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普賢行願品》偈頌(27)
第三講 ③
果平法師 講授
回向支
所有禮贊供養福,請佛住世轉*輪,隨喜忏悔諸善根,回向眾生及佛道。
所有禮贊,就是我們前面講的禮敬支;供養,就是供養支;請佛住世,就是請佛住世支;轉*輪就是轉*輪支;隨喜就是隨喜支;忏悔就是忏悔支。以上六支都是修積福德的方便,以此修行六支的善根,我們要把它全部回向給眾生,讓所有眾生最後都能圓滿成佛。
因為前面我們講的禮敬支、供養支、請佛住世支、請轉*輪支、隨喜支、忏悔支,這六支是積聚功德的六種方法。我們可以通過這六種方法,來積聚資糧,積聚福報。在這裡我也希望把這些福報回向給所有的眾生。回向給他們做什麼呢?“回向眾生及佛道”,所有的功德回向給眾生,希望他們能夠畢竟成佛。
關於回向,經書裡面有一個比喻,說我們的功德就像一滴水,但這一滴水很容易就干了,它經不起風吹、日曬,很難保存它。但是如果我們把這一滴水投入到大海,那就不可思議了,若大海水不干,這一滴水就不會干。佛為什麼要叫修行人把自己的,哪怕是微小的善根,都要回向眾生呢?這就像把一滴水的功德,投入到眾生的大海,眾生無盡,功德就會無盡。
我們在前面發菩提心裡面也講過了,當把十方眾生作為我們的對境時,對境就變得非常的殊勝。我們知道十方眾生是沒有窮盡的,當把這一份功德回向給他們的時候,因為眾生沒有窮盡,我們這一份功德,也會變得沒有窮盡。
就好像說,我們把功德投入到一個放大器裡面,本身功德很小,比方我們只點了一盞燈,這一盞燈的功德非常地渺小,但是如果我們把這一盞燈的功德,回向給十方所有眾生,十方眾生這個放大器多大啊!不可窮盡啊!那這個點燈的渺小功德就可以放大無窮無盡了,因為眾生是無窮無盡的,每一位眾生身上都有一份功德,那可想自己的功德在怎樣的增加,又增加了多少?
這一支被稱為回向支,也就是把前面的功德作一個總的回向。一方面,是讓我們的功德有所歸投,我們前面所修的功德最終投放到哪裡?佛告訴我們要投入到眾生的大海裡。另一方面,也讓自己的功德能夠變得更加殊勝。所以在講到一切善法的時候,修行人跟一般人是不一樣的。一般的人,所做的一切善事都是在為自己作,為自己所愛或所有作,而修行人想到更多的是為眾生作。
七支供養講得比較詳細,因為在傳承上,印度的祖師把七支供養單獨作為忏罪、集資的修學方法,專門作為一種功課。包括中國的早晚課誦儀軌,如果認真地去分析,它都包含了這七支供養,也就是說前面有禮敬支,有供養支,還有忏悔支,隨喜支,請轉*輪支,請佛住世支,回向支,有這七個方面的內容。因為忏罪集資是所有法門共同要完成的功課,而普賢七支供又是最善巧方便的修法,於是七支供養後來就成為一種定式,哪怕是一個很短的修行儀軌,如果分析下去,它也一定由這七支供養組成。
能夠了解這七個方面的修法,那麼對每天的功課,會更清楚裡面所講的到底是些什麼?為什麼我們要禮敬十方諸佛?哦這是在修禮敬支;為什麼中間還要穿插忏悔?哦這是在修忏悔支,最後的回向是在修回向支等等。因為過去的祖師大德,發現在忏罪、集資上面,普賢七支供養最殊勝,能夠圓具一切資糧,於是就把七支供作為一個固定的模式,以後的修法儀軌,就照七支供養來設立。
那麼修七支供養主要讓我們成就哪幾件功德呢?第一個,能夠清淨罪障。我們通過七支供養的修學,可以清淨我們的罪業。因為他中間本身就有忏悔支,如果我們認真的修行忏悔,通過前面講到的四力忏悔,那一定能夠忏悔掉自己的罪業。如《四法經》所載“佛言:慈氏,若菩薩摩诃薩成就四法,減先所造久積過罪。何等為四?所謂悔過行、對治行、制止力、依止力。復次,一、悔過行者,於不善業行,多所改悔。二、對治行者,謂造不善業已,極為善業及余利益之所對待。三、制止力者,謂由讀誦禁戒得無毀犯。四、依止力者,謂歸依佛法僧寶,亦不棄捨菩提之心。”依經所言,哪怕是犯了根本罪,我們也可以通過如法忏悔最後清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