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靜波法師:入不二法門品 第二講 上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入不二法門品 
靜波法師講於新加坡 
(第二講 上) 
本文根據錄音整理 未經校稿 錯漏之處 敬請指正  
整理人 慧雪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炒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走出一個相對的世界,所以無量壽是可以的。所以如果你學淨土你要不怕活著也不怕死。如果你怕活著,不行;你怕死,不行。所以你要隨緣去,活著也好,死了也不懼怕。這樣話你才能真正的解脫。

    下面的經文是“德守菩薩曰:我我所為二,因有我故,便有我所,若無有我,則無我所,是為入不二法門。”

    經文的意思這是第二位菩薩站起來發言了。既然是放開、民主,大家發言了。第二位菩薩繼法自在菩薩說完不二法門之後,一位叫德守的菩薩站起來說不二法門。這位菩薩他能夠持守般若德、解脫德、法身德,也就是三德涅槃,三德是這麼來的。般若德,般若跟空性相應的,那就是我們曾經探討的《八大人覺經》說“唯慧是業“,慧就是般若的解脫。所以般若德能夠擁有大智慧,解脫德因為這種大智慧你從生死的局限裡走出來。你不再執著二元還有法身德,法身以法為身,遍一切處。

     我們兩邊的是什麼呢,是很多佛像,法身叫毗盧捨那佛,翻譯過來叫遍一切處,無處不在。法之所在,空性所在,即是法身佛所在,所以說三德,所以稱他為德守菩薩。他能夠在解脫德、般若德和法身德之中能夠恆守,能夠保持。他站起來說,一般凡夫以為,四大五蘊業報身為我,六塵緣影的環境、外鏡為我所。什麼叫四大,地水火風。什麼叫五蘊,色受想行識。四大,舉個例子我們的骨骼比喻地,堅硬,骨骼很堅硬。水是我們身體的血液和尿夜流動。火是我們身體的溫度,是有溫度的。風是我們的呼吸,所以地水火風就是我們生命存在一個現象,地水火風組成了我們生命的現在的現象。但是如果有一天,如果我們的血液,如果我們的骨骼,如果我們自己的呼吸有了問題,只要哪一個有了問題,我們的生命就壞了。我們認為四大組成的我,是實在的錯誤。我們認識五蘊色受想行識,色就是我們身體的現象,身體外在的肉體。受想行識屬於精神的范疇,也就是我們精神和物質組合的現象我們認識是有主宰性的,是有實在,就成了錯覺。我們認為他是我,每個人都是這樣。

     那麼六塵緣影的外境為我所,我面對的色受想行識,面對的是色聲香味觸法,也就是五蘊面對的外境就是色聲香味觸法,我們認為外境的各種存在現象是我所有。包括我的家庭,我的子女,我的信仰,你認為這是我所擁有。但是你不知道他原來是一個緣起的合作現象。如果我都沒有,還有我所嗎。我們再回顧一下《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我們都知道的,打開智慧的。《心經》說:“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身體是沒有實在性的,這是我,我所有。下面又說“是諸法空相”,我之外的所有宇宙萬有的存在的現象都是空。那麼我是空的,我所有是空的。事實上這是不可得的,不是沒有,不實在,不可靠,一直在變化,哪裡有實在的東西呢。外道以八識見分為我,所以能認識的外道,能認識的我的神經系統,我一看,我的眼根和眼的神經和我注意距離這樣的一個因緣,他覺得這是是我。以六塵緣影幻現的色相為我所有法;其實我法二執。我之外的那種存在現象,認為是我所有的。

      二乘以有能見煩惱的人為我。二乘人說我面對的一個輪回,是無常苦空無我。這個是我,以所證的偏空涅槃為我所有法。也就是認識到,常樂我靜他認為是我所有法,憑空的。所以他認識到這種錯誤的認識的局限,他覺得是無常的。二乘人他偏空,凡夫認為是有的,凡夫認為那是男的是實在的,女的是實在的。二乘人他認為沒有實在的男的,沒有實在的女的,沒有實在的桌子,所以他就證得涅槃。他偏空了。菩薩不一樣,菩薩說,就是因為我面對這個外景,他能夠給我一個啟迪,他是沒有主宰性的,是無常的。我面對的過程之中,他改變了我的這種執著,所以我要面對,我要去利於眾生,我要跟他去結緣,這個不是偏空了。二乘人做不到這一點,他不敢面對,趕緊揮身滅智,馬上走了。二乘人是局限,聲聞人、覺緣人是局限的、是狹隘的。不度眾生自己不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所以權乘菩薩以人為我,以法為我所有法。權乘也就是位次不高的菩薩,剛剛進入學菩薩道的菩薩,以人為我,他認為人是有主宰性的,以法為我所有法。當然他沒有去感悟深刻的東西。剛剛去發心,剛剛去認知佛法,他發心,但是他的局限還存在。諸多種種,都無非是金子的外在表現形式,就是耳環、項鏈、戒指、镯子,都是外在的表現形式。而外表的相難免是千差萬別的,所以他是二,二就代表二以上的存在的種種現象,是二,都是不確定的。他可以是這樣的,也可以是那樣的。就像一杯水,放以圓的杯子裡他是圓的,你把他放到方的杯子裡他是方的,你把他放到長的杯子裡他是長的,你把他放到短的杯子裡他是短的,他是不確定的。但是裡邊的水卻沒有變。也就是金子本身沒有變,外在的表現形式變了。但是我一下子就認出來你原來就是金子,你原來就是水。這個就走進了不二法門。

      因為有了我,才有我所有。因為你認為有每個人的主宰性實在性,於是你才會有一個與我而相對的我所有的物,這是二元,我,我所有。但事實上沒有我,也沒有我所有。我是四大五蘊的,我剛才已經分析了,他並不是沒有,是假的,我所有的也是假的。那麼《金剛經》告訴我們在布施的過程中要完成三輪體空,三輪體空的布施功德無量無邊。能施所施中間物,能施的是我,了不可得,沒有主宰性。所施的是寺廟,某某法師,也是了不可得,外在是法師,外在是一個寺院。但是興如幻佛事建水月道場,都是假的。中間的物是錢是物都是假的。你看到本質於是你就解脫了。所以這個過程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我,則沒有我所有物,即是相待的存在。如此相對的就不可靠了,你就走進了不二法門。因為不可靠的東西你就不住在裡面了,不再執著了。這個過程中是非常有意思的。如果你明白這個道理,你做完功德你願意做了,做完之後你不後悔了。做完之後你不再要求說你要回報。你已經有回報了,你已經把煩惱把你的執著全都給出去了,你還哪裡有煩惱呢,沒有了。自在了。

     下面經文“不眴菩薩曰:受不受為二,若法不受,則不可得,以不可得故,無取無捨,無作無行,是為入不二法門。”

      經文意思,這是第三位菩薩站起來發言。眴是什麼意思呢,是眼睛老眨,人不眨眼睛根本不正常,眨眼睛叫眴,不眴就是不眨眼睛盯著看,叫不眴。人眼是往上動的,天眼則上下都動。你試試呀。所謂不眴,那麼這位菩薩因恭敬佛之形相,因為同佛之空性相應,目不轉睛,一直不會去有一點點的空隙不相應,完全相應。所以說慧眼常開,對諸法不作分別想,所以稱為“不眴”。當德守菩薩講完之後,不眴菩薩就接下來說“不二法門”。他說,眾生不覺,就沒有醒來。則有執受心,就會有執著有感受,就會有苦呀,有樂呀這樣的感受。即能領納苦樂諸法,稱之為受;於是有感受他就避苦而求樂,人都逃避,這個不好,不好我躲。他不知道不好是鍛煉是機遇是考試,所以求樂,樂也是暫時,所以說這種避苦求樂,稱之為受。菩薩為了感悟緣起性空的幻相,這種苦也好樂也好,還是不苦不樂的感覺也好,都是緣起的,沒有主宰性的,是一種假相。你不要去執著。所以苦樂等感受分明是我們每個人主觀的對外境緣起分別的結果。我們分別了,為什麼,我們就覺得事物應該是這樣的,而不應該是這樣的。但是他這樣的,我們就覺得這是苦,如果這樣了我們就覺得樂。所以是緣起的分別的假相。緣起相本來是沒有自性的,但是你一分別就是有了自性就有了實在性,於是你就有苦樂的感受。這種苦樂的感受是一種錯覺,而事物的真相則是沒有這種苦受,是你的期望。沒有愛就沒有恨,事實上是這樣的。所以我們要走出愛恨的局限。用二乘人的觀點,也就是聲聞乘人、也就是阿羅漢、辟支佛乘人的觀點去看,眾生的受和菩薩的不受是二法,我們受有苦有樂,菩薩的不受是沒有苦沒有樂,從這種局限中走出來。但是我們認為這是兩個法門,是相對而言的。所以捨受就取不受,捨掉這種苦的感受、樂的感受,而選擇沒有苦沒有樂的這種感受。事實上錯了,因為有取捨的心,因為你說這個是不好的,我放下,那個是好的,我選擇。只要有取捨的心仍然是受,仍然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則還是有執著,有掛礙,所以依然要去改變他,要去不執著他。正如《般若經》告訴我們說,般若是什麼,是佛母呀,如果你有了佛母你將來就是佛子呀,你將來也會成長,長為佛。所以一切法不受,乃至不受亦不受。一切法我都沒有這種苦呀樂呀,不苦不樂的這種感受,乃至沒有苦樂不苦不樂的這種感受我也不受,乃至不受亦不受。不受我也沒有感受,我不執著,無所得我也無所得,我也不執著無所得。也如《六祖壇經》告訴我們,佛法告訴我們什麼。不思善,不思惡,正是當相。正與麼時就是當相,是你慧明上座本來面目。是你慧明法師的真實面目。佛法就是你不執著這兩邊。所以說“若法不受,則不可得”。所以不受沒有苦沒有樂,沒有那種苦樂的感受,那就是沒有,不可得。因為不可得的緣故,所以則是本不可取,當然也沒有捨,沒有取就沒有捨,我既然不可得我就不去執取,沒有執取哪裡有捨,那個取和捨是相對的,沒有取就沒有捨,沒有我就沒有我所。因為不可得的緣故,所以則是本無可取當然也無捨了。沒有可取自然沒有凡夫的善業和惡業,不是沒有呀,善業和惡業都是無常的,是變化的。如果你去感悟他,你就會很自在。沒有可捨,也沒有二乘的寂滅行。所以你也不用說捨生死入涅槃了。原來生死是沒有的,於是你當下就涅槃了。如是無作無行,你又沒有照做,你也不用去努力,去改變。改變觀念就行了。是菩薩入不二法門。菩薩從這個舎和受之間走出來了。所以不捨之間就走出來了,所以你自在了。所以不眴菩薩他給我們的感覺應該是這樣的。

      那麼下邊經文“德頂菩薩曰:垢淨為二,見垢實性,則無淨相,順於滅相,是為入不二法門。”這是第四位菩薩的探討,感悟。經文的意思是說第四位菩薩,這位菩薩所修的德業也就是般若解脫法身三德已經具足圓滿,所以稱為德頂菩薩。圓滿了,再也超不過去了,究竟圓滿,所以稱為德頂菩薩。在不眴菩薩講過之後,他站起來說“不二法門”。他探討,他感悟的是什麼樣的呢。他說垢法和淨法就如同煩惱與解脫,煩惱就是垢呀,這個垢就是掛礙就是執著。淨就是解脫,這個比喻是恰當的。用凡夫和二乘人的觀點看,二乘人就是聲聞乘、緣覺乘,也就是阿羅漢和辟支佛的,阿羅漢修四谛法的,辟支佛修十二因緣法的。所以用凡夫和二乘人的觀點去看,以為是二法。凡夫認為煩惱是實在的,所以被煩惱所纏繞,就輪回。二乘人認為煩惱是空的,所以就去追求涅槃,以為他是二元的,以為是二法,事實的真相則是垢淨二相,都是無明所導致的分別心的結果。無明就是沒有光明,沒有光明就是說我們沒有智慧,我們看不透他的真相,只停留到外在的假相。所以這種分別心就是因為愚癡的分別結果,就如同糞便一般。豬狗以為是美餐,當然了可能新加坡沒有豬,狗恐怕也不吃糞便了。我們只不過是做個比喻,他的業力所牽引他看到這個糞便他以為是美味佳肴。人則以為垢的,是髒的東西,那排洩物哪裡是好東西呢?如果去除豬狗與人的業力,豬狗認為是好吃的,美味,那麼人則認為是髒的,這是兩種對立的,一個是淨一個是垢。這兩種是對立的一種觀念。如果去除豬狗與人的業力,是呀,你的分別心導致的結果。所以豬狗認為是美味佳肴,人則認為是髒的可怕的。那是思維的慣性,這種力量你不這麼認為都不行。

      我們昨天說了,因為你戴著眼鏡你看那東西是紅的。所以因為你的分別心,你認為糞便就是髒的。但是髒的東西一直都是你的局限和掛礙,你依然要輪回。當然認為淨的也是輪回,所以你要走進不二法門,從那個局限中走出來。當然這個慣性是非常可怕的,這個力量非常之強,打破這個局限沒有大智慧不行。那麼如果我們能夠改變這種業力,這種強大的這種生命的局限,那麼就將是怎麼樣呢,沒有垢也沒有淨。是緣起,是由緣而牽引的這種一個垢和淨的局限。他不是一個固定的,他不是一個實在的,他不是永恆的。那麼即是諸法實相,你不再認為有主宰性的一個垢的主宰性的一個淨,都是緣起的假相,於是你走出來了。也就是見垢的真實性,如是也無有淨相,髒的東西的真實性是什麼,沒有主宰性,是假的。那麼如果你看到真實相之後沒有這個東西,你不會障礙你不會討厭,同樣沒有垢也就沒有淨,因為這個垢是相對淨而言的,沒有了垢這個淨還有嗎,沒有了好還有壞嗎,沒有了。如果你說沒有好我這個壞還有,沒有壞我這個好還有,那不成了獨立。我們活在比量的世界裡,我們說張三長得很帥氣,為什麼帥,他是因為跟旁邊的李四比,如果跟王二一比,張三就不夠帥氣了。所以這個固定嗎,不固定了。一尺你說長還是短的呢,對於寸而言一尺是長的,對於丈而言一尺是短。哪裡是固定呢,你不要執著他,你不要去上當。當然我們要有信心也要有足夠的耐力面對一尺,面對一丈,面對一寸,無所謂,但是你不要執著,你不執著才能沒有牽掛沒有掛礙。所以你要去訓練自己的這種能力。你要是具備這種能力你就打破生死。

     那麼沒有淨相,就一也沒有,何況是二。一都沒有了,哪裡有二?二也沒有,一也沒有。我們說的有是主宰的,實在的。假想的可以,假相你又不上當。如果有主宰的,有實在的那你就會執著,你的生命就是局限。所以說“如是則隨順天然空性的寂滅涅槃。”於是你就知道,垢也是假的淨也是假的。你若不執著何妨有垢有淨呀,你若不在乎他又能耐你何呢,無所謂了。所以這個時候你就走進不二法門。但是這個是德頂菩薩的感悟。你有沒有這樣的感悟呢,需要契機的,不能白學,來對照自己跟德頂菩薩相距有多遠呀。你要照鏡子,原來我不夠好,那你要改變一下,你要學佛,你要跟佛學得一模一樣。今天你要對待菩薩,你也要跟菩薩一模一樣,這才是學。

  下面的經文是“善宿菩薩曰:是動是念為二,不動則無念,無念即無分別,通達此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經文意思是,這是第五位菩薩。此菩薩如天台宗智者大師所說,智者大師是天台宗的第三代祖師。那麼我所在寺院哈爾濱極樂寺就是天台宗的傳承,當然他也是禅師的傳承,當然我們也說他也也是以淨土為自己的宗,為自己所宗。所以說中國寺院裡的宗派的觀念不是很強烈,為什麼,因為他比較大氣,不是那麼小氣,你是這個我是那個不行呀。這個藥只要治病就是好藥,不治病再怎麼值錢也不是好藥。此菩薩“得日月星宿三昧,故曰善宿”。看到日月星宿了,觀照日月星宿,馬上就知道是緣起法,於是不執著,所以叫善宿菩薩。看到這種星宿而感悟到諸法的實相,空性。所以善宿。善於在星宿上去感悟佛法。所以叫善宿菩薩。善宿菩薩站起來說,外境的動相和內心的念慮,凡夫和二乘以為是二法。外邊在動,內在的念的分別。外在不動,內怎麼分別呢。所以內和外之間的緣起相。所以凡夫和二乘以為是二法,對立的,就實際而言,外境不實,動是在改變的。

      你去上海邊、你上河邊,你今天去了,你明天又去了,你說還是那個嗎,不是了,已經過去了。那個海流過去了,那個河流過去了。你也不是昨天的了,也是在不停的在過去。所以外境不實,因為他動,即是不動。因為那不實在,所以你看到是動,其實沒有動,他不是原來那個,他沒有動呀。心緣無性,你面對這種動,你不去執著他,他就沒有自性,即無念,你不會停留下來,不停留下來你就解脫了。無念就沒有分別,不分別了,沒有分別就沒有苦惱了,你有分別你就有苦惱。無分別即不著境,你不執著外境,內無分別,外不著境。不執著,則一切外境動靜平等,因為動是無常的,靜也是無常的,都是假的,是相對而言的,都是不可靠的。為什麼,因為對靜而說動,對動則說靜,動靜沒有主宰性,沒有實在性。相對而言,相對而言的東西就是假的,局限的。則動者自動,靜者自靜。所以說動和靜是相對的,沒有自性。所以動是你自己認為他在動,靜是你認為他在靜,其實沒有。如果就能通達徹悟。感悟原來都是緣起的假相,都是不實在的。於是心裡就不再掛礙,心裡不再執著。因為你的分別心變成了分別智。原來這個動是假的,靜也是假的,所以你不執著不掛礙,於是則動靜二相空性平等也叫空相平等,都沒有主宰性,他的本質就是空的。動是零,靜是零,零和零你說有區別嗎,沒有呀。這就是入於不二法門。走進來了,原來你對動的時候心裡不掛礙,對靜的時候也不掛礙。

       就像我們坐禅一樣,很多人是坐在那裡打妄想。有人老問,說法師我為什麼打妄想呀。我說你不是木頭呀,所以你要打妄想。你要是木頭你就不會打妄想。打妄想怎麼辦呀。別在乎他呀,別隨彎就彎。你得弄個故事去改變他,比如念佛,比如拜佛,比如說你去觀妄想不實在呀。所以他就沒有能量,也不加油也不充電,當然妄想沒有能源他就不可能存在下去了。他存在沒關系,你別配合他,無所謂。所以你就正常了。所以你不是木頭呀,你要是木頭那你就麻煩了,我一點點都不執著,我什麼妄想都沒有,那我就說你肯定是木頭。我有妄想,這個妄想不是實在的,所以我才有希望不執著他,我去訓練自己,一點點我就不執著了,就不執著了,所以叫禅定呀。禅定是這樣的。

  下面的經文是“善眼菩薩曰:一相無相為二,若知一相即是無相,亦不取無相,入於平等,是為入不二法門。”

      經文意思就是第六位菩薩也就是善眼菩薩。此菩薩擁有擇法的智慧眼。選擇佛法的智慧眼。什麼叫選擇,就是他看到這個法,馬上知道這個法沒有實在性,他不執著,所以叫善眼。我們不是善眼,我們是分別眼,我們是掛礙眼,所以我們會輪回。這個智慧眼他能夠善於觀察契入中道之理,不執著空不執著有,不執著生不執著死,所以是中道的。他看到生同時看到死,看到死同時能看到生,契入中道,所以稱為善眼。我們不是善眼。看到好我們高興,看到壞我們煩惱我們痛苦,看到好我們高興,看到壞我們煩惱、痛苦,所以不是善眼。他站起來說,以二法而說不二法。因為有生死而說沒有生死,因為我們娑婆世界有輪回,所以說沒有輪回。輪回是二法,不輪回是不二法。所以就是一相,一相就是平等相,生死涅槃等空花。生沒有主宰性,死沒有主宰性,涅槃也沒有主宰性,所以就空花水月平等不二法門。即是一相平等,二於不二都不可說,即是無相。說二也是沒有主宰性,不二也沒有主宰性,二和不二是相對而言的,所以他是無相,就是沒有實在相。用凡夫、用二乘人的觀點去看,凡夫執著有,二乘人執著空,所以你執著有的錯了,你執著空的也錯了,都是偏呀。一只腳走路。你走得了嗎。大家回去看《法華經》方便品有這麼一句話,“諸佛兩足尊,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兩足尊,一足是福一足是慧,一足是空一足是有,他不是偏的,是同時的。我們今天是偏的,要麼執著空要麼執著有,要麼執著有要麼執著空,要麼執著智慧,要麼執著福報,都錯了,都是瘸腿呀。學佛菩薩的是必須是兩條腿都要站得很穩,這才是真正的學佛。此一相和無相就成了二法,菩薩執著有,聲聞乘、緣覺乘執著空,所以此一相和無相就是二法。事實的真相則是不二是對二法而言的。是因為有了這種空和有,所以才告訴你要走出這種空有的局限,你走出來了,你自在了。如果沒有二法了,空沒有主宰性,有也沒有主宰性,那二法是沒有的,請問不二法還有嗎,沒有了,沒有空沒有有,不二法相對而說的不二就沒有了,那真的是入不二呀,完全的超越。如是一相即是無相,這種不二也是沒有實在的。不二是一,一也是沒有呀。雖然如此,卻又不是執著有一個無相。你一聽說無相,你調過頭來無相,你要執著無相,還是有所得,還是錯誤的。如是入於平等,是為入於不二法門。這個時候你自在了,生而何歡死而何懼,好也這樣,壞也不執著。莊子的《逍遙游》有這樣一句話,“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所有的人都贊歎我我也不更加努力,所有的人诋毀我我也不沮喪。當然這個局限,因為他偏空了。雖然說“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但是我還要面對悔意,我面對來鍛煉自己,並不是逃避,我要聽,聽完之後我能不消化,我能不在乎。你罵我我不在乎,我知道你是假的我也是假的。你是不實在的,我也是不實在的。我只有面對你我才能得到鍛煉自己,我不面對你我怎麼能鍛煉呢,如果不敢面對那不行呀,沒有機會,這個很重要呀,所以這個是不二法門。

  下面經文是“妙臂菩薩曰:菩薩心聲聞心為二,觀心相空如幻化者,無菩薩心,無聲聞心,是為入不二法門。”

     經文比較晦澀比較難懂,當然我們去探討,把他消聞的時候就比較容易一點。那麼經文的意思是第七位菩薩也就是妙臂菩薩開始談自己入不二法門的這種感悟。此菩薩善於運用種種殊妙方便的手臂來提攜眾生,善於打手勢,過去有個舉指禅師。禅宗裡說,什麼是佛,手指頭一指,別人就開悟了。他旁邊有一個侍者,他一看這個老和尚天天一指一指,他也學會了。別人問什麼是佛法,他一指別人也受益了。然後就跟舉指禅師說他那個侍者很了不起,他也會指。於是有一天他把侍者叫來了說什麼是佛法呀,他的侍者一指。他說你過來過來,把侍者的手指頭拽過來用刀子一下子把手指剁掉了,這是很殘酷的,但是這是慈悲心呀。如果不幫助他解決這個問題,他會一直不知道為什麼。然後小和尚就哭,跑,他在後面追,他還問什麼是佛法,什麼是佛。小和尚要指,沒了,他沒有這個東西。你連這個東西也沒有,心裡才真正的大自在,否則你自在不了。怎麼可能呢,我們總是有點執著的,總是要抓住點什麼。什麼你都抓不住,萬物皆流,都是在動在變化。這個世界,包括我們自己都離我們而遠去。所以你別做夢了,走出來吧,醒來吧,只能這樣。所以這位菩薩他善於用手臂來提攜眾生,來接引眾生,來教化眾生。所以稱為妙臂,非常的美妙,而且他的手勢打得非常好。大家一看他的手勢馬上就開悟。他站起來說,菩薩和聲聞乘人共同感悟無生,菩薩也要證入無生。聲聞乘人也要悟入無生。只是菩薩不但要事空,而且還要理空。也就是理事圓融,理也空事也空,事也空理也空。這個理本來是事物的真相,是理。緣起性空。但是這個空你要放在現實生活中,現實生活事物宇宙萬有存在的現象。事空,你同樣去感悟,理也是空的,事物是假的,是空的,沒有錯。但是有人說,空是好的,空也要空,就像這個手指頭,你說這個手指頭,我告訴你人要拿下,拿下你才會自在,否則有這個你還是不自在,非常重要的。那麼菩薩不但事空而且理空,連空也空。聲聞人只現相的事障。現相就是一看那個樹呀,那個男人,那個女人對我來講影響了,他只看到表相。沒有空去理障,所以他說這個是不可靠的,但是他卻執著不可靠的,是假的他就執著是假的。如是即以生為生,執著生呀,狹隘呀。以無生為無生,兩者之間沒有關系,以為生和無生是對立的。即終日執著無生,所以他怕生,他執著無生,他趕緊從生裡面走出去,逃跑、逃避。所以揮身滅志,馬上進入涅槃。不敢面對現實,不敢面對眾生,不敢發起慈悲心菩提心,是這樣一種狀態。所以“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冤家”,俗界、色界、無色界,是我們生命的局限,他把我們困住了,看到生死如冤家,看到生死害怕,趕緊跑,這是局限的。不見理體法性,不知道三界空界,不知道生死沒有主宰性,也是空性。

      於是悲心不生,看到別人痛苦不能去幫助別人,不能去拔苦,幫助別人走出他的局限和困惑。即不願教化眾生,不願意教化眾生,不願意幫助眾生,他幫助眾生就是利於自己。所以這樣一個不願意就等於揮身滅智,比較消極,沒有慈悲心。即不願意教化眾生。菩薩觀法如幻如化,菩薩看到宇宙萬有都是如幻如化沒實在性的,於是不但不住有的觀念上,同時也不住空的觀念上。有情眾生執著有,聲聞乘人、緣覺乘人執著空。菩薩不執著有也不執著空,所以就大自在。因為幻化,所以不住。也就是不停留在上面,不停留在空,不停留在有上。如是菩薩見法相幻有,法相都是幻化的,沒有實在性的,都是不實在的,所以他就不會障礙法性真空,所以他就能夠觀法的空性,能夠自己解脫。同時法性真空,雖然法性真空,菩薩要面對現實,要教化眾生,要利益眾生,在利益眾生的過程之中,回光返照,改變我執,改變我執有利於眾生,這樣相得益彰,在利他中完成自利,自利而更好的利他,利他才能自利。這樣的話無二無別,才是真正的入不二法門。

      今天就到這裡,阿彌陀佛! 
 

 

上一篇:靜波法師:入不二法門品 第二講 上
下一篇:靜波法師:入不二法門品 第三講 上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