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慧弘法師:佛教慈善事業與“和諧社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教慈善事業與“和諧社會”
 
(1)國家政策對慈善事業的支持

       中國政府對慈善事業的法律和政策支持力度正在加強。慈善事業的發展環境日趨良好,這堅定了我們做佛教慈善事業的信心。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將各項政策以法律形式予以固定,緊接著在2000年國務院發布的《關於加快城鎮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試點方案》和2001年九屆人大四次會議提出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中都明確提出發展慈善事業的要求,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提出“健全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的慈善事業相銜接的社會保障體系,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將慈善事業第一次寫入了中共中央文件中,從根本上確立了慈善事業在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這對佛教慈善事業的發展來說,其意義之深遠、影響之巨大是不可估量的,與此同時國務院有關職能部門相繼制定了一些政策法規,對慈善機構給予支持和保護,特別是2003年9月份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明確規定:對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等社會力量向慈善機構的捐贈,准予在繳納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稅前全額扣除。溫家寶總理在十屆人大三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表達了政府支持發展慈善事業的決心。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為慈善事業的發展保駕護航,奠定了堅實基礎,因此,進一步發展慈善事業、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一歷史任務已經擺上了各級政府部門的議事日程。

(2)佛教慈善事業能輔助“和諧社會”的建設

       偉人孫中山先生曾經說過:“政治能治外在,宗教能治人心,宗教能輔助政治,政治也能擁護宗教。”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建設“和諧社會”的偉大政策方針,這一方針的提出對佛教來說是個機遇,只要把佛教慈善做好,21世紀必然是佛教的世紀。“一家仁,一國興仁”①,“一國興仁”不就是“和諧社會”!中國在改革開放後的發展速度,讓世界震驚,中國在許多領域都取得了偉大成果,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也達到了階段性的進步。但這一切並不代表了社會各界人士都已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和諧社會”目前是社會共同的目標,大力發展弘揚佛教慈善事業,有助於“和諧社會”的建設。

      佛教慈善事業的發展有助於調解貧富差距、調節社會關系,因為佛教慈善事業屬於社會第三次分配的范疇,其出發點和最終目的是維護困難人群的生存權和發展權,它以“慈悲濟世”的價值觀為支撐,通過宣傳、引導來喚醒世人的“善心”,使社會上相對富裕的人群在自願的基礎上主動進行自我財富調配,無償救助弱勢群體,從而緩解了社會矛盾,維護了社會穩定。當佛教慈善事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時,還能有利於促進城鄉之間、地區之間、民族之間的和諧發展。近幾年來,特別是西部大開發以來,佛教慈善事業在改善貧困地區農村基本生活設施和生產條件、改善貧困地區初級教育和初級衛生的基本條件、提高貧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條件等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佛教的許多慈善機構通過實施慈善項目,開辟了一條使經濟發達地區的社會財富向經濟欠發達地區合理傾斜的渠道。

     由於佛教慈善事業以“慈悲濟世”和“利他”為宗旨,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本要求相一致,因此,隨著佛教慈善事業的逐步發展和慈悲理念的日漸深入人心,有力地促進了扶貧濟困、無私奉獻的良好風尚在社會上逐步形成;促進了社會各階層間的關系日益趨向融合和社會道德水准進一步提高。

     發展佛教慈善事業對於培養青少年一代平等、友愛、團結、互助的民族精神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青少年在各種形式的佛教慈善活動中深刻領會了中華民族“上善者若水”,“厚德載物”①傳統文明,親自感受到佛教“慈悲濟世”情懷的偉大,從而淨化了心靈。目前,佛教慈善青年志願者隊伍的不斷擴大這一事實就是最好的佐證。

     在一些人的價值取向出現疑惑迷茫時,慈善事業如同一股清流,洗滌著那些被名利物欲染污的心。如果集佛教全部力量資助每年上百萬的失學兒童去讀書,誰敢說這裡面不會出現幾個世界級的頂尖人才呢?一個人才有時是無法用金錢去衡量他的價值的,中國因毛澤東的偉大戰略方針而站起來了,又因鄧小平改革開放的偉大政策而富起來了。誰又敢肯定這幾百萬失學兒童中不會出現幾位出色的領導者或像太虛大師、弘一大師、印順長老那樣的高僧大德呢?佛教的發展也需要僧才。如果因貧困而埋沒了這些世出世間的人才,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損失,甚至是整個人類社會的巨大損失!

     只要人人擁有一顆仁愛之心去參與佛教慈善事業,不僅佛教會興盛發達,“和諧社會”也會到來,各個領域都會取得更加輝煌的成果,那時會吸引更多的外商來華投資,那時中國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像當今美國一樣吸收外國大量世界級頂尖人才,相信不出百年,中國將是超越世界各國的超級大國,當然成為超級大國不是建設“和諧社會”的最終目標,最終目標是利用自己超級大國的財力、物力、人力去幫助其他弱小國家發展,一起走向繁榮、富強,最終把地球建設成為“和諧村”。“和諧村”裡沒有戰爭、沒有犯罪,甚至沒有微小不良行為,各國人民相互幫助,共同愛護大家賴以生存的家園,互不侵犯,人人都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

結語

     世人的愛心不會塵封、永在傳遞。個體的力量終歸弱小,唯有彼此傳遞愛心,愛心才能變得強大。中國人從來不缺乏愛的資源,只要有合適的載體激發,把佛教慈善機構有效地組織起來,愛的力量就會洶湧勃發!佛教慈善事業需要“慈悲濟世”精神和古代大德“收拾乾坤歸眼底,一肩擔卻古今愁”的壯志豪情,為世人擔負起天地間無盡的苦難哀愁!

    眾生需要佛教慈善事業;社會需要佛教慈善事業。佛教慈善事業的確是傳播佛教、踐行佛法、引導正信、樹立佛教“慈悲濟世”精神的最佳方法!

參考資料:

中國佛教網、中國慈善網站、無錫祥符寺網站、廈門南普陀寺網站、蘇州寒山寺網站

①出自王國軒議注《大學中庸·第十章》P26,中華書局2006年7月1日第二次印刷。

① “上善者若水”出自饒尚寬議注《老子·第八章修身》P20,中華書局2006年7月1日第二次印刷;“厚德載物”出自鄧安生編著《周易妙語·〈坤·象傳〉》P92,中華書局2006年7月1日第二次印刷。

 

上一篇:性廣法師:人間佛教禅修行--性廣法師訪談錄(邱敏捷)
下一篇:慧弘法師:如何去做佛教慈善事業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