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藥師山·紫虛居士:以佛法看人的肉身結構認知現象及復制生物的問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以佛法看人的肉身結構認知現象及復制生物的問題

藥師山紫虛居士

  壹、前言

  今天下午有這樣一個機緣能在此處與各位科技界的朋友報告一點學佛心得,希望各位對此有興趣而不致浪費各位的寶貴時間,否則就很抱歉了。我個人是學物理的,對震波物理、電波防護與中子源探油等問題,過去在上班時也稍有研究,因此,與各位算是更有因緣。在進入主題之前,我先要請教各位一個問題,就是各位認為「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我們每個人都由出生,經過成長、教育、結婚、生子而到老病死亡。在人生的過程中一般辛苦的創業以養活自己及照顧家人,人的一生是不是僅是如此?除了人生的「過程」之外,人是否還有更有意義的事可做?例如,賺很多錢?充份享受物質的快樂?得到高的知名度?享受子孫團圓的快樂等?這些固然可讓我們暫時獲得一些快樂,但世間無常,一旦退休,努力奮斗的目標沒有了,子女也長大了,自己也年老多病,就像一部將要報廢的車子,沒有人會喜歡它!何況死亡的陰影逐漸接近自己,死後會怎麼樣?生命難道就這樣消失什麼都沒有了嗎?想到這些就會害怕。要解決人生及死後的各種問題,個人認為只有學佛,只有佛教可使我們徹底解決人生的苦空煩惱。因此,我希望能藉由今天的機會,使大家深信佛法而起信學佛。

  談到「起信」的問題,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要使一個學物質科學的人去相信「不可言說」的「空」與去相信一般人感覺不到的佛菩薩,那實在很難。「起信」的方式有很多種,依每個人的根器或因緣而不同,例如有人由神秘經驗而起信,有人由認識了解而起信,也有人因信而信,也有人由解行並進而到達「一心淨信」。以下我要由科學的角度給各位介紹佛教,希望大家由認識佛教而信仰佛教,希望大家知道佛教絕不是迷信不合科學的宗教。本文談到的問題主要有三點:

  一、認知問題與佛教的唯識論。

  二、肉身的結構問題,主要向大家簡介基因與神經系統的奧妙,以及要告欣各位,神識是基因的操控者與肉身的制造者。

  三、復制生物的問題,主要向大家介紹佛教如何看待這種不經兩性交媾而形成的動物。

  由於時間短暫,在此僅能給各位做一個簡單的報告,若有錯誤之處,請各位多予指教。

  附注:本文是筆者有一次機緣在中油公司對一些朋友所講的稿件,由於當天時問不夠,只講其中之一部份。

  貳、認知科學與佛教的唯識論

  一、認知論在科學上的英文名叫Cognition,約開始於1956年,當時是由人工智慧的研究而引發科學家對人類智能系統的興趣,此中包括:推理、判斷、感覺、視覺、語言、情感、記憶及學習等各種問題。認知論的研究涉及神經生理學、心理學、哲學、數學、語言學及電腦科學等,對於認知現象,研究者大致有兩種不同的看法:

  ·(一)化約論(reductiontheory):認為所有科學,包括認知科學之一切現象,皆可化約到物質科學(即物理與化學)。也就是認為人類的認知現象也像一般的物理或化學現象,皆可用物質科學來解釋。

  ·(二)表征論(representationtheory):認為存在於人類認知系統的資訊(稱為表征),其有「本體地位」,不能以物質科學來解釋。

認知科學的研究者不承認有「非物質」的心靈存在,他們認為所謂「心靈」或「認知」也都屬物理現象,只是它們屬「高層次」的現象,不能用目前的物質科學來解釋,而「唯心論」或「心物二元論」的哲學家,他們認為有「非物質的心靈」存在,這與認知論研究者的看法不同。認知科學的表征論是源自大哲學家亞理斯多德,他認為世界上沒有純物質(即沒有名相者)存在,也認為結構或形式(即名相)必須藉物質才能實現,他也認為心靈亦是名相之一種,也必須藉物質才能實現,因此,沒有「非物質的心靈」存在。認知科學雖己經歷數十年之研究,但其對人類認知現象的了解還是很少,到目前為止較有成就的部份,可能在研究意識產生的處所(即在腦的位置)、產生的機制以及研究行為與意識的關系等,但對「認識」的本身,則只有一些理論的構思而已,都無法加以實驗證實。例如最近(1996年)加州大學的查梅斯教授提出一個「思想實驗」,他假設有一個人生下來就不給他看各種顏色,但教他學習物理的光譜學及醫學的肉眼剌激反應等理論,則此人是否可以藉由這些理論去「推知」他對某種顏色的「感覺」?由此可見,認知論研究者對認知現象的了解還是在構思階段而已。

  ·(三)佛教的認知論

  佛教認為一切認知皆是「名相」,也就是只是一些名稱、符號或形狀。例如我們覺得此音樂「好聽」、覺得口中「好苦」、覺得此花「好看」、覺得外面「好冷」、眼睛看到花形以及內心想到的很多「事情」,這些認知都是名相。例如,「苦」是名稱,「花形」則是形狀。而心中所想的「事情」則可能包括各種名稱、符號或形狀。佛教是以唯識的理論來說明「認知」的現象。佛教認為一切認知都是因為有「識」的作用。識是感覺器官(稱為根)的知覺體,眼睛有眼識,耳朵有耳識,鼻、舌身與意(即腦器官)也都有自己的識。根與識在空間上是如泥和水般的不可分開。認知現象就是根塵為緣、識為主的結果。也就是所謂「世問諸相非根非塵亦不離根塵」。例如我們看到一朵花,這包括花的形狀、顏色與感覺。對花的形狀與顏色(不含名稱)所有人的認知大致相同,但對此花的感覺(如好看與否)則可能每人不同。看到「花形」是花的塵相與眼根因緣和合,加上眼識(及其他相關各識)作用的結果。而「花的塵相」只是一堆聚積的分子而已(以物理的語言來說),我們認識的這個「花形」是包含「識」的作用才形成的。因此,我們說此「花形」(相)是非根非塵,亦不離根塵。

  「識」又是如何會使我們產生「認知」呢?主要原因是我們內心有一個非物質機構,它可以儲存無始以來我們自己所「經歷」的各種名相符號,此非物質機構稱為「名色」,它是第六識(意識)運作的依據,這是眾生因為「無明」執著名相符號以為實有而產生的,我們內心的認知,例如地獄、極樂世界乃至汽車、花、鳥等,皆因為名色有儲存這些名相符號之故。「名色」記憶「六道」的名相符號,在人類即是「想蘊」,它是名色的一部份,只記錄人界的所有名相符號,而我們大腦皮質的記錄是想蘊的一小部份而已。「想蘊」是人類精神身(稱五蘊身)所屬。我們之所以會產生認知,主要是第六識(即意識)的作用,當前五根對外面五塵境時,由前五識作粗略認識後就交到第六識,經第六識「比對」想蘊中的記錄,於是產生認知作用。在比對過程中有時還會參考第八識(深層潛意識)的「意見」才會做成結論,第六識最後才把此結論交由「意根」(各個腦)去執行(例如產生動作或擱置)。此外還有一些內心自己的感覺,也就是一些妄想,這是第六識自己去「看」想蘊(包含大腦皮質)的記錄,或由第八識現前的種子到第六識的結果,在唯識中稱為「獨頭意識」。

  我們每個人都具有大致相同的識能系統,因此都會認知到大致相同的森羅萬象。佛教唯識論的進一步分析顯示,我們的認知是依據過去生的記錄(也就是經驗),而這些都是由於無明而生的各種妄想,就像人在作夢一樣,因此,可以說人是在作「白日夢」,也就是我們認知的世間根本是一種夢幻,故我們說「世間如幻」。

  眾生的問題就在於把如幻的世間當成「真實」,以致發生各種貪愛執著,形成各種煩惱,乃至輪轉不止。修行上若能證到諸法如夢幻與能「悟」到其體性的「空」,則可了脫生死及各種煩惱。這是佛教修行者要努力的一個方向。最後有一點要注意,就是人的「心」雖是第六識,但「知覺」者則是法身。

  參、神識與肉身結構之奧妙

  依佛教的看法,人的色身包含肉身、氣身與五蘊身(即精神身)三部份。此三者皆神識(即人所有的八個識)制造出來的,目的是要表達與完成神識的「願望」與「需要」。簡單來說,五蘊身經由氣身之幫助來運作肉身。氣身類似機器的潤滑劑,它使肉身與五蘊身得以緊密結合。佛教的西藏密宗把人的氣身分為三脈五輪及布滿全身的無數小枝脈。五蘊身即人的精神身,它是無始以來神識經歷六道各種塵境而「累積」各種名相符號所成者(見第貳節所述)。五蘊身的色蘊身包含眼睛、眼識及其所認識之名相符號,受蘊身包含耳、鼻、舌、身諸器官、諸識及其所覺受之名相符號,想蘊身包含腦、第六識及人類之各種名相符號,其中包含我們的大腦皮質上的經驗記錄。行蘊身是人類有心跳、體溫及內分泌等之來源,氣身的中脈則屬識蘊身。肉身是神識為能適應其生存環境而又要能充份表達自己的願望而造的一部「機器」,它是極為精密與奧妙。以下我們僅就基因與神經系統兩部份做一個簡單的介紹,詳情請參考生理學(注1、注2)及相關書藉。

  圖1:細胞的結構

  
  
 
     

  ·(一)基因:

  1. 科學上的發現 我們都知道人體有數億萬個細胞,其結構大致相同,這些細胞組合成不同形狀與功用的器官或組織。 細胞的結構示於圖1,細胞中的細胞核內有染色體(人類有46條,形成23對), 細胞核的結構示於圖2。科學家發現染色體是由「去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acid,簡稱DNA)所構成,DNA是長鏈狀的大型分子,其分子量達百萬之巨,其基本結構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去氧核糖及一個氮鹼所形成的「核甘酸」,目前已知氮鹼(又稱鹼基)有四種,分別稱為A、T、C、G型,其分子結構示於圖3。核甘酸一個接一個相連形成長鏈狀結構,示於圖4。由於化學結構之故,只有A型與T型或是C型與G型的鹼基才能互相結合,於是特定的結合就形成「基因密碼」,研究颢示三個連續鹼基形成一個「密碼字」(例如GGC),其與蛋白質形成有關(後面再說明)。

  染色體中的DNA是呈雙股螺旋狀,其中一段示於圖5,基因是染色體上的某一段DNA,它是控制遺傳特性與生理作用的源頭。圖6的例子顯示第一號染色體中的一些基因,圖中PS2(AD4)基因可能與老人癡呆症(阿茲海默症)有關。科學家已知道人類的每個細胞中,都有23對染色體,在這些染色體中含有10萬到14萬個基因,這些基因是由大約30億個鹼基(就如同30億個密碼)所構成。例如最近我國陽明大學研究的是第4號染色體中DNA的4q22-4q24段,此段中就含有約1千萬個鹼基,由此而形成的基因約300個,而整條第4號染色體中共有約2億個鹼基。最近科學家己完全解出人類細胞中所有30億個鹼基密碼的化學結構序列,但這只是解開基因在生命現象奧密中之一小步而已,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對基因的奧密所知還是很少,研究工作算是起步而已。目前已知人類的某些特性,如性別、膚色及超過4000種遺傳性疾病可能與某些基因有關,對於基因控制人體生理的機制,較重要的是基因密碼的「轉錄」程序(Theprocessoftranscription),在此過程中,細胞核中DNA的秘密轉錄到RNA上,由RNA帶這些秘密到細胞質中去制作持定的胺基酸以形成各種蛋白質,由此控制人體的生理機能。圖7及圖8簡示「轉錄」過程及基因控制的胺基酸形成的秘 密。此外,我們也知道DNA不是完全形成基因,DNA尚用於其他功能,但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由蛋白質所成的各種?可催化細胞內的各種化學反應及合成各種化學物質,如肝糖及脂類等,這是最重要的。

  1. 佛教對基因的看法 以個人所知,基因只是記錄有關肉體的一些特性,主要是為適應其生存環境而需要的一些特性,例如,為要在非洲地區生存,黑皮膚就會形成,為要抵抗病菌就有免疫系統的形成。但問題是,誰在「主導」這些工作?人類還有一個「記憶系統」,那就是「名色」(或是更基本的第八識),「名色」是一種「精神體」的記憶系統(詳細見前節),它記錄人的身、口、意三業,也就是人的所作、所言及所想種種皆被記錄到「名色」之中,它在肉體死亡後並不消失,會隨著神識帶到來生。若人之所有作為皆記錄到基因中,則其子女將承擔父母的業障,這有失業障「自負」的公平原則,故基因只記錄肉體本身的問題而已,依我個人所知,當受精卵形成時,神識進入其中,第八識依基因之記錄去「制作」中脈部分的組織(延腦及脊椎部份),第七識負責分裂細胞,而前六識分別「看基因之記錄」各自制作自己的器官。也就是神識依基因的記錄去制作人的肉體,人類目前尚「看不懂」基因中的奧密,故對人體所知不多,就是完全了解基因,人亦不能制造一個肉體。此外,神識也借著對基因的控制來掌控肉身的運作(包括各種生理現象及精神現象)。科學家近年來也逐漸發現,RNA的轉錄過程是由各自的「操縱基因」(類似指令)所控制,而很多不同的操縱基 因會同時受到一個「調節性基因」所控制,也就是由少數調節性基因去控制數量龐大的操縱基因,然後形成帶有各種不同密碼的RNA,但問題是誰來掌控這些調節性基因?答案就是「神識」!這是科學家尚未發現的。

  ·(二)神經系統

  1. 科學上的了解 人的神經系統是肉體最重要的部份,它控制與協調人體各個系統(如內分泌、消化、呼吸、循環等)的運作。神經系統可用為中樞神經系統與周邊神經系統兩大部份。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與脊髓,腦分為大腦、小腦、間腦、中腦、橋腦與延腦六部份,其位置見圖9所示,周邊神經系統包括12對腦神經與31對脊神經,這些神經分布全身各處,負責接受剌激(稱為感覺神經)與傳送腦下達的動作指令(稱為運動神經)。各個腦與神經組織的結構與功能可在一般生理學的書中找到(例如參考資料1),在此不詳述,我們只提出一些與佛教理論有關的部份,首先是人類大腦皮質的部份,大腦皮質是高等動物才有的東西,動物愈高等,皮質表面積愈大。科學家很早就己發現大腦皮質表面各區域所主司的功能,圖10示其概況。例如我們眼睛見一物體,此所產生的刺激信號,由眼睛傳到大腦皮質的「視覺區」,經過整理判斷後再經由「運動區」傳出訊號,最後再由運動神經控制肌肉收縮,完成要表達的動作。現在問題是:由輸入刺激信號到傳出動作指令之間,在腦內做了些什麼?是誰在判斷、運作與操縱?神經科學家似乎並不知道其秘密。其次我們有興趣的是「腦波」,其特性與禅定狀態有關,腦波是大腦皮質活動的顯示,它具有電磁波的性質,表1顯示腦 波不同狀態之特性。還有一點也許很重要,就是愈精細的動作如唇、舌等,其相關的皮質區所占的部位就愈大。此外,我們也知道右腦主控直覺、空間、藝術及創作等,而左腦擔任語言、判斷及推理等工作,這一點在佛教的理論也許有意義。

表1顯示腦波不同狀態之特性

波型

狀況

頻率

α波(松懈波)

  大腦處於安靜、休息狀態時、氣功發功狀態、運動選手集中力量時、禅定現超能力之狀態、入定之狀態。

7~13Hz

β波(忙碌波)

  大腦處於警覺或思考時,未入定之狀態。

>14Hz

θ波(欲睡波)

  大腦之作用遲鈍,主要發生於淺睡及小孩,或當成人面臨情緒上壓力及有腦部障礙時,禅定陷入「昏沈」。

4~7Hz

δ波(沈睡波)

  大腦沒有作用,主要狀況為沈睡、嬰兒期或非常嚴重之器質性腦疾病時。

1~4Hz

  1. 佛教的看法 以我個人的了解,人類神識中的第六識是大腦皮質的操控者。人的神識(稱為五蘊身)中有想蘊,想蘊與肉腦在空間上是密不可分的。當輸入刺激信號到大腦皮質區後,「第六識」就會找想蘊(包括皮質)中的記錄作為參考而做出判斷並下達指令。與科學上的發現比較,似乎右腦與過去生的記錄較有關,可以說我們的神識經由復雜的腦神經系統去操控我們的肉身。

  ·(三)精神與神經系統的交連

  1. 科學上的發現 在人類神經系統中,信號的傳遞是非常精細微妙,我們在此僅做一個簡單的介紹,詳情請參考有關生理學的書籍(如參考資料1)。當神經或肌肉受到外界刺激時,其細胞就會產生一個「動作電壓」(actionpotential),其大小約為數拾個mv,這些電壓信號就在神經中以每秒約數米到200米的速度傳到身體相關的部位(例如腦或肌肉)。這些電壓信號之所以會產生,主要是細胞膜內外電解質成份與濃度不同而有一個電位差存在之故,一般細胞內以K+較多,而細胞膜外電解質以Na+較多。神經細胞的微妙結構示於圖11,由上方的「樹突」結構傳來信號時,就由細胞體接收,再經由其下的「軸突」傳出去,軸突未端形成很多分枝叫「終樹」,終樹的尖端為很多小突起叫「突觸」,此中存有很多由細胞體送來的「神經傳導物質」,這些神經傳導物質主控神經中傳送電流的大小與狀況(見圖11中的神經末梢放大圓), 表2是一些我們已知的神經傳導物質。最近幾年,科學家對這些神經傳導物質已有相當多的發現,例如,早在1940年左右發現的血清素(Serotonin),其在組織中的量若不足,則人會出現幽郁症狀。近幾年又發現人類的很多行為,如攻擊性、性行為、睡眠、疼痛、學習與記憶等都與神經傳導物質有關,血清素在腦中的多少就直接影響這些行為。科學家又發現血清素的分解由一種叫MAO-A的?來負責,而這些?是由一種「基因」所制造。因此可以說基因借著控制神經的作用來掌控人的行為。而基因的主控者是我們的「神識」。醫師也發現,外界的壓力會使神經傳導物質的量增加,結果會有一些侵略或暴力的行為出現。科學家最近又發現有一種叫NR2B的傳導物質。這種物質在人的學習或記憶行為發生之時會在神經細胞的未端放出。若在該處注入NR2B,則有助於學習與記憶,若能掌控生產此物質的基因,則可能會使人更聰明。當然,記憶力不等於智力,智力包括很多種基因共同決定,此中包含創作力、解決困難的能力、學習力與記憶力等,記憶力本身是很復雜微妙的,例如當你在開汽車之時,許多不同的記憶就由不同的神經元中出來,有的教你認識路,有的教你控制方向盤,有的教你控制油門等。問題是:誰在做這些操控?答案就是我們的神識。

表2是一些我們已知的神經傳導物質

  出現部位

  神經傳導物質

  體神經系統

  乙酰膽鹼(acetylcholine;Ach)

  自主神經系統

  1.乙酰膽鹼

  2.新腎上腺素 (norepinehrine;NE)

  中樞神經系統

  中樞神經系統神經傳導物質已知的超過40種,比較重要的如下:

1.乙酰膽鹼

  2.酰胺類

  (1)新腎上腺素

  (2)腎上腺素(epinephrine;Epi)

(3)多巴胺(dopamine;DA)

(4)組織胺(histamine)

(5)血清素(serotonin;5-HT)

3.氨基酸類(amino acids)

(1)甘胺酸(glycine):抑制性神經傳導物



  (2)γ-丁氨酸(γ-aminobutyric acid ;

GABA ) 抑制性神經傳導物質

  (3)麸胺酸(glutamate)

(4)天門冬胺酸鹽(aspartate)

4.勝䎬類(peptides)

(1)腦啡(enkephalin)

(2)下視丘及腦下垂體分泌的荷爾蒙

  1. 佛教的看法 以我個人的了解,如此復雜的神經系統結構就是神識依基因中的「記錄」而制造的,其操控與維護亦由神識在主導,神識有時會控制基因,基因控制神經傳導物質的生產,由此改變人之行為。人的精神會影響到肉身的狀況就是因為有神識的關系。日本有一位醫師寫一本很暢銷的書叫《腦內革命》,書中強調人若有慈悲、無私、助人等「高尚思想」,則會使其腦內產生「腦內嗎啡」等物質,由此,他就會健康愉快,人的精神會影響神經系統的運作應該是毫無疑問的。但從另外一個發現來看,由體外施打血清素會使人快樂,這是否表示人的精神狀況(如快樂)是源於某些物質?科學家目前對這種問題似乎很難回答。我們由佛法來看這個問題。首先我們需了解「快樂」的意義是什麼?有一種快樂是純內心的快樂,這是精神的領域,另外一種是「肉身形狀的快樂」,例如眉飛色舞、說話高亢等。而一般我們講「快樂」的意思是指內心與同時表現在肉身的言語及動作,因此,喜怒哀樂等「心理」現象應該是精神與肉體的共同表現。例如有些憂郁的人有想自殺的現象,這是包括其心中有此念頭以及有要自殺的肉身動作。若只是純粹想自殺之事。那就像一般人的胡思亂想,不一定是憂郁症。以佛法的觀點來看,一個人快樂或要自殺,這必須其「第六識」己由 其「想蘊」中取出相關的名相才會發生,第六識在取出這些名相的同時,若也想要有這些行為,則第六識也將控制血清素的生產器官(科學家己發現此器官在腦干部位叫RAPHANCLEI),當有快樂意念發生時,血清素的產量會增加,通過神經的電流會增大,肉體快樂的相狀會很明顯。反之,若自第六識有自殺意念出現,則血清素產量會減少,肉體不快樂相狀會出現,甚至有自殺的行為出現。另外一種情況就是若血清素的生產器官有毛病,此時,雖然第六識有快樂的念頭,但因為血清素無法大量產生,因此,肉體上有時也看不出有快樂的相狀。反之,內心稍有自殺等不愉快的意念時,由於血清素的缺乏,不愉快的相狀就會更加明顯,這是憂郁症的原因,攻擊性等各種燥症道理也大致相同。也有一種狀況就是「純粹是內心愉快」而肉身沒有任何改變,例如禅定中的喜或樂,這些是真正的「精神相狀」。

  另外我們要知道「意念」是什麼?這是一種精神相狀,例如,當我們心中起個意念「讀書」,我們心中出現這個想法,「知道」這個意念者是「第六識」,而此念頭是否清楚則與肉身狀況有關,人的肉身內外都會產生很多「信號」進入大腦皮質區,例如肚子餓、頭痛、冷熱等,這些都會影響第六識去覺知皮質上記錄的「讀書」信號,因此,影響到「讀書」意念的清晰度。有了以上這些認識,我們就可以解釋,何以「高尚思想」會使人健康愉快的理由。思想(或意念)的產生是來自我們的「神識」,神識發出高尚思想的同時,有時,也掌控某些基因以產生大量有助於健康快樂的神經傳導物質。因此,就會使人健康長壽。我們可以說,科學上發現精神會影響肉身狀況,在佛教就是神識主控肉身之義。

  此外,若我們進入一個塵境時,根塵接觸會使「第六識」經由想蘊中的記憶而「知道」是否該表現快樂與否,若快樂則「第六識」有時控制基因增加血清素的生產而使肉體現出快樂相狀。反之亦然。還有一件事就是「記憶」,科學上已知人腦有幾個不同的儲存系統,包括記憶「經常發生」的事、記憶「偶然的事」、「記憶已經過去的事」與「暫時記憶」等,把由外面進入的信號,判斷後送去何處儲存就是「第六識」在主導,而這些復雜的記憶系統(肉身)就是「第六識」依基因中的記錄而制作的。

  肆、復制動物與投胎轉世

  依據佛教的經典的闡述,當人在受胎之時就必須有「中陰身」加入才會有生命產生(見增一阿含經卷十二與楞嚴經卷四),但現代的生物科技帶來一些問題,例如試管嬰兒與復制人,這些都未經男女交媾的程序,也許未來還會出現一些牛人半獸的生命體或肢體不全的人或獸。那佛教如何看此問題,個人見解如下:

  (一)復制生命

  1. 科學上的成就 一個與自己完全相同的「復制人」已不再是夢想,從世界上第一只復制羊「桃莉」出世之後,這種夢想已成為可能,目前生物科學家有很多人相信,他們已完全掌控復制技術。復制科技的突破主要是科學家已有技術使老細胞的基因恢復原始的功能,科學家們已發現在動物器官的成熟細胞內,其細胞核中的DNA有90%已被一些蛋白質所「束縛」,只有剩下約10%具有該器官的特殊功能DNA未被蛋白質包覆,所以在成熟細胞中,只有某些特殊功能存在,細胞本有的許多其他功能都已隱而不現。復制生命的科學家們就是先將成熟細胞的包覆蛋白質剝離,使細胞恢復本有的功能,如此,這些成熟細胞也可以像胚胎細胞一樣從事復制細胞的工作。在圖12中我們說明由已成形的體細胞完成細胞復制的程序。其方法是把一個受過精的卵細胞核之基因抽掉,然後從外面注入由所要復制的動物之成熟細胞中取出的基因,例如由該動物的皮膚細胞核中取出基因,而該基因必須經過剝離包覆蛋白質的程序,如此就完成一個所要復制動物的卵細胞(即新的卵細胞),一般成熟細胞接受新的DNA的機會大約只有百萬分之一,科學家在實驗室中培養數百萬個細胞,由此得到少數幾個「新的卵細胞」。在此中有一個關鍵技術是要在卵細胞上通入脈寬約10-6秒的脈沖電流,此電流可 使卵細胞的氣孔打開以接受新的DNA,並使此卵子「以為它已經受精」,分裂才會開始進行。復制動物成長之後,特性是否與其母體完全相同?答案卻不是很樂觀。英國愛丁保的羅斯林學院,已有四只復制綿羊長大,實驗結果顯示,其DNA都相同,但個性(行為)與外貌都不一樣!且年齡愈大其差異也變大。其原因可能是在此復制過程中,科學家使用同一母羊的「不同卵細胞」之故。若能使用同卵雙胞核,也許可得到「完全相同」的復制動物。但實際情形也許不是如此,原因很多,例如突變就會使分裂情形不同,此外,控制動物行為與成長的基因可能會受環境影響,這些基因可能會在適當時機停止運作,因此,環境會影響動物的行為與生長,長大後的復制動物之間,其特性並不一定完全相同。此外,復制動物尚有一些不好的問題存在,例如,成功率很低,桃莉羊只有約1/300復制的成功率,更重要一點是由於基因沒有改變,則所成的復制動物容易被環境因素所淘汰,而一般的有性生殖在組合精卵之時,會選擇好的基因以適合環境,因此,也就沒有這個缺點。總之,復制人在理論上也許不是問題,但實際技術可能尚有很多問題,何況在道德層面上可能問題更多。
  2. 佛教的觀點 依我個人所了解,男女的交媾是在完成彼此愛欲的願望,精子與卵子上有身識存在,精卵之運動以至結合都是由男女的神識在掌控。結合之後因為願望已達成,身識將回主人身上,此時若沒有中陰身的神識進入受精卵,則此受精卵很快會死亡。若在受精過程中有中陰身介入,則此中陰身會在眾多的精子與卵子中,找出其基因比較適合自己需要的合成受精卵。有一點常被誤解的是中陰身的「性別」問題,中陰身沒有男女之分,但由於其過去生的業障,其對男性的愛會使它喜歡男性身體,其對女性的愛會使其喜愛女性的身體。但投生之後是男性或女性,其影響因素很多,在入胎之前似乎早已決定。由於精子與卵子上尚遺留有男女交媾的不淨業(淫業),這個就成為中脈(精神體)頂端與下端的「紅菩提」與「白菩提」(詳細參考資料3),中脈是第八識做出來的,然後第七識會依照基因中的記錄去分裂細胞,第七識只負責把細胞分成兩個排列,至於細胞分開的「動能」則是由肉身中獲得,其他六個識則各自依照基因上的記錄制作蛋白質,並把與其自己所做的器官不相關的基因包覆起來,如此就發展形成人體的各個器官,在此過程中,神識也制作「氣身」,使「精神身」能與肉身完全結合,以使精神身能充份發揮肉身的功能。

  由以上的觀點,我們來解釋各種不同的肉身形成方式:

  (1)人工體外受精:

  精子與卵子被取出後,尚保留有男方與女方的身識在其上,就像一條橡皮筋一樣與其「母體」的神識連在一起,精子與卵子結合之時,若有「中陰身」前來,則其亦可以感覺到男女的愛欲,這種愛欲是精子與卵子的身識所具有的,也就是說精子與卵子就是神識愛欲之一種表現方式。因此,體外的人工受精與一般男女的結合而受胎,在「神識」看來差別不太大。

  (2)無性生殖與基因改變

  由男女之結合而受胎進而形成人體的方式是人界中陰身所熟悉的運作方式,而復制人的運作方式則是人類所發現的,我個人相信此種方式將會帶來很多不良的後果。我個人認為復制動物在做成「新的卵細胞」時也必須有「神識」進入此新的卵細胞,如此才可能進行「細胞分裂」進而形成肉身,若「沒有」「神識」進入,則此卵細胞將不會分裂,很快就死亡。此種肉身的形成方式與一般兩性生殖方式的最大差異是前者在「神識」入胎之前,胚胎的基因已被別人設定,而兩性生殖時,「神識」中的第八識可以選擇父母雙方的良好基因去形成胚胎的新基因。其他各個「識」的工作方式則大致相同,若細胞中的基因被以人工方式改變,對神識而言,只是其賴以制造器官的「資料」(即基因)被換掉而已,其所制造出來的肉身就是依靠新的資料(基因)造出來的,只是這些由外面強制改變而成的「新資料」若不合乎此神識的願望,則此動物或人可能很不愉快,甚至可能很快會死亡。此外,人工復制動物與一般有性生殖,在能量取得方式有所不同,前者以外加脈沖電流作為開始分裂細胞之能量,而後者則是來自精子的動能,前者是效率很差的一種方式,而後者則是最有效的能量取得方式。

  (3)無頭人或動物

  有些科學家想控制胚胎中的基因,壓制頭部形成的基因,使發展成為「無頭人」或動物,以作為摘取其器官之用。科學家以為沒有頭部,則當其被殺之時就不會有痛苦,如此就不會違反人道問題,但這是錯誤的想法,依我所了解,一旦形成「新的卵細胞」,要進行細胞分裂則必需有「神識」進入,此神識依基因記錄制造肉身,雖沒有頭部並不表示就不會疼痛,很多簡單的動物也沒有類似人的頭部,有「神識」存在的生物,當你殺他,他就會生嗔恨心,與是否有頭部關系不大,要知道,第六識也可以藉肉身的其他部位行使其「知」的功用。

  伍、結論

  由業力而緣生世間的人類,其神識為能充份表達與實現其願望,以及為了能適應其生存之環境,因此,神識就把其在地球環境中生存的經驗記錄下來,這就是人類細胞核中的遣傳基因。當人類受精開始時,與其有緣的神識(以中陰身形態出現)就會來參與受精卵形成之工作,並入其中。利用基因之記錄制作肉體,並掌控其之運作。由最初之受精到肉體成長乃至肉體老化死亡,此中所有過程,神識都是掌控者。神識掌控腦之運作,有時經由對某些基因的操控而影響各種腦神經傳導物質的產生,這是「精神」會影響肉體狀況的原因。人之所以能認知外界的森羅萬象,主要也是有神識的關系,當因緣際會之時,有緣的塵境出現在我們的眼前,根塵接觸後,由於神識的作用才有認知現象發生。人的認知現象在佛法看是「非根非塵,不離根塵」的一種妄想。至於最近實驗成功的一些復制動物,在佛法上看,其與自然生殖的主要差別在於前者受精卵的基因由實驗者自行設定,而後者由投生的神識決定,其他過程大致相同。復制動物(或人)不論其外形如何,只要是經由細胞分裂程序所生者,其中就可能有神識存在,對其傷害(如取其器官)可能導至其神識發生怨氣,甚至可能要遭殺生的果報,我們不能不小心。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參考資料

  洪敏元、劉良慧、林育娟、何明聰與賴明華合著,『當代生理學,(華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李旺祚編著,新編GUYTON生理學(79年合證圖書出版社印行)

  紫虛居士,『談死亡問題』(藥師山通訊第12期)

 

上一篇:心律法師:佛家七寶話琥珀
下一篇:藥師山·紫虛居士:佛法中的眾生世界與佛世界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