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空海(惟傳)法師:阿含解脫道次第 原書教材 第十章 界相應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十章  界相應       

              
   一               雜  四四四(四四五)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眾生常與界俱,與界和合。雲何眾生常與界俱?謂眾生行不善心時與不善界俱,善心時與善界俱,勝心時與勝界俱,鄙心時與鄙界俱。是故,諸比丘!當作是學,善種種界!

   二               雜  四四六(四四七)

  復有尊者大迦葉與眾多比丘於近處經行,一切皆是少欲知足,頭陀苦行。

  尊者捨利弗與眾多比丘於近處經行,一切皆是大智辯才。

  時,尊者大目健連與眾多比丘於近處經行,一切皆是神通大力。

  時,阿那律陀與眾多比丘於近處經行,一切皆是天眼明徹。

  時,尊者二十億耳與眾多比丘於近處經行,一切皆是勇猛精進,專勤修行者。

  時,尊者迦旃延與眾多比丘於近處經行,一切皆能分別諸經,善說法相。

  時,尊者阿難與眾多比丘於近處經行,一切皆是多聞總持。

    【法義分享】

◎「物以類聚」--你內心要的是什幺,你就會找較能與你內心需求相共鳴的朋友或善知識。

◎你可推薦介紹,但不要強迫別人接受自己所喜好的口味。學習包容異己,學習尊重不同宗派、不同宗教信仰的眾生。锺鼎山林,各有天性。森羅萬象許峥嵘。千差萬別的世界,正顯示出法界的玄妙與莊嚴。

   三               雜  四六四(四六五)

  爾時,尊者羅?羅詣世尊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雲何知、雲何見我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得無有我、我所見、我慢系著使?」

  佛告羅?羅:「谛聽!善思!當為汝說。羅?羅!若比丘於所有地界,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好、若丑,若遠、若近,彼一切非我、不異我、不相在如實知,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亦復如是。

  羅侯羅!比丘如是知、如是見,於我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無有我、我所見、我慢系著使。羅侯羅!若比丘於此識身及外境界一切相,無有我、我所見、我慢系著使,是名斷愛縛諸結、斷諸愛、止慢無間等、究竟苦邊。」

    【法義分享】

◎本經佛陀從身心的組成元素「地、水、火、風、空、識」六界來解析,讓眾生了解這個身心是自然界各種元素因緣聚合而成。這個能起作用的身心不是本來就存在、不是本來就有。從中去體悟無我、無我所,進而斷除我慢、我是、我能。

   四                雜  四五四(四五五)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緣界種種故生種種觸,緣種種觸生種種想,緣種種想生種種欲,緣種種欲生種種覺,緣種種覺生種種熱,緣種種熱生種種求。雲何種種界?謂十八界,眼界……乃至法界。

   五                雜  四六○(四六一)

  尊者阿難告瞿師羅長者:有三界。雲何三?謂欲界、色界、無色界。

    曉了於欲界,色界亦復然,

    捨一切有余,得無余寂滅。

    於身和合界,永盡無余證,

    三耶三佛說,無憂離垢句。

    【法義分享】

◎「三界」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三界是指整個宇宙存在的實相世界,是中性的。狹義的三界是指自我所想象、抓取、構築而成的夢幻三界--是無邊的苦海。佛教所要出離的三界是指由自我所構築而成的夢幻世界。

   六                雜  四六二(四六三)

  尊者阿難答瞿師羅長者:「謂三種出界。雲何三?謂從欲界出至色界,色界出至無色界、一切諸行一切思想滅界,是名三出界。」即說偈言:

    知從欲界出,超踰於色界,

    一切行寂滅,勤修正方便;

    斷除一切愛,一切行滅盡,

    知一切有余,不復轉還有。

    【法義分享】

◎眾生是在「自我」所構築的夢幻世界中打滾。凡夫是在欲貪、欲求的欲界中打滾。大部份修行人仍是在欲界中追逐。少部份修行人能離開欲界,但仍在色界(四禅)、無色界(八定)中浮沉。證到三果的阿那含仍未斷色界、無色界貪。(五上分結未斷)

    【法義分享】

◎要斷十個結才能「出三界」。出三界就是「我慢斷盡」,從夢幻世界中醒來,體證涅槃、無為、空,成為無學的阿羅漢。

◎「一切行滅盡」就是「無為、無學」,但含意很深。若單從經典文字上去理解,百分之九十九都會誤解。因為那不是頭腦所能思維想象的范圍。

   七                     中  三○

  諸賢!雲何五盛陰?謂色盛陰,覺、想、行、識盛陰。諸賢!雲何色盛陰?謂有色,彼一切四大及四大造。諸賢!雲何四大?謂地界,水、火、風界。諸賢!雲何地界?諸賢!謂地界有二:有內地界,有外地界。諸賢!雲何內地界?謂內身中在,內所攝堅,堅性住,內之所受。此為雲何?謂發、毛、爪、齒、粗細皮膚、肌肉、筋、骨、心、腎、肝、肺、脾、腸、胃、糞,如是比此身中余在,內所攝,堅性住,內之所受,諸賢!是謂內地界。諸賢!外地界者,謂大是,淨是,不憎惡是。

  諸賢!此外地界極大,極淨,極不憎惡,是無常法、盡法、衰法、變易之法,況復此身暫住,為愛所受?謂不多聞愚癡凡夫而作此念:是我,是我所,我是彼所。多聞聖弟子不作此念:是我,是我所,我是彼所。

  諸賢!雲何水界?諸賢!謂水界有二:有內水界,有外水界。諸賢!雲何內水界?謂內身中在,內所攝水,水性潤,內之所受。此為雲何?謂腦(漿)、淚、汗、涕、唾、膿、血、肪、髓(液)、涎、膽(汁)、小便,如是比此身中余在,內所攝水,水性潤,內之所受,諸賢!是謂內水界。諸賢!外水界者,謂大是,淨是,不憎惡是。

  諸賢!此外水界極大,極淨,極不憎惡,是無常法、盡法、衰法、變易之法,況復此身暫住,為愛所受?謂不多聞愚癡凡夫而作此念:是我,是我所,我是彼所。

  諸賢!雲何火界?諸賢!謂火界有二:有內火界,有外火界。諸賢!雲何內火界?謂內身中在,內所攝火,火性熱,內之所受。此為雲何?謂暖身、熱身、煩悶、溫壯、消化飲食,如是比此身中余在,內所攝火,火性熱,內之所受,諸賢!是謂內火界。諸賢!外火界者,謂大是,淨是,不憎惡是。

  諸賢!此外火界極大,極淨,極不憎惡,是無常法、盡法、衰法、變易之法。

  諸賢!雲何風界?諸賢!謂風界有二:有內風界,有外風界。諸賢!雲何內風界?謂內身中在,內所攝風,風性動,內之所受。此為雲何?謂上風、下風、腹風……、節節行風、息出風、息入風,如是比此身中余在,內所攝風,風性動,內之所受,諸賢!是謂內風界。諸賢!外風界者,謂大是,淨是,不憎惡是。

  諸賢!此風界極大,極淨,極不憎惡,是無常法、盡法、衰法、變易之法。

  諸賢!猶如因材木,因泥土,因水草,覆裹於空,便生屋名。諸賢!當知此身亦復如是,因筋骨,因皮膚,因肉血,纏裹於空,便生身名。諸賢!若內眼處壞者,外色便不為光明所照,則無有念,眼識不得生。諸賢!若內眼處不壞者,外色便為光明所照,而便有念,眼識得生。諸賢!內眼處及色,眼識知外色,是屬色陰,若有覺是覺陰,若有想是想陰,若有思是思陰,若有識是識陰,如是觀陰合會。

  諸賢!世尊亦如是說:『若見緣起便見法,若見法便見緣起。』所以者何?諸賢!世尊說五盛陰從因緣生,色盛陰,覺、想、行、識盛陰。諸賢!若內耳、鼻、舌、身、意處壞者,外法便不為光明所照,則無有念,意識不得生。……

    【法義分享】

◎我們這個身體--有形的色身是由地、水、火、風四種元素組合而成。但有一最重要的元素卻很容易被忽略--那就是「空」。所以一般只談「四界分別觀」。因為眾生看不到空、感覺不到空的存在,便不知空的重要。

◎「猶如因材木、因泥土、因水草,覆裹於空,便生屋名……纏裹於空,便生身名。」若沒有「空間」,一些材料只能堆壓在一起,不可能有房子產生。若沒有「空」,四大不可能組合出色身。

◎「空」就是「名」,有名有色才會誕生有機的生命體。名色因、名色緣而識生。內六根與外六塵接觸--六識就產生。外六塵也是因為有「空」才能存在。根、塵能接觸起作用,也是因為有「空」才能成立。

◎請再深入去禅思、深觀:「四大從哪裡來?外六塵、山河大地又是從哪裡來?名、色怎會聚合?」若以一句「因緣所生」、「因為業力」、「因為無明渴愛沖動」為答案,那就容易「自塞悟門」。

◎大地無條件的承載一切眾生,無條件的讓我們踩踏;流水無條件的讓我們喝,滋養一切萬物;陽光無條件的普照大地、供給一切能源;空氣無條件的讓我們呼吸。如果沒有大自然的這一切,你我的生命怎能存在?

◎有體悟到大地、流水、陽光、空氣、空間對我們生命的重要嗎?若有體悟到大自然的一切對我們生命的重要,你就會由衷的感恩。而且「我是、我能、我慢」會隨著您的體悟深度而減少。

◎能心如大地、心如流水嗎?能心如陽光、心如和風、心如虛空--無條件、無所求、無我、無我所的反饋這世間嗎?

◎大自然都在啟示宇宙人生的真理,大自然都在述說「無上甚深微妙法」,看到了嗎?聽到了嗎?不要輕易丟出「我早就看到了」、「這哪有什幺!」。這部「無字天書」是很深、很玄、很妙的。必需靜下心來,打開智慧眼、用您的心靈慢慢去閱讀。

◎四大都是「極大、極淨、極不憎惡」,這裡面有很深的啟示,慢慢去體悟。而「空」更是、更是玄妙。

 

 

上一篇:空海(惟傳)法師:阿含解脫道次第 解說講稿 第九章 六入處
下一篇:空海(惟傳)法師:阿含解脫道次第 解說講稿 第十章 界相應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