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給你渡越生死苦海的六船筏
——節選自 盧志丹《結佛緣,好人緣》
釋迦牟尼佛住世時,有五位國王,雖國界相近,但不相互攻打討伐,常互相友好往來,彼此都是好友。其中最年長的國王,叫普安王,跟隨釋迦牟尼佛修習菩薩行。其他四個年紀較小的國王,則常習邪行。普安王憐愍四小王,想要度他們。
一天,普安王請四小王上殿,共相娛樂,連續七日七夜。七日後,四小王一起對大王說:“我們還有很多國事要處理,請允許我們先告辭了。”大王就派人備好車馬,和群臣大眾一起給四小王送行。
半途中,普安王為了度四小王,說:“請各自說一下你們人生的願望和認為最快樂的事是什麼?”
一王說:“我希望能在陽春三月,樹木蔥綠鮮花滿枝的時候,在田野上游玩娛樂。”
另一王說:“我希望能夠常作國王,好鞍寶馬服飾端嚴,樓閣殿堂明亮輝煌,臣民圍繞左右,鐘鼓齊鳴,出入之時路人都傾心瞻仰。”
另一王說:“我的願望不一樣。我希望有好妻子好兒子,都端正無雙,我們一起共享天倫之樂。”
第四小王說:“我的願望也不一樣。我希望父母常在,有很多的兄弟、老婆和兒女,一起享受錦衣美食,聆聽美樂,共相娛樂。”
四小王說完各自的願望後,都詢問大王:“您的願望又是什麼呢?”
普安王回答:“我先說一下你們的願望,再說我自己的吧。你們一個人說在陽春三月,樹木蔥綠鮮花滿枝的時候,游戲原野;可是秋天來了樹木鮮花都會凋零落敗,所以不是長久之樂。另一個人說希望常作國王很威風;自古以來的帝王,雖然很神氣很快樂,但是當福德耗盡的時候,國家之間互相征戰討伐,瞬間國破人亡,所以這個不是長久之樂。另一個人說希望有好妻子好兒子,共享天倫之樂;可是一旦妻子兒子生了病,就難免憂愁萬分,所以不是長久之樂。另一個人說希望父母常在,有很多的兄弟、老婆和小孩,一起享受錦衣美食,聆聽美樂,共相娛樂;可是哪天出了事,被關進牢獄,無人救護就悲慘了,所以不是長久之樂。”
四小王於是問道:“那麼大王的願望是什麼呢?”
大王答道:“我的願望是不生不死、不苦不惱、不饑不渴、不寒不熱,生死自在。”
四小王問:“這樣的快樂在哪裡?您應該是有明師指點吧!”
大王回答:“我老師的尊號是‘佛’,他就在附近的祇園精捨。”
四小國王聽了很歡喜,一起來到佛陀處,頂禮世尊後退坐一旁。
普安王長跪合掌禀白佛陀:“我們今生得到人身,愚鈍無智,只顧貪著世間享樂,不知善惡之報,願世尊為弟子等,宣說苦的真谛。”
佛陀說:“你們仔細地聽,我為你們解說。人生在世,常被無量眾苦所逼迫,今天粗略地為你們講說八苦。何謂八苦呢?就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怨憎會苦、憂悲惱苦。”
接著,佛陀向他們細細描述了何謂“生苦”,何謂“老苦”,何謂“病苦”,何謂“死苦”,何謂“愛別離苦”,何謂“求不得苦”,何謂“怨憎會苦”,何謂“憂悲惱苦”……
五王聽後,異口同聲回答道:“世尊!這確實是大苦啊!”
這時五位國王,以及群臣和會中數千萬人,聆聽佛陀慈悲宣說人生八苦的真谛,心開意解,即證得初果須陀洹,皆大歡喜,作禮而去。
四小王一起對普安王說:“大王!您真是大權菩薩,化導我等蒙佛教誨,令得見道。我們原本貪愛執著王宮的生活,不能捨離。如今看見宮殿,如同看到污穢的茅廁一般,沒有絲毫可愛之處。”
四小王隨即棄捨王位,將國政托付給弟弟,都出家學佛修行,每日精進不已。
在《大般涅槃經》中,佛說:“八相名苦。”每人因過去的煩惱,造了惡業之因,感受現在身心上的各種苦報。要離苦得樂,必須修習善道,種好因,就能捨去劣報,轉成勝身。因此佛說“人生多苦”,是要人們明了人生的缺陷,通過修行達到為身心的美滿,進而還要淨化國土,利樂一切眾生;而不是教人因多苦而厭離人世,消極逃避。所以佛教是非常積極的,修行是對生命的升華。
佛陀說:人生是“苦海無邊”。我們要渡海,需要船筏;我們要穿越人生的“苦海”,需要佛法的“船筏”,這船筏就是“六波羅蜜”,即“六度”。
《大乘義音》卷十二雲:“波羅蜜者,是外國語,此翻為度,亦名到彼岸。”菩薩乘此六度船筏之法,既能自度,又能度一切眾生,從生死大海之此岸,度到涅槃究竟之彼岸。六度為大乘佛教最主要的中心教義。
具體而言:一、布施度悭貪,二、持戒度毀犯,三、忍辱度嗔恚,四、精進度懈怠,五、禅定度散亂,六、般若度愚癡。
一、布施度(檀波羅蜜或檀那波羅蜜):有財施、法施和無畏施三種。指由修布施,能對治悭吝貪愛煩惱,與眾生利樂。
二、持戒度(屍波羅蜜或屍羅蜜):包括出家、在家、大乘、小乘一切戒法和善法,指由修一切戒法和善法,能斷身口意一切惡業。
三、忍辱度(羼提波羅蜜):指由修忍度,能忍受一切他人罵辱擊打,及外界一切寒熱饑渴等之大行,即能斷除瞋恚煩惱。
四、精進度(毗梨耶波羅蜜):指精勵身心,精修一切大行,能對治懈怠,成就一切善法。
五、禅定度(禅度波羅蜜或禅那波羅蜜):止觀雙運名禅,亦名靜慮、三昧、三摩地、定。指思維真理,定止散亂,心一境性,調伏眼耳等諸根,會趣寂靜妙境。有四禅、八定及一切三昧等。
六、智慧度(般若波羅蜜):謂通達諸法體性本空之智,及斷除煩惱證得真性之慧,能對治愚癡暗昧無知(無明)。
以上六度,是菩薩自行化他、利樂有情的大行大願。這六度法,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應六度齊修,不可偏廢。假使持戒而不布施,則不能攝化有情;布施而不持戒,則難以進修定慧;忍辱而不精進,則道業難成;精進而不忍辱,則魔障難消;禅定而無智慧,則固執不通;智慧而無禅定,則凡情易動。因此,我們要渡越生死苦海,發菩提心,學菩薩行願,與眾生廣結殊勝佛緣,就要廣修六度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