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願、無諸不善願
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乃至聞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覺。
頌曰
化佛出世諸濁剎 盈滿一切不善事
本願所成真報土 遠離六道不善名
一、列諸願名
此願諸師所立之願名有八:眷屬善願〔義寂〕願眾無惡名願〔法位、玄一〕離諸非愛不善音聲願〔智光、良源〕遠離不善願〔法然、真源〕離譏嫌願〔淨影、璟興、深厲〕不聞惡名願〔靜照〕無諸不善願〔禮阿、懷感、慧雲、性海、月珠、觀徹、道隱〕淨土無不善惡道願〔澄憲〕。今從懷感法師,采用「無諸不善願」之名。
二、願成就文
無有三塗苦難之名,但有自然快樂之音,是故其國,名曰安樂。
三、同部異譯
《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唐譯〕:
若我成佛,國中眾生,若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覺。
《無量清淨平等覺經》〔漢譯〕:
我作佛時,國中人民,皆使莫有惡心,不爾者,我不作佛。
《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吳譯〕:
阙此願文
《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宋譯〕:
世尊,我得菩提成正覺已,所有眾生,令生我剎,無不善名,聞無量無數諸佛剎土,無名無號,無相無形,無所稱贊,而無疑謗,身心不動,悉皆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四、同類異經
《悲華經》第十五願:
無有一切不善之名。
《悲華經》第三十五願:
亦無陰蓋及諸障閡煩惱之聲,無三惡道八難之名,無有受苦之名,及不苦不樂名。
《大悲分陀利經》十四:
願其中眾生,無不善之名。
五、顯明願意
法藏菩薩何故立發此願?蓋法藏菩薩睹見諸佛剎中,或有國土,多不善名,女質惡人,亡失清白之善,根缺二形,不預屍羅會;或有國土,女人以擠眉弄眼、手指口語,招來譏嫌;或有國土,惡友誘於邪途,外魔害於正見,如聾如啞,隔聞於法界;或有國土,多有三途苦難,不可如意,惡名穢稱,充滿國中。
是故法藏菩薩,愍諸眾生,內多惡心,外多惡名,多所覆藏,益增罪業,乃自修發露罪過,不說他惡,回與眾生,而發此願言:「我成佛時,國土中,無一切譏嫌不善之名,純一清淨良伴,但聞快樂之音,供佛敬法之聲。」
六、釋疑通妨
問:二乘、女人、根缺往生已,彼土豈無惡名?
答:二乘生彼,即回小向大,言聲聞者,順他方名也,實者純一菩薩,故《悲華經》雲:「彼佛國土,純諸菩薩。」彼國是報土,何有未回心聲聞?女人生彼,自然轉女成男,此第三十五願之功。根缺者生彼,自然六根具足,此第四十一願之功。又身皆金色願、無有好丑願,皆顯生彼土已,鹹同一類,形無異狀,故彼土無不善名可知。
七、願文略解
「乃至」者,《往生論》曰:「大乘善根界,等無譏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故淨土果報,離三種譏嫌名:一者二乘人,二者女人,三者諸根不具人。今乃至者,中攝眾多惡名,且舉三不善名,意謂乃至不聞諸譏嫌名、非法聲、誹法聲、人我聲、愁歎聲、傷悲聲、打罵聲、生老病死聲等,故《悲華經》言:「無有一切不善之名。」
「不善名」者,《大乘義章》雲:「惡法違損,稱曰不善。」三塗苦難之名,二乘、女人、根缺等譏嫌之名,皆謂不善名。成就文雲:「無有三塗苦難之名,但有自然快樂之音,是故其國,名曰安樂。」龍樹菩薩曰:「彼尊佛剎無惡名,亦無女人惡道怖。」《法事贊》雲:「彌陀佛國真嚴淨,三惡六道永無名。」
八、白話淺釋
如果我法藏成佛時,國中若有不善,乃至人天若有聽聞不善之名者,我就不取正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