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經講記(九)
修行有五個階段,拿我們來說,說得好點我們算是資糧位,說得不好我們還不夠資糧位。什麼叫資糧位?你已發願要想成就大事,現在上路必須作的預備工作,這叫資糧位。資糧就是上路的准備,上路就要有目的地,沒有目的地就不走。我們現在因為有目的地,起碼要走出娑婆世界,出生死苦海,成就阿羅漢,小乘的他要資糧。不學佛法的小乘心也不曉得發,根本曉得厭離生死,脫離生死,要解脫。小乘就是曉得生死可怕,要脫離生死,這個才是小乘,這個叫出離心。出離心少不得,沒有發起出離心的人就要貪著生死,貪著世間五欲,不求出離,不學佛法就是個凡夫。單求自己出生死,沒有發大心,沒有想我出了生死,還要度眾生,這就叫小乘。想自己出生死,還想一切眾生都是我多生父母,我還要成佛度父母,為利眾生願成佛,這叫發菩提心,要成佛,不能只成一個阿羅漢。只成阿羅漢入涅槃就萬事大吉,什麼都不管,父母還在生死輪回就不行。所以你真正認識到一切眾生都是我多生父母,絕不說自己成了阿羅漢就了了。你一定想我多生父母還在六道輪回,還在三惡道的多得很。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請他成佛他都不成,他還要去地獄度眾生。為利眾生願成佛,發成佛的大心。推動你成佛的是要救這些受苦受難的眾生,這才叫發菩提心。發了菩提心才是菩薩,發了出離心所修一切善法回向在出離的果,回向將來出世間的資糧,回向你將來出離的果那個戶頭。修的善法就存在你願力的簿子上,戶頭上。要是發的小乘心只成阿羅漢,所有你培的世出世的福德都記在阿羅漢的賬上,你沒有發心成佛,最後成阿羅漢就完了。你要發了菩提心要成佛,所有福智資糧,都要回向我將來成佛。把我這筆賬,存在成佛的賬上,所以都要回向無上菩提。
我們修行的人要善於回向,我們所修的善法不要只回向現世的好,當然要求現世的各種圓滿也可以,但不合算。你現世把福享了,二天就沒有了,也不要光回向出離生死,要回向不論大小的功德“我以所修施等諸資糧”,我培的福培的慧,就是我的資糧。“施等諸資糧”就是菩薩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福德與智慧資糧都回向自己成佛,資糧都記在成佛度眾生的大戶頭上。
真正發了菩提心是資糧位的菩薩;真正走路就叫加行位菩薩。加行位就是正正在修行了。極樂世界的菩薩起碼是加行位菩薩,所以不再說資糧位的話不說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就從五根五力說起。如果沒有把資糧位學好,前頭三個四還要補課。作為我們還在娑婆世界修行的人我們千萬不能把前三個四忘了,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不能不要。五根五力修到那個階段前面三個四都離不掉的。這三個四念處是慧學,四正勤是戒學,四神足是定學,極樂世界對這些問題不要緊了,前頭這個階四念處是慧學,他已經走過了,水鳥說法就不說這一套了。
我們現在很要緊,四念處就是認識,我們應有這樣的認識: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真正證了法無我就見道了,我們現在都是在聞思階段,問你聽聽佛法道理,佛法道理就這麼多。四念處先把身認清,它髒、不淨、是個壞東西,外表髒可洗,內部的髒,佛隨時跟眾生提醒:你的身體不好,身的過失多得很。我們不懂就被自己的身體把自己欺騙了。淨:在佛法裡當“好”講,人一天到晚都為這個身體服務,吃穿住,看電視、聽音樂,一切受用,首先離不了吃飯。釋迦佛也要天天乞食,要吃飯就要勞動,不勞動不行。
學歷史地理說,地球咋形成的,好大的地球幾十億人在上頭生存。現在這些人爭就是爭的地球的殼,沒有爭到地球的心,打仗打得不得了,占人家的國土,侵略別人,那些自認為聰明的人,一天都在干這個傻事。天體成住壞空,佛法就把你眼界擴大了,整個世界成住壞空,又當一個什麼回事,多得很天空中。我們不是天文家,星球的成壞,我們地球僅僅是一個小行星,我們幾十億人就在上面打來打去互相爭奪,這個東西都是無常。特別是我們的心無常,我們眾生起我執就是覺得我有個心。哪個是我?稍微聰明的人一想,這個肉體也不是我,科學說肉體經過十二年身上的物質細胞通通換一套,十二年以後的身體完全不是以前的,哪去找我啊?我們錯誤的第一把物質的身體當成是我,把幾十斤肉當成是我,不是的,它不斷在換。我,應該老是那樣,不能換,今天一個我明天一個我,就不叫我,我,是永恆的。你物質身體是在換的,我們學科學醫學曉得我們物質身體是不斷的新陳代謝。
我們說我,還是把自己的思想當成是我,我想怎麼就怎麼,都是說我的思想,我想怎麼做,我說那樣是對的就是對的,主要把我們思想當成我,抓得更緊些。我要那樣想,你要跟我別扭就不行,就是把思想這部分當成是我。西洋哲學家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存”,你說肉會壞,我會想,能想的就是我。所以佛說心無常,能想的心還是無常的東西,不光是肉體是無常,你的思想更是無常的東西,更是把握不住。你說我們的思想,今天打個主意,明天打個主意,都不一樣,剛剛打的主意一會就不一樣,思想也不是固定的,所以不要把心當成是常。如果我們把心當成常的,我執就要在這上起。我們起我執粗淺的愚人就執著肉體是我,高一點的人就把精神部分是我,在這個上起執著,心是精神不占空間。我們受戒的時候,我們得戒如果占空間,虛空裝不到。精神思想活動要占時間,但它是無常的,人的思想隨時都在變因為它是有時間性的東西就是無常,如果是常就沒有時間性。它要無常才表現得出時間性,太陽起來天亮了;落山天黑了,這是一天一夜的標志,時間就是以運動作標志。時間不是一個真有的東西,百法裡的心不相應行,就要講時是假法,方向,空間是個假法。那個東西是個相對的,凡是相對才能顯現,佛法叫假法。不是他孤立表現出來,要靠其它東西把他表現出來就是假法,所以時間和方位都叫假法。我們所執著認為實有的必須在空間時間裡才能夠存在,沒有空間任何物質不能存在。沒有時間任何心理活動也起不了。佛法講百法時就是講時間空間的概念,要把我們庸俗的時間空間的慨念打破,然後你才懂得心無常。我們的心念念起滅,有生滅的東西是無常。我們打一萬個主意都是無常的,有些人主意不定,今天看世間法惱火,讀書惱火,結婚惱火,工作管家庭也惱火,我當和尚,當了和尚又要掃地,上殿、焚香、接待來客,做事,比當在家人還惱火,還不如當在家人,當了幾天和尚又想出去了。當了和尚不是圖松活的,圖松活在這呆不住。哪個不是圖松活的,就看哪個能把幾十年呆過,他要跑就是當初圖清淨,圖舒服才來出家的。釋迦佛說哪個來出家要給他說出家苦,你不要叫人出家,要說出家苦。這些當和尚的巴不得多收些和尚兒,人家來出家,他說,好得很,當了徒弟二天他反悔,你才怄氣。出家絕對不是為了物質上的享受,不為圖受用圖清閒,出家是大丈夫事,就像當義勇軍一樣。
身不淨,受是苦,心無常,生不起這個觀我們應多念,我們佛教徒對事物就應如此看法,你的思想才算離開了塵俗,離開了生死流轉的老路。最後講法無我,佛法講來講去就講法無我。不但沒有我執,還沒有法執。法執,隨便你執著什麼都是法執,不管你執著什麼成了執就該挨棒棒。釋迦佛在《金剛經》再三說,不但世間法不執著,佛法你把它弄來成了僵化的佛法。佛法非常靈活的,佛的法如如意寶珠,你把它整成僵化的,法就成了病。為什麼佛要說八萬四千法?對這個眾生說這個法門,對那個眾生說那個法門,像醫生應病與藥。你說是萬應靈丹有些人吃了也不行。佛法最後就除法執,釋迦佛說,你們曉得“我說法如筏子”,筏子,大竹子編起當船,是過河的,法是拿來過度用的。但是你把它搞成包袱就不行。我們有的婆婆皈依了,師父說,你一天多念佛。一回去百事不管。媳婦說,幫我看看娃娃。她說,管你娃娃,我做我自己的事。“給我看門,”“我管不到,我做我自己的事”。這就成了法執。念佛,看娃娃也念得佛。看門也念得佛。有的剛學佛的,人家喊他做點好事,他念佛要得緊,要做自己的事。念佛什麼好事都要做,要行十善業,《十六觀經》說三福,在家菩薩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開始就叫你要做好事,念佛也要念,好事也要做。不然那就成了法執,對佛法多大障礙,人家就覺得你這些學了佛的人怪眉怪眼,不近人情。所以有的人怕他的媽皈依,怕她上廟。“去皈依了,這個老婆婆變成怪脾氣不近人情”就是法執。念佛的人,念佛是正修,還有好多助修的事要做,五戒十善六波羅蜜,這些助修就是在家菩薩也離不了的,菩薩就要修六度,第一是布施,布施不定出錢,人家請你做點小事,你只要做得到:幫我看門!看一會就布施,看娃娃也是布施,沒有錢也可以布施,佛法應學到活法,不能學成死法,所以不能起法執。佛法裡最深的一步就是斷法執,這是淺的譬喻,法無我,我就是執著,你把那個東西看成實實在在永恆不變,佛法是活的,一切世間法都是活的,佛說法是應機說法對症下藥,我們處理問題也要見事行事,不能什麼事只拿一個方法對付它,念佛我們不間斷,做什麼事都可以念佛,買菜洗衣都可以念佛,隨時都是道場。
我父親的老師是滿清時的舉人。一生沒有結婚,在學校教書供弟弟讀大學。不教書了就找地方修行,到處都不清淨,一個人住在家不行,住在廟裡要累師父不行,走到哪個廟自己做飯自己煮飯有泡菜,住在廟子裡生怕給師父增麻煩,自己折福,到處找清淨地方,找到樂山烏尤寺,烏尤寺的住持船渡老和尚好得很,任何知識分子來了他高興得很,這位老先生千萬不麻煩他,他要清淨,名山游山的人多,他住在山頂上,游山的人不去了,山頂上人家天天給他送水上去,他又折福了。就是這樣到處住起不安心,沒有辦法,我父親到南方去,他叫他求印光法師給他找個清淨地方修行。我父親就到普陀去找,印光法師恰恰走了,我父親就寫信給印光法師,印光法師之慈悲,我父親回來他用水紙寫了兩張回信,那時我只有十來歲,我看了,印光法師說,苟能通身放下,則何處不是道場!假如你能通身放下,那麼何處不是道場。我們有許多人這也不是那也不是,這也不是道場那也不是道場,到處跑。修行人就是要通身放下,不要這不合適那不合適,一根汗毛不合適都要搬家,那咋行呢?要通身放下,身上所有的執著都要放下,就沒有矛盾,如果有點執著就會有矛盾,就覺得那個地方不適合。你把自己的執著放下,哪個地方都是你的道場。我給你們講這句話,這句話我記了一輩子。
海公上師最不贊成出家人住在家人的地方,他醫我們的病,教我們住釋家院壩,他教我們不能去比丘廟住,但在五台山他把我們三個人送在比丘廟,拜老喇嘛為師。這個就是變化,法有變化,拜師學塑佛像,這是老上師對我們,覺得是多年的弟子,這是上師變方式方法讓我們接受教育。普通一般教育出家人不住在家人屋裡,特殊情況可以去住,但去住要按佛法的規矩,不能在在家人家住就成了在家人。喇嘛廟住更不能錯規矩,五台山喇嘛廟個人住一個院,喇嘛廟佛殿與人住的分開,各人住個獨院,我們去住。法正規還有變,就看你是否經得起變。法尊法師大學者大法師大修行要進戲院,你曉得他進戲院干啥,是為了修行。我們進戲院就了不得,就看戲台上紅的綠的。他也在茶館去坐。那是特殊人的用功,不是普通人。我們不能說法師坐茶館我也坐茶館,法師進戲院我也進戲院。我們小學生當然是死的,釋迦佛咋個說,我們咋個做,師父咋個說我們咋個做道場立的規矩我們就怎麼守。我們這些小和尚還沒有到那個獨出心裁的時候,到了獨出心裁特殊的病人該用特殊的藥,那你要有醫生給你下藥,你可不能自己去開藥吃。我們住釋迦院壩,住喇嘛廟都是師父喊我們去的,可不能亂去。要醫生給我們處方,我們還是病人,修行的法沒有定法,修行的法門我們不是醫生,我們是病人,只好醫生開什麼藥吃什麼藥,不敢自己亂開方子,更不敢給別人亂開方子。大善知識可以給人開方,大醫生遇到那個病該下大藥就要下,法不要成執,成了執就要生障礙,就行不通,要抵觸。
譬如現在好多寺廟要搞生產,我們沒有地方搞生產,但還是要勞動。文殊院有茶館,素食部,這叫服務,現在叫第三產業。還有縫衣服,紡紗,我們這個地方解放時,自己紡紗織布,幾個出家人還團結了外邊的出家人投入了生產。紡紗釋迦佛制戒不許,學戒要學制戒因緣,當時出家人搞生產人家要罵:你搞生產不修行,掙錢,不干你的本行。你修行才是你的本行,我們沒有喊你干,你修行就對了,你還掙錢就不務正業。所以釋迦佛才制這條戒,說不應做。現在你不勞動人家要說,人家把和尚當為剝削階級,所以才要勞動。不從今天開始,從前禅宗祖師就開始,皇帝達官貴人供養禅宗祖師覺得不好,就把那些人拖到山上去開荒種田。為什麼?他覺得那樣受人供養的生活對他修行法門不恰當。禅宗祖師要講身體力行,要體驗。你一天被人高高在上供養,吃飯濕口;洗臉濕手,那樣你修不起行來。上山去開荒,勞動對人是非常好的鍛煉,完全脫離勞動,要脫身執很艱難。到後來中國禅宗變了門頭,那時候還沒有人說剝削,就在山上去耕種,中國社會對和尚的行動也不反對。因為我們中國社會沒有形成出家人沿門托缽乞食的風氣,坐在那人家做好光請你吃,那時靠政府有錢的,有時社會一變就靠不住,所以那時因各方面要走勞動的道路。今天不勞動人家要譏嫌,你說我們在修行念經打坐,人家說我們大家都修行不吃飯。今天出家人勞動是光榮,不勞而獲,社會有人要譏嫌,說你在吃剝削飯。今天跟釋迦佛在世時情況不同,不能說我們不付出勞動,光說我在頂禮,頂禮還是頂禮,但他說,你頂禮是為你自己修行,沒有為我們服務。出家人大乘就要有點服務的精神,如果我們真正是真修行就是為眾生服務成佛。一般人不信你那一套,總之我們在勞動,你們沒有勞動就不對,有些人就是那個想法。現在寺廟一般都在勞動,完全沒有勞動只是專門在佛法修行的少得很,佛法上修行確實是艱苦的勞動,有些人不懂不承認。所以哪個寺院的出家人都在付出勞動,但不定是農,沒有土地,沒有工房,你怎麼去做工?只要為寺服務,首先就是為我們的信眾服務,信眾要有個歸投的地方。現在多數寺院都在勞動,第一我們自立不完全依賴別人來供養,我們付出的是高級的勞動,像禅宗祖師參禅開悟,那應受人天供養。有好多人呢?老實修行的出家人肯多念佛就對了,但我們絕不能輕視勞動,絕不能認為勞動不是出家人做的事。釋迦佛在世時有個老比丘補袈裟時,看不見穿針,他說:你們哪一位願意培福的幫我把針穿起?釋迦佛就幫他把針穿起,釋迦佛已成佛了連穿針的福他老人家有機會都要爭取。這說明,我們有好大的福氣?我們要爭取勞動。多勞動,勞動是培養我們自己的福德,要有了福德才有智慧,智慧是至高無上的福氣,得到佛法的智慧開悟是至高無上的享受。所以看問題就要這樣看,我們不要看光是磕頭念經這些才是修行,實際上給人家幫一點忙,服一點務要把這個看成也是修行。我們在人群中才處得下去,有的人不修行,根本不信你那一套,當了和尚跟在家人一樣,搞的不是和尚的事,一天光鑽錢眼,這個要不得。有的當了和尚看經念佛打坐其它那些事一點不做,也不行,凡是培福的事都該做。所以歷來叢林的大祖師,中國叢林在佛教是新新事物,就是講勞動,祖師曉得勞動才是斷身執的,所以要勞動。峨眉山什麼功德林、旃檀林那些林都是和尚造的。解放後五台山光禿禿沒有樹,老上師把幾十個弟子帶起到清涼橋古廟(距台頂只有五裡路,沒有人煙)他打報告到那個地方造林,把那個道場恢復,那時各省青年去受戒,在那住堂的,就這樣又勞動又修行,在懸崖陡坎上挖窩窩栽樹,歇氣的時候把書摸出來背。上師道場講究背書,不光背戒,他道場的新受戒沒好久就會背戒本。我對同學們要求至少要背戒本。上師不但要求背四分戒本,他把四分律也集為頌都要背,既修行又勞動,勞動跟修行都做到了。我們懂得這個是大乘法,因為這樣人民群眾才不譏嫌你,才不說你和尚是剝削階級,所以我們不要輕視勞動。
彌陀經這一段講三十七道品時我們要用點功,講名相只是三十七道品,大家都背得的,這個是修行的道路。我們持名是個法門,是主修,主修之外還要有助修,不能說有主修不要助修,不要助修,就像吃飯要米還要火水煮,加工,不能說光有米就行了。所以這些助行我們一定要知道。念佛是正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的。念佛法門殊勝,臨終十念都可以往生。其它佛法不管那不行,三十七道品就是念佛法門的助修。首先要有正見,念佛的人,我們昨天講四念處就是佛弟子的正見。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這就是三法印,就是我們佛弟子的正知正見。如果我們作為一個佛弟子背離了三法印,不管你修什麼,都容易走上歧途,所以修行首先四念處就要得緊。但這談何容易,就這個四念處我們要學一輩子。怎麼叫心無常?怎麼叫法無我?一個無我這個問題佛法裡各宗各派都有不同差距,但我們簡單的要懂得一個無我,我們不要作為佛子,念佛的人還是我執當頭,那就不好了。
我們簡單把四念處講完了,四念處是慧學,為什麼又擺在前頭?這個就是說首先我們認識見地要端正,不是邪知邪見,邪知邪見在那修行還不如盲修瞎練,所以第一個我們修四念處要把我們不正確的知見盡量排除,排除不了,我們還有依靠就是念佛,靠佛的加被,念佛的人靠的這個。真正老實認真在念佛,念一句阿彌陀佛把邪知邪見排除完,真正念佛的人要把四念處包進去。念佛的人首先觀身不淨,曉得肉體不可靠,無常一到身體化成最髒的東西。好多人家裡人要死趕緊送醫院,搶救是一方面;另外就從醫院把死人送到火葬,怕把房子弄髒了。也是,人死髒得很,念佛的人觀身不淨首先修死想,哪個死人都髒得很,死了就壞了。沒有死也髒,軀殼沒有好多可以貪著的,道心才生得起。不然一天為自己這個軀殼打算,然後又圖受用,所以要就觀受是苦。然後放縱自己的煩惱,我們凡夫的心盡在煩惱裡打轉轉,一天都是貪嗔癡,起貪嗔癡,還認為自己該貪該嗔,那些冒火的人義憤填膺,我就是該發氣,不曉得心就是最壞的,凡夫的心好的時候少,壞的多,隨煩惱轉。心在哪?心在起煩惱時看,把心不好看的面目拿出來,就像抓壞人那樣把它抓出來,自己的思想不好的一方面先把它抓出來,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我們本來是佛。你又把自己本來是佛看一看你清清淨淨的心念佛時,那個是本來是佛。但一天有好多時候是清清淨淨的心?最要緊的是把我們起無明時的心看一看,起貪心的時候、起嗔心的時候自己看一看,那時的本來面目看一看,把自己冒火的本來面目看一看,人一冒火不說那個心不好看就是那個臉都不好看,要看自己的煩惱。所以說自己觀自己心無常。法無我很不容易透過這一關,學佛法學教理講來講去講到最深的教理就要講到無我。通達無我有好多渠道,所以佛法裡有各宗各派的學處,哪有那麼多功夫來說,最直截了當的是我執當頭時自己看看我,不接受別人的意見,專門為自己打算那些時間看看自己那個我就現出來了,這叫回光返照。把自己的聰明智慧反過來研究研究自己,看究竟我好多時候都是無我?哪些時候是我執當頭,我執當頭就要不得,這是從低級的淺的地方入手,自己修一修。我們不要說大徹大悟,禅宗看語錄那個不容易,自己看看我,我好看不好看?人的思想就不好看,冒火的時候就不好看,臉黑起就不好看。起煩惱的時候看看自己的臉、看看自己的思想,有些困惑的問題,不得解決的事,自己什麼出發點,在為誰打算,這樣用用功,就把四念處階段資糧道先學起來,從淺地方,低級地方下手。本來法無我是佛法中至高無上的真理,但我們只能從最低級的地方入手,所以我們念彌陀經不要把這段忘記了,雖然文字裡沒有放進去,我們不要忘了這一段是我們修行人必須要的。四念處是直接的對我們思想的要求。佛法是心學,就是要對治我們的心病對我們思想的要求就是對我們心的要求,這是核心問題,最重要的問題,不要把這個只當作名相,四念處是什麼?光記得名相不行,要用起來。然後知見正了,就說行為了,規范你的行為,約束你的行為那就是戒學。戒學七眾弟子各人有各人所受的戒,在家三皈五戒,出家人三皈五戒是基礎。正規的說我們收一個小和尚披剃,做披剃儀式時先受三皈五戒,沒有受三皈五戒的人不能剃頭的,要受了的才能剃頭。所以三皈五戒是佛法的入門,不要說出家人不受三皈五戒出家人丟不得三皈五戒,丟了連在家人不如。出家人的戒是在三皈五戒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戒。三皈五戒是我們戒的總根本,就一百歲的老比丘,再大的菩薩不能說不皈依三寶,所以戒裡頭三皈五戒是佛弟子的根本,尤其是三皈依。我們的行為以什麼為規范?作為佛弟子,具體的規范就是我們的戒,三皈依是我們的根本規范,沙彌、具足戒,具體規范我們的在我們七眾各人受的戒,還有菩薩戒,菩薩戒就是擴大我們七眾別解脫戒的范圍,心量廣大。菩薩戒先發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菩薩戒的願戒,願戒是發了願無論如何艱苦都要成佛。受戒時說“假使熱鐵輪,在吾頂上旋,終不以此苦,退失所發願”。若有輪子燒紅了在頭上旋,說你當不當菩薩?不當就給你取了。要當,還要旋,都要當菩薩,當佛。無論如何艱苦我都不退失菩提心,這叫菩薩的願戒,是菩薩的一條總戒。如果退了菩提心,當菩薩行菩薩道艱難。看過去佛菩薩,行菩薩道經過的那些考驗。捨利弗行菩薩道把左眼睛挖了,人家說不要左眼要右眼,經過這種考驗都不退失菩提心,這叫菩薩願戒。在這個總戒之下受梵網戒瑜伽戒。瑜伽戒非常切近人情靈活性大,梵網戒要求高,嚴格,在家菩薩修梵行就要受梵網戒。我們四十八個戒兄去受戒,老法師怕我不懂,就先說:你們沒有出閣的這輩子就當老姑娘;居孀的你們這輩子就居孀守節;如果你們還有大居士的受這個戒就應分居,先講清楚。修梵行,梵,梵天,色界天,色界天超出了欲界,沒有男女。如果把欲界的男女欲斷不到,就上不了色界天,你就不能受梵網戒。色界天的群眾就叫梵眾天、臣子就叫梵輔天、天子就叫梵天王,都要修梵行,都要修梵行。有人不懂問:你們學佛的為什麼一定要出家?要修禅定梵行,單干戶才行,梵網戒要修梵行,第一個單身,第二不吃肉,你都是菩薩了還吃眾生肉,這條戒嚴格,受梵網戒一定吃長素,我們師父傳梵網戒先把這兩條講了。持得了才受,持不了就不受。瑜伽菩薩戒在家人可受,不吃素也沒有嚴格規定。出家人在我們漢民族地區必須要受梵網戒,外國的出家人不受梵網戒,不管是南傳的藏傳佛教滿了二十歲受比丘戒不受梵網戒。藏傳的一般受瑜伽菩薩戒。我們有時看到藏傳喇嘛吃肉我們想不通。南傳佛教也吃三淨肉:不自殺生,不見殺,不為自己殺。人家沒有受梵網戒,沒有我們中國和尚高級,出了家就受梵網菩薩戒,非當菩薩比丘不可。
說句老實話,出家的人沒有發菩提心不能出家,出了家就為三寶為眾生服務,這個思想才出家,不發這麼大心在三寶中住起就格格不入,你說:我出了家要獨善其身,為自己修行,自己看經念佛,禮拜念誦,其它事不想做。那就不行。出家人跟大家是和合眾,互相都要服務。所以各人都要擔任一點職務,從前有錢的叢林下有的方丈和尚相當累,會當的當三年,就不當了,當老和尚什麼事不做,退隱(侍者是主事師)拿單資還有其它優待,有些懶和尚當了三年就退院不當了。當方丈為常住立了功,為大家培養了接班人,廟子辦好了,有一定勞績,你退院當老和尚,人家心服口服,有些會躲懶,找另外人當,人家對他有意見,如果你出了家光坐著修行什麼都不管,不行,總要為叢林擔當一部分責任,大眾才心服口服,依眾靠眾,大家互相依靠,誰都要出點力,所以要發心,當了方丈和尚就是當退院老和尚也要發心。寶光寺無窮老和尚退院了,火燒房子了,差點就把大殿藏經樓燒了,無窮老和尚爬在房子上拿命去拼,火就熄了,被煙嗆了後來生病說不出話,但世人看了都尊敬,他搶火,跟火拼命,感得護法菩薩來滅火。中國出家人出了家就受菩薩戒,現生在僧中要培福,不然一個人躲懶眾人都學我躲懶,大家都躲懶。叢林又哪個管?
我們不論擔任的大事小事,執事管的面寬些,清眾管的面小些,都是為僧眾服務,各人擔任的事要傾心盡職,規約上說的。我們是清眾,清眾有清眾的責任,派了你的工作,哪怕你最小的螺絲釘不合適,哪一環扣不住就要成問題早上打報鐘,沒有接上就是問題,廚房的飯沒有煮好更成問題,都是重要人,火頭菜頭湯藥師要把飯好好拿出來給大家吃,哪一環扣不起就不行,要發心,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所以這個也是戒,三百四十八條我給你們提了要背,要這樣受。不要受在本本上,本本是個紙哪天沒有帶本本戒就沒有了記不得,第一背得略戒。
做好事有干勁肯勞神,才叫勤。熬夜打麻將不叫勤,做壞事肯勞神不叫勤。勤是正勤“已生惡令斷,未生惡令不生;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長”叫正勤。我們佛弟子主要工作是止惡修善,這是我們的正事,這是我們最要緊用功的地方,這就是我們的戒學,說一句總話,你們受了三百四十八條,後頭七佛略戒,是總綱領,不要把它看成老生常談。
“一切惡莫作,當奉行諸善,自淨其志意,是則諸佛教”這就是我們的戒,一切惡莫作,這個話包得寬,豈止三百四十八。一切惡莫作,反之當奉行於善,止惡是消極說,反過來修善,什麼叫修行?止惡修善才是真正的修行,不是空談。大家都說那個事做不得,是害人的事,你就不能做,不做壞事等於修善。積極地,這是好事需要我做就該做,未生善令生,沒有做的好事沒有發的好心,要有好心做好事,說好話當好人,世間上當善人,我們不要當了佛弟子世間善人都不是,你學的什麼佛,口善心惡,口念阿彌陀佛干得是害人的事,那樣的人不但害了他自己,總的還害了佛教。人家說你學了佛還整人害人,那你學佛干什麼?總的是止惡修善,真正修行要擺在事實上,對人對事,看這個事對眾人有益沒有,首先要對多數人有益,對多數人有害就是更大的惡。首先要看對人家不要看對自己,自己吃點虧不要緊對人家有益,若這個事做來損害了人家隨便損害哪個,人家也不願意,同時有因果。佛法講因果,你不要損害別人。
佛法三皈依主要皈依法,皈依法的意義,一個說“自皈依法,永不皈依天魔外道”,另外一個“皈依法,不損惱有情”有情包含得寬,六道眾生都叫有情。天上的天人,我們損天不易,有時我們做事討那些天人不喜歡,我們做事要小心,那些護法天人不喜歡,我們做了他要生嗔恨心,有的護法跟我們一樣,他不是大菩薩,是菩薩的眷屬,屬於六道有情一類,他看我們佛弟子特別出家人做的事不合佛法,他要生嗔心。損:讓他吃虧;惱:讓他心頭不喜歡生嗔恨心。有情包得寬,不但天人,就是一個螞蟻,我們也不要無緣無故損害它。我小時候逮蝴蝶,夾干了就是書簽,把蝴蝶逮來放在多厚的精裝書裡,等它夾干了成書簽,過了一個星期我打開看它沒有死,死了就算了,目的是它死了做書簽,它倒死不活,發抖,把我嚇得一身起雞皮,不好處理,再整死它又下不了手,不整死它又活受罪,最後我把它倒在草叢裡就跑了,我至今想到蝴蝶顫抖的樣子,這就是小孩子干蠢事,小孩子無始來帶的無明,只曉得整人家來利用,所以損害人家,人家吃了虧自己心裡過不去,同樣要受精神上的痛苦,所以很小的生命我們也不損害,螞蟻蚯蚓也不能損害,小孩子有壞德性,弱小生命要整它,因果上要受懲罰,不說損害有情,就是小動物損害了精神上也要受懲罰,以後還受因果的報。所以那年生病在醫院不准我走,我說來償報了,就是我從前整了小動物把它拿來關起,今天在醫院不准我走。皈依法不損惱有情,隨時考慮我們說話形式,是不是使別人吃虧,人更不能損害,乃至動物也不能損害,這是一條總戒。皈依法,法就是戒,就是佛的法律,皈依法的戒是不損惱有情,佛等視眾生如一子,一切有情最小的動物都是生命,曉得痛苦,從不損惱有情總戒出發就制定五戒,佛弟子受三皈五戒,三皈五戒就是戒,五戒實在職業關系受不了,佛允許守四戒。佛在世的時候,妓女佛都許她當佛弟子,YIN戒沒有辦法,可以受其余四戒,不然她不能皈依受戒,屠夫也讓他當佛弟子,靠殺生吃飯不受殺戒,可以守其余四條,慢慢來,是佛的大慈悲,五戒不是整抬的。
能受五戒的是滿分優婆夷,只受幾條的不叫滿分的優婆塞優婆夷,佛的大慈悲,能五戒都持的更好,五戒居士不容易。特別酒戒沒有開的,要當佛弟子要戒酒。“開中唯除酒”,有病非酒做藥可以開一下,醫好就不吃了。正常沒有病的都戒酒。吃煙,那時吃煙的人多,流行一個笑話:吃煙無礙,不犯五戒,連吃三口,安然自在,雲裡霧裡莎诃!笑吃煙的佛教徒,吃鴉片的佛弟子。五戒中沒有說不吃煙,煙是指鴉片,那不懂戒酒就要戒煙,煙也是一種麻醉性,酒也是麻醉的。西藏的佛教徒,對煙看得嚴格得很,西藏佛教徒說:寧可讓你在我經堂殺人,不讓你在我經堂抽煙。西藏說煙的種子就是魔種下的,害人得很,舊社會吃鴉片害得家破人亡。鴉片戰爭差點把中國打亡了。現在緝毒販毒,共產黨來了一下就把老瘾哥戒了。共產黨沒有來時什麼都戒不了,共產黨一來什麼大瘾哥都戒了,一口都沒有還是沒有死,共產黨第一做了這個好事,吃的不敢吃賣也不敢賣。那時賣煙的就像現在賣火鍋的一樣一條街有幾處,吸毒的把他本人害死,家屋吃窮,弄得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悲慘,共產黨來了一下就肅清了,現在邊界上有的地方,又有販毒了。所以吸煙這個事不說那些毒就是紙煙也是害人的。雷醫生非常好的人,為我們這義診,她的病人個個喜歡她,她就是吃紙煙喉嚨裡長癌就醫不到,才死了幾年,比我年輕,紙煙害人比鴉片差不遠,喉癌呼吸道的病,那個東西害人,吸毒有通過紙煙裡一齊吃上瘾,離不得,繼續吃,繼續中毒,不能勞動,死亡,家庭有這種人就影響家庭幸福。佛在戒條雖沒有說戒煙,煙比酒厲害,酒有時可治病,酒除非你生病不用酒要死人才許開。我們四川的大律師慧持,慧遠的弟弟,亦是師弟,慧持法師持戒精嚴,後來生病醫生說要吃酒,無酒不行,他說:開得開不得?說,開得。他要把律藏翻來看開得才開,書沒有翻著就死了,慧持法師寧死不犯戒。端杯子就不好的,在宴會上不端杯子。最近這兩年趙樸老在宴會上不端杯子。梵網戒中說端杯子犯戒的,杯子不能端酒壺不能提。伊斯蘭教有個大阿訇,宴會上那天是他們吃素,桌子上擺了酒杯,那個阿訇叫拿開,不吃酒酒杯都叫拿開。酒害人,煙也害人。不認真講有好多出家人都陷在裡頭。我看所有的出家人醉酒,醉死的,沒有把這事當個慎重事,好像吃酒又沒有殺生不沾殺盜婬妄,這個不叫性戒,又不害哪個,這個叫遮戒,佛擋了不許做的。你沒有害別人,害了自己,喝醉了,五戒都可犯,所以酒沒有開,除非非酒要死,可開,病好了就不許吃了。煙、打牌、麻將,到處都在打麻將,不管什麼賭輸贏,不贏錢犯了放逸,貪玩的戒;如果贏錢犯盜戒。有些皈依弟子不曉得這是犯戒。學戒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哪些是壞事,我曉得有這種家庭,大人打牌把娃娃帶去又不上學,害人,這是屬盜戒裡的。五戒有些是我們在家菩薩不曉得犯戒的,我常時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