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確指》序分(一)
現在我們來看序分。
一時菩薩自極樂國來,降於娑婆震旦古勾吳地。在會弟子以往昔因緣得蒙化度。菩薩將顯淨土法門,而說偈言:“諸佛之法要,微密不思議,以非思議故,無能盡宣說。牟尼大慈父,悲憫眾生者,說所不能說,導彼今後世。更以異方便,顯示安樂剎,令發願往生,橫截諸惡趣。由佛阿彌陀,大願攝群品,聞名能受持,決定生無惑。若有大力人,專念心常一,成就深三昧,現前亦見佛。今我如佛教,將開化導門,念爾等迷倒,確指正修路。是非弱小緣,應具難遭想,西方萬億程,一念信即是。”
菩薩說偈已,令諸弟子朗宣一過,復言:“汝等向來學宗玄術,心溺邪修。我以夙緣慈念深故,來此化導。今已首標西方淨土,為正向正修一門。猶慮未能極信,次當說我名號及我所證,令知說是法者,是大菩薩。善男子,我昔因中以妙湛覺心,照明一切諸所有剎土,眾生所同具足。即以覺妙妙覺,覺明妙心,起無量妙行,度諸眾生。是故阿彌陀佛印我名號,號曰‘覺明妙行’。汝等從此皈依,更無疑二。”
時同會者八人,俱合掌至心,念:“南無覺明妙行菩薩!”敬禮而起。菩薩曰:“善哉,如是。”
好,序分就是“降壇化導,首標淨土”。在序分裡面,把這部《西方確指》的重要宗旨、修行路向以及諸佛菩薩開顯淨土法門的本懷都和盤托出。
下面我們依文消義。“一時”,這就是叫“時成就”——六種成就當中時成就。這“一時”是什麼?他並沒有說哪年哪月,或者崇祯癸未年什麼。這就是佛經的一種表述方法。因為時間是心不相應行法,這個時間是會變化的,記載時間的方式各個民族不一樣。所以不用那種很具象的時間表述方法,而是用“一時”。這種“一時”的抽象表現方法,第一,代表佛教對時間的一種智慧觀照。時間只是我們表述狀態的一種工具、手段,我們本身不要執著這個時間。這個時間怎麼構成“一時”?就是師資道合。這個構成“一時”的成就,就是由弟子八人這種修道的心,然後覺明妙行菩薩在八百年前曾經跟他們是師父,以悲願來救他的弟子——這個緣。這個師救度眾生的悲願以及學生求救度的心,在這裡交感了,在這裡成熟了,相互建立了信任關系,這就成就了“一時”。
降壇的是一位菩薩,不是來自其他各路的神仙。這八個人扶乩大概是請什麼仙來,倒是菩薩來了。而十方世界有無量無邊的菩薩,這裡指出是從極樂世界過來的菩薩。過來了,就“降於娑婆震旦古勾吳地”——地成就。古勾吳地就是現在的蘇州。說起吳地,那追溯遠古,當時古公亶父的三個兒子,老大叫泰伯,泰伯為了推讓皇位給第三個兒子王季——當時古公亶父發現第三個兒子王季還生了一個很有盛德的兒子,那就是周文王,所以他就有心把這個王位傳給第三個兒子,但是按照長子繼承制,這又很難說得過去——泰伯作為長子體察到父親這份心,就離開了自己的國家到了吳地。當時吳地是一個蠻夷之地——不開化的地方,叫披發紋身。泰伯到那裡施行聖賢的教化,那個地方文明程度就很高,就是“古勾吳地”。所以蘇州一帶還真的是:這種道德、禮儀、宗教文化自古以來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這跟泰伯的盛德教化是有關系的。指出這麼一個地方,這叫“地成就”。這個地方也很殊勝。
在會的弟子由於往昔的因緣,這八個人扶乩竟然把菩薩感召過來了。這不是偶然的,其實這八個人在八百年前就修過淨土法門,但沒有成功,在這裡迷惑顛倒,還在輪回不已。但是由於八百年前原來的老師已經成就了,都到西方極樂世界做大菩薩了,所以這個師生的因緣關系,感召過來這樣一樁事情。既然有師生的關系,所以這位覺明妙行菩薩一講,他們就會相信。這就是緣很深厚,能得到這位菩薩的教化、度脫。這位覺明菩薩過來,開始循著他們的欲望:你想求身體健康,給你身體健康的方法;想了解你什麼命運,跟你一講,都講得很准。慢慢地他們八個人對這個登壇的很相信。最後菩薩在他們產生信心之後——這叫“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就開始要讓他們進入佛的智慧了。進入佛的什麼智慧?就要顯示淨土往生一法。所以在詳細解說淨土往生一法的時候,先說了個偈頌。這個偈頌,大家要常常去讀誦,去思惟,真的是微言大義!
“諸佛之法要,微密不思議,以非思議故,無能盡宣說。”十方諸佛證到法身——實相真如,他那種無量的智慧如大海,那種不二的、絕待的、圓融的清淨佛法的精要,在我們凡夫層面真的是感覺非常的微妙、秘密、大不可思議!我們不能用心意識去思惟,我們很難用語言去表述。佛法就稱為“不可思議,無能宣說”,因為真正的佛法離語言相,離心緣相。佛所證到的一切種智如深廣的大海,一切凡夫眾生不能測度。心無盡故,佛法亦復無盡。以不可思議故,諸佛示現他的報身或應化身來教化眾生,來宣說佛法,是沒有辦法來說盡的。就象釋迦牟尼佛所表述,他在我們娑婆世界示現八相成道,講經三百余會,說法四十九年——所說的法我們看來已經很多了,三藏十二部在那兒一擺,我們都望洋興歎——佛告訴我們,對我們說出的法只是象手上的土,沒有說出的法如大地土。因為我們眾生不堪接受,佛說了也沒意義,所以說了一點點。但是一點點,我們都看得不得了的大,所以“無能盡宣說”。佛是一切種智者,佛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所以他所說的經典可以三千大千世界都裝不下。
再就談到我們娑婆世界的教主釋迦牟尼佛,他是“大慈父”啊——是我們這個世間所有眾生的大慈悲父!我們一切苦難的眾生迷惑顛倒,都不了解這個概念——大慈。他在這個世間八千次的往返,示現八相成道,就是由於他有甚深的悲憫眾生的心。他沒有大悲心不可能來到這個五濁惡世。這個五濁惡世——這種眾生的煩惱,這種剛強難化,站在佛的眼裡看來,真是悲憫之極!這是一切天人、有福德有智慧的人遠離的地方,這是一個三界火宅——洞燒的地方啊!但是釋迦牟尼佛,由於他因地發了五百大願,就要在末法濁惡的時候到這個世間救度苦難的眾生。
那救度,過來說什麼?要講經說法,要我們知道這個世間的苦難——苦空無常,要我們知道我們自性本具佛性,要我們知道還有一個清淨的剎土是我們本有的故園。他要宣說這些佛法。這些佛法都不是我們凡夫常識范圍當中的,也不是我們思惟裡邊的東西。但是佛在很難說的佛法當中,為了救度眾生故,勉強去宣說,而且反復去宣說——無間說,熾然說,默然說,種種善巧方便說。“說所不能說”,說的是很難說的法。為什麼很難說?由於眾生都不相信啊!眾生都覺得太不可理解,那眾生對不可理解的,他就會說:“這是迷信,是虛無缥缈,不切實際。”他都會生起這樣一種顛倒誹謗的心。雖然有這麼多的誹謗,有這麼多人不相信,但是這個地球上只要有一個眾生相信,佛也會宣說——哪怕就一個眾生。
這種“說所不能說”,你理解什麼意思?就好像對一個很蠻、很沒有文化的地方,那裡都是赤身裸體生活的人,你能夠宣說:“哎呀!你要有羞恥感,你要穿衣服!”你跟他說,他不相信。你向一個井底之蛙去宣說整個大海、整個天空的情況——和它不相信一樣。但是佛還得說,是要引導末法的眾生來認證當下生存狀態的苦難。實際上這個苦難不是我們應有的,是冤枉的。我們本具的涅槃的常、樂、我、淨,才是我們的常態。來引導我們離開虛妄的八苦煎熬,獲得真實的心性上的安樂。
那麼完成這樣一個救度眾生的目標,就會惠以眾生真實大利——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佛的這個本懷怎麼實現?八萬四千法門都是實現佛度眾生本懷的方法,但所有的方法當中有一個特別的方法,叫做“異方便”,又叫勝異方便。什麼叫異方便?方便,就是指一切法門——都叫方便。那一切法門裡面最奇異的方便、方便當中第一方便、最殊勝的方便是什麼?就是展示西方極樂世界的妙好莊嚴,讓眾生生起信願之心求往生,這就是一切法門當中的異方便。這個異方便,從馬鳴菩薩、龍樹菩薩、天親菩薩,乃至於我們中土的歷代祖師大德,都是這麼界定的。我們碰到這個異方便,可不要交臂而過啊!
那異方便就是詳細介紹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佛的願力所顯現的無有眾苦、但受極樂的境界,讓我們生起神往之心,讓我們發願求生。我們在這個六道輪回裡面已經無量劫了,在這個世間每個人都感覺到一種深重的苦難:我們的心理狀態——晚上都睡不著覺,五陰熾盛,身體不健康——四大失調;外部,冤家對頭碰面,生存壓力——緊張,環境、資源的污染,各種人際關系、國際關系的緊張局勢,等等這些。碰到這些,你就會感覺到這些苦難的。在我們最苦難,最身心憔悴的時候,忽然展開了另外一種境界。而這個境界作為我們世間的一個對比:那是一個非常清涼的世界,這是一個燃起大火的世界。而且那個世界也是我們眾生自心本具的,所以我們求往生是很容易的。還能不去嗎?所以顯示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的目的,就是讓我們產生願往生之心——令一切眾生生起願往生之心。你只要願往生,就能蒙阿彌陀佛的願力加持帶業往生。
帶業往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就“橫截諸惡趣”。這個“橫”,注意了!我們八萬四千法門都是“豎”——豎出諸惡趣,一定要斷見惑、思惑才能出離三界。那麼淨土法門仰靠佛力,沒有斷見、思惑,以信願持名感通佛力,就可以橫超。“橫超”的意思,就可以不斷惑,可以帶業。那麼橫超過去,就截斷了六道輪回的急流。這個六道,站在淨土法門來看都是惡趣,我們可不要以為只有地獄、餓鬼、畜生才是惡趣。實際上修羅、人、天都是惡趣,因為他們都是無常的,都是敗壞的,都是苦難的,都是輪轉的。只有到清淨的剎土才是善趣,才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的地方。所以淨土法門告別六道的惡趣,而且靠彌陀的願力和我們信願的溝通就能夠橫截。這種“橫”就像香象過河一樣,截斷了我們輪回的急流。
下面就表達,“橫截諸惡趣”的功德來自什麼。是由於有阿彌陀佛在因地發的四十八“大願”,這個願已經成就了,已經彌漫在虛空法界了,它像巨大的磁力場,只要信願念佛,它就緊緊地攝受。攝受你,讓你不在諸惡趣裡面輪轉。這種“群品”就是九法界眾生。四十八大願所對境攝受的眾生,是九法界眾生。四十八大願攝受眾生的一個勝異方便的方法,就是以名號度眾生,建立“阿彌陀佛”名號。這個名號就有召喚、激發十方眾生的善根、信種的功能作用。十方眾生只要聞到阿彌陀佛名號,聞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名字,能夠產生信心,能夠念這個名號,執持在懷——憶佛念佛,那就一定能夠仰憑佛力——決定往生。對這個不要有絲毫的疑惑,這就是帶業往生的情況。
《西方確指》序分(二)
還有一等人,如果善根深厚,上根利智——“有大力人”。大力人,就是他心性比較清淨,心力比較大。他就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專念心常一”。大家要注意,這個淨土法門一定要強調專念,一定要專念阿彌陀佛。不要今天念念阿彌陀佛,明天念念地藏菩薩,再後天念念藥師佛。念得很多,心就不能專一。專念一聲佛號,這句佛號是萬德洪名,這句佛號“一法具足一切法”。名號是我們所系緣之境,我們能念之心跟所系緣之境常常打成一片,念念不忘,心外無佛,佛外無心。如果你能這樣念,心就越來越清淨,越來越打開我們自性的寶藏——我們自性有種種力,這種力量上來了,就能夠破見惑、思惑,就像金剛王寶劍。金剛——能斷金剛,斷種種的煩惱,就能成就甚深的念佛三昧。獲得念佛三昧,當生就能見到阿彌陀佛。
這就是《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中“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憶佛念佛有兩種情況。一個是當來見佛,就是我們心力還比較弱,沒有得一心不亂,於是在臨命終時見阿彌陀佛;或者臨命終時由於迷惑顛倒看不清楚,那就是到西方極樂世界從蓮華出來見阿彌陀佛。但無論是臨終,還是到彼土華開見佛,都能見佛,這是當來見佛。那麼現前見佛,就是得念佛三昧、無生法忍,相當於大勢至菩薩講的“以念佛心入無生忍”,得無生忍馬上就能見阿彌陀佛的報身——“現前亦見佛”。
覺明妙行菩薩說:“我現在依循著佛的教敕——我跟你們開顯都是聖言量——兩土世尊的教誨,在這裡將要開示教化、引導的法門。我是憶念你們這些人迷惑顛倒,幾百年來都在輪轉不休,而且你今生又找不到正法,下輩子可能就更慘。”所以“念爾等迷倒,確指正修路”,這傳達什麼信息?西方極樂世界的大菩薩在極樂世界的本土有六種神通,就能夠現量看到他方世界眾生的情況。他能觀察哪些有緣的眾生根機成熟,就不失時機過來用種種的方法救度。所以覺明妙行菩薩在極樂本土,就觀察到八百年前的這八個弟子還在迷惑顛倒。這就引起了這位菩薩的大悲心——攝取不捨:“是憶念你們的迷惑顛倒,我才過來跟你們確切地指出一條真正修行的光明大道!這樣一種因緣的和合——一種感應,不是小小之緣。這是追溯到八百年以來的一個緣,所以你們應該具難遭之想。”包括我們在座的諸位,能夠在這個時代討論《西方確指》也不是弱小之緣,也是我們多生多劫曾經與淨土法門有過甚深因緣,才能感得這麼一個機會。所以應該要生難遭之想——百千萬劫難遭遇。
西方極樂世界在事相上的表達,距離我們有十萬億佛剎之遙遠的路程。但是在心性層面,我們只要具足一念清淨的信心,就能夠去——“一念信即是”。淨土法門的圓頓在這個地方。很多人聽說西方極樂世界一念清淨的信心就能往生,表示很懷疑。他一定會想:“一般的,一定要經過刻苦的修行,一定要得什麼功夫成片、事一心、理一心、清淨心,才有可能。”這是我們凡夫的知見。在佛菩薩那裡,心、佛、眾生等無差別,西方十萬億佛剎之遙遠,就在我們介爾一念的心內。我這一念清淨的信心就含裹著西方極樂世界,就能去,極樂世界的蓮華裡面就有一朵蓮華長出來,綻開它的芬芳:一念信即是。這個偈子非常濃縮,也非常精辟地把淨土法門最核心的理念展示出來。佛法在緊要處無多子,不是搞的很多。可以說覺明妙行菩薩這個偈頌,就把淨土法門最精要的核心以及兩土世尊的悲懷,以及菩薩系念眾生的這種悲憫都展示出來了。
覺明妙行菩薩說完這個偈頌之後,就令這八個弟子:“你們再跟我朗誦一遍。”其用意就是:你們要銘記在心中,不要忘記啊!這八個弟子就把這個偈頌朗誦了一遍。覺明妙行菩薩又作開示,他說:”你們這些人一向以來——不僅今生,而且這幾百年來都是修道教的功夫。”“玄術”,就是《道德經》“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有時候就稱為玄門,或者玄術。玄門還有“道”——修道心性在裡面;但很多道家的功夫有時候會在“術”——道術方面去展開。很多煉外丹、小周天、大周天這些長生不老久世之術了。“你們都是把這個玄術看得很究竟,歷來這個心都是溺於邪修——心外求法。”不能認證生滅心是賊——認賊為子,在那兒修行,堅固妄想。“學宗玄術”,這是可悲憫者!這樣煮沙永遠不能成飯,就再精苦修行,動經無量劫也不能解決解脫的問題。
菩薩說:“我以往昔的那種因緣,慈悲地憶念你們甚為深切,才來降壇對你們進行教化、引導。教化、引導的宗旨,首先就標舉出西方淨土,為正向正修一門。”從現在開始把原來的全都放下,就專門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這一門是正向正修之門。“雖然向你們指出了這種修行的方向,但看看你們還是很難產生信心,”菩薩說,“我還在憂慮你們沒有產生極信。”不是一般的信,要極端的信——百分之百的信。“為了你們產生極信,所以我要宣說一下我的名號和所證的境界。讓你們知道,給你們說這個法的人不是一般的人,是大菩薩。”——八地以上的菩薩。“善男子,這個名號是怎麼來的?就在我往昔因地修行當中,以妙湛覺心,照明一切諸所有剎土,眾生所同具足。”
“妙湛覺心”是什麼?妙就是不可思議的意思,超越凡夫境界的那種奇妙的、不二的叫妙;湛,就是清淨。妙湛總持,首楞嚴三昧講妙湛總持——這個本覺之心。這個菩薩說證到了妙湛覺心,就是證到了本覺的理性。用淨土法門的話來說,就是證到了無量壽。就是“生滅滅已,寂滅現前”的那個寂滅,又指稱為妙湛覺心。當涅槃的這種常、這種壽的體性證得之後,自然就會顯發它的光明。從體啟用的光明就“照明”,就是無量光,能夠照明十方一切所有的剎土。所以覺明妙行菩薩講這個話,實際也就證到了無量壽、無量光的這個德能。可以說他是等覺菩薩!同時他說,這些妙湛覺心照明剎土的功能作用——這種體用,是一切眾生所同具足的。就是我們這些眾生、與會的八個人,都具足這樣覺心和照明的功能。也就是覺明妙行菩薩證到了心、佛、眾生等無差別的體性。
那麼我現在就以所證的覺妙妙覺——本覺成為奇妙,就用這樣的一個表述方法。這個本覺的體性,是透明的。他就能夠由這個顯發妙用,生起無量的妙行,這個妙行也就是無作妙用。他就到他方世界行菩薩道。不要作意,不要“我想做什麼”,而是由於眾生有根機一感,他馬上就應。這種“應”的過程是無心的,是不作意的。他以無著的妙行,來廣度一切苦難的眾生,他證到了這樣的一個境界。“阿彌陀佛就印我的名號叫覺明妙行。”“覺明”是他自利的一方面——自證的境界,本覺之明顯發出來了。利他,又有大慈悲心,化度眾生的菩薩行就叫“妙行”。由自覺覺他的功能作用建立他的名號。
“你們應當要皈依,不要有懷疑。”覺明妙行菩薩說出自己的名號和所證,不是說有虛榮心,要“老王賣瓜,自賣自誇”。是為了度這八個人故,實際上也是為了度讀到這本書的眾生故。由於要對他所做的開示產生信心,所以他必須要談自己所證的境界。如果覺明妙行菩薩說:“哎呀,我水平不行,我還是一個凡夫。”那大家就聽得沒有信心。你是凡夫,還跟我們保證——聽你的話能上品往生,那我們沒有信心啊!所以要讓他們產生信心,一定要說“我是大菩薩”。大菩薩所證的與諸佛等,就好像善財童子所證的與普賢等,與諸佛等一樣的。那麼在講淨土經典的時候,釋迦牟尼佛在宣說的時候首先也要講自己所證。所證什麼?“我是一切智人,我能夠了知法界的一切,我能夠智慧無礙,我能夠在一念之間住百千萬億劫。”讓大家對佛的智慧產生信心,就能夠繼而對他說的法語——這個法門產生信心:是這麼一個意思。所以這還真的具有佛經的內涵、功能、作用在裡面。
當時與會的這八個人,聽到之後生起了很大的信心。就合掌至誠地稱念“南無覺明妙行菩薩!”當他要歸命、聽話——稱“南無”的時候,對覺明妙行菩薩就完全信受了,接納了——“我就是聽你的話”,對菩薩恭敬頂禮,起來。覺明妙行菩薩對他們這樣的表達贊歎:“善哉,如是!”你們就應該這樣。
這是我們跟大家介紹的序分。
——2009年11月7日大安法師講於秦皇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