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蔡禮旭老師: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蔡禮旭老師
  “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所謂言多必失,話確實不可以滔滔不絕。因為你滔滔不絕,很多話還沒有思考清楚就怎麼樣?可能就說出去了。結果一出去就怎麼樣?收不回來。所以夫子才說“三思而後行,三思而後言”,所以言語也要謹慎。在《易經》裡面有提到“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眾”。吉祥的人言語怎麼樣?少,急躁的人言語很多,因為你看一個人滔滔不絕,他的心安不安?不安,很急躁,很沒安全感。當一個人處於這樣的心境就很容易說錯話、很容易得罪人。那你心亂,俗話說“禍不單行”,那都是心沒有主宰,才會一而再、再而三犯過失,所以心要能靜得下來。當言語少的時候心就比較平和,人心一平和,對於所處的環境、所發生的事就可以明白清楚去觀察、去觀照,就不容易出差錯。
  諸位朋友,不要聽完這一段之後,回去都不講話。該講的時候還是要講。像我從小就很熱心,然後後面再加兩個字“過頭”。所以一看到別人不用功念書,我就霹雳啪喇在旁邊跟他講,他已經聽了頭都快怎麼樣?都快暈了,我們又沒有敏感度,要適可而止。在念高中的時候,很多同學都有交女朋友,我都沒有交女朋友。為什麼?因為那些同學都不喜歡講話,然後臉看起來就很酷。很酷,好像就容易交到女朋友。所以我就開始裝酷也不講話,一天都不要講。結果我想說要堅持一段時間,後來堅持一天以後,我說:還是算了罷!人還是要當自己好。
  當別人真正需要我們一定要盡心盡力去引導他,去規勸他。但是時機不成熟的時候,確實也不要講太多,可能會讓人生煩惱。所以這個進退之間,緣分的成熟與否,這也不是用講可以講清楚,還要諸位朋友自己去累積經驗。那可以用孟夫子一個方法,叫“觀其眸子”,比方說你跟他談《弟子規》很重要,然後舉了幾句經文“置冠服,有定位”,這對你孩子做事的能力有直接相關。你這麼一講,他的眼睛就放光,發亮了。那你要不要說:好,今天就講五分鐘就好,我回去了。這樣好不好?這樣就沒有隨緣。當緣分成熟,我們可以順勢而為。另外一個人你跟他講了,講了五分鐘,他眼光呆滯,你要不要再講兩個小時?要不要?那就太攀緣。所以時時刻刻觀察緣分的狀態,緣分是動態的不是靜態的。假如我們學經文都學成靜態,那就學呆了。
 

上一篇:蔡禮旭老師:在磨煉中能快速提升自己
下一篇:妙心法師:《蓮宗寶鑒》譯注 卷二之四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