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慧律法師:心地法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心地法門

慧律法師主講

地點:高雄文殊講堂

時間:1990年8月3日—6日

為短期出家的沙彌開示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你們諸位新戒子,這些小沙彌阿彌陀佛!好乖、好乖。大沙彌阿彌陀佛!

第一個來這裡學的規矩,學得非常好,引禮師非常好,我們今天很榮幸,舉辦這個短期出家。有這麼多的新戒子來,我們文殊講堂增光不少。那麼我們得力於三位的戒師,還有一些引禮師們都很辛苦,那麼你們也很辛苦。

今天講的題目,叫做「心地法門」。這個心地法門,它指的是講本性上的事情,但是因為這裡有的,只有十一、二歲、十三歲,講本性上的事情他沒辦法了解,你叫他不吵不鬧就已經不錯了,你跟他講實相的道理,他完全聽不懂,所以我們盡可能采取一種綜合。在還沒有講課以前,我先講幾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披袈裟的功德」。以前有一個老比丘,老法師他在山上修行,在森林裡面修行,有一次修苦行的時候,他打坐入定了,他那個袈裟放在旁邊,有一只猴子來蹦蹦跳跳的,它不知道那個是袈裟,他也學那個老比丘披披看,自己在那邊亂轉,披得也不像。結果因為太高興了,跳、跳、跳...結果摔到這個懸崖底下摔死了,當場就摔死了。結果它的靈魂馬上升天,因為披袈裟的功德力,不管有心無心,披袈裟的功德力立刻升天。還只是猴子,對不對?猴子的智慧那有比,你們十三、四歲的孩子還聰明,你們是不是比猴子更聰明?——所以你們是大猴子。(眾笑)

說那個猴子不懂事,披個袈裟他就立刻升天,你看這個功德有多大,對不對?怕你們打瞌睡,所以我今天帶這個來。兩分鐘就敲一下,看你睡不睡得著?再來,這第一個故事「袈裟的功德」,所以你們無論大沙彌、小沙彌,你們是最幸運的人對不對?很有精神。第一個故事,講第二個故事。

第二個故事,以前有一個演戲的。釋迦牟尼佛的前面迦葉佛,在迦葉佛的時候,有一個演戲的女人,女人演戲的,這個演戲的有時候,都會做那個師父的樣子,像我們看電視,看電視的時候有的會披袈裟。碰到人都是‘阿彌陀佛’,對不對?那個演戲的每次都演師父,演那個師父披這個袈裟,披這個袈裟她在演戲,她有無量的功德。但是因為她不是出家人,所以她喝酒、吃肉,還有犯邪YIN還有嫉妒心很強,好,後來死了就下地獄。就下地獄、下地獄受苦因為她造業。她貪、瞋、癡、嫉妒人家,常常毀謗人家不守這個口業,還有犯這個邪YIN,還犯吃肉還有喝酒就下地獄。下地獄以後,因為袈裟的功德力所以又回到人間來。結果就跟佛出家,出家以後就馬上證阿羅漢果。

在這個比丘尼戒律裡面,有很多人她不敢出家,不敢長時間出家,怕犯到佛陀的戒律。她說怕犯到佛陀的戒律,要負很大的因果,所以她一直很怕出家,這個比丘尼因為證阿羅漢果,她就這樣講說:“大姐們,我們不要怕下地獄。我們只要好好的,有這個因緣機會來出家,以袈裟的功德力,總有一天我們會得度證果。”下地獄還是要出家。

小沙彌聽得懂嗎?那麼以後你們長大以後,假設有機會就像師父這樣,長時間的出家修行,那麼這些大沙彌們,如果你願意住在講堂,我隨時歡迎你們,但是年齡不可以比我更大。年齡比我更大的,對不起沒有辦法。因為你們爸爸做習慣,做我的兒子做不習慣。所以說你年齡比我小的,你剃度以後要住在這裡。我們隨時歡迎。

我們再講第三個故事。第三個故事發生在中國,以前有個中國的老婦人,老婦人她家裡很窮,結果她的兒子出家,住在寺廟裡面,那麼因為家裡沒有人照顧這個年紀大的老婦人,很窮,窮得沒有辦法三餐不濟,沒有什麼衣服穿。她的兒子回到這個家裡,這個去看他母親,他回去披的這個袈裟,因為太破了,這個袈裟太破了放在旁邊,這個老婦人她因為沒有衣服,就看這個袈裟這是一塊布,因為她不知道,她認為這是一塊布,那麼這是一塊布,又沒有衣服,她就拿下去做衣服。裁縫做內衣褲,做內衣褲,結果一出去馬上被雷擊死。「雷公」你聽得懂吧?雷,打雷馬上擊死。所以擊死以後背部出現幾個字-「違佛大戒」。拿袈裟做內褲,這個大違佛陀的戒律。

這個袈裟不管怎麼樣壞,你知道嗎?袈裟不管怎麼樣壞,你還必須要恭恭敬敬的請著,放在你的佛堂,知道嗎?所以這個袈裟,不可以隨便亂動的。也不可以隨隨便便穿進去廁所,也不可以隨隨便便的拿去做衣服統統不可以。這個袈裟是有無量的功德,但是你處理錯誤的話,那罪過非常重。聽得懂嗎?懂不懂?懂,好,先來三個故事精神比較好。對不對?我看你們聽課的時候,都懂、懂,所以今天特別帶這個,讓你們睡不著,我有絕招的。

已經講了三個故事了,我們現在知道披袈裟的功德力有無量無邊,但是你處理錯誤也是罪過無量,為了使大家更了解出家的生活,我們在這短暫的這七個日子裡面,我們沒有辦法去研究那個整本的戒律,所以我就選定心地上的功夫,就是高雄文殊講堂清規。這個清規是高僧大德作的,但是其中有一些內容不適合現代的人,用詞比較艱澀。所以我把它改成白話文,所以這些戒律經過我重新的改,然後再組合然後再編排再打字。這個戒律裡面是古德制的,但是因為這不是佛講的,那麼把這個艱澀的名詞,看不懂的我全部把它改成白話,讓你們一看就懂。所以說你們今天來看了,這個戒律師父已經有改過了。但是如果說,佛講的經典我不能改,佛講的經典我們不能改,這個一貫道,就是一直改佛陀的經典,雖然他也是行善,可是他負的因果很大。

諸位,看第一條。第一條大家一起念:

一、真觀照,保持秒秒安詳,一日明心見性,靈光普蔭人天。

這個真觀照,就是隨時注意你的起心動念。譬如說我們在家裡,我們要一樣玩具,那麼母親不給我們的時候,爸爸不給我們買的時候,我們就哭泣在那邊吵鬧,那麼你這樣子,跟父母親這樣吵鬧,玩具還沒有玩到的時候,你已經很痛苦了。你已經很痛苦了,對不對?因為你要玩具爸爸媽媽不給你,要開什麼車子,怕你危險不買給你,所以你要這樣想。爸爸媽媽不給我一定有原因,所以我希望有玩具,但是爸爸媽媽如果不給我們,我們也不要哭泣,那麼我們也不要傷心。內在裡面,常常活在一種觀察自己的心理,我們不要對老師沒有禮貌,我們不要對父母親打這個對台,他講什麼我們都不聽,我們只知道耍自己的脾氣,那麼這個就沒有觀照的工夫。

所謂觀照的意思就是,隨時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你現在是不是不聽話、不乖,我要聽師長的話,那麼這個就是保持秒秒安詳。那麼保持每一分每一秒,使自己生命活得很快樂。小沙彌的角度來講,就是說我們要順從師長的意思,聽父母的話。如果以大沙彌的年齡,讀書來講,就是遠離相對立的煩惱。所謂遠離相對立的煩惱,人有外在的煩惱,還有內在的煩惱。人的外在煩惱,最大的煩惱,第一個就是互相傷害,是非不斷這是最難的,我們外在的煩惱,是是非非、互相傷害,如果我做的事情我對得起良心,你不要太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你只要做對不要管他,你永遠活在別人的指責跟批判,希望別人來附和來贊歎我們,那永遠不可能。世界上沒有幾個,真的,很有良心的人來贊歎你的。所以活著希望活得快樂的人,第一個要什麼事情,對得起你自己的良心,遠離相對立的。

遠離相對立的就是說,不要在空上執著。不要在有執著,不要在貧跟富、男跟女、天跟地這樣執著,所以說外在的煩惱好去除,我們內在有兩種煩惱最難去除。第一個就是情,第二個就是欲。欲望、感情。譬如說,孩子們依賴這個父母親長大,父母親突然間去世,他會承受不了他沒有依靠。他每天吵著要找他的父母親,情執。那麼長大的話,就男女的執,就是說你對,夫妻之間的感情一定要放下。你不放下時間也必須過去,任憑你用任何的萬貫家財,再大的財富,你都不可能挽回夫妻的感情。情是很難斷的一件事情。第二個,內在裡面的痛苦,跟煩惱就是欲望就是YIN欲。這是兩件事情最大的困擾,外在的煩惱:天災人禍,是非不斷,互相傷害。內在的煩惱就是情跟欲望,我們人的欲望。譬如說,不只是YIN欲,譬如說,你這個貪念也是一種欲望,或者是發脾氣也是一種欲望。不順從你的時候你就發大脾氣,或是對某一種金錢上的執著,或是對某一個男眾的執著,或是說對女眾的執著,或者是父母親的執著,感情上的執著。所以這個情跟欲,是一體兩面的東西,說無情,無形相的,孕育在裡面的這個叫情,發乎在外的叫做欲。內情外欲。欲一些享受要刺激,這兩種東西,都是我們生死的根本。

第一個要淡泊自己的欲望。第二個,要把感情看得破要忍得過。一般人是看得破但是忍不過,看得破大家都看得破,嘴巴大家都會講,我不想他沒有辦法控制不住。那個煩惱、思維無緣無故,就掉入這個情跟欲的圈套裡面。所以平常的日子要多觀照,要保持秒秒安詳,什麼叫做秒秒安詳?就是內心裡面沒有任何一物,一物都不存在。因為你知道這個是因緣法的,世間是短暫的、是會有變化的。你今天十三歲了,再一個十三歲就二十六歲了,你今天五十歲,再五十歲就一百歲了,就不存在這個人間了。換句話說,你用任何的金錢任何的權利,都不可能買你生命的一秒鐘。不可能。因此我們要了解保持每一分、每一秒的安詳的根本要件,就是觀空,要進入空性。空性必須再,深入的觀照這個無常。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本來這個世間就是假的,是短暫的,不是實實在在的。既然是假的是短暫的,不是實在的,這個世間就沒有永遠的快樂。

譬如說小沙彌們你們還俗以後,跑到迪斯尼樂園去,悟智樂園去,看一看玩一玩,還是要結束。早上去晚上還是要回來,你今天去明天去還是要回來。所以世間是怎麼樣?無常的。世間是無常的,它就會變化。所以我們內在裡面,要盡量的保持這一念的定力。定力就是說,對任何事情無所執著、放下,那麼你在你的生命裡面過著,每一分每一秒快樂的日子裡面,換句話說,保持秒秒的安詳就是《華嚴經》講的一真法界;在《法華經》講的,實相的東西;在《金剛經》講的,無相無不相的東西。你了解空跟有的融通,這個就是每一分每一秒都安詳。

我悟到空性,可是我過活每一分每一秒,簡單講,什麼叫做保持秒秒安詳?就是用虛空的胸量,過活你每一個現在的生命。用虛空的胸量過活你現在每一分每一秒的日子。虛空的胸量很大很大,我們不為名也不為利,或者是我們不為任何的事情,我們只知道我們想要普度眾生。連這個普度眾生的念頭也沒有,實無眾生可度是進入絕對真空。用虛空的胸量過活你現在的每一分每一秒,你把胸量放大一點,寬恕一切無知的眾生,慢慢、慢慢的使你的內在裡面,過好每一分每一秒。所以人家說,掌握不了現在你就沒有永恆。如果說你現在不能掌握每一分每一秒的這個心態,那麼你不可能證悟到永恆的如來的境界。不生不滅的境界,那是永恆的境界,永遠如此。

一日明心見性,明心就是見性,見性就是明心,那麼心性自古以來是合著講的,明心見性。所謂明心見性,就是看到清淨的本性。你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成佛,一只狗貓也可以成佛,對不對?小沙彌,你們能不能成佛?你們能成佛。每一個人都可以成佛。那麼狗能不能成佛?螞蟻呢?桌子?沒研究過唯識沒辦法。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可以。桌子可以不可以成佛?慢慢來。飯吃很多,講不可以是很正常的。沒有關系。

有一天,我們明心見性的時候,明心見性我們就成佛做祖。我們就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慈悲,對不對?那麼要成佛首先要做什麼?要順從師長的意思。譬如說你今天來短期出家,回去要乖。要怎麼乖呢?就是要聽父母親的話。到寺廟裡面碰到師父就-師父,阿彌陀佛。要順從師父的意思,慢慢的去培養,然後你家裡的人靠哪一個寺廟,有空就多去聽經。聽不懂沒有關系多熏習。所以這個明心見性,對小孩子來講當然沒有辦法。

那麼對大沙彌來講,所謂明心見性,心性本是一如,意思就是說,我們見到平等的心態,見到了無量的悲心,我們永遠不恨任何一個眾生,永遠不跟任何一個眾生仇視。我們內心裡面有無量的慈悲,無量的喜捨,我們內心充滿著無量的智慧,在他的內在裡面不曾經動過一個念頭,說有多大的偉大。所以說,持戒要是沒有般若的智慧,那麼只是一個事相上而已。要會歸到無生法忍,才能夠究竟的根本解脫。

再來,靈光普蔭人天。靈光就是我們所講的本性的光明。普蔭,就是可以保佑可以普度。普蔭人天,就可以普度一切的眾生,人天。現在念第二個:二,勤念佛,念念要生彼國,念到不念而念,彌陀不從他得。

第二個勤念佛。明心見性可能比較困難,那麼我們現在要念佛,念佛比較簡單。念佛就是,大人也會念,小孩子也會念,你們每天念的那個‘阿彌陀佛’,來,小沙彌我問你,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是不是南邊沒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西邊,對不對?你笑什麼?笑得滿臉圓嘟嘟的。南無是什麼意思?皈依。——這個很有佛的種子。阿彌陀佛什麼意思?阿彌陀佛什麼意思?這個沙彌不簡單,無量光無量壽。無量光就是無盡的空間,無量壽就是無盡的生命。換句話說,今天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我們將來要成佛,我們就會變成無量的壽命,無量的光明,對不對?所以要多念佛,早上、晚上要多念佛。師父樓上有那個念珠,找個時間我們再請我們班長,沙彌首吳老師,發這個念珠給你們。把師父加持過的念珠,師父送的那個念珠很漂亮,然後每一個人隨時掛在手上。

念念要生彼國,彼國是哪裡?西方極樂世界在哪裡?在天邊、海邊、樹上,西方極樂世界在,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坐宇宙飛船可以不可以到?怎麼樣才可以到?你們每天念佛念佛,念到你們業障消除了,在臨命終這一剎那斷氣,極樂世界馬上現前。對不對?念念要生彼國。要到極樂世界去。到極樂世界去那就快樂無窮,我們就有神通自在,我們也不要坐火車,也不必坐飛機,到極樂世界去是坐什麼?坐蓮花。坐著蓮花,像佛陀一樣坐著蓮花,坐這個蓮花速度很快,快得比你坐飛機更快,比飛機快到一百萬倍。所以到極樂世界去,我們就神通自在。我們就沒有煩惱也不會生病,也不會拜到一半的時候,頭暈找人來打針,吃很多又不會腹瀉。真的,極樂世界不會腹瀉。

到極樂世界去的時候,每一個人都快樂無窮,也不會生病,是光明的。到極樂世界去有沒有女人?你怎麼知道沒有女人?到極樂世界去,有沒有爸爸、媽媽?那爸爸、媽媽是誰?到極樂世界去,爸爸、媽媽是誰?九品蓮花?對,蓮花就是我們的父母。所以說到極樂世界去,就神通自在。那麼到極樂世界去,是不是像我們這樣的身體?不是,是什麼?不要笑。到極樂世界去,就是我們清淨的妙色身,微妙的莊嚴的色身,由本性發揮出來的清淨的妙色身,知道嗎?所以說念到不念而念,不念而念。如果按照簡單講,就是念到習慣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我要到極樂世界去,將來成佛要度眾生。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念到不念而念,念...久而久之就是成自然了習慣了。所以說對小沙彌來講,無念而念就是一種自然,晚上睡覺碰到緊張的時候,南無阿彌陀佛...緊張嘛,看到有人開車子要壓我們,或者是拿刀子要殺我們,我們就會叫:南無阿彌陀佛。或者是跌到深谷裡面,就會叫:南無阿彌陀佛。一下醒過來原來在床鋪上,那個時候很自然的就念出來了,這是對小沙彌講的。

大沙彌講的實相念佛。名為念而不念,不念而念。所謂念到不念而念的意思就是,若見自性,自性本自有念。念念消歸自性,一切法平等。所以不讓他念,他一樣是有無量的念頭,雖然有所念頭,但是因為見平等性智,見大圓鏡智,是由本性大智慧散發出來的念,都是不執著的念。所以不執著的念叫做‘不念’,執著的念叫做‘念’,雖然執著的念,但是他是平等性的念。雖然平等性的念,但是又清清楚楚的分別。換句話說,於善惡之處,於分別之處無動念處,清清楚楚名為見自性,就是於平等性當中,有無量的念頭。每一個念頭會歸自性,每一個自性都具足有念頭,所以這個叫做念到‘不念而念’。彌陀不從他得。阿彌陀佛不是從外來的,是由自性顯露出來的。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

第三,大家一起念,念:虔禮佛,消盡平生罪業。欲了施主供養,便是這個法則。

虔禮佛,就是我們要虔誠的拜佛。我們虔誠的拜佛我們要定功課。早上我們有時間,我們做一個鐘頭的功課,晚上做一個鐘頭的功課。要是小沙彌們,你們念書沒有時間,又睡得很晚,我們可以邊走路邊念佛,也可以是吧?那麼再來沒有辦法的話,我們盡可能自己找時間,更有時間我們就多拜佛。禮佛就是...虔就是虔誠,誠心誠意的禮佛,誠心誠意的禮佛。

消盡平生罪業。拜佛可以消業障,所以我們這裡每天都是拜八十八佛,八十八佛第一佛叫做什麼佛?普什麼佛?第二佛叫做普什麼佛?第三呢?忘記了。八十八佛要拜,每天要拜八十八佛,就是為要讓大家消這個罪業,那麼今生今世大家能夠出家,做小沙彌七天是你們的福德。但是我們前世無量億劫來,造的業我們並不知道,我們有空要多禮佛,多禮佛所以消盡平生的罪業。

欲了施主供養,便是這個法則。我們今天來出家吃的是施主供養的飯跟菜,那麼我們今天一個禮拜裡面雖然很短,但是我們要認真修行,認真拜佛、念佛。那一天我看那兩個小沙彌在講話,一個小沙彌跟隔壁的人講說:“出家很辛苦,都沒得睡覺。”另外一個說:“是我媽媽拖我來的,我不想來她拖我來的。”小沙彌覺得很辛苦的。很苦的舉手!你感覺到這幾天活得很痛苦,那麼早就起來,活得很辛苦的舉手!沒有。慢慢的習慣了出家很好。慢慢習慣了,不覺得辛苦的舉手!好,好,放下。真的才可以舉手。你們大沙彌當然沒問題。大沙彌是根器很利的,體力也非常好的。所以說,欲了施主的供養,便是這個法則。就多拜佛多念佛,知道嗎?

第四,大家一起念:常念經,虔誠報答四恩。信口念出四句,自成大藏全文。

常念經。我們晚課念的那一部經叫做什麼經?對,我們念的《阿彌陀經》,就是講極樂世界有多好。然後你們大家要發願,到最後希望大家信受奉行,所以常念經。那麼早上要念咒,我們為什麼說念經虔誠報答四恩呢?常念經,我們就祈求佛菩薩來保佑我們國泰民安,社會風氣轉移,希望來報答四恩。我們今天吃了施主的飯,但是我們要每天都念經、課誦,那麼我們報四恩。

四恩:第一就是國王的恩,就是我們現在講的總統。國王因為他的英明,來領導我們整個國家,他很辛苦的,所以我們恭祝元首政躬康泰,希望他能夠活到百歲,繼續領導我們,然後走進民主化的國家。所以今日的總統,我們要報答他的恩。第二個叫做父母的恩。父母養育我們生育我們,所以我們要報答父母的恩,所以你們這些不管是大沙彌、小沙彌以前不孝順的,回去要好好的孝順,不要跟父母親頂嘴,父母的恩。

第三叫做師長的恩。為什麼講要報答師長的恩呢?因為沒有師長來教我們,我們數學不懂,我們國文不懂,我們勞作不懂,我們音樂也不懂。沒有師長、老師來教我們,我們沒有辦法來認識字,將來我們變成文盲,變成社會上沒有用的人。那麼我們今天來出家,報答師長的恩,就是師父的恩。我們今天有這一些戒師們,這些引禮師們他們很辛苦,從早上一直陪你們陪到晚上,對不對?是你們在出家,他要陪大家,來拜佛、來領眾、來念佛,他們是那麼的辛苦,所以我們要聽引禮師的話,聽這些師父們的話,這就是報他的恩。最後所謂的眾生恩。什麼叫做眾生恩呢?就是每一個人跟我們有關系的,我們要常常想說,他們對我們都有恩德。朋友與朋友之間、師長之間,或者是你生活在四周圍之間,他們都對我們有幫助,對不對?

譬如說你這樣走出去外面,突然肚子餓了,身上沒有錢,你暫時跟朋友借,朋友有通財之義,對不對?他對我們也很幫忙。你生病的時候,你的好朋友來看你這個都是恩。再來,我們今天國家的建設,我們所走到的地方可以這樣的干淨,我們要報答清道夫,知道嗎?所以我們在路上看到那一些掃地的,不可以看不起人家,不可以這樣子,知道嗎?你家裡的干淨是因為怎麼樣,有清道夫。我們不可以對那個清理大便的人這樣子,看到人家清大便就:“嗯,很臭。”那個是你拉出來的,你自己不清掃然後叫人家清,所以說眾生對我們都有恩。你的大便人家替你清,你生病人家要替你看病。所以說我們要報答這四恩。

信口念出四句。什麼叫做信口念出四句呢?那就是說我們只要認識經典的四句,那就通達。佛說眾生,即非眾生,是名眾生。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是《金剛經》裡面隨便的四句,自成大藏全文。那你如果了解了哪一句,徹底的了解了,並不是說不夠徹底的了解,自成大藏全文。‘大藏’就是所有的大藏經裡面都會包括在一句裡面。

譬如說一個「空」字,釋迦牟尼佛講經講了四十九年,就是講一個「空」字。空就是放下的意思、空就是大自在的意思、空就是距離、空就是互相尊重、空就是解脫的意思、空就是有無量無邊的容忍、空就是不生不滅的意思、不增不減的意思、空就是如如不動的意思、空就是永遠如此的意思、空就是不生煩惱、空就是大慈大悲。所以一個「空」字,釋迦牟尼佛講了四十九年,講了四十九年,就是講一個「空」字,講一個「空」字。

第五,大家一起念,念:敬師長,隨力隨時供養。百孝不如一順,不可回頭倔強。

敬師長,像我們今天來到這個地方,我們要尊敬這些師父們,這些師父們就是我們的師長,師長來教導我們,如果沒有師長的教導,我們就沒有辦法。再來就是隨力隨時供養。隨力隨時供養。不一定是金錢,當師父糾正你的時候,叫你不要這樣子,你態度很溫和,這個也是供養,這個叫做態度溫和的供養。供養並不一定要錢,我們態度和善我們慈悲,就是一種供養。為什麼要供養師長呢?師長開拓我們的經教,啟發我們的智慧,那麼他是我們的法身父母,我們要隨時盡自己的力量來供養師父們,盡自己的能力來報答師父們對我們的恩。所以說百孝不如一順,百孝就是你怎麼樣用語言、用水果、用金錢來孝順,不如一順,就是順從師父的意思。為什麼順從師父的意思?順從父母親、順從師長的意思,就是大孝呢?因為你這樣就不會犯了忤逆罪。

你跟父母親頂嘴這樣是不是順?不順。師父講什麼,父母親講什麼,我們雖然有心要孝順,可是他講什麼,我們又一直頂嘴那就不順。所以說師長們希望我們好,打我們罵我們教訓我們,總是希望我們要做一個人中的大器。你們年紀還小,或者這些大沙彌們一樣是這樣子,包括你們五十歲出家,一樣要順從你的恩師,這是佛教最大的根本戒律。不虔誠不順從那就逆,逆則在心態裡面就產生抗拒,就沒有辦法得到‘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如果說師長實在是很大的惡劣跟錯誤,我們必須要下跪頂禮,而且好好的跟師長討論,而且不可以傷到師長的心。譬如說我們要糾正師長的錯誤,我們第一個必須要先下跪要先頂禮,而且要好好的跟師長談。但是有一點,我們看到師長的錯誤,是不是真的師長的錯誤,還是你們這些凡夫俗子看錯了眼,那還是個問題。人家也許是菩薩,不可以用自己的胸量來衡量這些菩薩們。因此最主要的就是要順,孝順這一條路。

有兩種人你們一定要聽。不管大沙彌、小沙彌,這兩種人一定要聽,如果你肯接受我的勸告,你一生一世就會受用無盡。第一個,你一定要聽那個有經驗的人。這一條路是他走過來的,要聽有經驗的人很重要。聽一個辦過這件事情的人的經驗,可以省掉你十年的時間。第一個很重要,要聽有經驗的人。第二個,要聽大智慧的人的話。他充滿著智慧,他怎麼樣做,是非、善惡很明白,要聽大智慧的人的話。兩種人,你們一定要好好的去聽他的話。所以百孝不如一順。

不可回頭倔強。倔強就是頑固、不聽話,倔強就是用自己的脾氣,用自己的意思,用自己的念頭、理念去做你喜歡的事情,不管師長怎麼樣希望你這樣做,你就是不願意這樣做。老是重復的錯誤叫做倔強,老是重復的錯誤就是倔強,師父叫你這樣做,叫你東,你偏偏西,那就很奇怪了。不可回頭倔強,不可以用自己的脾氣頂嘴,用自己的觀念做事情。什麼事情一定要尊敬你的師長、父母,尊敬你的師父。

好,第六,大家一起念,念:學老成,第一不可誇能。猖狂硬氣粗疏,神人一見生嗔。

學老成。這個就是我們修行人,第一個要沉得住氣,我們要學成熟的那一方面。學老成,第一不可誇能,小沙彌,‘誇能’台灣話怎麼講?臭彈,很會臭彈。你們會臭彈嗎?大聲一點,你們臭彈過嗎?有,大家都臭彈過。師父也曾經臭彈過。我臭彈是有東西的,而你們沒有。我們今天短期出家,回去以後我們要學什麼?講話不要狂。不要告訴人家:“我家多有錢。我爸爸是當什麼……”

大沙彌們我們在修行的境界裡面,盡量不要講自己的境界。你真的是很有修行,你也不要告訴人家,你見到什麼,你悟到什麼,或者是你有什麼了不起,你有什麼神通,這個都是外道。所以《楞嚴經》講有尚不可說,何況無?這個就是誇能,就是自己很行,別人都不行。講來講去只有你行,那麼這樣子樹立敵人,謙虛是保護自己的最好辦法。所以我們不要狂妄,不要誇能,誇能就會樹立敵人,你贊歎自己就是與眾生為敵,你謙和、謙虛自己,每一個眾生都會對你很欣賞。

不要一直說自己很行,把功勞統統推給別人。當你真的很辛苦在辦一件事情,你把這個功勞全部推給別人,人家如果贊歎你:“法師,你很辛苦,你怎麼樣辦這個短期出家。”我就會立刻跟他講:“我不辛苦,他們比較辛苦,戒師父們還有引禮師父們很辛苦。吳老師不眠不休,都很辛苦。”一個人不居功就沒有敵人,知道嗎?所以說以後你們不要臭彈,知道嗎?“我多麼行,多了不起。”臭彈的人人家不喜歡的,最不喜歡臭彈的人,對不對?亂亂蓋,自己沒有那種實力也亂講。我看很多小弟都很會臭彈,講謊話,亂蓋。

猖狂硬氣粗疏。‘猖狂’就是狂妄,狂妄無知。‘硬氣’就是沒有辦法調伏他,你怎麼講他就是不聽。像叫你們不要蹦蹦跳跳,你們還是在那邊跳;不要講話,要跪香還是在講。要學乖一點。‘粗疏’就是不細心,對自己的行為放蕩沒有收斂,人家再怎麼樣勸他都不聽。這個粗疏是說,我們對自己的行為不檢點,而且粗犷沒有禮貌。看這邊,稍微一點境界就被轉走了。

神人一見生嗔。就是這些上蒼不喜歡那個狂妄的人。所以說常常贊歎自己的人,上蒼永遠不贊歎他;常常責備自己的人,上蒼永遠不責備他;常常寬恕自己的人,上蒼一定懲罰他。所以說謙虛、自己自我檢討,責備自己這是很好的德行,檢點自己,不要說別人不對,要常常檢討自己,要不然上蒼是不會原諒那一些猖狂的人狂妄的人。

第七,大家一起念,念:教子弟,不可隨他游戲。諄諄教誨成人,好做人中大器。

大器是什麼?小沙彌,是不是大的鼎?不是。是什麼?教子弟不可隨他游戲。所以你們到這個地方,戒師父們引禮師父們都很辛苦的教大家,你們不要隨隨便便的游戲,不要吵到別人,你們要好好的修行精進,雖然辛苦了一點,不過,值得。不可隨他游戲,因為一游戲就荒蕩了、荒廢了,你們只有七天的時間,再荒廢就沒有時間了。

諄諄教誨成人。就是我們要好好的教導大家,將來你們有機會當人家的戒師、師長,你們也是要教誨你們的兒女,教誨你們的下一代,一樣好做人中大器。‘大器’就是大用,好好的做一個有用的人,叫做大器。如果我們今天,就放你們很輕松,這樣子這七天沒有什麼回憶的。要把你們盯得很緊,好好的教你們。因為在台灣孩子都是很好命,從來沒有吃過苦,晚上睡覺還給你們開冷氣,拜佛還給你們開冷氣,還用這麼好的房間,燈光、音響都是這麼好的,所以來這邊算是一種熏習。那麼要是像大陸的,以前人出家那就很辛苦了,我們聽一些老一輩的,他們在大陸受戒,跪下去他們都沒有水泥地跪,沒有什麼蒲團跪的,跪什麼?跪在小石頭上面,跪下去那個腿都流血,一跪就是跪了兩個鐘頭不能動,動了籐條就打了。所以說你們這一些新戒子,不管老沙彌、年少沙彌、小沙彌好命多了。

這個跟大家講,大家也不能體會。現在的孩子在台灣享受福報,父母呵護吃不了一點點苦,沒有辦法。所以說要好好的教誨大家,需要讓你們吃一點苦,那麼就是早一點起來用功,好好的修行、受戒、威儀。那一天托缽的時候,要走九公裡我是很擔心,像你們這些繡花繡腿的這些小沙彌,我是很怕,走到一半不曉得會昏倒幾個。你們能不能走?九公裡多遠。你們知不知道?九公裡有多遠?很遠。所以那一天可能大人要小心。走...昏倒了,車子過來就糟糕了,馬上壓死。真的,這個講實在話的,那一天一定會有小沙彌倒的,不可能沒有倒的,一定會倒的,大人是沒有問題。大人九公裡,頂多胯下回來會痛這樣子,回來腳會酸這樣子而已。小沙彌要小心,安全還是很重要的,不要出事,第一次辦出事就麻煩了,所以說出去要好好的照顧。大人這邊沒問題,小孩子這邊走出去結果,咚,車子剛好從後面走過去,這下麻煩大了。你怎麼樣跟他父母親講,講也講不清楚,所以要小心。

再來,再來就是第八,第八,大家一起念,念:除懶惰,凡事向前去做。你若避懶偷安,人神那得衛護?

除懶惰就是一個人修行的過程當中,不可以懶惰。那麼大家已經三天了,慢慢的習慣了。我看你們第一天報到,那一天晚上,第二天一大早上課的時候睡了整片,大人也睡,小孩也睡,我看了很不好意思,很嚴重。所以今天慢慢的習慣了。不過,弟弟們或者是大沙彌們,你們精神也是很了不起,你們比我了不起,你們都在樓下受苦,我在樓上很享受的,所以你們比我更了不起,你們很精進的修行。除懶惰,人不可以懶惰,人懶惰的話什麼事都不行,也不能看經典,也不能精進,什麼都不行,將來不可能成為人中的大器。凡事要向前去做。你如果避懶偷安,你如果避開來苟且偷安,人神那得衛護,沒有人要保佑你。我們今天修行,希望龍天護法,然後就必須要精進。

我講個故事:以前有一個很懶惰的人,一天到晚都不用功,被他師父打了。他求忏悔,求忏悔他就到山頂上去修行,山頂上,坐在這個山頂上要是打盹就掉下去,墜入懸崖,馬上粉身碎骨,就要死,就會死亡。有一天,他在打坐很精進,因為非常精進,就坐在山頂上很精進,龍天護法非常的感動,感動這個人非常精進。有一天他因為太精進了,沒有辦法控制不住就睡覺,就掉到這個山谷裡面了,然後就一道白光把他扶住,很飄飄然的到山底下。然後他在清醒當下,他說:“是誰救我?”然後護法就講:“是我韋馱。”韋馱是誰?護法。“是我韋馱。因為你很精進,所以我們很感動,護你的法。所以就救你起來。”這個人因為沒有得過這個感應,他很高興而且很驕傲,他內心裡面就想:“你看看,我修到護法都保護我。”修到護法都保護我,起一念驕傲的心,是不是?後來第二次再坐的時候:“反正我掉下去,我因為這麼精進,韋馱尊天菩薩太感動了,反正我掉下去有人會護我的法,沒有關系?”起一念驕傲、狂妄護法都走了,不護他的法。

我們只要一心精進就好,不可以動到一個念頭,說:“我很精進在修行。”不可以說:“你看,我這麼用功。”那是一種執著,知道嗎?所以你很精進,那麼這些護法龍天都會保佑大家的平安,因此諸位小沙彌們務必要聽師父的話,回去要多念佛,好好的念佛。希望你們好好的用功。所以說除這個懶惰,凡事要向前去做。你如果避懶偷安,避懶偷安就是懶惰,偷安就是苟且偷安,人神那得衛護?那麼沒有人會保護你保佑你。

諸位,大家一起念,第九:學定力,直把私心盡絕。誓死往生極樂,自然萬緣俱息。

學定力就是說我們內心裡面,要放下跟不執著。我們一般人,大部分的人,都把定力當做是禅定力;都把定力,認為是打坐修行的定力,所以說六祖慧能大師是很呵叱的,坐不一定是禅,禅不必要坐。坐不一定是禅,為什麼?你坐在那個地方,如果你不悟,哪裡是禅呢?禅是重悟不是重坐,佛教是萬法唯心。所以觀心破除無始無明,那是最重要的。這個定力是在無所住而生其心,下觀照的功夫。所謂無所住就是內心裡面,永遠保持這份不執著的安詳,這個很難。於名、於利、於色、於貪瞋統統放得下,於心無所著,你想哪一件事情會受影響。定力的意思並不是說,我坐在那個地方,把眼睛閉起來坐著,這個叫做定力,那麼起座怎麼辦呢?坐著有定力,起座怎麼辦呢?起座就沒有定力了。

我坐在那個地方兩個眼睛閉起來,什麼境界來,都放得下。把眼睛張開來,起座呢?你要應付這麼瑣碎的事情,怎麼辦呢?什麼叫定?內心無所住叫做定。內心不執著任何一件事情,就是你不受影響,保持那份永恆的安詳,永遠如此、永遠歡喜,永遠了解人家的優點,不看人家的缺點。那就是定力,你也不必禅坐,你也不必特殊的盤腿,你就坐在椅子上,觀一切法無常,自性本空,無所執著,當下直入佛陀的本懷,那個就是無量無邊的三昧力。沒有一件事你受影響,就是把生命交出來你也不怕。

人在無奈當中來到人間,人迷迷糊糊的來到這個人間,可是在無奈之下交出你的生命,無奈就是沒有辦法。這個世間你不死也沒有辦法,所以你必須要不怕死,世界上有一種人最有勇氣,就是不怕死。當你了解這個死亡是一種很自然的定,你就不會執著。死亡是一件很自然的,人有生、老、病、死,天地有成、住、壞、空,人的心有生、住、異、滅,這是一種很nature,一種自然的定律。人若不死違背了大自然,死亡是一種很自然的,而且你碰到這個事情,誰也挽回不了,你只有歡喜去接受它。何況死亡以後,那個極樂世界有多好,其實死亡並不恐怖,不了解死亡的人才是恐怖。

不了解真正死亡的人他才會恐怖,了解死亡的人他不但是不會恐怖,而且很安詳快樂。早一點解脫,早一點到極樂世界去,對不對?哪裡會有什麼恐怖的?沒有什麼恐怖。恐怖來自於無知、無明。所以說如果要學這個定力,一定要放下對死亡的恐懼,對名利的爭執、對女色的執著。要先學定力,永恆的自我叫做定力,不生不滅的心、如如不動的心。如如不動的心很簡單,但觀無常。既然世間是無常,就沒有一件事情可以讓你執著的。既然沒有一件事情永恆的,你的錢也會消失,你的名也會消失,你的老婆也會去世,你的兒子也會去世,總有一天你也必須走這條路的,當你透視這一點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世間沒有什麼好執著的。短暫剎那之間的刺激、享受,這個都是虛妄的東西,如果你脫不了這一關的束縛跟執著,你是一個愚癡的人。你說你必須要負起你的責任,要養活你的家庭,可以,你到社會上你一樣要負起你的責任,但是在責任當中,當下就解脫,不一定要擺脫這個家庭才能夠解脫。

如果你有這種透視的理念,你走到哪裡你統統一樣。定力是由觀照而來的,不是只有坐在那個地方發呆的。我坐的時候有定力,我起來怎麼辦呢?釋迦牟尼佛打坐的時候有定力,那麼起來度眾生呢?所以佛是“那伽常在定,無一不定時。”這個定力必須動態有靜,靜態有動,動靜一如,名為定。而不是說我在靜的時候我能靜,我在動的時候我必須拿一種力量來克制它,它才能夠定,那這個還不是定力。在動態裡面必須觀空,在靜態裡面必須觀無常。

在動態裡面為什麼必須觀空?因為你所有的六根、六塵、六識統統是虛妄的東西,短暫的、變化的,所以在動態裡面必須觀空。在靜態裡面必須觀無常,為什麼?在靜態裡面必須觀無常呢?因為在靜態裡面,譬如說你打坐,你就會發現這個身體有變化,吃進去的東西馬上變化,又拉出來,我們的每一個細胞都在變化,事實上這個身體找不到一個真正的自我,只是一個臭皮囊而已,短暫的、變化的,然後你對這個執著馬上放下。你就不會說:我一天到晚都要化妝,我一天到晚就要買什麼西裝,我一天到晚就是要怎麼樣享受。因為你知道這個是假的,你就知道我必須運用我的智慧,來跟一切眾生生活在一起,而在現實裡面當下即入超越的境界,而超越的境界裡面,必須面臨這個現實,這個定力就出來。永遠如此。

還有一點,定力有兩個角度來調伏:外在的跟內在的。第一個外在的,要隨順眾生。恆順眾生,不要跟眾生作對。如果我確實要糾正他,我也必須態度和善。眾生的無知我們憐憫他、同情他,因為他生活在無知、無明之下,他不可能有智慧,他沒有智慧他就會執著自我,執著自我的人他就會傷害別人。所以別人對你的傷害,你不要怨恨,這是我們的業障。因此學這個定力是很重要的。

在靜態裡面必須觀無常,在動態裡面必須觀空。用空觀跟無常觀很容易。如果你智慧夠的話,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本來就沒有,世間本來就沒有你執著什麼?哪一點可以讓你執著?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空中的受法、色法也是假的,受想行識,這個色身所有的前五識、第六意識分別、第七意識,都沒有這一些,連根本無明也沒有,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本來就沒有,哪裡有什麼染污不染污的?空中你潑這個墨水去,空中也不會停住墨水,染污不了它們。一個人胸量如虛空的時候,你怎樣傷害他,怎麼樣侮辱他,連感覺都沒有,他永遠如此,定力就跑出來了。所以定力不一定是坐。

直把私心禁絕。就是當下把自私自利的這個私心除掉,私心禁絕。誓死往生極樂世界。誓死往生極樂世界,當我們動一個念頭堅定不移,我發願要到極樂世界清淨的國土去,我要遠離這些惡的眾生,濁惡的眾生,因為我們還是沒有那個定力,破除一切的煩惱,我們很容易受人家影響,所以到極樂世界去,就是先換一個環境修行。有的人講:“往生極樂世界是逃避現實。”其實他根本不了解佛法。往生極樂世界是換一個環境好好的去修行,換一個環境好好的去長養聖胎,而不是逃避現實。因為在這個娑婆世界裡面,壞的人多好的人少。

自然萬緣俱息。我們發一個願往生極樂世界,什麼叫做萬緣?就是紛爭。就是那一些紛爭,你自然的就會除掉。現在針對這些大沙彌講,當你出社會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這些眾生,嘴巴講的跟做的都不一樣,他講的不計較,他就會計較;他講的不貪,他就會貪心;他講的不爭,他就會爭執。他有一大堆的理由,來說明他自己爭執的理由是什麼,他有一大堆的理由,來寬恕自己爭執的理由是什麼。所以說萬緣,就是一切的紛爭,一定會來到的,不可能沒有紛爭,有人的地方一定有是非。但是你內心裡面常常講:“我是極樂世界的人,我不要跟你一般見識。”我是極樂世界的人,我不要跟你一般見識,你用這種心態來面對一切的境界,這樣子的心情會好一點。無知是走到哪裡都是無知的。眾生不可能像我們修行人,隨時隨地都在寬恕你,都在原諒你,都會跟你講道理的,不可能的。無知的眾生他哪裡跟你講道理的?弟弟睡著了?帶這個來還是有效,我這個放在這裡。辛苦了,小沙彌們。萬緣俱息,自然萬緣俱息,就是這些擾擾紛爭就不存在了。

好,諸位看第十,大家一起念,念:近善人,死心塌地親近。學學好樣在肚,自然脫俗離塵。

這個近善人就很重要了,就是善知識,這個就非常重要了。你接近壞的人,你會發現壞的人也有一大堆的理由,你接近好人,他不必跟你講道理,不必跟你講很多的理由,你就會發現他的好處。人的劣根性很重,壞人要引人家做壞很快,好人引人家做好事很難。譬如說要引導你們去打電動玩具,那很快,大家都很喜歡玩電動玩具,是不是?打一打沒有錢,偷拿,跟你爸爸、媽媽偷拿錢,對不對?爸爸、媽媽賺那麼多錢,爸爸、媽媽一天到晚又忙,偷拿錢,一天到晚沒拿多少沒關系,小時候偷拿錢長大了就偷牽牛。自古以來,小時候有這個偷心,那就要趕快除掉,偷拿人家的東西。

我們要接近善人。他會教導你,不可以偷拿人家的東西。你們有偷過人家的東西嗎?問小沙彌:“你們有偷過人家的東西嗎?有沒有?”這樣很老實。“曾經偷牽人家的牛嗎?”沒有。也沒有牛可牽。“曾經偷人家的錢嗎?曾經跟爸爸、媽媽偷拿錢嗎?”沒有,這樣子很好。要注意,所以要接近善人。你小時候要不培養不偷盜的習慣,你長大,長大會像人家去給人家綁票?綁票在國家要判處什麼刑?要抓去什麼?槍斃是什麼?打死。你們玩過槍斃的游戲嗎?沒有,也不能玩這個。最近發生一件綁票的事情,叫什麼名字?很好,你們還記得很清楚。從現在就不可以拿人家的東西知道嗎?要什麼東西,要跟父母親講,長大了才不會犯下滔天大罪,擄人勒索不可以這樣子。

我們要親近善人,親近善人就是親近師父們,親近接近的老師,要常常聽老師的話,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在家裡要聽父母親的話,那麼出家要聽師父的話。近善人,千萬接近善人,死心塌地的親近,就是發決定心,就是不改變心。你沒有善知識,根本沒有辦法,沒有善人引導沒有辦法。所以近善人,就是我們所講的善知識。

學些好樣在肚。你要學些好樣,就是好的、解脫的。學這些了不起的聖賢,了不起的優點,親近善人不要看他的缺點,親近師父也不要看師父的缺點,親近老師也不要看老師的缺點。人不是聖人人,一定會犯錯,那麼錯,大、小而已。所以說我們親近善人,要專看善人的優點,我們親近師父專看師父的優點,不要看師父的缺點,我們親近老師,盡量學老師的優點,不要學老師的壞處。

學些好樣在肚,自然脫俗離塵。這些是指出家修行,我們出家修行要親近善知識,要好好的親近,死心塌地,就是不是三年、五年,不只是十年,有的甚至二十年。自古以來這些開悟的聖人,都是在他師父的旁邊,十年、二十年不離開,報答他師父的恩。因為他開悟了,所以他要報答他師父的恩,在師父的旁邊做侍者。他在師父的旁邊,他今天能夠明心見性,能夠好好的修行,受人供養,完全是師父的恩。所以他就拚命的用他的生命貢獻,然後給他師父。師父要做什麼,全部的服侍,願犧牲自己的生命,然後為師父服務。就是要學些好樣在肚,自然脫俗離塵。

脫俗,就不會受到俗家這些習氣的束縛;離塵,就是離這些煩惱。為什麼自然可以脫俗離塵呢?因為你所親近的都是善知識,都是學這個不執著、放下、布施,學這個戒律你就不敢亂來。那麼戒師們他們說是講到八點四十,所以我們今天就講了十條戒律。我們今天講到這裡,後天跟大後天,我們再跟諸位講戒律。下課

 

心地法門(二)

合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好,請放掌。

諸位出家到今天已經是第四天,剩下兩天半你們就要還俗。這個修行其實你愈計算日子,有時候執著性也是愈強,一切萬法唯心造。有的人出家習慣了,他會愈怕這個時間消失,剩下兩天半就不能過出家的生活;有的人很痛苦,還有兩天半真痛苦,洗澡都要等到十一、二點才洗得完,我看那個小鬼,小沙彌都蹦蹦跳的。那麼其實這個時間也是由內心裡面去自己制造出來的。

我現在再講一個故事。你有沒有在睡覺?帶這塊真的有用。很早、很早以前,有一個國王,這個國王他是很聰明,他的國家的交通不方便,這個城市要喝水,要喝一桶水要走十公裡,很遠,可是在沙漠地帶只有那個地方有水,要走十公裡。結果每一個國民都認為走路走十公裡很遠,太遠了,這個國王因為這個位置很好,他又不喜歡搬,然後人民跟他抗議,這裡喝水不方便,每天都走了十公裡,因為有牌子「取水十公裡」,要拿這個水要走十公裡。後來這個國王,就把那個牌子改,十公裡改成兩公裡,「取水兩公裡」,其實是一樣長。一樣要走那麼長,就把它改成兩公裡,然後那個挑水的:“現在只有走兩公裡,比較輕松一點。”其實他走的統統一樣長,但是他就把它改成兩公裡,這個走起來心裡負擔就不會那麼重了。這個就是告訴我們,萬法唯心造。這個修行,你愈執著這個時間的存在性,你就會愈難熬過去,很難。

諸位看第十一,大家一起念:離惡友,一惡般般出丑,王法不怕惡人,惡人披枷戴杻。

這個叫做環境的重要,環境的重要。一條蛇,蛇是彎曲的在走路,對不對?那麼把那個蛇拿起來放到竹管裡面,蛇就不能彎曲,對不對?固定起來。意思就是環境很重要。父母親常常在吵架的時候,父親就常常對他的母親講:“你算什麼?我是一家之主。”他爸爸、媽媽生一個男的一個女的,爸爸、媽媽不在的時候,他跟妹妹吵架,跟妹妹吵架,他就會跟妹妹講:“你算什麼?我是一家之主。”他因為聽他爸爸講習慣了,他以為他也是一家之主,所以這個環境就是很重要。

你跟著壞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麼這個惡友,我們人在這個迷茫的過程當中,每一個人都不承認他是壞的。每一個人對他所做的事情,都有一番的理由,譬如說流氓,他知道這是無底洞,但是流氓就會告訴你“人在江湖,身不由已”,你們這個小沙彌走過江湖的,就是說他今天也很不願意去殺人、去放火、去擄人勒索,可是大家樂(賭博的意思)輸太多了,也走上極端;就是說盜亦…這個你看就不會了,盜亦什麼?這個偷拿人家東西的,搶人家東西的,他也有一大套的理由。意思就是每一個人,不會承認他自己是壞人,就是因為我們的私心,隱藏了我們的佛性,所以我們對標准性的批判不一樣。他認為這樣不叫做可恥。

每一個人都會極力抗爭替自己的惡行來辯駁,這是錯誤的東西,他就一定會辯駁。所以人往往會落在無明的巢窟裡面,所以那個應該念‘南無栴檀窟莊嚴勝佛’。來,應該念‘南無降伏眾魔王佛’。降伏,這個不是念降伏,念栴檀窟。那麼這個壞人,也有他的一大套理由,所以這個壞人他做很壞的事情,他很對不起你的時候,他一定會加這一句話:“我這樣已經對你很客氣了。”所以一個很仁慈的人,親近善人的人,他講起話來他都會說:“這是我不對。”他會自我檢討。

在這個世間,這個斗爭是不可避免的。因為標准性的不同,主客二觀的不同,對立的兩極化的不同,他會產生種種的批判。所以這個壞人,他有一大套的理由,可是福報不夠的,就會接受他的道理。我舉個例子最簡單,譬如說外面這些外道,像清海、盧勝彥或者是李俊南,他講的這個佛法,也確實是勸人為善,可是你好好的去聽,不是佛法的正法。可是如果說你講他不對,他又會說:“這慧律法師沒有慈悲,講經說法都批評別人。”其實他不對,他就會一樣反咬你一口。所以就會這個法律訴訟,就一直不會停止,人很少回光返照的。因此不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不是代表自己的高明,而是愈顯示自己的無知。

我告訴你,承認自己的錯誤,人家更會疼愛你,人家更會欣賞你。永遠不承認自己錯誤的人,上蒼愈不原諒他;苛責自己的人,上蒼愈能夠原諒他。聽得懂嗎?所以說我們犯錯不必怕不改過,就是怕你不忏悔。你不要怕人家笑你的缺點,而要怕你本身犯錯,不願意忏悔。所以我們要拜八十八佛求忏悔,要好好的求忏悔,因為我們以前都會有偷拿人家的芒果、荔枝,會偷拿錢,向人家借錢不還。

像以前我們大同國小,有一個愛玉,她講話不怎麼明,她講話不會很明,然後我們同班同學就跟她借錢,借錢以後我們這個同班同學就不還了,不還她了。有一天這個同班同學,跟她借錢的人在吃棒冰,然後她就說:“你有錢買棒冰,沒有錢還我?”那麼這個就是說,不可以這樣做。我們向人家借的錢、借的東西,我們一定要還。

要離這個惡友。因為壞人所做的事情,慢慢的你就會受他影響。你認為他是對的,就是你認為他是對的,久而久之你就會沒有辦法分辨這個是非、善惡。所以叫一惡般般出丑,你一壞的話,什麼都跑出來了,般般出丑。王法不怕惡人。這個國家有國法的,所以說今年統計已經槍斃六十七個人,今年。現在幾月?八月。到八月為止槍斃六十七個人,前一陣子才槍斃一個女孩子,女眾。所以說王法不怕惡人,你再壞,你還是要伏地正法的,你逃不掉的。

王法不怕惡人,惡人披枷戴杻。披枷就是我們說的手铐、腳鐐,就是鏈這個腳鏈這個手的。所以說我們今天有因緣來出家,至少我們這些小沙彌們或大沙彌們,你們有了解因果的觀念,了解戒律學的觀念,你們就不敢為非作歹。將來不管你們出家不出家,你們在這個社會上,也不敢去胡為亂做,因為你有因果的觀念,你欠人一毛錢你就必須還,吃人一斤肉你就必須還十六兩,你逃不掉的因果,比計算機更准,因果比計算機更准。你造什麼因,你就必須得什麼果。雖然你們小(十三歲),可是你們的國語程度都很好,都聽得懂,你們電動玩具還會打,我都不會打,我那個電動玩具有時候看不懂,所以你們比我聰明多了。

看十二,念:輕財物,不可千方百計。一口氣若不來,一文拿它不去。

輕財物就是對金錢要淡泊。一個修行人,對財物不能放下的話,那這個人永遠沒有辦法修行。像我這個月單錢還沒有發,法雲師跑來說:“師父,這個月單錢怎麼沒有發呢?”徒弟什麼都忘記,只記得跟我拿單錢。你放心。這個短期出家以後,會的,你放心。因為你們繳的錢拿到錢,你們還是會繳到我這邊來的,那麼你這幾天錢也沒有用,所以這三千塊暫時欠到初七。放心的,我這個人不會把你虧掉這個單錢的,你放心,三千我一定會讓你領的,當然是開玩笑的。我這個徒弟不是這麼差,半開玩笑的。

所以我很記得,你放心。這個輕財物,就是說當你們身上有錢的時候,不要一直執著這種東西。我們錢財,這個世間為我所用,非我所有。這個世間的財物是暫時讓我們用一下的,百年後眼睛一閉,什麼都不是我們的,你一口氣若不來,一文拿它不去。你什麼也帶不走,只有帶了一些業障而已,所以說我們要輕財物。

第十三,念:甘淡泊,自古聖賢皆然。莫嫌粗茶淡飯,有道高僧如是。

據說今天,你們大人只有一個吃飯,沙彌只有七個吃飯,這很了不起。明天我就不允許你們這樣做了,明天你們一大早八點半要去走,走整天要化緣的,要出去托缽,給眾生種福田,所以你們明天走一天,我不允許你們持午。這個孩子持午會受不了,有時候胃弄得不好胃酸過多。大人持午我不反對,小孩子不行。所以明天回來不要吃飯,要吃面,面湯吃得比較下飯。你明天晚上回來再吃飯的話,就麻煩了,吃不下了。

那麼甘淡泊,就是我們對一切事情很淡泊。甘淡泊就是我們對於世俗沒有貪念,對於我們的個性放棄,對於我們主客二觀的批判,我們放下來,什麼事情都恢復到平常、平實、平淡。自古聖賢皆然,平實、平凡、平淡,這個是成聖成賢的一個關鍵。什麼事情看得平淡一點,如果什麼事情都很紛擾你的內在,那麼你永遠沒有辦法修行。所以修行實在是自己障礙自己,其實聖賢只是撿這個現成的。

譬如說什麼不是佛法?什麼是佛法?你說什麼不是佛法?只要你的舉手投足,一個瞬間一舉身手一拿,統統是佛法。在凡夫的六根、六塵、六識的幻化裡面,凡夫什麼都執著,聖人什麼都不執著。聖人會歸自性,一切根塵識所影現出來的,只是幻影而已,只是一種影像而已,所以說聖人看這個世間,就像影像一樣。所謂影像,就像看電影一樣,這個電影一直在演一直在演,你看的是真的看得好笑的,笑了,看得悲哀的,哭了,喜怒哀樂表現在這個電影裡面,電影一演完了,剩下一個銀幕而已,什麼都沒有。所以有智慧的人看這個電影,他一看就知道這個是假的,是演戲給我們看的,我們人有智慧也是一樣,把自己當做一個舞台裡面的一個角色,當我這出戲演完的時候,我就必須下台,就是必須面臨死亡。

你面對每一件事情,就認為我是來演這一出戲的。當你演苦的時候你不覺得苦,當你演樂的時候你不覺得樂,當你有錢有勢的時候,你不覺得有錢有勢。為什麼?因為總有一天會消失。在這個地球上,人間就是一個大舞台,你今天扮演什麼角色,你就好好的去演它,所以說你現在演苦的日子,你家裡窮,你就認為這個不是永遠的苦,我今天聽到佛法我是快樂的。當你快樂的時候你就告訴自己,這個不是永恆的快樂,我只是扮演暫時有錢而已,暫時有錢而已。所以用淡泊的觀念來沖淡一切,你盡心盡力的去做,盡人力其它聽天命。

自古聖賢皆然,莫嫌粗茶淡飯。你不要嫌棄我們吃是隨隨便便,沒有大魚沒有大肉,是不是?有道高僧如是。自古以來大修行人,都是這樣子。所以說,諸位小沙彌或者是大沙彌,不管你們出家、在家,這一張帶回去,每天要念誦一遍,你就會知道人家是怎麼樣修行的。

第十四,合掌,念:持戒行,戒是佛祖正令。受戒不守毘尼,徒勞喪身失命。

持戒,那麼就是不貪、不盜、不YIN、不飲酒等等這一些的戒律。戒是佛祖的正令,佛叫我們修行人第一個要守戒律。譬如說你殺生,我們隨便舉一個例子,你今天一直殺生,譬如說你去吃海產吃動物,那麼牠活生生的就吃不去了,牠活生生的你就把牠殺掉,如果有一種動物專門殺人的,你就會覺得很悲哀了。如果菜市場所吊的那個肉是你那一只大腿,你有沒有觀想這樣子,如果那個菜市場殺的那個肉,就是你那一只大腿、你的小腿,小沙彌是小腿,吊起來你看看,你吃的那個東西就是你的腿,你敢吃嗎?

好了,你聽過嗎?孟子曰:聞其聲不忍…這個大人懂。見其生不忍…不會?小沙彌書還是讀得少,所以你們要好好的回去讀書。“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這是孟子講的。所以這個不吃肉不殺生,不只是我們佛家的精神,包括儒家都是這樣的精神。小沙彌吃素的舉手,吃長素的,這個一定是佛化家庭,你看,好,放下,太好了。大人吃肉的舉手,老實一點嘛,怎麼不敢舉手呢?好,放下。好,你們慚不慚愧?你看由這樣的對照看看,對照人家小沙彌都吃素,你們竟然吃肉,還不趕快斷,回去趕快吃素,知道嗎?知道。我替你們回答。

我們隨便舉一個例子,這個殺戒,不殺生,這個就不得了了。生生世世,你就不欠人家的命債了,你就不會無緣無故的被綁票,無緣無故的發車禍,撞得頭破血流了,對不對?所以說我們持戒律,單單一個不殺生就有這麼多的好處,還有我們家庭裡面有這些小螞蟻,還有小老鼠,還有蟑螂,小沙彌我問你,你從小到大沒有殺過一只螞蟻的舉手!你們有沒有揑死過螞蟻的?犯過殺生的舉手!你看,好,放下。統統犯戒,你們很老實。家裡,家裡假設有這一些的話,叫媽媽清理干淨,然後在這個出入口噴灑,DDT、BWC那個殺蟲劑,如果說自己跑出來,吃到那個殺蟲劑,那不算是我們殺生的,不算。我們在這個廚房裡面,把它清掃干淨,然後噴灑那個DDT,牠們跑過去死了,這不是我們的罪過,我沒有叫牠跑過來,是牠自己跑過來的,這個也沒有辦法。

像我那一天,那一天我們在五樓的廚房裡面,五樓,我五樓的客廳裡面突然發現一只小老鼠,牠跑得很快,我就拿了一支掃把,本來我是要把牠掃出來,再把牠壓著,要把牠抓出去放生,我們本來不想殺生的。那麼這個跑、跑、跑,跑到冷氣底下一直要鑽進去,因為冷氣的洞太小了,結果頭跑進去尾巴沒有跑進去,尾巴縮不進去了,我就拿那個掃把反過來,那個竹子把牠壓下去,結果壓得太大力了,那個老鼠吱、吱、吱...流血了,在那邊頭昏了,吱、吱、吱... 頭昏了。我看完了,這一下要犯殺生戒了,我就拿起來,從牠的尾巴拿起來給牠念《往生咒》,《往生咒》你們會念,拿起來:“南無阿彌多婆夜,哆他伽多夜……”然後已經十一點多了,外面又下大雨,糟糕了,這個犯殺戒怎麼辦呢?就一直念,念這個。後來沒辦法,念《藥師咒》趕快救牠一命,念一念,還會動,沒有死,把牠的尾巴提起來拿到外面民權路安全島的地方,放在安全島的地方,我就告訴牠:“如果你走過馬路,沒有被車子壓死,這是你命大。如果你走過馬路被車子壓死,這是你命中注定該絕的,我沒有犯殺戒。對不起我要睡覺了。”沒辦法,我不要跟牠結這個惡緣,我今天殺牠,牠來世殺我,這個很麻煩。

持戒,隨便舉一個例子,戒是佛祖的正令。“受戒不守毘尼,徒勞喪身失命。”你殺人了也放火也強暴也擄人勒索,什麼壞事都亂做,那你一定完了,你到最後你就自我毀滅。徒勞喪身失命,所以說干壞事情的人,我們要記住,我們今天受再大的委屈,因果不會讓你受委屈的。不是蘇聯跟美國那個英國,因果,不會讓你受委屈的。你今天受再大的委屈,你沒有這麼壞,無論別人講什麼,因果自然會給你矯正的,知道嗎?一個人沒有這麼壞,你一直毀謗他,他不會下地獄。一個人沒有這麼好,你一直贊歎他,他不會成佛道的。這是事實。所以我們應該了解,我們世間人對法律負責任,我們修行人對因果負責任。所以法律是事後的制裁,但是傷害已經在前面了,因果是事先的防范,是一種杜漸防微的工作。

能夠許可的話,應該是發心出家修行是比較好,出家修行你眼睛看的都是佛相,耳朵聽的都是早課、晚課、八十八佛,這裡又不准請假,沒有寒假沒有暑假,沒有禮拜天,有事情請假出去而已,對不對?所以說再笨的人,都會找機會趕快出家修行的。再笨的人,一生一世辛苦一點,要了生脫死,那是因為不知道的人他跑去結婚了,那沒辦法,已經結婚了,後來才聽到佛法,已經來不及了。沒辦法了,如果說你今天聽到佛法了,年輕人你又沒有結婚,又沒有任何的束縛,你再跑去結婚,業障深重!客家人講的業障深重!你沒有結婚,無緣無故的你跑去結婚干什麼?是不是?

小沙彌還不知道,小沙彌現在年紀還小,不知道這種女人的可怕。你們有沒有聽過這個故事?一個老師父,帶著兩個小沙彌出去逛街,因為小沙彌在山上,沒有見過世間人,然後他走一走走到市區裡面,走回去,走到一半那個師父看到小姐,就告訴小沙彌說:“這是老虎不要接近。”然後那個沙彌就說:“對,師父,這是老虎。”然後回到山上去以後說:“你今天去走的時候,你覺得什麼是最可愛?”小沙彌說:“師父,我看是老虎最可愛。”——這個沒有辦法的。這個先天性的業障習氣,一點辦法都沒有。

你看那個小鬼,他就知道那個老虎最可愛。所以這一關,難如登天。很難。所以說,有很多的父母親他就說:“我要讓我的小沙彌,好好的出家修行。”我跟他講:“不見得。你二十歲還沒當兵,你這一關是不是能夠突得破突不破,還是個大問題。”還是個大問題,沒有那麼容易的。不過你在男眾道場出家,我這裡面的大沙彌、小沙彌,我奉勸你們,假設你們真的將來要出家,一定要選擇男眾的道場,知道嗎?希望你們不要在這邊也剃女眾也有男眾的道場,這樣混合出家,我是不主張這樣,也不希望你們這樣做。男眾出家,就純粹男眾的道場。就不要接近女眾,就讓她們女眾好好的修行。男女眾在一起修行,遲早會出問題的。這一句大人都懂,小沙彌不知道,他會問:“出什麼問題?我覺得很好。我媽媽也是女人,沒什麼問題,對不對?”不懂,大了你就知道了。不必大了,十七、八歲你就知道了。所以要持戒。

再來,十五,合掌,念:要聽教,不宜開口亂道。無念無住無相,佛祖開顏含笑。

第十五要聽教,就是要聽人家講經說法。不宜開口亂道,你不講經說法,你嘴巴一講出來就亂講,就不符合正法,開口亂道。還有一種,佛教裡面一種叫做佛門外道,他雖然講經說法,可是都是在贊歎自己,都是在講那些神通。你們這些大、小沙彌們、新戒子們,我告訴你什麼是正法:第一、八正道裡面講‘正知正見’。就是所講的這個法,要符合經典,如果這個法師所講的法不符合經典,那就不算,那就不算是一個正知正見的。如果那個法師所講的,一直在講他有神通,他能夠看過去的因果,他能夠知道未來,鼓勵大家,你們要好好的供養我,我有神通我多麼了不起,其它的人統統沒有修行,這樣子的人不可以親近,知道嗎?講神通,神通抵不過業力!造什麼業,你就必須負什麼因果,你講再大的神通,也沒有用的。

有一個法師講說他住的地方,都不可以有大地震,不可以有台風,不可以刮風,不可以有災難。結果呢?結果舊金山大地震了,這下麻煩大了,沒辦法解釋了,要怎麼解釋呢?所以說我們講話,不管你有沒有修行,不可以用這種下賭注的方式,這樣賭輸了,你就麻煩了。所以我們講,不管講經說法或者是平常修行,要告訴人家,我們沒有修行,我是一個平凡地凡夫,我是一個道地的平庸之人,這樣子你沒有辦法落入人家的把柄,人家要傷害、攻擊你,都沒有辦法。我跟你講過我是平凡的人,對不對?我跟你講過我是個凡夫,我沒有跟你講我有什麼神通,所以說我們一意好講這些神通,有一天我們一定會漏氣的,會傷害到整個佛門。

八正道裡面正知見,正知、正見、正命、正精進、正定等等,沒有一個叫做‘正神通’,沒有這個正確的神通,沒有這樣子的。釋迦牟尼佛度眾生,從來不用神通的。如果一個人可以改變眾生的業,那麼釋迦牟尼佛這個釋迦族,有一次發生災難,他們知道五百個釋迦族會喪命,目犍連就用這個缽,把這五百個人放到缽裡面,放到天上,希望他們要逃過這個業障現前,結果時間過了目犍連就笑了:“他們沒事了。”佛陀就告訴他:“你把缽拿下來看看。”結果缽拿下來就變成血水。就是說我們一個人造的因跟果,他一定要毀滅自己的時候,時間、空間的交會,碰到,你逃不掉的,你怎麼躲都躲不掉的。

有的人坐飛機坐了一生一世,沒有發生過飛機爆炸的;有的人是第一次坐飛機,就死了。知道嗎?所以我們要了解,造這個業是很可怕的。那麼要聽教,不宜開口亂道。就是不可以亂講佛法,把這個佛法牽扯在神通裡面,這個不可以。講得神秘兮兮的,他有什麼開悟,他有什麼神通,他能夠知道你過去、未來,他能夠知道你的起心、動念。佛法講:有尚不可說,何況說沒有?有都不可以講,菩薩他哪裡會講:“我是菩薩再來的。”菩薩有跟你講他是菩薩再來的?你怎麼知道人家是不是菩薩來的?所以說,不要一直用自己證什麼幾果,或者是自己是什麼菩薩,或者是用什麼我有了不起的功夫,統統不要講這一些。

印光大師講:“但問定不定,不問見不見。”就是只問你用功有沒有在定中,不問見不見佛。你見佛,你起一個歡喜心,那也變成魔。你見佛你不見佛,你放下不執著,你就是見道。無念,就是不打妄想;無住,就是不要執著;無相,就是凡所有相,就是虛妄,都是假的。那麼你能夠用這個無念,就是破除貪、瞋、癡;無住,就是於境界無所執著;無相,就是對一切相不要產生執著。佛祖開顏含笑,佛陀他就會非常的歡喜。為什麼?你是聞到佛陀的正法。

好,第十六,大家一起念:斷煩惱,一了千百俱了。終朝煩煩惱惱,此生那得悟道?

其實修行並不困難,人是一個很矛盾的動物,這個動物這個animal,人是動物的一種。眾生的煩惱其實都是自己找的,人不願意改變自己,卻每天想要改變別人;人不願意了解自己,卻每天希望去了解別人;人不觀照自己,卻每天去煩惱一切眾生。所以說你斷煩惱,第一點要先做到不看眾生的是非缺點,這是最重要的!第一點,看你自己的缺點、優點,缺點改掉,優點保持。

人的煩惱其實都是多余的,你每天不關心你的生死,卻關心你那些媳婦。譬如說那一些年紀大的老太婆,或者是年紀五、六十歲的人,她每天都講:“唉呀,我孫子...”有的佛教徒也是一樣的,抱她的孫子抱得很高興:“你看看我的孫子怎麼樣?”看起來很可憐,兒子都靠不住了,靠那個孫子?做兒子的奴才都做不完了,還做孫子的奴才,很可憐,也很悲哀。生了一個寶貝孫子的時候,然後她就講:“我這個孫子以後要讓他出家。”以後要變成好人、壞人,會不會拿刀殺人還不知道,你那個孫子以後要讓他出家,自己又不修行,一天到晚在歡喜那個孫子,孫子會不會活到一半車禍而死還不知道!精神病!人就是可怕。

你不能掌握今天,你就沒有永恆的未來。我告訴你,生命是由每一個動點上所構成的連鎖,我們如果掌握了每一點,你就是達到了真正的生命。放下,不要管人家的生死。你管你自己,你把自己管好,你是對還是錯,人非我不非,人家錯,我們沒有錯,這是最重要的。人家錯,我們跟著錯,我們就不對了。我們一天到晚講人家不對,一天到晚說人家,那你呢?你又做得多好?是不是?所以我們要斷煩惱,因為你們要還俗,所以要面臨世俗,第一個不要干涉人家的私生活,不要干涉人家。人家有人家的立場,人家有人家的苦衷,你根本不了解,你用什麼角度來批評人家,你覺得人家不對的,人家有多少的苦衷,你知道嗎?

以前,以前有一對父母生了一個女兒,這個女兒每天晚上回來,都被她爸爸打、罵,隔壁的就說:“這個父親真是沒有良心,把那個女兒打得遍體鱗傷。”他不了解,後來發現這個女兒才十五、六歲,就開始交男朋友了,後來又去偷拿人家的東西,又去打速賜康,打針,你知道嗎?吸強力膠,不學好,父母親是真的疼愛她,一而再,再而三的一直教訓她。其實鄰居根本不知道,人家在教什麼?打什麼原因?所以我們要記住,人家有人家的立場,人家有人家的角度,我們根本不夠資格去干涉人家的角度,根本不夠資格去說人家是跟非。

你沒有是沒有非已經是最好,很難能可貴了,對不對?不可以用自己的知見,用自己的立場,來肯定你的判斷就是對的,這個往往落入無知跟無明的角度,不可以這樣做。所以說要尊重別人的自尊心,這是我們學佛最基本的角度。人要修行以前要先修養,修行以前要先修養,一定要先修養自己,才可以產生大智慧。你沒有修養,不可能產生修行的觀念的,所以修行跟修養是一體兩面的。

還有諸位我們學佛的人,不要傷害人家的自尊心,講話,尤其我們要保護人家,要隱惡揚善。把人家的優點在大庭廣眾贊歎,人家的缺點我們閉口不談。不管人家缺點、對錯、是非,我們講出來就是造口業,知道嗎?因為你根本不了解人家是對錯、是非,人家有人家的苦衷的,人家有人家的苦衷的。所以一了千百俱了,終朝煩煩惱惱,此生那得悟道?你今生今世煩煩惱惱,什麼時候才會悟道呢?

第十七,合掌,念:明因果,粒粒米皆辛苦。吃了若不修行,做牛做馬還補。

明因果,就是我們知道我們今天所吃的飯米,都是人家供養的。有的人有一種觀念,是很不好的,小沙彌的觀念就是說:“我媽媽有來打齋,我媽媽有出三千塊,我吃一個禮拜也沒有吃三千塊。”用這種觀念是不對。你認為你這三千塊,有辦法蓋這一棟這麼大嗎?你那三千塊還不夠一根柱子的錢,你知不知道我們的意思嗎?就是說這個是眾緣和合的,你出五十萬,你也沒有辦法蓋一個道場,所以我們要感念一切眾生的恩,這是大家集合起來的力量,不是你媽媽拿一百萬,有辦法解決這個寺廟的,那個觀念你一定要弄清楚。

你不要以為你媽媽拿了一萬塊、十萬塊來打齋,你就說:“我吃我媽媽拿來的。”不可以這樣子的。你媽媽拿十萬塊來做什麼?這一間一億五千萬,知道嗎?所以說,不可以這樣子說拿多少錢來,就認為你今天有辦法安心辦道。你有辦法在這邊煮飯,是因為這個講堂建好,對不對?講堂不建好,你怎麼能夠在這裡煮飯?你之所以在這裡修行,你媽媽拿錢來,這間不建好,你媽媽怎麼能夠拿錢來呢?所以要先感念無量無邊的眾生,拿這個錢來結合這個因緣,所以我們要感念眾生的恩,粒粒米皆辛苦。

就是說我們這個因緣,是由無量的外在的緣所構成的。所以你今天吃到一粒飯,其實也不是容易的。講堂不蓋起來,你不可能在這裡吃飯,所以說不只是說,用米來結這個因果,我們這裡一切的建築,包括我們的行、住、坐、臥,所用的統統是十方眾生、十方的這些善男信女拿來布施的,因此我們吃飯不可以剩下來,知道嗎?不能吃剩下兩粒、三粒。有的人很不好的習慣,吃到最後一定剩下一口,很奇怪,吃到最後剩下一口。有一個將軍去拜訪印光大師,吃飯剩下一點點,印光大師就罵了:“你有多大的福報?那幾粒飯怎麼不吃?”所以說,他就趕快把它吃完了。將軍,印光大師一樣罵他,對不對?要惜福。

我們要修福要培福,才能夠享福,這是三個步驟。要修福、培福,才能夠享福。因此我們吃飯不可以剩下一點點的米,我們還要弄開水去和一和,然後喝下去,弄那個開水和一和。那麼有的人吃完的時候,把那個缽拿起來像狗一樣的,這樣子雖然是惜福,但是犯戒。釋迦牟尼佛在比丘戒,後面的眾學法裡面講:不得舌舐食。應當寫舌舐食,就是用舌頭去弄這個盤子,像狗一樣的,如果你們用舌頭這樣子的話,人家外面的人,基督教來看,這個佛教真可憐,吃得連盤底都吃下去,佛教真是可憐,吃到那個剩下那個用舌頭,像狗一樣的在吃,很沒有威儀,不可以的。犯眾學法,沒有威儀。所以用舌頭舔,總不會比開水來得干淨,用開水,知道嗎?

這些小沙彌回去,你們吃飯不能夠剩下一粒米,一粒米都不可以剩下,掉到地上的可以吃的,再撿起來。聽得懂嗎?回去你吃多少,就盛多少,你不要盛了一大碗。像我們出國的時候,以前我們跟了一個十四人的一個小團體,出國到泰國去,講實在話,台灣人出國也是很沒有水平,他去國外的時候用自助餐。自助餐的時候,他看到那個菜那麼多,拚命的弄一堆如山,結果拿來吃,這邊咬兩口吃不下,那邊咬兩口吃不下,後來吃不到三分之一,整盤都要倒掉,很浪費,很損福報的。雖然說那個是不必錢的,但是也不可以這樣做。講實在話,難怪國外的人不欣賞台灣的旅客,你到東京去,Tokyo,東京去的時候很多旅館,他都不給台灣的觀光客住,不夠水平,內衣、內褲都給人家拿回來,像日本的那個內衣褲、肥皂,什麼都給人家拿回來。這個犯什麼戒?厲害!我們這一班的沙彌很厲害。偷盜戒。偷人家的東西不可以的。

我們做人要清淨,干干淨淨的一塵不染,不是我們的東西,什麼我們統統不要拿,就是這樣子。所以說與其讓人家侮辱而活,不如我們清潔而死。清清潔潔的,我們一塵不染,什麼東西都不要跟人家拿。那麼吃了若不修行,做牛做馬還補。做牛做馬還補,吃了不修行那不行的。

好。和大眾,慎勿互相爭斗。聚頭說是說非,空把光陰來送。

這個第十八,是警惕我們,就是在大眾的生活,那只嘴巴不要像烏鴉嘴一樣的,叽哩咕噜的講不停,不要互相爭斗。在團隊裡面,斗爭是最可怕的。你今天去犯戒,譬如說晚餐去偷吃一點東西,那還沒有什麼關系,你這個一爭斗起來,整個僧團就不能修行,所以這個是列為我們講堂最大、最重要的第一條戒規。這裡打架,立刻出去,絕不饒,一點都不會留,其它什麼事慢慢再研究。你犯戒沒有關系,忏悔,但是斗爭、打架那就麻煩了。

慎勿互相爭斗,聚頭說是說非。什麼叫做聚頭說是說非呢?聚在一起,說哪個對哪個錯,這樣子對我們修行一點幫忙都沒有,是非是兩面體的,你不深入內容,你又知道誰是誰非?他的是非又跟你有什麼關系?沒有關系。沒有關系你就好好修你的行,對不對?如果說他實在是錯得很離譜,我們做一個同參道友的,我們要用善意的,用柔軟語來勸告他,來勸告他,不可以傷害到人家的自尊。如果你要規勸一個人向善,你的語言不能為他所接受,再好的道理也沒有用,所以首重別人的自尊心。

聚頭說是說非,空把光陰來送。浪費生命、浪費時間。所以以後我們講堂到十點半,十點半就要禁語,除非有公事,十點半。就是這些跟師父出家的,這些十七位,十點半就必須把禁語的牌子弄起來,有的人講講到十一點十二點,又不是為了公事,或者是為了師父的事情,所以說我們以後十點半,每一個人必須把禁語的牌子掛起來。就是不要在那邊聚頭,說是說非,不要浪費生命。出家以後要實施這個十點半禁語,好好的休息,早一點睡覺,要用功的人,也不准兩個、兩個在那邊一直講話,除非是公事。

十九,好,大家念:吃些虧,又要帶三分呆。心似寒灰枯木,是非從何處來。

這個很重要!這個就是告訴你,不要一直想要表現自己。我們吃虧,其實並不吃虧,兩個人爭執,我讓你贏,我並沒有輸。——這一句話是很高深的哲學。兩個人爭執,我讓你贏,其實我並沒有輸。你對我大聲,我順從你,我沒有輸什麼,反而人家會認為大聲的人比較沒有修養。兩個人斗爭,我讓你贏,我哪裡有輸呢?你講我很壞,我沉默寡言,人家就一定會認為我壞嗎?不見得。人家會認為你沒有修養。你罵人家,人家沉默,你看人家會站在哪一邊?一定會站在被罵的這一邊。這個人怎麼那麼凶?對不對?所以說你不必跟他罵,人家就有人替你講話。

因此吃些虧,又要帶三分呆。帶三分呆,就是不好表現。一個人太過於好表現,那就麻煩大了。所謂表現,就是贊歎自己,在人群當中就是表現自己,很有能力,以為自己很了不起。真正的領導人,雖然領導大家,可是他都是很謙虛的來請教大家:“我這樣做對嗎?我們需不需要改進?”帶三分呆,比丘常帶三分呆。為什麼要裝呆呆的呢?因為裝呆一點,人家傷害我們,我們才不會辯駁,而且我們有功夫,人家也看不出來。世間人是怕別人比他更厲害,所以說,強出頭,你的生命就很快結束。你事業愈出頭,你的麻煩就愈大,毀謗就愈多。

韓愈講:德修而謗來。你們去公園看看,公園那個樹木,有的整排是不是剪得很整齊?那麼如果有一枝營養比較夠的,吸收水分比較夠的,突出來了,突出來很快就會被人家剪掉。表示說,我們一個人強出頭的時候,很快就有人找你麻煩的。知道嗎?世法、出世法,本來無二法。所以當我們事業做很大的時候,我們愈謙虛;我們當一個大法師,一個高僧大德,我們愈謙虛。愈把自己擺得最平凡最平凡,最平凡就是地,地沒有一個人可以動搖得了它,沒有辦法。

心如大地能容一切,為什麼?因為他沒有高傲,就沒有危險,就沒有痛苦。放下他的自尊跟優越,他就恢復到真正的自然,這個就是大成就的人。只有愚癡的人,才一天到晚在贊歎自己。只有愚癡的人才一天到晚,在攻擊、毀謗別人、傷害別人,你造如是因,你將來必得如是果。所以你裝得呆呆的,呆呆的話,你這個是非也看不清楚,也不要看,心似寒灰枯木,寒灰就是不會死灰復燃,寒灰就是灰燼已經盡了,再也燒不起來了,枯木就是沒有生機了,心似寒灰枯木,就是永遠這樣子的冷靜,永遠這樣子的理性,永遠是這樣子的清醒,永遠是這樣子的慈悲喜捨。不會再起心動念了,叫做心似寒灰枯木。是非從哪裡來?哪裡有什麼是非呢?所以吃一些虧,沒有關系,其實吃虧的人就是占便宜。

好,二十,念:常知足,莫管衣衫淡泊。休想他人財物,不顧自己福薄。

常知足就是,一個人常常覺得說:“我很知足了。”貧窮的人他聽到佛法,他就會說:“我已經很知足了。我今天雖然是很窮,但是我有這樣七天出家的因緣,我死而無憾。”所以朝聞道夕死可矣,知足了。我從今以後不再造業了。有錢的人要常常觀知足:“太好了,你看我有飯吃,有三餐,而且我有衣服穿。你看,多好,而且我今天又能夠學佛,還有錢拿出來,布施給三寶做佛事。你看這多好!”

健康的人常知足。健康的人就是:“你看我有一個強壯的身體、色身,好拜佛用功,以後替佛教做一點事情。”病苦的人也常觀知足:“身體不好這是宿世的業障,我很知足,為什麼?因為我能夠聽到佛法,我知道要償還這些債務,我必須要生病,現在來討債的,我好歡心喜地的來還。”不知足的人就沒有辦法。

莫管衣衫淡泊。我們今天就是衣衫淡泊,隨隨便便的,只要我們穿得整齊就好,不要說一件貂皮大衣幾百萬,一顆鑽石幾克拉的,掉了以後就在那邊哭,很麻煩的。是不是?男孩子大概就不太可能了,以前男孩子戴了一個表‘滿天星’,我們去歐洲的時候,瑞士,看那個‘滿天星’,一個表一百多萬,因為他定價用計算機,一百多萬,我嚇一跳。結果,結果有的人戴了滿天星這個表,讓人家要打打殺殺,手要把他砍掉,多可憐,多痛苦,是不是?所以我們手上的財物或者項鏈,尤其是女眾,這個最好不要露白。學佛的人很平淡,很淡泊就可以了。

休想他人財物,不顧自己福薄。以不正當的手段得到的財物,那就是觊觎之想;休想,不要過份的去想別人的財物。別人有別人的財物,要想想自己的福報,好還是不好,你有沒有大的福報,還是小的福報,是不是?因此休想他人財物。那麼釋迦牟尼佛也講:我們要以正當的手段來賺取正當的金錢,才可以供養三寶,以殺生的手段來得到財物,在佛制的戒律是不可以供養三寶的。

我們每一年,每一年有伯勞鳥是不是?伯勞鳥要飛經過什麼公園?墾丁。是不是?飛過墾丁。有一次,有一次他們在烤這個伯勞,因為報章雜志、電視都有報導,那麼我們就走過去了,然後我們就告訴他說:“這個鳥不可以抓的,警察會取締,不可以抓。”然後賣那個伯勞鳥的,烤鳥的他就說:“對。不可以抓,但是可以吃。”不可以抓但是可以吃?他造業賺來這個錢,聚不住的,有一天會破產的。別人的財物,不是你應該得的,我們不要去動到人家,不要動到人家。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必須守戒清淨,寧死我們不要去犯到偷盜戒。

二十一,念:惜物資,一針一草勿棄。隨心恣意侵損,福享與你算計。

要愛惜這個物資,包括我們吃飯用的衛生紙,用我們這個水洗澡。像我們晚上洗澡的時候,簡單,重要的洗一洗就好,看哪裡比較重要,臉看到,臉比較重要,臉洗一洗,其它的用沖的就好,簡單扼要的三、兩下就OK了。有的人洗一個澡水用得很多,那是很浪費的,不過像我們這個衛生紙,該用的就用,像有的人他為了要省衛生紙,他只用一張,只用一張,結果一擦屁股破掉了,然後抓到一大把大便,太省了,這個不需要這樣子。愛惜物資,也不需要愛惜到連那一張衛生紙也這樣愛惜,沒有這個必要。還有洗衣粉,或者是洗衣服的,或者是洗澡的用水,還有用電,盡量的能夠節省。

一針一草勿棄,包括一支針一支草,就是有用的。以前這個草,是用來燒的,用來煮飯用的,勿棄,不要丟掉,表示最微細的。隨心恣意侵損,就是這個心,‘恣意’就是任意侵損、隨便的丟掉、隨便的打破任何的東西,打破碗或是怎麼樣子,要小心。福享與你算計,就是你有多大的福報。你要享多少的飲食,一定的。所以一針一草,無非前定,一飲一啄,都是前世有修的福報。

第二十二,念:趁少年,諸般要去向前。當此臂力強健,莫待老來悲殘。

我們現在大家都是年輕人,尤其小沙彌福報大,能夠聽到佛法,又可以短期出家,來日前途不可限量。諸般要去向前,我們趁年紀輕的時候沒有病苦,而且頭腦清醒的時候,要趕快用功。一般有的人就說,我年紀大的時候,等到兒子娶媳婦,女兒嫁出去了,他才要開始來用功,已經七老八十了。一定要趁少年,年輕人記憶力強,要背什麼《楞嚴咒》、《彌陀經》也才有辦法,年紀輕輕的你不用功,你到年紀大了,經典就看不懂,你也沒有辦法用功。

趁少年,諸般要去向前。所以這些引禮師們,這麼早就把你們挖起來,也是有原因的,要讓你們過過真正的出家生活,真正精進的日子,也好讓你們在這七天裡面,有所得而回去。不要來也空空,回去也空空,無所得。以無所得故,下次不來(師笑)。什麼都沒有。所以趁少年,年紀輕,要好好的用功。當此臂力強健,現在年輕力壯,莫待老來悲殘。有人說那個‘殘’,要用那個‘慘’,這個殘含有很悲哀,而且剩下的風燭殘年,所以我用這個‘殘’字。有的人說這個殘,是不是淒慘的慘,我說那是淒涼,這個殘就是了此殘生,有這樣的意思,所以我用這個殘字。

二十三,念:起得早,遲起修行不了。明朝又有明朝,明朝壽命難保。

起得早,就是說我們年紀輕,身體好,我們每一天早上要起得很早,好好的修行。那麼明天又過了明天,明天壽命難保,就是說一天過一天,你什麼時候要死,你不知道,所以因此必須要掌握現在,要趕快的用功。那麼這一看就知道,不必解釋。

二十四:口謹默,不可多嘴饒舌。若然惹是招非,地獄少你不得。

我們文殊講堂每天早上都誦戒,所以我們文殊講堂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的紛爭,沒有一個人敢搞動亂、是非,除了師父壓得很緊、戒規嚴謹,其它就是因為他們每天都誦戒。若然惹是招非,地獄少你不得。他們每天都念這一句,他們絕對不敢搞動亂、是非的,所以在文殊講堂出家肯修行的,福報就大,出家肯修行的福報就大,那麼你要在這裡亂眾的,你很難過日子。我不可能讓你吃得很好,但是如果你在文殊講堂肯用功的,那不得了,這是你的天堂,沒有人會干涉你,也沒有人會鬧你,因為有我在,哪一個敢亂來?明天五點執行槍斃!小沙彌替我講:“執行槍斃。”所以在這個講堂裡面,不允許你們多嘴饒舌,傳達是非。

毀謗師長、毀謗教內的長老,不可以。你們好好的去修行,不要惹是招非。惹是招非,地獄少你不得。我們為什麼只有一只嘴巴,兩個眼睛兩個耳朵?就是要叫你多看,多聽,少什麼?很聰明,小沙彌很聰明。為什麼嘴巴只有一只?就是叫你少講話。兩個眼睛,兩個耳朵就是叫你要多聽人家的,多看清楚。所以說不要惹是招非。

二十五:立主意,務使頓明心地。妄為顛倒攀緣,阿鼻誰人可替。

所謂立主意,就是說我們要下決心,務使頓明心地,就是要明心見性。你不明心見性,不了解平等法,你用差別心去修行,意識分別去修行,無量劫都不可能成道。著相而求,如是之人,累劫不得見性。你執著一件事情而去修行,永遠不可能成佛。所以說,是心無動念處,是本來面目。你這個是心,分別心沒有動念,沒有起心,這個才是真正的我們本來面目。

一定要入於平等法,用平等心。《金剛經》講是法平等,無有高下。用平等心來修行,才可以入道;用分別心修行,你永遠不可能入道。什麼叫平等心?不要看不起別人,不要瞧不起殘障的,不要毀謗別人,不要傷害眾生,要好好的以慈悲心饒益眾生、寬恕眾生,要尊重別人的自尊心、優越感,不要揭人家的瘡疤,這有損自己的陰德。要隱惡要揚善,好好的在你的心態裡面放下這些是非、外在的,然後在內心裡面好好的歷練,修行就是修這一些。

有一個在家居士來問師父說:“師父,我修行修到現在怎麼會煩惱、妄想那麼多,奇怪?”我說:“這才叫做修行。修行就是心地的歷練,要改變習氣,改變煩惱,改變思想叫做修。”修就是修改,每天都在修改,這個才是真正了不起的。你有煩惱,你沒有煩惱你就成佛了,有煩惱是很正常的,對不對?修行就是在修這個。你修了一年兩年,還有煩惱,你就這樣痛苦,這樣子好像有一點絕望,好像沒有得到什麼消息,很失望,其實這個不必這樣子。本來就會這樣子,本來就一定會有這些煩惱的,你沒有煩惱你修什麼行?對不對?修行就是改變自己,叫做修行。

妄為顛倒攀緣,阿鼻誰人可替。妄為顛倒攀緣,就是你一天到晚攀緣,還有為了有錢人,每天都到他家去,他比較權貴,瞧得起他,有一天你就麻煩大了。阿鼻誰人可替,今天你為什麼出家修行?你是為了了生死,不是為了那些有錢人,不是為了那個有地位的人,你顛倒攀緣,那就已經失去你的本分了。出家要遠離這一些外緣,當我們有能力,我們出來弘宗演教,那麼這個是隨緣度眾生。攀緣就是產生一念的分別執著,有錢有勢攀緣,這樣不好,攀緣的人沒有辦法修行,因為他的心永遠是跳動,永遠是妄想,所以這個妄為顛倒攀緣,是很不好的。阿鼻誰人可替,這個阿鼻就是地獄的意思,就是阿鼻地獄,地獄就是阿鼻,阿鼻就是地獄。誰人可替,就是將來你追求了這一些虛妄的名、虛妄的利,有什麼用?將來跑到地獄去,哪一個人可以替代你,沒有人可以替代你。對不對?

那麼今天已經講到二十五了,已經講完了,明天沒有課程可以講。好,今天上課到這裡

 

心地法門(三)

合掌。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請放掌。

請翻開第二十六條戒律,大家一起念念:忍人辱,忍辱天下和睦。此章佛祖真傳,忍辱少罪多福。

第二十六是忍辱。忍辱,就是受得起人家的侮辱。大部分的人,這一條戒律很不容易持。我們世間人因為理性上,一般的眾生內心裡面,對於理性的判斷不太一樣,所以每一個人都認為要理性,他們都再三的呼吁,可是本身對理性上所建立的基礎性的東西並不了解,所以他勸人家要忍辱,可是自己碰到境界卻沒有辦法。常常心跟口,或者是行為跟理論,配合不起來。最主要是,忍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忍辱如果是建立在勉強的忍辱,這個有一天會爆發起來。人家侮辱你,你忍耐起來,人家侮辱你你忍耐起來,有一天會忍不住的。所以這個忍辱,必須跟中道第一義谛相結合,意思就是必須有無相。

所謂無相,就是必須要深入的觀照無常,當下即空。沒有一個真正有忍辱的人,也沒有侮辱我們的人。所以《心經》講的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意思就是說緣起自性本空,在剎那的變化裡面,它並沒有實體。你今天覺得忍辱忍不下去,你瞋恚,就可能造成明天的後悔,意思就是說人家侮辱我們,我們很想忍耐,可是卻忍不住,最重要的原因是什麼?就是我們所講的無明。

無明就是,一種沒有防備的煩惱賊,它隨時都來到你的心中,而你本身不知道。所以我們一般人來講,大部分的人對道理都很了解,但是他碰到境界,卻是沒有辦法,這個就是一種習氣。所謂的習氣,就是一種無明的牽動的力量,人不願意這樣做,可是又沒有辦法。因此人很痛苦,也長時間活在這個矛盾,因此人是在極端矛盾的當中,去過活每一個日子。那麼因此說不了解人生的人,生命對他來講是一種懲罰。換句話說,他沒有辦法安排自己,也沒有辦法透視整個人生,他所知道的、所學習的,就靠著經驗,靠著讀書,然後來勉強自己,這個在佛教裡面講的,那是一種暫時性的而已。

佛教它這個修行,是釜底抽薪,徹底地從內心裡面去覺悟,徹徹底底地來透視。面臨這個現實社會,當下就可以超越現實。所以佛教是既現實,又超越,既超越又可以面對現實,它是當下就有一切的妙有現前。所以忍耐要是建立在空性,所謂的無生法忍。所謂‘無生’,就是說這個世間本來就是虛妄的,沒有所謂真正的‘生’,當然就沒有所謂真正的‘滅’。

佛陀告訴我們:當畏懼生,不應畏懼死。你不應該恐懼死亡的來臨,正因為死亡是一種自然律,它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有生必定有死,當然有生你不可能不死。所以說你應該恐懼怎麼樣做,使你來生不要再來投胎,不要再來轉世,進入無生的真正解脫的境界。如果你只要有生,就一定要死,沒有一個逃得過這個業力的。所以說你運用無生的功夫,這樣子來修習這個忍辱,那麼沒有一件事情難得倒你的,沒有一件事情難得倒你的。

這種修行是很長遠的,倒不是說我今天告訴你一切法無生,你就有辦法證悟到那種境界。修行有幾個原則,第一個要深入觀照無常,得失的觀念你才會放得下。譬如說你今天為了一件小事情,而爭執而發脾氣,那麼你把明天把這個時間假設,明天到了的時候,那麼你看今天的無知,你會覺得自己很可憐。為什麼?你在這一剎那之間,你忍不下去而造成明天的後悔。這個就是因為我們這個無明在作祟,所以無明它沒有任何理由,它就會讓你煩惱,它會讓你嘴巴所講的跟你行為上所做的,完全不一樣。你嘴巴講的:“我不生氣,我不執著。”可是那一種內心裡面的叛逆,還是存在。因此我們人,不是開悟的聖者,內外要保持一如,那是很難。

我常常告訴諸位,不要講別人,你講你自己。其實你會發現,每一個人都是最好的審判官。佛性在你的心中,良心在你的心中,理性來到你的心中。可是我們如何運用我們的理性跟我們的智慧,來審判一件事情呢?我們透過空性,就會屬於中道。我們要不透過空性的東西,我們所有的判斷都是相對立的錯覺,因為我們批判的價值不一樣。因此這個博士講的,跟那個博士講的統統不一樣,每一個權威所講的統統不一樣。所以佛陀說,權威有時候也會錯誤的。你不要以為權威所講的,就是百分之一百的正確,因為權威所講出來的,也是分別心意識的執著。要聖人講出來的話,所謂聖者,就是破我執,證悟到空觀,破法執,破法執,這樣透過本性所講出來的話,是真實性的東西。

我們要是透過這一些理念,真實地的功夫,那麼忍辱,這個忍辱天下就和睦,這樣的忍耐你就有真正的功夫。我們人的忍耐是一種暫時性的,人畢竟是情緒化的動物,他今天早上情緒很好,明天早上情緒就不好,他會隨著境界,隨著自己的順逆二境,而來判斷一件事情。一個人從小就是溺愛的孩子,長大他就會狂妄跟無知。他的觀念裡面容不下別人,他在家裡就是做霸王,長大了以後他就想領導別人,他的自尊心跟優越感強得不得了,高得不得了,他明明知道這個真理是什麼,但是他有一大套的理由,來解釋他的行為是正確的。

人最無知的並不是犯錯,而是不知道在犯錯裡面來修正自己。知道意思吧?人的可憐不是錯誤,而是不知道從錯誤裡面來修正自己、來改造自己,所以稱不上修行。人不願意改變自己,你就永遠不可能達到佛陀的境界。人要勇於認錯,勇於忏悔,勇於運用我們真正本來的面目。所以說你們今天來,並不是說從我這邊得到什麼,是說要從你的內在,發出觀照的智慧。佛道跟基督教、天主教、神教的教義教理,完全不同,是因為它們靠著外來的力量。那麼靠著外來的力量,這樣是非常有限的,你的悟性本身不提起來,所有的外力都不能夠讓你快樂。

就像今天你的內在裡面,你不擺平,今天你走到全世界去旅游,你也沒有辦法獲得到快樂。所以佛教叫做內典,外道就是心外求法,這個差很多。內心不改變,你靠別人的施捨,永遠不可能快樂。今天,你希望活在快樂的日子裡面,你一定要從內心裡面透出那一種大智慧,那一種觀照的能力,我們一下子沒有辦法頓悟到無生、不生不滅的境界,我們至少要隨時觀照自己。

我們人的習氣太重了,沒有幾個可以受得了人家的攻擊、毀謗跟侮辱跟傷害,所以這條戒律叫做佛祖真傳,是非常重要的一條戒律。佛講的貪猶可度眾生,瞋完全沒有辦法度眾生。我今天貪心沒有關系,這個貪心還可以度眾生。你瞋恨心就是兩句話,兩句話講起來就臉紅脖子粗,那麼人家看到你這一臉的瞋心,你再好的佛法人家都不接受。貪心可以度眾生,瞋恨心沒有辦法度眾生。所以說忍辱少罪多福,因此什麼叫做最大的福報?不是布施。你今天布施,你脾氣不改,你的罪過禍患你逃不掉。最大的福就是忍辱多福,這一句話要記住,而且是一句很重要的座右銘,忍辱少罪多福。忍辱多福,你要求得最大的福報,除了忍辱這一法,沒有其它的方法。

忍辱必須跟空觀相對應。所謂空觀就是,你透視它,你不是放棄它,活著的時候用虛空的胸量來面臨現實的社會。其實佛教是世界上最積極的,而且它的積極是建立在大智慧裡面的,外道也是很積極,它的積極是建立在我執,像開百貨公司。“你信我就得永生...”你不信我就麻煩大了,是不是?為什麼回教的戰爭會這麼多?動不動就殺?你不信我就...對不對?阿拉右手拿一支寶劍,左手拿一部可蘭經,信不信我?不信我...釋迦牟尼佛這個叫什麼印?你知道嗎?這個叫無畏印。無畏,你看到一個小孩子在哭的時候,那麼大人他就說:“不要哭,不哭。”這個叫讓眾生沒有恐懼。你看過釋迦牟尼佛拿刀?是吧!沒有。所以說我們佛教還是世界上最不起的宗教,世界上最徹底的宗教,最徹底的宗教。

好,諸位看二十七,念:遠俗事,俗家人事如麻。杜絕塵緣煩擾,自然別有生涯。

遠俗事,就是要遠離這些世間的這些是是非非的。為什麼?這個俗家人一碰到,她就會跟你講她的老公怎麼樣,他的老婆又怎麼樣,所以我現在很怕信徒,就是這樣子。有一個四十幾歲的,跑到師父的客廳來,然後看到師父在裡面坐,“師父,我可以進來坐嗎?”被她看到了,你不能講:“不可以。”“好啊,你就進來坐。”“師父,我來十次都沒有碰到你老人家,我今天碰到你老人家,我想請教你幾個問題。”我說:“好,盡快的簡潔省力氣。”那麼直接了當的談,對不對?她就說:“師父,我告訴你,我從小時候開始講給你聽...”我說:“不用,不用了。”每一個人來從小時候講給我聽,一部電影就兩個鐘頭,哪有那個生命來聽你從小時候講給我聽呢?拜托,你不要這樣子,你有什麼問題你直接講。其實講來講去也沒什麼問題,對不對?

哪一個法師他的生命有限,他哪裡說我一天到晚專門來聽世間人的這個故事呢?我們沒有辦法的,對不對?師父的生命是屬於大家的,哪還有說你一個人來占用一天,就占用了一個鐘頭,或者是兩個鐘頭,那沒有辦法。俗家人事如麻,太多了。你可以在世俗人,師父教你一個絕招判斷一個人,如果一個在世間的人,碰到你他就大發牢騷,而且專講別人不對,你可以判斷這個人煩惱是很重的,而且你要遠離他。他今天會在你的面前抱怨,明天就會在別人面前對你產生不滿。檢討不算,使一件事情的改進,大家冷靜在檢討,這個不算。這個很重要,碰到一個人也是要這樣子,那一個人一碰到你,就他家的什麼事情,從頭搬到尾講給你聽,這個人你要遠離,你跟他接近以後,將來他也把你全部的底細、底牌搬給別人聽。小心。

見人只說三分話,夫妻也是這樣子。這個男孩子就是這樣子,男孩子他就是說,一開始見到女朋友,他就拚命的把他的過去,他是怎麼樣的花,是怎麼樣玩女人,是怎麼樣,他為了讓對方信任,然後他告訴她:“我是對你怎麼樣忠誠。”你把所有的事情全部告訴她,你麻煩大了。有一天你跟她吵架,你麻煩就大了,“你自己講的,你忘了你跟十幾個睡過。”她還會附上一句‘你講的’。我們人很奇怪,在某一種時空,跟某一種另外的時空不同,可是他在憤怒的時候,他就會把不同的時空,挪到這個時間來講。你本來是對她很誠意的,來告訴她你的一切,你毫不隱瞞的告訴她,你小心,她就會利用你的誠心來攻擊你。人,你不是人,沒有幾個人有良心的。沒有,一點良心都沒有。

所以見到人,你不要把你的缺點一直在告訴你的什麼知己,統統不要。他對你了解多少,你做錯事情,好好求忏悔就好。對不對?求忏悔就好。你不要把你的缺點一直告訴別人,除非是僧團,僧團他有裁決的力量,你發露忏悔那很好。對不對?世間人不可能,你告訴他缺點,他反而傷害你。所以你知道錯,你好好的在佛前求忏悔。俗家人事如麻,事情太多了,所以我現在看到俗家人就跑。並不是說我們不慈悲,實在沒有辦法的事情。杜絕塵緣煩擾,自然別有生涯。沒有出名的人一直很想出名,出名的人呢?他就會很痛苦,跑都跑不掉,所以名跟利是斷頭的慧劍,會使一個人修行死在名利裡面。因此我們修行人,遠離這個名,遠離這個利。就是不貪名也不圖利,不是為了名,也不是為了利。但是這個講,大家都會講,理論上講得很好,可是境界現前,就不見得了。

有一個人他是俗家,他就告訴師父:“師父,我很有布施心,我對一切金錢我都不會貪心。師父,我都不貪心。”我說:“那是因為錢少,錢少你才不貪心,一千萬放在這裡你就傻眼了。不貪心?兩、三萬我也不貪心,何只是你,兩、三萬就不貪心,對不對?一千萬放在這裡,哪有可能不動念。”不可能。講話稍微瞻前顧後一下,哪一個不貪錢的,這個可能嗎?這個可能嗎?你認為呢?真的不貪錢嗎?我認為不可能。我認為人這個貪念,不可能說完全絕對的清淨,不可能。

好,諸位看二十八,念:斷妄心,妄心好事難成。若以妄心行事,必有禍患臨身。

斷掉這個妄心,妄心好事難成。妄心就是虛妄的,是分別心意識形態。意識形態的一種日子,就是我們平常所講的,一種慣性意識。我們常常透過慣性意識,來批判一件事情,事實上我們失去這種正確的價值觀,人活著因為自己,但是我也希望你能夠為別人,如果你能夠交換立場,分別跟執著心慢慢就會除掉。交換立場,交換立場。你不希望別人傷害你,我們也不希望你去傷害眾生,所以這個虛妄心,就是對一件事情沒有透視。

譬如說名、利、色、名,或者是這些酒、妄語,這不應該依循著妄心去做,可是我們一般人沒有辦法。所謂妄心就是以自我的觀念,不是透過大智慧的,或者是接受經驗的人。那麼妄心含有執著的意思,意思就是說,以自己的觀念來做自己的事情,而且不接受人家的勸告跟輔導,那個叫做妄心。因為畢竟我們是凡夫,什麼事情,我們有時候要接受人家的勸告,接受人家多方面的意見跟參考,這樣子的話可以把這個妄心提升到一種均衡。就是透過多人的意見,也許是一種智慧。

如果依照妄心行事,必有禍患臨身。像我們辦道,我們就不可以有分別。今天大部分的人都不願意弘法,是因為弘法沒有錢,弘法沒有錢。像我們辦這個短期出家,我們講實在話,我今天跟你報告一下帳目,我們總共花了三百多萬,我們這裡總共收進來的,大概一百多萬,一百多萬。昨天你們去化緣,總共化了大概一百二十萬左右,一百一十萬到一百二十萬左右這樣子。所以有的人說,走弘法路線很辛苦,可是我說辛苦還是要辦。這個是佛教最重要的事業,怎麼不辦呢?對不對?

如果我今天,也站在名利上的分別,我會說辦這個沒有賺錢,對不對?沒有賺錢你還是要辦,為什麼?這個要成就無量眾生的道業。那麼你們這樣出家,將來佛門裡面才有下一代,對不對?下一代。我們不要說虧一百萬,虧三百萬還是要辦,希望你們下次再來,這是我一點心意,這是我一點心意供養。我倒不是說,我在炫耀自己或怎麼樣,就是我告訴你我們人要達道理。

所以看二十九,好,念:達道理,切莫非人是己。謙和每讓三分,相見人人歡喜。

達道理,就是我們要用智慧去透視一件事情。切莫非人是己,這個非人就是攻擊、傷害。我常常一直告訴,百般的勸告這一些修行人,講話不要有攻擊性。我已經一百次的勸告這一些徒弟們,講話不可以有攻擊性,講話不可以有殺傷力,不可以的。除非你在破除外道,你講話殺傷到人家,將來有一天你會傷害到自己。我沒有騙你。你今天不滿人家,有一天人家就會不滿你。所以人畢竟不是聖人,無論怎麼樣,一定要好好的站在客觀、中庸、慈悲的立場,我們明明知道他的錯,可是我們要原諒他,我們能夠有能力去感化他,這是最好的,我們沒有能力去感化他,要看因緣。

教育,有兩種教育:第一叫做直接教育,第二個叫做間接教育。譬如說我告訴你今天你要謙虛,講話不要傷害到眾生,要是你聽我的話,這個叫做直接教育。我現在講的你直接就可以接受。有一種人我勸他:你不要狂妄,講話不要傷害到眾生。好了,他不聽我的話,一種叫做間接教育。什麼叫做間接教育呢?有一天他出去外面,出去外面的時候,因為他狂妄無知,他每次講話就傷害到別人:“你算老幾?”有一次他出去外面,他修行人可是習氣不改,他就:“你算老幾?我多麼有辦法...”有一次他出去跟人家吵架了,他就罵人家:“你算老幾?”那個人不是用回答的,他用拳頭。腫一個包,我在三年前我就勸告他,講話不可以傷害眾生,你就是不聽我的勸告,這一下挨拳頭了,那麼這個叫做間接教育。我沒有辦法教你,就讓別人用拳頭來教,以後就慢慢學習謙虛了。

你開口閉口都是狂妄得不得了,別人統統不對,只有你對,是不是?別人統統不是,只有你是。世界上有這樣的事情嗎?最了不起的人看到不對的,他會承認自己的業障。“這是不是我的業障?”業障重才會看到人家的不對,看到人家對的歡喜無量,你很了不起。對不對?所以真正了不起的人他講話,看到不對的,他就不看,看到對的他贊歎人家。不對的,他就在想人家是不是菩薩,是不是示現的,我是不是看錯眼了,我業障深重才會看到這樣子。他這樣子,內心裡面永遠就是對的,而且進入絕對的狀態。那就變成,一種錯的,錯的我們能夠感化,不能感化我們包容。有時候要檢討,是不是?該講的還是要講,但是態度要很好。

謙和每讓三分。我們要謙虛,讓人家三分,相見人人歡喜。所以古時候有講過一句話,我們不可置人於死地,那麼就是說,我們不能夠攻擊人家、傷害人家,傷害到讓人家沒有退步的余地。傷害人家,傷害到沒有退步的余地,我們有一天逼虎就會傷人,你把人家逼到梁山的時候,人家就會跟你做殊死戰。所以聖者他心中沒有敵人,他也不樹立敵人,他永遠不計較眾生的是非、善惡、對錯,什麼事都放得下,現在發生的事情有不愉快,一個鐘頭後馬上就沒有事情。畢竟我們不是聖人還有習氣,這已經很了不起了。

怕的就是說我們一直執著這個。這個故事也許有人聽過,也許沒有人聽過:以前有一個老和尚,一個師父帶一個徒弟要過河,突然那一天下大雨水流很急,前面剛好一個女孩子,水流很急,這個女孩子沒辦法過去,那麼這個師父,就把這個女孩子背過去。背過去就放下了,這個徒弟很不高興,回去以後吃飯吃不下,早晚課打妄想:“我這個師父怎麼這樣子?奇怪。”經過了兩、三個月,實在忍不住了,實在忍耐不住了,就告訴他的師父說:“師父,那一天下大雨過河,你是個出家人,怎麼可以背女眾過河?”他(師父)說:“你這個人怎麼這樣子呢?我背過去就放下,你背了三個月還放不下。”這叫做功夫,這個就是功夫。

就是我們對一切事情,不要這樣子一直背著很痛苦。我告訴你兩種人不能修行:太過狂妄自大的人不能修行;第二、太過於自卑的人,也沒有辦法修行。太過於自卑的人。謙虛跟自卑不一樣,謙虛是有那種能力,自卑是說他太過於退步了,太過於退步了。人家說你上來講幾句話,“我不會,我沒有辦法。我是怎麼樣,我沒有修行。我是如何如何的...”有時候我們看他雖然是謙虛,但是謙虛到有一種變成形式化,有一種人他嘴巴常常會告訴你:“我不行,我是怎麼樣子。”可是你侮辱他的時候,他就:“那你有多棒啊?”“你不是說你不行嗎?你不行,我講你不行你怎麼這樣子?”他自己講不行可以,別人講他不行那不可以,這樣子。有的人習慣於自己講自己不行:“我是很爛,我是很差。”有一天你就說:“你本來就很爛,你要聽人家的勸告。”“我講爛是我謙虛。”他講爛就是要讓你贊歎他,他很謙虛,這一種形式上的謙虛、自卑是沒有用的,這個變成狂妄的副作用,這個叫做反面的狂妄。你懂不懂?

你講謙虛的話是希望人家贊歎,人家講你不行你又生氣,那不是跟狂妄有什麼兩樣呢?對不對?你不希望人家講狂妄,我就講自己保守,可是,你又希望別人贊歎你的保守。對不對?你這個不是一種執著,跟狂妄有什麼兩樣呢?是不是?等於一個人愛,愛的反面叫做恨,恨就是反面的、負面的愛。對不對?狂妄跟自卑是兩個極端。那麼你不承認你的自卑,跟狂妄又有什麼兩樣?對不對?你不承認自卑你就是狂妄,是不是這樣子?所以說你不要一直常常在自我的講,謙虛說:“我是多麼的這麼樣不行,我是正在學習...”你會這樣講,你就真正的接受人家的看法。其實人家講你的時候,你為什麼抗拒?為什麼?你不是跟狂妄有什麼兩樣嗎?

你就:“對,我不行。”那就直接接受,就什麼事情都沒有了。所以說我們現在人的謙虛,變成一種形式化的東西,自己講自己不行,其實他要讓人家認為他有謙虛的美德。你懂嗎?人虛偽你說不是嗎?所以人家講,直心就是道場。我有多少能力,我就告訴你,對不對?你是真正的謙虛,你就不要為名為利。這個很簡單,有跟沒有統統沒有關系,這個才是真的功夫。嘴巴講的沒有用的。所以我是希望說,我們真正一個大修行人,內無所著,外不為境界所惑,這個就是真正的般若思想。確實你行你就講。“慧律法師你口才不錯,希望你上來開示一下。”“好啊,有空來。沒有關系,結個善緣。”

有時候需要對自己很有信心,有時候在長老面前需要謙虛。因為法無定法。不過雖然我們行,但是我們講話要保守。所以我們常常講,我來向大家學習,我來跟大家互相參考,這樣子人家永遠沒有敵意。然後我就講:“你們這些新戒子,今天我來教導你們。”聽起來底下的人他沒有講:“你算老幾?”“老大(日語)。我算老大。”所以你們這些小沙彌們,出去講話要小心要謙虛,知道嗎?不要說“我很行,我讀書第一名。”你放心,別人的贊歎才是真正的成就,記住,別人的贊歎才是真正的成就,你自己贊歎自己,沒有這個必要。

諸位看第三十,念:信佛法,三藏一口吞卻。方知源遠流長,可接佛祖一脈。

我們要相信佛法。佛法是佛陀無量智能所流露出來的文字,所以文字就是佛陀的心聲,因為心聲化做有形的形象、文字寄托在利益未來。三藏一口吞卻,三藏就是經、律、論。這個經、律、論一口吞卻,意思就是說我們信佛法,這個經、律、論我們就可以深入,有信心嘛,沒有信心就沒有辦法。一口氣吞卻這個意思就是,我們發大願,要好好的研究經典。方知源遠流長,你才知道佛法的偉大在哪裡。可接佛祖一脈,這樣可以承接釋迦牟尼佛這個血脈。

好,翻開文殊講堂四大根本戒規。為什麼要制定這四大根本戒規呢?我告訴諸位,師父曾經參訪過很多的道場,這個道場期間會亂的原因,最重要的就是這個是非。所以我常常開示這些徒弟們說:是非是道場的毒瘤。人的價值觀不一樣,批判性也不一樣,所存在的左右兩邊,也都各自有看法不一樣。所以說政治的斗爭很正常,這個在宗教家看起來,只有感覺很可憐,而且很正常,有人的地方必定有是非,而是非的引起,全部都是由嘴巴來的,全部都是由嘴巴來的。你曾經跟美國人吵過架的舉手。為什麼你沒有跟美國人吵過架呢?為什麼?語言不通。你要跟他吵什麼?

像有一天一個美國的朋友,我在打針的時候她來找我,然後她有事情我就帶著她,去找她的那個需要的目的地,走到一半的時候,有一個年輕人嚼槟榔,這個美國人人高馬大,女眾,長得又很好看很漂亮,走過去的時候手甩到他,人高馬大手又很粗,然後不曉得是腳踢到他,還是怎麼回事,那個嚼槟榔的很凶,“這樣子而已(台語粗話諧音)”我讀個諧音,你們知道我的意思。他說:“這樣子而已。”那個美國女孩聽不懂,聽不懂她就問我:“Master,what’s mean this sentence?”就是說這一句是什麼意思,我說:“He said you are very beautiful.beautiful。”You are very kindness.你很漂亮很漂亮,她說:“Good,good。”如果讓她知道「這樣子而已」,那就糟糕了,他會被她揍死,她長得人高馬大的。語言不通就不可能會吵架。也沒有什麼是非可談,對不對?你也不可能跟日本人吵架,要吵什麼架?因為不會講日語。

說是非都是從語言上來的。對不對?從語言上來的。因此我們這個語言,是一種最高超的藝術,所以我們要給人家歡喜,要給人家希望,我們不要帶給人家滿腹的痛苦、恐懼。所以佛陀一直安慰眾生,在所有的大藏經裡面,釋迦牟尼佛從來沒有惡口講過一句不應該講的話,釋迦牟尼佛一個人四十九年裡面,弘法四十九年裡面沒有講過一句廢話,也沒有講過一句傷害眾生的話,你翻開大藏經從頭到尾,你找到的話你拿來給我,找不到。整個大藏經從頭找到尾,沒有找到釋迦牟尼佛去傷害過一個眾生,他只有鼓勵,釋迦牟尼佛頂多罵人,罵人家癡人,愚癡,你這個愚癡的眾生,癡人。

不像我們台灣人罵那個三字經,有的人罵五字的更難聽,那個又不能學。這個人這個口業,一生一世造的口業是很重的。那麼我們既然這一只嘴巴,讓我們來學佛,我們要對自己的因果負責任,所以我奉勸大家,嘴巴講出來的話一定要好話。那麼你今天,我說你出家的這個七天,你只要學到師父的這樣一句話——以後我出去外面所講的,每一句話都是好話就可以了。

不過你贊歎,要贊歎得恰到好處,你不要人家兩個夫妻在打架,打得瘀青,然後來問你說:“林居士,我們兩個夫妻打架,你覺得怎麼樣?我師父教我要贊歎,好,你們打得好再激烈一點。我師父講的。”真是糟糕!我的意思不是這樣子,稱贊如來要適可而止,知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講話要just make,就是恰到好處,而且你要subject,要有主題性的東西。所以說不說是非,就是對自己的修養是非常好的,對自己的修身養性非常好的。不說是非。

再來就是說我們不聽是非。為什麼不聽是非?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是非真假,於我們道業一點幫忙都沒有。你不聽是非,他來你面前講,他就拿你一點辦法都沒有。好,對跟錯、事實跟非事實、真跟偽、善跟惡,跟本性都沒有關系,你聽聽是非,這個對我們修行只有害,沒有益。所以說你的門口,要貼兩個對聯:“欲談佛法者請入,欲說是非者請出。”這好辦了,對不對?就這樣子,是不是?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是不是?儒家思想也是一樣。但是我們有空,要多檢討自己,所以我常常告訴徒弟們,要修行以前,你必須先修養,你有修養才談得到修行,你沒有修養你談不上修行的。你的煩惱一大堆,你口業每天都在造業,你哪裡算什麼修行?

有一個徒弟很憨直,他聽師父這樣開示以後,回去他的道場,他師父罵他:“你這個愚癡的人。”“慧律法師講的,你不可以造口業,你不可以罵徒弟,不可以說是非。我犯什麼錯,你都不可以糾正我。”聽了讓人傻眼,他拿這個變成自己的擋箭牌了。你犯錯師父講你,你說師父講是非,那怎麼辦呢?就放任你們爛?開玩笑。Play a joke,這個不是開玩笑的事情,你有錯師父要糾正你,你說這個在講你是非,這還得了,這個人笨得要死。天崩地裂,深表同感。

你要記住聽師父的話,不要聽是非,知道嗎?真假全部放下。哪一個人來跟你講:“這個人多有修行。”你不要管這個有修行,這樣子跟你沒有關系,他有修行跟你有什麼關系?哪一個人來說:“這個法師這麼爛,這麼壞。”這跟你有什麼關系?沒有關系嘛,對不對?你內心裡面永遠保持這樣子清淨,別人對你一點辦法都沒有。你就告訴他,本性無是也無非,就這樣子。而且來講是非的,你要勸告他,你有沒有親眼看到?他們有委屈,他們自己去解決。“你有委屈,你忍辱,你原諒他。你來一直講,我也不能替你解決煩惱。”

世界上有一種人,我告訴你,你跟他隨便碰一下,他會對外面的人講,你拿刀子殺他。世間有這種人,誇大其詞。我就碰過這種徒弟,他這個人受不了一點點委屈,什麼事情都是說別人不對,而且他怎麼樣子?死也不可能承認自己的錯誤,別人對他有一點點的不是,他再三的形容強調,誇大不實。所以今天我來講,為什麼不聽是非,因為我看太多了。

尤其那個女眾。上面的對不起,我們對比丘講的,不是對你, 們女眾講的。這個女眾,真的,愛之欲其生,惡之怎麼樣?她恨你,她就要讓你死;她愛你的話,你怎麼做怎麼對。她恨你,你怎麼做,怎麼不對。所以說,唯女人與小人難養乎。這個孔老夫子,也是很認識的。孔老夫子講的還不夠,釋迦牟尼佛講那個女人,你打開比丘尼戒的後面,八十四態,講得一無是處。釋迦牟尼佛講女人無信,這個女人,你現在相信她,明天她不高興馬上跟你翻臉,你一點辦法都沒有的。

我這裡時常勸告這些徒弟們,要聽師父的話,要是沒有什麼事情,盡可能不跟女眾打交道,這是有原因的。因為你們沒有受過比丘戒,還不可以看比丘尼戒,要看比丘尼戒,我第一個先翻開女人八十四態,看了你就傻眼,真的。包藏禍心,如同毒蛇,虛偽表面,表裡不一,斗遘兩頭,常壞道行。八十四條,大戒才四條而已,那個八十四條,你想想看有多少,所以說我們並不是說,故意來說女人怎麼樣子的,而是聖人都是這樣講的。女眾自己承認自己的業障深重,這樣子的話還好修行,如果女眾自己不承認自己的業障深重,她還恨佛陀,那罪過無量。

有的人看到佛的這八十四,你講女人八十四態,她痛哭流涕,她忏悔自己的業障。有的人:“你算老幾?”她罵釋迦牟尼佛,“把我們女人罵得這個...”他其實不是罵,是告訴女人有這些缺點。有的人很了不起,比丘尼她痛哭流涕:“我們女眾業障深重。”所以說是非跟女眾,這個道場要平安的過日子,這兩種東西,那是最大的根本戒規。是非、女眾。

那麼在女眾的道場,就是是非跟男眾,跟男眾。人不是聖人,所以男女共住在一起,還是很不適合的。諸位,你贊成我這邊男眾道場,還是男女眾共修?你支持師父這種作風嗎?支持就鼓掌。好。這個女眾有抗議的,她說既然出家以後,有的女眾說既然剃度出家,我們女人剃度出家,也是現大丈夫相,跟男眾還不是一樣。我說:“不一樣。男人小便用站的,你們用蹲的,還是不一樣。”本性是一樣,小便不一樣,還是不一樣。

那麼我們自己也不要沾沾自喜,末法時期,往生極樂世界的大部分都是女人,很奇怪。我看的這些往生傳裡面,都是女眾比較多,可能女眾自己知道業障重、病苦多、煩惱重,拚命的念佛,男眾就比較狂妄、無知,他會認為我們業障輕,佛陀贊歎就不修行,這個變成男人的業障,不是閱讀藏經的‘閱藏’,曉得吧。所以說末法時期,女人往生的比率高,很奇怪。那麼男眾往生的比率低,所以因此我們不要自己認為很行,我們男眾你看都覺得很跩,屁股都翹起來了,不可以這樣子。我們還是要謙沖自牧,好好的修行。

第三、不傳是非。

說也不可以,聽更沒有這個必要,傳罪過就更大。你傳這個是非,你只有害佛教而已。譬如說,假設說你在這文殊講堂,你看哪個法師不好,或者你看這個師父不好,看這個人對不起你,你就是蘊藏著恨心,有個人本來要來拜佛,提了一籃水蜜桃來要拜慧律法師,放在這個地方,然後你恨師父,拜一拜,說:“法顯。”就叫來旁邊,法顯師或者是法因或者是法弘,“你師父做人怎麼樣?”然後他就開始演戲,給他看,“我不敢講。”然後他就問說:“你為什麼不敢講?我可以講嗎?”他要講,把責任推給他,對不對?我可以講嗎?他說:“可以,沒關系。講講你師父怎麼樣,還有其它的法師。”“哎喲,很差,很差。”怎麼樣不對怎麼樣壞,他本來剛剛要開始信佛,聽錄音帶而已,這下完了,你這個不是造口業,這個叫斷眾生慧命,我告訴你,你要先下地獄。你先要到地獄裡面報到,然後喝咖啡帶奶精去。真的,我再怎麼樣壞,我一個人負因果,你知道嗎?你講給他聽,那麻煩大了,馬上斷眾生的慧命,他馬上失去信心了。

我們內部的斗爭,有什麼恨,自己好好的升華,把它破除掉,不可以傳播給在家人。那麼在家人,他剛剛要有信心,你傳給他,那完了,麻煩大了。所以傳是非,這個罪過就更重。世間人都要隱惡揚善,你是一個在家居士的修行人,你竟然大傳揚惡,你是隱善揚惡,那麻煩大了,而且還是三寶事,那就斷眾生的慧命,罪過就很重。我講的絕對有所根據的,你們明天這個法觀,拿一本,那個說法師的過,每一個人發一本給他,叫他們好好的看一看,看一看就沒有人敢講。

再來,第四就是不打妄語。

為什麼不打妄語?這個戒很重要。因為一切的罪過,跟語言都有關系,而且不打妄語,他沒有一個標准性,不打妄語因為沒有一個標准性,所以大部分的人都會把打妄語,當做是好事,來寬恕自己。這個不打妄語,就是說凡一件事,為了自己的名、利、好處,譬如說你講人家這樣,打妄語不一定要用語言的。

打個比喻,你講說:“慧律法師,人家說你是文殊師利菩薩再來的。”然後我如果是一個修行人,我就跟他講:“我不是,我絕對是一個凡夫。”那麼這打妄語就怎麼打,我沒有講話,沒有打妄語,可是你點頭,你就承認你是文殊師利菩薩來的,就犯大妄語戒了。我就跑到地獄去了,對不對?然後有的人,他把責任推給別人,“慧律法師,人家說你是文殊師利菩薩來的。”然後他就說:“你說是嗎?”他不講是,也不講非,這樣讓人家誤解你是菩薩來,也是犯大妄語戒。

還有的人兩個都不講話的,他拿了一個蘋果,然後就指你,然後指個阿羅漢,阿羅漢、你,意思就是你證了這個果位。他拿了一個蘋果,就是一個果,你證得了這個,看來阿羅漢果,然後他拿了一個蘋果給你看,意思就是你證蘋果,證阿羅漢果。然後他就會說:“嗯。”這樣也犯戒,妄語戒。他贊歎你,你不是,就要馬上否認:“我絕對不是。”知道嗎?所以說這個妄語,是很重要的。

今天大家就是不守妄語戒,所以才說什麼活佛,什麼什麼菩薩來示現的,自稱為是證幾果,自己講自己是什麼摩诃迦葉再來的,自己講是什麼轉世的,這些都是地獄客。地獄門前僧道多,僧就是出家,道就是所謂的這些道家人,地獄門前都是這些出家人在裝的,僧道多,為什麼?大妄語嘛。他自己不得供養,沒有供養,人家不拿水果來,然後他叫他的徒弟,他叫他的徒弟,一個殘障的人,假裝一個殘障的人來。然後有一天在講經說法的時候,然後叫一個殘障的人,假的殘障的,一跛一跛的走進來,然後我就走過去刮他兩巴掌:“你來了,干什麼?”然後我走到樓上去的時候,他竟然站起來。旁邊的徒弟一看:“啊!這個師父真是不得了!這個殘障給慧律法師一打,馬上就站起來。這個不是菩薩,等什麼時候?”趕快買榴蓮、水蜜桃來供養。因為這樣子虛有其表,假裝自己大修行,演戲給人家看,你小心一點。

老僧寧可餓死,沒有水蜜桃、榴蓮吃,也不要演這種戲給人家看。有,我看過。有這種人,這個叫做大妄語戒。貪名圖利,然後拿佛法來標榜自己,然後希望人家從側面來了解他很有修行。你小心一點,用任何的舉動,用任何的語言,來表示你很有修行,都是大妄語戒。有尚不可說,何況沒有?

底下一個:菩薩學處,一者、禮敬諸佛

第一個就是要先禮拜尊敬諸佛。那麼這個諸佛,有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你們就是未來佛。反正禮敬諸佛就是,禮敬過去佛,還有現在的眾生,因為諸佛有分三世,過去、現在、未來,那麼諸位都是未來佛,所以我們也應該,尊重每一個未來佛。

第二個叫做稱贊如來。

我舉個例子,有一天人家贊歎我:“慧律法師,你很了不起,你怎麼樣普度多少眾生。”我很高興,那麼旁邊的一個徒弟就問了:“師父,你不是講要八風吹不動嗎?人家贊歎你,你為什麼高興?”我說:“你誤會了。我不是高興我被贊歎,我是高興他會贊歎人家。”兩個高興的角度不一樣,我是歡喜他學會了不造口業,我替他高興。你贊歎我,我也是這樣;你不贊歎我,我也是這樣;你毀謗我,我也是這樣子。不增不減,對不對?

你贊歎我,別人在旁邊聽到,“慧律法師,有修行,怎麼樣...”你贊歎,也許有的人說:“那我跟他出家。”這樣不就多度一個人嗎?對不對?所以說你學會了贊歎眾生,我替你高興,因為你來世口氣清香,不必刷斯諾克牙膏。那個前世常常毀謗人家的,開口閉口就是口臭,真的。前世常常毀謗人家的,就狐臭特別重,一拿起來的話,氣味芬芳遍十方,人家一跟你講話,都這樣子...受不了。學習稱贊如來,贊歎眾生,還是很重要的。如果你來這裡出家七天,你學會了贊歎眾生,你今生今世吃不完,你回去試試看。你學會了贊歎眾生,你今生今世吃不完,真的,因為你沒有敵人。

第三叫做廣修供養

供養分身體的供養,還有心靈的供養。你們今天能夠完成道業,不是只有靠你們自己,你說,對不對?你今天來修行,沒有人煮飯吃,你修什麼?是我們要感念人家的恩德,要感念廚房的恩德。當然師父沒有什麼恩,我只是,這個我懂,我解釋一下給你們聽而已。他們功德比較大,廚房很辛苦的。一天三餐,早餐、午餐、晚餐,有的人過午至少煮兩餐,那麼還要去買菜,還怕你們吃不飽,還要做你們的行堂,對不對?還有我們這些辦事人員,為什麼?因為你們的電話我們都堵住,先通過那個電話,所以你們一切事情,都是工作人員在做,她們替你們辦這些瑣碎的事情,你們還沒有到,這些皈依什麼卡片的寄出去、海報,統統是她們辦的,因此我們要感念人家的恩。就是說雖然她們做的這只是小事,你們也可以做,可是因為有她們,對不對?讓你們安心辦道,因此我們要常常感念人家。

廣修供養就是,慈悲心就是供養,嘴巴贊歎人家就是一種供養。當然你們也很辛苦,被整得慘兮兮,照理說我是對你們最好的,我沒有罵過你們,只是敲大聲一點而已,怕你們睡著了。只有戒師對你們凶,我可沒有,所以你們不要對我怎麼樣。每一年國中要畢業的時候,老師就擔心了,畢業那一天你就慘了,約在大門口要揍、要扁的,我可沒有對你們怎麼樣,你們不要對我怎麼樣,諒你們也不敢,你敢動到我一根汗毛,你就准備下地獄。當然你們除了感謝以外,當然沒有恨也是...我曉得你們的心態,你們就是菩薩來這裡出家,怎麼可能有這種恨呢?絕對不可能。因為沒有人逼迫你,是你自己來的。

這個廣修供養要金錢,還有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口,我們的嘴巴。我們嘴巴要多贊歎人家,要感謝這些辦事人員的小姐,感謝廚房,其次你們這些代班的班長們,都很辛苦。我們為班長鼓掌,班長不要臉,自己在鼓掌,班長很辛苦,大家很辛苦,我就不必鼓掌了。這一句話就印證佛陀講的,沒有的人是世界上最多的人,我沒有要求你們鼓掌,你們拍得最大聲,還拍了兩次,double。再來就是廣修供養,希望你們學習贊歎,用金錢、用體力來奉獻、犧牲,貢獻給三寶。

第四就是忏悔業障。

這個是十地菩薩必須要修的,每一個人要有慚愧心,忏悔業障。這幾天領導你們拜八十八佛,求誠心的忏悔,有的人感動得掉眼淚,這個很了不起,忏悔業障。

第五叫做隨喜功德。

這個隨喜功德就是說,我們不要扮演反派的角色,別人做功德,我們贊歎。譬如說你們來短期出家,我非常贊歎,隨喜功德。什麼事情我們就隨喜,但是眾生造業不可以隨喜,眾生造業不可以隨喜。人家在殺這個雞的時候,這個頭轉起來,唰唰,然後學人隨喜功德,我師父講的:“你怎麼這樣會殺雞,有夠厲害的。”不敢聽,隨喜贊歎殺雞,你要小心一點,那個壞事不可以隨喜。隨喜是功德。

第六叫做請轉*輪。

什麼叫做請轉*輪呢?這個涵意很深。請轉*輪意思就是說,希望請這些法師們弘法利生,直接角度來講是這樣子。請轉*輪,其實這是講我們內在,要履行八正道的意思。表法的就是請法師來弘法,弘宗演教,但是內在的意思就是,你要依照八正道去轉。就是你的心,要依照八正道去轉,那麼你改變了,你就可以改變眾生。這個*輪,就是到處都是,那麼一般人來講他的解釋,解釋的比較膚淺,他認為這個請轉*輪是,法師的意思,錯。轉*輪是大家的意思,你內心有八正道就在轉,你內心沒有八正道,佛法就不能轉。

我們這個短期出家,為什麼虧錢還是要辦?無論如何還是要辦,因為我們想利益一切眾生。那麼他們有的人講,我們是預計以後辦短期出家,不要七天,七天太短,要十天,七天你們有沒有感覺太短?剛剛已經開始上路了,就要結束了。不過十天,有比較困難的,有的人不能請假十天,工作上忙,沒有辦法請假十天。有好處但是也有壞處,所以我們這個再討論看看。一般七天,大家可能比較沒有問題。所以說這個請轉*輪,是每一個人的責任。

第七叫做請佛住世。

那麼現在佛不在了,法師就代表佛,佛不在了法師就代表佛,弘宗演教必須要靠法師,那麼請佛住世就是請法師住世。那麼法師的身體就是最重要的,你要請法師住世,你也要身體,那麼我們有一種事情,除了關心法師的身體以外,還有一種就是我們早晚課的時候,跟這些高僧大德們回向消災。

我以前親近忏雲法師的時候,忏公都回向給李炳南老居士,回向給廣欽老和尚,當時廣欽老和尚還在,那麼忏公還回向給廣化法師,因為廣化法師身體不好,他就是沒有回向給我,因為那時候我是在家居士。那麼也是我身體不好,對不對?現在短期出家以後,請佛住世的,眾生的願力還是很大的,還是很大的。我們長年累月的替高僧大德,回向消災,眾生就有福報,知道嗎?眾生就有福報。

還有一種就是人家在毀謗高僧大德,我們要排除萬難,怎麼樣?趕快破除這些毀謗,這個也是請佛住世,請法師住世,因為哪一個眾生傷害到法師,就是等於傷害到佛一樣,因此我們再怎麼樣,還是我們的佛教,再怎麼樣都不可以讓外道,來傷害到我們的佛教。我們佛教內部,再怎麼樣子的壞,我們可以冷靜下來,好好的檢討,但是對外還是要贊歎三寶。知道嗎?我希望你們要好好的履行。

第八叫做常隨佛學。

常隨佛學,就是說你們短期出家以後,回去不要離開三寶,最好是有出家人的道場比較好,有出家人的道場比較好。那麼沒有辦法,就有在家居士的道場,因為請法師不容易,在家居士親近在家居士的道場也可以,為什麼?這樣才可以常隨佛學。還有一種情形就是,買師父的錄音帶回去好好的聽,每天都熏習。那麼你對佛教就有一種正確的觀念,尤其你們已經有這種出家的經驗,那麼希望你們能夠買一些錄音帶、錄像帶,經濟許可的買一買送給人家,這樣對你們絕對有幫忙。因為信息時代,這個很方便。

第九叫做恆順眾生。

這一點就比較難做到。因為在這個社會上的愚癡、霸道的眾生還是比較多,要恆順眾生的情況比較難。為什麼比較難呢?因為恆順眾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除了你真的很有修養,有的眾生看起來實在是很無知,你不可能要一直順著他,你一直順著他,他變本加厲的變壞,你不順著他,我們又跟他樹立敵人。所以這個恆順眾生,很難裁決,什麼時候該順從,什麼時候不該順從,非常難。當他在發脾氣的時候,你不要跟他對立,這個就是正確。等他冷靜的時候,再好好的跟他講,當他發大脾氣的時候,不要跟他講。所以恆順眾生,這一句話就是,不要讓眾生起煩惱。

第十就是普皆回向。

普皆回向,什麼叫普皆回向呢?就是說我們所修的功德,回向就是回小向大,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小向大就是,我們今天做了出家少許的功德,實在是無量功德,回向給法界的眾生,希望有一天他們也能夠成佛道、成菩提。回因向果,我們今天短期出家,希望將來能夠究竟果覺,成無上的佛道,這個叫回因向果。再來就是回事向理。出家是事相,那麼我們的本性是無生,所以回事向理,由這個事相證悟到無生。

回向有三個,第一個叫做回小向大,回小乘的趣向大乘的第二叫做回因向果;第三個叫做回事向理。這樣子。現在我們已經結束了。我覺得這七天裡面,你們表現得可圈可點,那麼戒師對你們嚴格,也是希望大家好。

回向: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上一篇:慧律法師:死亡的藝術
下一篇:慧律法師:如何轉識成智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