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余池明居士:印光大師論佛力與自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印光大師論佛力與自力

余池明

  印光大師的遺教,即增廣文鈔、續編和三編的基本教義是:敦倫盡分,閒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而學習印光大師的遺教的入手處,也是學習淨土法門的入手處,在於明了禅、淨的界限及所以然,以及佛力、自力之大小、難易、利害、得失。文鈔中處處從分析禅、淨的界限和辨別佛力、自力之大小、難易、利害、得失出發,引導學佛人進入淨土之門。本文試概述印光大師關於佛力與自力的基本思想,供廣大蓮友參考。如有功德,屬於佛、菩薩祖師,如有錯謬,對佛、菩薩、祖師深深忏悔。但願若見若聞,同入彌陀願海,專持彌陀名號,即生往生淨土。

  一、佛力與自力的含義

  教界一般使用“自力、他力”這對概念,印光大師則主要使用“自力、佛力”這對概念。大師在文鈔中使用“自力、他力”的地方,只有八處,即增廣卷一復永嘉某居士書五、增廣卷一復濮大凡居士書、增廣卷三《傅大士傳錄》序、續編卷下彌陀聖典序、續編卷下淨土十要序、三編卷四復周群铮居士書、三編卷四世界佛教居士林開示法語、三編卷四南京素食同緣社開示法語)。而其他地方則全部使用“自力、佛力”這對概念,大師在使用“他力”一詞時,與“佛力”完全是同一個含義。

  關於佛力的和自力的含義,大師在《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四淨土問答並序的第二個問答作了專門的闡述。關於自力,大師說:“律教禅宗,最初須深明教理,依教修行。修行功深,斷惑證真,方出生死。若教理不明,則盲修瞎煉。若非得少為足,便是著魔發狂。縱使理明功深,亦頗斷惑。倘有絲毫未盡,依舊不出苦輪。直待惑業淨盡,方可出離生死,尚去佛地甚大懸遠。更須歷劫進修,始可圓滿佛果。……此是自力。”這一段很好理解,就是講律教禅宗自力修行了分段生死和圓滿佛果的過程。關於佛力,大師開示說:“念佛法門,縱不明教理,未斷惑業。但能信願持名,求生淨土。臨命終時,決定蒙佛親垂接引,往生西方。既生西方,見佛聞法,悟無生忍。即此一生,定補佛位。此是佛力,又兼自力。謂信願持名,是自力能感於佛。誓願攝受,垂慈接引,是佛力能應於我。感應道交,故得如是。”這裡的佛力是指阿彌陀佛攝受接引眾生的誓願力,自力是指眾生信願持名。可以看到,這一段說的“自力”與前面講的“律教禅宗”的“自力”含義不同。再參閱文鈔其它地方的開示,大師在不同場合使用“自力”一詞時,有兩種不同的含義:

  第一種含義是指不仗佛法力之自力。大師在對照律教禅宗等通途法門與淨土特別法門時和比較佛力、自力大小時,自力是這種含義。如增廣卷一與陳錫周居士書:“欲說淨土修法,若不略陳諸法仗自力了脫之難,此法仗佛力往生之易,則不是疑法,便是疑自。”增廣卷二淨土決疑論:“夫一切法門,專仗自力。淨土法門,專仗佛力。一切法門,惑業淨盡,方了生死。淨土法門,帶業往生,即預聖流。”續編卷上一函遍復:“須知法身菩薩,未成佛前,皆須仗佛威力。何況業力凡夫,侈談自力,不仗佛力。其語雖高超,其行實卑劣。佛力自力之大小,何止天淵之別,願同人悉體此義。”

  第二種含義是指信願念佛之力,在說到淨土法門本身時,大師談到“此是佛力、又兼自力”、“全仗佛力、又兼自力”等,如增廣文鈔創建菩提精捨緣起碑記:“此系全仗佛力,兼仗自力以了生死者,故於一代時教法門之中,名為特別法門,不得以通途仗自力法門並論也。”三編卷三南通余東袁家廟佛教淨業社緣起:“良以一切法門,皆仗自力。念佛法門,全仗佛力。亦兼自力。由仗佛力故,易於仗自力者奚啻百千恆河沙倍也。”根據《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四淨土問答並序說“此是佛力,又兼自力。謂信願持名,是自力能感於佛。”的解釋,可知,這些場合的“自力”都是指信願念佛之力。

  在另外一些開示中,大師直接說往生淨土仗佛力和信願念佛之力,或者說佛力、法力和眾生信願行力。如增廣卷四曹雲荪了義居士捨宅為念佛林發隱:“以此法門,仗己信願念佛之力,感佛慈悲攝受之力,感應道交,故得不斷煩惑,帶業往生,較彼專仗自力者,其難易不可同年而語矣。”增廣卷三《阿彌陀經白話解釋》:“以佛力、法力不可思議,加以眾生信願行力,則無論功夫淺深,罪業輕重,皆得蒙佛慈力,接引往生也。(序)”文鈔續編念佛懇辭序:“帶業往生者,直登不退。斷惑往生者,速證無生。此全仗阿彌陀佛大悲願力,與當人信願念佛之力,感應道交,得此巨益。較比專仗自力者,其難易天地懸殊也。”

  兩種含義的自力大不相同,在三編卷三思歸集發刊序中,大師進一步闡明了兩種自力的區別:“以佛力不可思議,法力不可思議,眾生心力不可思議。合此佛法二不可思議之力,俾自心之力,得以圓顯。(此自力,與不仗佛法力之自力迥別。)固與專仗自力者,奚啻恆河沙數之天淵懸殊也。”不仗佛法力之自力,不到斷盡見思惑的地位就不能了分段生死。而信願念佛之力可以仗佛慈力,帶業往生。

  大師在文鈔中談到往生之力時,還有“眾生自心本具之力”和“眾生心力”的提法。如續編卷上復習懷辛居士書:“一則專仗佛力,而由佛力以引發自力。以佛力,法力,自心本具之力,三法契合,故得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也。”三編卷三江母汪太夫人往生記:“以佛力法力眾生心力,三皆不可思議。故得此奇特殊勝之果。實為一代時教之所無,而惟淨土法門為然也。”文鈔續編卷上致廣慧和尚書:“由是知佛力不可思議,法力不可思議,眾生心力不可思議。然眾生雖具有不可思議之心力,不以佛力法力加持,亦不能得其受用。由蒙佛力法力加持,俾眾生心力,完全顯現。”理解大師說自心本具之力或眾生心力的用意,一是強調眾生本具佛性性德,二者既然談的是淨土法門,那麼必然隱含著第二種含義即信願念佛之力,三者究竟歸宗於仗佛慈力,因為大師說“眾生雖具有不可思議之心力,不以佛力法力加持,亦不能得其受用。由蒙佛力法力加持,俾眾生心力,完全顯現。”

  二、仗佛力與仗自力是區別淨土法門與通途法門的標准

  在文鈔續編卷上“復善覺大師書”中,大師開宗明義地說:“修持法門有二種不同,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斷惑證真,了生脫死者,名為通途法門。若具真信切願持佛名號,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為特別法門。通途全仗自力,特別則自力佛力兼而有之。”可見,佛力與自力是區別淨土法門與通途法門的標准。淨土法門是仗佛力之法門,普通法門是仗自力之法門。如果不注意佛力與自力的差別,就會犯以仗自力之法門平論仗佛力之法門的錯誤。大師在“復善覺大師書”中接著開示:“淨土法門,乃佛法中之特別法門,其利益與普通法門大不相同。古今多有依普通法門,論淨土法門,由茲自誤誤人,而又自謂宏法利生者,不勝其多。其最初錯點,在不察佛力與自力之大小難易,以仗佛力之法門,硬引仗自力之法門,而欲平論,致有此失。”仗佛力也是淨土法門超勝一切法門之處,大師在文鈔續編卷上復陳慧新居士書中說:“淨土法門,超勝一切法門者,在仗佛力。其余諸法門,皆仗自力。自力何可與佛力並論乎。此修淨土法門之最要一關也。”大師在續編卷下“福州佛學圖書館緣起”楹聯的注解中說:“仗自力者,名通途法門;仗佛力者,名特別法門。佛教淨業社講堂落成,命撰楹聯,因標示宗旨。”明確說明了仗自力和仗佛力分別是通途法門和特別法門的宗旨。大師處處開示淨土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為什麼又說仗佛力是淨土特別法門的宗旨,其實這兩個說法正是淨土往生這一大緣起的兩個側面。往生正是眾生信願行與佛力感應道交的結果。大師在增廣卷四“曹雲荪了義居士捨宅為念佛林發隱”中開示:“以此法門,仗己信願念佛之力,感佛慈悲攝受之力,感應道交,故得不斷煩惑,帶業往生,較彼專仗自力者,其難易不可同年而語矣。”為了強調淨土法門仗佛力的特質,大師在續編卷上與張靜江居士書中說:“若以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則無論功夫淺深,功德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此如坐火輪船過海,但肯上船,即可到於彼岸,乃屬船力,非自己本事。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亦然,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可見,往生不是靠自己戒、定、慧的道力,而是靠真信切願念佛感佛慈悲接引,仗佛慈力往生。

  以佛力和自力區分淨土法門和普通法門是為了讓眾生了解自力劣弱,匪仗佛力,決難即生解脫,從而為末法眾生抉擇出生死的唯一道路在於淨土法門。大師在文鈔三編卷四“世界佛教居士林開示法語”中苦口婆心地開示:“望大家知生死苦,發菩提心。無淨土者,速速發願修行,變成有淨土。有淨土者,還須精進勇猛,以決定生西為期望,要緊要緊。大家要曉得仗自力修持,自有何種力,但是無始以來的業力。所以萬劫千生,難得解脫。仗阿彌陀佛的弘誓大願力,自然一生成辦。”

  三、信願的有無是判別仗佛力和仗自力的標准

  怎樣判斷是仗佛力還是仗自力呢?上述不仗佛法力之自力固然屬於仗自力,念佛而不生信願,也屬於自力法門。大師在增廣卷一復濮大凡居士書中開示:“信願全無,但念佛名,仍屬自力。以無信願,故不能與彌陀宏誓,感應道交。若見思惑盡,或可往生。若全未斷,及斷未淨盡,則業根尚在,何能即出輪回?五祖戒、草堂青等,即是確證。須知去卻信願念佛,與宗家之參究無異。若得往生,則因果不相符契矣。蕅益雲:‘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乃鐵案也。”大師在增廣卷一復高邵麟居士書三中說:“凡夫若無信願感佛,縱修其余一切勝行,並持名勝行,亦不能往生。是以信願最為要緊。”大師在增廣卷二復法海大師書中開示:“無信願念佛,雖較參禅看話頭功德大。然自未斷惑,自力不能了脫。又無信願,不能蒙佛接引了脫。猶是仗自力之通途法門。其證道也,大非容易。……何得以念佛之特別法門,修通途之自力觀行?光雖下愚,不敢肯許。”總之,信願行為淨土法門宗旨,沒有信願就背離了淨土法門的宗旨,大師在三編卷四淨土法會課儀跋中開示:“念佛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信願為前導,念佛為正修。有以專求一心,不講信願。及注重開悟,不求往生者。皆不知念佛之宗旨者。棄佛力以仗自力,忽佛智而矜己智。其自誤誤人也,大矣。”大師在三編卷四上海法藏寺念佛開示中說:“至誠懇到真信切願即是西方種子。蓋淨土一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如鼎三足,缺一不可。或專崇行持,而不尚信願,則執事廢理,仍屬自力法門。與專以自性唯心,而不仗佛力之執理廢事,同一過失。所以蕅益大師雲,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笃哉斯論,不可不知。”

  四、佛力、自力之大小難易利害得失

  關於仗佛力與仗自力之大小難易利害得失,大師在增廣卷四陳聖性貞女貞孝淨業記中講得非常清楚:“真如法性,生佛體同。迷悟攸分,凡聖迥別。欲復本有之心性,須斷幻妄之惑業。欲斷惑業,非嚴持淨戒,力修定慧不可。戒定慧三,力極功純。則妄惑徹底消滅,本心全體顯現矣。譬如磨鏡,垢去明存。明本鏡具,非從外來,特仗揩磨之緣,以顯發耳。雖然,仗自力修行,斷惑證真,頗不容易。斷見惑如斷四十裡流,況思惑乎?見惑一斷,即證初果,預聖流。尚須七生天上,七反人間,方可斷盡思惑,以證四果。雖雲十四番生死,而天上壽長,固不易以年月論也。初果聖人,欲了生死,尚如是之難。況具足惑業之凡夫乎?若證四果,則生死根本永斷,超出六道輪回之外。若發大悲心,入世度生,則乘願示生。非如具足惑業者,隨善惡業力所牽,升沉於六道之中,自己一毫作不得主也。自力了生死,非宿根深厚者不能。末世眾生,何能企及。於是如來特開一淨土法門,俾一切若聖若凡,上中下根,同於現生了生脫死。其慈悲救護之心,至極無加矣。其修持之法,亦須嚴持淨戒,力修定慧。而兼以生信發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信願真切,念力精純,現生亦可證聖,臨終直登上品。則入菩薩位,證不退地矣。縱根機陋劣,未能如是。但能至心念佛,則心佛相契,感應道交,臨命終時,必蒙佛慈接引,帶業往生。下至五逆十惡之人,臨終地獄相現。若心識不迷,有善知識教以念佛。其人生大怖畏,生大愧悔。雖念數聲,即便命終。亦可仗佛慈力,接引往生。一得往生,則永出輪回,高預海會。漸次進修,必證佛果。仗自力了生死,如彼之難。仗佛力了生死,如此之易。凡有心者,皆能念佛,皆可往生。有血性漢子,決不肯令本具之真如佛性,背悟淨緣,隨迷染緣,長劫輪回於六道之中,而莫之能出也。”

  五、小結

  佛力是阿彌陀佛慈悲攝受接引眾生的大悲願力。自力有兩種含義,一種是不仗佛法力之自力,即戒、定、慧力,仗此自力不是末法凡夫所能作到的。一種是能夠仗佛法力之自力,即真信切願持佛名號。佛力與自力是區別淨土法門與通途法門的標准。淨土法門是仗佛力之法門,普通法門是仗自力之法門。雖念佛而不生信願,仍屬於自力法門,難以往生。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佛力、自力的大小難易差別天地懸殊,我們一定要遵從祖師的教誨:“信我是業力凡夫,決定不能仗自力,斷惑證真,了生脫死。信阿彌陀佛,有大誓願。若有眾生,念佛名號,求生佛國,其人臨命終時,佛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真信切願,稱佛名號,即此一生,定生淨土。(2004年11月15日)

 

上一篇:余池明居士:印光大師論誠敬與學佛
下一篇:余池明居士:印光大師論回向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