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惟因法師: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壇經》講義(14)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師示眾雲:“善知識!本來正教,無有頓漸,人性自有利鈍。迷人漸修,悟人頓契;自識本心,自見本性,即無差別,所以立頓漸之假名。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上以來,先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無相者,於相而離相;無念者,於念而無念;無住者,人之本性。於世間善惡好丑,乃至冤之與親,言語觸刺欺爭光之時,並將為空,不思酬害。”

六祖大師對大眾開示說:“善知識!真如本體原來的正法眼藏,涅槃妙心,教外別傳的大乘佛教,並沒有頓教和漸教的區別。只因眾生的根性卻有利根和鈍根的不同,根性遲鈍被業惑所迷的人,漸次修行而後得,上根利智的覺悟之人頓然默契,自己就能認識本來清淨的一念真心。自己徹見具如本體的妙覺明性,無頓無漸,無迷無悟的差別,不得及而假設頓漸之教的名稱罷了。我佛如來的這個法門,是從歷代祖師所傳以來,首先創立了“無念”為宗旨,“無相”為真體,“無住”為根本。所謂無相,就是無相之相即是實相。凡所有相便是虛妄,也就是一切法從本以來離言說相,離心緣相,遠離一切諸法之相,而洞徹諸法的無相之實相,稱為無相。所謂無念,就是可念而離念,直從心上把一切善惡邪正,有無是非等種種雜念,統統遣除是為無念。也就是遠離顛倒夢想,令心清淨,在剎那之間能所雙忘,內外豁然與虛空一體,真正達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境界。能夠如此,身心世界洞然無物,豁然超越世出世間,永離煩惱得大自在,諸苦頓斷,佛果可期。這種實證境界,只在當人一念觀心之極,無念無相歸無所得,無所得亦不可得,才是真正無念的功夫。所謂無住,就是心性的真空,畢竟不染一塵,也不住一切有為之相,也就是人的本來自性,對於世間上不論善的,惡的,好看的或是難看的,甚至埋怨冤仇與恩親,言語的觸犯,諷刺挖苦,彼此互相攻擊對方,爾虞我詐,欺騙斗爭不休。這一切都應息止,一並視為虛空幻相,並不想報仇或傷害別人。

“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名為系縛;於諸法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此是以無住為本。”

《心地觀經》說:“三界之中,以心為主。能觀心者,空間解脫。不能觀者,永處纏縛。”一般人的心常常妄想聯翩,因此在念念的當中,不再去追思以前的情境。如果不循觀心返照,並且隨波逐流,前念未斷,現念重增,後念緊湧的念想,接二連三的相續沒有斷絕,生起種種煩惱如繩纏著身心,使人不自由,稱名為系縛,這才是真正以無住為自性本體的境界。

“善知識!外離一切相,名為無相。能離於相,則法體清淨。此是以無相為體。善知識!於諸境上,心不染,日無念。於自念上,常離諸境,不於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盡除卻,一念絕即死,別處受生,是為大錯。學道者思之,若不識法意,自錯猶可,更勸他人,自迷不見,又謗佛經。所以立無念為宗。”

善知識!凡所有相的東西,都是虛妄不實的。外離一切的法相,境自如如,是眾生的本體,但又不能顯玩,被無明煩惱遮覆。因此觀照自性,如實了知能所本空而不空的真相,稱為無相。能夠遠離諸法相,無相非相即是實相。無有生死和涅諸法等相,真如自性法體現前,如大光明清淨無染,頓破無明,成就圓滿無上果覺。這是以無相非相,即是實相為般若真性的體相。

善知識!性是生起心的根本,是心的來源,若無性對境就生不起心。因此於一切諸法的境相上,心不妄染而不執著外境,不分別善惡,離念寂靜,禅悅清安。也就是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雲遮,稱為無念境界。由此於自己只是百物都不去思惟,把念頭除盡一切思想也滅卻,連這一念都斷絕凱不是和死人一樣,就到別的地方去受生投胎,這是非常可怕的大錯誤,學佛修道的人應再三深思。倘若不能真正認識佛法的大意,自己錯了還有情可原,卻又以盲引盲,再去勸說他人,自己愚癡迷惑沒有正確的見解,倒反過來毀謗佛教經典。因此創立“無念”作為修行的宗旨。

“善知識!雲何立無念為宗,只緣口說見性,迷人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見,一切塵勞妄想從此而生。自性本無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說禍福,即是塵勞邪見。故此法門立無念為宗。”

善知識,為什麼創立“無念”為此法門宗旨呢?只因為那些證未證,在口頭上見性的境界,而心又執著迷惑不清的人,在外境上仍有著相妄染的能念之心。對所念之境上便起種種邪知邪見,於所的能緣的心塵和所緣的境妄執雜想,都由這而生起。其實菩提自性本來就無有一法可得,倘若認為有所得,妄言亂說苦凶禍福,那就是於六塵緣的境和煩勞能緣的心產生的斷常邪見。所以此法門中創立“無念”作為修道的宗旨。無念之真念,無相之實相,無住之真住。雖事有不同,其理實是一個。悟得則觸事全真,迷者則轉趨轉遠。行人若真能諸法了不可得光明寂照遍河沙,凡聖含靈共我家,契入真性,應無年住而生其心。猶如日落西山月上東,上下不依不住空,光明普照無畦礙,應無所住亦相同。由此斷除妄想重增病,趨向如來也是邪。於一念真如自性,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一切物即想如性,故非物所拘,才涉有無,便隔霄壤,差之毫厘,才涉思性便成剩法,而失之須臾。
“善知識!無者無何事?念者念何物?無相無二相,無諸塵勞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即是念之體,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無,眼耳色聲當時即壞。

善知識!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經雲:‘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善知識!所謂無,到底無的是什麼事呢?所謂念,念的是什麼物呢?所謂無,就是無有差別有相,沒有一切能緣和所緣境的塵勞之心。所谡念,就是念自供有的真如本性。真如就是一念真心的本體,一念真心就是真如的實相妙用。換言之,真如自性就是眾生天真佛性中所起的無念而念之真念,並不是眼耳鼻舌等器官的能念。真如俱有的妙性,所以能夠隨緣起念。真如若無自性本體,眼所見色,耳聽聞的聲馬上會推動功能而變壞。

善知識!真如的妙明自性隨緣而起念時,而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雖然有見聞覺知,然真如自性本來清淨,不會染著萬境。而般若實相真如妙性是恆常寂靜自在,所以《淨名經》說:“能夠善巧了別一切諸法的實相,就於第一義谛,而如如不動根塵器界。”然禅宗的善巧方便,唯以吼、喝、拳舉、棒打、直指或以話頭,參父母來生前本來面目真如自性,而攝念用功凝情,但得放下,直用直行,刻刻照顧,兀兀騰騰,運水搬柴,無非是道。言語道斷,為一總持,心行處滅,涅槃不二,不知其名而強言為禅宗。所以一切有相皆是虛妄。但有言說,均無實義。不得而已,直指真如自性無念無住無相,令行人言下得見,當體即空的境界上去徹證真如妙性的本源。

坐禅品第五:(一作妙行品)

釋品題:這一品是記述六祖大師所聽聞妙法的大眾,直指修行禅定是不在看心、看淨和不動上修行的道理和修禅的方法。禅本是一種機鋒轉語,引發行人去修行深般若的無上智慧,究竟明悟而入佛之知見。禅本是一種言下豁然大悟,洞徹諸法實相的微妙之法,不硅鋼片去默然靜坐。主要在於行住坐臥,起心動念,默契一念真心的本體,契機契理,真得解脫,湛然清淨的現實受用。故以“坐禅”為品題。

師示眾雲:“此門坐禅,無不著心,亦不著淨,亦不是不動。若言著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幫無所著也。若言著淨,人性本淨,由妄念故,蓋覆真如,但無妄想,性自清淨。心著淨,卻生淨妄;妄無處所,著者是妄。淨無形相,卻立淨相,言是工夫;作此見者,障本性,卻被淨縛。

善知識!若修不動者,但見一切時,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即是自性不動。善知識!迷人身雖不動,開口便說他人是非長短好惡,與道違背。若著心著淨,即障道也。”

六祖大師對大眾開示說,宗門的坐禅這一法門是絕言離慮究明心性,原本就不是觀看心,也不是觀看淨。因看心成妄,看淨為相,無垢無淨才是佛性,同時也不是不動。倘若說觀看心的話,心原本就是一種虛妄的幻想,既知心念好像幻化不實,所以就不值得觀看了。倘若觀看淨的話,人的真心從無始以來就清淨湛然,因有妄想雜念無明煩惱蓋履了真如自性。但若能頓除無明妄想,真如妙性就能自然清淨。如果妄起,來觀看凈,卻反而生起了淨的執著妄念,妄無自性性相原本就有一定的處所可在。看淨的看也就是妄的所在。自性清淨是一塵不染,無有任何形相可言,卻偏要設立出一個淨相來,倒說是修行的真正工夫,作這種見解的人,無意中就障礙自己的真如本性,反而被淨相纏縛住了心性。

善知識!所謂候行不動,應當是看見任何人的時候,都不會起心動念,也不見別人的是是非非、行善或是作惡的功過得夫,都於中無動,才是真如自性的如如不動的真實不動。善知識!那些愚癡迷惑的人,表面看是身體雖然不動的樣子,但一張開嘴便對他說長道短,大是大非議論好壞,這就與正道相違背了。如果看心看淨,能看之心與所看之淨就成為障礙正道的主要因素。能看的心與所觀的淨塵,都是妄虛的幻境,只是沉空滯寂,不能微見真性而直達心源。心是源,法是塵,兩種猶如鏡上痕,痕垢盡除光始現,心法雙忘性即真。可見徹見真如自性,必須是動靜一如,湛然不動的寂滅道場,用不著那些前門拒狼,後門進虎的以盲引盲而墮深坑的迷人。

師示眾雲:“善知識!何名坐禅?此法門中,無障無礙,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禅。

善知識!何名禅定?外離相為禅,內不亂不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本性自淨自定,只為見境思境即亂;若見諸境心不亂者,是真定也。

善知識!外離相即禅,內不亂即定。外禅內定,是為禅定。《菩薩戒經》、雲:‘我本性元自清淨。’善知識!於念念中,自見本性清淨。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六祖大師對於大眾開示說:“善知識!什麼叫作坐禅呢?在頓教法門中,行也禅,坐也禅,語默動靜體安然!至此境界無障無礙一切自在,對於外在的一切情器世界,善業惡惑境界的真心中妄念不起,清淨自在稱名為坐;於內能徹見真如自性類靈不昧,系心一境,空有不立,全歸中道而不動首道場,稱名為禅。

善知識!什麼叫做禅定呢?外離一切相系心一境名為禅。見境不亂,內外一如稱為定。如果執著外在一切有為的形相,染著客塵境界內心就會雜亂不清。於外塵境若能遠離一切諸相,真心現前自然就不會雜亂妄染。真如理體的妙性,本來清淨的那伽大定,只因為一念妄動看見境色就妄緣分別的思慮境相,自然雜亂無頭,如果見一切法塵緣境相,心性清淨一如,無染無著,無生無滅,圓明自在,稱名為真定。

善知識!外不染著,離一切諸相就是禅,內心無雜清淨而不亂就是定。外無執著,內無雜亂,禅定一如,稱名為禅定。《菩薩戒經》說:“我人本來的心性原自清淨無染。”

善知識!於念而無念之真念中,自己明悟見性本自湛然清淨,自己修而無所修,行而無所行,任運隨緣無畦礙,生死涅槃等空苑,自徹自證圓成無上菩提道果。所謂坐禅,不能認為結跏趺坐就叫坐禅,持讀坐禅品就能抉擇諸法實相。而是在外境不去攀緣,不著相,不加思量分別就叫作坐;在行住坐臥的四威儀中,在在處處。語默動靜體自安然而無所障礙,方稱名為真實坐禅。

 

上一篇:藥師山·紫虛居士:鼠腦「戈登」在佛法上的意義
下一篇:惟因法師: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壇經》講義(15)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