國內 關注的還有美國淨香•貝克開創獨具風格、非常契合當代人日 常生活和工作的“平常禅”等。南懷瑾先生外融國學、傳統佛 道之學和易學於一體的廣弘、內守傳統禅宗之實證教法,其禅 學思想已影響了幾代之人人禅之門、貢獻厥偉。
至於雖未以“禅”之名義開展、實質乃“佛心宗”之弘揚 的種種當代禅的努力更為廣大,著名如宗薩欽哲仁波切以清新 風格、破妄顯真之大智慧教法(前幾年在國內廣為流行的《正 見》乃專為漢語界學佛者所作,較有代表性)。西方世界則早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即有邱陽•創巴創立之香巴拉教法,以禅之 大智慧連結當代人的心理結構及生活方式而開創,有《動中修 行》、《東方大日》、《覺悟勇士》等名著,幫助了無數西方 人進入佛之知見——禅境。更為廣泛的是許多大圓滿、大手印 上師在世界各地的傳法,實乃當代禅之應機設教、活潑展開的 典范。
四、時代機宜
當代社會日趨復雜,科技文化高度發達、信息社會日新月 異,商業時代生活節奏的快速和思想觀念的紛雜幾乎就是人心 混亂的同義詞。這樣的時代已與傳統時代農業社會的生活和思 想狀態有極大差異。同時,現代人在科技文化發達近五百年後 ,重視理性實證而不輕言信仰、重視物質實用而忽視精神價值 。這是今日時代之外在機宜。
再看佛教之內在機宜。與傳統時代不同的是,今時佛教界 整體教理水平較低,這與現代世間學術文化知識的極度發達和 科學理性精神的高揚形成了鮮明對比,幾乎就是一種反諷。無 論教內教外,不約而同的將佛教視為一種宗教或一種文化,很 少透過宗教或文化的表象透徹認識佛教作為覺悟人心之教化、 指示生命實相和人生真實的大智慧的本來面目。印度那蘭陀大 學時代佛教義學之繁榮、中國唐宋時代“婦人孺子抵掌談禅” 那種教理發達的盛況已是昨日黃花。在今天,學佛修行多年仍 不明“四法印”者大有人在,而視“開悟”為畏途更是普遍現 象。如五祖雲“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本來,覺悟本心乃 是學佛之正途和修道之基本,現在學佛普遍風氣卻成了積功德 、求往生、討平安。討平安是為今生,求往生是為來生,其中 了無實修禅法、發心證悟之消息,幾乎忘了佛教本是尋求覺悟
的宗教,覺悟生命真相、入佛知見才是學佛修行的根本目標。
究其所由,外學發達、內明衰微、人心混亂、邪見流行固 是近代以來社會文化的外在原因;就教內原因而言,明清以來 淨土宗被淺俗化的盛行,因信願、念佛、往生的宗旨(“信願 行”為宗),使許多學佛人誤會成不需聞思研教,“三藏十二 部,讓與他人悟”,致使整體佛教教理水準下降。後期禅宗盛 行參話頭、參公案法門,也不重聞思經教、研習教理,“不立 文字”更成了修禅的口頭語,造成智慧為本源的佛教日趨宗教 化、教理基礎大滑坡。事實上,淨土宗為易行道,乃一生解脫 的特別法門,其六信(信理、信事、信自、信他、信因、信果) 中之“信理”、“信自”均極深奧,絕非不重教理。早期禅宗 更以“藉教悟宗”為修行之正途。
五、聞思修證
聞、思、修、證是學佛修行的通途大道,由聞思而起信以 致明悟正見,由正見而指導正修以致證果。禅宗號稱“教外別 傳”,於此也不例外,這在禅宗初祖達摩祖師《人道四行觀》 中言之甚明:
“夫人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種,一是理入,二是行 入。理入者,謂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為客塵妄想 所覆,不能顯了;若也捨妄歸真,凝住壁觀,無自無他,凡聖 等一,堅住不移,更不隨文教,此即與理冥符,無有分別,寂 然無為,名之理入。
行入謂四行,其余諸行悉人此中。何等四耶?一報冤行, 二隨緣行,三無所求行,四稱法行。”
達摩祖師之“藉教悟宗”包含“見”與“修”兩個方面, “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乃是見地,“凝住壁觀”乃修證,見修 合一稱“理入”。“行入”者,達摩祖師以報冤行、隨緣行、 無所求行、稱法行概括一切行門,“其余諸行悉人此中”。
由此可見禅宗法門之見、修、行的內涵及路徑是分明顯了 的,與聞、思、修、證之整體佛教通途大道完全一致。聽“聞 ”正法、如理“思”維而生信解,正確堅定之信解即見地,見 地乃聞思之果。先開見地,次論修證(法隨法行),正是大乘佛 教“聞、思、修、證”或“見、修、行”的修學大道。
被視為中國禅宗最大特點的機鋒、棒喝、各家宗風、或後 期盛行的參公案、參話頭法門,實則是禅宗祖師在特殊歷史時 期、因學人之根機而開設之方便法門,其功用乃在開啟學人之 “見地”(禅宗謂之“發明心地”),以見、修、行之學道次第 來看,基本是在“見”上。藉教悟宗乃以經教、聞思、凝住壁 觀之修證而發明見地,機鋒棒喝、瞬目揚眉、雲門餅、趙州茶 等話頭公案乃以特殊手段發明見地,後者確實成為六祖之後中 國禅宗的最大特色,但此特色既非禅宗修行之全貌也非其本質 。六祖於五祖處聞《金剛經》開示而開悟見地,隱藏獵人隊裡 十五年乃“修行”也;懷讓禅師於六祖言下豁然契合,“遂執 侍左右一十五載,日臻玄奧”;趙州和尚也有“八十猶行腳” 之說。故以當代禅之開展來說,再不宜以傳統時代特殊時期構 成禅宗特色的宗風(機鋒棒喝、公案話頭等特殊手段)視為禅宗 本質,而應綜觀達摩祖師《人道四行觀》,以聞思修證之通途 大道來弘闡禅宗才更為穩當。
六、知見之禅
永嘉大師《證道歌》雲:
“在欲行禅知見力,火中生蓮終不壞”。
以世法來看,今時科技文化發達、物質文明昌盛、經濟成 就日新月異,“明天會更美好”;以佛法來看,“去聖遠兮邪 見深、魔強法弱多恐害”,現代人已陷入邪見稠林,物質經濟 成就極大地鼓動貪欲、文化思想豐富實即深層混亂、人心
越來越趨迷茫、經中稱為“五濁惡世”,亦名“末法時代”。
在這樣思想混亂、人心迷茫、物欲熾盛的時代要弘揚覺悟 人心之佛教禅之大智慧,“在欲行禅”,第一位也是最根本者 莫過於導正思想、闡揚正見。依禅宗心法,在欲而能行禅、火 中而能生蓮,最得力者乃是知見而非功夫。所謂“只貴子見地 ,不貴子行履”。從知見來看,所謂學禅悟道,實則是聞思正 見、熟習正見、證悟正見的過程。究竟而論,禅即正見,正見 即禅,故可謂之“正見禅”。
禅者佛心,佛者,心之別名。所謂正見,即佛之知見。《 壇經》雲“令凡夫但悟自心,便名佛之知見”,“佛知見者, 只汝自心,更無別佛”。名乃假名,假名安立為禅、佛、心, 弘傳法門遂也假名安立為種種禅。以覺受引導學人相應,謂之 “安祥禅”;以契合現代理性精神引導學人謂之“現代禅” ,以把握當下、修習正念引導學人謂之“正念禅”;以“內明 ”、向心而覺引導學人謂之“內觀禅”,以禅之全體大用而又 平常行事而引導學人可謂之“生活禅”、“平常禅”;以導正
見地、破妄顯真引導學人直探心源、見修合一入佛知見可謂之 “正見禅”。
當代禅之展開面對今時社會思想及佛教自身現狀的內外機 宜,開示正見、弘闡法之精華、以“知見之力”破妄顯真恐怕 是最為應機之舉,也是當務之急。
首先,佛教本非宗教。“聖人以神道設教”乃是民智稍弱 的傳統時代弘傳覺悟生命真相之佛法正見的主要方便,但在科 學、實證、理性精神業已成為人類思想文化之主流的今天,完 全可以透過“宗教方便”的外殼而直探其內涵“佛法”根本心 髓。其次,佛法本非文化。“佛教文化”也只是承載佛陀智慧 和慈悲信息的載體,法之正見、禅之大智是超越一切文化形式 的。佛法並非文化,無論南傳佛教、藏傳佛教、還是漢傳佛教 ,兩千多年來業已形成某種文化形式,無論是佛像、僧寺、僧 衣等外象,還是經典、儀軌、宗派等內部傳統,當代學人亟須 透過這些文化形式而真正領悟其內蘊的佛之知見。各種佛教文 化形式尤如形狀材質各異之水杯,佛之知見、禅之大智才是各 個杯中一味之水。其三,佛法精華乃在法之見地而非相對教義 、各種法門、或修法形式。無論弘宗還是演教,唯一目標乃
是令眾生開示悟人佛之知見,覺悟生命真相、安住於禅智正見 才是真正的超越和輪回的解脫。歷史以至今日佛教的宗派、法 門、南北、漢藏乃至宗教、文化皆為門庭施設。以佛法見地直 探佛教本質和教義精華正合於中國禅宗直截根源的精
七、正見禅修
《壇經》“無相頌”雲:
“說通及心通,如日處虛空,
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
禅宗之真趣乃在“唯傳見性法”,而不在“說通”與“心 通”、也不在“教”之與“宗”的名字或形式。所謂“正見” 者,即見性之見,即佛知見。故禅在“見”上論,不在功夫與 覺受上論。從道途看,禅只是正見的認知、熟習和證悟。在正
見的認知、熟習和證悟過程中,自然有覺受的發生和功夫的深 入,這就是禅定境界。倘無正見,定非是禅;若具正見,見即 是定,見即是禅。故所謂正見禅者,正見即禅,禅即正見。 在一個“見濁”的時代,以正見標明禅之特質是有特別意義 的。當代學術文化思想林林總總,現代人極端重視理性實證卻 又常常陷於“邪見稠林”而難以自拔,內心迷茫、知見混亂的 現代人極需從見地下手廓清迷霧、提升生命。以佛教而言,將 宗教或文化的外象混同於佛法本身,原因就在於整體佛教修行 “聞、思、修”次第不明、闡揚佛教正見極為不足致使整體教 理水準下降、忘記了明悟“正見”或實證“真理”才是佛教最 重要的內涵,而經典、儀軌、宗派、哲學、藝術、文化、禅修 及最為大眾推崇的神聖、道德、倫理、慈善等等,無論多麼崇
高偉大、多麼豐富迷人,也只是為了體證“佛法正見”才有其 終極價值。
正見禅修,本來是如此簡明。宗薩欽哲仁波切在《正見— —佛陀的證悟》一書中這樣表達:
“一旦在智識層面接受了見地,你就可以應用任何能夠加 深了解和領悟的方法。換句話說,你可以用任何技巧或修行來 幫助你,將認為事物是堅實的習慣,轉化為視它們為和合、相 互依存並且無常的習慣。這才是真正的佛教禅定和修行,
而不只是筆直地坐在那兒像個鎮紙而已。”
實際上,這樣的正見禅修,是將整體佛法的教義精華(四 法印之見地)轉為見修合一之體驗,並快速導向證悟。對於崇 尚理性、懷疑信仰、重視物質實效、忽視精神價值的現代人, 這種知見禅修是非常對機、並且是極其有力的。
在西方世界影響極大、被譽為西藏《神曲》的《西藏生死 書》中,索甲仁波切以多年觀察西方科學文化和現代人思想狀 況的因緣而認為:
“人類已經到了他們進化過程中的生死關頭,這個極端混 亂的年代,需要極端有力而清晰的法門。我也發現,現代人所 需要的教法,必須避免教條、基本教義論、排他性、復雜的形 而上學、以及屬於外國文化的東西;他們需要當下就能了解的 簡單而深入的法門,他們需要不必在寺院道場就能修持的法門 ,他們需要能夠溶人日常生活和隨時隨地都可以修持的法門。 ”
索甲仁波切從西藏傳統出發而給現代人提供了簡明有力的大圓滿法,若從漢傳傳統來看,則最當現代文化之機、契合現代人生活和思想狀況的必定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禅宗法門。無論是大圓滿法還是禅宗法門,我們祈願這些偉大傳承在今天能以契合當代文化和當代人心的方式開展出當代禅之種種方便,利益今日時代東方和西方的無量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