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確指》精誠持咒除恐怖、祈母病愈法、何名念佛人
查定宏問:“持咒時,多生恐怖,求示方便。”菩薩曰:“誰來怖汝?誰是受怖者?由汝夙生習氣不淨,故從微想中,忽現此相耳。汝但精誠誦持,自當除滅,得如意意順,善能護伏煩惱,而造入玄微。何恐怖之有?”
請看第二十九段:精誠持咒除恐怖。這是查定宏來請問菩薩,說:“我持咒的時候,常常生起恐怖的心,請求開示一個方法,讓我除掉恐怖。”菩薩就開示——這種開示要讓他了解為什麼會生起恐怖,首先就問:“誰來恐怖你?誰是受恐怖者?”實際上很多的情緒反映都是自己妄想出來的。沒有一個人來恐怖你,也沒有誰來受這個恐怖;沒有能怖和所怖。事情的真相:“我”是假的。“我”都是假的,還有誰來恐怖我?如果沒有一個“我”,就沒有對待的他人。所以能恐怖、所恐怖,都是沒有的。那為什麼你又會生起恐怖的現象呢?實際上這就是由於你多生多劫以來煩惱習氣在內心——不清淨,就從這個業識的、不清淨的心裡面起了一個妄想,由這個妄想忽然現出了這種恐怖之相。所以這個恐怖的境界是你妄想出來的。
這一點很重要。我們閉關念佛,很多人就談到,他一入關就覺得很害怕。害怕的方式有很多,比如他害怕黑暗。特別是些女居士害怕黑暗,就認為黑暗當中有東西,有人在恐怖她。所以她就越想越害怕,這個風吹門一下,她就:“誰喲?”她一害怕,就高聲念佛,又想想念大悲咒,又什麼……等下又覺得有人在她床旁邊,甚至跟她躺在一起;最後她又換一個床,還是感覺躺在一起。所以她就不敢睡覺,一天到晚恐怖不已。就有一天晚上——甚至到了十二點,都有一個監香師給我打電話,說有一個居士實在不得了了,她害怕至極,非要我去跟她講一講不可。搞得我也沒有辦法,就跟他到她寮房問:“你怎麼回事?”她說她害怕,有人要害她,就在她床旁邊。甚至看看門:“哎,可能就在門旁邊。”這些都是妄想出來的,所以我教她:“這些都是你的幻想,由你的心變現出來的。沒有這個事,我們什麼都沒看到。風吹門是正常的,你不要風吹門,好像就有人來敲你的門或打你的門——都是你妄想出來的。”
還有的人實實在在感覺到太恐怖了,就是他能看到滿房間都是蛇,在窗戶上,在床上,在什麼地方……讓他走路都走不開。但是其他人看不到,他看得到。他一看到就覺得不能念下去,要出來了。那監香的就會鼓勵他:“這是業障現前,你正是要念,一定要咬緊牙關念。”還真的,那個居士聽話了,就在滿屋子都是“蛇”的情況下,他在“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地念,念了兩天,“蛇”沒有了。那個“蛇”從哪兒來啊?也就是他妄想出來的,當然是他多生多劫的業力。那些蛇是帶有瞋恨的毒氣的,他把那些“蛇”——毒,給它逼出來了,而且通過念佛把它消失了。你看看,他不是得到大的好處嗎?所以這些境界現前你要觀空,然後抓住這句名號。這是最好的方法。菩薩這個開示也是:你在這個時候精進、真誠、一心一意地誦持這個咒,這些恐怖的境界之相自然而然就會除滅。那恐怖之相現前和它的除滅,就是消業障的過程,所以內心就能得到一種輕安。業障撤除了,壓力沒有了,他心就舒展開了,他善的東西就起來了,就能夠伏住煩惱。進一步,你這個咒繼續念下去,就能夠契入到心性的微密之處,開發自性的寶藏。如果是以這個咒的一種強緣的力量把我們自心善的一面給它串習引領出來,那就是好的境界現前了,法喜充滿了,恐怖境界就永遠沒有了。“何恐怖之有?”
所以大家念佛出現恐怖的時候,千萬緊緊抓住這佛號,就像抓住一個救生圈不放。只要這句佛號抓得住,一切恐怖馬上就會消失。這是阿彌陀佛因中發了大願的。法藏菩薩就是阿彌陀佛的前身,知道一切眾生都有恐怖——由於他的業障重嘛。欠了很多債務——命債、錢債、情債,肯定就怕冤親債主各方面來找他,他內心有恐怖的。他做了壞事就有鬼的,有鬼就是害怕。一切眾生都有恐怖,所以法藏菩薩發願:一切恐怖為做大安。“我要為一切恐怖的眾生、畏懼的眾生做大安心、大安樂、大安慰。”所以你只要念佛,一切恐懼的境界都不現前,都會消失。你可以試試,如果你做夢的時候,夢中有人追著你殺,或者老虎趕著你殺——那種非常恐怖的時候,你千萬把這句佛號念出來,一念出來恐怖的境界馬上消失——立竿見影。在夢中是這樣,那在現實的情況也是這樣。現實恐怖的境界——車禍、空難、地震、火災、水災,這種恐怖境界現前時候,你還是念阿彌陀佛,它就會轉換。因為現實也就在做夢。夢中的境界能轉化,現實的境界也能轉化:你只要精誠地去念這句佛號,就能除滅恐怖的境界。現實恐怖的境界是由於我們多生多劫無明、習氣、妄想裡面現出的境界,不是真實的,也是由我們的心顯現出來的。大家了解這個事情的真相,就依教奉行。
陳定育為母疾致禱,問作何功德,可獲全愈?菩薩示偈曰:“孝首萬德,孝貫三才,大哉孝行,人倫之師。汝以好心,求愈母疾。汝當安適,念母痛楚。汝食美味,念母減食。汝衣輕軟,念母膿血,污其衣襟,露其胸脅。如是思維,夙夜靡處。歸命大聖,精誠不二,力行眾善,仰答四恩。願母福益,願母壽增,願母病愈,願母體康。覺明菩薩,為汝依怙,苟如其言,無願不果。”
請看第三十:祈母病愈之法。這涉及到孝道了。在《西方確指》裡面,有不少的篇幅談孝道問題。從中看到:不僅我們中國的上古文化——儒、道文化,重視孝道,佛教仍然重視孝道,甚至更為重視。弟子陳定育他的母親生病了,他來祈禱,問菩薩:“自己做什麼功德,能夠讓母親的病康復?”菩薩就開示了下面的偈頌。第一個偈頌:孝首萬德,孝貫三才,大哉孝行,人倫之師。這跟儒家文化真是一脈相承,儒家就講到孝為百行之先,孝為萬德的根本。《孝經》開宗明義第一章,孔子對曾子就說:“先王有至德要道,以訓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就是上古的先王之道有一個最高的德——“至德”,有一個重要的道,來治理天下,這個治的要道就是孝。以孝治天下,老百姓相互和睦,君臣上下沒有怨恨之心,天下太平。那麼這個孝是“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這是《孝經》裡面的一句話。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是做人的根本。那“教”——一切教化的手段,都是由孝裡面引發出來的,它的禮、樂、政、刑都是由孝延伸出來的,它的根本是孝。儒家講《六經》,《六經》最後一部——《孝經》,就是一個歸宿——總結性的一部經。那孝的具體內涵: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終”,最終的終。就是在家裡,你表現為贍養父母,問候父母,順應親心這樣的行為;然後移孝作忠能夠事君——以忠事君;最後要立身行道,揚名後世,以使親榮。整個中國的禮樂文化、政治文化實際上最高的境界就是孝。
那麼我們佛教傳到中國,也很重視孝。這個《梵網經》,大家看到,《梵網經》有句話:孝為至道之法,孝名為戒,亦名制止。佛教非常重視戒律,菩薩的三聚淨戒、無盡的戒,實際上歸根到底就是兩個字——孝順。孝是最高的戒律精神。以這個孝,就能成就至道之法——就是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法。所以《梵網經》講每條戒,大部分就講以慈悲心,以孝順心來持這條戒。為什麼不能殺生?為什麼不要吃肉?一切六道眾生皆是我生生世世的父母,你對他孝順都來不及,怎麼能去殺他?怎麼能吃他的肉呢?由這個孝順心故,我們要不殺生,要不吃肉。它是有理論依據的。那麼覺明妙行菩薩在這裡就把儒、佛的孝融合起來加以開示。實際上儒、佛心法有共同之處,在孝的這一方面,是不謀而合的。所以孝是萬德之首。孝貫通天、地、人三才。“三才”就是天、地、人。孝是天之經,地之義。頂天立地的人——中間是人,能夠承載天地之道,參贊天地之化育,就是靠孝來推動的。“孝貫三才”,偉大呀,孝的善行是一切人的倫常之導師。
做了這個贊歎之後,菩薩就開示陳定育怎麼樣為母親的疾病痊愈來用心。現在你以一顆孝心來求母親的病痊愈,好,你就得要存什麼心呢?現在你身體健康、身體安逸的時候,得要思惟你的母親生病的痛苦;現在你吃飯味道很好的時候,得要思念你母親由於生病吃不下飯的情況——“減食”;你穿的衣服很干淨、輕軟,你得思念你母親生病,身上流膿流血,衣服都被膿血所玷污了,瘦骨鱗峋露出胸肋的情況。這樣思惟,你就日夜地掛念你母親的不安,念念思惟母親的病痛。那由於母子連心,母親的病痛就是等同於一個孝子的痛,所以一定要想方設法解除母親的痛苦。但怎麼解決呢?自己又沒有能力。所以就歸命佛陀,佛有能力解決一切眾生的痛苦。你就祈求佛來解決這個問題,用至誠不二的心來歸命佛陀,在行為上盡量努力地行眾善。這時候你得要放生——為母親放生,做慈善事業。印經、建寺院、造佛像等等利益眾生的事情,你都要去做。報答四恩:佛恩、國土恩、師恩、父母恩。這樣的“仰答四恩”,然後你以這樣的歸命佛陀、力行眾善來祈願:願自己的母親得到福報,願自己的母親壽命增長,願自己的母親疾病痊愈,願自己的母親身體康健。“當你這樣至誠祈願的時候,覺明妙行菩薩就會加持你,給你依靠。如果你真的按我這個開示去做,在心念上,在行為上落實,你母親的病就能痊愈,你祈禱的願都能圓滿。”這是菩薩教他的方法,我們也可以效法。
定茂欲捨持咒而念佛,請問。菩薩曰:“汝欲捨持咒而念佛,一志專修,最妙。但汝未知法要,只可名為持齋好善之人,不得名念佛之人。何以故?欲泛大海,必具大舟。欲馳千裡,必擇良馬。故念佛人先須具大手段,割絕牽纏,打開塵網,直下即念是佛,即佛是心,乃至離即離非,頓入如來大光明藏。如是乃名正念念佛,得名為念佛人也。汝應善解此義。”
請看第三十一:何名念佛之人。定茂想捨准提咒而專門念佛。前面我們知道這個定茂是專門念准提咒的,現在可能經過這段時間開示,對念佛一法越來越有信心,他就想捨咒來念佛:“是不是可以?”菩薩給他開示:“你現在想捨去原來持的准提咒,而一心一意專修念佛法門,最妙。”你看,給他非常肯定的回答——“最妙”:這是最好的一件事情。可見菩薩的本意是要令一切眾生一心一意念阿彌陀佛名號。但是菩薩在前面開示,並不想強加自己的意志:原來你有什麼好樂,隨順你的好樂,你把持咒的功德回向也可以。但是菩薩的本意——也是一切諸佛的本意,希望眾生一心一意念阿彌陀佛。如果他自己覺悟,把自己持的咒放下,來表示願自覺地念佛,那佛菩薩會給他正面的肯定:這是最好的方法。“你雖然想一心念佛,但並不了解淨土法門的法要。”就是深信切願,並不了解,以及這個法門的殊勝,阿彌陀佛的本懷,淨土持名法門的施設。這些原始要終——原理、方法,你不一定了解。不了解,你只是念佛,也只能叫“持齋好善之人”,不能稱之為“念佛之人”。說你是念佛之人,這要有內涵的,名實要相符的。沒有這個念佛內涵在裡面,只是一個持齋好善之人。持齋好善之人,就是你只能得點人天福報而已,解決生死問題那是不可得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要航海——航海家要渡過海洋,他要做准備。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他得要找那些王室人員給他造很大的船,積累很多的東西——這個糧食什麼,才去航海啊。這個准備要充分,才能發現新大陸。所以“欲泛大海”必須要具備大船;你想要馳騁千裡之外,一定要選擇良馬。一匹千裡馬,你才能到達千裡之外。所以念佛人你要了生脫生,截斷生死輪回,快速成佛,這樣一個大的目標,你首先要大的手段、大的氣魄。這個大手段、大氣魄是什麼?就是要割斷、杜絕這種家親眷屬的牽掛糾纏,要打開五欲的塵網。你看,我們多少念佛人口裡念念佛,對家親眷屬、五欲六塵一刻都放不下。你就沒有“具大手段”,想要成就往生很難哪!最多是一個持齋好善之人。所以真的是:念佛往生是很容易,但具有深信切願之心卻太不容易了。這就是:淨土法門萬修萬人去,落實在我們凡夫頭上可能就萬修一二去了。因為他不具備這個大手段。隔斷這些家親眷屬的牽掛,打破五欲六塵的塵網,直下——當下,這一念心——至誠的、深信的心:即念是佛,即佛是心。全心即佛,全佛即心。這時候我們能念的心、所念的佛號就是同質的,就是以空印空、似水投水的。如果你五欲六塵一點都放不下,帶著這樣的心去念佛是不相應:這是水和油的關系。
乃至於你直下念這句佛號“離即離非”。你說是“即心即佛”也不是,“非心非佛”也不是,它是離開我們凡夫那種認知系統和語言表述的。它是大不可思議的一個法門:我們能念的心不可思議,所念的佛號不可思議。說它是有和無,即有即無,非有非無,都不是。離開了這四句,離開了凡夫的那種思惟、生滅的范疇,頓然地是一種至誠的、清淨的信心,跟這個佛號融為一片的時候,就“頓入如來大光明藏”——阿彌陀佛大光明的寶藏。大光明寶藏就在名號裡面,名號就是實相;我們當下能念的心是至誠懇切的心:就是實相對實相。於是我們這個正覺的蓮華就長出我們的煩惱淤泥之上,就能夠跟佛光對接了。說起這個大光明藏,我還想到我們這次淨土文化進修班。我們講《無量壽經》,正講到阿彌陀佛十二光的時候——無量壽佛亦號無邊光、無礙光、無對光、清淨光、炎王光……這些光都講完了,哎,這時候還真的大家感覺到很有光明的樣子。其中有一個信眾——居士,正在認真做筆記,她的手機響了,是發來一個短信。她打開那短信竟然出現一句話。出現什麼話?“與阿彌陀佛光明對接。”你說說,這個是很不可思議的,肯定這個短信也不是他朋友發過來什麼,就是她在認真做筆記的時候,就是講阿彌陀佛十二光的時候,一個短信發過來——“與阿彌陀佛光明對接”。對接可不是頓入嘛!所以阿彌陀佛的大光明藏就在當下,就在名號裡面。
我們每一位眾生都是被阿彌陀佛的願力光明之海托起來的,只要有大的手段割斷牽纏,打開塵網,直下念佛,我們就安立在大光明藏海上。所以為什麼一念信心即得往生,你一念回光,就能契入到彌陀的光明願海。你可不被這光明願海緊緊地攝受住了嗎?你再也不能跑到六道輪回裡面去了。這就是“一念即生”的意思,它是真實不虛的。這就是大不可思議,不在於功夫,一念頓入。其實我們往生也是一念往生的,我們念百千萬億聲佛號就是成就那一念的。臨終十聲往生不是說非得要念十聲不可,乃至一聲都能往生。就看這一聲,只要相應了就往生了,不一定非得要念滿十聲不可。所以這樣的一個心態,這樣的一種念佛才叫“正念念佛”。什麼叫正念?具足深信切願為正念;圓發三心——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這是正念。以這樣正念的心態來執持這句彌陀名號,聲聲懇切,念念都是出離,不求人天福報,不被世間的家親眷屬、五欲六塵所牽掛,這樣才叫真正的念佛人。具有大的作略手段、大丈夫氣概,才能成辦往生一事。“你就應該善於理解這段開示的意思。”我們大家都說是淨業行人,但是不是真念佛人,可以把這段話的開示做一面鏡子對照一下。如果還停留在持齋好善的水平,一定要提升到真念佛人內涵的層面上。
——2009年11月8日大安法師講於秦皇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