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開示
禅宗用功方法,到了唐朝以後歷代祖師極力提倡看話頭,起疑情。看話頭這個功夫很直接了當,,簡便易行,了生脫死最為巧妙。我們初下手用功談不上看,看不住的,只能是學看話頭。初學都是在話尾上用功,因為話頭是這一念未動以前,念頭一過已成話尾。看到話頭就照顧話頭,不昏沉、不散亂,可是這時還要微微提起疑情,沒有疑情就難免落於對待,落於觀照對待。觀照還有能所,沒有見性,要起疑情,不管昏沉、散亂、無明煩惱一掃就淨,一照即了。這時起疑情目的是悟道見性。另外一個目的是,真正起疑情能夠一念代萬念、空掉一切境界,返本還源。
真正起疑情不容易,沒有生死心,沒有把大事弄明白的心,疑情是發不起來的,比如“念佛是誰”這個話頭,如果念佛是我,我在哪?身體是我嗎?心是我嗎?……?一直參究下去,一天到晚晝夜不停,時時刻刻不把它放下,非找到不可,這就是疑情。有人說這個疑情起不來,疑情起不來參禅有兩種情況:一是生死心不切,生死心切大事未明能不找解決的辦法嗎?心切當下疑就現前。二是找到念佛是誰的人,迷情打破的人,他了知我們現在本來無我,本來是佛。開悟的人一旦夢中醒來,悲喜交加,冤枉啊,枉受六道之苦,我們本來面目上本來是一塵不染的。
兩種情況是不同的,沒有悟道要起疑情,悟了道怎麼做都行,沒有悟還是要下一番苦功的。古人說的好:沒有一番寒苦,哪來梅花撲鼻香。
疑情是金剛王寶劍,是佛來佛斬,魔來魔斬。力量大可以斬斷一切昏沉、散亂、妄想,直至真如現前,立地成佛。疑情不容易起,世人就是不拿生死當回事,隨隨便便疑情起不來,如果把它做為第一要事就不會忘掉疑情了。
有了疑情不愁不了生死,有了疑情什麼煩惱習氣就一刀兩斷。古人開悟,就是自己把疑情逐步從有心疑到沒事也疑,也是真疑現前,到了這時,因緣時節一到,磕著碰著就會發明心地,大徹大悟的。念佛的同參也要發起生死心,念念不離佛號,日久功深,也會發明心地。
參禅是修無相法,有妄想,住在境界上一切鬼神知道。二乘人雖沒妄想,住在涅槃,佛還看的到,鬼神看不到。如果你不住境界,又不著涅槃,佛也就看不到了,十方諸佛不奈你何?宗門是很深妙難思的,要懂這些道理。
我們散亂慣了,想把它攝歸一心很不容易,我們要學習老前輩發生死心,念念在道的精神。現在時時刻刻用功,將來不愁不悟。我親近來果禅師時,老和尚講,他疑情現前是行不知行坐不知坐,在大殿幾個七不知是供的什麼佛像。我們要向前輩學習,萬緣放下,一心行持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