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空性使你理解一切
了解空性的人卻總是能以事物的本然面貌接受它們。他們能欣賞一切,不管做什麼,他們都總是能以堅定不移來化解煩惱。
我今天要帶給各位的訊息是“開發你自己的精神”,這意味著你不應在自己之外尋尋覓覓。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也是禅修的唯一方法。當然,讀經、誦經或打坐都是禅,這類活動的每一項都應該是禅。但如果你的努力或修行沒有搞對方向,它就起不了作用。不只不會起作用,甚至可能會反過來污染你的清淨本性。這樣,你對禅了解得愈多,本性就會被污染得愈厲害。你的心將會充滿垃圾。
閃電過後,夜空仍只是夜空
一般來說,我們都喜歡從各種管道搜集信息,以為這是增加知識的方法。但實際上,這種方法到頭來往往讓我們落得一無所知。我們對佛法的了解不應該只是搜集信息,設法增加知識。與其搜集一堆知識,你更應該反過來把自己的心清理干淨。心一旦清干淨了,真正的知識就是你已具有的。
如果你以一顆清淨的心來聆聽我們的教法,就會把這些教法當成你本已知道的事情,並接受它們。這就是所謂的空性或全知,也就是無所不知。當你無所不知的時候,你就會像一片夜空。有時會有閃電一下子劃過夜空,但閃電過後,你就忘掉它了,除夜空外不留下什麼。天空從來不會對突然響起的雷聲感到驚訝,當閃電劃過天際,你也許會看到一片奇景;當我們擁有空性,我們就隨時准備好觀看閃電。
如實接受事物的本然面貌
中國的廬山以雲霧缭繞馳名。我沒去過中國,但想必那裡的名山很多,而觀賞白雲或白霧在山間缭繞,想必也十分賞心悅目。但盡管賞心悅目,中國的一首七言絕句卻這樣說道:“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盡管“及至到來無一事”,但潮浪依然波瀾壯闊。這是我們本應去欣賞事物的方式。所以,你應該把知識看成你本已知道的事來接受它。但這並不表示你應該把各種信息當成你自己看法的回聲,而只是說,你不應該對任何看到或聽到的事情感到驚訝。如果你只是把事物當成你自己的回聲,你就沒有真正看見它們,沒有以它們的本然面貌去接受它們。
所以,當我們說“廬山煙雨浙江潮,及至到來無一事”時,我們並不是拿它與我們看過的山水來比較,然後心想:“有什麼了不起的,我以前就看過類似的景觀”或者“我畫過的山水比它還要美,廬山根本算不了什麼!”這不是我們的方式。如果你准備好如物之所如地接受它們,你就會像接受一個老朋友一般接受它們——盡管是帶著一種新的感受。
我們也不應貯藏知識,而應跳脫知識的羁絆。如果你搜集各式各樣的知識,這樣的收藏或許很好,但那不是我們的方式,別拿這種收藏在別人面前炫耀。我們不該對任何特別的東西感興趣,如果你想充分欣賞某個事物,就得先忘卻自我,像漆黑夜空接受閃電的態度一樣來接受它。
在空性中,不同語言也能溝通
有時候,我們會以為根本不可能去了解不熟悉的事物,但事實上,沒有任何事物是我們不熟悉的。有人認為:“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大異其趣,我們怎麼可能去了解東方思想,了解佛法呢?”佛法當然離不開它的文化背景,但是當一個日本僧人來到美國之後,他就不再是個日本人。
我現在生活在你們的文化背景裡面,跟你們吃幾乎相同的食物,用你們的語言跟你們溝通。盡管各位也許並不完全了解我,我卻想要了解各位,而且我對各位的了解,說不定比任何能說英語的人還要多。就算我完全不懂英語,我想我一樣可以跟說英語的人溝通。只要我們是活在絕對漆黑的夜空中,只要是活在空性之中,那互相理解就總是可能的。
只要堅定不移就可以了
我經常說,如果各位想要了解佛法,就必須非常有耐性。但我卻想要找出一個比耐性更貼切的字眼。在日文裡,耐性是“忍”,但“堅定不移”說不定是個更貼切的字眼。“忍”是要花力氣的,但堅定不移卻不用什麼特別的力氣——你只消如實接受事物的本然面貌就行。
對於沒有空性觀念的人來說,這種能力看似為耐性,但在實際上,耐性有時卻是一種不接受的態度。了解空性的人卻總是能以事物的本然面貌接受它們,他們能欣賞一切,不管做什麼,都能以堅定不移來化解煩惱。
“忍”是開發我們精神的方法,“忍”也是我們持續修行的方法。我們應該總是生活在空寂的天空中,天空總是天空,盡管有時會出現雲朵或閃電,但天空本身是不受打擾的。即使開悟的閃電從天邊劃過,我們也應該把它忘掉。
我們應該為下一個開悟做准備,我們需要的不是一次開悟,而是一次又一次的開悟,如果可能,最好是一剎那又一剎那的開悟。這才是真正的開悟,它既存在於你獲得開悟之後,也存在於你獲得開悟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