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余金成居士:佛心經品亦通大隨求陀羅尼直解 13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功德由生品第九
   
  爾時阿難唯身及心莫知所守。其時如來見阿難心悔,即為阿難說除疑偈:
   
  此時阿難方悟己過,痛悔至極,身心憂怖,不知如何安守,佛見阿難心悔,即為阿難說“除疑偈”:
   
  諸佛境界中,小根所不及。
  久遠諸佛語,菩薩不能知。
   
  佛說此四句偈,先言諸佛境界深廣,為小根器人所不能及,非僅小根器人如此,即使大乘菩薩行者,於久遠劫以來諸佛法語,亦不能知。
   
  諸佛神通中,是境見非境。
   
  此兩句偈,指諸佛神通含具三觀,是境”為假觀,“非境”為空觀,“見”為中觀,三觀具足,圓融無礙,是佛境界。
   
  久遠諸如來,同我此一心。
  此心非諸心,此心即是佛。
   
  此四句偈,直抒胸臆,點明主旨,總領全偈。久遠劫以來一切如來,皆與本師釋迦牟尼佛同一心,此心非他物,此心即是佛。如《壇經》曰“吾今教汝,識自心眾生,見自心是佛。”“汝等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無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萬種法。”“菩提只向心說,何勞向外求玄?”
   
  若行此心事,無不離世間。
  過去諸佛心,未來及現在,
  中及菩薩等,及於諸天身,
  下愚凡夫類,能持我此心,
  速證無生忍,更不住世間。
   
  “行此心事”即了悟心地,依悟正修。
  此段佛偈,概言一切眾生若能行此心法,無不出離世間生死煩惱,速證無生法忍。過去、現在、將來,三世諸佛皆依此心法而證佛果,菩薩、緣覺、聲聞以及諸天仙,乃至下愚凡夫,若能行此心法,皆得出離世間生死煩惱,速證無生法忍。
   
  菩薩聲聞眾,及余四果等,
  上及於諸佛,無不由是生。
  持戒得圓滿,信施有得報,
  存念常不退,在在所生處,
  常喜得逢迎,所說諸言教,
  皆是佛心智,念念得果報,
  皆亦由是生。
   
  “信施”即信者向三寶布施財物,或指所施之財物。
  “存念”即持念,受持憶念正法而不忘失。
  逢迎為迎接之義。
  以上佛偈,概言佛心之作用周遍,生一切法。如諸佛、菩薩、緣覺、聲聞皆由此而生,學人能持戒圓滿,信施得報,持念不退,處處常得善緣迎接,所說言教符合佛心,起心動念,而得果報,皆由此而生。
   
  一一諸如來,說量無窮盡。
  一一佛神力。
   
  此三句佛偈,從數量的角度,言明無數如來之神力皆由此佛心而生起。
   
  復有無量方,一一方面中,
  復有無量佛。一一佛神足,
  皆從佛心起。
   
  “神足”為佛之六神通之一,此處代指佛之所有神通。
  此五句佛偈,從空間的角度,言明十方如來之神通皆由此佛心而生起。
   
  一一佛心中,攝入心中心。
  如此心中心,說佛不可說。
  一一不可說,斯亦由是生。
   
  以上六句佛偈,再次點題,一切佛心皆攝入心中心,然此心中心,離言絕句,語不能及,故諸佛亦不可說。雖不可說,卻非斷滅,恆河功德,本來具足,諸佛一切不可說之神變作用,皆由此而生起。
  以下則廣言心中心之功德智慧。
   
  世間非世間,出世非出世,
  善巧諸方便,言說諸記論,
  秘密陀羅尼,他心自在定,
  過去現在智,未來得成果,
  斯亦由是生。
   
  “他心自在定”即他心通,為佛之六神通之一,此處代指佛之所有自在神通。
  此段言無論於世間或非世間,無論世間眾生或出世間聖人,其中種種善巧方便,言說記論,秘密神咒,自在神通,乃至過去、現在諸佛之智慧,眾生將來得證佛果,皆由此佛心而生起。
   
  魔王轉輪王,梵天自在等,
  一切諸有力,從佛心所轉,
  邪術與正印,見聞即辨了,
  如是聖心力,廣達眾境界,
  斯亦由是生。
   
  “正印”即符合佛教法印之法義。
  此段言無論魔王、轉輪聖王、梵天、自在天以及一切諸有,能隨從佛心所轉,無論邪術、正法,見聞即能辨了,如此聖心神力,能廣達眾多境界,皆由此佛心而生起。
   
  如來印眾道,降魔度非人,
  神變及自在,視入諸非境,
  為眾斷苦縛,震動諸世界,
  視入一緣中,大慈滿十方,
  斯亦由是生。
   
  “視入一緣中,大慈滿十方”即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佛具足大慈悲心,雖眾生與其無緣,仍以慈心,將其視入一緣而救度之,此慈心盡虛空遍法界。
  此段言如來能印證眾道,降諸魔軍,拔度非人,神變自在,入諸非境,能為眾生截斷苦縛,能震動諸世界,能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遍滿十方,皆由此佛心而生起。
   
  一切眾生類,種諸福業等,
  成熟不成熟。
  他心自在智,決了所生地,
  一一遍十方。
   
  “福業”指能招善果報之善業,約有三種:
  (1)、施福業,施與貧窮之人,由施而獲世出世之福利,謂之施福業。
  (2)、平等福業,以平等之慈悲心,愛護一切眾生,因而成世出世之福利,謂之平等福業。
  (3)思惟福業,以智慧思惟觀察出離之法,為出世福善之業,謂之思惟福業。
  “他心自在智”即他心通。“決了所生地”即宿命通。此處代指佛之所有自在神通。
  此段言一切眾生,種諸福業,無論成熟與否,諸佛具諸神通,遍布十方,皆由此佛心而生起。
   
  一切諸眾生,聞音皆信佛,
  是廣長舌相,斯亦由是生。
  十方諸國土,天上及下方,
  乃至萬剎土,一一剎土中,
  皆有萬世界,眾生不可量,
  聞音皆信佛,如是舌相等,
  斯亦由是生。
   
  “廣長舌相”為佛三十二大人相之一。諸佛之舌廣而長,柔軟紅薄,能覆面至發際,如赤銅色。此相具有兩種表征:(1) 語必真實。(2)辯說無窮,非余人所能超越者。
  此段言十方世界,一切眾生能因諸佛無礙辯說而聞法信佛,皆由此佛心而生起。
   
  光音遍淨天,或及非世界,
  有形無形等,俱能含佛性。
  有流及無光,虛空影響類,
  墮形中叐中,承佛即歸念。
  不信及闡提,斯法不斷等,
  俱得因緣者,如是諸眾生,
  承光得離世,此亦由是生。
   
  “光音遍淨天”即光音天、遍淨天,代指二十八天。
  非世界”即出世間,為佛菩薩世界。
  有形指欲界、色界。“無形”指無色界。
  “有流”之“有”指三界的果報,“流”指四種之惑。三界的果報實有,故雲有,四種之惑使人漂流於三界之生死海,故雲流。四流者,即見流、欲流、有流、無明流。
  “無光”與“有流”相對,指出三界聖人
  “虛空影響類”虛空夜叉,泛指夜叉、羅剎等類
  “墮形中叐中”“叐”為狗跑之模樣,此句泛指愚癡畜生道。
  “闡提”即指斷絕一切善根、無法成佛者。
  此段言,世出世間,所有種類,無論天人、佛菩薩乃至夜叉、羅剎、愚癡畜生、不信佛者,無法成佛者,俱含佛性,俱歸正念,俱得離世,皆由此佛心而生起。
   
  下愚凡夫等,能持佛心咒,
  即同佛心地。具六波羅蜜,
  當獲大神通,遍照諸佛界,
  即具六神通,所說如諸佛,
  舉足及下足,皆得大神變,
  是語及非語,問悉一音同,
  縱是佛非身,所說佛正智,
  凡夫及聖行,發念等菩提,
  一切果位中,皆是佛心力。
   
  “問”通“聞”,聽聞之義。
  “聖行”即佛菩薩等所修之行,分戒、定、慧三種。
  “發念”即初發心。
  此段言,下愚凡夫持佛心咒,能即同佛心,能具六波羅蜜,能獲大神通,能遍照諸佛界,能具六神通,能所說如同諸佛,能舉足下足,皆得大神變,能所說無論是語非語,聞者皆悉一音同,無論是佛身非佛身,所說皆為佛之正智,自凡夫開始修學聖行,自初發心而至菩提,證一切果位,皆由此佛心之力而生起。
  “是語及非語,問悉一音同,縱是佛非身,所說佛正智”四句與《無量壽經》“世尊能演一音聲,有情各各隨類解”意旨暗合,
   
  佛告阿難:我此句偈,如虛空花,以佛神力即便住虛空中成菩薩蓋,其此蓋下,復有百億殑伽沙那庾多不可說不可說世界無邊量化佛,復有如是不可說量法身佛,復有不可說量報身佛,一一眷屬皆是菩薩唱導之首。
   
  佛言我此“除疑偈”,如虛空花,以佛神力而住虛空中成菩薩寶蓋,於此蓋下,復有百億恆河沙那由他,不可說不可說世界無邊量之化身佛,復有如是不可說量之法身佛,復有不可說量之報身佛,一一佛之眷屬皆是以菩薩領首。
  “寶蓋”系傘之美稱,即指七寶嚴飾之天蓋。懸於佛菩薩或戒師等之高座上,作為莊嚴具,表示尊貴。據《維摩诘所說經》<佛國品>所載,毗耶離城有長者之子寶精,與五百長者子,持七寶蓋往詣佛所。
   “唱導”意為前導,領先。
   
  復有不可說量菩薩,一一菩薩復有無量眷屬,皆是人中唱導之師,皆是三地、四地及八地等而共圍繞。如是等佛及菩薩、聲聞、緣覺、四果聖人、一切諸天仙、無量世界四天王、梵王、帝釋、及阿修羅、及一切羅剎、夜叉、鬼神眾,一切大威德者、大神通者、大護念者、大慈悲者、大自在者,皆共圍繞此蓋,持心不退,受佛心中心法。
   
  於此蓋下,復有不可說量菩薩,一一菩薩復有無量眷屬,皆是人中導師,皆是三地、四地及八地菩薩等而共圍繞。如是等佛及菩薩、聲聞、緣覺、四果聖人、一切諸天仙、無量世界四天王、梵王、帝釋、及阿修羅、及一切羅剎、夜叉、鬼神眾,一切大威德者、大神通者、大護念者、大慈悲者、大自在者,皆共圍繞此蓋,持心不退,受佛心中心法。
   
  其時即有大不可說不可說數地神,各持一千葉蓮華,承此如上持咒人足,游騰十方,現光明身,其光皆現紫磨黃金色。一一眾生見此光者,即斷有流得入佛定。即見大千世界所起因緣、所作事業,皆悉明了,無不獲果。
   
  其時有大不可說不可說數地神,各持一千葉蓮華,承此如上持咒人足,游騰十方,現光明身,其光皆現紫磨黃金色。一一眾生見此光者,即斷有流得入佛定。
  “紫磨黃金色”為帶有紫之黃金色,紫,紫色;磨,無垢濁之意。佛身為紫磨金色身,有忍辱柔軟之相,稱“紫磨忍辱”。
  “斷有流得入佛定”, “有流”含義已在上文诠釋,一一眾生見此紫磨黃金色光明而皆斷有流入佛定。
  “佛定”非指四禅八定,乃指佛心澄明之大定。以澄明故,照一切法界,故於大千世界所起因緣、所作事業,皆悉明了,無不獲果。
  以上三段經文亦為華嚴宗主伴圓明具德門境界。先釋“主伴”,經文以無量化身佛、法身佛、報身佛為主;以不可說量菩薩、聲聞、緣覺、四果聖人、一切諸天仙、無量世界四天王、梵王、帝釋、及阿修羅、及一切羅剎、夜叉、鬼神眾,一切大威德者、大神通者、大護念者、大慈悲者、大自在者為佛相伴,皆共重重圍繞,又復以不可說數地神,各持一千葉蓮華,承此如上持咒人足,游騰十方。如北辰所居,眾星拱之。
  再釋“圓明具德”,即經文言,一一眾生見此紫磨黃金色光明而皆斷有流入佛定,於大千世界所起因緣、所作事業,皆悉明了,無不獲果。
   
  其時阿難以偈歎佛:
   
  其時阿難復以偈歎贊佛德:
   
  善哉我師釋迦文,一音遍了大千界。
  以一微音度脫了,眾生身分不覺知。
   
  此四句偈,贊美本師釋迦牟尼佛之語密。佛能以一音聲而遍了三千大千世界,以一微音普使一切眾生隨類得解脫,而眾生不自覺知。
   
  善哉如來自在光,是臭非臭皆照觸。
  自心湧出甘露水,灌洗得淨不覺知。
   
  此四句偈,贊美本師釋迦牟尼佛之身密。佛放自在光明,無論是臭非臭,皆得照觸,眾生觸此佛光,能於自心湧出甘露水,使煩惱業障灌洗得淨而不自覺知。
   
  善哉無畏自在心,能以無畏怖諸虎。
  野象毒龍皆自伏,自然生慈不覺知。
   
  此四句偈,贊美本師釋迦牟尼佛之意密。佛具無畏自在,能使猛虎、野象、毒龍皆自調伏,自然生起慈心而不自覺知。
   
  善哉無畏神通王,出語大千皆震動。
  動以自然來歸伏,伏以其心不覺知。
   
  此四句偈,贊美本師釋迦牟尼佛之神通。佛具無畏神通,出語說法而能使三千大千世界皆感震動,一切眾生隨其震動自然前來歸伏佛陀而不自覺知。
   
  善哉無量慈悲心,能以慈悲流諸趣。
  一切德慈修佛法,所修慈者不覺知。
   
  此四句偈,贊美本師釋迦牟尼佛之慈悲。佛具無量慈悲心,能以慈悲心流注六道,能使一切眾生感佛德慈而修佛法卻不自覺知。
   
  善哉無量善藏王,廣付善財與眾生。
  所持善者得善定,持善之人不覺知。
   
  此四句偈,以“無量善藏王”喻贊本師釋迦牟尼佛。能廣付無量善財與眾生,使持善彩皆得善定而不自覺知。
   
  善哉無量寶幢王,將此幢光陰世界。
  眾生蒙咒脫苦縛,得離苦者不覺知。
   
  此四句偈,以“無量寶幢王”喻贊本師釋迦牟尼佛。能寶幢光照世界,眾生蒙寶幢咒力加持皆脫苦縛而不自覺知。
   
  善哉無量大法樹,能與大千作陰涼。
  所有住陰離熱惱,得離惱者不覺知。
   
  此四句偈,以“無量大法樹”喻贊本師釋迦牟尼佛。能與三千大千世界遮蔽陰涼,眾生住於樹蔭下,皆離熱惱而不自覺知。
   
  善哉無量大法鏡,照破一切黑冥暗。
  得明心中出智慧,具智慧者不覺知。
   
  此四句偈,以“無量大法鏡”喻贊本師釋迦牟尼佛。能照破與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冪暗,眾生得法鏡光明照射者,皆於心中常生智慧而不自覺知。
   
  善哉如來一音聲,所聞持者得一味。
  如是一味遍眾生,爾乃名為大慈悲。
   
  此四句偈,復贊本師釋迦牟尼佛之語密。佛以一音聲說法,而所聞持者,無論九法界、六趣、四生種種異類眾生,皆得同一法味。佛以如是一法味遍施眾生,方是名為大慈悲。
   
  我今下愚凡夫智,若欲歎佛無窮盡。
  具以微心少歎耳,願佛慈悲納受之。
   
  佛之無量功德,歷劫不可盡說,故阿難言,我今以下愚凡夫之小智,欲贊歎佛德而無法窮盡。只能勉為其難,憑微薄心意,些少贊歎耳,惟願佛陀慈悲納受之。
   
  爾時阿難偈歎佛以[1],白佛言:世尊,我今愚淺,雖以歎佛,佛神德故,我不能宣。世尊,如是因緣,如是神力,如是自在,如是決定,我未聞見。如來因何今乃說爾?
   
  阿難以偈贊佛已,復言,我今尚愚淺,雖贊歎佛,然佛之神德無邊,我不能宣。世尊,如是心中心之因緣、神力、自在、決定,我昔未曾聞見。如來因何今乃說爾?
   
  如來久知眾生根性淺深皆不等學,何故昔時不說此智普及眾生而令有來往耶?
   
  “眾生根性淺深”非指法相所立之五性。《圓覺經》曰“一切眾生由本貪欲發揮無明,顯出五性差別不等。”經中依一切眾生斷理事二障之淺深遲速而差別五性:
  一、凡夫性,凡夫散善之人,未斷一毫之惑之人。
  二、二乘性,聲聞緣覺之二乘,但除事障,而未斷理障之人。
  三、菩薩性,漸斷二障而證大圓覺之人。
  四、不定性,又曰頓超如來性。
  五、外道性,信外道邪說而未知佛之正道之人也。
  無論是何種根性,終得究竟成佛,然眾生根性淺深不等,成佛時間不等,有七返人天者,有一返人天者。但不論何種根性,佛於此經言“能持佛心咒,即同佛心地”。故阿難啟問:如來久知眾生根性淺深不等,何故於昔時不說此心中心法普渡眾生,而令眾生有來往耶?
   
  佛告阿難:我此心中心,常於我前,我未出世此心出世,我未受生此心受生,我未得定此心先定。如是定慧力,是佛住處、是佛行處、是佛定處、佛思惟處、佛覺悟處、佛行道處、佛決定處。
   
  佛此段說法,直言佛性真常不遷,綿亘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恆常存在,永不生滅變易。
  我此心中心,常於我前,我未出世此心出世,我未受生此心受生,我未得定此心先定如《勝鬘經》曰“世間言說故有死有生,死者謂根壞,生者新諸根起。非如來藏有生有死。如來藏者離有為相,如來藏常住不變。”
  亦如《大般涅槃經》卷三十四雲“法身即是常樂我淨,永離一切生老病死。非白非黑,非長非短,非此非彼,非學非無學。若佛出世及不出世,常住不動,無有變易。”此謂如來法身常住不變。
  《大乘莊嚴經論》卷三<菩提品>則載不唯如來法身常住,即報、應二身亦常住不變,而以法身為本性常,報身為無間常,應身為相續常。《佛性論》卷四 <無變異品>復就三身常住說十種因緣,謂此三身者,恆能生起世間利益等事,故說常住;此系依於十種因緣,即:
  (一)因緣無邊,謂無量劫來捨身命攝正法,以正法為無窮無盡,故以無窮因招感無窮果,果即三身,故為常。
  (二)眾生界無邊,謂初發心時結四弘誓,起十無盡之大願,若眾生不可盡,我願無盡;眾生既無盡,化身常在世間教導眾生,故為常。
  (三)大悲無邊,謂如來眾德圓滿常在大悲,救拔眾生之恩無邊際,故為常。
  (四)如意足無邊,謂世間得四神足者尚能住壽四十小劫,何況如來大神足之師,當能住壽自在,於百千億劫廣化眾生,故為常。
  (五)無分別智無邊,謂遠離生死、涅槃二執,與第一義谛相應,不動、不出,故為常。
  (六)恆在禅定無散,謂如來恆在禅定,無可壞者,故為常。
  (七)安樂清涼,謂安樂即是金剛心,能斷除無明住地最後念之無常苦,因已無苦,是為安樂,佛果顯成,是為清涼;此是解脫道,故為常。
  (八)行於世間八法不染,佛身雖復在於道前,與生死相應,但不為煩惱所染,而無妄想之緣,故為常。
  (九)甘露寂靜遠離死魔,佛果常樂,故寂靜,寂靜故遠離死魔,遠離死魔,故為常。
  (十)本性法然無生無滅,即法身非本無今有、本有今無,行三世而非三世法,故為謂常。
  又則,此心中心非心、意、識之心,乃三界唯一心之心,故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牆壁瓦礫皆為此常住心。准此,以盡諸法界唯一心,是故坐作進退亦唯此心。如《法華經》<方便品>:“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於道場知已,導師方便說。”
  真如常住,世間之相亦常住,一切有為變化之現象皆蘊含真如不變之理。若離世間現象之相,則無常住不變之理。此種‘性相如如’、‘事理不二’之道理,乃大乘究極之說。
  若僅見世間相之常住,而不知無常者,為凡夫之牛羊眼;僅見世間相之無常,而不知常住者,為小乘偏空之僻眼;若能於無常中見其常住之理,復於常住中見其無常之理者,則為菩薩之實相眼。
  以上即“如是定慧力,是佛住處、是佛行處、是佛定處、佛思惟處、佛覺悟處、佛行道處、佛決定處。”
   
  阿難,一切菩薩、金剛、諸天、下愚凡夫、諸余神鬼、夜叉羅剎、星宿諸天、幻術魔王,如是等能行我心,即得我通。若不行我此心法者,欲貪我通,無有是處。
   
  “我通”乃佛之三明六通。無論菩薩、金剛、諸天仙、下愚凡夫、諸余神鬼、夜叉羅剎、星宿諸天、幻術魔王等,若能依佛心法而修,即可得之。如永嘉《證道哥》曰“爭似無為實相門,一超直入如來地。但得本,莫愁末,如淨琉璃含寶月。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終不竭。”
  但若不依佛心法而修,而意圖貪取神通,無有是處。如仰山禅師示眾曰:“我今分明向汝說,且莫湊泊,但向自己性海如實而修,不要三明六通,何以故?此是聖末邊事。如今且要識心達性,但得其本,不愁其末,他時後日自具足在。若未得本總將情學他,亦不能得。”
   
  

  [1]以=已
 

上一篇:正慈法師:指欽比丘往生起龛說法
下一篇:余金成居士:佛心經品亦通大隨求陀羅尼直解 14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