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緣起深般若 第二章龍樹四重緣起(4)
4 結論
四重緣起,即是四重觀修。
由四重觀修,現觀一切法如何成立有,此時是落於緣起的層次而成立。由是即依次第成立為“業因有”、“相依有”、“相對有”、“相礙有”。
龍樹觀修此四重緣起有,分別現觀生滅、常斷、一異、來去四對法。
現觀不是決定,決定須由現證。在觀修時要現證空性,實不應落於一重緣起現觀其為無自性空,因為這是不可能的事,空性如何能夠現觀呢?佛說,若空性可見,便於虛空中當亦能見鳥的足印。[注20]
所能現觀的唯是“現空”(依寧瑪派的道名言,名為“空性中自顯現”)。但當於現觀高一層次緣起的有時,其下一層次的有便亦同時被否定。因此,現證所證並不只是空性,而是高次第的緣起有,以及下次第的緣起空。
這便即是——
由觀察業因緣起成立業因有,同時否定凡庸的執相、名、分別以為有。這是資糧道行人的修證。決定為“空性、無相”。
由觀察相依緣起成立相依有,同時否定業因有(執因緣和合而成的有)。這是加行道上暖、頂二位的修證。決定為“無生無滅”。
由觀察相對緣起成立相對有,同時否定相依有(執著不能離異與必須同時而成立的有)。這是加行道上忍、世第一二位的修證。決定為“無垢無離垢”。
由觀察相礙緣起成立相礙有,同時否定相對有(由可離異且不同時的對立而成為有)。這是見道上行人的修證。決定為“無減、無增”。
如何超越相礙有(因應其局限而成為有)而成無礙,是修道上九個地位的修證,至無學道的因位(無間道)而圓成。決定是“無分別”。無分別亦可以說為現證畢竟空,此亦即寧瑪派極無所住的大圓滿見。
上來所說,即是龍樹的教法。所謂“中道”,亦即於現證如何而成為有的同時,即現證可空者如何而成為空,因為這現證是同時,所以才可以說為“中道”。倘如只管現證空性,然後再在空性中“緣生”,這就不能說為“中”,以先已偏於空性故。
然而龍樹的教法,卻只給了我們觀修的次第,以及每次第的現觀與現證,並未成立具體的修證,因此,我們便還須認識由彌勒弘揚的瑜伽行。
注釋
20 此即《海慧問經》所言:
“設若虛空能起染 虛空當見鳥腳印
自性光明圓覺心 恆常不受諸雜染”
上來依藏譯本重翻。惟淨譯《海慧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譯失此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