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盧志丹居士:學佛不是為了求神通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學佛不是為了求神通

摘自 盧志丹居士《佛法就是活法》
 
佛陀說法
 
    在《佛遺教經》中,即將涅槃的釋迦牟尼佛告誡弟子們:

    當自端心,正念求度。不得包藏瑕疵,顯異惑眾。

    ——應當端正誠直之心,思惟正法,以自我解脫和引導他人解脫。不得包藏覆蓋自己的缺陷和過失,更不能靠神通等特異功能來迷惑眾人,來博得聲望和供養。

佛家過法

佛陀拒絕利用神通傳教

    釋迦牟尼住世時,有一次來到摩揭陀國度化眾生,住在那爛陀城郊的芒果園中。
    一天,一位名叫“堅固”的在家居士,來芒果園拜訪佛陀。他向佛陀頂禮後,向佛陀建議說:
   “世尊!那爛陀是一個繁榮富裕的城市,人口眾多,您如果能讓一位比丘,在大眾面前大顯神通,那麼,我們那爛陀城的人,一定會更加地敬信世尊,皈依世尊。”
佛陀回答說:“堅固!我從來不教比丘們對任何在家人顯示神通,我只教導他們遠離喧囂,寧靜地思惟正法。如果有所成就,自己知道就好;如果有了過失,則當自我舉發,忏悔改過。”
   然而,堅固居士還是再三地請求佛陀,要比丘們為民眾展顯神通,以爭取更多人敬信佛陀,方便佛陀與佛弟子們在這人口眾多的城市弘揚佛法,利益更多的人。
    佛陀再三拒絕了,並且耐心解釋為何不願意以神通來宣揚佛法的理由:
“堅固!我可以以三種自己的親身體證來作教化:一是神足神通,二是他心神通,三是教誡神通。
“什麼是神足神通?神足神通就是能變化出許多化身,能隱身、穿牆、入地、水上行走、空中飛行、身出煙火、直達梵天等等的超常能力。
  “然而,如果有一位信仰正法,歸依三寶的人,告訴另一位不信佛的朋友說:‘太稀有神奇了!我見過比丘能現無量神足神通,他可以直達梵天,真是大神力、大威德啊!’
   “那位不信佛的朋友可能會這樣回答:‘是啊!確實有一種這樣的咒,可以讓人有神通力。那位比丘就是依著這樣的咒而顯無量神通的。’
   “像這樣,不但沒有達到宣揚正法的目的,是不是反而成為一種誹謗呢?所以,依我的觀察而深知展顯神通變化的缺失,所以不喜歡、不重視,並且拒絕以這樣的目的展顯神通。”
   佛陀接著說:
   “什麼是他心神通?那是不必別人告知,就能知道他人心中在想什麼的超常能力。同樣地,如果有一位信仰正法,歸依三寶的人,告訴另一位不信的朋友說:‘稀有神奇了!我見過比丘能展顯他心神通,知道別人心中在想什麼,真是大神力、大威德啊!’
   “位不信佛朋友可能會這樣回答:‘是啊!確實有一種這樣的咒,可以讓人有他心神通。那位比丘就是依著這樣的咒,而知道別人心中在想什麼的。’
   “像這樣,是不是沒有達到目的,反而成為一種誹謗呢?所以,依我的觀察而深知展顯神通變化的缺失,因而不喜歡、不重視,並且拒絕以這樣的目的展現神通。”
 “因此上,我不教比丘們顯神通變化,只教他們寧靜地去思惟佛法;舉發自己的過失,而不顯自己的成就,這就是我比丘弟子們的神足神通與他心神通。”
    佛陀最後開導堅固居士:
   “什麼是教誡神通?例如對比丘作這樣的教誡:‘你應該這樣思惟,不要那樣思惟;意念應該這樣,不要那樣;應該捨離這些,而到那邊安住。’像這樣為他人說法,內容純正,義理清淨,可以令人修行圓滿。這樣的教誡、說法,讓在家長者、居士們聽了以後,真正對佛法有正確的認識,才能引發他們對正法的信仰,進而有意願出家修學,成就三明解脫。這就是我比丘們的教誡神通。”


目犍連神通難敵業力

    目犍連是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大弟子之一。“目犍連”是梵文的意思是“極大的贊美稱誦”。目犍連原來信奉別的教派,和捨利弗是非常要好的師兄弟。他曾經與捨利弗互相約定說,哪一日如果誰先悟道,應當互相度化照顧。而當捨利弗皈依佛教後,目犍連按照約定,也帶領它的一百多名弟子來皈依佛門。目犍連與捨利弗的加入,使得佛教的聲勢大增,所以在佛陀所有弟子裡頭,他們兩人備受推崇敬仰,是佛陀座前數一數二的大弟子。
  捨利弗隨佛陀出家半個月後才斷盡諸漏結使,而目犍連只有七天的時間,即斷盡諸漏,現神通力,證得阿羅漢的神通智波羅蜜。 
  佛陀的比丘弟子中,有神通的弟子非常多,而目犍連被推為“神通第一”,就是因為他在教化中常顯神通。目犍連的神通,耳朵聽聲音,不論遠近都能聽到;眼睛看東西,不受物體的阻礙都能看到;無論多遠的路程,剎那間即至。他更常常顯些神通變異,助佛宣揚。佛陀雖不許弟子顯異惑眾,但對目犍連的神通卻常常稱許。
  目犍連為什麼會有神通?因為他過去生中有一段微妙的因緣。
目犍連過去生中本是一個以捕魚為業的漁夫,常在海邊捕捉魚蝦出售,以這樣的方法來求財生活。日復一日,他終於天良發現,覺得這種求財的方法是大苦業。他覺得一個人今生應作來生的功德,由於這一念向善之心,他就決意改業為生。沒有多久,他見到城中有一位辟支佛,每次走在街上,那靜止安然的行為,威儀庠序的風度,他看了以後,很是恭敬。因此就把這位辟支佛請到家中供養膳肴。可是這位辟支佛雖然外現威儀,遺憾的是不善於說法,唯有用神通化世,不用其他的法門。這位辟支佛接受漁夫的供養後就躍身升入空中,或左或右,或前或後,上下自如。漁夫一見,生大歡喜,發願來生要求得神通。
目犍連尊者就因為這樣的因緣,今生能皈依佛陀,在佛陀的弟子中被譽為“神通第一”! 
因為目犍連尊者有天眼通,他能夠知道眾鬼的罪業報應因緣,有一天,他忽然思念死去的母親,立即運用神通力見到自己的亡母墮在餓鬼道中受苦,咽喉像針縫似的細小,皮骨連結在一起。目犍連見狀,孝心油然而生,不禁傷感萬分!他即刻用缽盛裝了飯菜,憑借神通力量往飨老母,但是他母親取飯尚未入口,飯盒在手中即化為火炭,不能飲食。目犍連悲號涕泣,不能自已。他能知道眾鬼的因緣業報,但不知道母親究竟以什麼罪業因緣受如此大苦楚。
目犍連心情沉重地到佛陀的面前,向佛陀禀告道:
  “世尊!弟子今日以神通力見到我此生的母親,墮在餓鬼道中受苦,取食成火,不知是何因緣?弟子的神通,能夠觀察眾鬼的罪業因緣,何以對生身之母,竟不知情?懇求世尊慈悲開示!”
  佛陀慈悲地回答說:
  “目犍連!你的母親因為在生之時,謗佛謗僧,不信因果正法,貪瞋邪惡,戲弄眾生,所以受此苦報。你因母子情深,神通為親情所遮,所以不知母親罪業!”
  目犍連向佛陀哀求:“世尊!有什麼妙法能使弟子的母親脫離餓鬼的苦楚呢?”
佛陀開示道:
“目犍連!你母親的罪根深結,不是你一個人的力量可以救拔,你的孝心雖然感動大地,但天地神祇對毀謗三寶而墮落的人也無可奈何。你現在唯有仗十方僧眾威神之力,方能令你母親離餓鬼之苦。
  “每年的七月十五日,是十方僧眾結夏安居的最後一天,稱為‘僧自恣日’,又稱‘佛歡喜日’。於此日,做子女的人,應當為七世父母以及現在父母於危難之中者,設百味珍肴飯食,供養十方大德僧眾。因為在此日,一切聖眾,均具清淨成行,其德如汪洋大海,不可思議,如能供養此等僧眾,則現世父母及六親眷屬,定能出離三途之苦,應時解脫。若父母尚健在者,則福樂百年,這就是真正的超薦拔度的妙法!”
目犍連聽佛陀所說,歡喜奉行,在僧自恣日供養聖僧大眾後,其母即於是日脫離餓鬼之苦。
這就是每年農歷七月十五為“盂蘭盆節”的由來。“盂蘭”是梵文音譯,意思是“救倒懸”;“盆”是漢語,為盛供品的器皿。盂蘭盆可以解先亡倒懸之苦。
目犍連知道母親脫離了餓鬼道中,很感激佛陀,贊歎三寶功德,並竭力奉勸世間應行盂蘭盆之法,供佛及僧,以報父母生養撫育慈愛的恩惠。
目犍連雖然號稱神通第一,但晚年卻死於外道手中。
由於目犍連依仗著他上天入地的神通,在弘揚佛法的過程中,其功甚偉,正因為如此,才更遭到外道的嫉妒。外道對佛陀沒有辦法,他們等待機會要暗殺目犍連。
  一天,目犍連在弘法的途中,經過伊私闍梨山下,被當時的外道看到了,他們就從山上推下亂石擊殺目犍連。亂石像雨點一般的落下,目犍連身受重傷,但仍然掙扎著回到捨利弗的住處。捨利弗問他為何不逃走避開,目犍連回答:
  “這是我前世的業報太重,應當受到這種痛苦,我想在臨死之前來向你訣別。”
  捨利弗說:“不,我們就一起殉道吧!”
  於是,二人到佛陀那裡向佛陀和師兄弟告別,又分別回到家鄉為他們的親朋好友和鄰居們解說佛法,然後一起入涅槃。
  目犍連尊者被外道暗害的消息傳到阿闍世王耳中,他震怒非常,下令逮捕凶手。數千的裸形外道,在阿闍世王的盛怒之下,都被投進火坑。
  外道被阿闍世王處死,消除不了比丘們對目犍連殉教的悲哀,大家唉聲歎氣,他們都感到世事太不公平:以目犍連那麼大的神通威力,為什麼也不能避免外道的襲擊?
  佛陀安慰鼓勵大家說:
  “諸比丘!目犍連殉教的時候,並不是他不能預防,他有大神通力,可以保衛自己不死,但這不是究竟的辦法。修行人也不可違背因果法則。目犍連在過去生中捕魚,殺生的惡業要了結。而且,目犍連早就發願要把他的生命獻給真理,現在滿了他的願望,他很歡喜入滅。如果我的弟子都能有目犍連犧牲殉教的精神,佛法就能廣為弘傳。諸比丘啊!你們應該效法目犍連!”


人生活法

    佛教本身說的“神通”,是指修持禅定後,而得到的一種無礙自在的不可思議的力量。大致可分為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能、宿命通、漏盡通等六種。
然而,佛陀所要教導我們的,是煩惱的徹底止息與生命的解脫,這不是神通所能成辦的。依據相關佛經記載,一群五百位比丘的解脫者中,慧解脫阿羅漢的數目高達三百二十位,占百分之六十四之多。而慧解脫阿羅漢,一般是沒有神通能力的解脫者。由此可知,神通與解脫沒有必然的關系了。
利用神通或神跡來拓展佛教,似乎是一個好點子,即使在今天,恐怕都還不免有人會這樣認為。其實,兩千多年前佛陀就曾經明確地拒絕了。當時的婆羅門教,流行咒術咒語,講求神通神跡,如果佛教的開拓,也隨一般人投其所好,搶搭這樣的列車,因地不正,如何能引入純正的佛法呢?佛陀評估這樣的方法是弊多於利,所以不願意以神通來宣揚佛法,也不要出家比丘們以神通來吸引人們。今天我們所處的環境,一般人仍然對神通與神跡趨之若鹜,基本上與佛陀時代相差不多,想要以展現神通來開拓佛教的“版圖”,恐怕仍然不得其要,反而模糊了純正佛法的訴求,終究會得不償失。
教誡神通,與神足神通、他心神通是不一樣的,這並不是一般人所認為,超自然、無礙自在、神秘不可思議的神通。依佛陀的解說,這是經由諄諄教誨,有次第地引導修學正法,然後通達徹底止息煩惱與解脫的,本來與神通無關,但就從其能引導一位凡夫成為解脫聖者的巨大變化,以及能以一教十,十教百,百教千、萬……的輾轉傳授而改變、造福無數人來看,教誡也算得上是另類神通,所以被稱為“神通”就不奇怪了。
佛教認為要求得神通並不是困難的事,但是要如何才能求證神通呢?求證神通必須具備什麼條件呢?求證神通必須具備下列四種條件,才能學習神通。
  (一)依於慈悲
  《大智度論》中說:“菩薩離五欲,得諸禅,有慈悲故,為眾生取神通,現諸希有奇特之事,令眾生心清淨,何以故?若無希有事,不能令多眾生得度。”大意是:菩薩為了慈愍眾生,雖然自己煩惱已盡,但是卻不像二乘人一樣,證入涅槃,而發大菩提心,求證神通,以救度更多的眾生。為什麼度化眾生需要神通呢?由於眾生愚癡,對於平常道不覺珍愛,以奇為貴,所以菩薩要現種種奇特希有的神力,來攝化他們。可見,求證神通是菩薩為了慈悲度眾的方便手段,而不是求道的真正目的。因為一切的修持如果離開了慈悲,即為魔薮,缺乏慈悲心的神通,如虎添翼,其危害將更大。因此,修學神通,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培養慈悲心。
  (二)住於淨戒
  戒律是“戒定慧”三學之一,身心的依止,受了戒才知道是非善惡,什麼是該做,什麼是不該做。能以戒律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就不會依仗神通而胡作非為,傷害眾生;合乎戒律,有益於大眾的事,才方便以神通去助長。因此,要修學神通,必須要持戒謹嚴,否則神通不僅無益,反而成為外道邪魔害人的“妖通”。
  (三)安於忍耐
  有了神通,如果忍耐的功夫不夠,稍微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怒火中燒,仗恃神通,隨心所欲,打擊對方。這樣的神通充其量不過是傷人的利器而已。而能夠安於忍耐,不到最緊要關頭,絕不輕易濫用神通,即使不得已運用神通,也是為了維護正義真理,利益眾生。
  (四)用於平常
   這一點很重要。佛法提倡生活的淨化、道德的修養,而不是神奇怪異,平常心才能永恆長久,而神通只能用於一時。
佛陀一再告誡弟子們:神通不能去除根本煩惱,獲得生命的圓滿解脫,所以神通非究竟之法。神通也不敵業力,即便“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也是沒有辦法敵過宿業。神通也比不上道德,有神通並不一定擁有幸福,只有道德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道德沒有完成時,不能成就神通,德化的人生比神通更為廣大。般若空的智慧比神通更為高遠,與其求取神通的力量,不如在日常生活中體悟證般若空的真理。所以,唯有在平常的生活裡,去體會佛法的真谛,淨化身心,得到大自在,才是根本的修行。

 

上一篇:盧志丹居士:修行,就是打磨心性
下一篇:盧志丹居士:生活簡單是享受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