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的應注意問題合理性 被批的積極態度面對問題
對於“不會講經說法的法師不是合格的法師”這個問題,還可以由這樣兩方面來看,一是這個問題本身的表述問題;一是這個問題所涉及的現實狀況問題。首先,就這個問題的表述看,這是個在邏輯上有缺失的判斷。
“合格的法師”的條件不止一條,且法師的個性特質類型也一定很不同,“講經說法”是成為“合格的法師”的條件之一,而不是充分必要條件。這個問題的表述中僅用“講經說法”來判斷是否“合格法師”,前提即不能完全成立,因而結論也就有問題,引起歧義自然在所難免。如果說“不會講經說法的法師不是合格的法師”,即如同說“會講經說法的法師是合格的法師”一樣,是有邏輯缺陷的判斷。其次,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問題被提出和引起討論,暴露出目前能夠講經說法的法師比較缺乏的現實問題,更透露出一些信眾的關切之情。當同情的理解,應積極的改善。這個問題裡所說的法師,應該指稱的是出家人。佛教以佛法僧為三寶,也就是說,如果佛教是個寶的話,就是因為有佛法僧。而其中,僧是讓佛教久遠廣布的主要的和能動性的體現和載體。僧之稱為寶,意味著僧應有不同尋常的寶貴之處。所以,成為真正的僧寶,或者“合格的法師”,應是個不斷精進成就的過程。不過,出家並不等於得道,出家人隊伍的良莠不齊不僅曾是歷史狀況也是現實狀況。正所謂“從凡成聖,此事良難”。何況,講經說法也非是個法師就能做到的事。說法者若不了知佛法真谛,不能宣講正法,則會產生謗法之過。而且能夠上堂說法者還需要具備很多德性。佛典中記有不少種要求。但無論如何,懂佛法通經教,是做法師者應著實努力的本分事。至於能否講說得好,顯然因人而異。但若本分事都沒有努力地去做,的確談不上合格。
再者,能有很多法師或者通經教者能夠講經說法,尤其是能夠有水平地講經說法,是佛教現實水平的一項重要表征。各方面應積極推進講經說法水平的提高。佛陀遺教,“依法不依人”,經教即是佛法的凝結。經典之於佛教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不然歷史上那麼多古聖先賢們花那麼大的力氣結集佛經,那麼多的高僧大德們皓首窮經,所為何來!“演布經教”,“以十二部經教教化眾生”;“禀承經教,洗除邪惑”;“依經求理”,“入真實觀”。凡此等等,即佛教所謂的“續佛慧命”的重要方面。按說,僧人講佛經,阿訇講《古蘭經》,神父、牧師講《聖經》,是宗教教職人員的基本本分之責,沒什麼好討論的。但是,如果成了問題,無論怎樣,都是需要認真檢討一下的。事實上,當今社會的整體文化水平和精神水平都普遍提高,人們不僅需要法師能講經說法,還需要講說得有水平。所以,法師們要成就為合格的法師,可謂任重道遠!佛典浩繁,實難盡通。古時不同法門的僧人,各持所長。而今也不妨因人而異,各所側重,各歸其類。現在,法師們的文化水平也是普遍提高的,信眾又有切實的要求,加之有關方面積極促進,狀況應該能逐步有所改善。事實上,這不僅是需要積極推進、而且是需要持久推進改善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