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藥師山·紫雲居士:淺說三界輪回與無法回淨土的原因
淺說三界輪回與無法回淨土的原因 藥師山紫雲居士 前言 諸如以上種種行為我們應該如何面對?人對於生命、壽命的認知觀念實在有待加強,一般人不知「無常」如影隨形、生命渺小脆弱,一口氣吸不上來生命即告終了,除非在此一生中,能以有限的身命修法身慧命,使「壽」能永住而超脫三界輪回,安住空性常、樂、我、淨寂靜法性之中或永住淨土,那才能永保福壽安康。即使一生之中無法修行完全有所成就,卻也可如實了知自己多生多世永續的在修行,終有一日可成就法身慧命。 <p<>下列為一些佛法知見與觀念,願提供有緣者參考:</p<> (一)《佛說見正經》的開示 但「壽」可以無窮盡,只要修行者以有限生命的人身修出神識見光明、了脫生死,可了知三界或個人的過去、現在、未來,同時能說出神識是有顏色、大小、長短。凡夫是因為經過中陰身及六系閉,使人不能記得以前所做之事,只能依業緣在三界六道中輪回生死不止。 (二)《八大人覺經》的開示 (三)修行的重要 1.釋尊以一大因緣入世間費時四十九年說法無數、開示很多經典,其中最特殊的就是教導眾生解脫法以了脫生死入空性,希望眾生都能覺醒不再迷真入妄,能由體悟人生苦短而修四聖谛、觀十二因緣、修大乘法……等以了脫生死、超脫輪回,不再沉淪於三界六道中。 2.釋尊開示的實修經典以《圓覺經》、《金剛頂經》、《無上依經》……等屬修行成佛(涵蓋上求佛法了脫生死及出菩提路下化眾生渡生成就)的無上密意經典。 3.釋尊開示的淨土經典如西方《阿彌陀經》、東方《藥師經》或其他阿閦淨土、兜率淨土……等經典對我們都很重要。有淨土根器的眾生,修行以淨業三福求生淨土,如《觀無量壽佛經》中開示韋提希,以十六觀修行可以投生淨土,或以上、中、下三品求生實報土或邊緣化土等繼續修行……。各種經典不勝枚舉,眾生根器不同教授方法不同,然以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是為非常方便及嚴謹的法門(淨土法門也是修行解脫及渡生的方便法門)。 一、出離三界以實修為要 修行面對的無明、習氣、因果、業障、怨氣、五情、五陰熾盛……即四難、四障、四惑等,都是我們需要花費長時間去克服的問題。依經典所說,須要修行三大阿僧祇劫的心念轉變才能成佛,若以修行次第則須要歷經五十七階位才可修成佛,若以欲修行了脫生死來說,也要到初地才能達到不退轉位,如此才能繼續在菩薩道上克服一些劫數,歷經無有生死(消除微細煩惱)階段直至八地,十地渡生時能學習如幻及自在無礙,心性安住光明平等、任運自在、游戲神通、幻化無量(化佛),在十方世界中學習幫助有緣眾生出離三界。 佛以平等及無量慈悲心放光加持一切眾生,但眾生自己若有煩惱垢障遮蓋,則無法受到佛力加持,因此眾生只有在三界六道中輪回生死痛苦無量,以致終有一日會無語問蒼天:「為什麼是我?我到底做了什麼孽而受此果報?」內心哀怨悲泣痛苦不已、輾轉反側不能入眠。此時若能翻然悔悟,到佛前誠心禮佛、供佛或求助觀世音菩薩,以觀世音菩薩的大悲願力「有求必應」,必定能引渡回佛門受到救助,方可有解脫之法! 二、由《無上依經》看三界中的四種惑、四種惑障、四種障、四種難、四種生死(因在世間無奈的問「為什麼?」可在此處了知一二)。更須改變自己的心態面對四惑、四障、四難,更正修行方法來解決問題,自可不受生死果報。 (一)四種惑(障菩提果) (二)四種惑障(不能證得如來法身無上菩提) (三)四種障 (四)四種難 (五)四種生死 (六)修行方法 三、修行方法 2. 小乘法:修四聖谛、觀十二因緣……等。 3.大乘密法:修各種三昧、禅定、十般若、如幻、神通、渡生方便法、一切種智成就。 四、筆者對「無法回淨土之原因」的一些認知 2.習氣重:執著人間名聞利養的習氣過重。 3.人間執著(癡迷):以人間法執事求功名利祿,並以此炫耀人生的價值,忘失淨土清淨心。 4.邪見:執著外道邪見,如相信算命、星座、運氣、神我……等,不知諸法如幻,不能證悟本心、空性、如來藏,不能如實了知淨土的真相。 5.福報少:自私自利不做公益、不回饋社會,只貪圖個人享受,計算個人利益而不利益他人,只做一點點的有相福報就自以為傲。 6.心惡(負面想法多):因善種少,做任何事情皆存有偏激、固執的心態、負面心思多。且受驕慢、卑劣慢及嗔恨影響,所行之事皆偏向三惡道的行為,以致無法回淨土。 附注:往昔所作諸惡業深入名色中,今日所受果報或許會在禅定中一一顯現(《金剛經》所雲之妄念),修行時需花費很長的時間克服此現象。並非所有人皆有能力以定力壓制妄念,此時可以長期用忏悔法及正向學習,使名色中的名相漸改變。 五、修回淨土的方法 1.發心回淨土:只是初發心想回淨土而已,邊緣化土都不一定到得了。 2.求生回淨土:向往淨土清淨,對人間事感到厭煩,因此想回淨土,須一心淨信方可回淨土。 3.帶業回淨土:自認業障不少而開始修行念佛、禅定、消業。不敢奢想回實報莊嚴土,只想到邊緣化土(凡聖同居土)即可,但淨業三福不可少。 4.長住淨土:情緣對長住淨土有很大的影響。如天人界不再有情緣的眾生,為淨土天人清淨大眾住花苞。菩薩正八地修行者無情緣等可長住淨土,入寶塔中修行。十地菩薩住處為實報莊嚴土的大寶閣中,安住大寶蓮花上。空性修行者住常寂光土。小乘住方便有余土。 5.自建淨土:菩薩學習佛的大悲心,以慈、悲、喜、捨心將福種、智種應用在建立小小的淨土,緊靠著佛的大淨土,如此亦可學習接引眾生回淨土,此淨土也分常寂光土、實報莊嚴土、方便有余土、凡聖同居土。 六、總結 1.凡夫:若不修禅定、三昧、不解開內心種種煩惱,那種修行只是小小的人天福報,無法了脫生死,仍會落入三界六道輪回。 2.修行人(包括小乘、菩薩道修行者):因修有漏業及無漏業(微細煩惱),仍有生報難及過失難,在此三界內了卻因果業報,但仍受重罪輕受果報。 3.大乘修行者(佛身入人身):如釋尊以等覺身來娑婆世界,是以願力來世間渡生。l 一般要超脫三界須正八地修行者,五情問題已了,由此不再生死輪回,才可修一切種智成佛或虹化成就,再來世間隨緣渡生。如此才能真正安住三昧、自在無礙、平等廣大、無量無邊、以游戲神通幻化入十法界各道中渡生。 在三界六道的人道中有釋尊所留下的經典開示教法,在世間修行福報累積快速,若珍惜寶貴人身好好修行,可以修成佛身,不枉費來此世間一場。 若有發大願,願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渡生的修行者,更應該修持一些世間特有之法,如本心不染著、如幻法、渡六道有情眾生的方便法及轉生系統修持法,如此可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學習佛菩薩的渡生方便法,為眾生服務,直到成佛,此為不可多得的大悲心菩薩道的菩薩。 最後願人人都能在此人界以人身修成法身、在人界可修回淨土、眾生皆可回淨土、眾生皆能修成佛。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共入佛道。 七、「故事」後記 2.阿珠其母長期吃素,常在道場中念佛,晚年得癡呆症,行為怪異,家人懷疑認為「念佛也不能永遠保佑老人康健!」。 3.小倪祖母八十六歲,長期吃素、念佛、供佛、供僧,晚年大病九天醒來後不再拜佛,行為異常,家人懷疑:「為何佛不保佑?怎麼回不了淨土?不是說念十句佛號,即可回淨土嗎?」 4.某某大師晚年時全身插管,不顯瑞相,是否修行有問題? 5.某某同修祖母九十五歲,往生時只是一睡不起,沒有病痛,是否去了天國或淨土? 6.某某同修才三十五歲,職業為工程師,卻得了癌症,常自問:「為什麼是我?」 以上提出幾則往生者當時的現象或重病顯現的症狀,但世間人說法多種,人雲亦雲,對學佛的效益充滿各種疑惑,此因牽涉前世因果、業力,非一時能訴說清楚,若還有疑問請參閱《無上依經》:四種障、四種難、四種生死,勿再抱怨及疑惑。 自始至終,法界公平性仍在三界六道執行,請早日修行莫遲疑!
上一篇:藥師山·紫雲居士:淺說金剛事業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由于xuefo.tw域名因备案需要暂停使用(最短15天),自即日起请用http://big5.xuefo.tw访问网站,特此通知!
299313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