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師:整體觀與分別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整體觀與分別觀

梁乃崇教授

「整體觀」的能力可以培養

「整體觀」是了解事情的一種方式,這能力是要培養才會有的。與「整體觀」相對的是「分別觀」,我們比較傾向以分別的方式來看事情,其實人是有能力由整體來看事情的,但一般人可能會認為自己沒有。我們在看東西了解事情時,總以為用分別心才能了解,若要從整體來了解事情,就要修到無分別心才行。事實上沒有修行的人,也有這個能力。最明顯的例子,如看一幅圖畫,我們不必像看書,逐字逐句的閱讀;不用把圖片分為幾個小塊才看得懂,而是只看一眼就懂了。所以,由整體看事情的能力,每個人都有的,會不會用,就看自己有沒有去培養。

整體觀的能力,並不是比較空、比較有 feeling、或比較有禅定工夫的人才有,任何人本來就有這個能力,但是人常常忽略這方面的能力。像速讀訓練也是整體看的,讀一篇文章不是逐字看的,一掃就可以把意思看完了。這種能力要在比較小的時候培養;長大後,人就固執了,就要一個字一個字逐字的讀。像我的小孩在速讀訓練班學了一、二期,有一些改進,但沒有改善多少。後來他們為了偷看武俠小說,時間限制必須在兩、三個鐘頭內看完,就練會速讀了。人是很奇怪的,本來要逐字看才會了解的,但一頁快速掃過去還是有辦法了解。以前我懷疑他們這樣看只能掌握故事的大概,就問他們中間的細節,發現他們都知道!所以說這種能力是可以培養的。

「分別觀」看不到事情的真相

我認為任何一件事情用分別觀的方式去看,看完後一定要像練功一樣必須收功的。收功,即是用整體觀來看。任何事情不能只用分別觀,不用整體觀。因為用分別觀會看不到事情的真相,只能看到其中一部分。若分別觀之後再用整體看,才會看到事情的全部真相,不然都是有偏差的。因為宇宙的事情本身不是分別的,也不是只有整體的,而是同時具備分別與無分別的。因此分別觀與整體觀二者都要用,才能看到真相。

打個比喻來說,宇宙中的事物就像全像攝影的底片,這底片上任選一塊,所投射出來的圖像都是全部,只是比較模糊。如以全像攝影拍攝一個杯子,這杯子的相是立體的,而且可以從各種角度去看,就像看一個實體的杯子一樣。我認為宇宙出現的事物本身都是全像術,就像全像術的底片一樣,任何一塊都具備全體的內容,並不是只是一部分──也就是局部包含全部,而全部也縮影在局部中,二者相互間的關系就是如此。以前釋迦牟尼佛在《華嚴經》中用「因陀羅帝網」來表現這個狀況:整個宇宙就像排列的珠珠,每個地方都像一個珠珠,每一個珠珠都含攝其他珠子的相在裡面。釋迦牟尼佛不用全像術,而用這個方式來表達這個道理,是個更高明的比喻。

我們文化的發展偏重以分別觀來想事情,所以產生很多的問題。舉一些例子來談,從事自然科學研究的人,常會區分研究領域──物理的、數學的、或化學的研究等;物理的研究又劃分核子物理、固態物理、表面物理等種類,這種分類就是分別,就是以分別觀看事情。在我做研究的經驗中,曾有這種困惑:我們選擇一個題目來研究,開始時大家認為這是物理的題目,可是經過一段時間,得到一些研究成果以後,這個題目慢慢變成化學的。因此,在物理的研究圈內,就產生一個問題:物理研究所的人,怎麼去做化學研究?這方面的成果應該不算是物理的吧?再如高溫超導體的研究,開始時,被認為是屬於物理的研究,現在也還算是物理的研究,但愈來愈被認為是材料科學的研究。是不是做物理的人,因被認為是材料問題就停止研究了?如果我們接受分別觀的看法,就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是因為自然界的事情,本身並沒有分成物理的、化學的、材料的或是數學的──分成這樣子,是人為造成的。如果真想解決或是了解一個問題,就不能夠用分別觀來看事情,一定要做全面性的考量。如果限定自己是物理研究者,不能跨越物理的范圍去做研究,就永遠不能了解任何問題。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實例,也是我親身的經歷。

「整體觀」是日本贏過美國的關鍵

大家也聽過純學術研究、應用研究及基礎研究──有學術的,有不是學術的。有很多政策上的指導人,會堅持不要做應用的研究,要做基礎研究。但哪個研究不需基礎呢?只能說那個研究較基礎,那個研究較不基礎。事情一旦這樣劃分,就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基礎研究、學術研究和應用研究的劃分,並不是中國人發明的,美國人也常常這樣子劃分。做基礎研究的人被要求出 paper、寫論文;做應用研究的人,被要求發展技術或產品──兩者要求的方式不一樣。日本人並未把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做明顯的劃分,而認為研究是整體的;兩者混在一起時,力量就超過美國的研究能力。我曾與美國 Bell Lab.的研究人員談話,他們已經承認輸給日本,尤其在應用研究上,很多日本做的東西,他們研究後承認做不到。他們現在的專利,已經比日本少,所靠的是以前的專利。這種趨勢發展下去,以後美國就要靠日本的專利了。他們警覺到這樣的問題,並考慮應用研究和基礎研究方式不同,就將研究分為二部分。但人員分開不好,最好的方式是部門分為兩個,但人員是流通的,而不是做應用研究的人,就不做基礎研究了,這樣子才是最好的,是整體的。

人是非常奇怪的,會把事情剖開來,久了以後,互相不合作就失去了整體的完整性。整體性是日本能贏過美國的重要關鍵,但美國能檢討缺點、知錯能改,還是很有潛力的。日本在做研究時,並不只是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合一,而是產、官、學整體合一:有基礎、應用研究部門;生產及行銷部門;整個經濟又與政府打通──是一個整體在做事情,這也是日本贏過美國的原因。

在台灣,生產與研究常常分離,或只察覺要做應用研究,把產品改善一些。日本人不但做產品的應用研究,更做基礎研究。譬如日立公司的電子顯微鏡做得非常的好,它公司內有相當多人在改進這項產品,把它做得更好。還有人研究AB effect,這是屬於純基礎理論的研究;AB effect在1958年就被提出,但無強烈的證據證實,日立公司以實驗證明這是真的。又如Quantum flux 也被觀察到。這方面的工作,美國的 IBM及Bell Lab.也在進行,但他們整合的能力比不上日本。

「整體觀」是要掌握全局

以前我曾審察到經濟上的財富問題,在於把貨幣獨立為與生活分開的東西──這是用分別心產生的缺陷。我們把世間問題劃分經濟、管理、文化、教育,也都是有缺陷的。在我們的生活中,這些事情全部都有,無法這樣劃分的。舉例來說,若我們用分別心來思考問題,學校就只管教育不管別的,但學校內部一定有經濟問題、管理問題,所有人間的問題都有,五髒俱全。若以此考慮企業公司,就會認為企業公司是要賺錢的,並沒有教育問題。但現在的公司,都有教育問題,人員的訓練培養相當重要;也必須面對傳統文化的包袱。對這些問題某些程度的忽視是可以忍受的,但若不忽視而好好面對,這公司會做得更好。公司中同時也會有福利問題、甚至是宗教問題。我們常把問題劃分,只管自己的部分,其他不管,這是用分別觀做事,不能真正解決問題。想要解決事情,必須做整體觀的處理,把所有問題都納入考慮。目前日本的企業,尚未涉入文化及宗教層面,但已包含教育層面。我來做就會把這些問題全部考慮進去,這樣一來就會贏過日本。想要把一件事情做好,必須用分別觀和整體觀,原因是這宇宙、社會、人生的事情本身並沒有分類,就像全像攝影的底片一樣。如果只用分別觀的方式來看,要把事情做好是不可能的。

一個會整體觀的人,要具備什麼條件呢?他要會空,空得愈徹底就愈能做,這就是空的妙用。不空就做不到,就看空的層次而定。在物理研究上,也顯現這種狀況,如量子力學的「測不准原理」,就顯現這個世界在某種精度下是不能劃分的。但人的分別性思考太強了,雖然得到這樣子的觀察,但以這種方式來了解這現象的人非常少,通常大家還是用分別觀的方式去獲得成果。以上是我對整體觀的看法,各位對這部份有什麼問題就提出來,我想得到的可再多說一些。

問:如果每件事情都用整體觀處理,會不會有很多事情爆炸而無法處理?

答:整體就是一個,不會爆炸,很多整體就是分別了。

問:每一件事情深入之後,就會有無盡的事要處理。如同一個校長要處理管理、教育、行政等問題,如果每一個都要處理清楚的話,是不是就會顧此失彼?

答:顧得了這邊,就顧不了那邊,這是分別觀;整體觀只有一個。分別觀的能力是有限的,整體是無限的。

問:您的意思是說有辦法同時照顧到所有的問題?

答:就是可以同時照顧到。

問:我們公司是從事國際貿易的,會用到國際貿易及中華民國法規。當二者相抵觸時,就以國際貿易法規為准,要請以國際貿易法規為專長的律師來處理。好像如果每個人有專長,就無法全部都了解。

答:並不是要用整體觀,就全部都去了解──我知道有這個問題。我的處理方式是去找會的人,不要找不會的人;同時曉得這是個問題。整體觀不是要扮演超人,樣樣精通;不是別人不做事我全包了,而是要掌握全局。

問:那就是領導人物?

答:對!一個團體要好,這些領導人物不只要一個,而是很多個。一般我們都認為這樣子的人只要有一個,其他人都不必如此,這就不是因陀羅帝網,每顆珠都含攝所有。雖然大家各有專長,但是大家對整體都是清楚的。如果整體的概念不清楚,就不知道自己的定位在那裡,也就是分別的部分定位在那裡。就像醫院的醫生排錯科別,專長是呼吸治療的,卻排到腸胃科一樣。醫生不能因專長呼吸治療,肺以外的器官就不管了,這樣子不可能看好病。一定要把所有的問題,如病人的生活環境、呼吸的空氣狀況都納入考慮,才能做整體的了解。若能把中醫的觀點納入,考慮吃什麼東西會上火,這樣的醫生當然是最好的。病本身並沒有劃分生什麼病,或這種病與那種病無關,不是這樣。就像做研究一樣,開始是物理的,後來是化學的,再變成物理的或材料的。如果我們堅持分別,事情就無法完成。自然界的事情原本沒有劃分,這種劃分全是人為的。

問:現在說的無分別,與早上所說最高的無分別有否不同?

答:現在說的不是無分別而是整體觀。想要達到最好的整體觀,是要以無分別心去做。整體觀每個人都會的,不修行的人也都會的,怎麼證明昵?一張圖片一看是整體的,就證明他會,看樹林或風景也都一樣。

資料記錄-王麗萍

資料整理- 王麗萍 呂秀玉 梁玉明 左慧玲

 

上一篇: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師:莊嚴佛土
下一篇: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師:財富的天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