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慧律法師:維摩诘所說經要解 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維摩诘所說經卷中]《亦名不可思議解脫經》]

【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汝行詣維摩诘問疾!」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彼上人者,難為酬對。深達實相,善說法要,辯才無滯,智慧無礙,一切菩薩法式悉知,諸佛秘藏無不得入,降伏眾魔,游戲神通,其慧方便皆已得度。雖然,當承佛聖旨,詣彼問疾。」
  於是眾中諸菩薩、大弟子、釋、梵、四天王等,鹹作是念:今二大士,文殊師利、維摩诘共談,必說妙法。即時八千菩薩、五百聲聞、百千天人皆欲隨從。於是文殊師利與諸菩薩、大弟子眾、及諸天人,恭敬圍繞,入毗耶離大城。
  爾時,長者維摩诘心念:今文殊師利與大眾俱來。即以神力,空其室內,除去所有及諸侍者,唯置一床,以疾而臥。
  文殊師利既入其捨,見其室空,無諸所有,獨寢一床。
  時維摩诘言:「善來文殊師利!不來相而來,不見相而見。」
  文殊師利言:「如是,居士!若來已更不來,若去已更不去。所以者何?來者無所從來,去者無所至;所可見者,更不可見。且置是事,居士是疾,寧可忍不?療治有損,不至增乎?世尊殷勤致問無量!居士是疾,何所因起?其生久如?當雲何滅?」
  維摩诘言:「從癡有愛,則我病生。以一切眾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眾生病滅,則我病滅。所以者何?菩薩為眾生故入生死,有生死則有病;若眾生得離病者,則菩薩無復病。譬如長者,唯有一子,其子得病,父母亦病;若子病愈,父母亦愈。菩薩如是,於諸眾生,愛之若子。眾生病,則菩薩病;眾生病愈,菩薩亦愈。又言:『是疾何所因起?』菩薩病者,以大悲起。」
  文殊師利言:「居士!此室何以空無侍者?」
  維摩诘言:「諸佛國土,亦復皆空。」
  又問:「以何為空?」
  答曰:「以空空。」
  又問:「空何用空?」
  答曰:「以無分別空故空。」
  又問:「空可分別耶?」
  答曰:「分別亦空。」
  又問:「空當於何求?」
  答曰:「當於六十二見中求。」
  又問:「六十二見當於何求?」
  答曰:「當於諸佛解脫中求。」
  又問:「諸佛解脫當於何求?」
  答曰:「當於一切眾生心行中求。又仁者所問:『何無侍者?』一切眾魔及諸外道,皆吾侍也。所以者何?眾魔者樂生死,菩薩於生死而不捨;外道者樂諸見,菩薩於諸見而不動。」
  文殊師利言:「居士所疾,為何等相?」
  維摩诘言:「我病無形不可見。」
  又問:「此病身合耶?心合耶?」
  答曰:「非身合,身相離故;亦非心合,心如幻故。」
  又問:「地大、水大、火大、風大,於此四大,何大之病?」
  答曰:「是病非地大,亦不離地大;水、火、風大,亦復如是。而眾生病從四大起,以其有病,是故我病。」
  爾時,文殊師利問維摩诘言:「菩薩應雲何慰喻有疾菩薩?」
  維摩诘言:「說身無常,不說厭離於身;說身有苦,不說樂於涅槃;說身無我,而說教導眾生;說身空寂,不說畢竟寂滅;說悔先罪,而不說入於過去。以己之疾,愍於彼疾。當識宿世無數劫苦,當念饒益一切眾生。憶所修福,念於淨命,勿生憂惱,常起精進,當作醫王,療治眾病。菩薩應如是慰喻有疾菩薩,令其歡喜。」
  文殊師利言:「居士!有疾菩薩雲何調伏其心?」
  維摩诘言:「有疾菩薩應作是念:今我此病,皆從前世妄想顛倒諸煩惱生,無有實法,誰受病者。所以者何?四大合故,假名為身,四大無主,身亦無我;又此病起,皆由著我,是故於我不應生著。既知病本,即除我想及眾生想,當起法想,應作是念:但以眾法合成此身,起唯法起,滅唯法滅;又此法者各不相知,起時不言我起,滅時不言我滅。彼有疾菩薩,為滅法想,當作是念:此法想者,亦是顛倒,顛倒者是即大患,我應離之。雲何為離?離我、我所;雲何離我、我所?謂離二法;雲何離二法?謂不念內外諸法,行於平等;雲何平等?為我等、涅槃等。所以者何?我及涅槃,此二皆空;以何為空?但以名字故空。如此二法,無決定性,得是平等,無有余病,唯有空病,空病亦空。是有疾菩薩,以無所受而受諸受,未具佛法,亦不滅受而取證也。設身有苦,念惡趣眾生,起大悲心。我既調伏,亦當調伏一切眾生。但除其病,而不除法,為斷病本而教導之;何謂病本?謂有攀緣,從有攀緣則為病本;何所攀緣?謂之三界;雲何斷攀緣?以無所得,若無所得,則無攀緣;何謂無所得?謂離二見;何謂二見?謂內見、外見,是無所得。
  「文殊師利!是為有疾菩薩調伏其心。為斷老、病、死苦,是菩薩菩提;若不如是,己所修治,為無慧利。譬如勝怨,乃可為勇,如是兼除老、病、死者,菩薩之謂也。
  「彼有疾菩薩,應復作是念:如我此病,非真、非有,眾生病,亦非真、非有。作是觀時,於諸眾生,若起愛見大悲,即應捨離。所以者何?菩薩斷除客塵煩惱而起大悲,愛見悲者,則於生死有疲厭心。若能離此,無有疲厭,在在所生,不為愛見之所覆也。所生無縛,能為眾生說法解縛。如佛所說:若自有縛,能解彼縛,無有是處;若自無縛,能解彼縛,斯有是處。是故菩薩不應起縛。何謂縛?何謂解?貪著禅味是菩薩縛,以方便生是菩薩解。又無方便慧縛,有方便慧解;無慧方便縛、有慧方便解。何謂無方便慧縛?謂菩薩以愛見心莊嚴佛土,成就眾生,於空、無相、無作法中而自調伏,是名無方便慧縛。何謂有方便慧解?謂不以愛見心莊嚴佛土,成就眾生,於空、無相、無作法中,以自調伏而不疲厭,是名有方便慧解。何謂無慧方便縛?謂菩薩住貪欲、嗔恚、邪見等諸煩惱而植眾德本,是名無慧方便縛。何謂有慧方便解?謂離諸貪欲、嗔恚、邪見等諸煩惱而植眾德本,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有慧方便解。
  「文殊師利!彼有疾菩薩,應如是觀諸法。又復觀身無常、苦、空、非我,是名為慧;雖身有疾,常在生死,饒益一切而不厭倦,是名方便。又復觀身,身不離病,病不離身,是病是身,非新非故,是名為慧;設身有疾,而不永滅,是名方便。」
  「文殊師利!有疾菩薩,應如是調伏其心:不住其中,亦復不住不調伏心。所以者何?若住不調伏心,是愚人法;若住調伏心,是聲聞法。是故菩薩不當住於調伏、不調伏心,離此二法,是菩薩行;在於生死,不為污行,住於涅槃,不永滅度,是菩薩行;非凡夫行,非賢聖行,是菩薩行;非垢行,非淨行,是菩薩行;雖過魔行,而現降眾魔,是菩薩行;求一切智,無非時求,是菩薩行;雖觀諸法不生,而不入正位,是菩薩行;雖觀十二緣起,而入諸邪見,是菩薩行;雖攝一切眾生,而不愛著,是菩薩行;雖樂遠離,而不依身心盡,是菩薩行;雖行三界,而不壞法性,是菩薩行;雖行於空,而植眾德本,是菩薩行;雖行無相,而度眾生,是菩薩行;雖行無作,而現受身,是菩薩行;雖行無起,而起一切善行,是菩薩行;雖行六波羅蜜,而遍知眾生心、心數法,是菩薩行;雖行六通,而不盡漏,是菩薩行;雖行四無量心,而不貪著生於梵世,是菩薩行;雖行禅定、解脫、三昧,而不隨禅生,是菩薩行;雖行四念處,而不永離身、受、心、法,是菩薩行;雖行四正勤,而不捨身心精進,是菩薩行;雖行四如意足,而得自在神通,是菩薩行;雖行五根,而分別眾生諸根利鈍,是菩薩行;雖行五力,而樂求佛十力,是菩薩行;雖行七覺分,而分別佛之智慧,是菩薩行;雖行八聖道,而樂行無量佛道,是菩薩行;雖行止觀助道之法,而不畢竟墮於寂滅,是菩薩行;雖行諸法不生不滅,而以相好莊嚴其身,是菩薩行;雖現聲聞、辟支佛威儀,而不捨佛法,是菩薩行;雖隨諸法究竟淨相,而隨所應為現其身,是菩薩行;雖觀諸佛國土永寂如空,而現種種清淨佛土,是菩薩行;雖得佛道,轉於*輪,入於涅槃,而不捨於菩薩之道,是菩薩行。」
說是語時,文殊師利所將大眾,其中八千天子,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現在所有的人都派過了,派得剩下文殊師利,最後這個若還沒辦法,就須由佛陀去了。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汝行詣維摩诘問疾。】
你去探他的病。
文殊師利是七佛之師,曾做過七尊佛的老師,文殊師利也是古佛再來,智慧第一,大智文殊師利。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彼上人者.】就是說維摩诘這個人,【難為詶對。】
難為詶對就是很難應付,可說是,他講話,我們無法回應,因為,他的智慧、辯才,都是最高超,所以,難為詶對就是說沒有辦法,很不好應付,很難回應,每次被他訓得沒話回應。
【深達實相.善說法要.】
因為實相叫做很不可思議,維摩诘居士既然悟到實相,不可思議難測境界,還能夠深達,當然,他就開大智慧;善說法要,就是說所講的法沒有廢話,法要:法的最重要,他在講經說法時都講到重點。
有的人不會演講,主題訂下去,訂下去之後,講到側面的話題,結果,一直講...,愈講愈遠,易放難收,這就是不會講課、不會演講的人。會演講的人不是這樣子,重心點先抓好,講出去之後,到後來還能收回來,不要講出去之後,嗯!我講到哪裡?那很糟糕!會講課的人,講完之後一定會收回來,你眼前這位就是這樣,因為,我會講課,我現在就是在自誇,不會講一講,放出去卻收不回來,沒有人這樣子,那就是不會講經的人。
所以,實相是難測而能深達,善說法要就是在講經說法時單刀直入,不會講一大堆,結果經文都沒講,不知在講什麼。那天我打開電視,有一次我打開電視,有一個胖子,穿一件藍色衣服,講《心經》卻讓人不知所雲,講那些法,根本要點都不對,像這種法,講經大家都會講,問題是自己本身是否通達藏經,你通達藏經,你開悟了本性,你智慧辯才自然無邊,無量無邊,你就會左右逢源。
所以,我常告訴徒弟,要學法器很簡單,要學誦經也很簡單,要學放蒙山也不困難,要學如何比手印都不困難,比得讓你看不懂,只有自己看得懂,也很簡單,佛法中唯獨說法最難,為什麼說法最難?講錯就慘了!不得了!你講錯,當場若有三百個人聽,你負三百個因果,錄音帶若制造出來,觀念錯誤再傳出去,不得了!斷眾生的慧命。所有因果,說法的因果最大,那是引導眾生入佛知見的人,竟然自己的知見錯誤,人有我執、我見,他沒有悟到本性,不了解實相,沒有通達藏經,講經時一直自認為對,實在是錯了,一味地掩飾自己,就開始亂講,講一些有的沒有的,話轉回來都是在寬恕自己,這會很淒慘!什麼都好學,就是智慧辯才弘法最難,為什麼?弘法沒有錢,沒人要做這種工作,講錯話人家會罵,一句話講錯,二、三年之後還在傳。所以,人家說,為什麼慧律法師的錄音帶能夠流通,因為,沒人要講經,沒有人要做這種工作,大家都要誦經。你去問看看,法會、傳戒一次,三壇大戒收入就七、八千萬,一次,在體育館做一次梁皇忏,收入像建華梵工學院那麼多,做一次收入七千多萬,八千多萬,你想想看!講經講到昏倒在台上,也沒有七、八千萬,看你多會講,沒有辦法,這種工作沒人要做。第一個,他要具足智慧,辯才、信心、深達實相、悟性,講下去還有人要聽;接著,又不貪名、又不貪利,你的發心為一切眾生,沒有任何代價才來做,沒有人要這樣做,所以,法師少,沒有牛只好騎驢,我不出來不行,沒有辦法!所以,這種事,為什麼台灣的弘法,北部以淨空法師,南部就以某某法師,不可以自誇,現在要學謙虛點,事實上就是這樣,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但是,你不弘法怎麼..,釋迦牟尼佛講經四十九年都是在轉法lun,哪有釋迦牟尼佛誦經誦四十九年,沒有人這樣子,談經三百余會,講經四十九年,他也是以弘法為主,不然,出家人以什麼為責任?所以,善說法,我告訴你:非常之困難,非常困難。
【辯才無滯.智慧無礙.】
辯才無滯就是不會停頓,滯就是不通,無滯就是不會不通,辯才無礙,當然,他深達實相,辯才怎麼會有礙,智慧無礙,智慧也要會講話。
你知道嗎?有一個女眾出家了,才做沙彌尼而已,她父母親要把她打死,你知道嗎?要把她打死,走投無路,跑到南普陀找我,跑到南普陀找我時,
我說:你來找我做啥?
她說:人稱法師您是辯才無礙,智慧無量,您幫我想個辦法。
我說:很簡單!第一,你若能用電話跟你媽媽通電話時,你就跟她講清楚,你為什麼要逼我結婚?她會說:我希望你幸福,過快樂的日子。你就問:媽媽!你現在過得如何?她一定會說:很痛苦!常跟你父親吵架,為什麼你遭遇不幸,還要我步上你的後塵,回應回去。第二點,你若很不幸被她抓回去時,你都不要吃。她說:不吃會餓著。我說:你再偷買面包、買泡面,
噢!這樣啊!
外表看起來是絕食,私下再偷吃就好了,不然,你沒辦法,她不讓你出家,她硬逼迫你結婚,很簡單!
沒什麼,對不對?出家,像我們的法師被他父親告,若我父親告我,他該死了,真的,那是告到他,傻傻的,若告到我,父親該死了,真的,比武力我輸人,比頭腦很厲害,你想想看!我沒有任何條件,我若頭腦不比你強,你會聽我的嗎?不可能!天地不公平,我每天會捶胸:天地不公平。個子小,斧頭拿不動,又近視,又容易感冒,又腰酸背痛,上蒼也算是很公平。所以,現在個子大的要聽個子小的,要辯才無礙、智慧無礙,也需要有修行;宿世。
【一切菩薩法式悉知.】
式就是原則,一切菩薩的法式就是他的神通變化種種威儀,菩薩應該具足什麼條件,正知正見的法的一切原則,一切菩薩法的原則,他都知道,比如說菩薩的神通,菩薩的威儀,菩薩的願力,你都要懂,悉知。
【諸佛秘藏】
把筆拿起來,秘藏就是最深的境界,諸佛的徹底的最深的境界,
【無不得入.】
這樣就跟佛相同了,諸佛的秘藏,這個秘藏不是指神秘,是說諸佛的身口意,秘密之藏。
因為是凡夫、二乘人所不能知,最深的境界叫做秘藏,你連菩薩都跟不上,無不得入。
【降伏眾魔.游戲神通.其慧方便.皆已得度。】
這是游通化人,降伏眾魔之後游戲神通,為什麼叫做游戲神通?神通對他來講很自在,像在游戲一樣,既得游戲神通,對這世間每樣都通達了。
其慧方便就是說他能度無量無邊的眾生,引導眾生,他在說法當中,很容易被眾生接受,他有方便善巧的智慧,叫做其慧方便。
我們沒有,同樣一句話,被他講起來..,會講話跟不會講話差很多,會講話的人,他講出一句話能讓眾生歡喜三天,不會講話的人,眾生聽了之後會煩惱三天,同理,會講話跟不會講話真是天地之別。
皆已得度意思是說因為他能夠運用智慧,運用權巧方便之道,所以,這個叫做度,皆已得度就是說自己的能力已經足夠,接著又能方便度眾生,皆已得度。
【雖然.當承佛聖旨.詣彼問疾。】
雖然維摩诘居士這麼偉大,這麼了不起的在家居士,但是,我更應該要承佛的聖旨,佛是聖人,他講的話跟皇帝一樣,所以叫做聖旨。
詣彼問疾,去探望他的病。
【於是眾中諸菩薩大弟子釋梵四天王.鹹作是念。今二大士】兩尊大菩薩,就是指【文殊師利】菩薩跟【維摩诘】居士,【共談.必說妙法。】
【即時八千菩薩五百聲聞百千天人皆欲隨從。】看戲,看戲怎麼演。
【於是文殊師利與諸菩薩大弟子眾及諸天人恭敬圍繞入毘耶離大城。】
毘耶離大城就是維摩诘居士所住的地方,因為維摩诘住在城裡,庵羅園是在外面,維摩诘居士住城內,所以他(文殊師利)要去找他(維摩诘),入毘耶離大城。

【爾時長者維摩诘心念.】內心想,他(維摩诘)知道他(文殊師利)要來了,【今文殊師利與大眾俱來。即以神力空其室內.除去所有及諸侍者.唯置一牀.以疾而臥。】
現在要開始顯示空相,所以,先將房間變得空無一物,即以神力空其室內,用神通力變得空無一物,除去所有,因為開始要講空的道理。
及諸侍者,侍者就是侍奉他的人,侍者全都遣走。只剩一張牀,以疾而臥,生病,示現生病。因為他們來時,會開始問。說法一開始就空無一物,後面你就會知道,捨利弗後來會想:奇怪!屋內怎麼都沒有椅子可坐,他就會問:你是為法而來,還是為椅子而來。他在說法開始前,先演一出戲給他們看,先空無一物,空無一物之後就會問,問了就會說法,這就是啟法的因緣。
【文殊師利既入其捨.】到房內,【見其室空.無諸所有.獨寢一牀。】單獨一個人躺在牀鋪上。
【時維摩诘言.善來.文殊師利。】善來,

【不來相而來.不見相而見。】
若是我們去,第一句話就聽不懂,我們也很高興跟在文殊師利菩薩後面。
第一句話,維摩诘居士說:不來相而來.不見相而見,慘了!不知在講什麼?回家,回家吃冰棒,聽不懂,不然,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你聽經聽這麼久,不然,你說來我聽聽看,這句是什麼意思。
不來相而來,注意聽!不來相就是實相實在是不來,而你現在來了,實相是無所見。不見相,但是,現在我們彼此見面了。意思就是說你不來而來,不必見而見,就是這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文殊師利,實相實在是不用來,實相是沒有所謂的來,而你現在來了,事實上實相是無所謂的見,無所見才是實相,所以,不見相而來,實相實在是無所見,但是,你現在來了,彼此之間互相見面,但是,不違實相。
所以說,法身大士舉止動靜不違實相,實相無來,你現在來了,實相是無見,但是你以「相」互見,無來而來,不見而見,法身就是這樣子,也就是真善,如如不動的本體。
【文殊師利言。】他就這樣回答,【如是.居士。】接著更是一頭霧水。
【若來已更不來。若去已更不去。所以者何。來者無所從來。去者無所至。所可見者.更不可見。】
第二句還是聽不懂,我告訴你!這段非常不簡單!你們可要注意聽!
這段所講的都是本性,你若用意識心聽經,可能會很難,轉不過來,這段非常精彩,我解釋一遍:這段就是在講無來去之相,都是借著因緣而假合,因為,未來還沒來,來了就不用再來,捨掉來跟不來,沒所謂的來、去。
文殊師利菩薩這麼說,如是,你這麼說對,你說不來相而來,意思是說你說實相實在不來,你現在是方便來,實相是無所見,我們現在方便,兩個見面,對!居士這麼說是對!為什麼?若來已更不來,若來了之後,就不用再來,因為,已經有來了,若去之後也沒所謂的去,因為已經離開了,所以者何,來者無所從來,來就是指未來,也就是指道,佛講的「來」,當體就是空性,沒所謂的有來,來只是五陰皆空幻化軀殼而已,就事相來講,這是有隔礙,就無生法來講,實在是不來,你說他有來實在是虛妄的錯覺,才說他來。所以,來者無所從來,實在是無來。
我們今天就是不能悟到這點,我們不能悟這點,得失的觀念就很強,今天錢有來,我會很歡喜,錢不來,我就很煩惱,感情有來我就很歡喜,感情若離開我就很痛苦,他不能了解來當下就是不來,去也無所謂的去,這就解決了,每件事都解決了,當體就是空性,怎麼會如膠似漆難分難捨,分不開,無法看開,為什麼?他不了解實相,怎麼會看得開,意思是說世間所擁有的東西都沒有真實性,所離開的東西也沒有悲哀性,沒有可悲性,為什麼?本來就不是真實的,來者無所從來,實在說「來」,沒有真正的來,你卻說來。
比如說,今天金錢來到我們身邊,來讓我們用,一天到晚都在我們身邊,兩腿一伸,都不是我們的,幻化的、短暫的、緣生緣滅的,若悟到這點就能將時間、空間拉長,我們就不會煩惱,沒錢不會很痛苦,很有錢也不會很快樂,因為本來就沒有。
來者無所從來,去也無所去,去者無所至,你要到哪裡?本來就不來,哪裡還有去,所可見者,更不可見,當下所看到的,實在是沒有來去相可看。這段是破除外相的得失執著,明本性實相,這一段沒有去來相,會悟到這句就開悟了,以後你身上所擁有的,所擁有的貂皮大衣、洋房大樓,你現在來,來者無所從來,車子若被撞破、被偷走,去者無所從去,以後,再買部新車顧好就好,不會難過,那沒辦法,你看!這世間哪樣看不開,你看!諸佛菩薩說到世間的快樂,哪有比法的快樂還快樂,你想想看!你活一輩子,你到哪裡聽這麼好的道理,我問你,聽這麼好的道理,以法為樂的人,你看,歌星的專輯,專輯,舞台花二、三百萬,宣傳,電視表演二個小時,二個小時錄影起來,葉瑷玲專輯,或什麼專輯,她為了世間的名,為了出名,你看她們用多少的苦心,但是,說真的,他認為名成利就是快樂,佛法不用,一毛錢都不用花,又有面包可拿,都不用錢,只要你肯進來。
所以,我們內心有無量的財富,無量的智慧之財,我們不懂而已,不懂,這句話聽了,內心就清涼,來無所來,去本來也無所去,廣欽老和尚說:不來亦不去,沒有事。就是這句話的意思,所以,廣欽老和尚是聖人,眾生是來來去去全是事情,整天都是事情,腸子都拉不直。
【且置是事。】
這是實相,暫時擱一邊,今天來,就在說法、逗禅機。暫時先擱著。
【居士是疾.寧可忍不。】
現在開始探他的病。你的病是否能忍耐?
【療治有損.不至增乎。】
您的病治得怎麼樣了,不會加重吧!
注意聽!療治有損就是說當我們病重的時候,會影響我們的色身,這樣對我們的道業是有所損害,所謂身安而後道隆,如果你的病輕,就不會損害道業,所以,療治就是說輕的好治療,重的不好治療叫做療治,我們的病不是輕就是重,所以叫做療治,若重病,有損就是會妨礙道業,這叫做療治有損。增乎就是增加病苦。
【世尊殷懃致問無量。】
這實在是太美了!太美了!實在是太美了!古時候人的文辭實在是美得不得了,不信你讀看看,世尊殷懃致問無量,意思是說無量的關懷,世尊殷懃就是一次再一次,一次再一次地關懷你,致問無量;太關心了沒有辦法形容,這實在是美得不得了,美得不得了。
所以,這段我再解釋一下,居士是疾,寧可忍不,你的病是否能忍耐,療治有損就是說你若生重病沒治療會障礙你的道業,不要讓你的病情又加重。世尊非常慈悲,他殷懃地問候你,他有無量無邊的關懷。
【居士是疾.何所因起。】
他要示現生病,人家才會問他為什麼生病,才能開始說法,對不對?是病何所因起?
【其生久如.】
有多久了,像這種情形有多久了,叫做久如,這種病的產生已經有多久了。
【當雲何滅。】
就是如何把它除掉。若問到我們,若是我們躺在床上,一定會說,你生什麼病?病多久了?我感冒了,重感冒,我腸子腹瀉,我昨晚講話講到三點,沒睡,兩個女人在一起,你要她三點以前睡覺,那很難!很難!Women together is very trouble.女人的聚會是一種麻煩的舉動,太有才干有時候是一種悲哀,你不曾聽過嗎?多讀幾種哲學對我們是有效的。
維摩诘居士回答生病就跟我們不同,完全不同,我們講生病就是感冒、頭痛、腰酸、
腎髒發炎、盲腸炎,他不是。
【維摩诘言。從癡有愛.則我病生。】
維摩诘就回答,從癡,因為眾生有愚癡,有貪愛執著的念頭,我維摩诘就會生病,這句話就是說眾生有病,則我維摩诘有病,竟然他的病跟我們的病不同。維摩诘說,前面加四個字,“因為眾生”有愚癡,眾生有貪愛執著,我維摩诘就會生病,意思是說眾生生病,他就生病。
【以一切眾生病.是故我病。】
因為眾生有病,所以我會生病。
【若一切眾生得不病者.則我病滅。】
表示他永遠不會好,因為,眾生是無量無邊,要如何讓眾生沒病,眾生哪個沒愚癡病,哪個沒貪愛病,不可能!
法身大士的病因眾生而生,眾生的病若好了,我就沒有病,但是,因為眾生是無量無邊,癡愛是無量無邊,所以,大悲心來度眾生,這段也可以解說為:悲心無窮,因為眾生有病,他才有病,眾生若沒有病,他才沒病,眾生怎麼會沒病?眾生每個都有病,眾生的病是盡未來際,沒那麼簡單度化完,菩薩的病就不停止,這表示悲心無量,因為癡愛、貪愛是無量無邊,所以,悲心也要無量無邊,不能有窮盡。
【所以者何。菩薩為眾生故】你看!菩薩多偉大!菩薩為了眾生故【入生死。有生死則有病。】
【若眾生得離病者.則菩薩無復病。】
他不用到娑婆世界度眾生,當然不會生病,因為,法身菩薩是無形,法身是無形狀,病為何產生?因為他要來示現度眾生,所以,他要入生死,隨著眾生而生死,有生死當然是生老病死,難免會生病,只要眾生沒有癡跟愛的病,就不用麻煩菩薩一直來度化,菩薩就不生病。
說真的,這實在很難,所以,菩薩的偉大實在是無法贊歎。
你想想看!全世界當中,因為政治的因素,除了台灣以外,佛法最興盛的,差不多在台灣,以目前來講,其它沒聽到佛法的怎麼辦?全世界以目前來講,突破六十億人口,六十億,基督教徒總共有幾十億,最多,世界上最多的基督教徒有十三億多,十幾億,十三億多,佛教徒有十億,八億到十億,佛教,東南亞這一帶,接著,正信的有多少?正信的到底有多少?弘法利生的到底有多少?眾生要聽經聞法的到底有多少?你想想看!實在很悲哀!鳳毛麟角,差不多都是外道比較多,我們前面就兩間外道的,所以,這種事沒那麼簡單。所以,菩薩實在是太偉大,別說什麼,光說台灣二千萬人口,正知正見的佛教徒,又如法修持,又一心發願求生極樂世界,這有多困難!本來就很困難!所以,菩薩實在太偉大!至於我,我沒辦法,我要先到極樂世界,等我有辦法我再來,我受不了眾生,台灣的女眾信徒不好惹,不過,你們這些是很好的人,你們願意來聽經聞法,是很了不起,我很欽佩你們這些女眾。
【譬如長者唯有一子.】長者只有一個兒子。
【其子得病.父母亦病。若子病愈.父母亦愈。】
這倒是真的,每個母親疼子的心的確如此,這是天性,母子是天性。
有的人想生孩子,卻不孕,想要孩子想要到...實在真的很..,實在很痛苦!過去,不知足足有幾個不孕的,被她的公公婆婆瞧不起,拜神也拜,符咒水也喝,杯筊也擲,接著又拜什麼神,在台灣從台北拜到高雄,澎湖的媽祖,不管哪裡的媽祖都拜,不孕就是不孕,若不孕的想生個孩子,是非常之痛苦,很痛苦!因為人家會瞧不起,不會下蛋的母雞,有的不同,有的是很不想生,但不小心又懷孕,所以,人在這世間實在很不公平,有的是很想要個小孩,家裡很富裕,卻不孕,那種心情你可想而知,你想象得出,那有多痛苦,有多悲哀,什麼人工受精,什麼算時間,什麼溫度計量體溫,早晨起床就咬在舌頭下面,又不能講話,因為在量體溫,她就算,開始算,第幾天、第幾天,唉!今天可以,結果,還是沒有。真的是無量無邊的痛苦,為了要一個孩子,任何辦法都想過了,醫學或是什麼..,所以,說真的,不簡單!菩薩要滿眾生的願,比如觀世音菩薩求子得子,求女得女,沒那麼簡單,若有孩子的人很安慰,有的是很會生,報告新聞就去生,生很多,生十多個,但是,每一位母親對八個孩子也好,對十個孩子也好,全都一樣,所以,孩子的病若好了,母親的病也好了。
【菩薩如是。於諸眾生.愛之若子。】
像疼自己的孩子般。
【眾生病.則菩薩病。】
眾生有病,菩薩就有病。
【眾生病愈.菩薩亦愈。又言是疾何所因起。】
這病是怎麼生起。
【菩薩疾者。以大悲起。】
他想救眾生,他看到眾生這麼愚癡,他就覺得很悲哀、很憐愍。真的,有智慧的人,都會同情、可憐造業的人。
【文殊師利言。居士此室.何以空無侍者。】
這裡面怎麼沒有侍者。
【維摩诘言。】回答得很妙。【諸佛國土亦復皆空。】不是只有我這間房間才空,沒有侍者,諸佛國土當體也是空性。意思是說平等的實相,在哪裡都是空,理無二途,沒有兩種情形,這是平等。你說我這房間是空,不過,諸佛國土也是空。
【又問。】文殊師利菩薩就問,【以何為空。】
以何為空,室內沒有東西叫做空,那佛土你說它是空,它是用什麼才叫做空。
開始產生出畢竟空的道理。
維摩诘居士就【答曰。以空空。】
空,以國土本性就是空,性空所以畢竟就是空,所以叫做空。上面第一個空是慧空,智慧的空,是空慧裡面的空,底下那個空是道理的空,要注意!用智慧的空,觀照道理令空,這是前面所謂諸佛國土的空。
以空空,以空性的實相的智慧去觀照,觀照當下國土就是空。
以空空,上面是個慧,底下是個理,慧空理空,慧觀照空性,觀照諸佛國土的空。
文殊師利菩薩【又問。空何用空。】
既然是空,何用空?把筆拿起來,既然諸法皆空,何必用智慧去觀照空。
你可要記得作筆記,不然,你會一頭霧水,我不騙你!你要作筆記,你發發好心作筆記,不然,現在聽很行,回去看,哇!不知在寫什麼?我們在聽課時都很行,以前,我們在讀大學時,教授也說:作筆記噢!作筆記,當時,我們在聽時,這很簡單,結果,回去看,慘了!不作筆記確實看不懂,回去看,也都是白白的。
文殊師利菩薩又問,既然國土,這個法是空,又何必用智慧去觀照空性,
【答曰。以無分別空故空。】
所以,諸法當體就是空,所以,你要多幾個字,以無分別智慧的空性去觀照,所以,諸法當體就是空。
無分別就是智慧,我們無分別就是我們的本性,我們的本性無分別心,當下就充滿智慧,雖分別不作分別想,雖分別但是沒有分別,所以,以無分別智慧的空,諸法當下就是空。因為,諸法性自空,不必等空的智慧。但是,若沒有空的智慧,對我變成一種執著空,這個空,比如說有一個空性的觀念,但是,空性的觀念若透過智慧,以空性的觀念就沒有重迭的影像,表示同一個體一個用而已,雖然,本體就是空,但是,與智慧吻合,同一個體性。
文殊師利菩薩【又問。】所以,那個「又問」,要加一個:文殊又問,不然,你會搞不清楚,什麼叫做又問?旁邊若不寫,時間久了,又會一頭霧水。
文殊菩薩又問【空可分別耶。】
注意聽!這句的意思就是此空的智慧能夠分別嗎?意思就是說讓我們能夠得到空性的智慧,這種智慧可以用分別心得到嗎?叫做此空慧可分別耶,簡稱空可分別耶,空性的智慧能夠分別嗎?
維摩诘【答曰。分別亦空。】
把筆拿起來加兩個字,就是分別之慧亦空。分別亦空,中間加兩個字,分別之慧,當下也是空,就是我們在分別的智慧也是空。
很深奧,若叫小乘人來聽,可能會一頭霧水。這段的意思是說智慧若不同於空性叫做分別,所以說,雖有分別也是空性。所以,剛才講的就是說分別亦無分別,雖然分別,但是當下就是沒有分別心。我們若能無心於分別,就是用我們真正的本體無心而分別,雖然分別就是無分別,雖然終日分別,未嘗分別,所以說分別亦空。就是這樣,我們是用智慧心去分別,因為智慧本身就是空性。
【又問。】文殊師利菩薩又問。【空當於何求。】
我們前面所講的正智來明空,恐怕不了解空的道理,以為空是在正的一方面,而不在於邪,所以現在就說空在哪裡求。
底下所講的,邪正統統空性,要完成悟性不能有對立。
因此,第一句話他就告訴你。【答曰。當於六十二見中求。】
世間人聽到會嚇到,嗯!竟然在六十二種邪見中求。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六十二種邪見也就是實相,不離我們的實相,只要一念之間悟道,六十二見也是空性,不能離開六十二見而有菩提,意即:空遍一切處,實相不能有對立,對立就變孤立。所以,空在哪裡求?當於六十二見中求。六十二見是外道、是凡夫,所以,邪因正而生,正是因邪而起,你說他是邪見,他也說你是邪見,我們自認是正的,其實,他也自認為他是正我們是邪。
所以,真正的空性,不能因為對立法而互相襯托。邪正盡打卻,菩提性宛然,意思是說邪因為正而生,正是因為邪而起,所以,本性是一,性本無二,所以,你想求得正智的空,當於邪見中求,就是這個道理。因我們現在已經求正法,求正法已經求習慣了,因為正,所以,對邪不屑一顧。
文殊師利菩薩問,維摩诘就回答,要讓你當下體會到,一切境界全都是實相,包括邪魔外道在你眼前破壞,這也是我們的本性。問題是你有辦法嗎?我才告訴諸位!萬法都是心的問題,心若保持如如不動,與實相相應,沒有正跟邪的觀念,空性沒有對立的邪正,我們說求正道,也可以說是求邪道,正是對邪講的,邪是對正講的,都無所求,邪正統統沒有,這就是真正的正道,佛講的正都是講實相,絕對的道理。
所以,這世間就是這樣,比如說,那個人在做啥?師父!那個人在求快樂,你就可以回他話:那是在求痛苦,那就是在求痛苦,知道嗎?為什麼?樂因苦生,苦因樂有,苦樂對立而有觀念的差別性,樂無自性,苦無自性,沒有真實的樂,也沒有真實的苦,這是實相。所以,我們就是這樣子,比如說,我今天得到東西,你就對他授記:你有一天會失去這東西,我家多生一個人,你家就是多死一個人,知道嗎?是這樣啊!這樣就對!過年我很快樂,今天是農歷初一,若是農歷初一,你就要痛苦,這都是對立法。無論一切時間,無論一切空間,我才告訴諸位!一念覺觀即得本心,你就是本來的面目,“無喜亦無憂,隨緣識得性,”無喜亦無憂,隨緣了解本性的實相。無喜亦無憂,他沒什麼恐懼,不會恐懼。
【又問。六十二見當於何求。答曰。當於諸佛解脫中求。】
六十二見從哪裡求?因為由正顯示出邪,因為六十二見,若六十二見已存邪相,應該在哪裡求?得其答案,應當在諸佛菩薩解脫中求,因為捨邪見名為解脫,你若沒在諸佛菩薩中求,你不能解脫。
【又問。諸佛解脫當於何求。】
諸佛要解脫哪裡?這句話你要注意!
【答曰。當於一切眾生心行中求。】
所有的答案都產生了,歸類為這句就對了,心就是我們的樞紐,總開關。
我才告訴諸位!修行、修行,什麼叫做修行?修正自己的觀念,令其覺悟叫做修行。不是拚老命地拜佛,不是拚老命地磕頭,或是拚老命地買水果,供花、供果,那個是其次。也就是要用心,你不聽經聞法,你的心無法修正。修行:修正自己的理念,入於佛的智慧叫做修行。
所以,當於一切眾生心行中求。我們的心就是要修正,要如何修正?聞、思、修,聽經聞法。你若不聽經,你有多行,有的菩薩:師父!我自己買間茅蓬。在家人,自己整理一間房間修行,就獨自修行,跑到台中獨自修行。你多會修行,我問你,你多行。他的觀念就是說我整天誦經叫做修行,這是很嚴重的錯誤。釋迦牟尼佛哪有教你整天誦經才叫做修行,釋迦牟尼佛有整天誦經嗎?誦經要與心地相應,這種誦經才有用,就是在觀照自己,經典就是要觀照我們的本性,所有的本性若提起來,就是符合經典,一念覺觀,即還得本心,一剎那之間觀照我們的本性,這才是我們真正要找的目的。
我們不是,我們不來聽經,不來聞法,我們稍微聽到一點是非善惡,就開始排斥,就離開善知識、道場,結果,回去一直拚命地修行,拚命地修行,搞了二、三十年,比不上聽善知識講兩句話。人就是悲哀,很悲哀!悲哀!就是這樣子,不肯親近善知識,他以為這樣叫做修行,唉!我不要聽經、不要聞法,我認真念佛。問題是觀念還沒有修正到一個正確的方向時,他會懈怠,他會懶惰,他沒有完成空性的覺醒時,他的情緒會有高低潮,(情緒)起來時,自己不知怎麼辦,會生氣,會撞頭,佛號跑到哪裡?沒有了,你現在不能掌握,臨命終又哪有辦法?
我才告訴諸位!往生是平常的功夫,你一定要記得我這句話,這個人能不能往生,就要注意看他平常放得下放不下,就看得出來,馬上看得出來,要記得師父的話。高僧大德講過一句話,往生是平常的功夫,你看這個人平時什麼事情都不跟你計較,那就百分之八、九十絕對往生,他臨命終時,眼睛一合,他又不跟你計較,你說他好,說他不好,都沒關系,你想想看!這種人的定力到什麼程度,他一心念佛,你想想看!你也很認真念佛,每件事都很會計較,你的心不與佛菩薩相應,佛菩薩是一塊大的磁鐵,但是,你拿一塊木材讓他吸,拿一塊木材,來啊!來啊!吸不上來,希望佛菩薩來接引我們,至少你要先變作一塊鐵,跟他的磁場相同,難道不是這樣?至少你要把自己變成那塊鐵,有可以吸引的條件,對不對?你的心煩惱得不得了,就絕緣,跟一塊木材,一塊木材跟一塊大磁鐵吸不上來,諸佛菩薩您來接引我,平常放不下,死時不瞑目,平時什麼事都跟人家計較,到處造口業,講人家的壞話,到處樹立敵人,你想想看!雖然在拜佛,那有什麼用?我們這張嘴不講話會死,好可憐噢!悲哀!悲哀!你聽得懂嗎?佛祖是一塊大磁鐵,至少你要把它變成一塊小鐵,才有被他吸引的條件,他吸引的條件就是慈悲喜捨、放下、看破、提起佛號、正知正見、不與眾生計較、原諒寬恕眾生、包容一切不同看法的人,這才能吸得上來。光拿一塊木材讓磁鐵吸,吸不上來,絕緣體不同。所以,要把自己變作一塊鐵,不管是鋼鐵或是破銅爛鐵,只要是鐵就可以去,只要有跟佛菩薩的心相應,破銅爛鐵也可以吸,也吸得起來,只要是鐵,爛的鐵也沒有關系,對不對?這樣就往生了,咻!一下子就上去了,你不要搞一個絕緣體,不相應的東西,一天到晚都跟人計較,瞋恨心又重,仇視又嫉妒,貪心,免談了,臨命終你說..,你現在看不開,我現在看不破,但是,我臨命終一定看得破,impossible,打死都不可能,不可能!你現在看不開,你想你臨命終有辦法嗎?你臨命終還會貪戀,要死又不死的,我還有什麼任務還沒完成,哪個人對不起我,我要好好跟他計較,對不對?
我告訴你!修行都只是一個念頭而已。我常常在看病,對不對?老是想:跟本性有關,我告訴你!找對跟找不對都在一剎那之間而已,這跟找醫生一樣,我的鼻子過敏,差不多二十幾年,一、二十年了,西醫也看,邱醫師也看,鼻子就是治不好,治不好,那天,講比丘尼戒,我就宣布,你們有沒有認識能治好鼻子的,嘉義的比丘尼拿張名片給我,我抱一線希望,因為我沒辦法,鼻子老是過敏,沒辦法,我就去了,去找他,點藥點四天,碰!一塊肉掉出來,叫什麼?這叫做鼻夾肉腫大,他說:這種病你多會吃藥,吃一牛車也治不好,不可能!這塊肉若不除掉,我晚上躺著都不能呼吸,要半躺半倒,要美人斜倚才睡得著,躺著馬上不能呼吸,阻塞,鼻塞,現在點藥下去,一孔四千,二孔八千,昨天,那塊肉已經掉下來,碰!一下子就掉下來,現在舒暢多了,二十幾年的痛苦,知道嗎?二十幾年的痛苦,中西藥、吉田耳鼻喉科,我去看了兩年的耳鼻喉科,我若到北部的大專院校上課,一下飛機一定是先到耳鼻喉科看診。這就是跟我們的本性相同,我們今天參訪善知識,我們今天一直找善知識,找什麼才是我們本來的面目,或什麼才是生死修行的根本,找、找、找..,找到後來,到後來因緣具足,一念之間還得本心,不生不滅,你就是佛。有一個老菩薩拿水果來拜,我就告訴他:菩薩!你拿水果做啥?我來求佛祖保佑,我說:你怎麼不保佑自己?對不對?你怎麼不保佑自己?你拿水果來拜,如果一天到晚跟人吵架,不忍讓一下,跟人家沒拿水果來,終日不跟人計較,看哪一個比較消災,你看!兩個人哪個比較消災?每天拿花來插,每天拿水果來拜,每天都拿來拜,供養師父或什麼的,不用,這些都不用,也不用拿花來插,也不用拿水果來拜,你在那裡合著眼,一念之間都是本性功夫,你多會拿,一切福田不離方寸,禅宗祖師所講的,每句都一針見血,什麼叫做真正的福?無相是真正的福。
所以說,當於一切眾生心行中求,就解決了,在座諸位!師父已經盡心盡力,勸告你們了。
【又仁所問何無侍者.】
仁就是指文殊師利菩薩,就是文殊師利菩薩你所問的。為什麼你旁邊沒有侍者?
【一切眾魔及諸外道皆吾侍也。】
哇!這境界太高了,非常之高,很驚人!一切眾魔、外道都是他的侍者。
我們若將外道當做敵人,就不對了,你看看!他證悟到法身,本來的面目實相,一切相對他都無礙,所以,魔就是他的侍者。
【所以者何。】為什麼?【眾魔者樂生死。菩薩於生死而不捨。外道者樂諸見。菩薩於諸見而不動。】
為什麼於諸見而不動?不見有異相,因為,實相沒有這些。所以者何,眾魔者樂生死,因為他都在五欲六塵中享受,不能自拔,他那種樂,太快樂,所以沒辦法,不能自拔,所以,他都在六道輪回裡,不能解脫。菩薩於生死而不捨,他觀一切眾生都是他的孩子,他要來救,所以在生死六道輪回當中,他不捨眾生的生死。
什麼叫做外道?心外求法,下面說樂諸見,這個樂不能解釋作快樂,這個樂要解釋作強烈地執著自己的看法,叫做外道。樂諸見就是說,歡喜執著於自己的看法是正確的,不聽信正法,這叫做外道。但是菩薩於諸見而不動,因為一切見都是我們心中的東西,法身大士,生死跟涅磐都一樣,所以不捨,邪見跟正見都一樣,都是不動。所以,魔就變成他的侍者。
【文殊師利言。居士所疾.為何等相。】
文殊師利問:你到底是什麼病?是什麼相?
【維摩诘言。我病無形.】無形的病,你曾聽過嗎?【不可見。】看不到,他的病看不到。
【又問。此病身合耶.心合耶。】 
這個病是跟身體所起的病,還是跟心所合的病?因為,前面聽說他生病,又說不可見,心病是無形相,所以不可見。身體的病是微細,所以不可見,因此產生懷疑,病一定是身、心所產生的,所以,就問是跟身還是跟心所起的病。
【答曰。非身合.身相離故。】
為什麼?身是一切幻化的,所以,身也不是一個真正的身體。
所以,我們今天若對身體的肉身,若沒學過佛的,就沒話講,若學過佛的人,我們的身體要照顧健康,隨便打扮一下,簡單洗一洗,顧得美美又可愛就可以,不用整天為了貌相、身體而煩惱,買鞋子或是買衣服而煩惱,身體是假相。我聽說,聽說化妝一次,濃妝,有時候要一個多小時,或是挽臉,牙齒咬著繩子,以前曾看過挽臉,挽了又挽,沒辦法,挽臉,擦粉,二十三日挽臉,二十四日是送神,很多事情,為了這個色身很麻煩。既然知道這色身是假的,隨便啦!那天看黃莺莺,電視播的,眼睛沒有雙眼皮,去割,割下去,不太自然,單眼皮也有單眼皮的好處,別人雙眼皮比較多,我們單眼皮是稀有動物,不須再去割,我們是單眼皮,沒關系,也是很美,不要瞇瞇眼就好,有的鼻子,鼻子不要長得讓雨淋得到(塌塌鼻)就好,雨淋不到,隨便,有的人去割鼻子,割得很腫。所以,說真的,長得丑,以世間人來講是悲哀,若有學佛就不會,他就知道,身是離開一切相,這不是我們真正的色身,幻化的、五陰皆空的,這樣就不會為了貌相、身體一直在那裡忙碌,人有智慧跟沒有智慧,天地之別。比如說,馬可仕的夫人伊美黛,伊美黛的鞋子有三千多雙左右,她若一天穿一雙,要穿十年才穿得完, ten year 後面再加s, ten years ,你想想看!你看人的欲望很驚人,至於我,你看我那雙鞋子,今天穿那雙,明天下雨也穿那雙,你家有死人也穿那雙,結婚也穿那雙,到素食館吃飯也穿那雙,一大早睜開眼睛也穿那雙,我才不管那雙鞋子能不能穿,到底誰比較快樂?伊美黛到今天來講,誰比較美?她又不比我美。
說真的,我告訴你!人的心若有大智慧,再怎麼看都是可愛的人,生有大智身心,內心有大智慧的人,隨手一拈,統統是本,統統是無量的財富,對不對?軀殼只是暫時性的,身相離故。
【亦非心合.心如幻故。】
當然不與心合。
文殊菩薩【又問地大水大火大】人家罵你:你在火大嗎?不,這是佛教的名詞,火大,【風大.於此四大何大之病。】我們的色身是四大所組成,我們一個一個觀照,四大是從哪一大而產生病。
【答曰。是病非地大.亦不離地大。水火風大.亦復如是。】
因為四大的本性,本來沒什麼痛苦與不痛苦,但是因為眾緣和合,相克,增加、減少,比如說我們的風大,風大就是感冒、咳嗽、打噴嚏、過敏;地水火風的火若很大,就會口干舌燥;人若水大就水腫,就水腫、眼袋;地大的病就骨折,頭顱,所以,到底是哪一種在生病,意思是四大調得不好而生病,幻離之身。所以說,產生的病就是這樣,意思是說病本來無自性,說無病又四大假合而有,若說有病,四大分析起來又全都沒有。
【而眾生病從四大起。以其有病.是故我病。】
意思是說四大本性本空,病本來也沒有。但是,因為眾生執著假相變成有,所以,因為四大而起,虛設有這個病,所以,你若推根本,推到究竟,我們了解四大無實,我們若要看它的形,實在沒有真正的病。
【爾時文殊師利問維摩诘言。菩薩應雲何慰喻有疾菩薩。】
慰喻就是安慰,這個喻表示勸,勸告,好好地安慰、好好地勸告他,叫他放下身心,因為凡夫的病一定會給我們煩惱、不安,產生病苦,我們要用法安慰他。
所以說,菩薩應雲何慰喻有疾菩薩,要如何安慰,要如何譬喻、勸告呢?
【維摩诘言。說身無常.不說厭離於身。】
這很重要,要告訴他,我們的色身無常,但是不可以說我們討厭色身而要自殺。注意!因為怕你輕生,不可說厭離這個色身,這個色身是無常,我要自殺,那就麻煩大了,不說厭離於身就是怕你斷滅,怕你自我想不開,以為捨身就是得到常的本性,錯了。
所以,世間有三種法,世間法、出世間法,觀無常而厭惡我們的色身,這是聲聞法;執著我們的色身而不觀無常法,這是凡夫;厭離色身是聲聞法,認為世間痛苦,世間人連無常、痛苦的身體都不覺悟,是凡夫。
每個人都執著這個色身,每個人若不執著這個色身,那百貨公司准備關門了,大統、大立若要賣佛教徒,穩死的,我不騙你!看你多會買,他知道這世間是假的,佛教徒到大統、大立要買什麼,最多買兩件衣服就穿好幾年了,所以,若是凡夫他才會執著這種東西,若學佛的人有限,買個基本上須要的,再來就不須要了。
觀無常而不厭惡色身,這是菩薩法,所以,為病者說菩薩法。
【說身有苦.不說樂於涅磐。】
意思是說我們色身有苦,但是若要行菩薩道,不可以一下子就失去菩提心。我要入不生不滅的涅磐,失去菩提心,那眾生誰要救?大家都要進入涅磐,不示現生死、六道輪回,那誰要救眾生?
所以,我們這裡的在座諸位,坐著的,有菩薩示現,我不騙你!我們這裡,不是我,是你們,我們這裡,有男眾菩薩,也有女眾菩薩,因為我怕講到那些菩薩,所以,將你們每個人當作佛母看待,女的叫做佛母,你們很不簡單,菩薩!
【說身無我.而說教導眾生。】
這色身是無我,所以而說教化眾生,
【說身空寂.不說畢竟寂滅。】
這個色身當體就是不生不滅。畢竟寂滅就是不依體起用,不想度眾生,這都不是菩薩應該有的行為。雖然身是當下空寂,但有妙用現前,不然,眾生怎麼辦?所以,菩薩都是以眾生的想法為考慮。
【說悔先罪.而不說入於過去。】
意思是說教一切有病的菩薩,我們要好好求忏悔。大家都會犯過失,犯錯誤,過去的錯,忏悔就好,不須耿耿於懷。
但是,而不說入於過去,入於過去就是罪性是永遠不變,這個罪,從今天到過去,統統不變叫做入於過去,從過去到現在,統統有罪叫做入於過去。入就是達,從過去到現在都沒有滅,因為罪性是本空,意思是說你不可以告訴他罪性有長住性,罪性本空,它沒有永恆性,你只要悟道,你雖然造過業,犯過戒律,但是,你要對他開示:罪性本來是空,你不要讓他耿耿於懷,我們忏悔就好,但是,不要回想過去,讓罪過一直持續到今天,一直壓抑著我們。我們要對他開示:罪性本空,你不要把過去的罪過,再搬到今天來負擔,今天的負擔痛苦,一直到未來,這樣不會解脫。這句話就是這意思。
意思是說過去若有犯過戒律的人,包括根本大戒,一切不善的惡業,沒關系!我們求忏悔就好,但是,而不能說入於過去,就是說不能說它是永恆性的、不變的,這樣犯戒的人、犯惡的人沒有機會忏悔,這樣不可以,知道嗎?而不說入於過去,就是說不要講他從過去到現在一直都是罪過,不須要,你只要一念覺悟,回光返照忏悔就好,這句話就是這意思,忏悔就好,好好忏悔就好。
【以己之疾.愍於彼疾。】
以自己的生病,憐愍於別人的生病。這就是將自己的立場,設施在對方的立場,是很有慈悲心的人,這是很有慈悲心的人。
【當識宿世無數劫苦。當念饒益一切眾生。】
現在有病苦,我們要先了解宿世有無量無邊的痛苦,我們才一點點,為了眾生忙碌而痛苦,這算什麼?
所以,我若在講經,若在病苦,病得很嚴重時,我內心就這麼想:人家從那麼遠來,我今天忍耐一下,爬起來,人家從那麼遠來,你跟人家講要講經,你突然停課,這樣不好。我今天的病苦,我生生世世一定有下過地獄,稍微痛苦一下,能夠滿眾生聽經聞法的法喜,何樂不為?稍微痛苦一下就:啊!我頭痛,我怎樣了,就想休息,我不曾,我這個人是很勇敢的人,我是勇敢的男性,小孩子牙牙學語,講話不清楚。昨天,一隊游覽車來,問我,我說:有沒有問題?後面一個舉手問,講一句詩句,也不知在講什麼,“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我說:你是在講中文還是英語,我怎麼沒有一句聽得懂,我說:前面那位幫我翻譯一下,真糟糕!大舌病,真糟糕!我不是譏笑他,是說他講話不知在講什麼,我告訴他寫單子上來,你若有問題寫單子上來,我再回答,他不要,硬是要讀,也不知在讀什麼,誰知道?所以,我若要講經,若有病苦,我就觀照,地獄的痛苦,比這時候的痛苦還多,這算什麼,上台,上台,除非爬不起來,這就是我的理念,除了爬不起來,若我爬得起來,都免談,沒有辦法!除了頭痛,痛得沒辦法,因為會暈,暈會分不出方向,東走到西,西走到東,那就慘了!發燒起來,頭真的會暈,當念饒益一切眾生,我就是要寬恕一切眾生,要趕快說法救度眾生。
【憶所修福.念於淨命。】
憶所修福意思是說我們因為有病,就是修福修得不夠,我們若是有福報的人,你就不用怕病苦。所以,他現在要開示,憶所修福就是說你今天會生病是業障,福報修不夠,上輩子沒有布施藥給人,若沒有布施藥給人,所以,這輩子不能吃到有效的藥,雖然有在吃,不能吃到有效的藥。所以,我們這輩子會健康,也是上輩子有救度眾生。所以,他就開示,恐怕新學的菩薩,為病苦所亂,他就勸告:你要想想看!有修福的人當然病苦比較少,想想覺得有理,要好好修行,修福。
念於淨命,淨命就是正命,就是從色身起於正確的善業而養活自己叫做淨命,意思是說我們雖然一輩子身體要吃飯,但是,不要造惡業,不要造惡業而吃飯,我們要造善業,正當的業。
過去,有一個人,一個人抓鳝魚為業,抓鳝魚都要用電,死非常之多的魚,他快死時,跌入一個坑洞,結果,所有的鳝魚都游過來,游過來,大家看了:這是一輩子抓鳝魚。過去,有一個人抓麻雀,麻雀,抓麻雀時,抓到都把牠掐死,他快死時怎樣,知道嗎?他快死時,全身開始生爛瘡,爛瘡,一瘡、一瘡...,他哪有像我的皮膚這樣,才不呢?我上輩子沒抓過麻雀,你看我的皮膚,他不是,他是一瘡、一瘡..,開始爛,眼睛像麻雀眼,開始整個臉..,常常哀嚎,哀嚎麻雀來啄他,他一輩子抓鳥,不知抓多少,不計其數。所以,不用正命;正確行善的業來賺錢,不好!不好!
因此,殺生的業不好,我們若有不好的,說真的,盡量改,若不能改,就用死的。比如說你開面攤,你要煮面,我們買就買人家殺好的,只好這樣,因為,你開二、三十年的面攤,一下子叫你改業,你也不知道要做什麼,沒辦法!你不能生活。我們就改,活的東西我們不要,改成死的就可以,所以,這也可以善巧方便。
像我到澎湖,澎湖人說:師父!我在抓魚,怎麼學佛,抓魚若抓到,殺生怎麼辦,我說:沒關系!抓起來之後,大魚抓起來吃,小魚再放牠走,哇!這樣好!這樣真好!不然,怎麼辦?大、小魚都殺不好,大、小魚都殺就沒機會,大魚網起來,大魚抓起來,小魚再放牠游走,以後,再游過來讓我們抓,我們再放小魚游走,再抓起來吃,再放牠游走,不然,又沒辦法!你到澎湖告訴他:第一條戒律不殺生,慘了!整個澎湖都在抓魚,你知道嗎?整島都在抓魚,我們到那個島,有一個七美跟吉貝,我、常禅法師跟心立法師到那個小島,你知道嗎?爬上去無路,上面沒有半輛計程車,整條路都是鳥屎,因為他們在曬魚,麻雀都飛來啄食,啄小條的,上面只有一間小學而已,那座島走過去,走過去十幾分鐘,再走回來也差不多十幾分鐘,那座島就走完了,所有的出入都要坐船,裡面沒有電影院,我沒看到他們的電影院,完全沒有,只有一間撞球間而已,沒有什麼娛樂,每個人看起來都黝黑,曬得發亮,又吹風,爬上去,全島都是在曬魚干,我們法師上去,被當作怪物,那座小島不曾有這些法師去,坐馬達船,噗、噗..,晃來晃去,晃著坐到那個島,那島上的人很可憐,死人沒得埋,活人住一邊,死人埋一邊,那個島很小,那叫做鳥嶼。我現在想起來了,鳥嶼,嶼是一個山再一個與,你們曾聽過嗎?鳥嶼,那次,我們到澎湖打佛七,想四處走一走,坐馬達船,其中有一個師姑,她現在在元亨寺出家,師姑對我們很招待,唉喲!我們這座島很有福報,幾位大法師所到之處,吃飯沒有桌子,蹲著,雙腳黑漆漆的,戴著斗笠,瘦小的身材,雙眼凹陷,黑黝的身材蹲在那裡,你一看就知道是在抓魚的。所以,人若一下子投胎到那裡,你不抓魚不能過活,你一定得死,不然,你要吃什麼,你說來讓我聽看看,吃海菜。結果,她為了辦桌請我們這些法師,這個師姑很偉大!專程坐船到馬公買蔬菜,准備一整桌菜回去,那天中午,哇!很行!因為煮得很好,什麼山產、海產、發菜,很驚人!鄉下人對法師的恭敬,整桌人都在抓魚,她竟然出家,還蓋一間寺廟,蓋起來,風一吹又倒,蓋起來,風一吹又倒,法師!我這間已經蓋十幾年了,沒辦法!風太強,若木材迭起來釘一釘,或是石頭門,風吹來又倒。所以,出生在邊地很可憐。我到澎湖打佛七打三遍,澎湖人很親切,到那裡要回來,可是大包小包,又是土豆仁,又是什麼名產,我回來得請卡車載回來,因為我做主七和尚,對師父實在非常之恭敬,說真的,真的是不得了,也是業,沒辦法!是業,出生在那裡,到林投公園被猴子看,可憐!澎湖實在很可憐!到那裡往下看,沒有一棵樹會活,吹得東倒西歪,干枯,在那裡要像虛雲老和尚打坐用的那種蓋起來,海浪湧上來,水都湧到馬路上。到林投公園,裡面有兩只猴子,若問小學生:你們遠足到哪裡?我們讀小學從一年級到六年級,都走到林投公園,去,帶個便當吃一吃,再回來。因為澎湖不知要到哪裡?沒得遠足,沒地方玩,可憐!說起來很悲哀,哪有像台灣這麼大。
所以說我們的淨命,要找到一個好的職業,還是很不容易的。
【勿生憂惱。常起精進。】
你不要起煩惱。要常常精進。
【當作醫王.療治眾病。】
因為佛是大法王,能醫治眾生的煩惱病,自己的病既能治好,當然可以救度眾生。
所以,當作醫王,療治眾病,這是指眾生的心病。
【菩薩應如是慰喻有疾菩薩.令其歡喜。】
菩薩應當這樣對有疾病的菩薩說法,使其生歡喜心。
【文殊師利言。居士。有疾菩薩雲何調伏其心。】
文殊菩薩問:居士!有疾病的菩薩要如何降伏心?
【維摩诘言。有疾菩薩應作是念。今我此病.皆從前世妄想顛倒諸煩惱生。無有實法。誰受病者。】
意思是說我們的病都是從顛倒妄想而來,我們要治病,要先了解病從哪裡來,都是從我們的妄想顛倒來,因為無明才會結這個色身,產生業身,業從哪裡來?業從無明煩惱來。所以,有煩惱,我們的六道輪回就不斷,就是我們這個色身不斷,我們生命的題材的來源就是業力、就是無明,煩惱。
【所以者何。四大合故.假名為身。】
這色身是假的。
【四大無主.身亦無我。】
四大沒有一個真實的主人,不能控制,身體也同樣如此。
【又此病起.皆由著我。是故於我.不應生著。】
此病若起,執著這是我,是故於我不應該產生執著,這個病就是過去執著我,所造的惡業,現在就是煩惱身。所以,我也是實實在在,怎麼會生病,怎麼可能生病,我就是假的,假的才會生病,若是真的,我們的本性就是真的,永久性的,不可能生病。
【既知病本.即除我想.及眾生想。】
你若知道病的根本從哪裡來,從我執來、虛妄執著來,那你就要除掉我想,除掉就是滅掉,滅掉一個我,就是無我,一個人若無我,當然就不顛倒。
【當起法想。】
當起法想就是應當如是觀照。
以下就開始要講當起法想,就是當起觀照,在法想的旁邊寫兩個字:觀照。
應當做哪些觀照?底下就開始講觀照了,
【應作是念。但以眾法.合成此身。】
我們要起觀照,這色身是五蘊和合。
【起唯法起。滅唯法滅。】
沒有實在性,五陰諸法匯合變成身,是五陰起五陰滅,沒有真正的身,只有法的生滅,沒有一個真正的色身,沒有一個真正病苦的根本,沒有,只是五蘊身起,五蘊身滅而已,哪有真正的。
【又此法者.各不相知。】
地水火風互不通融。
【起時】就是因緣會合的時候,【不言我起。滅時不言我滅。】
意思是說我們出生,不可以講有一個我,我在生病,不可以這樣講,這是四大不調而生病,五蘊之法,緣生緣滅變化的,諸法現在起,是五蘊身起,沒有一個真正的病,諸法滅要說五蘊滅,不可以說是真正的滅,滅時不言我滅,這都是緣生緣滅。
【彼有疾菩薩為滅法想.】
大家注意聽!這裡要小心!彼有疾菩薩為滅,為了要破除法想,連觀照的那個能觀的能,也要當體即空。
【當作是念。此法想者.】這個觀照【亦是顛倒。】
你觀照四大皆空,五陰無我也要放下,這個念頭也要放下。
【顛倒者.即是大患。我應離之。】
所以說,你連能觀照的四大,五陰皆空,能觀照的心,都要放下。

【雲何為離.離我我所。】
什麼叫做離?離就是不著,什麼叫做不著?不著一個我,不著一個我所擁有的四周圍。我們有一個我,精神的主體,附帶的天地萬物,就是我所擁有,我所的意思就是,因為主觀的意識形態而附著在主觀意識形態的四周圍的萬物,叫做我所,我所也可以說我所擁有的觀念,一切都是為假我而施設的。
【雲何離我我所.謂離二法。】
什麼叫做離、離我我所?離開二法,若離開這二法的執著,就沒有我跟我所的執著。
【雲何離二法.謂不念內外諸法.行於平等。】
內就是五蘊,外就是六塵。
你若有個我跟我所,有我跟我所有,一切法若產生,內外若生起,諸法的種種對立性也產生,是非顛倒就產生。我們若能想:我們的內心五蘊皆空,外行一切也是皆空,心行平等法,入於空性,內心的觀照:放下,外面一切執著也放下,這樣就能離我、我所。
【雲何平等.謂我等涅磐等。】
這句話應該要再加四個字,雲何平等,謂我亦平等,涅磐亦平等,這樣讀就比較清楚,意思是說沒有一個我,也沒有一個真正的涅磐,我當下就是空,悟到空叫做涅磐。世間人說有我執就不能入涅磐,入涅磐是不生不滅,我是生滅法,在這裡不是這樣,我當體就是空,涅磐也是空性所顯示出來,所以,這是不二法,這是一法,就是平等。
所以說,雲何平等?這句話要說,我也平等,因為我也空,涅磐也平等,因為涅磐也空,這麼解說就對了。

【所以者何。我及涅磐.此二皆空。以何為空.但以名字故空。】
所以說,我及涅槃都是當體即空。但以名字:因為只有名字,我是一個假相,涅磐也是一個假名。

【如此二法.無決定性。】
怎麼說無決定性?無決定性的意思是說但有其名,尋我、涅磐了不可得,涅磐法也是不可得,所以說,但以名字故空,如此二法,無決定性。沒有實性的意思,無決定性就是說無定也,無決定性;沒有實在一個體性。

【得是平等.無有余病.唯有空病。空病亦空。】
你若能得到我、涅磐平等法,你就沒有其他的病。其余就是還有空性、觀照的念頭,這念頭若去除,空病亦空。因為,眾生固執性太重,你要他一下子施捨、放下,非常的困難。
人總是這樣子,要施捨外境或是內心的五蘊,要有相當的功夫。所以,根有利根跟鈍根,利根在放下,一下子就清清楚楚,若鈍根在放下就要慢慢、慢慢、..,有的沒辦法,有的人放下,是宿世修來的。男的就是男的,女的就是女的,即使包括一切天地萬物,很少女的有男的個性,男的變成女的個性,當然是有,有的男的會扭扭捏捏,也有,女的再怎樣就是女人個性。
你若看一部片子,叫做胡一刀,就是這樣子,戲裡有一個算是女主角,功夫很厲害, 很強悍,將所有的幫主打敗,就跟男主角(胡一刀),他父親被殺死,變成胡斐,兩個人交往,細節差很多,反正就是很長,好幾十卷,看不完,很細膩,女的就是女的,看到一定劇情,女人八十四態都現出來了,那是佛講的,比丘尼後面,女人有八十四種女態。兩個人吵架不高興,他點火,下雨,兩個人跑進一間古廟,女的就生火,兩個不高興,不講話,點火,點不著,她也不叫男的,胡斐在那裡,唉!這樣怎麼能生火呢?木柴都濕了,他就:我來!我來!她就:哼!在後面很高興,他幫我生火很高興,點著了,他就說:還不過來!她就:才不呢!拿她沒辦法,很冷,在那裡冷得..,男的為她點火點著了,還叫她過來。其實她很冷,她很想靠過去,才不呢!所以,這句話我學會了,如果女的來:才不呢!奇怪!女人就是女人,沒辦法!先天性的,她明明非常想,偏說不要,沒辦法!所以說,先天性就是這種個性,無始劫來的習氣想斷(太難了)。我怎麼懂這麼多,從影片中就懂很多,什麼形態的女眾都有,怎麼會不了解,對不對?
所以說,眾生的執性要看個人的因緣跟宿世的根機,

【是有疾菩薩,以無所受而受諸受。】
這句話很重要!有病的菩薩以無所受而受諸受,我們所講的受有苦受、有樂受、有捨受,我們若能了解一切受都沒有真正的受,因為一切受都是錯覺,就不必去受,不必去執著它。以無所受而受諸受,這句話要這樣解釋:以無所執著的那顆清淨心,去接受一切外境的感受,這樣就正確了,這句話就是無所住而生其心,同樣意思,一句話就全包括在內,你無所著,苦受無所著,樂受無所著,捨受也無所著,若能解受、無受,則能為悟受生,你了解一切感受,是沒有一切真正的感受,你的心入空性,一切法不受而受諸受。
所以,以無所受就是一切法不受,而受諸受;而去感受一切你所接觸的感覺,每樣都無礙。

【未具佛法.亦不滅受而取證也。】
未具佛法就是並沒有盡到責任弘揚正法,就是說眾生未度的意思。我們說所作已辦,具諸佛法,就是度眾生度到具足圓滿,不具佛法就是眾生沒有度,沒有盡到責任弘揚正法,這是出家眾的責任。
亦不滅受而取證也,也不能夠滅掉前面苦、樂、捨三受而取證。意思是說我們要善自調伏自己,我們在有的時候,不執著一個有,空的時候不執著空,無感受就是到這種程度,心若無感受就無所不受,無所不受就永遠跟眾生同受諸受,諸受就是苦受、樂受、不苦不樂。
佛法還未具足,就是說眾生他還沒度,不可以滅掉這三受而取證,不能說只有自己滅掉苦受、樂受、捨受而去取證,就是進入涅磐的意思,這不是菩薩的精神,眾生就是這樣,不要說除掉什麼而取證什麼,因為當下就是。

【設身有苦.念惡趣眾生.起大悲心。】
這句話很有力量,我們若自覺得色身很痛苦,一切法無常,我們自覺得生活得很不如意,你就想:那地獄、餓鬼、畜生怎麼辦?
你今天受到委屈,你還能夠講話,我若到巿場看一看,或是屠宰場看一看,在殺時,用機械在殺時,哪只雞敢說不要,哪一只老母雞敢說一聲「不」字,你就是那只年輕的公雞,也不敢說不,每只去每只都殺,沒有一個敢說不。你現在講「不」,還有抗議的機會,我要上訴法院。人,說真的,尤其是生在這個世間,又講求民主,很好!如果墮入三惡道,哪有你講話的余地,沒有你講話的余地,沒有,像狼,惡狼,很凶,在一八幾年時,美國用四分之一的國庫,買阿拉斯加那個州,阿拉斯加是台灣的十幾倍,買了之後,因為整個阿拉斯加州,全都是狼,惡狼,遍天雪地,狼都是出來覓食的,美國沒有失算,是跟日本或是蘇俄管轄的,賣給他,當時買這座島時,美國人都反對,但是,買了之後賺錢,為什麼賺錢?島內有很多豐富的東西,美國的阿拉斯加現在在開采石油,當時狼很多時,到現在,最近幾年,美國派直升機,派直升機用機關射過去,狼有狼皮,把牠割下來,牠的皮可以做衣服,直升機飛進去,看你多會跑,跑得贏直升機嗎?不可能!槍都扣下,狼群都..,狼是群居的生活,飛機飛過去,整排碰、碰、..,整排,每只都倒,沒辦法!狼是最猛烈,那種狼遇到我們這種人,絲毫沒辦法,直升機飛過去,槍扣下,碰、碰、..,整排整列背起來,收獲豐富。現在美國人在抗議,認為這樣太殘忍,非常殘忍,沒辦法,狼太多。加拿大是麋鹿多,哇!好幾百萬只,很驚人!都沒人管理,原始森林裡面。
所以,惡趣的眾生,說真的若做人很困難,若做惡趣的眾生,你想想看!人還有講話的余地,惡趣眾生要講什麼話,你哪裡夠資格講話,沒有辦法!硬被打死,沒辦法!

【我既調伏.亦當調伏一切眾生。】
我既然調伏,應當調伏一切眾生。

【但除其病.而不除法。為斷病本而教導之。】
這個病,注意!就是執有,所以我們有病,
法就是空性的智慧叫做法,意思就是說我們只有除掉色身所錯誤的執著,但是不除掉空性所悟到的法。法是常樂我淨,當下就是涅磐。
為了斷病本,妄想是病本,病的根本是什麼?我們病的根本是妄想,我們若沒有妄想,色身的病,心的病就慢慢恢復,而教導之。

【何謂病本。謂有攀緣。從有攀緣.則為病本。】
這個攀緣不是我們現在所講的攀緣,一天到晚往外東奔西跑,不是,這個攀緣是心有相。只要有妄想微動,叫做攀緣。意思就是說有美惡愛憎的對立叫做攀緣,攀緣的意思簡單講就是著相,這個攀緣不能解釋作攀緣,不是我內心不修行,整天跑到外面攀緣;這裡的攀緣意思是所取之相叫做攀緣,簡單講就是著相的意思。
從有攀緣,則為病本,就是從著相,而一切病都開始。《金剛經》講的,“離一切相,即名諸佛”,你就開始知道如何修行。你今天心為何會痛苦?從著相來;你今天心為何會煩惱?從著相來;你今天為何不甘願?從著相來;你今天為何會貪、瞋、癡?從著相來;從哪裡來?從著相來;著哪裡?著我、我所來;都是從執著相來。
若真正要修行,何必到深山林中,或是哪裡,你眼睛看,看得很清楚,耳朵聽,聽得很清楚,心無所著,是啊!著相就是這樣,世間人的功夫做得不夠,但是還有一半功夫。比如說,莎士比亞說:結婚以前你要睜雙眼看,結婚以後你要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很有道理,結婚以前你要睜雙眼看,注意挑選,選得清清楚楚,選擇這個,下了賭注,一輩子就..,嫁人了,也生四、五個,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一個月拿二、三萬給我們花,孩子養得飽,沒關系!二、三萬可能不夠,要拿五萬元,其余沒看到,沒關系!隨便啦!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雙耳聽話的時候,比如我們在學習的時候要張開雙耳,若在聽是非,就開一個耳朵,關一個耳朵,這邊聽,這邊出,是非不要聽,團體當中都是這樣,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這是跑不掉的,從眼睛、耳朵做起,就都解決了。所以,執著,我跟我所一切病都產生了。

【何所攀緣。謂之三界。】
三界外的法是無漏無為,它的法是無相,不是妄想能夠攀緣,所以,能夠攀緣的就是六道輪回的三界,所以,什麼叫做攀緣?三界就是讓我們攀緣之處。

【雲何斷攀緣。以無所得。】
無所得就是畢竟空,我們知道一切法是騙人的、虛诳的、不實在的。

【若無所得.則無攀緣。】
我才告訴你:修行只要兩句話就一輩子受用無盡,你想想看!一切法無所得,一切法不可得,無所得就是無不可得。
你內心想想看!你眼睛所看到的都是假的,你的五官所感受的都是假的,六根、六塵、六識都是假的,我空,房間空,一切國土也空,色塵也空。
你想想看!哪一樣值得我們那麼痛苦,痛苦到放不下,徹夜讓我們難眠的事情?沒有,學佛真的很好,想起我當初,我對你不錯,你怎麼拋棄我,你沒辦法!念頭若是打了死結,打不開,因為有個我,有個我所,看不開就是看不開,誰來安慰都沒有用,唉!你還年輕不要談戀愛,身心還未成熟,個子又小,結婚生子,孩子也是個子小,看不開,沒辦法!無法形容那種矛盾、執著、掙扎、痛苦,找不到依靠,也無所依靠,多少人來勸你,多少人來安慰你,若遇到朋友,唉!放下!若是我,很簡單!結果,後來換他,他比我還嚴重,病得爬不起來,比我還嚴重。所以,張老師有時候要反過來讀叫做老師張,你知道嗎?他專門解決別人的問題,卻無法解決自己的問題,真的,很多張老師在替人解決事情,自己的家庭卻亂七八糟。真的,因為要勸說別人,要安慰別人都很簡單,“天下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朵喇叭花,”話雖如此說,不過,喇叭花也有它可愛的地方。沒有佛法,倒,全部都倒。
有一次,布什打保齡球,丟球,全身撲過去,美國總統竟然這樣子,慘了!你知道嗎?電視有播,日本的NHK電視有播出來,布什,美國總統布什有看到嗎?球滾過去,整個人撲出去,跌得四腳朝天,爬起來卻自我嘲笑,這還算很行,知道嗎?布什還算很行。我有一次沒事跑去打保齡球,很重,保齡球,拿起來竟往後面丟,飛往後面,還得到後面撿,那個小姐在記分,竟然嘲笑我,笑得..,丟出去,竟然飛往後面,奇怪!保齡球是往前面滾的,怎麼往後面滾,那是很貴的,像在丟錢似的,玩一下,要好幾百元,富人玩的,玩回來,手都不能拿筷子,不能挾鹵蛋,你知道嗎?鹵蛋鹵好,挾起來,會滑,像成龍在演電影般,會滑,挾不起來,手都僵直。人就是這樣,拿錢處罰自己叫做快樂,說起來實在很無聊。
學佛實在很好,充滿了智慧、充滿了透視,他無所得,唉!我怎麼老是想:我們若不能往生極樂世界,沒關系!怎麼不將這輩子的智慧帶到下輩子,不要再從小讀書,b p m f g k h l d t h,再那裡h,h..,回家若有人教我們,我們老師不是教這樣,教又教不准。從頭,我們若這輩子,你想想看!這輩子的智慧若能夠直接接到下輩子,不要有隔陰之迷,不知有多好,已經有佛法的觀念,要談戀愛,來!都沒關系!他不要緊,全都來,沒關系!穩當的,大徹大悟都沒關系,為什麼?無量無邊的智慧,都沒關系!現在,對不對?世間人看得到這些?不可能!我講這些,很多人同意,絕對同意,不然,你有多行?遇到佛法,無所得,一句話就什麼都解決了。

【何謂無所得。謂離二見。何謂二見。謂內見外見。是無所得。】
 內見就是五蘊,外見就是一切法。
你若離開五蘊的執著,外面錯誤的見解,執著外面,這個見就是屬於執著,對內的一種執著叫做見,對外的一種執著叫做外見,是無所得。

【文殊師利。是為有疾菩薩調伏其心。為斷老病死苦.是菩薩菩提。若不如是.己所修治.為無慧利。】
沒有慧利,要注意聽!慧是對內講慧。對外利益眾生講利。
意思就是說如果自己不這樣好好地修行,離開內見、外見的二見,你對內就沒有智慧,對外就不能利益眾生,也就是說無益於自己,也不能利益眾生,意思是說我們若能調伏其心,不懷異想,永遠住於生死,斷眾生的痛苦,這是菩薩菩提之道,若不能這樣,所修的內、外都沒有具足智慧,也不能利益眾生。

【譬如勝怨.乃可為勇。】
注意!勝就是超越,怨就是怨親兩個字,這裡因為濃縮得太厲害,所以,對經文意義不明顯,譬如勝怨就是如果有一個人超過,勝就是超越,怨就是怨親平等,這是非常勇敢的人,這是很了不起的人。
譬如勝怨,怨指怨跟親,他舉個例子就表示平等法,如果有一個超越過內心的忿怒,不仇視的意思,也超越了所謂親密的關系,他跟我很好,我就對他特別好,他對我不好,我就仇視他,如果有一個人能夠勝,這不是殊勝,不能指殊勝,指超越,超越恨,超越親的束縛或仇視,這是一個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勇者,乃可為勇。佛教的定義,勇敢的人就是這樣。

【如是兼除老病死者.菩薩之謂也。】
這樣能治老病死。

【彼有疾菩薩。應復作是念。如我此病。非真非有。眾生病亦非真非有。】
我們若了解病,當然是非真,能夠在一切時不亂,若將病當作真的,病就不可除,因為我們知道病是虛妄的,錯覺,誤以為這種身、心於一切法是真實性的,所以,這種病能夠除滅,我們若以為病是真的,既是真的就不能除,眾生無邊,病也是無盡,無盡的病,其性就變成實有,這樣就無法度眾生,這樣就會亂,心產生退轉,現在講,病是非真,不是真實的,非有,也不是真有這種病,都是顛倒妄想。

【作是觀時.於諸眾生。若起愛見大悲.即應捨離.】
注意聽!愛見大悲就是說這個人度眾生,但是執著於度眾生,叫做愛見大悲,雖有悲心,但是執著於自己的發心是正確的,一直贊歎自己,愛見就是所謂執著於自己的大悲心,這還是法執,叫做愛見大悲,雖大悲但是有愛見,就是這個道理,意思是說你發大悲心要無相大悲、同體大悲,這種發心才是正確的。你若發愛見大悲,雖起大悲卻有所執著,應該馬上放下。

【所以者何。菩薩斷除客塵煩惱而起大悲。】
客塵煩惱:由外而來的叫做客,永遠居住在心中的就是主,主就是本性。所以,一切煩惱不實在叫做客塵煩惱,暫時做客的,有一天我們證悟到實相,客塵煩惱就消失,所以說,所以者何,菩薩斷除客塵煩惱,就是不實在、虛妄、外來的煩惱。

【愛見悲者.】若有愛見,執著大悲心的人,【則於生死有疲厭心。】
為什麼?譬如說我在做大悲,我很..,這句話講得太有道理,非常有道理,我度眾生,我是發很大的悲心,有一天,眾生對不起我,我會難過,為什麼難過?我發的心是這麼大,我今天的一切都是為了佛教,你還講我怎樣、怎樣..,你還講我那麼多的按枕(怎樣),按枕(怎樣)、按枕(怎樣),怎樣、怎樣,講那麼多,好!算了!反正讓他死,死了發爛,不理眾生,放著爛掉,馬上退道心。
所以,發的大悲心不能執著自己是大悲,不然,眾生稍微對不起你,你度不了,這裡是娑婆世界,度眾生一定是這樣,法師難為,沒那麼簡單,你別看收紅包好賺,很難賺,不好賺,真的,講得好,有人贊歎也有人誹謗,沒辦法!因為站在台上,目標比較大。
所以說,愛見悲者,則於生死有疲厭心,生死就是跟著六道輪回的眾生,他度化到後來會累,會有氣無力,不想度眾生。

【若能離此.無有疲厭.】
就是說你若能離開發那個悲心的執著,不可以,要用無相大悲,就是同體大悲,這些眾生是我本性上的眾生,應該理所當然的,無所條件的度他,沒有任何條件的度他,這樣正確,所以說,無有疲厭。

【在在所生.不為愛見之所覆也。】
你所出生的,在六道輪回所化身的,跟眾生在一起的時候,生生世世為六道輪回,為了度眾生你能夠除掉愛見的症結,大悲的症結,你所受化,度化眾生就會自在無礙。
不為愛見之所覆,當然就是所謂的自在。所以,菩薩也是要無相。
我常告訴諸位菩薩!既然無相是我們本來的面目,為什麼?為什麼諸位眾生,你不取當下而完成覺悟的生命的本體呢?無相就是我們真正的生命,無相充滿了智慧,充滿了安詳,無相充滿著快樂,無相充滿著慈悲喜捨,無相充滿著一切的智慧的財富,無相充滿著一切生命。雲何這麼容易的東西,怎麼我們還放在旁邊不會運用?現在聽到現在運用,你何時運用何時快樂。
無相,睜開眼睛無相,阖上眼睛無相,無一切相,恩怨、冤親、男女、貧富全都平等,你想想看!這就完成覺悟了,雖然一下子不能做到像佛那樣,但是,日子已經很好過了,不得了!無相,做很多功德,都不著相,都說:這是我該做的,你想想看!用這種心態怎麼會煩惱?比如,我們身為一個護士,做護士,有的比較懶,不願注射,來,護士注射,來,注射,我們在為人注射,我們就想:唉!這個人既跟我有緣,沒關系,我多注射一些,注射結緣的。所以,我這個人很會結緣,我所到之處,我一定拉尿跟他們結緣,走到山區,因為膀胱無力,走到山區,我就跟山神、地神、第一母舅神,我來此沒帶東西,我身上唯一的東西,錢你們用不著,對不對?什麼你們也用不著,完全沒有,所以,我只好拉尿結緣。所以,我若到樹下,我就告訴祂:樹神!你稍微避一下,因為我是比丘,扣、扣、扣,比丘要拉尿了,你先退三步,不然,你若喝到鹹鹹的,晚上來扯我後腿,扣、扣、扣,結緣,走到哪裡都結緣,所以,我若跟人出去看道場,我走到一旁,就知道我又要去結緣了,結緣。

【所生無縛.】
就是一切法束縛不了我們,所生就是一切法、一切念,所生就是你一切的念頭,一切法的產生,對你沒有作用,就不會束縛了。
所以,禅宗祖師每天都說,快樂啊!快樂!你看!禅宗祖師每天都:歡喜啊!歡喜!怎麼這麼快樂,凡夫不同,每天都是嗚、嗚、..,委屈,同樣是人,哭得眼睛腫起來,明天變成三船敏郎,可憐!日本人說宮本武藏是最勇敢,中國人說關公最勇敢。
所以,你若所生無縛,一切都無束縛,

【能為眾生說法解縛。]、】

能夠為眾生說法而解束縛。

【如佛所說。若自有縛.能解彼縛.無有是處。】

你自己煩惱很重,自己束縛著,道理不懂,你想弘法利生,要解眾生的繩子(束縛),無有是處,那是不可能的事,你自己內心要先能夠自在,運用善心,你才是一個能人。你都不能解開自己心中的繩子(束縛),又哪裡有辦法解彼縛。

【若自無縛.能解彼縛.斯有是處。是故菩薩不應起縛。何謂縛。何謂解。貪著禅味.是菩薩縛。】

這句話很重要!
什麼叫做很重要?你只要覺得輕安而執著,這也是禅,因為輕安是禅的開始,輕安就是覺得很法喜,有一點法喜,執著於輕安,不想起來。
有的人打坐時,有一點點輕安,不想起來,希望一直坐下去;有的人念佛,念佛,念得看到境界,很愛炫耀,執著那種境界,見到西方三聖,或是見到釋迦牟尼佛,或是觀世音菩薩,他就貪著這個境界。
禅味,這個禅就是內心的問題。這個意思就是說,所謂凡夫的輕安,二乘人的定,都是指執著,這都是禅味,這種禅味包括聖人都有,都有執著的念頭,聖人就是阿羅漢,凡夫貪著輕安,貪著於定,二乘人貪著於九次第定,是菩薩的縛。
簡單講,什麼叫做縛?你只要執著境界都叫做縛。這樣事情就都解決了,你受任何境界,你只要,但保持一顆清淨心,看到不要理他,聽到不要理他,也不要隨隨便便講給別人聽,若要找師父印證看看,講給師父聽看看,這是私下幫助你了解,這無妨,這沒關系,你若貪著禅味,很快就著魔,是菩薩的縛。

【以方便生.是菩薩解。】

方便生就是善巧的智慧叫做方便,用善巧方便智慧而產生,這是菩薩的解。
我們現在就是沒有方便的善巧,沒有方便善巧的智慧。

【又無方便慧縛.有方便慧解。無慧方便縛.有慧方便解。】

這段有很多人會讀錯,這段不能這樣讀,無方便,慧縛,有方便,慧解,不是這個道理,不是這個意思。
無方便慧縛,這段都在問我們,什麼叫做無方便慧縛?有方便慧解?無慧方便縛?有慧方便解?
方便指德,慧指空。無方便就是說如果這個人不修德的方便,但是他有修空的智慧,空慧,這也算是被束縛起來,這句話這樣解釋才對。不能讀作無方便,慧縛,這樣不對。無方便就是說他沒有修德,但是有修慧,(縛要另外讀,)也是一種束縛,這樣讀就對了。你若讀成:無方便,慧縛,你沒有善巧方便,而智慧被束縛,錯!不是這個意思,所以,你作筆記要做得對,不要抄錯。
說無方便,如果這個人修行,但是他不修德行,慧,他有修,但也是束縛;如果有方便又有修智慧,這就是解,菩薩的解,他沒有慧,就是沒有空慧,方便就是有修德,這裡的方便指德,但是也是被束縛。有慧方便解,你有空的智慧,又有方便的德行,你就是菩薩的解。
【何謂無方便慧縛?】

  哪一種情形是不修德行但有修慧而束縛的?

【謂菩薩以愛見心莊嚴佛土,成就眾生;】

  以就是因。愛見是指執著的心。「莊嚴佛士」前加一個「來」,因愛見心來莊嚴佛士,來成就眾生。

【於空無相無作法中,而自調伏,是名無方便慧縛。】

  而能夠修這些法,前面就是說執著,以莊嚴佛土的德,但是後面的空慧,意思說因為動靜沒有辦法一如,有空慧但是也是被束縛。

【何謂有方便慧解?謂不以愛見心莊嚴佛土成就眾生,於空無相無作法中,以自調伏,而不疲厭,是名有方便慧解。】

這句話正好跟剛才相反。
空、無相、無作叫做三門清淨絕非虞,並不是空談的,是真正的,空無相無作就是三門,這三個法門能夠讓你清淨,直達涅槃的境界,所謂心地功夫就是指這三個,所有的心地功夫,成佛不離這三個智慧,空的智慧,無相的智慧,無作,無作就是無所求,無所求的智慧,學佛的人在剎那間即得清諒,為什麼?有空的思想,有無相的思想,有無所求的思想。這樣調伏,並且也會不疲厭,也就無礙。

【何謂無慧方便縛?】

  意思是說:什麼叫做無空性的智慧,但是修這個德行?

【謂菩薩住貪欲嗔恚邪見等諸煩惱,而植眾德本;是名無慧方便縛。】

因為沒有空性的智慧,當然會有煩惱,菩薩雖然慈悲喜捨。
植就是勤修,很精進地修這些德,但是他的煩惱沒有辦法斷,沒有空的智慧怎麼斷煩惱?這就是無慧方便縛。

我常告訴諸位!沒有善知識,你很難修行,就是這意思,你沒有空的智慧,空的智慧要有師父指點。“我都不要聽經聞法,我都自己在家功用”,你沒那麼行,若這樣,佛當時住世,那些弟子就不用跟隨佛四處行腳,跟隨四十九年,不用,跟他講一講,兩句話就在那裡修行就好,釋迦牟尼佛的弟子有這樣嗎?聽佛講二、三句話躺在房內不外出,沒有,佛在說法,無量無邊的眾生,都要來聽經聞法。所以,佛制戒律,凡是受菩薩戒,四十裡以內在講經,不來聞法,犯戒。聞法才能進入了生死的階段,我們對自己很有信心,有時候要聽人家的勸告。
所以,空性的智慧,一天講一些、講一些,見解就會慢慢驕正,我們一開始就像在照相,焦距調不准,修行就是找門路,焦距調不准,我們多聞的時候,焦距碰!啪!一下子,拍照就像本來的東西,修行就是這樣,今天來聽經聞法就是要調整自己,還沒有證阿羅漢果,不要一下子就一直相信自己,認為我有能力自修,絕對沒有辦法,道力是隨著薰習而進步的,因為,你沒有自性的功夫,道業一定要用薰習的,聽經聞法,刮風下雨,只要是師父講經,都不可以缺席,按照菩薩道的精神就是這樣。
但是,現在哪個人有菩薩道的精神,沒有,研讀班的,我若告訴他們:下禮拜考試。差不多有二十個請假,就不來了,現在開始讀研讀班,師父!我愈讀愈高,從一樓讀到二樓,從二樓再讀到三樓,他很怕考試。所以,我們要安住在道業上薰習,沒那麼簡單。所以,無慧是很悲哀的。
因此,菩薩執著在貪欲、嗔恚、邪見種種煩惱,而勤修,植眾一切,眾就是很多,德:德本,就是說你修很多的德行,但是,你沒有空慧,你會執著在貪欲嗔恚邪見。
我告訴諸位,我們今天要修行,除了多結善緣以外,還要提出大智慧,也就是無相,空的思想絕對要用,不然,你到臨命終就不能把握自己,你現在放不下,我問你:你臨命終有辦法嗎?你想想看!你這時候都無法得到無礙跟自在,你在往生時何以能夠自在,你騙誰?
像我班上同學講的,你騙我?你有錢買冰棒,沒有錢還我,就是這樣,你有錢買冰棒,沒有錢還我,騙我,他的名字叫做:你騙我,向他借五角買冰棒,大地震動,聽得椅子坐到倒。

【何謂有慧方便解?謂離諸貪欲嗔恚邪見等諸煩惱,而植眾德本;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有慧方便解。】

慧指空,方便解,這兩樣都具足。
這跟剛才正好相反,剛才是住,現在是離。

【文殊師利。彼有疾菩薩。應如是觀諸法。】你要好好觀照,觀照諸法就是這樣。

【又復觀身無常苦空非我.是名為慧。】
這裡就是說有病的菩薩,要用智慧、方便,不須要滅身而取證,滅三受而取證。
我們若以為色身是實在的,病一到就會煩惱;我們若知道色身實在是假的,不是實在的,我們生病時,心就不會亂;我們知道這是五蘊不調,四大皆空,四大不調,五蘊是諸法生滅,對我們的本性沒有影響,我們的心不須混亂。不舒服就看醫生,意思是生病就給醫生看,不要加上一層的牢騷、抱怨、不滿、忿怒,這都是錯誤。我今天生病,我就去看醫生,不須加上一層錯誤的負擔,身體的病苦已經很痛苦了,那麼又加上..,有的人病苦,躺著時就開始流眼淚,埋怨,埋怨子孫不孝,埋怨他一輩子對人那麼好,上蒼卻沒保佑,開始流眼淚,想得流眼淚。沒有智慧,出世間的智慧也有深跟淺。
無常當然就是空,當然就是無我,你若能觀無常、苦、空、無我,這才是智慧。

【雖身有疾.常在生死饒益一切】饒益一切就是寬恕一切眾生來度眾生,【而不厭疲.】而不厭倦,【是名方便。】
因為六道輪回生死是可厭離,但是,你是奉行菩薩道的人,能夠不厭離,以眾生的生死,處於生死而不隨著生死,就是饒益眾生,饒益就是憐愍的意思,憐愍一切眾生,眾生是生老病死六道輪回,沒有智慧。
而不厭倦,是名方便。

【又復觀身.】觀照色身,【身不離病.病不離身.】
因為離開色身就沒有病,所以,不能相離,色身跟病是同一相,所以是不相離,所以,觀身身不離病,病不能離開身。
【是病是身.】病就是我們的色身,我們的色身生病,實實在在以事相來講就是這樣,【非新非故.】故就是不是新有的病,也不是舊有的病,
【是名為慧。】
為什麼?
這是因為四大妄想,我們從妄想產生業而來,業不斷,你的病就不斷。
為什麼說非新非故?因為當體就是空性。雖然色身有病是妄想所產生的執著,但是,我們若悟到妄想本性是空、色身是空,不可以說病是新的,也不可以說病是舊的,是名叫做智慧。

【設身有疾.而不永滅.】
就是不取滅相,雖然身有病,但是,我不會因為身體的病而把它滅掉這個色身,就是斷滅的觀念,滅:滅相;病:身體的病相,不須要滅它。所以說,設身有疾,而不永滅,也不會滅掉可惡病體的色身,【是名方便。】

【文殊師利。有疾菩薩.應如是調伏其心。不住其中。亦復不住不調伏心。】
不要執著內在,不要執著,因為大乘修行是無言說,一切無相才叫做調伏。
現在是在講不住中,不住不調伏心。就是兩種都不住,不執著。

【所以者何。若住不調伏心。是愚人法。】
愚人法就是凡夫,你內心不調伏,你當然就是凡夫,你不調伏變成凡夫,眾生就是不調伏,心如野馬,失去缰繩,到處亂逛,到處像瘋狗咬人、傷人,整天都在追求五欲六塵,像無頭蒼蠅,撞得頭破血流,為了那一點點的名、利,不調伏我們的心就是凡夫,這就是凡夫。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我們..,政府若不把宗教,從小時候就接觸,安排在課程裡,動亂會愈來愈大,因為,這是根本的治國之本在道德跟良心,所以,我常常說:用政府來壓制人民,控制人民是愚癡的,愚癡的方法,最笨的方法,用人民來管理自己,用自己的良心來管理自己,用因果來管理自己,政府絕對不用煩惱。就像我教導這些法師一樣,你們自己管理自己,時時起觀照,我們不曾有事,你們自己知道因果,自行負責,不用師父每天告訴你,三、四十個人,沒發生什麼事情,你們有什麼事?沒事。都沒事,就是這樣子,所以說,現在的男孩子,跟我們當時不一樣,我們以前不曾聽過KTV、MTV,我讀到大學,從來就沒去過舞廳、歌廳、咖啡廳,不良的任何場所,也沒有錢,可說是沒有錢,現在國中生,開始在寫情書了,高中生就胡亂搞了,讀大學就同居,真的(日語),現在真的很糟糕!現在的高中、大學,跟我們以前不一樣,民國六十幾年時,還沒有這樣,我從小,還沒有聽過綁票這個名詞,現在不同了,自從李師科大盜出現,報紙登的,有一個地方,雕刻一個李師科,你知道嗎?我是看民眾日報,雕刻一個李師科跟廖添丁義賊排一起,媲美於以前的廖添丁,因為他不滿國民黨,所以,就雕刻一個,雕刻出一個李師科,雕出李師科。
所以,現在的人心,人心若不好好調伏,很糟糕!
那天,前鎮派出所的所長來我這裡,所長來我這裡,他說:自從我到前鎮區做所長,很奇怪!前鎮區不曾發生什麼大案件,完全不曾,法師!您在前鎮區有差別。我是不敢居功,我在這裡講經說法勸化民心,他很高興,所以,那天我到前鎮分局講經,講完之後,他又播給一百多位警察看,剛好有二、三百位,屬於前鎮分局的警察看,大家都看得很歡喜,要送他們錄音帶十萬,到現在還不來拿,可能不敢開口,我看須整理好載到總局度那些警察,巡邏車裡面都放慧律法師錄音帶,警察也要調伏,也要度化。所以,一些老師,一些國中的校長,一直打電話來請法師去講經,現在的孩子非常之難教,希望借著宗教,這樣對!我說:這樣對!
所以,現在開始在重視宗教了,但是,沒有用,為政者不願意,都來作秀,作秀,唉!來拜訪。什麼部長,拜訪南部佛教界領袖慧律法師,電視播出來,幾秒鐘,不曾再來,這跟作秀沒什麼兩樣,又不是..,我們重視宗教把它列為課程,這才是根本治療,來拜訪慧律法師做什麼?他說要來拜訪我,我又不敢不開門,我還不敢叫他不要來,還得寫一塊:You are welcome。還得這樣迎接,沒辦法!所以,不能落實到真正的國民教育裡面。
所以,不調心是愚人法,凡夫。

【若住調伏心。是聲聞法。】
所以,有一個心可以調伏是聲聞。

【是故菩薩不當住於調伏不調伏心。】
調伏就是二乘,不調伏變成凡夫。

【離此二法.是菩薩行。】
不當住就是不可執著,就是說我在調伏也不要執著我在調伏,不要有這樣的想法。

【在於生死不為污行.】
在於生死,但不為污行,就是在生死的煩惱當中,(煩惱)不會染污他。

【住於涅磐不永滅度.是菩薩行。】
若是要住在涅磐,不可以永遠滅度,因為還要度眾生,不永滅度就是不住於涅磐的意思,不要安住在涅磐,要出來度眾生。

【非凡夫行.】做到這樣就是非凡夫,【非聖賢行.】要注意聽!非聖賢行【是菩薩行。】非,這裡一定會弄錯,非要當作不執著,不取聖賢行是菩薩行,就是不取證於聖賢,說我是聖、我是賢,就是非聖賢行是菩薩行,不執著,不取證於我是聖、我是賢,這是菩薩行。
這句話很多人看錯。

【非垢行.】垢就是煩惱。【非淨行.】執著於淨也不行,【是菩薩行。】

【雖過魔行.】就是超越他,【而現降伏眾魔.】而能降伏眾魔,【是菩薩行。】
不可得而有,不可得而無,不可以說它有,也不可以說它沒有,這是大乘修行法,為什麼?你說它有,它是無相、無名字,說它沒有,一切萬德又都具足,萬德具足。
所以不可以說它沒有,雖「沒有」但是又「有」,所以,無相、無名字,雖然「有」但又「沒有」,說「有」不違背「沒有」,說「沒有」又不違背「有」,這就是大乘行。

【求一切智.無非時求.是菩薩行。】
雖然求一切智慧,無非時求,無非時就是因緣不具足,不求是菩薩行,無非時就是沒有恰到好處,還不是功德圓滿,不到究竟,不是時候,所以說,雖求一切智,無非時求,還不到時候,他還不求一切智。

【雖觀諸法不生.而不入正位.是菩薩行。】
因為觀無生是取證法,不入正位就是不取證,這意思是說雖然觀一切諸法不生不滅,但是不入正位,是菩薩行。不入不取,不執著正位,也叫做倒駕慈航,以我們現在所講的,叫做倒駕慈航。

【雖觀十二緣起.而入諸邪見.是菩薩行。】
觀十二因緣,緣生緣滅,當下是空,斷諸邪見,反而能夠跟邪見和光同塵,但是不污染而入諸邪見,意思是說雖然觀十二因緣,無生當下就是空性,但是,他能入種種外道邪見中度眾生,是菩薩行。

【雖攝一切眾生.而不愛著.是菩薩行。】
比如說,我度多少眾生,我有多行,我多麼了不起,變成執著。

【雖樂遠離.而不依身心盡.是菩薩行。】
雖樂遠離就是說無分別心叫做遠離,這個遠離不是跑到深山,我們所謂的無分別心就是可以遠離,意思就是當處就是寂滅相的意思,而不依就是說而不取空相令身心盡,當下就是空,而不要依著身心去取空相。
這句話很不容易了解,文字顛倒修飾,再解釋一遍:
雖樂遠離,而不依身心盡,就是說雖然我很歡喜,當下無煩惱,空性的寂滅法,但是空性無分別心的寂滅法是遠離,(這個遠離,不是事相上的遠離,就是無生的意思,沒有分別心叫做遠離,)你若當下沒有分別心,你就是真正遠離一切境界,你不用躲到深山林中,你即使是在都巿,行住坐臥全都是道。
所以說,雖然歡喜涅磐的不生不滅、無分別心的實相法、這個遠離法;但是不依而不取空相,而令身心盡,就是說而不借著身心去取證它;而不依身心盡,而不依著身或依著心去除掉它,去取證空相的事相,空相的理體。
意思就是說雖然他很歡喜,但是,也不會因為這個身心的取證,而去除掉或是去證悟,就是不執著於身心的意思,不執著於身,我的身體、我的心,修到涅磐法,身心盡,這個盡應該解釋作而不依靠身心,而悟到空性,要這樣解說,因為盡就是可以取證到某種境界,意思就是說我不依照身心而取證到某種境界,雖然我很歡喜涅磐的境界,但是,不借著身心說我有取證這個境界,也就是不執著的意思,是菩薩行。

【雖行三界.而不壞法性.是菩薩行。】
三界當下就是法性,有何所壞?雖然行於三界,而不壞法性,當處就是。

【雖行於空.】因為空能破除執著,雖行於空,為什麼行於空?因為空是破除執著最佳的辦法,【而植眾德本.】而擁有一切的德,勤修於眾德本,雖然你有空性,但是還是很精進,一切法都空,但是,不是消極,還是很積極地去修德行,意思是說雖然我們內心擁有無量空性的智慧,但是,不離事相,我們一樣慈悲喜捨地去修一切德,【是菩薩行。】

【雖行無相.而度眾生.是菩薩行。】
無相但也是還度眾生。

【雖行無作.而現受身.是菩薩行。】
行無作但是不造生死,雖然無作,無所求,但是,受身是菩薩,現生死,六道輪回的色身來度眾生。

【雖行無起.】什麼叫做無起?滅諸生滅相叫做無起,雖然行,就是悟到一切生滅相,當下就是無生,無起就是無生,雖然造作就是雖然修行於一切無生法,就是無起,但是又起,【而起一切善行.是菩薩行。】才不會一切不生不滅,我就坐在這裡,躺著睡就好都不要動,不是這樣,一樣要行一切善事,師父也知道一切都是空相,一切法是空性,但是,不可以自己知道就自行在那裡什麼都不做,一樣要講經,一樣要說法,一樣要度眾生,無眾生可度,說法者無法可說,聽法者無法可聞,當下自如如,雖虛妄世間,但還是要做虛妄的佛事,一樣的道理。

【雖行六波羅蜜.而遍知眾生心心數法.】心數就是心所法,【是菩薩行。】六度是自行法,自行既然具足,能夠度化眾生,度化眾生才能了解眾生心,現在雖然是自行,能了解彼此,六度就慢慢具足,所以,你若雖行六度波羅蜜,慢慢就能了解眾生一切心以及心所有法,也就是百法裡所講的,五十一個心所有法,是菩薩行,為什麼?因為菩薩是觀一切法無相,因為無相是無礙,所以,他能夠治眾生心。

【雖行六通.而不盡漏.是菩薩行。】

為什麼不盡漏?不盡漏就是不除掉有漏法,不盡漏的意思是願處生死度眾生,不要把有漏法全部除掉,也就是跟一切眾生一樣有漏,意思就是為了度眾生,雖然行六通,但是,而不盡漏,就是說願意處在生死有漏的眾生,跟他相處在一起,而不願意斷掉一切的煩惱,繼續讓他受生,那叫做菩薩慈悲留惑潤生,繼續跟眾生生死在一起,太偉大了!太偉大!至於我,我不敢,我不敢,也不夠資格,菩薩行是這樣,我們沒辦法!我是沒辦法!你們,我不知道,我沒辦法!我看到眾生會害怕,我會害怕(客語)。

【雖行四無量心.而不貪著生於梵世.是菩薩行。】

雖然行慈悲喜捨,但是不貪著,是說做這麼多的功德、福德,而不執著生於梵天,梵世就是大梵天,希望修到四禅天,四禅通名叫做梵世。

【雖行禅定解脫三昧.而不隨禅生.是菩薩行。】
而不隨著禅生,因為禅定而生歡喜、而執著,因禅而生喜,生歡喜心變成執著,而不隨禅生,雖然修禅定解脫三昧等等,但是不會因為自己有所禅定,充滿著喜悅而變成一種執著,是菩薩行,意思就是什麼都無相,什麼都空。

【雖行四念處.不畢竟永離身受心法.是菩薩行。】
而不畢竟永離身受心法,雖然行是修四念處,因為小乘是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但是,要離開一種執著,永離於身受心法,觀身,身就是不淨,觀受,受就是苦,觀心,心是無常,觀法,法是無我,所以說,永離身受心法是小乘所修的,取證於身受心法裡面,但是,現在雖然行四念處,而不畢竟永離,還是不離開身受心法,所以,不即不離是大乘菩薩道的精神,因為,小乘觀身受心法,離而取證,他不離,他不能離開身受心法,這是一個法。

【雖行四正勤.而不捨身心精進.是菩薩行。】
小乘法行四正勤就捨入無為,菩薩不可以這樣子,行四正勤,但不捨身心精進,不可以捨身心的精進。

【雖行四如意足.】四如意足前面都已講過了,【而得自在神通.是菩薩行。】

【雖行五根.而分別眾生諸根利鈍.是菩薩行。】
信、進、念、定、慧,信根、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現在開始在講三十七道品,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這些都是。
雖行五根,而分別眾生諸根利鈍,是菩薩行。

【雖行五力.】五根慢慢成長以後變成五力,【而樂求佛十力.是菩薩行。】

【雖行七覺分.而分別佛之智慧.是菩薩行。】
【雖行八正道.而樂行無量佛道.是菩薩行。】

因為文字很簡單,這沒什麼好解釋的,意思是說雖然跟聲聞所聽到的,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但是,他所求的都是佛行,跟小乘所修的行一樣,但是,他發心不同,雖行七菩提分,而分別佛的智慧,他的境界夠,而分別佛之智慧就是而能夠了解他,而能夠了解佛的智慧,徹底的了解,雖然行八正道,而樂行無量佛道,八正道,小乘所講的八正道,但是,他又歡喜行無量的佛道,所以,以三十七道品為根據,大乘開展無量無邊的法,都不執著。

【雖行止觀助道之法.】止是定,觀是慧,修定、慧助道之法,【而不畢竟墮於寂滅.】墮於寂滅就變成二乘法,墮於寂滅就是說不敢出來,會怕,眾生這麼難度化,六道輪回這麼可怕,他不來世間度眾生,他不要說法,他自修,而不畢竟墮於寂滅,而不畢竟墮於寂滅,【是菩薩行。】

【雖行諸法不生不滅.而以相好莊嚴其身.是菩薩行。】
不生不滅是理,不壞事相,莊嚴是事相,所以雖行無生法,而不壞事相的莊嚴,這句話就是這樣,雖行諸法不生不滅的理體本性,但是不壞事相的莊嚴,而以相好莊嚴其身,是菩薩行。
所以,有的人說,有的在家居士,還沒學佛以前,打扮得很美,化妝得很美,她學佛之後,她知道要持八關齋戒、持五戒,都不化妝,全都打扮得很樸素、很平淡,這不一定是正確,道是在心,道是在我們內心,你若今天持八關齋戒,你不化妝這是正確的,現在這世間化妝變成一種禮貌, 所以說,不要太妖艷但也不要不化妝,要稍微補妝一下,稍微擦點粉,你看!雖行諸法不生不滅,以相好莊嚴其身,你看看!這句話是不是這意思?
你若有擦胭脂,擦得很紅,劃眉毛,或是紋眼,或是什麼,不是紋眼,是紋眉,眼線或是化妝,人家若對你念念有詞,法師!您看看!所以,這句話女眾要背起來,因為,有法師會到這裡念念有詞,我聽一位小姐說:有一個法師到我們這裡罵,罵小姐化妝怎樣、怎樣,你背起來,你很有學問,雖行諸法不生不滅,而以相好莊嚴其身,是菩薩行,穩當的,為化妝找一個理由,事實上就是這樣,你看看!觀世音菩薩打扮得那麼美,還戴飾品,沒差別,我不騙你,人家是聲聞,是法師,現出家身不可以化妝,這是佛的戒律,因為,我們是出家人,如果,出家人戴兩個像怪頭戴的,能看嗎?怪頭,美國影片的怪頭,不能看,對不對?比丘就是比丘身,我們是菩薩比丘身,我們要持菩薩戒、又要持聲聞戒,所以,我們比較不能開緣,不然,你看,我們化不化妝都很美,沒差別。
說真的,我讀書時,當時我還留頭發時,我的相片,普門雜志這期有刊登,對不對?那是小學的相片,我不覺得很好看,讀小學,頭發很長,頭發也常常梳,頭皮屑,頭皮屑很多,我為什麼會理光頭?這是我的體質,我從小,我的體質,頭皮屑洗什麼都治不好,過幾天,我身上一定要帶把梳子,聽得懂嗎?梳子,台北話是講梳子,梳子,一梳下去,哇!像飄雪一樣,非常之多,沒辦法!頭皮屑非常之多,非常多,這是我的業,沒辦法!從小就是這樣,所以,我到理發院剃頭時,老板娘嚇到,有一次,我的頭發很長,剃完之後,倒下去,噢!飄雪,若電風扇再吹下去不得了,整個頭都是(頭皮屑),到現在還沒有好,你看!我的體質上,有一點才干的人都是怪人,不一樣,不一樣就是不一樣。
因此,說到菩薩行,我贊歎女眾化妝,看時間化妝,比如說,我們的店面,你想想看!店面是站在第一線,你在那裡要死不活的,眼眶黑黑像熊貓,雇兩天就嘴唇發黑,站在那裡,這是誰雇用的,是慧律法師雇用的,慘了!不能看!你盡量打扮得很美,法師來罵,不要理他,你要打扮得美美的,諸法不生不滅,而以相好莊嚴是菩薩行,那張單子寫好貼在門上,以後,他若再來便告訴他,你看看這句是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你化妝可要打扮好,你不要買像黑人擦的那種,擦下去像鬼似的,很嚇人!有一種胭脂是黑色的,黑紫色的,指甲擦下去都是黑的,不要,鮮紅色的,只要莊嚴都沒差,萬法都是唯心造,你盡管化妝,佛教徒盡管化妝,要看場所、看時間倒是真的,這樣就對了。

【雖現聲聞辟支佛威儀.而不捨佛法.是菩薩行。】
雖然現聲聞、辟支佛的威儀,這是指比丘,小乘是指比丘、比丘尼,比丘,聲聞、辟支佛大部分都是以比丘身,行佛的威儀而不捨佛法,是菩薩行。

【雖隨諸法究竟淨相.而隨所應為現其身.是菩薩行。】
雖然隨著諸法當下就是究竟清淨相,而隨所應為現其身,究竟清淨相是無形相,隨著眾生需要,他就現出什麼相,而隨所應為現其身,是菩薩行。
所以,有一次中午,到一貫道的素食館吃飯,這點我很感恩一貫道,因為外出都沒素食可吃,到那裡吃的時候,一看就有一貫道的氣息,書都是一貫道的,一貫道都很合作,他們的小姐全都不化妝,嘴唇都發白,黑,發黑,修到發黑,真的,修到發黑,來就說:法師!您吃什麼?我看她們的相,很黑。我不要,若我今天開素食館,我要將每位小姐都打扮得很美,不打扮得很美,不可以上班,我不是老鸨,你們不要誤會我,我是蒜頭,不是蔥頭,為什麼?你想想看!你把每個小姐都打扮得很美,你看!每個人來吃素又能欣賞到美的一方面,真的,我認為一切法無礙,你怎麼想法,我不管,但是,我是現代的法師,我希望這樣子,所以,在我這裡上班的小姐,每個都是打扮得很美,每一個,一切眾生歡喜,但是不能引誘我們這裡的法師倒是真的,這點要交代清楚,真的,叫你們打扮得很美,是要應付眾生,不是應付我們這裡的,要記得!不要方向應付錯了,應付眾生,外面那邊,應付我們這裡不可以。
是菩薩行,所以,一切法無礙。

【雖觀諸佛國土永寂如空.而現種種清淨佛土.是菩薩行。】
因為空本來無現,為眾生而現,所以,觀諸佛國土永寂如空,現種種清淨佛土,是菩薩行。

【雖得佛道.轉於法lun.入於涅磐.而不捨於菩薩之道.是菩薩行。】
雖然現成佛轉法lun入涅磐相,但是,而不永滅,照常再來生死六道輪回,再來度眾生。
釋迦牟尼佛就是這樣,他示現涅磐,其實他根本沒有所謂的入涅磐,他本性是不生不滅,他的因緣到,眾生福報到,佛祖又再繼續示現。所以,在《華嚴經》中講,我於娑婆八千往返,《華嚴經》講釋迦牟尼佛來到娑婆世界,示現八千次,八千遍,我是成佛以來,已經經過塵點劫,他不得了,釋迦牟尼佛在《華嚴經》如何形容他成佛有多久,你知道嗎?他說,過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的國土,放一粒沙,過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的每一粒沙,過一粒沙,每一粒沙當作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三千大千世界,粉碎成顆粒微塵,每一個顆粒微塵,當作一大劫,我是成佛以來超過剛剛所有的譬喻,超過所有的譬喻。所以,釋迦牟尼佛才不是今生今世成佛,這部電影不知演過多少次,釋迦牟尼佛傳再演一遍,眾生的福報若到,釋迦牟尼佛傳再演一遍,他是重復演電影給你看,你知道嗎?重復演電影給你看,因為,眾生不覺悟。
有的人說,釋迦牟尼佛怎麼不一出生就自稱是釋迦牟尼佛。
我說:若這樣,大家都敢說,大家一出生都自稱是釋迦牟尼佛,沒有經過苦的熏習,沒有經過放下妻子、兒女,沒有經過出城門去修行,大家都可以打妄語,我也可以自稱是佛祖,你也可以自稱是文殊師利菩薩,一出生就說:我是文殊師利菩薩、我是佛祖,這樣會大亂。不可以。
佛要做一個標准給眾生看,即使法師是菩薩再來,他也不可以自稱是菩薩,他同樣要出生在貧窮,同樣要生病,同樣要讀書,全都要跟你一樣,比如說,噢!那個修..,人家是真的吃苦,才能有今天,你才會想要精進,對不對?不然,一出生每個都可自稱為佛,所以,諸佛菩薩的模式不可以改變,不可以改變,不可以我出生就自稱為佛,完蛋了!若這樣,誰還想修行,對不對?所以,現在人說,你看!釋迦牟尼佛他也是受盡苦才成道,我們有話可說,不可以不勞而獲,亂吹牛,自稱是佛祖再來,不可以這樣子。所以,佛很行,從他本身做起,示現得很得體。
所以,雖得佛道,轉於法lun,入於涅磐,其實是沒入涅磐,而不捨於菩薩之道,是菩薩行。

【說是語時.文殊師利所將大眾】所將就是所帶來的大眾,【其中八千天子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很驚人!維摩诘很驚人!他度眾生比我們還快,才兩句話而已,就有無量無邊發心,我講到感冒,感冒又講到腹瀉,腹瀉再講到頭痛,沒什麼人聽,不知幾個發大心,不知道。

 

上一篇:慧律法師:維摩诘所說經要解 菩薩品第四
下一篇:慧律法師:維摩诘所說經要解 不思議品第六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