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妙心法師:《蓮宗寶鑒》譯注 卷一之十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蓮宗寶鑒》譯注 卷一之十二

[原文]
    深信因果
    擬步玄途,洗心大道。深信世間因果,究明出世根源。將窮其源,必存其要;要而在用者,其於心法乎?
    心也者,彌綸於萬行,會通於群數。蓋以心無常法,乘善惡而迭用,以罪福為影響,故因果不相違。是知:涉境而動謂之“因”,動而生識謂之“緣”;緣起則有業相隨,有業則果報定矣。是以善行惡行,“世間之因”也;三界六道、九有四生,“世間之果”也。念佛法門,“出世間之因”也;九品化生、淨土成佛,“出世間之果”也。
    於上因果心中明了,故不樂著世間之法;於出世間法心行不違,念念不忘於淨土,心心不離於彌陀。何以知其然?如今是因,臨終是果,應知因實果則不虛。
    夫善惡二輪,苦樂二報,皆三業所造,四緣所生,六因所成,五果所攝。若一念心嗔恚刑淫,即地獄業;悭貪不實,即餓鬼業;愚癡暗蔽,即畜生業;我慢貢高,即修羅業;堅持五戒,即人業;精修十善,即天業;證悟人空,即聲聞業;知緣性離,即緣覺業;六度齊修,即菩薩業;真慈平等,即佛業。
    若心淨,即香台寶樹,淨剎化生;心垢,則丘陵坑坎,穢土受形。皆是等倫之果,能感增上之緣;是以離自心源,更無別體。《維摩經》雲:“欲得淨土,但淨其心。”故知一切歸心,萬法由我。欲成淨果,但行淨因。
    又,當知闡提邪見,定應墮千劫泥犁;誹謗撥無,即此是邪魔眷屬。觀報應之若是,如影如形;信因果之歷然,可驚可懼。所謂:“苦瓠連根苦,甜瓜徹蒂甜。”
[消文] 
    深信因果 
    我們如果想走上學佛的道路,希望通過無上的佛道來洗滌我們心靈的話,那麼就需要深信世間因果,參透出世間法的根本。如果要參透世間的根本的話,就必須明白修行的關鍵;我們說,修行的關鍵和妙用是什麼呢?難道就是心法嗎? 
    作為參悟的根本,“心法”是貫穿於一切的行為中的,也是世間萬物於此交會之處。總之,“心”是無常之法,憑借善惡的行為來體現它層出不窮的妙用,通過罪福的果報來體現它無與倫比的影響力;所以說,世間萬有從因至果不出此心,以此觀之一一果報對應一一業因,千頭萬緒不相歷亂。從中可以看出:對境而心動為“內因”,心動生知見為“外緣”;知見指揮行為,故而有業相隨,有業就一定會招致相應的果報。所以說,善行和惡行就是“世間法的因”;囿於三界六道的境界、感召九有四生的形體,這就是“世間法的果”。念佛法門,就是“超越世間的因”;九品化生、淨土成佛,那就是“超越世間的果”。 
    心中如果明白了上述的世間因果以及出世間因果之後,就會不貪戀不執著那些世間法了;也就自然而然地會對出世間法誠心去修,念念不忘西方淨土,心心不離阿彌陀佛了。為什麼會這樣呢?如今的持名念佛是因,臨終的九品往生是果,只有真實的因才能結出真實的果,道理就這麼簡單。 
    我們應該知道,善道惡道的輪回也好,痛苦快樂的果報也好,都是從身、口、意三業的地方造作出來的,都是從四種條件(因緣、等無間緣、所緣緣、增上緣)相互作用中派生出來的,也都是從六種業因(能作因、俱有因、同類因、相應因、遍行因、異熟因)種子變化發展而來的,都脫離不出五種果報(等流果、異熟果、離系果、士用果、增上果)的范圍。所以說,如果我們當前的一念起的是嗔恚殺淫之心,那就是地獄的業因;貪婪無厭,就是餓鬼的業因;愚癡障重,就是畜生的業因;貢高我慢,目空一切,就是修羅的業因;遵守五戒,就是人道的業因;精修十善,就是天道的業因;證悟人空,就是聲聞的業因;明了十二因緣,觀緣起滅,就是緣覺的業因;能夠修學四攝六度,就是菩薩的業因;以根本性而起無作慈悲平等妙用,就是諸佛的業因。 
    如果直下心淨,就是香台寶樹,淨土化生;心垢,就是丘陵坑坎,穢土受身。無論淨穢,都是平等的果報顯現,再通過業力增上從而產生妙用。因此,如果離開自己的心源的話,淨土與穢土就都失去了根本。所以《維摩經》裡面說:“欲得淨土,但淨其心。”可見,一切都是心所造,萬法本由我主宰。想成就淨土的果報,只要腳踏實地去實踐淨土的因行就可以了。 
    另外,我們應該知道,不信因果是斷頭邪見,必然召來千劫的地獄果報;誹謗因果、明知故犯、無視因果的人,當下就是邪魔的子孫。明白了因果報應如影如形的道理,堅信因果對法界有條不紊的規范作用是真實不虛的,是可驚可懼的。正所謂:“如果是苦瓜,那就是根莖枝葉果,無不是苦。如果是甜瓜,同理根莖枝葉果,無一不是甜了。”

 

 

上一篇:妙心法師:《蓮宗寶鑒》譯注 卷一之十一
下一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