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悲愍有情
上面說到五處觀察所皈依境中,如來由具大悲故,成所皈依處。此大慈悲,亦是如來與外道差別不共功德之一。如《大般涅槃經.梵行品》贊佛說:「大慈愍眾生,故令我皈依。」又如《增一阿含經》第三十一〈力品〉說:「諸佛世尊,成大慈悲,以大悲為力,弘益眾生。」故皈依三寶者,應學如來,於諸有情,斷除損害而修悲愍心;於諸有情,先修悅意慈,見諸有請,皆甚可悅意;復修行極親厚心,極愛念心,欲作恩心,欲拔苦心,無厭倦心,代受苦心,令心調柔自在。
於諸有情生起拔苦與樂的堪能意樂,這有三種修相差別,如《瑜伽師地論》卷四十四說:「一、有情緣慈,即普緣一切有情,發起與樂的增上意樂,修慈俱心,當知是名有情緣慈。二、法緣慈,即善於一切有情,住唯法想增上意樂,不起有情相,正觀唯於法上假說有情,修慈俱心,當知此名法緣慈。三、無緣慈,修慈行者,復於諸法,遠離分別,不起法相,修慈俱心,當知即此名無緣慈。如有情緣、法緣、無緣三慈差別,如是菩薩普緣一切有苦有情,發起除苦增上意樂,修悲俱心,即是有情緣悲。若住唯法想,修悲俱心,即法緣悲。若不起法想,住於無相,修悲俱心,即無緣悲。」如《大般涅槃經》卷十四〈梵行品〉說:「慈之所緣一切眾生,如緣父母妻子親屬,如是義故,名眾生慈。法緣者,不見父母妻子親屬,見一切法,皆從緣生,是名法緣。無緣者,不住法相及眾生相,是名無緣。悲喜捨心,亦復如是。」
修慈悲心,能斷瞋恚,是成聖的種姓,而且所得福報,無量無盡,如《大般涅槃經》卷十四說:「若於一眾生,不生瞋恚心,而願與彼樂,是名為慈善。一切眾生中,若起於悲心,是名聖種性,得福報無量。設使五通仙,悉滿此大地,有大自在主,奉施其安樂,象馬種種物,所得福果報,不及修一慈,十六分中一。」是故,皈依三寶的佛弟子,為成就證聖的種姓,及獲得殊勝莊嚴的大福報,應急起修行慈愍有情的心行。
(四)於三寶所勤修供奉
(1)總說
學佛之人,在皈依三寶後,應隨時以清淨信心,憶念三寶的功德,隨己力能以其或少或多的諸供養具而為供養。這是培養個人福德的事,亦是自己依、正二報的莊嚴因行,所以應該歡喜虔誠地時時無間於三寶前隨力勤修供養。
如《瑜伽師地論》卷四十四〈戒品〉中說:「於日日中,應於三寶前,以其或少或多諸供養具而為供養。」若未廣設供養,最低限度亦應做到「下至以身一拜禮敬,下至以語一四句頌贊佛法僧真實功德,下至以心一清淨信隨念三寶真實功德。」這就是說,若無財物設供,即以身、語、意三業供養。在《寶雲經》中,非常具體地指示了對於三寶的供養方法,如經第一卷說:「雲何名菩薩恭敬施具足?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香花伎樂遶如來塔,塗掃佛地,若諸朽故崩落,修治嚴飾,如是名為恭敬佛。恭敬法者,聽法、讀誦、受持、書寫、解說,思惟其義,如法修行,不顛倒取義,是名恭敬法。恭敬僧者,衣服、飲食、臥具、湯藥,種種雜物,供給所須,奉施於僧,乃至貧下無所有時,當用淨水敬心持施,如此施者,名恭敬僧施。若能如是供養三寶,是名菩薩恭敬施具足。」
(2)供養差別相
供養可分為有十種,如《瑜伽師地論》卷四十四說:「當知供養,略有十種:
一、設利羅供養,二、制多供養;三、現前供養;四、不現前供養;五、自作供養;六、教他供養;七、財敬供養;八、廣大供養;九、無染供養;十、正行供養。」
分別略釋如下:
1、設利羅供養:設利羅舊譯為捨利,這裡是指如來的色身。設利羅供養,就是供養者親身現前供養如來的色身,是名設利羅供養。
2、制多供養:制多義翻塔廟,就是於為如來所造的一切塔廟前,無論為新為舊,設諸供養,是名制多供養。
3、現前供養:就是供養者,於如來色身,或於如來的塔廟,親身面對其前現見而設供養,是名現前供養。
又若供養者,於如來所,或如來制多所,現前施設供養品時,發起增上意樂相應的清淨心,作如是的思惟:「若一如來法性,即是去來今世一切如來法性。若一如來制多法性,即是十方無邊無際一切世界所有如來制多法性。是故我今供現如來,即是供養其余三世一切如來。供現制多,即是供養其余十方無邊無際一切世界,若窣堵波、若龛、若台、若故制多、若新制多,當知是名菩薩俱供現不現前一切如來及以制多。」
4、不現前供養:即供養者,於不現前一切如來,及如來塔廟,作如是之觀想:「我現前普為三世一切如來,一切十方如來塔廟,施設供養,當知是名唯供不現前如來及塔廟。又若於佛涅槃後,為供養如來故,為如來造立形像,或塔廟,或龛台,隨己能力,造一造二,乃至百、千、萬、億,而設供養,亦是不現前供養。」
如《瑜伽師地論》說,唯供現前佛及塔廟,獲得廣大福果。若唯供不現前佛及以塔廟,獲得大大福果。若俱供養現不現前佛及制多,應知獲得最大福果。為無有上。
5、自作供養:即供養者,於如來所,或如來塔廟所,欲設供養,為了恭敬,唯自已親手作供,不使人代作或幫供,是名自作供養。
6、教他供養:供養者為令所余有情皆能培植福德,發心供養三寶,於如來所,或如來塔廟所,欲設供養時,於諸供品,非唯自作,亦勸父母、妻子、朋友等,令於如來所,或如來塔廟所,隨力隨能,作諸供養,當知是名教他供養。若於貧苦無力興辦供養的有情,興慈愍心,將自己供品,布施與他,令其於如來前及如來塔廟前持用供養,願其招感福樂果報,但自己無所供養,是名唯教他供養。若自己於佛及塔供養,亦施他令供,其名自他俱共供養。
如《瑜伽師地論》說,若唯自己供養,應知獲得廣大福果。若唯教他供養,應知獲得大大福果。若能自他俱共供養,應知獲得最大福果。為無有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