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智慧型的佛法(下)
我們整個生命的成長,我們整個心靈的成長,任何宗教的終極目的,所要到達的涅槃彼岸,真正展現出那一種解脫涅槃彼岸的世界,一定是來到「無我」的世界。「無我」不是一般眾生所講的「斷滅啊!幻滅啊!沒有我啦!什麼都沒有了!生命意義就沒有了!…」絕對不是那回事!
由於文字、語言有它的極限性,許多的真理實相,沒辦法用語言、文字來形容。那個很深的那一部份,活生生的那一部份,精髓的那一部份,靈魂的那一部份,你沒辦法用語言、用文字描述出來。那個核心最重要的那一部份,你沒辦法!我們可以翻開《大藏經》來看,《大藏經》有一百冊,很龐大!然而,不管藏經再怎麼多,這些都是僅供參考的非常珍貴的數據、寶藏圖、地圖,但要那個活的那一部份、精髓的那一部份、靈魂的那一部份、核心的那一部份,縱使是你翻遍所有的藏經,不管哪個宗教,縱使你翻遍所有的經典,那個活的那一部份,你在經典文字裡面是找不到的。
經典、語言、文字,它只能夠做部份的一種敘述、記錄、描述,就好像說我們蘇州為了幫助不了解整個蘇州市區情況的人,或是幫助外地人了解蘇州的情況,於是我們畫出蘇州地圖。但是,不管地圖再怎麼精詳,跟實際的蘇州會不會是相等?不會的!地圖是幫助我們了解蘇州,地圖是幫助我們實際走在蘇州的時候不會迷路,經典的功效也就是在這裡。
經典是幫助我們了悟真理實相,蘇州不是裝在地圖裡面,你們不是住在地圖裡面,你們是住在實際的蘇州上面,這是實相!所以,經典的可貴就在於它是一個寶藏圖、尋寶的地圖,寶藏圖跟實際的寶,有沒有相等?不相等。我們不是否定經典的重要,經典就像尋寶的地圖,如果你要去尋寶,卻沒有寶藏圖,在這茫茫大海中,你要怎麼尋找?就很不容易!
如果你碰到了,有時候就變成是「瞎貓碰到死老鼠」,機會偶然碰到。但是,如果透過有經驗的人,把他們尋寶的過程記錄下來,留傳下來給我們參考,這張尋寶的地圖就變成很珍貴了。
所有的佛經、所有的經典,就是佛陀以及那些聖弟子,他們所走過的解脫之路,然後記錄下來告訴我們:你要邁向解脫的尋寶圖,那個路徑是怎麼走?但是,所有的經典就像是蘇州的地圖,是幫助我們。如果我們沒有正確認識清楚,一直執著在文字上面,你沒有看到實相,這樣就很可惜!就像你一直在研究寶藏圖,覺得寶藏圖很重要,只是在珍藏寶藏圖、研究寶藏圖,而沒有實際去尋寶,這樣你還是很貧窮啊!
所以,經典就是尋寶地圖。很重要的就是我們透過有經驗的人,來告訴我們怎麼樣去尋找到真正的寶?真正的佛教,絕對不是空談。佛法就是很實際的把寶在哪裡、告訴我們!然後也畫出這個地圖,你要怎麼去走?怎麼去做?你就能夠找到寶。我們大家都想說能夠求生西方淨土、求生極樂世界,有的宗教就講說他們要求天堂,事實上各個宗教所要追求的終極目標,都是一樣的!每個宗教所要追求的終極目標都一樣。
佛教跟一般不一樣的地方,就在於佛陀不但告訴我們終極目標是怎麼樣一種情況、一種世界,而且最重要就是他把那個方法、把那個次第、把那個地圖,清楚的告訴我們,這就是佛法珍貴的地方。為什麼三藏經典,我們稱為是非常重要的寶典?因為它可以幫助我們去了悟真理實相,幫助我們開啟智慧,幫助我們生生世世,一直在尋尋覓覓的終極目的。
今天有因緣聚集在蘇州這個人文荟萃的地方,也是大家的善根福德因緣,希望大家能夠多珍惜!我們西園寺每個禮拜都有舉辦佛學講座,有針對初級班的,也有針對中級班的,也有開辦研究所,都是非常好的帶動!整個研究的風氣,把佛教的水平提升得非常好,我們大家要多珍惜!我們也給常住這樣的一種作風,多支持、多鼓勵!因為這些對佛教、對社會,都會有很多正面的貢獻。
各位手上有沒有拿到這兩份資料?一份是「阿含解脫道次第」84片光盤的目錄,介紹每一片光盤目錄的內容。另外一本書是《阿含解脫道次第》,我們西園寺對《阿含》的研究以及重視,可以說在國內是首屈一指吧!在西園寺裡面,大家重視《阿含》,開辦《阿含》相關方面的課程,在國內算是非常好的一個開始。
《阿含解脫道次第》這本書是從《四部阿含》裡面,把它摘錄重點出來,「解脫道的次第」不是空海所獨創的,不是空海所發明的,而是從《四部阿含》裡面,佛陀以前跟弟子們介紹解脫的次第、步驟,在不同的場合裡面,佛陀講過好幾次,我們把它歸納出來、整理出來,匯整一個解脫道的次第概略。這就是我們要去尋找那個寶的方向、次第、步驟,怎麼樣去走?怎麼樣去做?我們這一本書總共分成36章,加上前面的第○章,總共37章,就是剛好符合佛教所講的三十七道品。
三十七章,在我們整個課程裡面,分作84個小時講完,裡面也都有配合幻燈片來講。如果光看這一張目錄,就是解脫道的次第步驟,一步一步怎麼走?一步一步怎麼做?舉個例子來講,就好像我們現在准備要興建一棟84層樓的高樓大廈,是不是事先要有設計圖,這樣才不會盲蓋亂蓋。
當你准備要蓋大樓的時候,需要不要整理地基?要不要把一些違章或是雜亂的建築清除?就是我們目錄裡面的第○章,要「歸零」!把我們心靈裡面的那些違章建築,或是雜亂的那些建築,要把它去除掉。「歸零」就是讓我們重新開始,不要帶著成見,不要帶著過去的那些觀念知見,重新來!「歸零」很重要!
大家可能常常聽人家講過的比喻,就像一個老師父要倒甘露水給你,你必須要先怎麼樣?觀世音菩薩要倒甘露水給你,老師父要倒甘露水給你,你的第一個步驟就是先把我們的瓶子要清淨。如果我們的瓶子是裝得滿滿的,甘露水有沒有辦法倒進來?倒不進來的。
如果我們裝填很多過去的觀念知見,真正智能型的法寶,沒辦法倒進來的。我們裡面裝填很多的毒素、污垢,就算一些甘露水能夠倒進來,你這個水清淨嗎?還是沒辦法清淨。所以,第○章一開始,就是讓我們不要帶著成見,讓它「歸零」!讓我們來到一個赤子之心,讓我們的心靈來一個大掃除、一個洗滌,我們不是盲目的迷信,而是重新來!有無限的空間、無限的保留。我們不了解的,不要否定它,我們就保留、保留;我們不了解的,我們去求真、去求證,不要用過去的觀念知見來接觸一個新的東西。
事實上,講說「新的東西」,是因為《阿含經》的解脫道,在大乘佛教地區來講,是普遍被忽略、普遍被漠視,大家在這裡還可以聽到《阿含經》,你到很多地方去,如果我們第一次跟大眾結緣,問:大家有否聽過《阿含經》?沒有幾個人。但是,問:有聽過《金剛經》的舉手?大家都會舉手。大家對大乘的經典耳熟能詳,卻把《阿含經》都認為是小乘的,然而事實上絕對不是。
《阿含經》是最純、最初的原始佛法。所以,要放下很多過去所聽聞來,對《阿含經》的一些觀念知見,重新來!不帶成見、是非、好壞,我們暫時不要下論斷,保留無限的空間。你能夠保留無限的空間,就能夠成為無限的可能。你學佛到今天,如果說我們還沒有去親證,還沒有親自去喝到,這樣就很可惜!我們常常把佛法的一些精華、精髓,都只是當作一種知見,停留在我們腦海中的一種知見,而沒有去求真求證,這樣很可惜!
空海鼓勵大家要聞、思,再來修、證。所有的聞、思,都是幫助我們打基礎,幫助我們建立起正見,但是不能光僅止於此。如果你光停留在聞、思的階段,就會變成只是在裝填一些知見而已,我們一定要進一步去實修。聞、思、修之後,你才能夠「證」。以尋寶來講,前面的尋寶,就像說我們先來一個行前的教育,向大家介紹、告訴大家哪裡有危險喔!哪裡是可以走的方向!哪裡是不妥當的方向!…先來一個行前的教育。
下一步就是要實際去尋找了,這是「修」的階段。第三步「修」的階段,就是實際去尋找、實際去做了!實際去尋找的,我們有「四念處」的禅修開示,就是告訴大家第三個階段的實際尋找,一步一腳印的去找,就是禅宗所講「明心」的過程。如果沒有透過「明心」的過程,你沒辦法「見性」。「見性」就是見到寶啦!挖掘到寶啦!「明心」有方法、有次第,有步驟,我很由衷的希望大家不要把南、北傳分開,也不要在那裡一直劃分大乘、小乘。劃分那些對我們而言,沒有什麼意義!幫助不大!
我們最重要的是要來到「解脫」,我們最重要的是要開啟智慧。對空海而言,我對於大、小乘都完全兼容、完全包容,溶為一體。在我的內心世界裡面,沒有大、小乘之分,只有我們的心量是大、還是小而已。但是,我們不要去界定別人的心量大小,只有問我們自己:我現在心量到底是大、還是小?如果我們心量小,容納不了不同的看法、見解、意見,我們那時候就是實實在在的小乘、小心量。如果我們的心量能夠廣大,能夠包容不同的看法意見,能夠接納異己,我們的心量就是很廣大。你的心量真的廣大,才叫做真正「大乘」的人。
所以,大、小乘,不是從經典、不是去界定別人,而是問我們自己:我們的心量到底大、還是小?「四念處」就是幫助我們一步一腳印,去開發我們的明覺,開發我們的覺性,也告訴你那個次第、步驟怎麼去走?你有前面84片整個次第的聞思,然後實修,因為一步一腳印去走,實際的禅修、實際去做之後,再來就是來到可以證悟了!「證悟」的階段,就是實際去挖到寶,實際去得到寶。
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你們每一個人都擁有非常巨大的無盡寶藏,每一個人,你們都擁有無盡的寶藏,只是你放在哪裡,你忘了!你遺失了!你把它藏在哪裡,你忘掉了!久了之後,你認為自己很貧窮,於是不斷在向佛菩薩祈求。但是,我要告訴各位:每一個人,你跟諸佛菩薩都同樣的富有,這叫做「眾生皆具如來佛性」,知道嗎?每一個人,你的寶藏,你本來擁有的寶藏,都跟諸佛菩薩一樣,只是你知道、不知道而已,只是你有沒有發覺到而已。
那些解脫者、佛陀,就是發現到那些「本自具足」的寶藏,六祖大徹大悟,他就發現「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啊!就只是發現那「本來具有」的。
今天有因緣,空海也是一樣跟大家分享、跟大家回饋,讓大家能夠發現到你「本自具足」的無盡寶藏。
謝謝!
地點:蘇州西園寺
時間:2005.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