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願、隨意聞法願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其志願,所欲聞法,自然得聞,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頌曰
極樂國中諸莊嚴 水鳥樹林常說法
其法圓頓實相義 聞者自然諸根淨
一、列諸願名
此願諸師所立之願名有七:隨願得聞所欲聞法願〔義寂〕隨欲得聞願〔法位〕隨意所樂聽受諸法願〔智光、良源〕隨意聞法願〔真源、禮阿、慧雲、性海、月珠、深厲、觀徹、道隱〕聞法自在願〔璟興〕自然聞法願〔靜照〕隨願聞法願〔法然〕。今從禮阿法師,采用「隨意聞法願」之名。
二、願成就文
述有二文:
波揚無量,自然妙聲,隨其所應,莫不聞者,或聞佛聲,或聞法聲,或聞僧聲,或寂靜聲、空無我聲、大慈悲聲、波羅蜜聲,或十力、無畏、不共法聲、諸通慧聲、無所作聲、不起滅聲、無生忍聲,乃至甘露灌頂眾妙法聲,如是等聲,稱其所聞,歡喜無量,隨順清淨、離欲、寂滅真實之義,隨順三寶、力、無所畏、不共之法,隨順通慧、菩薩、聲聞所行之道。
佛語阿難,無量壽佛為諸聲聞、菩薩、天人,頒宣法時,都悉集會七寶講堂,廣宣道教,演暢妙法,莫不歡喜,心解得道。
三、同部異譯
《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唐譯〕: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其志願,所欲聞法,自然得聞,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無量清淨平等覺經》〔漢譯〕:
阙此願文
《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吳譯〕:
阙此願文
《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宋譯〕:
世尊,我得菩提成正覺已,於我剎中所有菩薩,或樂說法,或樂聽法,或現神足,或往他方,隨意修習,無不圓滿,皆令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四、同類異經
《悲華經》第四十三願:
願我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諸菩薩摩诃薩,所未聞法,欲從我聞者,如其所願,悉令得聞。
《大悲分陀利經》第四十六願:
其中菩薩,隨其所樂,所未聞法,隨意得聞。
五、顯明願意
法藏菩薩何故立發此願?蓋法藏菩薩睹見諸佛剎中,或有佛土,人天大眾,雖欲聞法,不常值佛;或雖常見諸佛,聞法不自在,如燃千燈於一偈,投一身於兩句;儒童捨全身始得半偈,常啼割肝腑遠求般若,皆為聞法,喪身失命。或有佛土,人天大眾,曝腮於一乘門,招聾啞之诮,退席於妙法場,負枝葉之名;如佛世之時,捨衛三億,隔聽於嘉會,伽耶六群,掩耳於法雷。佛在尚爾,況無佛之世乎?
是故法藏菩薩,愍諸眾生,離諸法海失大道,或求深理不能得,乃自修常思惟智慧,回與眾生,而發此願言:「我成佛時,國土聖眾,聞法適意,不勞負笈破鞋之行,自然得聞,若不然者,不取正覺。」
六、釋疑通妨
問:未知淨土菩薩,所欲聞法,何法可聞?
答:依《無量壽經》意,阿彌陀佛,於七寶講堂,廣宣道教,演暢妙法。此泛指一切成佛之教法。依《阿彌陀經》意,靈禽化鳥,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此舉三十七道品,攝一切法。依《觀經》意,八種清風,從光明出,鼓此樂器,演說苦、空、無常、無我之音。又摩尼水,流注華間,尋樹上下,其聲微妙,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諸波羅蜜,復有贊歎諸佛相好者。此舉聲聞所行四念處,及菩薩所行諸波羅蜜,攝一切法。總之,世出世法,大乘小乘,顯教密教,一切諸法,彼土菩薩,皆能隨其所樂,隨意得聞。
大凡淨土,非僅彌陀現在說法,且有聖眾助佛揚化覆講,以及所有萬物宣吐妙法,河沙佛法,隨意所欲,應念即聞。蓋由法藏心中,性具萬法,無有遺余,五劫思攝,兆載修顯,放下河沙身命,收藏無量妙義,今日功圓果滿,悉攝盡果號中,為眾廣開。
七、願文略解
「隨其志願,所欲聞法」者,隨其菩薩所樂欲聞法不同,或有欲聞一乘法,或有欲聞三乘法,法門無邊,所欲亦無量,皆悉自在得聞。成就文雲:「波揚自然妙聲,隨其所應,莫不聞者,或聞佛聲,或聞法聲,或聞僧聲,或寂靜聲、空無我聲、大慈悲聲、波羅蜜聲,或十力、無畏、不共法聲、諸通慧聲、無所作聲、不起滅聲、無生忍聲,乃至甘露灌頂眾妙法聲;如是等聲,稱其所聞,歡喜無量。」
「自然得聞」者,佛本願力故,國德亦自然,不假口請,不需身往,欲聞一切法,應念自在納受,自然知見佛意,佛大悲誓願,謂之自然。
八、白話淺釋
如果我法藏成佛時,我國土中的菩薩,隨其所願,欲聞之法,自然得聞,若不能如此,我就不取正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