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初識
明證法師
開經偈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阿彌陀佛!
南無:讀作“拿摩”,皈依的意思。
偈:讀作“記”,也叫頌,或偈頌,是一種類似於詩的體裁,一般四句為一偈,每句字數固定,但有四字、五字、六字、七字不等。
開經偈:
是誦經講法之前,講聽之人共同要誦的一個偈子,傳說是武則天所作,即: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無上:大乘佛法是成佛的方法,其它任何世間法、外道法乃至佛法中的聲聞法、緣覺法都不能等同祂,更不能超越其上,故曰無上法。
甚深:大乘佛法浩瀚無量,博大精深,如無邊、無底,深廣皆不可測量之大海,凡夫、外道,聲聞、緣覺皆無法測度,甚深極甚深,故曰甚深法。
微妙:大乘成佛之法極其微細、精妙,是第八識所含藏之一切功能的智能,是釋迦牟尼佛成佛的體驗,從佛祖心中自然流出,揭示宇宙人生的全部奧秘,都是可以實證之法,眾生依此修行,亦皆可成佛。
阿彌陀佛
阿:無。彌陀:量。佛:覺。阿彌陀:無量。阿彌陀佛:無量覺。阿彌陀佛原是一國王,捨王位出家修行曰法藏比丘,發四十八大願累劫勤修終於成佛,眾生只要有信、願、行,皆必蒙阿彌陀佛接引,往生極樂世界隨其修行,直至成佛。阿彌陀佛有另外兩個名號:無量光佛、無量壽佛。佛菩薩的名號都是表法的。
無量光:
光:表空間,也表智慧。無量光:表宇宙之空間無量;也表一切眾生皆本來具有無量的智慧,而十方諸佛,皆已圓滿證得一切智慧。
無量壽:
壽:表時間,也表壽命。無量壽:表宇宙之時間無量;也表一切眾生皆本來具有無量的壽命,而十方諸佛,已經徹底斷除分段生死和變異生死,成就了最究竟圓滿的無量壽,永無生死,利益眾生無有窮盡。
眾生由於無明,由於妄想執著,由於業力,未能脫離分段生死,只知道極其有限的時空,被有限的時空所局限,本來的無量變成了有量;本具的無量智慧,也沒有能充分地開發利用。八地以上的菩薩雖然斷除了分段生死,但仍然有不可思議的變異生死。唯佛二死永亡。
二死:即分段生死和變異生死。
分段生死:即凡夫、外道、聲聞、緣覺以及七地以前菩薩的生死,因為一念無明四住地煩惱還沒有斷盡;初地以上的菩薩雖然能“伏煩惱如阿羅漢”,但為了保留身心,常隨佛學,故意留了一點點煩惱以潤來生,叫做“留惑潤生”。
變異生死:八地以上大菩薩的生死,因為還沒有成佛,還沒有斷盡微細煩惱的種子隨眠和無始無明的隨眠,第八識中的種子還有生滅;但由於已經斷盡了一念無明四住地煩惱的現行及其種子,進入了無功用行的修道階段,不必起心動念,自動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具大神通,隨眾生心而變現身土,自在應現於十方世界,所以也叫“不思議變異生死”。
釋迦牟尼
釋迦:能仁之義,指佛已獲得一切種智,能夠慈悲救度一切眾生。佛用聲聞菩提、緣覺菩提,救度眾生脫離六道輪回;用佛菩提,不但度眾生解脫,還可進一步引導眾生成佛。
佛法宣說二主要道:即解脫道和成佛之道。
牟尼:寂默之義,指佛已經徹底解脫一切粗細煩惱,也指真心之本體本來就無任何煩惱,本來不與任何煩惱相應,本不動搖,本自解脫。
經:即經典,本義是貫穿,經中所說之義理,一以貫之,無可改易。
關於空:
佛法所說的空,有兩種。一種叫空相,指世間的萬事萬物,由多種因緣和合而生,剎那變化,無有停止,最終必滅。一種叫空性,也叫真空,指能夠產生萬事萬物的總根源。真空才是真實的存在,真空含有無量德能,能夠產生萬事萬物,因此真空本身其實並不空。所以佛法所講的空和凡夫所說的、所想象的空是不同的。
凡夫所說的空,一是什麼也沒有。什麼也沒有的空,其實只是眾生的妄想,根本就不存在,那叫斷滅空;主張斷滅空的觀點叫斷滅論,正是佛法所批判的。
二是感覺不到,感覺不到就認為空。如看到杯子裡沒有東西,就說是空杯子,看到房子裡沒有人,就說是空房子。其實杯子裡雖然沒東西,房子裡雖然沒有人,但還有空氣存在。當然,在世間法的范圍內,按照習慣,大家都能明白是什麼意思。可是把這種對空的理解用在佛法上,就會大錯而特錯。
凡夫、外道不但對佛法所說的“空”會誤解,對佛法所說的“有”,也會誤解。
佛法所說的有:
一叫假有,就是因緣和合所生的萬事萬物,因為無常,不能長存,只存在一定的時間,而且還不斷變化,所以只是一個假相,只是這個假相不斷變化的一個過程,這個假相最終必然消失,所以只能叫“假有”。正如鏡中花、水中月、夢中境,不能說假相也不存在,但決定沒有任何真實性。
二叫妙有,妙有的第一個意思,指能生萬事萬物的總根源空性,祂才是一種真實的有,因為祂能產生萬事萬物,能住持萬事萬物;其本身,其產生、住持萬法的功能作用等等,極其微妙,所以叫妙有;
妙有的第二個意思,祂所產生的萬事萬物,雖然有生有滅,但生生不已,無有窮盡,不會因為生而增加,也不會因為滅而減少。如一切眾生皆能成佛,從無始劫來,雖有無量眾生已經成佛,眾生界並不因此而減少,佛界也並不因此而增加。正如能量守恆,物質不滅一樣,十分微妙。從萬事萬物本是空性的顯現,本是空性的部分功能的角度來看,空性所生的萬事萬物,其實也是不生不滅的,也是妙有。
妙有的第三個意思,指無漏有為法。空性所生、所顯的一切法,可分為三種,即有漏有為法、無漏有為法和無漏無為法。前二種是所生法,後一種是所顯法。無漏有為法又有兩種。
一是第八識空性如來藏本具的有為功能,雖然眾生“日用而不知”,但卻時時、處處、事事都在分明顯露,祂才是眾生身、口、意一切善、惡、無記業行的基礎和支持者,若沒有祂的微妙作用,眾生便不可能有任何作為。
二是諸佛菩薩及修行者的清淨業行。從最常見的念佛,到諸佛菩薩的神通智慧,都有不可思議的微妙作用。如一生作惡多端之人,臨終前得遇善知識講述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忏悔業障,相信念佛法門,並發心願意到那裡去生活、修行,於阿彌陀佛名號,口中或心中能夠十念乃至只有一念,便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遲早能花開見佛悟無生,三不退畢竟成佛。此類妙行,非世間之有為法,乃出世間之有為法,亦屬妙有。
不論有漏有為法還是無漏有為法,皆是有為法;既是有為法,便一定生滅不停,亦如夢如幻。一切世間、出世間有為之法的相是存在的,但只是有生有滅、變化不停的假相,“有”的存在是物質或精神暫時的聚合,當這種暫時的聚合分散時,“有”的假相就不見了,就成了所謂的“無”,然而在這個時候,“無”其實並不等於原來的“有”的完全消滅,只是又成了另外一種假相。如水被分解,原來的水不見了,變成了氫氣和氧氣;原來的眾生相不見了,通過修行,已經變成了佛相。
佛法不是醫學,但不離醫學,而超越醫學;佛法不是科學,但不離科學,而超越科學。佛法與各門學科的關系都如此,所以佛法不是世間法,但不離世間法,而超越世間法。世間的一切法,只是現象,而佛法,正是要為眾生揭示一切現象背後的那個本質,是對現象和本質及其微妙關系的體證,是對一切現象中最根本的生命現象的最深廣、最真實的表述,是使一切生命能夠徹底解放,並發揮其最大潛能的方法,即是使一切眾生都能成佛的方法。
佛:佛是覺義,有覺悟、覺者、覺行圓滿三義。
覺悟:覺悟就是覺醒,真正從人生的大夢中徹底醒過來。正如夢中人認為夢境一切真實,醒來才知道夢境都是虛假一樣,真醒悟的人,就知道世間的一切萬事萬物其實都只是假相,本質上並沒有任何實在性,都不能永久存在,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一種過程,只是一個名字;而名字,也還是一個假相,只是暫時使用的一個符號。但是,所有未醒的人都妄想抓住那些根本抓不住的假相,都在做白日夢,都在夢裡生活。所以,《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但覺悟,不僅是要覺悟世間萬法的虛假不實,還要進一步覺悟生命的實相。僅僅覺悟萬法不實是小乘法,可證解脫;進而覺悟生命實相是大乘法,則可成佛。
覺者:就是已經覺悟了的眾生。覺者有種種不同的層次。在解脫道,最初的覺者是分證解脫的初果須陀洹;在佛菩提道,最初的層次是證得真見道的七住明心的始覺菩薩,徹底圓滿覺悟了的眾生,就改名叫佛。
覺行圓滿:覺也是智慧之義,圓滿的智慧,即佛的智慧,叫一切種智,其包括阿羅漢、辟支佛的一切智及菩薩的道種智。行指修行,主要指福德和智慧兩方面,菩薩修行的法門主要是六波羅蜜,簡稱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修其前五度,是修福德,修最後一度,是修智慧。但六度的前五度,也是有般若貫穿的。般若,特指成佛的智慧,聲聞、緣覺的智慧只能叫做菩提。
最高的覺是佛的覺,叫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中文的意思是無上正等正覺。其中阿:無。耨多羅:上。三:正。藐:等。菩提:覺。
三菩提:正覺,即正確的覺悟、正確的智慧,指小乘的聲聞菩提和緣覺菩提,即解脫的智慧。
三藐三菩提 :正等正覺,即菩薩的覺悟與智慧,其覺悟當與佛的覺悟相等,只是還未圓滿。菩薩的覺悟與智慧,即道種智。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即佛的覺悟,最高、最廣、最深,無復其上者,故名無上,乃是最究竟圓滿的智慧,即一切種智。
覺的意思,在馬鳴菩薩的《大乘起信論》裡,還有三種說法,即本覺、始覺和不覺:
本覺:是凡夫、外道,乃至不回小向大的聲聞、緣覺所不了解的“第八識”本身所具有的覺知,是本來就有的覺性,不靠修得,不離修得。
始覺:就是通過參禅找到了本覺,開始具有了對這個本覺的正確的認知和體證。禅就是本覺,參就是找,參禅就是找第八識,找到就叫破參,也叫開悟。開是開示,即佛為眾生開發演示佛之知見,悟是悟入,即眾生聽聞了佛法,依教奉行,如理作意,如法修行,悟入了佛之知見,開始與佛智相應。開了悟的菩薩就叫始覺菩薩。
不覺:沒有開悟的眾生所具有的覺知全部叫不覺,因為都僅建立在對夢幻泡影的不實妄想基礎之上,認假為真。
關於第八識:
第八識是根本心,也叫禅,本識、本覺、如來藏、異熟識、無垢識、阿賴耶識、本來面目、本地風光等等。斷除分段生死之前,即小乘的阿羅漢、辟支佛或大乘的七地滿心菩薩在證得有余涅槃之前,其第八識都叫阿賴耶識。
阿賴耶,含藏之義,故阿賴耶識也叫含藏識,由於阿賴耶識含藏分段生死的種子過重而有此名。
小乘的阿羅漢、辟支佛或大乘七地滿心位以上的菩薩在證得有余涅槃之後,由於已經滅除了分段生死的種子,所以第八識不能再叫阿賴耶識,只能叫作異熟識了。此名涵義較寬,其實也涵蓋阿賴耶識;因為直到成佛以前,第八識中的種子都有異時而熟、異地而熟、變異而熟的特點。
異時而熟的意思是,眾生所造善業或惡業的種子,成熟的時間並不是同時,好比一棵果樹種下去,要幾年以後才能結果;眾生所造之善惡業,可能要幾個月以後、幾年以後,也可能要到下一世或者更多世以後,才漸漸由於因緣成熟而受報。
異地而熟的意思是,造業與受報不在同一地。眾生生存的環境共有三界九地。三界即欲界、色界、無色界。九地即欲界一地,色界四地(初禅地、二禅地、三禅地、四禅地),無色界四地(空無邊處地、識無邊處地、無所有處地、非想非非想處地)。比如在欲界修得初禅,下一世可能得生初禅天,受報的時候已經不在欲界地了,而到了初禅地了。
變異而熟的意思是,因果很復雜,不但有異時、異地而熟的情況,還常常是變異而熟,比如人身造善業,卻得到了天身,人身造惡業,卻得到了畜生身、餓鬼身甚至地獄身。
問:為什麼有時好人不得好報?或好心不得好報?
答:首先、人們對好人、好心的概念很模糊。好人的最低標准,應該是受持五戒,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YIN、不妄語、不飲酒,因為真的能夠受持五戒是得人身的基本條件。因此世人所謂的好人、好心未必就真好。比如殺生,宰殺雞、鴨、魚、豬、牛、羊等,在世間人看來沒什麼,自己飼養,殺了吃肉,或招待客人,或賣掉,沒什麼過錯;但在佛教看來,卻都是大惡業;因為只要犯了殺生一條,又不懂用忏悔、念佛等法去補救,就一定會失去人身,墮入三惡道而受報。再如好多人從事的職業,都違犯五戒的原則,諸如屠宰、打獵、捕魚、造殺生器具、造酒、賣酒等等,如此國法允許的合法的職業,自認為有理而造作的惡業,一生中不知有多少,所以,不懂修行的世間人,下一世能夠再得人身的機會極其稀少,佛說,得人身者如手中土,而失人身者則如大地土。
其次、一些修行人,其出發點無可非議,但由於入錯了門道,跟隨了“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的邪師,跟著誹謗佛法僧三寶,或誹謗大乘了義正法,或誹謗講說正法的出家或在家的菩薩,把毀法當成護法,結果,一生勤苦,卻有意無意造下了大惡業,來世必入三惡道受報。
再次、一些人,或由於前世的善根,或由於得遇外道師,或由於某種特殊的原因等,有一點不太平常的小本事,或能知過去事,或能預知未來事,或能看到人的內髒及其病變,或能看見鬼怪神靈等等,就為人卜凶問吉,趨利避禍,除病禳災等,全然不懂不該干預因果,時間一長,自己身上便發生種種怪事,其實是邪魅入心;不知驚醒,反以為奇特,受人財物或尊敬,久之與鬼魅相應,一旦失去利用價值,鬼魅離身,羸弱昏聩,無能所為,死後必落鬼道。此事在《大佛頂首楞嚴經》裡有很詳細的描述。
佛地第八識中的種子,因為已經全部成為最極清淨的純善法種,不會再有任何變異,所以又改名叫無垢識。所以修行的全部過程,就是淨化第八識內染污種子的過程。怎樣轉化呢?就是要先找到本來清淨的、不生不滅的、一切眾生皆具的、與諸佛菩薩無二無別的第八識本體——如來藏;就是說要先開悟,然後再轉依這個清淨本識。只有找到,才談得到轉依;只有轉依,才談得到真實淨化種子,就是說,必先見道,方入修道,不能躐等。
第八識如來藏,有四遍,即遍一切時(過去、現在、未來)、遍一切地(九地)、遍一切處(十二處)、遍一切界(十八界)。加起來,其實就是遍一切時空,無所不在。為什麼?因為時空及時空中的一切萬法,本來就是第八識所出生、所住持的。
因此第八識如來藏,沒有開始,也永遠沒有消失的時候,甚至沒有一剎那中斷的時候,祂永遠年輕,永遠健康,無需看醫生,無需吃藥;祂靈明不昧,其了知的內涵(根身、器界、種子、七識心行等),恰恰是第六識所不了知的;在第六識中斷不行的五種情況(眠熟、悶絕、正死、無想定、滅受想定)下,祂都繼續工作,祂永遠不累、不睡、不吃、不喝;祂的智能,祂的能力,是本具的,無需學習,也無須刻意保持,永遠不會丟失、也不會變異。只是由於眾生無明煩惱的覆蓋,使得祂的作用不能充分發揮出來,但祂的功能也從來也沒有失去,如明鏡蒙塵,一旦塵垢去除,便立即照天鍳地。
而第六識所了知的,在眾生位,也恰恰是第八識所不了知的。所以,顛倒夢想、生死煩惱的是第六識,第八識則沒有任何顛倒夢想,沒有任何生死煩惱,祂本來就解脫,本來就自在,本來就是天真佛。
但本來佛、天真佛還不是究竟佛、圓滿佛,因為只是第八識的本體清淨而已,本體中還含有染污的種子。世間法、出世間法,從有漏、無漏(漏,是煩惱的異名)或有為、無為(為是作用的意思,有為就是有作用,無為就是無作用)可以概括為三種法,即有漏有為法,無漏有為法和無漏無為法。
世間法都是有漏有為法,後二者是出世間法。所以第八識中含藏的法種,大致也有三種:有漏有為法種,無漏有為法種,無漏無為法種。(注意:既沒有“有漏無為法”,也沒有這樣的種子)
輔導梁武帝學佛的傅大士有首偈子說:“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起坐鎮相隨,語默同居止;纖毫不相離,如身影相似,欲識佛去處,只這語聲是。”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每個人、每位眾生都有一尊天真佛相隨,這就是我們的真心——第八識如來藏;平常人由於不知道這個真心,他們所說的真心,其實都是妄心。
我們生生世世,因真心而出生,我們的生命,因真心而存在。因為有真心永不消失,我們才會有下一世;因為有真心保存我們修行的種子,所以我們此世修行的任何功德利益,才都絕對不會喪失,才都功不唐捐。所以我們不必害怕生死,甚至不必害怕隔陰之謎,我們可以生生世世繼續不斷地學習,繼續不斷地修行,直至成佛。
有你的佛為你站崗,為你看護,累了,你可以盡管放心去睡覺,不必擔心醒不過來;有病,你可以盡管放心去做全麻手術,既可以無痛,也不用擔心醒不過來;修禅定,你也不必怕入了定出不來。你的天真佛,祂忠誠無比,永遠跟著你,絕不會離棄你,決不會背叛你。即使你死了,祂也不會拋棄你,祂一定會再出生一個你,但祂絕不是一般人所說的靈魂。你只是一世又一世“因緣”的聚和;有聚就有散,聚的時候叫生,散的時候叫死,然而祂卻不會死,生生世世,祂永存不滅。這個第八識真心、天真佛,在修行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名字,所以又叫阿賴耶識、異熟識、無垢識。
除了無余涅槃一種情況,永遠跟第八識在一起的還有意根第七識,因為除了佛地,第八識不能單獨工作,至少必須有意根或說第七識與之和合運作,方能在三界六道中出現,而現起種種神用。
我們的心,有無量無邊的功能作用,這些功能作用,潛伏在第八識中的時候,就叫做“種子”,種子是比喻的說法;種子活動、起作用的時候,就叫“現行”,也叫“業”。業,按其產生的處所分,有三種,即身業、口業、意業。按其性質分,也有三種,即善業、惡業、無記業。無記業是大量的,無記就是不能說是善,還是惡,無可記別。如我們平常的衣食住行,說寫讀看,眨眼呼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