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能利法師:太虛大師的佛教革新思想及其當代反思(五)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太虛大師的佛教革新思想及其當代反思(五)

本來《禅苑清規》、《敕修百丈清規》對叢林的管理有一套嚴格的程序與方法,茲作一簡要說明。寺院,古來稱為叢林,。”《百丈叢林清規正義記》曰:“律中,凡四僧以上,至百千,同住一處,作法游事,如水乳和,皆名叢林。”所以叢林以平等修行為宗旨。叢林之產權,按照古來說法叫“十方叢林”,十方者,盡虛空界也,即寺院的財產不屬於哪一個人的,甚至不屬於僧團的,是屬於十方所有一切眾生的,僧團只是有使用權,沒有占有的所有權。在管理上,叢林分班首與執事,班首分四大班首,執事總體來說有八大執事。

八大執事是具體處理寺院僧團的日常事務者,古代寺院八大執事即分別是監院(庫房負責人)、知客(客堂負責人)、僧值(又名糾察)、維那(寺院監察)、典座(齋堂負責人)、寮元(雲水堂負責人)、衣缽(方丈堂負責人)及書記等。各叢林根據自身的特點,所設的八大執事不盡相同。

四大班首是:首座、西堂、後堂、堂主,堂主的預備則是書記了。班首是寺院的表率與決策者,班首一般都由戒臘較長、威望較高的僧人擔任。首座亦雲上座,是“表率叢林人天眼目,分座說法,開鑿後昆,坐禅領眾,謹守條章,齋粥精粗,勉喻執事,僧行失儀,依規示罰,老病亡殁,垂恤送終。凡眾之事,皆得舉行,如衣有領、如網有綱也”[1]西堂才德不愧為班首,他負有教化僧眾、宣講開示的責任。後堂則“輔贊宗風,軌則莊端為從模范”,堂主者,是主持僧眾實地修行禅堂指導者,同時亦可以代理和尚說法,後世便把堂主說法,叫作小參。書記則有文思敏捷、書法精良、詞章通利的僧人任之,古來由書記而進升堂主,由堂主而進升後堂,由後堂進升西堂,由西堂而進升道座。叢林中有一句老話叫“千年的班首,萬年的首座”,因而四大班首相當於寺院資歷與修行的元老,他們不管具體寺務,但寺院有重大事情要處理時,住持亦須請四大班首們一起處理或決議全寺或大眾的事。

所以古來叢林管理也是一種民主集中的管理,住持的任選一方面由四大班首共議中產生,住持則主持一方佛教,兼有負責總理全寺具體寺務的職能。從這個職能上可以看出,古來叢林的管理分為決策層與執行層,住持一方面是決策的關鍵,另一方面也是具體管理的關鍵。同時方丈也受制於四大班首,這樣形成一個良性的管理體制,決策者不參與具體寺務,具體寺務的執行由另外的人執行,方丈起到了中心協調節器與關鍵的作用,正因為如此,叢林的方丈一般三年一換,當前中國佛教協會規定方丈可連選連任不超過三屆。那麼,回顧中西方現今管理的體制,以董事制的股份有限公司來說,那麼形成對比:公司的產權是屬於股民的,就相當於寺院的產權屬於十方每一個人的;四大班首就相當於董事會,代表十方每一個人的利益,即是佛教的根本利益;方丈相當於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現今稱為CEO(向公司的董事會負責,而且往往就是董事會的成員之一。在公司或組織內部擁有最終的執行權力。在有的企業中首席執行官可能同時又是董事會主席和公司的總裁),八大執事,則相當於各部門的負責人,即部門總經理。CEO不是總經理,也不是總裁,它的權力非常大。董事會成立小董事會,其主要職能是選擇、考評和制定以CEO為中心的管理層及其薪酬制度——這與四大班首議事決策相應。此這種互相制約與監督的管理方式,在當今西方奉為就為優秀的辦法,實際上在中國古代的寺院管理中早已實施。

由於寺院的隨時代的發展,這種制度發現也發生了變化。中國佛教協會提出新的辦法,寺院成立民主管理委員會,寺管會作為決策層,采取民主集中的方式進行管理。雖然中國佛教協會頒布了《全國漢傳佛教寺院管理辦法》、《全國漢傳佛教寺院住持任退職的規定》,取得佛教寺院管理上的一些成效,但是針對佛教界現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如個人主義、一言堂等現象仍未得到完全有效的改善,誠如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老和尚在2002年中國佛教協會第七次全國代表會議上所作《繼承趙樸初會長遺願,同心協力開創中國佛教事業新局面》的報告,報告中說:“寺院要在繼承和健全叢林組織的基礎上推行民主管理,改變‘一人說了算’的家長制、宗法制、任人唯親等有礙佛教事業發展的管理模式,絕不容許十方叢林重新淪為子孫廟。”2003年9月,《中國佛教協會五十年》的報告中說:“漢傳佛教寺院,都要遵照本會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辦法、通則和規定,建立健全兩序大眾按期推選或禮請住持以及住持到期退位制度;執行住持請職制、僧團羯磨制、十方選賢制,住持請職要任人唯賢,反對任人唯親,要把有較高佛教學識、德才兼備的僧人選到重要崗位上,防止將十方叢林變成子孫廟。”這個問題,1935年,也就是七十二年前,太虛大師在《建設現代中國佛教談》中說過:“中國民族以至中國佛教最大的弱點,則在家族性太深,中國佛教僧寺亦變為一個一個家族,此為中國僧寺沒法整興的症結處,若能醫好此病症,中國佛教乃可重振。”[2]可謂語重心長,點明了中國佛教的問題的根結所在!

佛教在中國的發展路上經歷了風風雨雨,對佛教發展關注的有識之士也十分重視其中的關鍵問題,就是好的制度也靠人執行,這是中國文化的特點,相信中國佛教在未來的路上越走越好,佛教對社會與人類的精神貢獻越來越大,成佛作祖、了生脫死者越來越多,太虛大師亦會含笑於常寂光中了!

--------------------------------------------------------------------------------

[1] 《禅苑清規》,《大正藏》第48冊,P1131

[2] 《太虛大師全書》之《建設現代中國佛教談》

--------------------------------------------------------------------------------

本文發表於上海玉佛寺主辦之《覺群》2008第2期總第38,收錄於覺醒主編之《佛教與現代化》,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2008年1月。

 

 

上一篇:能利法師:太虛大師的佛教革新思想及其當代反思(四)
下一篇:能利法師:給小朋友們的一封信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