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余池明居士:印光大師校正台宗寶典《隨自意三昧》略記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印光大師校正台宗寶典《隨自意三昧》略記

余池明

    一、《隨自意三昧》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隨自意三昧》是陳南岳慧思大師的著作,該書的內容,印光大師在民國九年撰的《隨自意三昧校正重刻序》中,介紹"於行住坐臥食語六威儀中,處處點示諸法實相。所謂根塵識性,空無所有,及三輪體空,四相叵得等。令人於一機一境,各得親見實相,鹹了自心。處處點示六波羅蜜殊勝妙行。令人於一動一靜,皆能上求下化,自利利他。其所點示,與楞嚴陰入界大,皆如來藏妙真如性。法華治世語言資生業等,皆順正法,皆與實相不相違背。金剛無所住而生心,不住色聲香味觸法而行布施,度脫一切眾生,而不見能度所度之義,悉皆吻合。"開示:"所言初發心菩薩者,具有二義。一即博地凡夫發大心者。一即圓教初發心住,初破無明見法性者。"又說:"須知此刻,雖有修治,實無更改。不過正其傳寫之訛,俾還南岳本來面目而已。"(增廣卷三隨自意三昧校正重刻序、三編卷四復丁福保居士書)

    印光大師在復崇明黃玉如書中開示:“《隨自意三昧》,為上中下三根同修之行。念佛人雖不專以彼為主,亦不可不知。知此,則念佛之菩提心更為殊勝。以其知行、住、坐、臥、食、語,無非自利利他之時也。然須從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吃素戒殺做起,則方為真念佛人矣。”

    二、《隨自意三昧》民國兩次刻印和印光大師校正緣起

    谛閒大師跋中介紹,“民國六年丁巳,徐君蔚如於日本續藏中搜出,囑周君紫垣校錄一過。”印光大師序中介紹:徐蔚如居士得東瀛此書流通本,息心研究,見其錯訛甚多,因取日藏校對,改正者有數十處。

    刻印因緣根據北京刻經處識介紹:夏歷戊午九月江右梅撷芸居士四旬誕辰,同人為刻是書以申慶祝。吳永四十元,葉恭綽二十元,謈壽樞、夏李秾、徐文霨各十元,雷光宇、陳汝湜各六元。是書連圈計字一萬五千零九十六個(每三圈作一字),支付刻資四十五元。承又印送功德書十七元。余存四十元承梅君面囑撥刻釋摩诃衍論贊玄疏。(按:戊午為民國七年)

    徐居士將該書民國七年刻本送給印光大師數本,大師焚香敬閱,見其文義,多有不安。如雲籠月,不見真相。乃按文按義,略事修治。正其傳寫之訛。三編卷四復丁福保居士書三說:"因去歲彼(指徐蔚如居士)依日藏所刻隨自意三昧寄光,光詳閱之,心不自安,遂妄行修治,隨即寄去。彼深加贊許,擬即重刻,又令作序詳陳所以。其序,閱下當於時事新報已垂青盼矣。"去歲是民國七年,則大師修治和作序都在民國八年七月之前,且序言在時事新報登載。(民國七年隨自意三昧刻本跋和附識)

    徐居士將印光大師校正本於民國九年三月重刻流通(該刻本未標具體時間,根據所附《觀心誦經法》後的說明:"附刻此篇連圈計字八百一十五個,付刻資貳元,民國九年三月 北京刻經處。"知本版刻印於民國九年三月。)

    三、《隨自意三昧》流通歷史

    徐蔚如居士在民國七年刻本後介紹:“謹案:南岳大師《安樂行義》說不動忍,謂如《隨自意三昧》中說,是《安樂行義》繼《隨自意三昧》而作也。唐道宣律師《續高僧傳》亦稱南岳《隨自意》、《安樂行》各一卷,並行於世。唐季會昌之厄,台宗典籍鹹就廢墜。吳越求諸海外,迄宋真宗時,次第來歸。宣和間,了然法師撰《大乘止觀宗圓記》猶引《隨自意》之文,至南宋末,釋志磐撰《佛祖統紀》,其山家教典志首列南岳存佚諸書,而於是書獨未之及。蓋唐季一佚,至宋季而再佚,歷元明清七百余年不可復見。今幸得自日本,至足寶已。惜孤本僅存,間有脫誤,莫可考正,謹附記本文之下,以存疑雲。浙西徐文霨附識 ”

附錄:

印光大師隨自意三昧校正重刻序

  佛法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欲修習者不得其要,必致望洋興歎,生退屈想。若得其要,則雖有無量法門,無邊行相,一以貫之。愈博而愈見其約,愈繁而愈見其簡。雖其理性廣大高深,如天如地,如山如海。而博地凡夫,亦可坐進此道。由茲斷煩惑以獲三昧,圓福慧以證四德。直趣果覺,成無上道。況登住、行、向、地之聖人哉。其要唯何?曰根、塵、識等一切諸法,其實體實性,悉皆空無所有。了此則四相原無,三輪體空。萬法森羅,一道清淨。凡夫迷之,故法法頭頭,皆成障礙。於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七大,各起煩惑,造生死業。聖人悟之,故法法頭頭,總是真如。於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七大,各證圓通,成菩提道。迷悟雖異,性本無二。性雖無二,苦樂迥殊。南岳大師憫之,因著《隨自意三昧》。於行、住、坐、臥、食、語六威儀中,處處點示諸法實相。所謂根、塵、識性,空無所有,及三輪體空,四相叵得等。令人於一機一境,各得親見實相,鹹了自心。處處點示六波羅蜜殊勝妙行。令人於一動一靜,皆能上求下化,自利利他。其所點示,與《楞嚴》陰、入、界、大,皆如來藏妙真如性。《法華》治世語言、資生業等,皆順正法,皆與實相不相違背。《金剛》無所住而生心,不住色聲香味觸法而行布施,度脫一切眾生,而不見能度所度之義,悉皆吻合。乃將自己所悟所證之法,徹底掀翻,和盤托出,普施後世。俾得依此而修,以期同悟同證而已。又所言初發心菩薩者,具有二義:一即博地凡夫發大心者;一即圓教初發心住,初破無明見法性者。其所謂根、塵、識性,空無所有等。在凡夫地,欲趣佛果,必須先悟此理,方有實證。否則縱有修持,皆屬有漏,不成菩提。其所謂於一念中,遍於十方佛前,普興供養,受佛法化。遍於十方眾生前,隨類現身,應機說法,普令三根,鹹得利益。此則唯圓教初住菩薩,乃能為之。若不知其理其修,通於凡夫,必有高推聖境,自處凡愚之過。若不知大體大用,初住方得,必有未得謂得,以凡濫聖之愆。了此則上慕諸聖,下重己靈。既無安愚之失,又無濫聖之咎。其直趣覺路,速到寶所,若操左券而取故物,夫何難之有。因此流通遍於中外。其後之得失因緣,具於初刻序跋中,茲不復贅。

  蔚如徐君浙西世家,十世奉佛。君於幼時,即禀庭訓,兼學佛乘。近於公暇,遍閱內典。得東瀛此書流通本,息心研究,見其錯訛甚多,因取日藏校對  ,
改正者有數十處,隨即刻板,以期普利。以量屬同志,遂贈數本。因焚香敬閱,見其文義,多有不安。如雲籠月,不見真相。竊念此書流傳至今,經千三百余年,安得無訛?乃按文按義,略事修治。則直同雲開月露,光體具呈。文理俱暢,悅人心目。隨以其本寄與徐君,深蒙贊許,即事重刻。又令作序以述緣起,量雖固陋,義不容辭。須知此刻,雖有修治,實無更改。不過正其傳寫之訛,俾還南岳本來面目而已。世有病人,醫為診脈,髒腑之虛實,尚能知之。況此文義顯露,的的可據。豈不能知其贅脫錯訛者乎?其大方家,必不以量之修治為失慎,而深見罪責也已。
(按)印光大師該序在文鈔和民國九年《隨自意三昧》刻本都未標時間,根據三編卷四復丁福保居士書三介紹,該序當作於民國八年夏歷七月之前。

 

上一篇:慧僧法師:佛說梵網經講錄 貳 列重輕戒相(分二) 四十八輕戒 第十‧畜殺具戒
下一篇:余池明居士:印光大師選定及流通《淨土五經》小史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