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傑克·康菲爾德:踏上心靈幽靜 第10章 自我的擴展與消融:暗夜與再生 覺醒的境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覺醒的境界

  不論是經由禅修還是其他深層的靈性歷程,每當我們安住於這種完美的平衡狀態,就會遇到更不尋常的意識狀態、自發的覺醒及深刻的體悟,這些狀態會自動出現在開放的心與平衡的心智中,有如神聖的恩典,甚至像靈光乍現。這些體悟會以許多形式出現,有時由崇高的平等心進入虛空,從寂靜的空無生起一切事物,整個宇宙會消失, 不久又再度出現。從所有自我感和形相感中釋放,會帶來極度的平靜, 也向我們顯示超越所有形式和有限存在的自由。有時這種關於虛空的體悟非常安寧而平靜,有時卻如雷電般令人震驚。有些學生向虛空深入開啟後,會茫然數周之久,不確定如何回到日常生活。停止和虛空的經歷有時會有絕對虛無的味道,有時卻有充滿奧秘而意味深長的豐富感。經歷空無時,可能有許多不同的面向。

  在這種完美平等心的階段,學生會了解所有認同形式、所有存在本然的苦難和痛苦。我們在較早的階段中體驗並看見苦難,卻不了解它。在平等心中,我們的了解和接納使我們直接理解超越所有存在、形式、限制的自由和不朽。每當出現這種體悟,就會有一種不可遏止的喜悅,了解萬古以來我們在生命中的流浪、糾纏,而現在我們已經解開執著, 終於嘗到自由的滋味。

  其他同樣具有啟明作用的體悟也會出現,向我們顯示全然的自由和解脫就在生命本身之中。當我們的心能體悟所有事物本然的完整與完美時,就會產生清晰的視野。就像艾略特所說的“變動世界裡的靜止點”,我們能在自己與他人之外,在所有努力之外,達到整體而完全的感覺、超越與愛。就如神秘主義者所說的,我們就在這裡覺醒,在佛陀的身內、在基督的體內,即使是世上的有限事物,都充滿了無窮無盡的甜美與純淨。

  在修行的深入階段,深刻的頓悟和神秘的覺醒會持續展現。生命不斷改變的本質,顯示意識如何被我們經驗為萬物的創造者和容納者。我們發現自己就是我們一直在追尋的實相。意識能被體驗為明亮的光, 或是經驗的豐富容器裡滿溢而出的寶石,像銀河的群星散發出光芒。我們清澈的心可以照亮人為的時空。我們能直接看見當下的一切如何存在,看見整個時間感和創造感只是意識所玩的把戲,其中的個人認同只是鏡子制造出來的,而“時間只是上帝不讓所有事情同時發生的方法”。在每個剎那,我們能體認分離錯覺的生起,生活在隱藏了一切之下的偉大平靜中。

  這時,過去支持我們的舊方式逐漸死去,產生驚人的生命新視野。這種死亡與再生的過程可能發生在任何時候,在此之前可能需要幾星期、幾個月或幾年的禅修和禱告,也可能會突然發生,在手術台上、經由強大的巫術儀式或其他特殊的情境。有些人是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發現人的心有可能達到完美的平衡與偉大。不論在什麼環境下,每當它被發現,它就開始轉化我們。雖然我們無法一直保持在這種狀態中, 但就像我們曾經爬到山巅,嘗過內在自由的滋味,它能滲透並影響我們日後的整個生活。我們再也不會相信自己是獨立的個體,因為我們已經死過,所以不再害怕以舊有的方式死去。這被稱為“死亡前的垂死”,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美妙的整體感和平等心。

  最後,這個過程的禮物就是了解宇宙最基本的“法”,也就是法則、道的教誨。我們看見佛陀的教誨,所有生活中的苦都來自於貪求、恐懼和有限的認同。我們在其中發現自由,脫離個體的糾結使我們放空, 又與一切聯結。我們發現每個人的心都有可能解脫,古代如此,現代亦然。

  我們終於看見靈性修行真的非常單純,整個過程就是打開和放下的道路,覺察而不依戀單一事物的道路。這個教導使我們越過所有誘惑和魔鬼,經歷死亡和再生的整個過程,就如我的老師阿姜查所說的:

  如果你放棄一點點,就能獲得一點點平靜,如果你放棄許多,就會得到更多平靜。所以,無論你執著何處,放下它,回到中心。學習以平衡和開放看待生命的變動。

  結束本章時,容我提醒你,上座部提供的這個引導,只是眾多靈性開啟的路徑之一。即使是天生就有能力進入這些領域的人,也會發現這些經驗有其益處和限制。無論開啟的程度多麼巨大、開悟的經驗多麼強烈,也必定有下滑的時候。當你一層一層下滑時,會再度面臨旅程中的所有困難。

  當我們回到日常意識狀態時,會發現自己有時被這些狀態深深地轉化,有時卻沒有!這些狀態頂多留給我們較大的平衡感和無畏感,以及自在、柔軟的心靈與心智,但我們終究只能放下它們。如果這些課題是真實的,這就是我們會學到的。

  一位中國老禅僧的故事可以說明這一點。這位禅師在多年寧靜的禅修之後,發現自己並未真正開悟,於是去見師父,說:“求求您,我可否到山頂找間小屋,待在那兒直到完成修行?”師父知道他已經成熟,便同意了他的請求。這位禅僧在上山的路上遇見一位扛著大包袱下山的老人。老人問他.:“出家人,你要去哪裡?” 禅僧回答:“我要到山頂打坐,若不開悟,就寧可死在那裡!”由於老人看來充滿智慧,禅僧就問他:“老先生,請問你知道什麼是開悟嗎?”這位老人其實是文殊師利菩薩,傳說他總是在即將開悟的人面前出現。老人放下包袱, 包袱落到地上。就像所有美好的禅宗故事,禅僧就在那一刻開悟了。“你是指開悟就這麼簡單,只要放下,不執著任何東西!”接下來,剛開悟的禅僧回頭看著老人,問道:“那麼現在呢?”老人的回答是彎腰再拿起包袱,朝鎮上走去。

  這個故事顯示出靈性修行的兩個面向:放下我們對所有事物的執著和認同,我們只是暫時借用這個軀殼而已。一旦了解這點,我們又必須以關懷的心再度進入世界。我們必須拿起包袱,背著它回到人間的生活。我們現在可以像菩薩般游走,如同已跨越生死領域的人,以嶄新的方式自由地活著。我們在這種自由中,為世界帶來它最需要的、一顆了解與慈悲之心。

 

上一篇:傑克·康菲爾德:踏上心靈幽靜 第10章 自我的擴展與消融:暗夜與再生 暗夜
下一篇:傑克·康菲爾德:踏上心靈幽靜 第10章 自我的擴展與消融:暗夜與再生 冥想:死亡與再生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