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蔡禮旭老師:依教奉行經教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依教奉行經教
  蔡禮旭老師
  有個母親,她了解到教育是上行下效,所以她也非常努力去力行《弟子規》,希望也影響孩子去做到這些規范,這些好的行為。結果做了一段時間,她覺得女兒的改變並不是很大。當下我們要有個很正確的態度,就是當我們依教奉行這些經教,可是並沒有如我們想像的結果,這個時候經教絕對沒有問題。因為經教是真理,不能檢討真理,一定是自己做得不夠徹底,這個心境要有。假如做了之後沒有效果,我們馬上就否定聖賢人、否定經教,這是大傲慢。“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個態度在我們立身處世、求學問過程當中,不可須臾離也。一把責任推到自身以外的人事物上面去,這個時候就已經是迷惑,已經是不負責任了。把責任推出去這個時候一定是情緒化,這絕對不是理智,絕對解決不了問題。凡事還是要求自己,這是最明白的人。
  她也沒有對經典的懷疑,只是更深刻的去思惟:我也做了,對父母,叫我、教訓我,我都很快就到了,都安安靜靜在那裡,怎麼女兒的改變不大?後來她靜下心來,體會到,雖然《弟子規》第一句,我在行為當中好像是做到了,但其實父母在批評我們、在教誨我們的時候,內心還是有不耐煩。其實孩子的心很敏銳,都能感覺到我們父母的態度。後來她從心境上真正修正,很快的她女兒的轉變也很顯著。真正自己德行好,正己,而且要從心上去正,就能夠感化身旁的人。這個感化絕對不是一種控制,而是自然而然人的善心會被我們的誠心所喚醒。所以我們今天學了以後,是去改變自己,絕對不是回去之後去要求家裡的人,這個心態一定要正確。態度決定往後的成就,心態一偏,結果不可能是好的。夫子告訴我們,“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我們在立身行道的過程,還會跟人家沖突,人家對我們還會埋怨,那就是我們心態要修正。德風,應該是給人家如沐春風的感覺才對。
 

上一篇:蔡禮旭老師:為什麼要忍?
下一篇:蔡禮旭老師:不要過於追求物質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