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聖宇法師:地藏經心地法門 第一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地藏菩薩本願經心地法門

主講人:聖宇法師

地點:遼寧盤錦淨蓮寺市

時間:2009年5月1日

地藏菩薩妙難倫 化現金容處處分

三途六道聞妙法 四生十類蒙慈恩

明珠照徹天堂路 金錫振開地獄門

累劫親姻蒙接引 九蓮台畔禮慈尊

南無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薩摩诃薩

第一集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三稱)

南無忉利會上佛菩薩(三稱)

好,放掌請坐。尊敬的各位法師,各位菩薩同修,非常的高興,去年跟我們道場約定,今天要來報告《地藏經》,而我們今天講《地藏經》,方法跟以前不太一樣,不單單講要誦《地藏經》,還要忏悔,再來跟大家一起學習《地藏經》。

離開我們道場,快一年了吧,是不是快一年了?(師父問大眾)快了。這個一年半載當中,我們在外面走來走去,也學習了幾部經典,來到我們淨蓮寺。大家有沒有歡迎我來?(大家鼓掌歡迎)。非常的感恩,也非常的高興,看大家這樣的心情。這一次我們來學習《地藏經》,准備講十四天。當然地藏經要講詳細,一百個小時也不夠,兩百個小時還不夠。那我們一天三個小時講課,要把《地藏經》的內容,講得很詳細不容易,也不好講。那麼這一次來給大家報告《地藏經》心地法門。好不好?(眾人鼓掌說好)

我算一下時間,心地法門用三十多個小時,四十個小時來報告,比較容易。但是心地法門也不好懂,所以大家要很專心的,共同來學習。

在報告心地法門之前,我們要先懂得,學佛人離不開家庭,對不對?這個家庭比什麼都重要。那麼我們利用這個時間,利用這個環境,先把學佛與家庭先講一下,講完以後再來報告《地藏經》心地法門。這樣我們有個基礎,有個對學佛的認識,和家庭的關系。

我們今天這一堂課,先講學佛與家庭。

諸位同修,我們在座的這些出家也好,在家也好,算不算學佛人?你們說算不算?(大眾中有人回答:算。)真的嗎?真的算學佛人嗎?好,我再把學佛和家庭分兩段。

什麼叫學佛人呢?

第一學習佛的存心,佛的用心,佛的觀念,佛的知見,佛的心地。這才叫做學佛。那好我們先把佛的用心和存心了解一下,佛心是清淨平等的、是正覺慈悲的、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沒有任何的自私自利。佛的存心,是清淨平等覺。那麼我們有沒有這個心,沒有了。好,再來,佛的用心永遠是慈悲喜捨的,永遠是平等的,永遠是什麼,利益眾生的。這是佛的用心,我們有沒有?(大眾中有人回答“有”)有啊?好了。既然是有剛才講,佛是沒有妄念的,沒有執著的,沒有分別嫉妒貢高我慢的。我們有沒有達到?(大眾回答“沒有”)沒有。好。既然沒有學習佛的存心和用心,利益法界有情。我們達到沒有?(大眾回答“沒有”)沒有。那我們算不算學佛人?不敢鼓掌了。這個時候,剛才你說你是學佛人,現在不敢說了吧。

不說不知道,說了嚇一跳,我們先把道理搞清楚。表面上在學佛,實際上心地沒有在學佛。我們是什麼?諸位在學佛身、行為、觀念、知見、心地、沒有學佛。這樣的人叫做口念彌陀佛,心存刺血刀。刺血刀知道嗎?小刀。那一種,也叫做佛口蛇心。念出來的是佛的口號,存的是什麼?你看叫什麼?(師父做出蛇的手勢)蛇,蛇心。

我國語講得不是很標准,但慢慢來。這樣能聽懂嗎?(眾人回答“懂”)我以前國語更不標准,現在好一點點,以前怎麼講呢?我的國語並不是很標准,念標biu准,不念標biao准。後來這幾年到東北學習以後,這個舌頭要修理、修理、摩诃修修理。好一點了。所以在座同修,我們現在要認識只是嘴邊在學佛,口號喊學佛,身和內心根本沒學佛。這一點一定要認識,那麼剛才讀《地藏經》已經講了,「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什麼造?「心造。」既然「一切唯心造」,我們沒有學習佛的存心和用心,這樣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嗎?往生不了。這個就是說「末法時期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的根本。表面上很像,實際上根本沒學佛。所以諸位同修,我們只能看別人成就,而自己不能成就,我們也只能看祖師大德的開悟,自己永遠的被耽誤。

所以在座同修,你們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從學佛到現在,一直在拜佛像,拜祖師大德。從來就沒有想過,我要怎樣修,怎樣學習,反過來讓祖師大德拜我們?有沒有這想法?只要你成佛了,祖師大德,觀音菩薩要不要拜你呢?只要你成佛,他就倒過來拜我們。所以在座同修,我們今天要講《地藏經》的心地法門,一定要懂《地藏經》的四大綱領。只要你掌握了,學習《地藏經》,心地法門就懂了。

那麼《地藏經》的四大綱領又是什麼呢?

第一 心同地藏心,行同地藏行,願同地藏願,言同地藏言。這四大綱領你掌握了,學習《地藏經》就非常輕松了,也好懂了。那麼佛的存心是菩提心,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佛的用心都是利益眾生的,菩薩就是跟佛這樣的學習。雖然他沒達到圓滿,但是他已經達到八十分、九十分、九十九分了,所以當了菩薩。

那麼今天諸位同修,我們來到淨蓮寺,來到這個講堂,大家百忙偷閒,來到這個地方,共同學習佛法。你要懂得,學佛學習佛的什麼?存心,好懂嗎?用心。這好懂吧?如果這不好懂記不住。這一句話,學習佛的心地,這最簡單吧?佛的心地。當然,諸位同修我們永遠要肯定的,佛會不會害人?不會的。佛會不會悭貪吝惜?也不會。佛會不會心量狹窄?也不會。佛有沒有自私自利?也不會。我們這些人來罵佛,佛會不會生氣?也不會。學習佛的心地,這樣你學習任何法門都能成就!為什麼?「一切唯心造」這個綱領,這個心地和見解,如果你沒掌握,念阿彌陀佛你怎麼念,都是「口念彌陀心散亂 喊破喉嚨」,怎麼說?「也枉然」「拜佛容易敬心難」,就是恭敬的心困難。恭敬的心提不起來,這個「額頭磕破了也徒然」。

所以諸位同修,多少在家和出家表面上,都在學佛,實際上真正的存著佛心、佛的心地、佛的思想,有幾個呢?對不對?所以,在《法華經》告訴我們「開佛知見」就是「心同佛心」。

我們今天雖然表面上,念佛、誦經、打坐。好了,做了一些好事,沒有佛那樣的心地,所修的都叫善道。《華嚴經》告訴我們「忘失菩提心修一切善法,是名魔業。」這個要懂。所以在座同修,那麼從年輕也好,老年來學佛也好,今天我們懂了,學佛的存心和用心。做到了,很好。做不到的怎麼樣?努力來做到。

第二什麼叫做佛?是不是這尊就叫佛(師父指著面前的佛像問)?錯了,這一尊叫做佛像。你們看到了,這一尊叫做佛像。佛像和佛,一定要懂,佛像是表法的,讓我們知道。什麼叫做佛。所以佛與佛像要分開。那什麼叫做佛呢?我們先講佛學名詞,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叫做佛。對不對?那好諸位同修,我們有沒有自己覺悟了?有沒有幫助眾生覺悟了?有沒有「覺行圓滿」了?如果都沒有的話?我們連什麼叫做「佛」,都沒認識。一個連「佛」都不認識的人,怎樣能夠成佛呢?對不對?就這麼簡單一個道理。

再來,講修行的方法,「佛」你們寫一寫,單人旁加一個“弗”。捨利弗,那個字是“不要”的意思。有了人就有欲望,有了煩惱,有了痛苦,有了是非,有了恩怨,有了執著和分別。這個人能夠把這些全部都放掉、放下、放棄,統統放下了,那麼沒有煩惱就是智慧,沒有了是非就是清淨。對不對?這樣轉過來這個人,就叫做「佛」。

你們有沒有發現,居士林道場裡面,念佛堂這些人,表面上在修行,實際上恩怨一大堆,執著一大堆,動不動就什麼,拉幫結派。動不動就怎麼樣?爭名奪利。動不動就是非恩怨。有沒有?你們看得出來,這個就是看了「佛像」,不懂得什麼叫做「佛」。沒有「自覺」,沒有「覺行」,沒有「覺他」,沒有「覺行圓滿」,這個道理。所以在座同修,表面上在學佛,行動上沒去做。再來,「佛」這個字,教育我們放下了,一切的悭貪吝惜,貢高我慢,種種一切不善的。那我們今天沒學佛呢,當然不懂得佛法,說悭貪吝惜。學習佛以後,跟人家爭名奪利,這種對象不叫學佛人,是在破壞佛教,破壞佛的形象。所以諸位同修,你可以去看看六祖,他到了湖北,見到五祖,五祖問他,你來干什麼呢?六祖回答一句話,弟子遠來禮師,為求作佛,不求余物。就是說我從廣東來到湖北,找五祖您沒有求其它的,只求成佛,其它我都不要。只求作佛,其它都不要。

那麼今天在座的同修,你們從遠地來,從家庭來,來到我們這個講堂,大家在一起,學習《地藏經》。你們來的目的是干什麼呢?真的要作佛嗎?你們從家裡,從外面坐車,來到這個講堂,目的是真正為了作佛嗎?問題來了,有的說不是,有的說是。好了,我們就講一個道理,讓大家好懂。如果你真正為了來作佛的,為了來成佛的,很簡單,簡單到什麼程度呢?簡單到一念之間,一念之間而已。這一念之間怎麼回事呢?祖師大德講了,一念覺悟就是佛菩薩,一念迷惑顛倒就是凡夫。對不對?那既然是這樣諸位同修,你要來作佛很簡單,釋迦牟尼佛怎樣作佛的?你看釋迦牟尼佛是太子,對不對?他可以當皇帝,甚至可以當什麼?轉輪聖王。他什麼都不要,兒子呢他也放下,妻子也放下,財產也放下,然後高官貴族,皇位全部都放下了,任何的利益,任何的物質,任何的贊歎與誹謗,全部都放下了,修道去了。所以諸位同修,這個道理好懂了,修道其實很簡單,成佛也就很簡單,開悟也很簡單,最關鍵的就懂得這個理,明白這個道理以後,開悟也好,修道也好,成佛也好,什麼簡單,兩個字,哪兩個字?放下。

那麼在座同修,我們現在記住,不是放下外面的,放下什麼,放下自己的內心,放下自己的觀念,放下自己錯誤的知見,和錯誤的思想。放下,放下越多,自在越多,這是放下了。那麼你們來到這個地方,要放下什麼,放下個人的心地和觀念,來存著佛的心,存著佛的觀念。這樣能不能做到?(大眾答:能。)真能做到?諸位菩薩,我說不見得,假如當你來聽經的時候,你的老公外面去找小老婆,你能不能放下?我已經放下我的心了,你去找小老婆不要緊。能不能達到?八十多歲的老菩薩說:“能!”二三十歲這些菩薩不敢說,為什麼?你老公七八十歲沒人要,你就說能,你老公還很年輕,你就不敢說能,對不對?所以放下自己的心,放下自己的觀念,放下自己的欲望和執著。但記住,並不是放下家庭,並不是放下工作,並不是放下教育兒女,放下自己錯誤的心和觀念,這一定要懂,那你們說能放下,回家以後,會不會再跟家人打仗了?不敢說了,有沒有修一看就很清楚了,有的沒修行的人還很慈悲,有很多修行以後脾氣更大。沒修脾氣不大,越修脾氣越大。他說我們是修行的,那是假修行。我們是真修行還是假修行?你還敢應,你還敢說真的,你敢說你真修行嗎?

在座同修,自己的心地很清楚的,都不需要去問別人,我們這幾年,現在聽經內心很開心,很快樂,但是偶爾事情來了,你就受不了了。不要以為我是吃素的,吃素還挺有力量,要揍你幾巴掌還沒啥問題,有沒有?所以在座同修,這個問題搞清楚了,開悟也好,成佛也好,修道也好,明心見性也好,離苦得樂也好,最關鍵就這兩個字,「放下」。

「諸苦盡從貪欲起,不知貪欲起於何,因忘自性彌陀佛,意念紛馳總是魔。」諸苦都是貪欲而來的,貪嗔癡,修行人、學佛人、修道人、在家和出家,如果放不下自己的心,所謂的沒有遁入空門,空門就是什麼都放得下了,對不對?沒有入這個空門,你不會開智慧的。所以在座同修,今天你們從家庭來了,從外地來了,如果當你回家的時候,家人很生氣,老公很生氣,一巴掌打過來了,你覺得很好,我以前沒有學佛被你打,我肯定要跟你拼命的,現在我學佛了,我懂得佛的存心和用心,我不會跟你計較,我不會跟你打仗的,放下我自己貢高我慢的心,報仇計較的心。老公這邊再來一巴掌,剛好平均,能不能達到?(大眾答:“能”。)能?真能假能?那我開始罵了?現在准備罵一個小時,你們能不能向後轉,起步跑呢?所以在座菩薩,如果把這個心地搞清楚了,學佛就很輕松了,這樣的佛的心地,佛的存心,來念阿彌陀佛,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一稱佛號就成佛,為什麼?關鍵不是念多少的問題,是存佛心的問題,這能懂嗎?有的人沒怎麼念佛,他成佛了。有的念了很多佛,一天念十萬,念二十萬,他都不能成佛,原因就在這個地方。他雖然沒有念很多佛號,但是他存佛心,只要存佛心,行、住、坐、臥,統統是佛法。這能懂嗎?只要存著佛心,行住坐臥統統是佛法。我們沒有存著佛的思想、觀念,每天誦經,每天念佛,每天打坐,統統不叫佛法。一定要知道的,成佛是心地的相應成佛,叫做「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好懂吧?所以在座同修,學佛的存心和用心,再來,什麼叫做「佛」?好懂了,「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放下自己的欲望,放下自己種種不善之心,這個就叫做「佛」。

那這樣說起來,「佛」,第三個,「佛」與「我」的兩個字關系。諸位同修,我們先講一下,「佛」與「我」兩個字的關系。現在自己要領悟,我們是學「佛」這個字,還是學「我」個字。你從以前到現在檢討一下,我們是學「我」這個字,還沒達到學「佛」這個字,所以我們雖然穿海青,穿曼衣,披著曼衣,拜著佛,包括也誦經了,也打坐了,其實都是個人的觀念思想行為,並沒有「佛」這樣的觀念、思想、行為。為什麼這樣說?你不信我馬上給大家做一個實驗。實驗什麼呢?這一套大藏經在這裡面,大藏經,佛能不能看得懂?能不能?如果佛看不懂,我們還有什麼話可說呢。大藏經是佛講出來對不對,我們自己能不能看得懂,為什麼?所以我們以前,只是學「我」這個字,沒有學「佛」這個字。諸位同修,應該要把錯誤的觀念,錯誤的行為,好好檢討一下。我們如果有佛的觀念和行為,大藏經一看就懂了,不用老師說,不用別人教,一看就懂。因為《華嚴經》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個個本具,人人都是本具的,那佛有,我們也有。而佛為什麼能看懂呢?他自性流露。我們為什麼看不懂呢?我們有「我」的觀念,我慢、我愛、我知、我見。這樣的情況,妄想分別,所以在座同修,學「佛」與學「我」這個關系一定要搞懂。

那這樣說起來,你今天來到道場,是來學佛的,對不對?為什麼要學佛?學做佛、學成佛。這樣說起來,道場裡面的是非,社會那些是非,人與人之間的是非恩怨,跟我們有沒有關系?一定懂得,一定要懂得,沒有任何關系。因為我們學「佛」這個字,並不是學「我」這個字。所以有道場就有人,有人就有是非,記住,人有是非,老佛爺怎麼樣?沒是非。我們學的是「佛」這個字,並不是學「人」這個字,不是學「我」這個字。這樣你到哪個地方去修行,很簡單,「心地清涼,處處清涼。心地清淨,處處都清淨。」這樣的學佛,要不要選擇道場?不用,諸位同修,「調伏其心,處處道場。」這能懂嗎?調伏了自己的心地,處處都是道場。所以以前的祖師大德,告訴我們選佛道場,選擇佛的道場,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把自己身心調伏了,靜下來了,「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當你把自已內心調伏過來了,家庭你就能修行,道場裡面你也能修行,如果你的家庭不會修行,你來到道場,是非多多,恩怨多多,跟別人共業了。並不是來學佛,是來造業的。怎麼這樣說?觀察別人的是非和毛病,從來沒有檢討自己的心地,這能懂嗎?一個修道的人,一個學佛的人,他總觀察其心,用六祖一句話,「應無所住」外面的是與非,好與壞、高與低、男與女、種種的善與惡,應無所住,而生什麼?學佛的心。佛的清淨心、佛的慈悲心、智慧心。外面的風風雨雨,跟他沒有關系,這個就是「應無所住」,也就是說,外面一切不會放在心上,只看好自己的,清淨、平等、覺,「而生其心」這能好懂嗎?如果是這樣來學佛,你需要選道場嗎?不需要。你需要選擇家庭嗎?也不需要。做好你自己的行為,跟任何人都沒有關系,那這樣說起來,道場有是非嗎?沒有。家庭有恩怨嗎?沒有了。這個就是「若見他人不清淨,須知自己苦未了」。

所以諸位同修,「佛」與「我」的關系,一定要搞清楚,所以在座同修,這一堂課,這一部《地藏經》,給大家報告心地法門,時間也不是很長,希望你們要認識自己,提高自己的境界,講完以後,時間到的時候,你在請我講,我給你說一句,沒時間。因為講完,就得要到別的地方學習。希望你們來的同修,手機都關掉,不要干擾別人,不要影響別人。「願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所以我們自己今天來,是為了成佛,其它的都是什麼?小事情。對不對?希望諸位同修,這樣三個問題:第一,學習佛的存心、用心;第二,什麼叫做「佛」;第三,「佛」與「我」的兩個字之間的關系。這樣能聽清楚嗎?那好,既然能聽清楚,我就把學佛這個概念,這樣簡單向同修報告一下。報告到這裡,是不是我們有很多的錯誤,有很多的毛病,有很多自己邪知邪見的念頭和行為。有沒有?(眾人答“有”)那要不要忏悔?一定要忏悔。為什麼誦完《地藏經》以後我們先忏悔?忏悔完以後,再來講課。當然諸位同修,個人吃飯個人飽,個人的生死,個人因果,都是個人負責。坐在台上的我,只能給大家報告什麼?一個方法。做不做,在誰?「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修行靠個人。那麼在座同修,怎麼修?現在這個道理,心地已經知道了。怎麼辦?現在講落實。

落實,每個在家出家,都有一個家,對不對?沒有這個家庭就沒有了我們,學佛與家庭的關系,一定要懂。第一,家庭的組合,有父母、有夫妻、有兒女、有朋友、有認識不認識的這些,家庭的組合。那好了,諸位同修,我們有了自己的身體,來自父母,對不對?那麼學佛的人,佛陀永遠慈悲喜捨的利益眾生。這樣說起來,我們一個學佛的人,最基本的,要不要來報父母恩,要不要?諸位菩薩,不但要,而且是本分,而且是應該。爸媽教育我們,是什麼?爸爸媽媽教育我們,他是什麼?天性。我們來孝養、來報答。知恩報恩,孝養父母是什麼?是本分,是應該,是自然,是規律。這樣只是講本分,講應該,還不是講孝道。諸位菩薩要記住,什麼樣的情況下,才達到孝道呢?成佛了,才叫孝道,成菩薩孝道還不夠圓滿。

所以《地藏經》,也叫孝經,你看,孝養父母之身,讓父母親吃得好、住得好、這樣不叫孝,只叫本分。孝養父母之心,讓父母親快樂,讓父母親開心,這是應該還是本分。也不叫做孝,孝養父母之志,父母之志是什麼?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不對?自己成佛了,這樣才叫孝養父母,也就是說成佛的人,才叫做孝道。沒有成佛的人,統統叫不孝。那這樣說起來,《地藏經》的心地法門,諸位同修,我們現在自己有沒有成佛了?有沒有?還沒有。 對不對?還沒有統統叫大不孝,統統叫大不孝。有多少人認為自己是孝子,自己是孝女,自已什麼?自己是個很好的人。你看《地藏經》,剛才我們誦了,婆羅門女,光母女,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在行孝道。這樣說起來諸位同修,當爸爸媽媽罵我們,打我們,種種的做法,我們要不要反逆?要不要反逆?不可以。為什麼?天下怎麼說?沒有不是的父母。那麼從學佛到現在,我們在道場裡面供養,道場裡面包紅包,道場裡面搞建築,是不是忽略了家庭的第一?孝養父母。有沒有,忽略了?這是一個錯誤。第二個錯誤,從你結婚到現在,你用什麼樣的心態來看老公?來看妻子,老公聽你的,你就,親愛的,可好了。老公要不聽你的,你就變成孫二娘了。孫二娘知道嗎?母夜叉。換句話說,滿足你的欲望,你就很高興,沒有滿足你的要求,你就變成孫二娘了。諸位同修,這樣的學佛人,是在反面的破壞佛教,反面的破壞佛法。並不是在學佛。你沒有像佛陀那樣的悲心,那樣的存心,來利益家庭利益老公,孝養父母。所以爸爸媽媽不同意你學佛,老公不同意你學佛,錯誤的原因,是在自身沒改過,並不是家庭有了錯,這能懂嗎?這是一個夫妻之間的關系,如果你能夠用悲心的,這樣對待,能夠像佛陀那樣,覺悟的心那樣對待,你想一下,你的家庭多幸福。

諸位同修,一個學佛人,連家庭都不幸福,你還談上什麼成佛?那是在騙人,你一個家庭都不幸福了,你還談什麼成佛?對不對?《三字經》《弟子規》都講了,「以德服人方無言,以勢服人心不然」你一個學佛人,搞到家庭亂七八糟的,七七八八的,你怎麼能成佛?連自己的爸爸媽媽,公公婆婆都不孝養,你還算什麼佛教徒?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不孝爸爸媽媽,公公婆婆的人,這樣的人是好人還是惡人?你們肯定一下,這種人是好人還是壞人?肯定是壞人對不對?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經》怎麼說?「諸上善人 俱會一處。」所以在座的菩薩,雖然表面在學佛,行為都錯了。這個是夫妻之間的,和父母之間的認識。

再來,教育兒女的,那麼諸位同修,有的當母親,當父親了,有的當爺爺奶奶。我們今天教育下一代,教育他們什麼?是教育他們掙錢?還是教育他們道德做人?現在多少父母親,問,你一個月工資掙多少?然後兒女,他說沒有多少?父母親很不高興,在不高興的情況之下,兒女他就想,我怎樣掙錢?讓我父母親高興,他到逼到最後,他就掙那一種昧良心的錢,沒有道德的錢。只要有錢花,只要有錢掙,他什麼都干,甚至十八歲的年輕女孩子,嫁給七十歲的老人。問她你為什麼嫁給他?有錢花就好,管他老不老,死了再來找。她的心中只有錢這個字,沒有道德底線,沒有道德觀念。為什麼?父母親從小就沒有教育他,走上了良好的道路,道德的道路,這個就是《無量壽經》講的,「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那麼在座同修,我們這麼多人,你想一想,教育兒女,教育他什麼?留給他的又是什麼?《三字經》告訴我們「人教子,金滿贏,我教子,帷一經。」你們可以去讀讀《三字經》,「窦燕山,有五子,名具揚,」窦燕山這個人,他生養五個孩子,他結婚之後悭貪吝惜,可以說坑蒙拐騙,恃才傲物,仗勢欺人,又有權,又有錢,結婚好幾年沒有一個兒子。有一天晚上,他的爸爸給他托夢,父親給窦燕山托夢,你呀改變心地,改變行為,否則你會斷子絕孫。他醒過來害怕,不得了了,我這樣會斷子絕孫。後來他開始行善,積功累德,開始布施,行善積德以後,生下了五個孩子。這五個孩子個個都考上了,登科了,所以歷史才說了一句話。「五子登科」聽說過沒有?就是《三字經》的窦燕山,他從父親給他指點以後,拼命的改過,拼命的積功累德。

諸位同修,現在我這一個小時,給大家報告心地法,從學習佛的存心和用心,包括什麼叫做「佛」,「佛」與「我」之間的關系,家庭的組合,家庭的關系。這樣報告以後,我們是否能要認識一下,在今天學習這一堂課以後,要不要改變一下。這個一定要注意的,你要不改變,誰也救不了你。在座同修。再來,教育兒女,從本身做起,並不是要求兒女。一代的道德,定有一代的子孫來相保,你道德好,心地好,思想觀念都正確,兒女在你身邊,慢慢的受你感化了,慢慢的受你感染了,他自自然然就轉過來,所以我們今天的心地思想和行為,影響到下一代的興旺,影響到下一代的一切。諸位同修,你的兒女,你的子孫,如果下一代優秀的,這一個家庭是光明的。現在貧窮一點,你的前途、家庭,面對是光明明亮的,對不對?如果你現在的家庭很有權,又很有錢,而兒女子孫不優秀,你面對的家庭是黑暗的,面對未來的道路,家庭子孫的發展是坎坷的。一定要懂這個道理。所以我們今天學佛的,一定要懂的這一個關系,用最慈悲的心,來孝養父母,這是本分工作。用最清淨平等覺的心,來圓滿佛道,這才叫做善道,才叫做孝道。

所以諸位同修,夫妻之間的感情和家庭的組合,這樣我們就懂得,我們一輩子只有付出。這能懂嗎?只有付出,不要要求收獲。要求收獲是錯誤的,也就是說爸爸媽媽你怎樣教育我,你教育,而我孝養爸爸媽媽,而我來報答,知恩報恩,這都是我的本分,也是我的工作,也叫做天經地義。沒有為什麼。我嫁過門以後,來相夫教子,這是我自己這一輩子的命運,也是我自己所找的道路,沒有為什麼。嫁給人家就得好好怎麼樣?幫助老公,教育好自己的兒女,完成了這一輩子工作,也完成了自己的人格。養子在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佛即成。這樣任何的困難?任何的環境,無怨無悔,不會怨天尤人,為什麼?都是自己的兩個字“果報”。自己的果報。那這樣的家庭,你就充滿著陽光明媚,充滿著幸福溫馨,因為你一直的在付出,一直的在努力,一直的在勞動。那麼因種得好,家庭就好,家庭就好了。整個社會上,看到學佛的家庭,學佛的關系,學佛這個行為以後,你不需要外面怎麼說,自自然然,你就成為了佛化家庭,和諧家庭,和諧社會,從自己本身做起,好不好?(大眾鼓掌並答“好”),當然你們只會鼓掌,做不做,是在你。

再來,學佛與家庭,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你要認識是什麼?每個家庭都有三個共同的問題。第一,感情煩惱。很多人想不開,感情煩惱。第二個問題,經濟煩惱。特別在今天的社會,很多人都想幾百萬,幾千萬,幾個億,但偏偏沒有。第三個,培育兒女的煩惱。有沒有?今天我在南北,發現這三個問題。夫妻之間的感情,太多太多的話要說了,有沒有人告訴你怎麼說?感情煩惱,經濟煩惱,南方也是這樣的,我們北方怎麼樣?是不是也是這樣?第三條,現在多少小孩子,一年級,幼稚園,初中高中,孩子,太難教育了。所謂的,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我們北方也是這樣的,怎麼辦呢?怎麼樣來對待這三個問題?學佛與家庭的第三個。感情煩惱,經濟煩惱,培育兒女的煩惱。怎樣來對待?怎樣來學習?改變自己人生觀?讓家庭能走上,更幸福、更美滿,請聽下回分解。

回向

法界一元即心如

無上功德普回向

師承孝道圓九有

悟本心明法性空

僅供參考 歡迎流通

謝謝觀看

 

上一篇:常照法師:佛說彌勒下生經講釋
下一篇:聖宇法師:地藏經心地法門 第二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